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纪念西安事变的演讲稿

纪念西安事变的演讲稿



第一篇:纪念西安事变的演讲稿

铭记历史珍惜现在把握未来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一.历史事件及背景

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纪念日。“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占领了中国东北和华北的土地。中华民族处在危亡的严重关头,蒋介石却仍然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1936年春2月4日,蒋介石带领南京政府的大批军政要员到了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12月9日那天,西安1万多名学生游行请愿,向蒋介石驻地临潼前进,要求联合抗日。张学良深受感动,表示要用实际行动答复他们的抗日要求。12月12日凌晨由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怀着对民族的忧患,策动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二.重大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从而挽救了民族危机,促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乃至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革命导师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

是的,就是刚刚过去的日子,他们早已溶入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铭记于心的日子。我们应该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它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

我们今天在这里纪念这个伟大而神圣的历史时刻,就要不忘历史,不忘过去,缅怀先烈。更重要的是我们大家秉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和革命精神,继续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为中华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

三.伟大现实意义;

同学们,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新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活日益富裕,国家繁荣昌盛,世界经济飞速发展,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机,历史告诉我们,和平和稳定才能让我们抓住发展的机遇。我们责任便是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

因此我们就要做一个热爱祖国,树立远大理想,将来做一个有益社会;人民的人;2.发扬革命优良传统,艰苦奋斗,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和技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更加美好。

3.养成良好文明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做一个合格的;文明的中学生。4.做一个敢于拼搏,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和实践的人。紧跟时代步伐,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将这份爱国情怀溶入到实际行动之中。这才是我们祭奠英烈、铭记历史的最好方式!

第二篇:202_纪念西安事变演讲稿

纪念西安事变80周年演讲稿

老师、同学们:

今天是12月12日,大家知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1936年的12月12日凌晨由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怀着对民族的忧患,策动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从而挽救了民族危机,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1937年12月13日,六朝古都南京沦陷后,在南京长达六周的大屠杀。无论是老人、妇女还是小孩,一律杀光;还进行了百人斩比赛,万人坑 的填埋,老百姓的头颅被侩子手拧在手中炫耀,南京城里尸体成山,血流成河,染红了长江水。无辜死难的老百姓多达30多万。纪念是一种手段,它所担当的角色只是推动器,而它真正所要推动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

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但它早已铭记在每个人的心中,今天,我们虽然生长在和平年代,但我们要牢记历史,牢记五星红旗是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这是爱国志士和英雄儿女们前赴后继,才最终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民族的耻辱!

纪念是一种手段,它所担当的角色只是推动器,而它真正所要推动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

爱国不应消极地满足于现状,而应该是生气勃勃地希望改进现状,并尽自己的力量来促进这一点。在今天和平年代里,我们看到了以美国为首的强国,依靠着自己强大的军事力量,为所欲为,我们只能说落后只能被挨打,只能任人宰割,结合我们学校的情况,我们应该团结起来,互相帮助,在心理上维护和树立民族团结 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的思想。

结合上几周我还要说,有个别人在民族团结方面上做的不够好,在我们的女厕所上乱写乱画,还写着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如果是你做的,请你在没人的时候把它擦掉,随然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它却体现了我们学校是多么的不团结,带着歧视的眼光,我们的学校能搞好吗,我们的祖国如果都是这样窝里闹窝里斗,能强大吗,反而被另有企图的国家所利用了?在学校里我们不光要学会学习好好学习,更应该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新,这样我们才会进步。

今天,我们只有将国耻铭记在心中,以此为动力,奋发图强,在学习上不怕吃苦,肯下苦功夫,报着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的信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我们祖国明天填充更多的优秀人才,祖国的强大离不开大家,大家是我们祖国明天的未来。祖国明天的强大是你们的。让我们一起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吧。

202_年西安事变纪念日演讲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一.历史事件及背景

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纪念日。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占领了中国东北和华北的土地。中华民族处在危亡的严重关头,蒋介石却仍然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1936年春2月4日,蒋介石带领南京政府的大批军政要员到了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12月9日那天,西安1万多名学生游行请愿,向蒋介石驻地临潼前进,要求联合抗日。张学良深受感动,表示要用实际行动答复他们的抗日要求。12月12日凌晨由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怀着对民族的忧患,策动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二.重大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从而挽救了民族危机,促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乃至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革命导师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

是的,就是刚刚过去的日子,他们早已溶入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铭记于心的日子。我们应该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它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

我们今天在这里纪念这个伟大而神圣的历史时刻,就要不忘历史,不忘过去,缅怀先烈。更重要的是我们大家秉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和革命精神,继续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为中华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

三.伟大现实意义;

同学们,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新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活日益富裕,国家繁荣昌盛,世界经济飞速发展,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机,历史告诉我们,和平和稳定才能让我们抓住发展的机遇。我们责任便是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

因此我们就要做一个热爱祖国,树立远大理想,将来做一个有益社会;人民的人;

2.发扬革命优良传统,艰苦奋斗,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和技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更加美好。

3.养成良好文明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做一个合格的;文明的中学生。

4.做一个敢于拼搏,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和实践的人。紧跟时代步伐,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将这份爱国情怀溶入到实际行动之中。

第三篇:纪念西安事变观后感

纪念西安事变观后感

202_年12月11日早上,我们在韩凯军、晁艳、丁浩三位老师的带领下到杨虎城墓扫墓,这次为纪念西安事变而举行的活动,让我感触很多。

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纪念日。“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占领了中国东北和华北的土地。中华民族处在危亡的严重关头,蒋介石却仍然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一致结外。全国人民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高潮。

1936年春,国民党政府的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十七路军将领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联合抗日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合抗日。蒋介石不但不接受他们的建议,反而调动大批军队政要围攻红军。12月4日,蒋介石带领南京政府的大批军政要员到了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12月9日那天,西安1万多名学生游行请愿,向蒋介石驻地临潼前进,要求联合抗日。蒋介石布置军队架设机枪拦阻还命令张学良、杨虎城用武力镇压。形势十分严重。张学良赶去劝阻,学生们悲愤地高呼:“我们愿意为救国而死,我们前进吧!”张学良深受感动,表示要用实际行动答复他们的抗日要求。12月12日清晨,张学良和杨虎城联合行动,派东北军冲进临潼华清池的蒋介石驻地,解除了蒋介石卫队的武装。蒋介石从睡梦中惊醒,听到枪声,连衣服也没有穿,就慌忙跳过后墙,躲到了骊山的一块岩石旁。东北军战士冲进蒋介石的卧室,不见蒋介石,只见他的衣帽等都还在,一摸被窝,还是暧暧的,便立即搜山。天亮以后,战士们在山上逮捕了蒋介石。同时二七路军将士也解除了西安城里反动军队的武装,控制了飞机场、火车站、电台等要害部门,跟随蒋介石来西安的国民党军政要员,被全部扣留了,当天,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合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和毛主席派周恩来、博古、叶剑英等 到达西安,与各方面进行协商,周恩来提出:只要蒋介石答应抗日,就释放他,以争取一切力量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和全国人民的压力,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条件。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这样,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推动了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及其团结抗日的斗争,实现了从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伟大转变。

杨虎城和张学良两位将军的爱国行为,西安事变的爆发结束了国共两党长期斗争的状态,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调动了全民族抗战的激情,值得我们每一位华夏儿女学习----10级广告二班张晶

第四篇: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

冯源

摘要:西安事变确实促进了国家统一战线的建立,团结了国内的力量,并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一个喘息的机会,但它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日本侵略中国的步伐,致使蒋介石被迫提前进行全面抗日,由于准备仓促,结果只能用中国人的血肉铸成“新的长城”,使得之后的战争损失惨重。

关键词:西安事变 张学良 杨虎城 国共第二次合作 引言:西安事变是陕西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正是在西安事变过后,国共两党正式统一战线,一致抗日,中国进入了全面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基础。而西安事变的发生,并不是一朝一夕实现的,而是在这一系列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共同催化下才发生的。

一、西安事变发生的历史背景

在西安事变这段时期前,国际上发生了这样两件事,对西安事变的发生产生了影响。

一是在1935年7、8月间,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第七次代表会议,着重讨论有关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问题。

二是在1936年8月15日,共产国际致电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指出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把蒋介石和日本侵略者等量齐观是不对的”,“不能同时既反对日本侵略者,又反对蒋介石的斗争”,“我们(指国际)觉得,你们(指中共)号召西南集团反蒋行动的声明是错误的”,要求中共与蒋介石就共同抗日进行和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共产国际渴望统一一切可以统一的力量来对抗法西斯势力,因此作为当时中国最主要的两个政党之一,国民党自然属于共产国际所要团结的目标,这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方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再看看国内,自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一来,中国的领土一步步沦陷,民族危机一步步加深,中日民族矛盾已经逐渐成为了整个国家的主要矛盾,不但是共产党,民众联合抗日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在1935年的秋天,中国共产党完成了长征,成功度过了自己最困难的时期,国民党因此失去了一举歼灭共产党的最佳时机,而此时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也跌至低谷,在这种情况下,联合抗日是当时最好的出路,两党继续争斗只会让日本渔翁得利。

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中国共产党正确分析了国内的形势,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并不断为国共合作做出了努力。在1935-1936年间,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布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等公告,并且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内容,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举行了一系列的游行示威活动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这些获得全国民众积极响应,给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国民政府巨大压力,并于1936年2月正式宣布东征抗日。

但共产党的努力并未得到蒋介石的理解,他仍旧坚持自己“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实行剿共政策。因为战事对国民党并不乐观,蒋介石便亲自前往陕西,这给他被扣留埋下了祸患。

蒋介石的不配合和中国共产党对于统一战线的渴望,使得中国共产党不得不采取非和平手段来达成全面抗战这一最终目的。

因此中国共产党与张学良这一拥有联合抗日意向的国民党高层进行了接触。1936年,张学良曾驾机飞抵延安会见周恩来,并最终与中国共产党签订了《抗日救国协定》。

而西安事变另一主要人物杨虎城本就不是蒋介石的嫡系,对于蒋介石并不是十分的忠诚,而且杨虎城一贯的主张也是联共抗日,这与张学良的想法不谋而合,再加上杨虎城主政陕西多年,在陕势力雄厚,两者商讨后最终决定发动兵谏。

二、西安事变的主要过程

在西安事变前夕,也就是1936年10-11月间,张学良、杨虎城曾多此当面向蒋介石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请求,希望能够北上抗日,但都遭到了蒋介石的拒绝,蒋介石甚至对张学良说若不剿共,就要把他调到东部去。

1936年12月2日,张学良飞抵洛阳见蒋,要求释放抗日救国会“七君子”,并向蒋介石面报,谓其部下不稳,势难支撑,再三请求蒋委员长前往训话,蒋同意赴西安,驻华清池。其后张学良再次苦谏,仍遭到拒绝。而在之后的会议上,蒋介石又发动了第六次“围剿”的动员令,很快又安排了围剿的诸项事宜。

事态紧急,于是在1936年12月11日晚间,张学良和杨虎城分别召见东北军和十七路军高级将领,宣布12月12日清晨进行兵谏。

1936年12月12日5时,蒋介石在居所后院被抓,西安事变正式爆发。

在成功抓获蒋介石后,张学良和杨虎城向全国发出了关于“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停止一切内战;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立即召开救国会议。”救国八项主张的通电。

事情一经传出,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中共方面,共产国际和毛泽东都认为应该杀死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方面也迅速召开会议商量对策,最终决定剿抚并用,一方面任命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另一方面任命于右任为陕甘宣抚大使;而蒋介石的妻子宋美龄则想尽一切办法营救蒋介石,她邀请澳洲友人端纳在当日一同前往南京,并于次日与张学良通电。

1936年12月23日,双方在张学良公馆西楼二层开始正式谈判,由宋子文代表国民政府、由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代表西安方面出席谈判会先方面。

但谈判进行的并不顺利,张学良与杨虎城之间也发生了分歧,杨虎城很是支持中共方面的做法,但张学良却不以为然,最终张学良将兵权交给杨虎城后,带着蒋介石乘飞机离开了西安。

1936年12月26日,蒋介石抵达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自此后全面抗战拉开序幕,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两党虽各有防备,但却都守着共同抗日的底线,直到临近抗日战争结束。但西安事变的两位功臣的后半生却都不如意,张学良被蒋介石囚禁,直至终老,而杨虎城更是遭到了国民党的迫害,英年早逝。

三、西安事变的意义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此之后,自此国共长达十年的内战基本结束,并且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阶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并且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生存与喘息休整、壮大的机会,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开辟了发展壮大的前景。

当然西安事变也有不利的一面。

胡适就曾经说过:“没有西安事变,共产党很快就可以消灭了„„西安事变对我们国家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于西安事变持的是否定态度。而根据一些史料的记载和后人的推算,西安事变确实对我国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首先是当时中日实力差距悬殊,国民党并未为抗日做好准备,那么抗日战争怎么打,只好用人命去填,使得战争损失惨重。而当时蒋介石是国内唯一可以担任领袖责任的人,若是蒋介石出了什么意外,后果真是不堪设想。结语:总的来说,西安事变确实促进了国家统一战线的建立,团结了国内的力量,并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一个喘息的机会,但它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日本侵略中国的步伐,致使蒋介石被迫提前进行全面抗日,由于准备仓促,结果只能用中国人的血肉铸成“新的长城”,使得之后的战争损失惨重。黄仁宇在他的书中感叹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以农村社会作基干,不具实质上的统一,衣食未果的国家,打败一个工商先进国家的先例。”所以在看待历史事件上一定要用全面的眼光,搜集各方材料,只有这样才能对整个事件做出全面的评价。

参考资料:

1.申伯纯.西安事变纪实:人民出版社,202_ 2.西安事变史领导小组.西安事变简史: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 3.《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苏维埃运动》(1931-1937),中共党史出版社,202_年版,第241页-244页

4.荣维木《九一八事变与中国的政局》,《抗日战争研究》,近代史研究杂志社,202_年第4期,第18页

5.荣维木《九一八事变与中国的政局》,《抗日战争研究》,近代史研究杂志社,202_年第4期,第7页

6.老照片:红军抵达陕北吴起镇

.人民网 7.一二九运动

.新华网 8.李新,《中华民国史》第8卷下册,中华书局,202_年版,第422页 9.瓦窑堡会议

.新华网 10.杨奎松:《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_年,第345页

11.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 12.西安事变时间表 13.西安事变各方态度 1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5.国务院台办:江泽民在西安事变六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6.人民网:西安半月记

17.党史信息报:西安事变后胡适斥张学良:“自坏长城 民族罪人”

第五篇:202_年西安事变纪念日演讲稿

202_年西安事变纪念日演讲稿

【20xx年西安事变纪念日演讲稿一】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一.历史事件及背景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纪念日。“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占领了中国东北和华北的土地。中华民族处在危亡的严重关头,蒋介石却仍然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1936年春2月4日,蒋介石带领南京政府的大批军政要员到了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12月9日那天,西安1万多名学生游行请愿,向蒋介石驻地临潼前进,要求联合抗日。张学良深受感动,表示要用实际行动答复他们的抗日要求。12月12日凌晨由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怀着对民族的忧患,策动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二.重大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从而挽救了民族危机,促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乃至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革命导师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是的,就是刚刚过去的日子,他们早已溶入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铭记于心的日子。我们应该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它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我们今天在这里纪念这个伟大而神圣的历史时刻,就要不忘历史,不忘过去,缅怀先烈。更重要的是我们大家秉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和革命精神,继续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为中华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三.伟大现实意义;同学们,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新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活日益富裕,国家繁荣昌盛,世界经济飞速发展,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机,历史告诉我们,和平和稳定才能让我们抓住发展的机遇。我们责任便是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因此我们就要做一个热爱祖国,树立远大理想,将来做一个有益社会;人民的人;2.发扬革命优良传统,艰苦奋斗,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和技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更加美好。3.养成良好文明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做一个合格的;文明的中学生。4.做一个敢于拼搏,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和实践的人。紧跟时代步伐,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后,将这份爱国情怀溶入到实际行动之中。这才是我们祭奠英烈、铭记历史的最好方式!【20xx年西安事变纪念日演讲稿二】明天是12月12日历史上的明天,是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纪念的日子。1936年的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促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这就是历史上的“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78年前的今天,中国古都西安那划破凄冷夜空的枪声,震惊了全世界,也震醒了沉睡中的中国人。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践踏,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张学良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杨虎城深感民族危机,决心抗日。在多次劝谏蒋介石抗日均遭失败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在西安发动兵变,扣留蒋介石,以逼其“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和平解决国共问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了抗日战争的巨大转折,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日民族大联合的壮阔阵营中,艰苦卓绝、贡献巨大。从此,中华民族由涣散、分裂、割据实现了团结统一,一致抗日。中国人的万众义勇,砸碎了日本军国主义“大东亚共荣圈”的幻梦,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也为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做出了卓越贡献。西安事变凸显了中华儿女伟大的精神——她让一个民族汇聚成一股力量。这是一种舍身救国,在民族危难之际力挽狂澜,直起民族脊梁的精神!这是一种忠于民族,忠于人民的赤胆忠诚精神!中华民族的尊严与自信,因为“西安事变”精神的浇灌,更加浩明于天地,“西安事变”精神永垂不朽!让我们向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诚挚致敬,让我们永远铭记“双十二精神”!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