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法名词解释
主语是一个句子中所要表达,描述的人或物,是句子叙述的主体。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
谓语是用来说明主语做了什么动作或处在什么状态。谓语可以由动词来担任,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
宾语是动作的对象或承受者,常位于及物动词或介词后面。宾语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宾语从句等来担任。
定语:用于描述名词,代词,短语或从句的性质,特征范围等情况的词叫做定语, 定语可以由名词,形容词和起名词和形容词作用的词,短语担任。如果定语是单个 词,定语放在被修饰词的前面,如果是词组,定语放在被修饰词的后面。
状语:说明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目的,结果方式, 条件或伴随情况,程度等情况的词叫状语。状语可以由副词, 短语以及从句来担任。
补语是述补结构中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等的成分。
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是补充说明动词或形容词性中心语的,可以回答“怎么样”、“多少次”、“何处”、“何时”、“什么结果”等问题。补语都放在中心语后头,除了趋向动词、数量词、介宾结构和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直接作补语外。补语多用形容词、数量词、趋向动词、介宾结构来担任,各种关系的词组也常作补语。
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单词或短语,以说明动作性质或状态的特征的词。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六者关系难分辨,心中有数析正误。什么谁称主,做是怎样才充谓;
宾语动支配,回答谓语什么谁。前置状语目(的)时(间)地(点),意义不变能复位。补语从后说前谓,定语才和后宾配。介宾短语多状补,不能充当宾主谓。的定地状与得补,语言标志定是非。
举个例子~ 我吃饭
我是主语 吃是谓语 饭是宾语
定语:一般是形容词充当 修饰主语和宾语
状语:表时间、地点、状态、方位等等的限制补充的成分
补语:补充说明宾语的(好象是吧 记不清了)
举个例子~ 昨天晚上在饭馆里我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昨天晚上在饭馆里是状语,我是主语,吃是谓语,一顿丰盛的是定语,晚餐作宾语。
第二篇:语法
一提到语法,许多英语学习者都会紧皱眉头,深深地叹气,同时也会马上联想到高中厚厚的语法书,还有一堆做不完搞不明白的语法题,那么对于雅思写作,语法的重要性在哪里呢?其实如果对雅思作文有所了解的同学会发现,雅思对语法的要求和高中语法完全不一样,其主要讲求实用性以及基本的语法要点,不会从细节上考察语法。本文中,朗将对雅思写作中的常见的语法错误进行分析,帮助考生们在今后的写作中避免这些错误。
一、名词的单复数
在雅思写作中,考生常常分不清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从而导致一系列的语法错误: The number of fruit in summer is larger than in winter.“fruit”是一个不可数名词,往往考生们受母语的影响,误认为其为可数名词。与汉语不同,英语中名词要区分可数与不可数。
笼统地讲,物质名词,如:water(水), iron(铁), wood(木头)等和抽象名词,如:democracy(民主), freedom(自由), happiness(幸福)等为不可数。以下名词为不可数名词:
news(消息)information(信息)furniture(家具)equipment(设备)advice(劝告)weather(天气)work(工作)clothing(衣服)baggage(行李)
work作“工作”解释时为不可数名词,“找工作”不能说to find a work, 应为to find a job;work作“著作”、“作品”解时是可数名词,如:Deng Xiaopin's works(邓小平著作)/a work about Deng Xiaopin(一件关于邓小平的作品);作“工厂”解释时,单复数同形:a steel works(一个钢铁厂)/two chemical works(两家化工厂)以下名词单复数同形:
means(手段)headquarters(司令部)works(工厂)species(物种)aircraft(飞机)Chinese(中国人)sheep(羊)fish(鱼)
中国的计量单位:li(里), yuan(元), mu(亩)等 实例:Every means has been tried out, but without satisfactory results.(每个方法都试过了,但结果不令人满意。)
形式上是复数的学科名称,如physics, statistics, dynamics作单数看待;时间、距离、钞票、重量等复数,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作单数处理,如:Two days is not enough for me to finish the task.(要我完成此项任务两天是不够的。)
二、主谓一致
主谓一致也是雅思考生经常犯的语法错误之一,在许多同学的作文中,主谓一致的错误比比皆是,大量的主谓一致错误一定会导致比较低的语法分数,所以想要取得高分的同学一定不能忽略这个问题。
主谓一致指“人称”和“数”方面的一致关系,如:He is going abroad.They are playing football.可分为:语法一致,内容一致,就近一致。
语法一致原则:即主语为单数,谓语用单数,主语为复数,谓语也用复数。以下为注意事项: 1.单数主语即使后面带有with, along with, together with, like(像),but(除了),except, besides, as well as, no less than, rather than(而不是),including, in addition to引导的短语,谓语动词仍用单数。
如:Air as well as water is matter.空气和水都是物质。
No one except two servants was late for the dinner.除了两个仆人外,没有一个人迟来用餐。
2.用and连接的并列主语,如果主语是同一个人、同一事、同一概念,谓语动词用单数,否则用复数。如:
The poet and writer has come.那位诗人兼作家来了。(一个人)
A hammer and a saw are useful tools.锤子和锯都是有用的工具。(两件物品)3.用and连接的成对名词习惯上被看成是一个整体,如:bread and butter(黄油抹面包),knife and fork(刀叉)等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单数。
4.不定式(短语),动名词(短语),或从句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单数。如: Serving the people is my great happiness.为人民服务是我最大的幸福。
When we’ll go out for an outing has been decided.我们什么时候出去郊游已决定了。
5.当连接的并列主语被each, every或no修饰时,谓语动词用单数。Every boy and every girl likes to go swimming.每个男孩和每个女孩都喜欢去游泳。No teacher and no student was absent from the meeting.没有老师也没有学生开会缺席。
Each man and(each)woman is asked to help.每个男人和每个女人都被请去帮忙。each of + 复数代词,谓语动词用单数。复数代词+each, 谓语动词用单数,如: Each of us has something to say.我们每个人都有话要说。
6.若主语中有more than one或many a/an, 尽管从意义上看是复数,但它的谓语动词仍用单数。但more+复数名词+than one做主语时,谓语动词仍用复数,如: Many a boy likes playing basketball.许多男生都喜欢打篮球。More than one student was late.不只一个学生迟到了。
More persons than one come to help us.不止一个人来帮助我们。
7.none做主语时,谓语动词可用单数,也可用复数;但在代表不可数的东西时总是看作单数,因而谓语动词要用单数。如: None of us are(is)perfect.人无完人。None of this worries me.这事一点不使我着急。
8.名词如:trousers, scissors, clothes, goods, glasses等作主语时,谓语动词必须用复数,如:
His clothes are good.但这些名词前若出现a pair of , 谓语一般用单数,如: A pair of glasses is on the desk.桌上有一副眼镜。
9.形复意单名词如:news;以ics结尾的学科名称如:physics, mathematics, economics;国名如:the United States;报纸名如:the New Times;书名如:Arabian Night <天方夜谈>;以及The United Nations<联合国>等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单数。10.“a+名词+and a half”, “one and a half+名词”,“the number of+名词”等作主语时,谓语动词要用单数,如:
Only one and a half apples is left on the table.注意:one or two+复数名词作主语,谓语动词用复数形式,如: One or two places have been visited.参观了一两个地点。内容一致原则: 1.主语中有all, half, most, the rest等,以及“分数或百分数+名词”做主语时,谓语动词单复数取决于连用的名词,如:
The rest of the bikes are on sale today.剩下的自行车今天出售。
60% of the apple was eaten by little boy.这个苹果的60%都被这个小男孩吃了。Most of the apples were rotten.大部分的苹果都是烂的。
Most of the apple was eaten by a rat.这个苹果的大部分被老鼠吃了。
2.不定数量的词组,如:part of, a lot of, lots of, one of, a number of, plenty of等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的单复数取决于量词后面名词的数,如: A part of the textbooks have arrived.一小部分教科书已运到。
A part of the apple has been eaten up by the pig.这个苹果的一部分被猪吃光了。3.加减乘除用单数,如:
Fifteen minus five is ten.15减去5等于10。
4.表示时间,金钱,距离,度量等的名词做主语时,尽管是复数形式,它们做为一个单一的概念时,其谓语动词用单数,如:
Ten miles is a good distance.十英里是一个相当的距离。
5.(1)通常作复数的集体名词:包括police, people, cattle等,这些集体名词通常用作复数,如:
The British police have only very limited powers.(2)通常作不可数名词的集体名词:包括equipment, furniture, clothing, luggage等。(3)可作单数也可作复数的集体名词:包括audience, committee, government, family, enemy, group, party, team, public等,如:
The committee has/have decided to dismiss him.委员会决定解雇他。6.“the+形容词/过去分词形式”表示一类人或事物,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复数,如: The injured were saved after the fire.就近原则:
1.由here, there, where等引导的倒装句中(有时主语不止一个时),谓语动词与靠近它的主语在数上一致,如:
Here comes the bus.公共汽车来了。Here is a pen and some pieces of paper for you.给你一支钢笔和几张纸。Where is your wife and children to stay while you are away? 你不在这儿的时候,你爱人和孩子呆在哪儿呢?
2.用连词or, either....or, neither….nor, not only….but also等连接的并列主语,谓语动词与靠近它的主语在数上一致,如:
Neither the students nor the teacher knows anything about it.学生和老师都不知道这事。
He or you have taken my pen.他或你拿了我的钢笔。
注意:one of+复数名词+who/that/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中,定语从句的动词为复数,如:
Mary is one of those people who keep pets.玛丽是饲养宠物者之一。
The only one of+复数名词+who/that/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中,定语从句的动词应为单数。
Mary is the only one of those people who keeps pets.玛丽是唯一一个饲养宠物的人。
三、时态
时态是雅思作文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时态出现错误会导致整篇文章的错误。主要需要掌握的时态为一般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掌握好这三种时态对于雅思写作来说已经足够。提醒考生注意,Task One的第一段肯定是一般现在时态,中间段落的时态要由图表中的时间来决定,但是基本上不会出现进行时态,而对于流程图,只能使用一般现在时态。Task Two基本上以一般现在时态为主,根据所写内容决定是否应该使用其他时态。一般现在时态主要就是注意主谓一致的问题,一般过去时态需要特别注意动词过去式的拼写,特别是不规则动词过去式的变化,而将来时态需要注意的是在小作文中只能使用will+do的形式而不能使用be going to。
第三篇:语法
初、高中英语知识的有效衔接
河北盐山中学
田宝葵
高中是初高中阶段承前启后的一年,初高中英语的有效衔接关系到学生整个高中阶段英语学习成绩的好坏和教师教学任务是否能够顺利完成。然而许多高一新生由于不适应高中英语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英语学习成绩愈来愈差,以至于失去学习信心,造成学习上的困难,而英语教师由于对学生初中英语学习的知识点和起始能力了解不足,缺乏足够的调研分析,结果学生英语学习越来越困难,兴趣也越来越低落。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存在知识和能力的缺陷,以至于初高中的英语知识衔接上产生了一定的困难;二是:有些学生没搞清楚初高中英语不同阶段的学习特点及其知识差异,缺少高中阶段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为帮助学生搞好初高中英语知识的有效衔接,使学生能对英语产生持久浓厚的兴趣,使老师的衔接教学更有针对性,我们进行了研究。
一、辨析初高中英语词汇的异同,形成有效的单词记忆策略。
1.激发兴趣,提高对词汇教学的认识。在长期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已成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口拼与书写脱离,单词与上下文脱离,重语言的语法解释,轻单词本身的记忆。许多学生常常死记硬背,不注意将词汇的音、形、义有机地联系起来记忆,因而往往记了忘,忘了记,记了又忘,收效甚微,磨灭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所以,高中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词汇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同时,对学生阐明初高中词汇存在的差异,进行词汇学习重要性的教育,使他们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新课程标准中对情感态度也作出明确的描述,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努力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词汇教学中来,引导学生逐步由“要我学”到“我要学”。2. 改善单一的词汇教学方法
第一,词汇的意义由语境决定,极少孤立存在。一个词通常会有几种意义,若要学习它,切忌把所有的词汇意义死记硬背,必须要在不同的语境中理解以后,其学习和记忆的效果才更好。
第二,帮助学生在语境中运用词汇。新课程倡导学生用语言做事的能力,要培养这种能力,教师就要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真正的交际情景中体会词汇的意义、搭配和用法。教师应打破“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的词汇教学模式,彻底改变词汇教学与语境相脱节的局面。
第三,根据发音记忆词形,根据语境学习词义,根据构词法巧记词性词义,运用中理解巩固短语及单词的用法。强调高中英语词汇与初中词汇相比,具有的两个典型的特征。一是高中词汇的一词多义,如单词run在初中英语中学生只知道跑得意思,而在高中英语中它常用的意思就有跑、管理,经营,褪色,融化等意思。二是利用构词法来拓宽词汇,辨析词性,如单词devote在初中它的意思是献身,而在高中的devotion就可以由名词后缀tion 判断出它的词性为名词,词义是名词献身。并要有效利用字典,对单词进行音、形、义相结合的有效词汇记忆。
第四,强化语音教学,为词汇教学打好基础。词汇教学一般采取由音到形再到义的顺序,语音是学生接触一个词的最初印象,如果读不出音就不易记住形,无音无形就谈不上什么义。学好语音不但有利于正确地以声音形式表达思想,而且对词汇学习和记忆大有帮助。因此,要牢记一个单词首先应把音念准。重视语境教学,帮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和运用词汇。
二、区别初高中听力、阅读、写作的异同,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
第一,初中和高中英语完形填空的区别在初中英语中,鉴于学生的词汇量不大、知识面较窄和逻辑推理能力不够健全等因素,选作完形填空的文章往往都是一些故事性的短文或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话题,且对学生的文章的整体理解、上下文的段落衔接、情节分析及推理判断能力的考查虽然有所体现,但要求不算太高。学生进入高中以后,除了在单词掌握的数量上要有明显的提升外,还要有语言交际、文化背景和社会风俗习惯等知识的拓展与积累。高中英语完形填空题更突出考查语篇的完整性,强调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逻辑性。高中英语完形填空的文章偏重于理性的分析和情感的交融,出现的科普、文化及议论性的文章偏多,往往还夹叙夹议,在议论中升华。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有较好的运用词汇、语法和理解语篇的能力,还要擅于让自己进入文章的角色,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把握文章。
第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重视对学生基础语言知识和基本语言技能的培养,重视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关注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除了以上要求,更强调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技能的训练,更关注他们处理阅读材料不同信息的过程和整合相关信息的能力,同时着力培养学生情感与态度等,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力和掌控力。因此要使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顺畅衔接,教师就很有必要了解初高中英语阅读课的特点及教学要求,有效地利用教材提供的各种语言材料和各项活动任务,重视学生的词汇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强化阅读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让学生“掌握方法、养成习惯、形成能力”,顺利实现初高中的衔接。也为学生将来进一步学好英语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初高中写作要求特点及训练的差异及应对的策略,初中英语作文重在简单的情景运用或喜好评论,且因为分值和乡村中学英语基础薄弱,大多数学生忽视英语写作。高中英语重在实际应用和观点评论,且因为分值和以后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应重点诱发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对比初高中英语写作要求的差异,并鉴于中考作文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高中英语写作应强化书写的规范性和整洁度,狠抓学生的书写规范,主要包括书写字迹的工整,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大小写,写完后要检查的习惯等。强化句子的训练,句子是构建短文重要的单位,因此高中教师必须在高一阶段进行连词成句的强化训练,为短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可以利用每单元中的重点句型结构,充分利用新教的单词或词组让学生做连词成句练习,并要求学生注意时态、语态、名词单复数、冠词等。强化阅读和背诵,教师从高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将课文原文或是经过改写后的文章让学生读背,重视经典句子的收集和模仿并以默写的形式予以巩固,这样既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同时也为学生积累了写作的素材。
三、、分析初高中语法学习框架,降低高中语法的难度
初中生和高一学生对复杂句的概念很模糊,而这就给学生从句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定语从句是高一上学期的重点语法项目,也是整个高中语法的难点,且影响以后名词性从句的学习。虽然学生在初三学过定语从句,但却是一知半解,不少学生无法判断先行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为了让学生学习定语从句不至于那么困难,教师应做好大量的衔接工作。教师可先从学生熟悉的简单句入手,每天2-3个句子让学生划分句子成分,判断基本句型。在学生分清句子成分,牢固掌握了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后慢慢渗透并列句和主从复合句的概念,从而过渡到定语从句的学习。也可结合初中英语中定语从句的讲解,先重点引出which, that和who, whom的定语从句用法,再引出高中语法中where, when , why和whose等从句的用法,学生既易于理解,也降低了高中语法的难度。这对于普通中学的学生来讲是必不可少的,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只要教师能正确引导,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逐步掌握高中英语的特点,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就一定能顺利地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出色地完成高中英语学习。
第四篇:语法复习
高一英语
语法复习:情态动词
1.When he was there, he ___ go to that coffee shop at the corner after work every day.A.wouldB.shouldC.had betterD.might
2.---Could I have a word with you, mum?---Oh dear, if you ___.(202_ 浙江19)
A.canB.mustC.mayD.should
3.In crowded places like_____airports and railway stations, you _______ take care of your luggage.A.canB.mayC.mustD.will(202_, 北京26)
4.John promised his doctor he ________ not smoke, and he has never smoked ever since.A.mightB.shouldC.couldD.would.(202_, 北京21)
5.When you’ve finished with that book, don’t forget to put it back on the shelf,_______?
A.do youB.don’t youC.will youD.won’t you(202_, 北京34)
6.“Mike is often absent from class.‖ ―Tell him he _____ answer for it if he goes on behaving like that.‖
A.shallB.willC.wouldD.can
7.The biggest problem for most plants, which_______ just get up and run away when threatened, is that animals like to eat them.A.shan’tB.can’tC.needn’tD.mustn’t(202_, 湖南24)
8.The teacher_____ have thought Johnson was worth it or she wouldn’t have wasted time on him, I suppose.A.shouldB.canC.wouldD.must(202_, 安徽23)
9.—She looks very happy.She_______ have passed the exam.—I guess so.It’s not difficult after all.A.shouldB.couldC.mustD.might(202_, 江苏22)
10.—How’s your tour around the North Lake? Is it beautiful? —It_______ be, but it is now heavily polluted.A.willB.wouldC.shouldD.must(202_, 全国I, 27)
11.I told your friend how to get to the hotel, but perhaps I ___ have driven her there.A.couldB.mustC.mightD.should(202_, 陕西14)
12.If you_______ wait a moment, I´ ll go to see if Mr.John is free.A.shallB.willC.wouldD.need
13.—What does the sign over there read?
—“No person ___ smoke or carry a lighted cigarette, cigar or pipe in this area.‖
A.willB.mayC.shallD.must(202_, 四川24)
14.It’s high time that we students _____ even harder at our lessons as the national entrance examination is coming nearer.A.workB.will workC.workedD.have to work
15.—What do you think we can do for our aged parents?
—You ___ do anything except to be with them and be yourself.A.don’t have toB.oughtn’t toC.mustn’tD.can’t(202_, 重庆29)
16.It is usually warm in my hometown in March, but it _____ be rather cold sometime.A.mustB.canC.shouldD.would(202_, 福建24)
17.You don’t have to know the name of the author to find a book.You ____ find the book by the title.A.mustB.needC.canD.would(202_, 湖南28)
18.What a pity.Considering his ability and experience, he ____ better.A.need have doneB.must have doneC.can have doneD.might have done(202_, 江西26)
19.It was announced that only when the fire was under control ___ to return to their homes.A.the residents would be permittedB.had the residents been permitted
C.would the residents be permittedD.the residents had been permitted(202_, 江西31)
20.Liza ___ well not want to go on the trip---she hates traveling.A.willB.canC.mustD.may(202_, 全国2, 17)
21.You ______such a long essay ,the teacher only asked for 300 words ,and you have written 600 words.A.mustn't have writtenB.needn't have writtenC.didn’t have to writeD.didn't need to write
22.She ______ have left school, for her bike is still here.A.can’tB.wouldn’tC.shouldn’tD.needn’t(202_, 天津6)
.23---I can’t find my purse anywhere.---You _______ have lost it while shopping.A.mayB.canC.shouldD.would(202_, 重庆30)
24.Although this ____ sound like a simple task, great care is needed.A.mustB.mayC.shallD.should(202_, 四川10)
25.– Is John coming by train?you've only been working for an hour.A.must notB.won’tC.can' tD.may not(202_,全国2,29)
45.I often see lights in that empty house.Do you think I _____ report it to the police?
A.shouldB.mayC.willD.can(202_,全国3,21)
46.Most of the big hotels were full at this time of the year,but finally we _____find a room in one of those small guesthouses near the station.A.ought toB.couldC.were able toD.might
47.— Who is the girl standing over there?— Well, if you ________ know, her name is Mabel.A.mayB.canC.mustD.shall(202_, 天津31)
48.You _______ pay too much attention to your reading skill, as it is so important.A.cannotB.shouldn’tC.mustn’tD.needn’t
49.---I don't mind telling you what I know.---You ______.I'm not asking you for it.A.mustn'tB.may notC.can'tD.needn’t(202_, 江苏22)
50.Naturally,after I told her what to do,my daughter _______go and do the opposite!
A.mayB.canC.mustD.should
第五篇:语法教学法
英语教学之语法教学模式、方法及原则
一、语法教学模式
语法教学方式随着外语教学的发展也经历几次变革,从听说教学法的句型操练到交际教学模式到现在的任务教学模式,不仅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也丰富了许多。
1.行为主义语法教学模式
行为主义教学模式是在结构主义和行为心理学的影响下,随着听说教学法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教学模式。行为主义语法教学强调是以句型操练为主要形式,以准确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目前人们依然采用的“展示、练习和测评”模式就是行为主义语法教学的应用。
展示(presentation)语法项目的展示方式很多,行为主义教学所采用的多为演绎型的展示方式,由教师采用直接讲解语法规则,有时也采用阅读材料进行归纳的展示方式。
练习(practice)行为主义语法教学的练习主要是句型操练,包括各种句型转换练习、替换练习、完成句子,甚至是翻译等。
为了检查训练的效果,保证学生能够掌握所学语法规则,行为主义语法教学在训练结束时常设计一定的测试题目,如选择填空等形式对当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检查。
2.语法交际教学模式
随着交际教学法的出现,人们开始注意到交际活动在语法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开始设计一些交际活动,训练语法项目。虽然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语法交际教学模式,如布鲁姆菲特的present – practise-practise in context, 哈默的introduce – practice – produce(communicate), 威利斯的performance – rehearsal – report以及communicate – present language – drill practice – communicate,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在行为主义过程之后加入了交际情景下的应用活动,如哈默和布鲁姆菲特提出的教学模式,另一种是在介绍语法项目之前有一个交际活动,如威利斯提出的模式和在此基础之上发展的communicate – present language – drill practice – communicate。由于采纳了交际的理念,其语言的展示手段也更加丰富,除常用的图表、对话、迷你情景以外,还借助交际活动进行归纳式的展示。
3.语法任务教学模式
语法的任务教学与听说阅读中的任务教学不同,因为语法仍是任务教学的中心,我们把这种任务教学称为“以形式为中心”的任务教学法。“以形式为中心”的语法教学任务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隐性的语法活动,如教形容词副词比较级时可以让学生同另外一名同学互相介绍自己家乡的特点,把得到的信息写成句子,比较两个地区的不同。另一种是显性的交际任务,其任务内容是语法问题,如教师提供写有正确与错误两类句子的任务卡片,学生先阅读,然后选择正确的句子,总结该语法形式的语法规则。语法任务教学的操作与一般的任务操作基本相同,任务前活动主要式借助阅读和听力材料展示语法项目,然后布置任务,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完成能够运用语法形式的任务,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分析一个包括“be going to”的听力材料,说明其表意功能,然后让学生谈论周末的计划安排,调查谁的安排与自己相同,然后组成活动小组。任务后根据学生任务完成过程中和结果展示中存在的语法问题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活动。
二、语法教学方法
与语法教学模式不同,这里所介绍的语法教学方法指在教学的某个环节或某些活动中可以采用的教学方式。
1.归纳和演绎法
归纳和演绎常用于语法展示。演绎式展示是以教师的直接语法讲解为特点。首先教师展示语法规则,然后举例分析其用法,而归纳是的教学方式则多采用发现性活动。首先教师给学生提供包含所要学习语法项目的语言材料,或听力或阅读,提出学习要求,学生根据要求阅读语言材料,归纳总结语法使用规则。
相比之下,归纳式语法教学可增加学生对语言的接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分析归纳总结语言使用规律可深化学生对语法的理解,同时,也避免了教师灌输式教学可能带来的弊端。
2.任务活动法
任务活动法与任务语法教学模式不同,它只是语言训练的一种方式,课堂操作未必采用的任务教学的理念。任务活动法的特点是,在对某一语法项目进行训练和应用时采用信息构、调查、讨论、采访、海报、招贴画制作等形式,而不是拘泥于常规的形式训练。
3.集中讲授法
常规教学中,语法是按照体系分散在教学过程之中的,与听力、阅读、写作等同时进行。但是,有的老师为了中考和高考的提出了一种“适当集中”的教学法,在课文教学之前集中进行语法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在我国曾流行一段时期,对当时的英语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语法教学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语法是语言系统的体现,语言教学也必须符合系统性的要求。系统性原则要求语法教学要依据教材中的语法系统,同时也必须符合语法发展的规律,即语法内容的选择应该符合现代交际的原则,满足交际的需求,而避免一些交际中很少使用为语法而语法的教学设计。
2.交际性原则
中小学的语法教学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学生的语法意识,二是为听、说、读、写技能的发展提供支持,为交际能力的培养打下语言基础。因此,基础教育的语法教学应该贯彻交际性原则。在必要的意识增强活动和语法操练的基础之上,尽可能地创设交际性语言环境,运用幻灯、动作、实物、图片、表演以及电化等设备,创造真实、半真实的交际活动,使学生于活动之中感知、理解和学习语言,发展语法技能。3.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包括一下内容:归纳与演绎相结合。语法教学不能只采用归纳的方式,也不能只采用演绎的方式,两者应该有机结合,以归纳为主,适当演绎。
隐性与显性相结合。语言学习过程本来就是隐性和显性的结合,语法教学中也必须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以隐性教学为主,适当采用显性的教学方式,通过隐性培养语言使用能力,通过显性增强语法意识。
语法与听、说、读、写活动相结合。语法是为听、说、读、写技能服务的,语法教学应该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之中培养,使语法真正服务于交际。
4.激励性原则
动机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保证,语法教学中动机的激发尤为重要。要使学生能够参与到语法活动中来应该从一下几点入手:
话题选择:话题的选择要适合学生年龄、认知能力和语言水平,要与学生的生活经历有联系,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或好奇心。
情景创设:应可能地创设真实的语境,利用多种手段给学生提供视觉物体,如图画、幻灯等。活动类型:活动应多一些开放性和交际性,少一些机械性,否则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个性化:个性化指活动应来自于学生的亲身经历、学生的观点、学生的情感,个性化活动有助于学生进行真实的交流,于思想交流之中内化语言规则。
5.变化性原则
变化是学习的调料,是教学的调节剂。语法教学要改变其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方法之一就要注意变化性。变化性包括活动的变化性、话题的变化性、课堂组织的变化性、评价的变化性以及教师指令的变化性。
四、语法教学过程
1.展示
语法知识的展示和语法规则的展示其实是教学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语法的展示必须明确两点,第一是展示的内容,即要展示哪些东西;第二是展示的方式。语法展示首先展示的语法结构,案例中的老师通过学生If + Subject + had done的方式展示了虚拟语气的结构。语法展示的第二的内容是功能或者语用功能、语用意义。案例中教师也展示了虚拟语气的功能,如suggestion等。其实在展示过程中,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平时容易忽略的,那就是策略知识。虽然案例中老师能够提示学生语法学习的策略,但是展示的方式仍旧需要注意。
就展示的方式而言,大体可以分为两种,演绎和归纳。所谓演绎指老师直接表达,比如,老师可能会说,“今天我们讲虚拟语气”,然后就说虚拟语气怎么构成的,怎么使用等等;归纳要求首先给学生一个语篇、语境,组织学生阅读发现语法规则、功能和意义。虚拟语气的案例中,教师完全可以使用归纳的方式,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材料,从课文采用中寻找虚拟语气的结构和意义。而我们的老师却采用了 演绎的方式,采用了一个不切合实际的自我虚构的语境。其实,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放在教材中这么好的语境,学生已经有感知了解的上下文不用,而采用一种自我陈述的方式,把虚拟语气强加给学生,完全没有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看似很用心备课,其实适得其反,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首先给学生例句,让学生讨论,讨论例句中的名词性从句属于什么从句。不管是展示名词性从句,还是展示定语从句或者虚拟语气,学生了解基本结构、意义和功能即可,没有必要用太专业化的表达方式,甚至定语从句和虚拟语气都没有必要用英语表达。不管是什么展示,展示必须清楚、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讨论,老师不要做独生子女的保姆。既然是归纳,就让学生去归纳,学生充分的讨论。目前的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说得太多的现象,总自己在讲。我们一定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特别是不要替学生说话,不要剥夺学生参与的机会和可能。
目前的中学教材在语法处理都做得不错,在训练语法之前,听力材料和阅读材料中都在逐步渗透语法,因此比较适合归纳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语篇阅读发现。就虚拟语气而言,教师可以再提供真实条件句供学生比较,寻找两种条件句在结构、意义和功能方面的差别。
2.训练
语法训练是语法学习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有助于学生掌握语法的结构和意义。案例展示的是定语从句的训练,教师能够通过实物、图片构建语境,制造运用定语从句的需求。如果我们是在像老外介绍老外不知道的桷,红包等物品,或者老师不了解的人物,那么,定语从句的训练就是有意义的。如果不能制作这个一个语用需求,那么,定语从句的训练就是机械的,不能保证学生能够运用定语从句表达思想、传达信息、解决问题等。也就是说,既使是语法操练,也要注意语境设置的真实性。
新《课标》倡导任务型教学,强调语法的应用性,这就要求语法学习阶段要突出真实性和任务性。第一,目的要真实,如果我们要学生介绍某些物品,首先我们要问为什么要介绍。如对桷的介绍,对林黛玉的介绍等等。介绍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没有真实的目的,则很难保证活动的真实性。第二,语言使用要真实。所谓语言使用要真实指,活动必须使用定语从句,如果没有使用定语从句的必要,那么要求学生用定语从句介绍就失去了语言使用的真实性。当对方只是问,who is he?我们回答He was Qinshihuang.也就足够了,当对方问What is this?我也可以只回答It is a jue.如果对方不接着问Who is Qinshihuang? What is a jue?那么,我们是没有必要用定语从句的。
第三,人物角色要真实。以定语从句为例,如果是对不了解林黛玉的老外介绍,那么人物角色是真实,如果只是让学生在同学之间介绍,就失去了角色的真实性。
第四,活动形式要真实,活动采用口头表达的形式,还是采用笔头表达的形式,必须符合实际交际的需求。
第五,语境要真实,活动必须有一个语境。比如虚拟语气训练活动的设计,我们经常会说“如果你是我们学校的校长,你会怎么做?”,其实这样一来,活动就有真实性了。定语从句语境的真实性是很难把握的,比如,让学生用定语从句讲故事是缺乏真实性的。因为,在讲故事时我们没有必要用定语从句,或者说根本就用不着定语从句
另外注意真实性与任务性的差别。具备真实性是不是就具备了任务性,那不是的。因为任务性必须要有一个真实的结果、目的,比如到车站去接某人,这是一个任务。如果我们让学生做这样一个调查,训练定语从句,说到假期了,我们要看同学们到很多地方去旅游,我就可以让他写I want to go to a place,给他一个which,再给他一个where,这样让学生去写,其实学生要理解which和where的不同 才能写出后边的句子来,才能写完整。这种活动具有真实性,就任务吗?还要看其调查的目的是否真实。现在我们有很多人把那个任务无限地扩大化,说“今天你们的任务是干什么,做练习、自己阅读”等等。虽然也有人提什么学习任务和真实任务,我们还是提倡课堂练习活动的真实性,这样学生才能感觉到我学的语言是有用的。再如刚才调查的活动,假设我们班要去组织一个活动,组织假期旅游活动,那么我让学生去写自己要到什么地方去旅游,老师根据这个调查情况确定旅游地点,加这么一个真实的目的,练习就具有了任务的性质。Practice makes procduct,中国老师对在语法训练方面做得是挺好的,情有独钟,各种练习形式丰富多彩。什么填空、句型转换、选择填空、改错等等花样繁多。但是,在做设计活动时候,最起码给出一定的语境,没有语境,学生不知道什么时候用定语从句,也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要用虚拟语气,那么语法学习将变得无用。
3.应用
语法的应用是语法教学的关键,缺乏应用环节学生将难以展我语法。但是,案例中设计得定语从句的应用活动总是存在很多问题。我们要求学生根据图片编写成语故事是没问题得,但是成语故事、寓言故事能用到几个that, who, when, where引导的定语从句。小组集体编写,采用接龙的方式讲故事本身就违背了讲故事的基本要求,还让我们的学生在听的时候数讲故事的同学在故事中用到了几个定语从句。很难想象有谁在听故事时会数对方用了几个定语从句,而我们也发现学生基本生没有用到定语从句。这说明,教师所设计的活动不能作为定语从句的应用活动。在设计活动时,第一要考虑语言的结构和情境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不是活动中必须使用所训练的语法项目,是否能够用到要应用的语法项目;第二个要考虑到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哪些是要达到知识的目标,哪些理解即可。只需理解的项目在运用环节没有必要涉及,而要求应用的项目在应用环节必须能够用到。案例中的故事也许可以用到who,但是却无法使用when, where。这显然是不符合教学设计要求的,除非这堂课的应用目标只有who。但是,如果是这样在应用环节就应该明确应用的项目。
4.评价
从教学设计的理念来说,课堂评价过程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通过评价才能知道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否达到。测试是一个比较常用的一个评价工具,一般情况下,在课堂最后的时候,教师总要通过一个课堂小测验来检查课堂的效果。
1)评价的标准
评价必须要有一个评价的标准。评价标准包括,一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就包括,哪一些是需要理解的,哪一些是需要应用的。目标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理解和应用存在着本质得差别。让学生看懂包含定语从句的句子和我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定语从句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所以第一,要确立学习目标,然后再看目标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课堂上的评价标准必须是建立在需求分析之上,一般情况下评价标准要表现出差异性。也就是说,不同的学生所要求达到的目标应该是有差别的,我们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评价所有的同学。
2)评价的方式
评价方式的选择要适应评价的目的和标准。评价的如果是理解能力,就要选择是听力理解还是阅读理解,如果是阅读理解,我让学生读一段包含定语从句的句子;既然是理解题,就没有必要回答问题,可以采用选择的方式。如果是表达能力,就要让学生用英语表达,比如回答问题。
让学生完成有关旅游地点的调查所评价的是表达能力。但是,如果只是根据which和where补全句子,并不是真正的能够运用整个定语从句完成句子。对于评价来说,评价方式与评价目标的一致是至关重要的。虽然我们经常采用测试评价学生的能力,但是评价方式就绝对的不只是测试,测试只是众多评价方式中的一种。就目前的测试现状来说,还是最不理想的一种。
3)评价的真实性
评价活动一定要具有真实性,让学生看到语法学习是有意义的,语法不是不要为语法而语法。4)评价的组织形式
评价同样要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是个体活动、同伴活动还是小组活动。以讲故事为例。讲故事应该是个体行为,平时讲故事需要六个人在一起讲吗?当然作为一个训练,可以用连锁故事(chain story)是可以的。如果评价的是每个同学都应该达到的目标,那么评价就应该采用个体活动。虽然《课标》提倡同伴活动和小组活动,课堂结束时的语法评价不一定要采用同伴或小组活动。
自评和互评是评价中常采用的方式。在课堂评价中教师要制造机会,让学生自我评价或互相评价,而不是一味地教师评价。
5.语法与技能教学
中学阶段的语法课一般都和听力和阅读课联系在一起,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处理语法和听力,以及阅读的关系呢?
中学语法的学习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语法课,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语法教学与听、说、读、写结合。两种教学方式角度和目标可能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讲,听、说、读、写都是语法教学的目的,同时也可以成为语法教学的手段。没有语法作为基础,中学生的听可能也会有困难,语法可以帮助学生去准确的理解。比方说可能听到一个含有if的句子,如果不能对if究竟是引导的什么从句做出判断的话,理解上肯定会出问题。如果是方式状语从句的话,如果不能判断是真实条件句还是虚拟条件句,理解也会出现错误。所以,语法有助于我们的听力理解,在听力训练过程中,有必要对语法进行适当的处理。另外,听力材料和阅读材料都是语法的载体,听力活动本身也是语法教学的一个手段。那么,通过听力活动,学生可能会自己去认识一些语法现象,也可能去得到一些强化巩固,或者是应用。听力教学中的语法教学可以在听力前,也可以在听力中或听力后。如果语法会影响到后面的听力,就需要提前进行适当的处理;如果不会影响后面的听力,老师就没有必要提前处理,可以结合听力材料进行归纳教学。
6.高中语法教学方法的选择
高中阶段,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听力,和阅读的材料进行归纳教学。目前根据新《课标》编写的教材,很多都是听说是一个单元,阅读一个单元,后面为词汇语法,再加任务。前面的听力和阅读的材料当中都已经渗透了一些语法现象,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听力材料和阅读材料进行语法的展示,因为听力课毕竟以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为目标,阅读课要培养阅读理解能力,而不是语法的应用能力。但是语法结构可能会影响理解,这时的语法教学目的很明确,就是让学生明白语法的意义,以不影响理解为原则。利用听力和阅读材料进行语法教学的优势在于,当学生能听明白了,读明白了,他们并没有怀疑这个语法结构的正确性,也就是说学生已经认可这种语法结构,尤其是其表意功能。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归纳总结。但是,我们发现有的老师用自己在设计一些话语让学生去总结,而不用学生已经熟悉的听力或阅读材料。这样就把本来很简单,把顺理成章的东西变得很难,尤其是一些语法展示材料,教师选择了自己口述然后让学生总结的方式,更是不可取。归纳法主要是借助于学生在听力和阅读当中已有的感性 认识来进行的。有了这种感性认识,认知就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已经将语法结构纳入自己的已有图式,只不过如何达到顺应的问题。从认知角度来说,学习是一个一个同化和顺应到平衡的过程,其实学生在学结构的时候,是尽可能地将新的语法结构同化到自己的认知里面去。这些新的只是很可能与其原有的知识有些不协调,需要他做出一些顺应,最后达到平衡。如果能够很好的利用我们的听力材料和阅读课的材料,教学很可能更加轻松一些。
但并不是说就不要演绎了。所谓演绎是借助以前学习的方式,以前学习的语法,进行一种推理性的介绍。在一次实验中,有个小学生在学习have got时展示了很好的演绎能力。当时教材中只有肯定句中出现了He’s got的结构,没有疑问句的形式。在变疑问句时这个学生将He’s got变成了Is he got。当问其为什么这样变时,她说,以前的’s不都是is的缩写吗。这时我们不会批评这个学生,反而会表扬她,因为她推理得很好,演绎能力很强。演绎的思维方式是可以很直接的,可以帮助我们很轻松地达到目标。
语法以应用为目的。目前新《课标》提倡任务型教学。如果让学生应用,就需要用语法,要完成一定的有真实目的的活动,这样才能培养他的应用能力。其实,并不是说一一定要任务化,一定要经过任务的几个阶段。到底采用什么形式,还要看话题,语法项目和这个单元目标是什么,内容是什么,是不是适合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
另外必须考虑的就是学生的爱好、学习风格等。有的班级学生可能以分析型学习方式方式为主,对项目学习不感兴趣。而有的班级学生可能以体验型学习风格为主,对项目特别感兴趣。其实,要设计一些任务性的活动,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所以,任务型教学不应该是一种模式,而应该是一种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