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八年级历史下册重点归纳

八年级历史下册重点归纳



第一篇:八年级历史下册重点归纳

八年级历史下册重点归纳

材料题考点归纳如下:

一、香港、澳门的回归问题:

1、回归时间:1997年7月1日(香港)1999年12月20日(澳门)

2、被割占出去的条约《南京条约》1842年鸦片战争,《北京条约》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3、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方针:一国两制。提出者——邓小平,最先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来的。

4、一国两制应该坚持的最重要原则——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5、1984年中英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中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87年4月,中葡联合声明:宣布中国将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6、首任行政长官:香港——董建华、澳门——何厚铧、现任香港行政长官——曾荫权。

7、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归的原因: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强大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8、今年是香港回归十周年(1997年7月1日-202_年7月1日)。对这一事件的感受:①中国百年耻辱得以血洗,作为炎黄子孙感到骄傲,自豪,高兴,振奋等。②近代史是一段屈辱史,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功收回香港(澳门)使我们更加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④香港澳门能够成功收回,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⑤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祖国统一大业作贡献。

二、台湾问题

1、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的本质不同: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

3、台湾问题发展的几个阶段:

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

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1991年,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

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董事长

4、经过两岸的努力,目前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5、近年来两岸 已实现通航、通邮、通商、(三通)。202_年,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国共两党领导人第三次握手。202_年6月,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和海基会会长江敏昆举行会谈。

6、目前统一台湾的最大障碍是: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和外国反华势力的干预。

7、台湾自古以来就是属于中国的领土

三国时、东吴大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

元朝时、加强琉球的管辖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8、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台湾被分裂出去的史实有:

1894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达半个世纪之久。抗战胜利后回归。

国民党内战失败后盘踞台湾,海峡两岸分裂

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占据台湾海峡,阻止解放军解放台湾。

9、我们中学生能为海峡两岸的统一作些什么?

(1)维护国家的统一,坚决抵制台独分子分裂国家的任何言论或行动

(2)认真学习历史知识,了解台湾的过去与未来。

(3)关注台湾的发展情况,以主人翁的心态来关心国家大事。

(4)可以以书信的方式来与台湾的小朋友联系,增强友谊。

三、十一界三中全会

1、时间:1978年底。

2、背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目的:解决文革期间遗留下来的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

(2)背景:文革后,中央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实质是坚持“左”的指导思想。

(3)性质 :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4)意义:为十一界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为开创改革开放的新

局面作了思想准备。

3、在十一界三中全会召开之前,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实际

上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4、内容:(1)政治上: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经济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

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组织上:会议实际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5、意义:中共十一界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

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四、改革开放

1、时间:1978年。

2、开端:十一界三中全会

3、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两个部分。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4、特区:(五个)1980年设的广东省的三个: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省的厦门。加上1986年增设的海南岛。

其中,深圳被称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或“一夜崛起之城”。

5、对外开放的格局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6、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7、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现代企业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改革的步伐。

8、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1978年——202_年),取得了一些举世瞩目的成就:(1)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顺利回归。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的到了提升。(2)两岸局势有所缓和,1993

年,在新加坡举行了汪辜会谈、目前两岸已实现了三通(3)能够独立举办一些国际会议,如202_年亚

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上海举行。(4)202_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1990年,中国成功举办了

亚运会,第27界奥运会时,中国获得了金牌总数排名第三的好成绩。202_年北京申奥成功,202_年,北京将举办奥运会。(5)1994年,三峡工程正式开工,1997年10月,三峡工程顺利完成截流。(6)1986

年,863计划启动。202_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7)202_年10月,青藏铁路正式通车。

事例说明了什么?有何感受?

答;以上这事例说明,我国对外开放决策的正确性,伟大性,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国家的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的有力保证。无数的事例说明,四、西藏问题1、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2、1995年11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后,坚赞诺布正式被册立为第十一世**。“金瓶 签”是事关民族团结的一件大事。

3、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地区顺利完成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度,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4、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唐朝:以内地联系紧密

元朝:设理藩院,把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清朝:通过册封**和**及驻藏大臣等来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5、西藏能够获得和平解放的原因:

①新中国政府从西藏的历史和现实出发,希望和平解放。

②西藏各族人民拥护新中国,渴望和平解放。

③西藏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坦诚谈判沟通

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支持。

5、当前西藏面临的问题:

由于一些外国分裂分子的支持,3月14日,**(十四世)集团在拉萨发动了打砸抢烧事件,给西藏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并在我过驻英,美,等国的驻外大使馆进行骚扰,冲击。在国际上发表各种言论,诋毁中国政府。其目的是想分裂西藏,造成西藏的独立。

**集团的这一行为,是严重破坏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行为。他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究其本质,是为了达到其不可告人的个人目的,应该受到谴责;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管以任何借口分裂西藏的行为都是错误的。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我们有义务自觉维护国家的统一以完整,并与各种分裂国家的行为作斗争。我们中学生要坚决抵制各种分裂言论,好好学习,热爱祖国,并自觉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完整。

五、有关土地1、1950年的土地改革 依据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目的:彻底废除封建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时间:1950年冬开始——1952年,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意义;见教材13页 2、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始。见教材42页。

六、法律

(一)宪法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起到了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

2、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性质——国体)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政体)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性质)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3、1982年,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二)其它法律

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全国人大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

七、为什么说邓小平是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或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有什么贡献?

答: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实行改革开放后,有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②1982年十二大上他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③1987年十三大上,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④党的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解决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所以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八、军事

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2、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3、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实验和对外出访任务。

4、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5、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不断补充新型舰艇,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海军已由水面

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路战队等多种兵种组成。

6、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聂荣臻元帅亲自为第一架歼5型歼击机剪彩。

7、1966年,中国组建了战略导弹部队。

九、外交(略)

十、科技(略)见17、18 课

十一、教育19课

十二、文学

十三、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1956十四、一五计划:19

53十五、202_

十六、人物十七、十年文化大革命(1966

十八、体育

十九、社会生活

年——1966年)《人民公社、大跃进》 年开始执行——1957年底完成 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 年——1976年)

第二篇:八年级下册期末历史考试重点和提纲(模版)

八年级下册期末历史考试重点和提纲

太原

王子虎

大都督八面威风

用法:

(1)对照课本,一页一页过。该背会的背会。简略之处,可以补充明确。地图册也结合课本过一遍。

(2)复习时,要有意识的思考:某一课考试会怎么考?哪些知识能联系在一起考?什么图会考出来?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属于高频考点?哪些地方可能会考查历史认识和历史思维?(3)自信、严谨、冷静。

第11 课 民族团结

1.民族区域自治

P56(1)在筹建新中国时提出,第一部宪法明确规定。(2)民族区域自治确立的原因。(3)行政分级。(注意五大自治区广西、宁夏有“族”,另三个没有)。(4)意义。2.各民族共同发展。(1)政策。(2)西藏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时间等;西藏成为重要牧区。(3)内蒙古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成为商品粮基地。(3)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4)西部大开发战略。(5)孔繁森援藏。3.**的册立须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

第12 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一国两制” 与祖国统一大业 :

一国两制: 目的: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由邓小平正式提出。

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实施:①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

②澳门回归1999 年12月20日

港澳回归意义: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认识: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2.香港和澳门的区旗区徽。P64(能识别)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1.对台湾政策的演变

P65(1)新中国成立后

(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神圣使命)明确提出 解放台湾的思想。(2)20世纪50年代

确立 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3)改革开放以后

确立 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P65 注意《薪传》表现了什么、台湾高度自治的表现)2.改革开放以后两岸关系进展

P66(1)台湾调整“三不”政策的内容和作用

(2)两个民间团体 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

辜振甫

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汪道涵

(3)1992年汪辜会谈

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九二共识”(一个中国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3.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的作用(内容大致知道即可)。

第14课

钢铁长城

1.海军的建立:(1)新中国成立前夕

华东军区海军建立。(解放军第一只海军)(2)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2)1971 导弹驱逐舰。

(3)1974 第一艘核潜艇。

(4)海军兵种。(如今中国有两艘航母)2.人民空军:(1)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蒋道平)(:2)1956年 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后又制造各种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导弹部队(原名“二炮”,今称“火箭军”)1966年 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P77

(1)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而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2)1953年 我国政府同印度(总理尼赫鲁)谈判西藏问题,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2.互不侵犯 3.故不干涉内政 4.平等互惠 5.和平共处

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万隆会议1953年 万隆会议(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3.日内瓦会议 1954年 日内瓦会议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周恩来大展风采。(印度支那即今越南、老挝、缅甸)。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1.中美关系正常化

P80(1)中美敌对的原因、关系改善的原因。

(2)1971年,美国总统助理基辛格同周恩来举行会谈。

(3)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对抗结束。

(4)1979年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外交新局面

(1)1971.10.25 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意义: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2)1972年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出现建交热,我国外交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3.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

(1)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的原因

P82(2)202_.10.21中国在上海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会议,202_年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会议通过了《上海共识》。

承办的原因(同外交成就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立的提高,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试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3)上海合作组织 202_年成立、意义

P83(4)202_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的意义。

(5)注意85页活动课前三段、活动目标,结合课文认真理解。(6)1997年收回香港;1999年收回澳门也属于外交成就。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一)1.两弹一星

(1)1964.10.16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邓稼先)

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2)1964.6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1966.10 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点火发射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3)1970年 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我国航天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4)1999年 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202_年 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1973年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3.1994年,三峡工程正式开工。作用。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二)1.863计划

P94

(注意小字 为什么重视发展科技)

1986年3月,4位老科学家提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863计划纲要》: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自动化技术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科技的重点。1996年又将 海洋高技术列为第八个领域。2.互联网的作用和网络安全、文明公约。

3.生物技术。1999年,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

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1 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1)1986年 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2_年 全国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2)20世纪90年代以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并实施素质教育。

(3)1989年,开始实施“希望工程”,帮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2.高等教育

20世纪90年代,教育部启动了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工作。

第20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1.文学的繁荣。1956年的“双百方针”;著名作家、代表作。优秀的艺术作品代表作。2.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1)毛泽东对学生提出“健康第一”的要求,体育课列为重点课程。20世纪90年代,国家把体育作为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内容。

(2)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

(3)从乒乓球(荣国团)开始,中国的运动员走出国门;射击运动(许海峰),获得中国第一枚奥林匹克运动会金牌。

(4)1990年 中国成功举办亚洲运动会。(5)202_年 中国举办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

(6)P105小字提到的第23届奥运会、女排、李宁等。(7)P109 的曲目示例

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1.衣食住行变迁

(1)变化原因: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改革开放使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变化前后的表现(作比较)

(2)20世纪末,我国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2.就业和社会保障

就业制度变化的表现;社会保障制度趋向成熟的表现(几个具体制度的名称)。3.P115票证取消和14大的联系。

第三篇:八年级岳麓版历史下册复习资料重点

找教案

八年级岳麓版历史下册复习资料重点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

(一)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

(二)内容:

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

(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

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2、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主人;

3、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 签定《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第2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1953年7月)

1、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为保家卫国(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2、总司令:彭德怀 英雄人物:黄继光 邱少云

3、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

4、意义:维护了和平;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建设创造了有利环境。

第3课封建土地制度废除

1、土改原因:农民需要;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共代表广大人民利益,为了解放生产力,巩固新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济的需要。

2、时间:1950--1952年底 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作用(意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政权。

4、土改顺利进行的原因:新中国的建立——政权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制度——法律保障;旧解放区的土改经验;得到人民拥护;土改制度最大限度孤立了地主。

第5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1、一五计划:(1)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时间:1953---1957年;

(3)内容:重点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初步基础;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4)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路(三公路、三铁路)。

(5)取得成就的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各行各业的大力支持,涌现大批劳模;土改为工业化开辟道路;中共正确领导;苏联的支持帮助。

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三、第一部社会主义的宪法

1、会议名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北京;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

3、选举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4、最高权利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6课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正确决策

1、中共八大(1956年9月)

主要贡献: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与其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

2、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原因:左倾错误;三年自然灾害;苏联背信弃义。

二、重大失误

1、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失误的表现

(1)大跃进: 标志:盲目求快-------大炼钢铁运动——环境破坏;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2)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一大二公——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3、建设伟大成就:石油工业——王进喜,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县委书记——焦裕禄,先进人物——

两弹元勋邓稼先。

第7、8课 全国大**(1966—1976年)

一、发动

1、导火线:《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2、开始标志:1966年5月,《五一六通知》和《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3、、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指向刘少奇、邓小平。

4、急先锋——红卫兵

二、经过

1、一月革命——1967.1 全面夺权开始 反革命集团夺取政权的一次反革命事件

2、二月抗争——1967.2 反对文革左倾思想,捍卫党和国家利益

3、最大冤案:刘少奇案。

4、九一三事件——林彪集团垮台

5、四五运动——追悼周恩来 痛斥四人帮

6、文革结束: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四、评价

1、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危害: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处于半停产或停产

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严重摧残,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

一、真理标准讨论

1、两个凡是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意义:否定了两个凡是;思想解放运动;思想理论基础。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2月)-----改革开放的开始

1、内容: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工作重点:经济建设;总方针:实行改革开放;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以邓小平为核心。

2、意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第11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安徽凤阳

原因:人民公社不适应十分低下的生产力;平均分配挫伤农民积极性;承包制提高积极性

意义:解放生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乡镇企业提高劳动力、资金;为城市经济改革积累经验;农民得到实惠。

二、乡镇企业的发展

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乡镇企业提高劳动力、资金;农民希望致福;市场的开拓;国家政策的鼓励;社队企业为其奠定基础。

意义:推动城镇发展;促进国家工业化进程;消化大量剩余劳动力;体现农民创造精神。

三、国有企业改革

1、十二届三中全会198、10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国有企业改革——重点

内容: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加强企业责任制;把企业推向市场

目标: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体制的现代企业制度

意义:提高企业活力和效益

四、民营企业

1、原因:解决知青回城就业问题;搞活经济的需要;政策开放的结果。

2、意义:增加就业;壮大国民经济、改善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12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三、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1、经济特区(广东、福建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省(1988年);

2、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大(连)秦(皇岛)青(岛)烟(台)连(云港)天(津);江(湛江)海(北海、上海)通(南通)南北;宁波三州(广州、温州、福州)。

3、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上海浦东新区。

4、对外开放对我国的影响:

(1)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2)给我国带来了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3)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5、202_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第13课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

一、法律建设的成就1、1982年通过新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1986《中华人民共和民法通则》性质:调整平等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事关系发法律。原则:地位平等、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 3、197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刑法》1997年修改,基本原则:罚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当

二、社会主义民主的推进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当家作主

2、政治协商制度——“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3、爱国统一战线——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社会基础

4、政治体制改革——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重点:改变权力过分集中、政企分开、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

第14课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本质:解放、发展生产力

十二大(1982)提出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十三大(1983)提出的初级阶段理论、初级阶段总路线,和三步走战略;一个中心(经济建

设),两个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三个目标(民主、富强、文

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十四大(1992)突破:明确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五大(1997)确立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形成了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集体 成就:上海宝山钢铁总厂、山西安太堡露天煤矿、京九铁路、三峡工程

第15课 民族团结的加强

1、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革

国家从财力、物力、人力等各方面支援

3、各民族共同繁荣西部大开发

第16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一、解决港澳问题------一国两制(1984、邓小平):

1、一国两制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2、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1999年12月20日收回澳门。

“一国两制”针对台湾问题提出,首先被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意义:洗雪百年耻辱;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重要一步;港澳发展进入了新时期。

二、两岸交流

1、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原则:相互尊重、互补互利

第18课 国防建设

1、原因:巩固政权;维护领土主权完整;保护人民和平生活。

2、海军建立:1949.4.23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3、空军建立: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的,20世纪50年代已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诞生后

面临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从苏联买——国产化——自己研制。

4、1956年聂荣臻主管尖端武器研制。导弹、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核武器、空间技术。5、1966、7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创建。1966、10首次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6、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数量规模型

人力密集型

7、义务兵、民兵、预备役

第9、10课新国中走向世界舞台

一、50年代外交成就1、1949年 与苏联、印度等17国建交2、1953年中印谈判——西藏问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中国外交成熟;各国相互了解、和平共处的坚实基础;有利于巩固发展独立国家之间友好关系。)3、1954、6中印、中缅谈判4、1954 日内瓦会议——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5、1955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会议——举行第一次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原因:帝国主义的破坏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分歧。意义: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

二、70年代外交成就

1、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2、中美建交: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定上海《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1978年 中日关系正常化

三、新时期外交成就

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促进共同繁荣”。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第六单元 现代文化和社会生活

一、科技

1、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1964年10月:原子弹1966年10月:导弹1967年6月:氢弹1970年4月: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2、1973年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

3、1986年3月“八六三计划”《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

4、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

二、教育

1、战略思想:科教兴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

2、普九: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发展高等教育:1977年底恢复高考。

三、其它: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青春之歌》《红旗谱》《创业史》《红岩》

2、1981年茅盾文学奖设立;

3、1991年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4、1984年第23届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202_申奥成功。202_举办29界奥运会。

5、服装、饮食结构、住房交通工具的改变

7、废除终身制改为聘任制、劳动合同制。大学生统分制改为山岗资格制度。

8、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

第四篇:八年级下册重点语法

重要短语的用法及区别

★bring , take , fetch , get , carry 这几个动词都有“携带”、“运送”的意思。但它们表示的动作方向不同。bring是“带来”,从另外一个地方把东西带到说话的地方来。例如:Don’t forget to bring a dictionary with you.别忘了把辞典带来。take是“带去”,从说话的地方把东西拿到另外的一个地方。

例如:Please take the small blackboard to the classroom 请把这块小黑板带到教室去。fetch是“去取”,“去拿来”,从说话的地方出发到另外一个地方,然后将东西拿到说话的地方例如:Please fetch me some chalk.请给我拿些粉笔来。carry表示运送,暗含东西“重”。没有明确的方向。

例如:The bus can carry 30 passengers.这种公交车限乘30名乘客。★spend,pay,cost,take

主语是人 Sb.spend … on sth.某人花了…(时间、金钱)在某事上。

(in)doing sth.某人花了…(时间、金钱)做某事。主语是人Sb.pay …for sth.某人为某物花了…钱。

主语是事或物 Sth.cost sb.…

某物花了某人…钱。

It takes/took sb.… to do sth.花了某人…(时间、金钱)做某事。★begin , start“开始”

一般可以通用,但start较为口语化。It has begun(started)raining.已经开始下雨了。

Begin是普通用语,指开始某一动作或进程,其反义词是end.例如:New term begins on September 1st.新学期9月1日开始。

Start动作性较强,着重于开始着手这一点,带有突然开始的意思,其反义词为stop.还可表示“动身”、“开动”“出发”,“创办”,“开设”等意思,而begin则不能这样用。例如:

They start for Beijing tomorrow.他们明天动身去北京。★dress , have sth.on , wear , put on

它们都有“穿”、“戴”的意思。但用法不同。

havesth.on表示穿戴的状态。He had a straw hat on.他戴了一顶草帽。wear表示穿戴的状态。

She likes to wear the light green dress.她喜欢穿浅绿色的衣服。put on表示穿戴的动作。

You’d better put on your overcoat before going out.出门之前你最好穿上大衣。dress既表动作也表状态。The mother is dressing her baby.母亲正给她的婴儿穿衣服。★after , in After+时间段 表达过去一段时间以后,常用于过去时态的句子; I received the letter after two days.我是两天以后收到这封信的。After+时间点 表示将来一段时间以后,用于将来时态的句子。He will arrive after four o’clock.in+时间段 以现在为起点,表示将来一段时间以后,常用于将来时态的句子。You will receive the letter in three days.你三天以后将收到这封信。★a number of,the number of a number of 意为“一些”、“许多”。谓语动词常用复数形式。

例如:A number of people are waiting for the bus there.许多人在那里等公共汽车。the number of 表示“......的数目”,作为句子的主语部分时,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

例如:The number of deer,nountainlions,and wild roses does not change much.鹿、美洲狮和野玫瑰的数量并不起很大的变化。★on,in和with.on:表示使用通讯工具、信息或传媒,乘坐交通工具等;I don’t want to talk about it on the phone.in:使用语言文字等媒介;Can you speak it in English? with:借助具体的手段或工具。Don’t write it with a red pen.★at , on , in 三者都可以表示“在……的时候”。

At:表示在哪个时刻用;I get up at six o’clock in the morning.我早晨六点起床。On:表示在哪一天,哪一天的早上(下午、晚上);on Wednesday , on Sunday morning ,on May I , on a cold morning in 1936 in:表示在哪一年(季、月),在上午,下午等。in September , in the morning , in the afternoon ★too much, too many, much too too much + 不可数名词 too many + 可数名词 much too + 形容词 ★few, a few;little , a little.虽然都表示“少”,但

(1)few, a few是可数的, little, a little是不可数的。

(2)a few, a little含肯定意味,few, little含否定意味。e.g.They have a little ink, don't they? 他们有一点墨水,是吗?

They have little ink, do they? 他们几乎没有墨水,是吗?

She has a few Chinese friends, doesn't she? 他有几位中国朋友,是吗?

She has few Chinese friends, does she? 他几乎没有几位中国朋友,是吗?

She has a little dog.她有一只小狗。★can, be able to

表示能力这一意义时can和be able to基本相同,但can只有两个时态即现在时(can)与过去时(could)而be able to有多种形式。对未来的能力做决定时,一般用can.用于过去时态时,be able to与can意义不完全相同,was able to意为“有这种能力,而且利用这种能力设法做成了某事”,而could只单纯地表达有某种能力。★must, have to

must表示说话人的主观看法;而have to则表示客观需要。mustn’t意为“不可以;不允许”;don’t have to意为“不必”。如: My father had to work when he was ten years old.The play is not interesting.I really must go now.★ago , before ago立足于现在,表示从现在起,若干时间之前;ago 通常与一般过去时连用,不能与完成时连用;

I met him three years ago.(距今)三年前,我遇到他。

before立足过去,表示从过去某一时刻起,若干时间以前。before通常与过去完成时连用。I had met him three years before.(距当时)三年前我见到他一次。★alone, lonely alone表示“单独,独自一个人,”强调客观状态,作表语或状语用。Though I am alone , I am not lonely.虽然我孤独一人,但我并不感到寂寞。Lonely表示“孤独寂寞”,强调主观感觉,作定语和表语。另外说明特点时还有“人迹稀少的”,“荒凉的”意思。He was taken to a lonely house.他被带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房子内。★also , either , too , as well also用于肯定句.You study English and I also study it.你学英语,我也学。either用于否定句,并放在句尾;

You don’t study English and I don't study it either.你不学英语,我也不学。Too用于肯定句,位置通常在句末,前边常用逗号;也可用于句中,前后均有逗号。

You are a student and I am a student , too.你是学生,我也是。as well 用于肯定句,放在句尾,多用于口语。例如: You know the way and I know it as well.你知道路,我也知道。★among , between between表示“两者”之间 Do you kno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words ? 你知道这两个词有什么不同吗?

among表示“三者或三者以上之间。

He is the most energetic boy among them.他是他们中间精力最饱满的孩子。★arrive , reach , get to 三者都有“到达”之意。

reach为及物动词。They reached Tianjin yesterday.昨天他们到达天津。arrive为不及物动词,后面接介词in或at。到达的是大地方用in,小地点用at.get to常用于口语,可代替前二者。表示到达时,如果地点是副词home, here, there, 就省略介词to.例如:When did you get here? 你什么时候到达这里的? ★as , when , while When:可与一个点的时间或表示一段的时间连用,从句动词可以是短暂性或延续性动词。从句的动作和主句的动作可以同时,也同先于主句的动作; When the teacher came in , the students stood up.当老师进来时,学生们起立。While:只指一段时间,不能指一点时间。因此while从句中的谓语动词必须是延续性动词。表示一段较长的时间或一个过程,主句和从句的动作同时发生。Don’t talk while you are eating.吃饭时你不要说话。

As:主句和从句的动作同时发生,有时可译作“一边……,一边”。

★because , because of“因为” because是连词,引导状语从句。

We stayed at home because it rained.因为下雨,我们呆在家。because of是短语介词,后面接名词性词语。We stayed at home because of the rain.因为下雨,我们呆在家。★besides , except , except for , but“除……之外”

besides的意思是“除……之外,还有……”,是肯定的;,包括 besides 后面的宾语在内,含有“加上”的意思。

I have three other pens besides this.除了这支笔外,我还有另外三支笔。except(but)的意思是“除……之外,没有……”是否定的;不包括 except 后的宾语在内,含有“减去”的意思。

but 用于“除了”之意时,只能用于 no one, nobody, nothing, all, everyone, everything 等词之后。

Everybody is here except(but)Mary.除了Mary之外,大家都来了。

except for的用法是在说明基本情况后,而在细节上加以纠正。except for 有时可以与 except 互换,表示“除了……之外”,但位于句首时,不可以和 except 互换。例如:

Your composition is good except for some spelling mistakes.除了有几个拼写错误之外,你的作文很好。

besides 意为“除了……之外,还有” except 意为“除了……之外”,but 用于“除了”之意时,只能用于 no one, nobody, nothing, all, everyone, everything 等词之后。★borrow , lend 二者都有“借”的意思。

borrow是“借入”,指说话人向别人借东西给自己用,常用于borrow sth from sb/somewhere 例如:Can I borrow your pen ? 我可以借你的钢笔吗?

lend是“借出”,指说话人把自己的东西借给别人用,常用于lend sth to sb结构。例如:Lend me your pen , will you ? 把钢笔借给我用用,可以吗? ★date , day

date指“日期”。What’s the date today ? 今天几号?

day指“星期几”,指二十四小时的一整天;也单指白天;也指重要的日子。

What day is today ? 今天星期几?

There are seven days in a week.一周有七天。

National Day 国庆节 ★finally , at last , in the end 它们都有“最后”、“终于”的含义。但用法不同。

finally用于动词之前,表示人们长期以来期待的某事最后实现了。He tried many times and finally succeeded.他试验了多次,最后成功了。at last也有此义,但期待的感情更强烈一些。

At last he has understood it.最后他终于明白了这个。

in the end表示经过许多变化或周折,最后发生了某事。例如:

We made several different plans for our holiday , but in the end we had a summer camp again.我们制定了好几种不同的度假方案,但最后我们还是选定了再来一次夏令营活动。

★find , look for,find out 二者都有“寻找”的意思。

Find指寻找的结果,即“找到“。例如: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 你在找什么? look for指寻找的动作或过程,是find之前的寻找过程。例如:Have you / found your pen ? 你找到你的钢笔了吗?

Find out指经过一番努力最终找到,多用于复杂而不易直接查出的情况。例如:I found out why she left her job.我查出她辞掉工作的原因。★happen , take place 二者都有“发生”的意思。

happen指事情的发生,往往带有“偶然”的意思。主语通常由accident或类似it, what, this, that, thing等描述的主体充当。

例如:It happens that I am free today。恰好今天我没有事。

take place指事先安排或策划好而后发生,没有“偶然”的意思。其主语是表“运动,活动,会议“的名词。

第五篇:八年级下册历史时间表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时间表

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P7

2.①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举行P

2②1949年10月1日下午——毛泽东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P

3③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大会决定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选举政府领导人 P2④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P76

3.①新中国建立以后——提出要解放台湾P6

5②新中国建立以后——成立了人民空军P73

③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 独立自主 的和平外交政策P76

④建国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P76

4.20世纪50年代初——空军部队已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P73

5.①1950年——毛泽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P76

②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P12

③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P7

④1950年10月——抗美援朝 战争开始,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P7

6.1951年——阿沛·阿旺晋美 代表西藏地方政府到达北京谈判,西藏和平解放P

47.①1952年10月——美国侵略军发动上甘岭战役P9

②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P12

8.①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执行

②1953年——三大改造开始

③1953年7月——抗美援朝 战争胜利结束P10

④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P77⑤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P18

9.①1954年6月——周恩来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P77

②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P24③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10.①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②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 歼5型歼击机

③1956年——中共八大

④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1.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12.①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P27②1958年——“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P27

13.①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在西北地区进行飞行试验,获得成功P91②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P90

14.①1966年——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P7

4②1966年——文革开始 P

32③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点火发射

15.①1967年1月——“一月风暴”

②1967年2月——“二月逆流”P32

16.1969年11月12日——刘少奇辞世P32

17.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的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P9

118.①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实验和对外出访任务②1971年4月——“乒乓外交”

③1971年7月——尼克松总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P80

④1971年9 月13 日——林彪等人乘飞机仓皇出逃,在蒙古 温都尔汗 机毁人亡P33⑤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回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P81

19.①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P80

②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P8

220.1973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东方魔稻”——籼型杂交水稻P92

21.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P72

22.①1976年4月5号——四五运动——悼念周恩来,痛斥“四人帮”P3

4②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P34

23.①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4.①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P80

②197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5.①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一夜崛起之城”,“城市的窗口”,“第一个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P

43②1980年——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P3

226.①1982年——中共十二大召开(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P48

②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表较完善的宪法P40

27.①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P43

②1984年——在第23届奥运会上,中国射击运动员 许海峰 获得男子自选手枪比赛冠军,这是中国首次获得的奥运金牌P10

528.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P45

29.①1986年3月——“863计划”被提出和批示P94

②198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P40

30.① 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开(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P48②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P66

31.1989年——“希望工程”,第一所希望小学是安徽金寨县南溪镇的希望小学P10

132.①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了举办了亚洲运动会P10

4②1990年——台湾成立了 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P66

③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P98

④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P7

2⑤20世纪90年代——教育部启动了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若干所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工作 P99

⑥ 1990年——中央宣布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区P47

33.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P66

34.①1992年——“九二共识”(海基会与海协会)P66

②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P49

③1992年——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④1992年——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5.1993年——“汪辜会谈”(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把“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

36.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对台 “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P66

37.①1997年——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把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P50

②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P6

138.①1999年11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P9

2② 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P61

③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P112

39.①202_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P98

②202_年——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1%,初中入学率达到88.6%P99

40.①202_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在上海举行,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是全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the theme of the 202_ APEC: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P8

3②202_年11月——在 卡塔尔多哈 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 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WTO)P8

441.202_年10月15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P9

242.202_年10月12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P92

43.202_年——中国成功地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

44.202_年——中国成功地举办了第41届世界博览会

国内会议:

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在北平P2

2.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在北京P20

3.1956年——中共八大P27

4.1978年底——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 在北京P39

5.1982年——中共十二大P48

6.1987年——中共十三大P48

7.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十四大)P45、49

8.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十五大)P50

西藏——新中国成立后,西藏的发展:P59

1.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P

42.1957年——“一五计划”期间,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P19

3.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地区顺利完成民主改革,进入社会主义阶段P57

4.改革开放后,成为我国的重要牧区P57

5.实施 西部大开发 战略P57

台湾——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统一祖国作出的努力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3.改革开放以后,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邓小平在“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

4.1987年——台湾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5.1990年——台湾成立了 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

6.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

7.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8.1993年,“汪辜会谈”,使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9.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

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要改革开放P48

2.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马列 主义、毛泽东思想)P48

3.1978年底——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P39

4.1982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P48

5.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 持改革开放P 48

6.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P49

①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②特区姓“社”不姓“资”

③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实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④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⑤发展才是硬道理

7.1992年——中共十四大: P49

①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

8.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P50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