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看书去很美 影评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这是一个关于孩子的故事,孩子的眼里,有玩伴,有父母,有老师,有小红花,一群天真烂漫的小孩,拥有所有人都羡慕的纯美,但是,当你走近观察,认真思考后,你会发现看上去很美
方枪枪到了入幼儿园的年龄,被迫离开父母,与老师和那么多小朋友相处。初来乍到,这个小圈子里已有许多规则与要求,孩子们渴望得到小红花,所以学会听话,守规矩,而枪枪呢,带着自由的天性与对新环境的不解,他没有一朵,不被老师喜欢的他经常遭到同学的嘲笑与排斥,在这个没有父母的地方怎么不感到孤独与害怕。小孩世界的这一切,与大人的世界很相似,我们要遵守规则,限制个人自由,讨好上级,以得到认可与奖励,同时使别人欢迎你,瞧得起你。这就是人性吧,就是人类社会吧,我们从一开始就要学会适应它,这是迟早的事,只有那些早早适应的人才能成为佼佼者,而像方枪枪这样的另类,自然会遇到许多排挤
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正确认识规则。
观看后,我们都易形成对教育体制的共鸣,确实,导演有意识讽刺这种恐吓,强权的教育方式,在这个最有创造思维的年龄,对孩子灌以模式化思维,会扼杀他们的天性和想象力,这一点不应提倡,但是,对于个人行为的约束,却是十分必要的,集体中,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父母,与老师和,做合适的事,这个克制个人欲望和天性的过程很痛苦,但这就是成长,是小孩子长成大人的必修课。所以规则是无处不在,必不可少的。
对于那些不守规则的人又该如何看待呢?我认为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像枪枪,他不愿意融入老师规定的体系中,所以他受到大家的排斥,所以他会受挫,内心会受伤,但这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他必须融入大家,守规矩,所以尽管现在他还很调皮,但他迟早有一天会安分的;第二种,成为一个勇士,不愿与人打交道,活在自己的世界,孤独终老,他完全可以是自由人,不去管任何规则,但是,这种情况少之又少。
观赏这部片子,我被孩子们的萌击中了,那群稚嫩的天使让人怜爱,但是,看到大人社会的影子,我不禁感到遗憾,我也回想起自己的童年,一切都真实存在过,亲身经历过,现在看来,一切都释然了,因为这就是成长,这就是个人的社会化,在这个过程中,谁不痛呢?
公管111曹艺苑
第二篇:《看上去很美》影评
《看上去很美》这部影片是在一个架构中,通过一系列手段,去掉每一个人的个性,让每个人都制度化。被制度化了的人又再去制度化其他人。
我们所学的社会化包括五种类型:初级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逆向社会化以及再社会化。初级社会化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社会化。其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初级社会化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是整个社会化过程的基础。
方枪枪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就被老师剪掉了小辫子。然后老师告诉他们,不许说话,不许吵闹,不许尿床,要听话,要举手,要自己穿衣服,要早上拉屎晚上洗屁股,一切一切全部按照一定制度实行。还有不许质疑制度的合理性。而这种制度化就好比我们所学的社会化。孩子从小开始就被告知应该怎样做或者怎样做才是对的,这就促成了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遵守制度的优秀分子被奖励小红花。老师们应用小红花这种诡异的手段,建立了红花会组织。方枪枪曾经试图加入红花会,当某部长的儿子因为其父亲的关系拿到了小红花,并因次连带着让方枪枪拿到了第一朵小红花以后,方枪枪开始放弃了进入红花会的努力,转而开始反抗制度化的进程。他试图利用妖怪鬼魔的传说,来组织同学一起对抗老师,被迅速有力的镇压了。他接着又试图使用暴利反抗的方法,再次被镇压。虽然一再被镇压,但方枪枪乐得如此,他的夙愿就是长大,离开幼儿园,离开有红花会的地方。
人就是这样走进了一个迷圈:别人制造的花花对你真的那么重要?被孤立了就一定是件坏事?他人的关注是你唯一的价值体现?枪枪最后侧卧在一块石头上睡着了,那么单薄,无助。幸运的人们,会在多年之后的某一天突然醒悟,但还有很多人在默默地固守着体制的标准,一心努力成为体制内所有人羡慕的强者。可是哪里来的标准呢 不过是被人们所习惯的谬误罢了。我仅希望每个人都不要迷失自己,并且能够有一天不拘于体制的实现自己那些其实不算大但是很向往的梦吧!
第三篇:《看上去很美》影评
《看上去很美》影评
世界上有至高无上的规矩,也有自由无往的灵魂。但孩子们的世界也不是一尘不染。
电影《看上去很美》讲述了我们都熟知的故事,当刚刚入园的方枪枪为了被强行剪去小辫儿而伤心哭泣时,小红花是影片当中唯一引人注目的亮色,完全以小孩子的视角透过的镜头,暗示了初来乍到的方枪枪对这些规范的恐惧,而逃跑却只是无力的反抗。当然最终是抵不过这些力量的。而这个制度化的过程从每个人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幼儿园是个小社会。所以,这个幼儿园就是中国的缩影。任何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群体都存在潜规则,在儿童世界里,或许这只关系到跟谁玩和不跟谁玩。简单直接,但不能例外。于是电影里我们时常看到主人公方枪枪形单影只、孤身奋战。这种说法丝毫没有夸张,因为确实,方枪枪由始至终没有成功进入到任何一个小团体里。并不是他不够好不够吸引力,仅仅因为他是后来者,而他的伙伴们没有足够勇气,战胜自身可卑而又强大无比的从众心理。
方枪枪为了小红花,由好变坏,其实他也并不是坏孩子,他只是想引起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但无论如何,当他是自己穿衣服自己拉出屎的时候却也没有人鼓励他给他小红花,当他跟张一起的时候欺负小朋友的时候或者制造谣言时却依然逍遥法外。直到最后,孔园长和老师们命令所有的小朋友孤立方枪枪。直到这个时候,似乎我们
看到点什么了。电影的结局,方枪枪一个人离队,对其他小朋友大声呼道:你们去告诉老师啊去告诉老师我不好好排队!但是没有一个小朋友理他。
其实最无聊的事情并不是在你捣蛋的时候有人来管你,而是在你放任一切行为之时所有的人都视而不见。而存活于这个社会的我们呢,刚踏上社会的大学生们,不甘屈服于社会的一些规则于是反抗,还号称不被金钱诱惑之类。然而时间久了,当棱角都磨圆了的时候,却又见其屈服于默规金钱之下暗地争取着自己的小红花。
电影《看上去很美》看上去是温暖的,实际上是尖锐的。我们都曾经是一个方枪枪,然后在数十年的时间里,变得现实、圆滑、功利、胆怯,成长是一个不断妥协的过程,体验那些快乐悲伤,释放那些内心的冲动与美好。
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202_级6班
10304026
尚威
第四篇:看上去很美影评(定稿)
美是别人的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从方枪枪身上我窥见了自己的影子。幼儿园时第一次有老师对我父母说:这孩子可能有多动症,五分钟都坐不住,你们最好带她去看看医生。不同在于我老师当时还没有想出孤立、关禁闭等方法。
影片一开始就出现了雪景,看上去很美的雪景。然而这雪景却是方枪枪悲剧生活的开始,他被遗弃在了托儿所。雪,看上去很美,但却很凉、很冷。父亲无情的转身离去,留下他独自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方枪枪恐惧的大哭。从一个安全的、可依赖的环境中强行剥离出的痛苦,没能受到及时的安慰。
方枪枪试图融入这个集体,试图去争取小红花,但他失败了。他在早上集体排泄时拉不出来,在和他人共用一盆水、一块毛巾撅着屁股让老师擦时感到羞耻,在晚上睡觉时又会尿床。他想要小红花,当捡到那朵小红花时他是如此兴奋、爱惜、小心翼翼的将它用手帕包好。但他却没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一朵小红花,所有老师都觉得是他不听话、不上进,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影片一开始提到方枪枪刚好4岁,他此时极有可能处于肛欲期。从心理学上分析,孩子的肛欲期一般经历两个月左右就会结束。这两个月中,如果成年人对孩子大小便的训练太严厉,孩子就会感觉紧张,心理压力大,会扰乱孩子控制大小便的自然节律,孩子将大小便解在裤子里的次数就越多,肛欲期拖延的时间也就越长。没有人真正去关心他,只知道强迫,只讲求统一,压抑的环境,冷漠而势利的老师,方枪枪失望了。此时觉得老师在剪他辫子时说的“我这是为你好”是多么可笑。
当因为部长的一句话而获得小红花时,方枪枪对于这样的这制度感到了迷茫。他开始不再那么向往小红花,他将老师想象成妖怪,煽动大家反抗。然而,实力的差距使这种程度的“起义”显得可笑。方枪枪一步一步变得反抗敌对攻击,当自己最喜欢的老师也觉得自己长大后会成为罪犯,方枪枪愤怒了。对于完全没有自我的教育,对于一味求同的教育厌恶反抗。
确实这样的教育制度让人深恶痛绝。《教育自由:教育制度建设的价值维度》一文中写道:“人是教育的中心和出发点,也是教育的目的和归宿。一切教育的关键就在于使人成为自由的存在者,成为自由发展的主体。教育制度价值合理性的依据应当指向人的解放和自由,应当为扩展人的教育自由、促进人的自由发展服务。教育制度与教育自由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张力关系,教育制度扩张了个人的教育自由,并通过一系列内在的社会机制使个人的教育自由成为可能。”的确,统一的制度看上去很美,像不断重复花纹,会呈现美态,但人不是物体,他需要自由,他必定存在不同。
强制性的训练只给方枪枪留下悲惨的童年经验,而这经验影响了他的人格发展,因为无法摆脱的忧郁、沮丧、压抑而变得反叛、破坏、敏感。影片最后方枪枪看到向往的成人的世界也是如此统一,那一朵朵鲜艳的大红花,是整部影片少见的暖色调,出现在此处却如此讽刺。最后方枪枪睡在冷硬的石块上,显得孤独而无助。
1100902110 11食品1 俞璐萍 202_年4月30日星期一
第五篇:看上去很美 影评
刘菲含
观《看上去很美》
我可以说这部片子是“恐怖片”吗?被自己的至亲无奈地关进幼儿园“坐牢”,穿清一色的灰色“囚服”,有拿着大剪刀镇在前方的看守员,有插着腰在旁边微笑(蔑笑)的厨娘,还有一帮明明遭遇跟你一样却没有意识到危机的“囚犯”欺负你。如果你顺着刽子手的心意,那可能会得到点好处。这程度可以攀比《简·爱》了。对于小孩来说,不恐怖吗?
做什么事情都有规矩,在幼儿园最典型的就是“排排坐,吃果果”。吃饭不准讲话,发型要整洁。甚至还被当成了“机器人”!加饭举右手,加汤举左手。洗漱吹口哨没有人觉得这有问题,因为大家都是小孩子,再者就像一出生就知道天上就应该有个太阳。这一律由“管理员”来下指令,让我想到了集中营,尤其是排队行走时孩子的脚步。
不过这种情况只会在人满为患的时候出现。只有车多得可能会出事情,才有了红绿灯的诞生。没有约束的社会会混乱,所以才有了法律。小孩不管教将来会成为家贼和祸害,所以出现了《弟子规》。不过就算人少,也不一定会像国外那种“真正的幼儿园”。这毕竟可以称作一种后遗症。
老师问:“小朋友为什么要自己穿衣服?” 于倩倩答:“小朋友应该自己穿衣服。”
于是她当众脱衣服。开个玩笑说,我们不能鄙视他们当众脱衣服,因为我幼儿园的时候曾经当众换衣服。我一问,老师一烦,咬着标准的普通话说:“不准去!就在这里换!”
在幼儿园里听到最多的就是“不许××”,“不准××”,“听话”。而且我以前对我妹妹说过的蠢话表明,对小孩说“如果你××,那我就会奖励你××”,最有效于让小孩听你的话,但事实证明这句话就像毒品,容易让小孩得寸进尺。
在幼儿园里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被逼”,被逼睡午觉被逼吃肥肉被逼学算数。基本上没有幼儿园老师喜欢我,因为我从来不睡午觉,从来都是偷偷把肉扔到泔水桶里的人。到现在,形成一种生活在猪圈里的感觉,对“被逼”麻木。你必须怎么样却又不愿意时,心里只要想一想:“好吧,那就这样吧”,只要说完这句话,心里就会舒服点,也就是承认了只能这样没有别的退路了。
他们的“幼儿园”的外表也很奇怪,看起来像清朝的皇宫。但内部却是很普通的六七十年代绿粉墙、白漆门。莫非这就是“看上去很美”?
接着,又有一排士兵从他们面前走过。噢!这就是他们的未来。再加一句话,小孩真是可怕又好玩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