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读《课堂观察》有感

读《课堂观察》有感



第一篇:读《课堂观察》有感

读《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有感

抚顺市二十三中学 白艳霞

踏上工作岗位,就开始听课、评课,但如何能将听评课专业化,一直是我所思考的问题。这学期,我阅读了《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这本书,相对于其他专业书籍而言,本书深入浅出的为我们教师介绍了许多晦涩难懂的知识。它以鲜活的教育叙事,深刻的学术思考,精辟的技术分析,完整的案例展示,使我对如何实施“课堂观察”有了全新地认识和深刻地理解,让我在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能得心应手。

本书的前言提到:“课程改革的失败不一定在于教师,而成功则一定在于教师。”的确如此,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相应地新课程对教师的专业水平的要求也是跟着水涨船高。那么,该怎样有效地提高在职教师的专业水平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本书便是讲述怎样从课堂观察当中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的,作为一线的教师而言,经常要去听课,可以说课堂观察是一种简便高效的提高专业水平的方法。在我还没有学习课堂观察前,我简单地认为,课堂观察,不就是听课吗?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我们所说的听课、评课都是“单兵作战”,即上课的就管自己上课,听课的就管自己听课,评课就管评,三者工作互相独立。其实,这样的听评课模式弊端很多:听课者自己没有做充分准备,没有明确目标。而课堂观察却要讲究上课者和观察者、观察者和观察者之间的充分合作。它要求观察者或者研究者必须带着明确的目标参与,从不同的视角、视点切入但却始终围绕一个主题。

本书对课堂观察的定义是“通过对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通过对定义的解读,我认为课堂观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课前的准备、课中的观察和课后的反思交流。首先,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我们要明确本次课堂观察的目的、观察的对象是谁,打算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去观察课堂;其次,在课堂观察之中,我们要注意记录观察情况;最后,在课堂观察之后,我们要细心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辨、推论,并且与其他教师讨论交流自己的评价。在以前的听课过程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有效学习没有足够的关注,而课堂观察却要求关注与有效教学有关的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行为,并且在记录工具的帮助下,定性、定量地记录。想想现有的评课,基本上都是即席发挥,虽然也能发现问题,但缺乏对课堂活动的分析

研究,后续没有形成有价值的理论。而课堂观察却能弥补这些缺陷,使听课评课走向专业化,所以说课堂观察是专业化的听课、评课。

听别人的课是为了建设自己的课。当我们以建设自己的课堂为目的走近他人的课堂时,课堂观察这项活动就是基于自己的内在动机而出发的,这会让我们在课堂观察过程中体会到促进自己专业发展的成就感,我想今后我还要更加深入学习、思考、实践课堂观察方法,将课堂观察法与学科特点相结合,以此作为改善学生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之一。

第二篇:读《课堂观察》有感

读《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有感

这学期,我阅读了《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这本书,它以鲜活的教育叙事,深刻的学术思考,精辟的技术分析,完整的案例展示,体现了扎根实践的学术风格和平等、持续的伙伴式的合作,使我对如何实施“课堂观察”有了全新地认识和深刻地理解。

在我还没有学习课堂观察前,我简单地认为,课堂观察,不就是听课吗?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我们所说的听课、评课都是“单兵作战”,即上课的就管自己上课,听课的就管自己听课,评课就管评,三者工作互相独立。其实,这样的听评课模式弊端很多:听课者自己没有做充分准备,没有明确目标。而课堂观察却要讲究上课者和观察者、观察者和观察者之间的充分合作。它要求观察者或者研究者必须带着明确的目标参与,从不同的视角、视点切入但却始终围绕一个主题。

在以前的听课过程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有效学习没有足够的关注,而课堂观察却要求关注与有效教学有关的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行为,并且在记录工具的帮助下,定性、定量地记录。想想现有的评课,基本上都是即席发挥,虽然也能发现问题,但缺乏对课堂活动的分析研究,后续没有形成有价值的理论。而课堂观察却能弥补这些缺陷,使听课评课走向专业化,所以说课堂观察是专业化的听课、评课。

课堂观察只是一个过程,开展课堂观察的根本目的、作用是通过课堂观察,得出学生在学习行为,教师在教学行为中的得与失,并进行有效数据的统计、分析,从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改进课堂的措施,使学生、教师的“得”逐步提高,使课堂的效益更加升华。通过《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这本书,我了解了课堂观察的过程和方法,相信当这些方法运用到我的教学实际中后,一定会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课堂的实效。

第三篇:读《课堂观察新视野》有感

读《课堂观察新视野》有感

假期读了《课堂观察新视野》一书,虽然书中是关于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的内容,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是相通的,我从书中吸收到了很多新鲜的知识,许多观点和教学方法同样可以运用到体育教学中。

一、多些表扬,少些批评

读了吕欣颖老师的《对学生应该多称赞,少批评;多鼓励,少惩罚》;李雪莲老师的《相信与鼓励 走向成功的推进剂》、《少一些说教 多一些鼓励和信任》等文章,感受颇深。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小学生更是如此。教育是一门艺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怎样表扬学生更是一门大学问。怎样在体育教学中表扬学生,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表扬学生时,要注意技巧

要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表扬是发自内心的,是真诚的,并且表扬的次数不能过多,范围不能过大。否则,事得其反,起不到表扬的效果,让表扬失去意义。

2、表扬学生时,要注意赞赏语言的变化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表扬语言应该丰富多变,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事情不能只用同一个“好”字去表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表扬语言,如“你可真是厉害,比老师的示范还准确。”,“哇,你的进步可真大,太了不起了!”,“你好能干,继续加油哟!”从教师那夸张的语气中,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自信心,同时让学生对自己的良好表现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取得更好的表扬效果。

3、表扬学生时,可以用目光代替语言

有时,无声的表扬语言对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作用更大,如教师见到学生遵守纪律、认真练习、相互帮助等良好的表现时,向学生微笑点头,以示赞扬,表达对他们的爱,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时时刻刻在关注着他们,在课堂中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在体育教学中,每当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时,学习成绩有所提高、技术有所进步时,表现出勇敢、顽强等精神时,常常希望能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表扬。这时,教师可以面带微笑与学生的目光进行会合,向他们竖起大拇指、点头肯定或带头鼓掌,以示表扬,也可以用肢体语言进行表扬,如亲切地拍拍他的肩膀,微笑着摸摸他的头,高兴的拥抱一下孩子等行动,只有真诚的、衷心的表扬,才会取得最佳的效果。

二、群体互动,提倡合作

王家明老师的《让合作学习有实效》,任爱华老师的《合作探究学习中关注思维方式的差异》、《群体互动 提倡合作探究》,李雪莲老师的《从捏熊猫的故事引发的思考—谈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等文章均与合作学习有关。而体育合作学习是就体育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它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体育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是一种合作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教学活动。在进行体育合作学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进行分组,强化团队意识

体育学习小组是一个协调共事的团队,分组时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组间同质”为小组间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生存。

2、加强合作指导,掌握合作方法

教育学生与人合作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要学会尊重他人,互相帮助,不能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发言,积极参与组内活动,大胆表达个人意见.懂得适时反思、自控和协调。不能只顾自己说,要学会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能只表现自己,要学会欣赏别人怎么做。不能嫌弃打击他人,要有耐心、有爱心地去帮助他人,鼓励他人。不能只告诉结果或替他做,要细心地告之怎样做。不能只挑剔别人的不足,要善意提醒怎样改进。不要轻举妄动,要想好了、说好了,再行动。不要斤斤计较,要团结友爱。

3、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

小组合作学习离开学习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体育教学中,当提出一个问题后,首先应给学生充分独立的思考学习时间,然后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统一”意见后,再到全班进行交流。然后.再次形成“统一”意见,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4、合作学习中要关注弱势群体

在小组代表汇报和全班交流时,会出现“优秀”学生霸占发言权的现象。教师应该实行能力互补,并且给学生提供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任务,引导弱势学生在组内进行自主探究和尝试有效表达。因此体育合作学习模式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特别是那些体育基础能力差或学习有障碍的学生,使他们能够普遍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又着眼于使学生具有与人协作活动的能力。

体育合作学习是一种团队行为,在群体合作活动中,谁也不愿意给自己的团队丢脸。因此,必然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发挥个体的潜在能力。在群体合作中,个体间必须相互理解、相互接受、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力,支持群体活动的目标、动机,以形成统一意志,荻取最大的成效。在群体活动中,通过相互配合、动作协同、默契合作,建立起特殊的关系与友谊。这种友好合作关系的建立,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培养了良好的个性品质。

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体育,在教学中更应该注意弘扬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教师要改变过去全控性的教学模式,主动转变角色,由“主宰”变为“服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和真实情感体验,给学生留足自主学练的空间,教师作以适时点拨引导,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四篇:感受名师风采--读《名师怎样观察课堂》有感

---读《名师怎样观察课堂》有感

孙彦峰

每每听到周围县市有名师课堂展示的消息,许多像我这样正处在课堂教学摸爬滚打阶段的老师们总是非常渴望能一睹名师的风采,到现场感受名师的课堂。我一直在思考,名师课堂何以精彩,为什么他们能成为名师?是课前灵动的预设,是名师诗意的语言,是师生默契的交流,还是借助美轮美奂的课外资源开发的教学课件?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我鲜有机会能深入到名师的课堂当中去,感受名师别样的风采。于是我只能借助与书本,在广泛深入的阅读中感受名师的教学魅力。

最近我拜读了教育专著《名师怎样观察课堂》,读后感慨很深。这本书阐述了编者对于各学段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教学策略的思考,又向我们展示了许多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在这里名师能和我们进行推心置腹的对话,是对我们小学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学探索的一种专业引领。读后你不得不佩服专家那理性的思考、深入浅出的剖析、以及高瞻远瞩的目光„„ 在读这本书时,我总是感叹于名师挥洒自如的课堂风范和教学艺术,自问名师的课堂何以如此精彩,是课前灵动的预设?还是师生默契的交流?是师生彭湃的语言?还是名师诗意的语言?是学习材料的引进?还是精美的课件?

读完这本书后,我仿佛与这二十五位名师进行了一次对话,感觉是他们把知识教给了我、是他们给了我课堂教学的建议„„

这本书在新课程、新理念的背景下,具体展示了名师授课的过程,对新课改形势下教师的教学有示范与指导作用。这本教育专著使我深入了解在各个学段,我们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哪里,应该用什么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精彩课堂”中展示的精彩课例,让我亲身感受名师在教学环节上的准确把握,每节课后的教学反思,更是剖析深刻。这样的内容和形式安排,意在对教师起到举一反

三、名师引路的作用。这本书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个案例后都有“方法阐释”的形式,闪烁着名师智慧的火花,宛若沙滩上的贝壳串起了每一节课堂上的教学

亮点,值得我们去咀嚼、品味。不论是具匠心的课堂设计,一针见血的教学评价,还是对教材深入简出的剖析都让人十分佩服。特别是书中展示的精彩课例,让我亲身感受名师在教学环节上的准确把握,每节课后的教学反思,更是剖析深刻。这样的内容和形式安排,意在对教师起到举一反

三、名师引路的作用。其实,一堂课往往是一位教师综合能力的集中表现,我们更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尤其是名师的课堂,其教学风格和艺术往往就是通过一个个的教学细节表现出来的,课堂观察就是将细节放大,细细地琢磨、耐心地品味,从而领会到其中的教学奥秘。”

书中展示的名师课例无一不显示出课堂教学的‘趣”和“活”,但无论教学内容如何安排,教学环节如何设计,名师课堂都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课堂教学始终都能紧扣教学目标,把握住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如:张奇华《好课是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

一堂好课,应该是数学教师全部数学素养在某个特定课堂情境中的自然挥洒。正如我所坚持的,好课是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

一堂成功的课,往往不是教师教学技艺与技巧的简单叠加与拼凑,而是其多年来学识、功底、经验、技巧、智慧、个性乃至人生阅历等在特定教育情境下的一种自然勃发与流淌。

他所讲到的“全部数学素养”也就是在数学方面的综合素养,讲得更广泛一些,也可理解为教师全面的综合素质。所以给我的启示是:要提高数学教学的境界,应从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做起,这样才能“厚积而薄发”。

黄爱华《课堂——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让我明白了教师要创设一个学生喜欢、充满思维活力、促进心灵成长的理想课堂环境,应该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1、引趣——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身边的事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解决或解释某个实际问题的愿望转移到学习新课的认知兴趣上来。

2、启智——充分挖掘教学素材的智力因素,把问题情境用“够”通过多层次的设问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

3、应变——在教学中面对学生提出的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或出现的错误时,教师要有耐心,及时引导,巧妙“纠正”,诱发学生积极思考。

4、呵护——尊重学生的生活感受,以爱心和善意去理解学生的行为,让学生“体面”地坐下。

5、唤醒——引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不仅仅停留在快乐学习的状态,而且进入真正创造性思维的境界。

6、欣赏——发自内心地欣赏学生的成长,分享学生成功的快乐,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在“观课品课”版块中,我再一次阅读了张兴华老师的《重提数学教学心理学》一文,文章论述了数学教学中出现的一些现象、问题与学生心理规律、心理特征之间的一些关联,以及如何根据心理学知识设计和指导我们的日常教学。这就是我们日常“观课品课”中应该着眼的一个重要方面。

当我看到孩子身上天真而烂漫的童真时,我感觉任重而道远。这本书中需要我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做为老师我一直在努力,通过这次阅读,使我解开了许多教学中的困惑,教会了我如何和孩子相处,如何在课堂上调控,如何为孩子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和自由健康的成长空间。

读书,真的会使我们的人生收获一份真实而奇妙的美丽。

现在我们很多老师的课堂,也包括我自己,往往也不乏“趣”和“活”,但是常常是有些“东施效颦”的味道。很多老师试图将其“原样”复制,让这份精湛和美感同样绽放于自己的课堂中。然而,无数类似的努力往往都以失败而告终。从表面上看一堂课下来,说唱逗演 3

是样样俱全,学生的思维也非常活跃,回答问题也非常积极。但也名师课堂比较起来,却让人总感觉不是滋味,其实缺乏的就是课堂教学的“实”。上课要让学生实实在在学好基础知识,练好基本功。加强双基是我国传统教育的精华,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在本书中指出的一些教学误区,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曾经出现过,真是让人汗颜。

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单一的主角,而且还包括学生。新课标中也要求我们老师要转变角色,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而我在平时的备课时想的都是如何把课堂内容有效地向学生传授,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仅仅从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去设计教案,而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历。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如果我是一名学生我会喜欢怎么样来学习课文,我会喜欢老师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会出现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兴趣低落,课堂教学失去实效。因此 我们教师需要一双孩子的眼睛,需要一颗孩子的童心,了解学生成为我们备课时应该考虑的因素之一。

曾经有一段时间许多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老师们的课堂教学是花样百出,一味地最求花里花俏的外衣。老师们热于翻新教学形式,多媒体课件滥用让学生们看得是眼花缭乱,虽然也帮助了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但是也常常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时候一语文节课成了信息技术课,大量的影片、声音、图片充斥了整堂课,课堂教学反而失去了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课堂教学失去最根本的时效性。反思我自己的课堂教学,曾经有段时间就走过这样的弯路。现在我们教学的关注点逐渐从热热闹闹的形式回归到实实在在的本质时,以一种冷静的眼光观察我们的课堂。我们需要的是切合学生实际有效的教学手段,而不是盲目地跟风。

读完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思考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语文课。前辈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名师并不是一朝一夕练就而成的,需要不断地努力、探索。真如书中所说的那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少一些台前的风光,多几分台下的平等参与;少一些明确 4

表态,多几分真诚倾听;少一些激昂陈词,多几分热情鼓励。”

第五篇:读《课堂观察》心得体会

作为一位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要想长教常新,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读书,不断思考,才会不断提升,不断成长。本次假期,通过拜读《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一书,使我对课堂观察这一崭新的课堂研究方法有了深入了解,心中迷惑得到解答,也有了更深入的感悟和领会,学习和鉴戒到新的经验方法来改善听评课的方式,从而进步教学课堂效益。一.熟悉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态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增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课堂观察是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仰仗本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搜集资料,并根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是教师展开课堂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目的,直接从课堂上搜集资料,并根据资料作相应分析、研究。课堂观察对改善学生课堂学习、增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构成学校合作文化等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二.课堂观察与传统听评课的关系传统听评课主要体现情势:1.进入课堂时,听评课者自己没有充分预备,也未与上课者进行有效的沟通。2.听课进程中主要关注教师单方行为,没有对学生的学习给予足够的关注;评课时缺少有证据的观点,漫谈式、即席发挥话语过量。3.评课结果经常只是体现为一个没法解释的分数。4.使用结果时经常错误类推,以一堂课类推教师的其他课。5.为听评课而听评课。把听评课当作任务来做,教师听评课不是主动的为了本身专业发展和学生有效学习的愿望,而是迫不得已完成学校安排的任务。6.评课情势化。参与听评课的老师在发言时,要么大而全,要么过于客套,要么由专家或教研员把课堂变成了一言堂。三.传统听评课群体中存在的三种独立角色:1.评课专业户----自己很少或几近不上课,评课却是他们的中心工作。2.模仿专业户---听课仅仅是为了模仿。3.听课任务户---听课就是为了听课。简单处理、任务取向,没有题目,不去思考,没有反馈,按规定填写听课手册了事。四.听评课改革趋势----三大转变三大转变简单变复杂、对峙变理解、业余变专业。1.改变思惟方式。对一堂课的评价,要考虑个体、时间、空间、情境等多种因素,把小整体放到大整体中去思考。必须重视教学的复杂性,以复杂的思惟和观点去看待教学活动。不论是听评课的动机、进程还是结果,都要主张多样性的同一,并且多样性之间必须要有必要的张力。2.重视对听评课的研究;对教师进行专门的教育或培训。3.明确听评课的主体应当是教师特别是同行(学科)教师,而不是谁都可以充当听评课者。五.课堂观察的目的观察他人的课堂,终究服务于自己的课堂,这才是课堂观察最为根本的目的。通过课堂观察,不但要丰富自己的课堂经验,修正自己的课堂教训,还要加深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性熟悉。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