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长致辞稿(理事长修改)
徐唐先市长
在海口市见义勇为奖励基金会揭牌仪式暨全市第四次见义勇为人员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见义勇为英雄、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十分高兴地参加在此隆重举行的海口市见义勇为奖励基金会揭牌仪式暨全市第四次见义勇为人员表彰大会。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多年来致力于我市见义勇为事业的工作者,向出席今天会议和一直关心、支持我市见义勇为事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向海口市见义勇为奖励基金会和受表彰的见义勇为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时代精神的突出体现。海口市见义勇为奖励基金会的成立是我市见义勇为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是倡导见义勇为精神,弘扬社会正气的具体行动,是广泛深入地发动群众,共同维护椰城治安稳定的重大举措,是全市人民的共同心愿。我们要共同携起手来,动员社会力量,采取有效措施,一定要把基金会办好。
一、充分认识建立见义勇为奖励基金会的重要性
成立见义勇为奖励基金会,对弘扬见义勇为精神,非常重要。一是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见义勇为、匡扶正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二是积
1极培养公平、正义、文明的社会风气的需要。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对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抵制和克服消极思想侵蚀,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十分必要。三是切实维护我市治安稳定的需要。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的奉献精神,能够进一步聚民心、举民力,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同违法犯罪行为和自然灾害事故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形成专门机关和人民群众共创平安和谐社会的强大合力。现在,我市正处在冲刺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迫切需要一个安定团结、和谐稳定的良好发展环境,不仅需要发挥专门机关的职能作用,更需要广泛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全社会行动起来,才能真正形成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铜墙铁壁。
二、发动社会各界,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把基金会办好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见义勇为工作。切实加大领导力度,把见义勇为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总体规划,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加大财力投入,抓好各项措施落实。二是要广泛发动全社会募集资金。号召和动员各党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群众向市见义勇为奖励基金会捐款;三是大力宣传见义勇为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宣传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见义勇为者的关心爱护,使“见义勇为光荣、见义不为可耻”的观念深入人心,使扶正祛邪、助人为乐蔚然成风,使社会各界人人都来关心支持、积极参与见义勇为活动。
三、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基金会的作用
一方面,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地、多渠道地做好见义勇为基金的募集工作。全市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要积极参与基金会募捐的宣传和组织工作。机关、企事业各单位、民营企业、个体私营户,都要站在匡扶正义、弘扬正气、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高度,自觉地为见义勇为基金会进行募捐。另一方面要协助政府对见义勇为人员实施奖励。大力宣传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见义勇为者的关心和奖励,以此增强见义勇为人员的光荣感和自豪感,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支持、敢于见义勇为的良好社会氛围。再就是要严格管理,按章办事,加强基金会自身建设。海口市见义勇为奖励基金会理事会,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履行好担当的职责,切实发挥好在全市见义勇为工作中的职能作用。
同志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弘扬正气、振奋精神,努力推进我市见义勇为事业的健康发展,让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在我市进一步发扬光大,不断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为建设平安海口、法治海口、和谐海口,为加快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在新的一年做出新的贡献!
第二篇:理事长致辞
理事长致辞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们上高农信人怀着无比的期盼,终于迎来了《 》的诞生。
改革8年来,上高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业务发展进入历史最快、最好的时期。回顾8年来的改革历程,有很多可喜的变化令人振奋和鼓舞,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总结和思考,更有不少未来发展中的深层次的矛盾和困难需要高度重视并努力加以解决,《》创刊的目的正在于此。这一份内刊,我们酝酿了很久,我们对她寄予了太多的期盼,来自一线的广大员工,你们对这个企业这些年来的进步最有体会,你们对这个企业未来的发展桎梏最有感触,你们对这个企业所提的建议最具现实意义,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我希望能够构建一个活跃主动的员工内部交流平台,回顾企业发展历程,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反映企业现状,及时、准确地收集、整理、提供榜样典型事例,探讨企业后续发展方向,真实、客观地记录企业成长历程,成为企业历史的忠实的记录者。改制农商行在即,上高县联社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能否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关键取决于我们的思想认识,取决于我们的工作力度,取决于我们推进深层次改革的步伐。历史的契机又一次等待我们把握,我们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的责任重大而光荣。我们期待着有更多的员工,把其个人的生涯与历史的嬗变、信合的进步融汇到一起。这是个人的幸运,更是集体的福祉。未来在信合的日子,是我们自己所拥有的时间,是我们生命中无可逃避的一段重要历程,假如我们愿意的话,我们可以用它来做很多事情,我们可以找到我们想要的生活。
第三篇:理事长致辞
联盟作为由广州市物联网行业领头企业、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组成的非营利性服务平台,联盟全体员工:
上下同心协力,忠于联盟事业,以优质服务回报社会;
锐意进取,以知识创新引领技术创新,时刻占在时代潮流的最前端;
务实高效,用心做事,立志高远,做大平台;
发扬友爱精神,以联盟为骄傲,共同促进广州物联网产业技术向前发展。
本制度是联盟遵照国家政策法令、社会组织章程制定的日常管理细则,其内容具体标定了联盟法人治理结构中日常运作的流程和各部门及联盟员工工作的责任与权利。其作用是指导全体员工在服务过程中有矩可循,同时鼓励员工积极进取、奖励勤奋负责。
为了适应联盟发展的需要,广州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制度文件也在不断完善,但一部再完善的制度如果没有人执行,也是没有意义的。我们每一位员工有执行制度的义务,也有监督制度执行的权利。大家对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要提出并给予惩罚。
本版(试行版)《规章制度》定于年月日公布执行。
理事长:
Xx年xx月xx日
第四篇:市长致辞
市 长 致 词
中国农谷,“心”动荆门。荆门地处中国中部之中、湖北之中,素有“荆楚门户”之称。现辖京山县、沙洋县、钟祥市、东宝区、掇刀区和漳河新区、屈家岭管理区、荆门高新区,国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人口300万。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被确定为循环经济试点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国家级试验示范区。
——荆门文化底蕴深厚。这里诞生了中华第一县——权县,出土了被誉为“改写中国思想史”的神州第一书——郭店楚简,养育了中国古代第一孝子、道教创始人之一——老莱子、天下第一神箭手——养由基、天下第一民间歌舞家——莫愁女和楚辞文学家宋玉、明嘉靖皇帝朱厚熜等历史名人,演绎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等传奇故事,留下了世界文化遗产、全国最大的单体帝陵——明显陵。同时,楚汉古墓群、屈家岭文化遗址等亦分布于此。
——荆门基础设施完善。焦柳铁路、长荆铁路和即将动工升级改造的荆沙铁路在荆门城区汇集,途经荆门的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即将动工兴建;二广高速(襄荆高速)、随岳高速南北过境,沪蓉高速(武荆高速、荆宜高速)横贯东西。汉江由北向南流经荆门,全长154公里。全国八大人工水库之一的漳河水库位于城郊,库容20亿立方米。全球第一条投入商业营运的1000千伏特高压输变电线路起自山西长治、止于湖北荆门。国家西气东输管道、国家干线光缆线路等均贯穿荆门。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超过50平方公里,人口50余万。
——荆门产业特色鲜明。矿产资源丰富,累托石、石膏、磷块岩、白云岩、石灰岩储量居全省第一位。农业综合优势明显,全市人均耕地占有量和水稻、棉花、油料、水果、生猪、水产品产量均居全省前列,是全国重要的优质粮、棉、油生产基地。工业发展步入快车道,中石化荆门分公司、国电长源荆门热电厂、中航特飞所等中省企业发展势头强劲,金龙泉啤酒、凯龙化工、天茂实业、洋丰肥业、京山轻机、宝源木业等地方骨干企业发展方兴未艾,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建设成效明显,初步形成了以化工、食品、建材、机电、轻纺、新能源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文化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象山、黄仙洞、虎爪山等奇山秀水如颗颗珍珠镶嵌在荆门大地上,漳河水库被确定为国家湿地公园,大洪山风景区被誉为最适宜人居的世外桃源。唐代诗人王维在其名作《汉江临泛》中这样赞叹荆门的山水美景:“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目前,全市共有1个国家级风景区、4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4A级景点。——荆门投资环境优越。全市“一核六片十五园”重点工业园区功能更加完善,荆门高新区正在积极创建国家高新区。高效整合各类要素资源,土地存量和环境容量较大,综合商务成本较低。坚持以“行政审批事项最少、流程最短、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和服务零距离、沟通零障碍、审批零收费、反馈零投诉”为主要内容,在全省率先打造“四最、四零”投资绿色通道。中集、中海油、中粮、中储粮、华能、李宁、福耀、雨润、汇源、三一重工等“500强”企业和一大批知名品牌先后落户荆门。
——荆门综合实力增强。2011年以来,全市上下抢抓中国农谷机遇,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2.59亿元,增长15.6%,增速居全省第4位;规模工业增加值480.77亿元,增长26.2%,增速居全省第4位,总量居全省第5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0.63亿元,增长39.9%,增速居全省第3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8.24亿元,增长18.3%,增速居全省第3位;地方财政总收入95.42亿元,增长19.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9.39亿元,可比增长4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26元,增长14.2%;农民人均纯收入8248元,增长18.7%,总量居全省第2位。
——荆门发展前景美好。“十二五”时期,我们将高举中国农谷旗帜,按照“省级战略、荆门实施”的要求和“姓农不唯农”的原则,大力推进“产业之谷、绿色之谷、创新之谷、富民之谷”建设,努力把荆门打造成为全国新型化工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有重要影响的循环经济示范市,中部地区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生产性现代物流基地,区域性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区,加快建设实力、文化、生态、幸福新荆门。2012年,我们将着力抓转型、建“农谷”、强产业、促统筹、惠民生,确保实现“千亿经济总量、百亿财政收入”目标,争当全省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排头兵”。
荆门优越的区位条件、完备的基础设施、开明的投资政策,必将成为投资者施展才华的舞台、成就事业的沃土和温馨生活的家园。热情好客的荆门人民热忱欢迎您来此洽谈商务、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投资兴业。在这里,您会感受和体验到荆门是一座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希望之城!
第五篇:市长致辞
领导致辞
铜陵市人民政府市长侯淅珉
美丽的铜陵是一座秀美的山水之城。她坐落于长江之滨、安徽省中南部,总面积1113平方公里,总人口74万人。作为新兴的现代工贸港口城市,她是皖江城市带的重要成员,是安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全市辖三区一县四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一个国营农场。
铜陵自然资源丰富。境内探明的铜、金、银、硫、铁、石灰石及与之伴生的各类稀有金属矿种30多种。其中,铜的储量占全省70%以上,硫铁矿储量位居华东第一、全国第二,石灰石、黄金和白银的储量均居全省之首。铜陵丹皮、生姜久负盛名,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铜陵是“中国古铜都”。作为中国青铜文明发祥地之一,铜的采冶始于商周,盛于唐宋,冶铜史绵延3000余年而未曾中断。历代文人如李白、王安石等名家来此游历并留下许多千古名篇。青铜文化已成为城市的文化特征,铜陵雕塑享誉全国,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中国铜陵青铜文化博览会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铜陵区位交通优越。皖江第一桥贯通长江南北,沪渝沿江高速与京台高速公路在铜陵交汇,沿江城际铁路和京福高速铁路也将在铜陵会集;长江“黄金水道”流经铜陵60公里,铜陵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被国家定为万吨级海轮进江终点港,铜陵将成为皖江城市带参与长三角经济协作与产业分工的重点地区。铜陵工业经济特色鲜明。作为全国八大有色金属工业基地之一,电解铜产能将达到100万吨,铜加工能力超过100万吨,一个现代化的千亿铜产业呼之欲出。铜陵还是全国最大的硫磷化工基地、国家级电子材料产业基地、长江流域重要的建材生产基地。近几年来,铜陵围绕资源型城市转型和经济结构优化,以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全市现有6家上市公司,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工业化水平居安徽省前列。
铜陵区域创新特色鲜明。崇尚创新是铜陵的优秀人文品质。循环经济理念在我市已开花结果,铜陵市和铜陵有色控股公司被国家批准为首批发展循环经济“双试点”。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与中科院、中国科技大学为代表的国家等知名院校开展了全面合作,建成了中科大---铜陵科技创业园,并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设立了10家省级以上技术中心、3家工程研究中心和3家博士后工作站。铜陵电子材料产业园正式入列首批国家级产业园。国家铜铅锌及制品检测检验中心落户铜陵。
未来,我们将努力把铜陵打造成世界铜都和国家电子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创新、绿色、幸福的现代化滨江工业城市和皖中南中心城市。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努力提前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打造转型发展示范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市、创新发展示范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市,率先实现基本公共
服务均等化,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再经过五年努力,铜陵整体经济实力进一步大幅提升,社会文明显著进步,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我们真诚期待各位朋友来走一走、看一看,多视角地领略铜陵的靓丽和希望所在。同时,我们竭诚欢迎各方客商来铜陵投资开发,兴办实业,大展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