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中国好学霸第十二册

中国好学霸第十二册



第一篇:中国好学霸第十二册

第十二册

12-1 山行

12-2 明明上学 12-3 小马过河 12-4 小壁虎借尾巴 12-5 蒲公英的种子 12-6 战神金刚 12-7 捞月亮 12-8 跳伞

12-9 手术台就是阵地 12-10 群鸟学艺 12-11 我和企鹅 12-12 六神合体 12-13题西林壁 12-14 跳水

12-15 我的战友邱少云 12-16 泉水小溪

12-17 哪座房子最漂亮 12-18 拳头枪 12-19 小木船 12-20 要下雨了 12-21 谜语

12-22 扫雪

12-23 蟋蟀的住宅 12-24 白眉大侠

第二篇:中国好学霸答案(第七册到第十二册全)

中国好学霸

答案(第七册到第十二册)

第七册

春晓 画

李时珍 灯光 电脑管家 F4 好孩子 过桥

千里跃进大别山 圆明园的毁灭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灌篮高手 长征 蜘蛛 月光曲 一夜的工作 雨中 飞跃

鱼游到了纸上 游园不值 医生 揠苗助长

飞机遇险的时候 麦乳精

第八册

一个苹果 一只小羊羔 美丽的公鸡 杏儿熟了 晏子使楚

炮子枪一定要争气 赠汪伦 早发白帝城 在金色的海滩上 燕子飞回来了

忍者神龟宿新市徐公店 雪地里的小画家 雪猴 小站

小鸭子得救了

神笔马良小音乐家杨科 小竹排 小足球赛

小公鸡和小鸭子 小小的船 神斗士星矢

第九册小狮子爱尔莎

寻隐者不遇 再见了亲人 咱家还缺啥 小山羊

舒克和贝塔王冕学画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黄山奇石 小摄影师

骄傲的孔雀天龙八部师生情 我不能忘掉祖国 我的父亲李大钊 我们也要当红军 伟大的友谊

跳房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王二小 梅花魂

今天我喂鸡

孔子跳皮筋第十册我和姐姐争冠军

参观刘家峡水电站 不要捕蜻蜓 初冬

守株待兔

铁臂阿童木鸟的天堂 穷人

秋天到了 为人民服务 温暖

上海滩蜜蜂引路 狼和小羊 我选我我的新朋友电脑 小八路

水中套圈西门豹 小珊迪

小蝌蚪找妈妈 小猴子下山 小儿垂钓 雪山飞狐

第十一册小抄写员

小池

让我们荡起双桨 南京长江大桥 老师说他做得对 万花筒我要的是葫芦 我们家的猫

小鹿和小驴比登山 咏柳 坐井观天

英雄本色我爱故乡的杨梅 小猫钓鱼 小猫种鱼 所见 乌鸦喝水

宰相刘罗锅十里长街送总理司马光 奇妙的眼睛 数星星的孩子 威尼斯的小艇 展昭

第十二册山行

明明上学 小马过河 小壁虎借尾巴 蒲公英的种子 战神金刚捞月亮 跳伞

手术台就是阵地 群鸟学艺 我和企鹅

六神合体题西林壁 跳水

我的战友邱少云 泉水小溪

哪座房子最漂亮 拳头枪小木船 要下雨了 谜语 扫雪

蟋蟀的住宅 白眉大侠

第三篇:中国好学霸第六册

第六册三年级下

1.白杨礼赞2.蝙蝠和雷达3.大海的歌4.达尔文和小松鼠5.看企鹅6.拉哨7.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8.难忘的一课9.难忘的泼水节10.爬山虎的脚11.方志敏12.康熙微服私访记13.海上日出14.一个粗瓷大碗15.夜莺的歌声16.悄悄话17.亲人18.悬浮球19.葡萄沟20.开国大典21.亡羊补牢22.完璧归赵23.少年闰土24.恐龙特急克塞号

第四篇:中国好学霸答案

中国好学霸第一册,一年级第一学期答案:

1-1答案:掩耳盗铃

1-2答案:刻舟求剑

1-3答案:狼牙山五壮士

1-4答案:锄禾

1-5答案:小白兔和小灰兔

1-6答案:铁皮青蛙

1-7答案:静夜思

1-8答案:吃墨水

1-9答案:挑山工

1-10答案:趵突泉

1-11答案:不懂就要问

1-12答案:陀螺

1-13答案:董存瑞

1-14答案:吉鸿昌

1-15答案:景阳冈

1-16答案:称象

1-17答案:草船借箭

1-18答案:推铁环

1-19答案:赤壁之战

1-20答案:爱迪生

1-21答案:吃水不忘挖井人

1-22答案:捞铁牛

1-23答案:马踏飞燕

1-24答案:百变铅笔中国好学霸第二册,一年级第二学期答案:

2-1答案:小萝卜头

2-2答案:蓝树叶

2-3答案:三味书屋

2-4答案:大森林的主人

2-5答案:春蚕

2-6答案:新白娘子传奇

2-7答案:补丁

2-8答案:毕升

2-9答案:骆宾王

2-10答案:丑小鸭

2-11答案:登鹳雀楼

2-12答案:封神榜

2-13答案:八角楼上

2-14答案:草

2-15答案:蚕妇

2-16答案:翠鸟

2-17答案:方志敏

2-18答案:聪明的一休

2-19答案:高大的皂荚树

2-20答案:火烧云

2-21答案:咕咚

2-22答案:飞夺泸定桥

2-23答案:丰碑

2-24答案:射雕英雄传中国好学霸第三册,二年级第一学期答案:

3-1答案:凡卡

3-2答案: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3-3答案:黄继光

3-4答案: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5答案:黄河象

3-6答案:BP机

3-7答案:黄河是怎样变化的3-8答案:画杨桃

3-9答案:给颜黎民的信

3-10答案:将相和

3-11答案:斧子的故事

3-12答案:葫芦娃

3-13答案:琥珀

3-14答案:桂林山水

3-15答案:艰苦的岁月

3-16答案:江雪

3-17答案:金色的鱼钩

3-18答案:阿凡提

3-19答案:倔强的小红军

3-20答案:苦柚

3-21答案:柯里亚的木匣

3-22答案:两只小狮子

3-23答案:毛主席在花山

3-24答案:大哥大中国好学霸第四册,二年级二学期答案:

4-1答案:奴隶英雄

4-2答案:滥竽充数

4-3答案:诚实的孩子

4-4答案:狐狸和乌鸦

4-5答案:回声

4-6答案:变形金刚

4-7答案:落花生

4-8答案:第一场雪

4-9答案:登山

4-10答案:茅以升立志造桥

4-11答案:茅以升

4-12答案:小龙人

4-13答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4-14答案:李大钊

4-15答案:富饶的西沙群岛

4-16答案:峨眉道上

4-17答案:雷锋

4-18答案:超级玛丽

4-19答案:爸爸和书

4-20答案:晨读

4-21答案:狐假虎威

4-22答案:草原

4-23答案:全神贯注

4-24答案:八仙过海

中国好学霸第五册,三年级第一学期答案:

5-1答案:三只白鹤

5-2答案:带翅膀的种子

5-3答案:古井

5-4答案:黄鹂和山雀

5-5答案:卢沟桥的狮子

5-6答案:黑猫警长

5-7答案:春天

5-8答案:绿色的办公室

5-9答案:曼谷的小象

5-10答案:林海

5-11答案:骆驼和羊

5-12答案:魂斗罗

5-13答案:卖火柴的小姑娘

5-14答案:珍贵的教科书

5-15答案:赵州桥

5-16答案:长城

5-17答案:总司令换房子

5-18答案:小霸王红白机

5-19答案:周总理的睡衣

5-20答案:祖国多么广大

5-21答案:张衡

5-22答案:詹天佑

5-23答案:做风车的故事

5-24答案:火柴枪

中国好学霸第六册,三年级第二学期答案:

6-1答案:白杨礼赞

6-2答案:蝙蝠和雷达

6-3答案:大海的歌

6-4答案:达尔文和小松鼠

6-5答案:看企鹅

6-6答案:拉哨

6-7答案: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6-8答案:难忘的一课

6-9答案:难忘的泼水节

6-10答案:爬山虎的脚

6-11答案:方志敏

6-12答案:康熙微服私访记

6-13答案:海上日出

6-14答案:一个粗瓷大碗

6-15答案:夜莺的歌声

6-16答案:悄悄话

6-17答案:亲人

6-18答案:悬浮球

6-19答案:葡萄沟

6-20答案:开国大典

6-21答案:亡羊补牢

6-22答案:完璧归赵

6-23答案:少年闰土

6-24答案:恐龙特急克塞号

第五篇:第十二册数学教案

第十二册数学教案

六年级期末总复习整理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进一步明确各种计量单位的应用范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换算。

3、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掌握一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对统计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5、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所学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整数、小数的意义和读写

教学内容:教材第57—59页整数、小数的意义、数位顺序和读写方法、“练一练”,练习十一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的意义,掌握整数、自然数、小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加深对整数、小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

2、使学生巩固整数、小数的读写方法,会正确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经过六年的学习,已经学完了小学数学的全部内容。在以后近两个月的数学课里,我们将进行数学总复习。通过总复习,使我们进一步牢固掌握小学数学的知识,为到初中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小学数学总复习分七节内容安排,第一节是整数和小数。今天这节课,首先复习整数、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板书课题)通过这节课的复习,要求大家进一步明确整数、小数的相关概念,提高整数、小数的读写能力。

二、复习整数、小数的意义

1、整理整数的概念。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的整数里包括哪些数?(板书)谁来说一说,怎样的数是自然数?(板书:0,1,2,3……)你能举几个自然数的例子吗?(板书学生举例的数)数物体时什么情况下要用。表示?提问:你还看出按顺序排列的自然数里有哪些特点?(让学生自己自由地说一说)小结自然数在数物体时表示的意义,说明自然数是整数,并说明以后还要学习比0小的整数。

2、学生练习。

做“练—练”第1、2题。

第1题让学生在课本上画出整数,圈出自然数,然后指名学生口答。第2题指名学生口答。

3、整理小数的概念。(1)提问:第1题里3.26和0.4是什么数? 让学生说一说“练一练”第3题里小数各表示什么意思。

(2)自学教材。

什么是小数呢,小数可以怎样分类呢?请同学们自己阅读第57页上小数的意义和分类这一部分内容。提问:什么样的数是小数?(板书:小数)它与整数有什么联系?(把整数“1”平均分后得到的)小数可以分成哪几类?(板书)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有什么区别?你能举出循环小数的例子吗?它是哪一类小数?(板书:循环小数)你知道无限小数还包括怎样的小数吗?(板书:无限不循环小数)你能举一个认识过的无限不循环小数的例子吗?(板书:π=3.1415926……)

追问:循环小数是什么小数?

三、复习数位顺序和读写方法

1、复习计数单位和数位概念。

出示小数2034.518。指名学生说一说小数点左边和右边依次每一位上的计数单位。提问:计数单位“一”所占的位置是什么数位?计数单位“十”和“十分之一”呢?说明:每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提问:谁再说一说上面这个数里小数点左边和右边依次各是哪些数位?

2、整理数位顺序表。

请同学们按照数位顺序,填写教材第58页上的数位顺序表,并分清整数部分的数级。同时用小黑板出示,指名一人板演。集体订正,顺次看一看数位、计数单位和数级。提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几?我们学习的整数和小数都是几进制的数?整数部分的数每几位一级,每一级上有哪些数级?小数点开始从左往右有哪些数级?说明:整数可以从高位起,按数级一级一级地读数、写数。

3、复习读写方法。

提问:整数要怎样读数?怎样写数?小数要怎样读怎样写?

4、学生练习。

(1)读出下面的数。

4003 40034003 3043000000 指出:读整数时,每四位一级,每级按个级上的数读,并读出级名“万”或“亿”。

(2)写出下面各数。

三千五百 三千五百万三千五百 十二亿三千五百万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后指出:写整数也是每四位一级,每一级都按个级上的写法写,注意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

(3)做“练—练”第4、5题。

第4题指名学生读数。第5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集体订正。

四、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一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师板书。

2、做练习十一第2、3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学生口答,集体订正。

3、做练习十一第4题。小黑板出示。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五、课堂小结

说明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和知识要点。

六、课堂作业

练习十一第5题。

(二)小数性质和数的改写

教学内容:教材第59—60页小数性质和数的改写、“练一练”,练习十一第6~10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改写成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或把小数化简。

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把一个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或根据要求截取一个数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

指名口算练习十一第6题。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复习小数的性质和数的改写。(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小数的基本性质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数的改写。

二、复习小数的性质

1、复习小数的性质。

(1)提问:小数的性质是什么?(板书小数的性质)谁能举例说明小数的性质?学习小数的性质有什么应用?(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先写出各数,然后指名回答,老师板书。

(3)做练习十一第7题。

出示卡片指名口答。追问:为什么20末尾的0不能去掉?0.020里小数点后面的。去掉,会改变小数大小吗?为什么?

2、复习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提问: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小数大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板书:小数点右移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左移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2)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观察每组数的排列,然后指名口答。追问:如果把一个数扩大或者缩小10倍、100倍、1000倍……怎样移动小数点?(3)做“练—练”第3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依次写出各题得数,然后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4)做练习十一第8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三、复习数的改写

1、复习数的改写。

(1)做“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把第(1)、(2)题做在课本上。提问第(1)题的结果,老师板书。提问:怎样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为什么要这样改写?提问第(2)题的结果,老师板书。提问:怎样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指出:为了读写方便,我们常常把一个多位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改写时只要在万位或亿位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并相应地添上“万”或“亿”作单位,也就是先把一个数缩小一万倍或一亿倍,再写上“万”或“亿”作单位,这样原数的大小不变。有时,根据需要往往要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写近似数一般是看保留位数的后一位,用四舍五人的方法求出近似数,并注意近似数要用约等号。

(2)把3.24956保留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各是多少?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要求说明怎样想的。强调保留三位小数时要写出末尾的0,以表示精确度。

2、做练习十一第10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小黑板出示第10题,学生口答练习结果,老师板书。注意讲清第(3)题怎样想的。追问:0.5万就是多少?0.6万呢?0.38亿呢?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谁来说说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移动 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怎样把较大的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怎样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一第9题。

(三)数的整除

教学内容:教材第60—61页数的整除和“练一练”,练习十一第11~18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的整除里的一些概念,理解和认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应用概念进行分析、判断,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

2、使学生正确掌握分解质因数和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求两个或三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按照方法分解质因数和求出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两个或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

小黑板出示练习十一第11题,指名学生口算。

2、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复习了整数和小数的意义,今天复习数的整除。(板书课题)通过复习,加深对整数特性的认识,掌握好数的整除的意义及其中的一些概念,认识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熟练地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和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二、复习约数和倍数

1、提问:什么是数的整除?(板书:整除)如果a能被b整除,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当a能被b整除,也就是b整除a时,还可以怎样说?

2、做“练一练”第l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画出是整除的式子。指名口答,口答时强调倍数和约数的依存关系。并要求说明其余三个式子为什么不是整除。

3、学生练习。

(1)从小到大写出9的五个倍数。

(2)写出18所有的约数。

学生先写在练习本上,再指名口答。提问:怎样找出一个数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有多少个?一个数的约数个数是有限还是无限的?怎样找一个数的约数比较方便?(一对一对找)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找出18所有约数的?

三、复习质数和合数

1、提问:按照一个数约数的个数分类,除0以外的自然数可以怎样分?怎样的数是质数?怎样的数是合数?1为什么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口答。

(1)说出比10小的质数和合数。(2)最小的质数和最小的合数各是几?(3)下面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78 5l 23 57 91 90

3、提问:你能把90写成质数相乘的形式吗?(板书)这里每个因数又叫做90的什么数?追问:一个数的质因数一定要是怎样的数?(要是它的因数,又要是质数。把90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什么?谁来完整地说一说,什么是分解质因数?

4、做“练—练”第3题。

先让学生写在练习本上,再指名口答,老师板书。结合提问为什么有些约数不是30的质因数。

四、复习公约数和公倍数

1、学生练习。

(1)写出18和24所有的公约数,指出其中的最大公约数。

(2)从小到大写出4和6的五个公倍数,指出其中的最小公倍数。学生口答,老师板书。提问:什么叫做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什么叫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做“练—练”第4题。

让学生求出结果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口答。提问:9和8公约数只有几?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什么数?你能举出几组互质数的例子吗?这三组数各是怎样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板书:

最大公约数 最小公倍数 一般关系:所有除数的积 所有除数和商的积

倍数关系: 小 数 大 数

互质关系: 1 两数之积)追问:用短除法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五、复习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

1、提问:在数的整除里,我们还学习了什么知识?能被2、5、3整除的数各有什么特征?

2、做“练—练”第5题。

指名学生口答。让学生找一找哪几个数能同时被2、5、3中两个或三个数整除,并说说理由。

3、提问:上面的题里,能被2整除的都是什么数?不能被2整除的呢?按照能不能被2整除,自然数又可以分为哪几类?追问:怎样的数叫偶数?怎样的数叫奇数?

4、口答。

说出比10小的奇数和偶数各有哪些?

六、课堂小结

谁来根据黑板上的内容,说一说复习了哪些知识,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

七、课堂练习

1、做练习十一第12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

2、课堂作业。练习十一第15、16题,第17题(3)、(4),第18题。

(四)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5.9 教学内容:教材第65~66页整数、小数四则运算及运算法则、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正确掌握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及整数计算法则与小数计算法则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种关系进行验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复习整数和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加深认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和小数的四则运算,并能验算。

二、复习意义和法则

1、复习整数四则运算意义。

提问:通常所说的四则运算是指什么?谁来说一说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各是怎样的?结合学生说明的意义,要求学生举例说明,注意减法和乘法举例联系加法,除法举例联系乘法。

2、提问:你能根据刚才整理的知识说一说整数四则运算之间的联系吗?

3、做“练一练”第1题。指名学生说一说。减法对于加法、除法对于乘法各是什么运算?

4、做“练—练”第2题。

(1)做第(1)小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加法题和减法题。口答得数,老师板书。提问:计算整数加法和小数加法有什么共同特点?计算整数减法和小数减法有什么共同特点?大家把黑板上的加、减算式比较一下,再想一想:整数、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指出:因为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所以整数、小数的加法和减法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并且都从个位算起。加法里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减法里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作十再减。

(2)做第(2)小题。

指名两人板演列竖式计算,分别做乘、除法。学生分两组,分别完成乘法和除法计算。集体订正。提问:整数乘法和除法是怎样计算的?小数乘法和除法计算和整数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指出:计算整数乘、除法都要按法则进行计算。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再根据因数里一共几位小数,在积里点上小数点;小数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来除,同样注意小数点的处理。

5、学生练习。

(1)计算:2637+851 42-7.5 1.4×15 2.4÷12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2)做“练一练”第3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算。提问:谁来说一说,在计算时有。和1时,有哪些规律?

三、复习四则运算关系

1、整理四则运算关系。

让学生完成教材第65页上的填充。提问:加、减法算式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乘、除法算式之间呢?(老师板书)

2、学生练习。

(1)提问:四则运算的这些关系有哪些应用?(2)做“练一练”第4题。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四组,分别做前两题和后两题。集体订正,要求说说各是依据什么来验算的。

四、综合练习

1、口算练习十二第2题。

小黑板出示,让学生口算结果并板书。引导学生讨论,说说每组计算有什么规律。

2、做练习十二第3题。

要求学生一组一组题填符号,然后思考在乘法和除法计算里,你发现结果有什么规律?让学生说一说发现的规律。

3、做练习十二第4题。

让学生估计得数,并说明想法。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你进一步认识了哪些内容?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二第1题和第5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二第4题。

(五)整数、小数的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66~67页运算定律、规律,及其后的“练一练”,练习十二第6—8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里学过的运算定律和一些规律,能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

7.2+2.8 4×2.5 8×12.5 3×4 1-0.8 56+44 0.5×0.2 10-3.7

2、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今天,我们复习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运算定律。(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学过的一些运算定律和运算的规律,并能应用这些定律和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学会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方法。

二、复习运算定律及应用

1、整理运算定律。(1)出示第66页表格。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板书填表)谁能用数举例并用字母式子来说明加法交换律?(根据口答板书填表)(2)对下面这些运算定律,大家都能这样举例和用字母表示吗?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填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3)提问:谁来根据字母式子,说说每个运算定律是什么意思?乘法的运算定律与加法运算定律有什么类似的地方?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不同在哪些地方?

2、应用运算定律。

(1)提问:运算定律有什么应用? 指出:应用运算定律,可以根据算式里数的特点,使一些运算简便。这样,就可以又对又快地算出这些算式的结果。下面就分析一些题里数的特点,用简便算法进行计算。

(2)做“练一练”第l题。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出简便计算的依据和为什么这样算。

三、复习运算规律

1、出示第66页最下面两题。

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填写符号。指名口答,老师板书。指名说一说每个等式表示的意思。

2、提问:你知道减法和除法计算时,哪些情况可以应用这些规律使计算简便吗?指出:计算连减或连除时,如果两个减数先加或两个除数先乘,可以用口算计算出算式的得数,就可以顺着用这两个规律使计算简便;反过来看,如果把减去两个数的和转化成连减或者除以两个数的积转化成连除来计算,能直接口算的,可以反过来用这两个规律使计算简便。

3、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先看数的特点,再说依据什么来计算的。

4、做“练一练”第3题。

(1)做加、减式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说怎样想的。提问:从这里的计算,你发现什么时候可以用这样的简便算法?加、减接近整

十、整百……数的时候用简便算法可以怎样想?指出:加上或减去接近整

十、整百的数时,可以先看做整

十、整日……的数计算,然后根据应该加上的数,确定再加上或减去几。

(2)做乘法式题。

出示乘法题,让学生思考怎样算简便。指名口答,老师板书,井要求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综合练习

1、说说下面题里的数有什么特点,怎样算简便。

0.8+4.6+0.2+5.4 12.5× 2.5×0.8×4 9.6-5.7+0.4 6.3×1.4+3.7×1.4 25×99 341-103 418+297 159+102 253-98 490÷35÷2

2、改错。出示练习十二第7题。让学生改在课本上。指名口答,老师板书改正,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

五、课堂小结

这堂课复习了什么?通过复习你有哪些收获?指出:我们在式题计算时,要注意先看清题目,分析数据的特点。如果数据符合一些运算定律或规律,能用简便算法时.一般应用简便算法,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二第6题后五行。

家庭作业:练习十二第8题。

(六)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四则混合运算和“练一练”,练习十二第9~12题,练习十二后面的思考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灵活地选择合理的算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在复习了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后,我们再来复习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运算的过程中,注意能简便计算的用简便算法。

二、复习运算顺序

1、提问:在四则运算里,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是怎样规定的?

2、整理运算顺序。

请同学们先看课本第67页上关于混合计算的几个问题,再讨论一下问题的答案,然后告诉大家.

3、做“练一练”。

(1)让学生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2)做上面四道。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前两题和后两题,完成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注意运算顺序,检查计算过程。

(3)做第三行两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奉上。集体订正。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二第9题。

(1)做第1小题。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口答计算过程,老师板书。追问:能先算1.5-O.5吗?为什么?指出:计算时,不能简便计算的一定要按运算顺序算.(2)做后3小题。

指名三人扳演,其余学生分组练习,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二第10题。

让学生估算,并对估计结果进行解释。

3、做练习十二第12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依次列出综合算式。指名口答,老师板书,要求说一说怎样想的。让学生说说每一题的运算顺序。

四、讲解思考题

让学生读题。提问:数量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根据甲数与乙数的和是345,这道题怎样做比较简便?(列方程)请同学们课后再想一想,试着把这道题做一做。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二第10题和第11题后三道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二第11题前四道题。

(七)整数、小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70页应用题复习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第l~7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应用题及其数量关系,加深理解和掌握分析复合应用题的推理过程和解题思路,正确解答整数和小数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掌握了整数、小数四则运算之后,可以联系四则运算的意义,通过计算来解答应用题。今天,我们就复习整数、小数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应用题和它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掌握复合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提高分析推理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复习应用题

1、复习简单应用题。

说明:我们学习过许多应用题,最基本的是简单应用题,也就是一步计算应用题。(板书;简单应用题)出示应用题:

(1)六年级有男生23人,女生25人,一共多少人?(2)六年级有48人,平均排成4行,每行多少人? 提问,这两题的条件和问题各是什么?都是用几步计算的应用题?一道应用题至少有几个条件和几个问题?指出:根据两个有联系的条件,可以求出一个问题;要求一个问题,至少需要两个条件。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提问:第(1)题为什么要用加法算?第(2)题为什么要用除法算?指出:解答应用题时,要看条件与问题的联系.第(1)题,是要把两个数合并起来,所以就用加法算。第(2)题要把48人平均分成4行,求每行人数,所以就用除法算。因此,解答应用题,要根据数量关系,联系四则运算的意义确定解题方法。

2、组织练习.

请同学们看练习十三第1题,这些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说出每组数量的关系式。

你还能说出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吗?

3、复习复合应用题。

(1)认识复合应用题。

提问:谁能将上面的两道应用题合并成一道应用题?出示合并后的应用题。提问:这道题要几步计算,是怎样编出来的?指出:像这样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计算解答的应用题,是复合应用题。(接“简单应用题”板书:一复合应用题)它是由简单应用题组合起来的。

(2)提问:解答应用题要重视分析数量关系,请大家讨论一下,我们主要学习过哪些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然后告诉大家。指名学生说明两种分析的思路,指出:解答应用题时用这两种思考方法进行分析,一般就可以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提问;谁来说一说,检验应用题有哪几种方法?

4、组织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提问:第(1)题可以求什么问题?你是怎样想到的?(根据“每天做25套”和“做了4天”想到一共做多少件)指出;根据条件的联系,可以求一个相关的问题。现在大家看一看第(2)题,按上面的方法,说一说从条件想起要怎样想?先相互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指出:解答复合应用题,有时可以从条件想起,找出中间问题,然后解答。指名学生口答算式和结果,老师板书。提问:这两题有什么联系,有什么不同?在解答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指出;第(2)题是在第(1)题求出一共多少套的基础上卖出80套,求还剩多少。解答时,都先根据条件想到,可以求“一共做了多少套”,所以解答这一步的算式是相同的;第(2)题要再用求出的一共l00套减80套,求还剩多少套,所以第(2)题是复合应用题。提问:第(2)题可以怎样检验?说明解题后要注意检验写答案。(2)做“练一练”第2题。

提问:第(1)题需要补哪个条件?为什么?指出:根据题里的问题,可以想到需要什么条件,把缺少的条件补出来。现在大家看一看第(2)题,相互讨论一下,按照上面的方法,从问题想起要怎样想,然后告诉大家。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指出:解答复合应用题,有时可以从问题想起,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两道题的算式。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在补条件和解答第(2)题都是怎样想的7

这两题解答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为什么?指出;这两题的问题相同,都可以从问题起想数量关系式,找出需要的条件。由于第(1)题两个条件已知,可以直接算出一共多少公顷;而第(2)题玉米的公顷数没有直接告诉,所以要两步计算,先求玉米的公顷数,再求一共多少公顷。

(3)启发归纳。

提问:从“练一练”两道题的解答,你认为可以怎样分析应用题?指出:解答应用题的关键就是分析数量关系.分析时,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三第3题。

指名两人扳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这两厨你是怎样想的?解答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不同?

2、做练习十三第6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第(1)题是怎样想的,要先求什么?第(2)题与第(1)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解答第(2)题是怎样想的?这两题都是先求哪个数量?为什么方法不一样?指出:这两题所说的是同一件事的数量,但其中一个条件和要求的问题不一样。解答时都可以根据问题来想,找出数量关系式,明确都要先求乙队架设的米数。但由于已知条件不一样,所以求乙队架设米数的方法也不一样。求出了乙队架设米数,就可以根据问题的数量关系求出结果。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各是怎样的?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三第2、4、5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三第7题。

(八)整数、小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72页练习十三第8—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更好地掌握分析应用题的思考方法,正确地解答应用题。

2、使学生能灵活地进行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式。(1)5小时一共行多少千米?(2)实际每天织布多少米?(3)

五、六年级一共栽多少棵?(4)实际比计划多生产多少台?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整数、小数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进一步掌握解题思路,提高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指导分析方法

出示练习十三第8题。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可以怎样想?(学生可以按不同思路想,老师按教材板书:每天要生产的件数二剩下的件数÷3)

按上面这样的分析方法,接下去可以怎样想,这道题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说每一步求的什么。让学生说说可以怎样检验。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三第9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说每题中每一步各求的什么?提问:这三道题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在哪里?在解题方法上,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点?(板书:先用除法求单一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指出:这三道题都要按“8天生产了3200只”来求题目的问题,所以都要先求单一量,也就是平均每天生产多少只.由于问题不同,求问题的方法就不相同。所以解答时还要注意根据问题的数量关系,选择相应的方法来解答.

2、做练习十三第10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解题时可以怎样想,同时注意第(1)题的不同分析推理方法。提问:第(2)题有没有解法不同的?(板书不同解法的算式)提问:这两题条件、问题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第(1)题只有一种解法,第(2)题可以有两种解法?第(2)题的两种懈法有什么联系?

3、做练习十三第14题.

学生默读题目。指名口答算式,老师板书.提问求公路全长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让学生说明每一步求的什么。指出:这类题的数量关系是每一部分的总千米数相加,就等于总路程,或者速度和乘时间等于总路程。

四、课堂小结

解答应用题一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分析数量关系?指出;解答应用题可以根据条件想能求什么问题,或者可以从问题开始想需要什么条件,这样就可以确定中间问题,知道解题的方法。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三第11~14题。

(九)解简易方程

教学内容:教材第73—74页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及其作用,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使学生加深对方程及相关概念的认识,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复习了整数、小数的概念,计算和应用题的基础上,今天要复习解简易方程,(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加深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求路程的数量关系。

(2)乘法交换律。

(3)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让学生写出字母式子,同时指名一人板演。指名学生说说每个式子表示的意思。提问: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作用?用字母表示乘法式子时要怎样写?

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结合提问怎样求式子的值的。

3、做练习十四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选择两道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复习解简易方程

1、复习方程概念。

提问:什么是方程?你能举出方程的例子吗?(老师板书出方程的例子)这里用字母表示等式里的什么?指出:字母还可以表示等式里的未知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方程。(板书定义)

2、做“练一练”第2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提问:5x-4x=2里未知数x等于几,x=2是这个方程的什么?7×0.3+x=2.5里未知数x等于几?x=0.4是这个方程的什么?那么,什么叫做“方程的解”?(板书定义)它与“解方程”有什么不同?(强调解方程是一步一步完成的过程)你会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吗?根据什么解方程?

3、解简易方程。

(1)做“练一练”第3题第一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解第一个方程是怎样想的,检查解方程时每一步依据什么做的。第二个方程与第一个有什么不同,解方程时有什么不同?指出:解方程时先看清题目,根据运算顺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来.不能算的就看做一个未知数。我们现在解方程是一般根据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的。(结合板书:解方程:能先算的要先算,再按各部分关系来解)追问:这两题可以怎样检验方程的解对不对?(2)做“练一练”第3题后两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其中的一组题。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说每组两题有什么不同,解方程的过程有什么不同。强调一定要先看清题,按运算顺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来,然后根据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求出方程的解。

(3)做“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列出方程。指名口答方程,老师板书。提问列方程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复习了哪些知识?你进一步明确了什么内容?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完成“练一练”第4题解方程;练习十四第2题,第3题后三题,第4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四第3题前三题、第5题。

(十)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74页列方程解应用题、“练一练”,练习十四第6~10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明确其中的关键是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能根据题意正确地列出方程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2、使学生能根据应用题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答。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1)比一个数的2倍多5是70。

(2)一个数加上它的1.2倍是13.2。(3)20乘以4的积,减去一个数得11。

(4)一个数的2.5倍加上3个0.6是6.8。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并要求学生说一说列方程时是怎样想的。

2、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会根据几个数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今天这节课,我们着重复习根据应用题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解答,(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能根据题意正确地列方程来解答应用题。同时还要能根据数量关系的特点,灵活地选择算术方法或用方程来解答应用题。

二、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

1、复习解题步骤。

提问:我们过去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怎样的? 板书:(1)审题,用x表示未知数;

(2)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答案。

你认为其中最关键的是哪一步?为什么?指出:列方程解应用题要按照解题步骤进行,其中最关键的一步是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板书:关键:找等量关系)因为方程是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来的,只有等量关系找正确,对照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才正确。

2、做“练一练”。

请同学们弄清“练一练”里三道题的题意,想一想每道题里数量之间有怎样的相等关系,把它填完整。指名口答等量关系,要求说说根据哪些条件确定每一题的等量关系的。指出:从上面的练习可以看出,一般顺着题意就可以找出题里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说对照什么关系式列方程的(注意第2题不同的方程)。提问:你认为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要根据什么列方程?指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题里的等量关系,方法是对照等量关系列出相应的方程。(接“找等量关系”板书:→列方程)然后解方程就可以求出题目的结果。

三、综合练习

l、做练习十四第6题。

让学生先讨论,然后指名口答。

2、做练习十四第7题。

学生读题。指名说一说每道题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要求说明根据什么找出等量关系的。说明:我们一般是顺着题意,根据条件之间的联系来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比较方便。让学生列出方程。指名口答列出的方程,老师板书。提问:为什么前两题方程右边是6.5,第(3)题的方程右边是33.5?指出:列方程解应用题,可以顺着题意找出等量关系,然后对照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3、做练习十四第8题。

让学生读题,思考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明方程里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是根据怎样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的。追问:这两题的等量关系是怎样找到的?

4、讨论第9题。

请大家默读第9题里每一道题,讨论各用哪种方法解答比较合适,然后告诉大家。提问;这三道题都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板书:客车路程+货车路程=铁路全长(客车速度+货车速度)×时间=铁路全长】谁来说一说各用什么方法解答比较合适?为什么第(1)题适合用算术方法解答,第(2)、(3)题适合列方程解答?指出:解答应用题要先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通过数量关系的分析,如果顺着题意就能直接列出算式来求出问题,就适合用算术方法解答;如果顺着题意不能列出算式求出问题,但比较容易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就适合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5、做练习十四第10题。

让学生列出每题的方程。指名口答方程,老师板书。提问:这两题各是根据怎样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的?为什么等量关系不一样?指出:列方程解答应用题,一定要根据题意找准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才能对照等量关系列出正确的方程。

四、课堂小结

你通过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进一步明确了哪些内容?指出:列方程解应用题,要按照解题的步骤进行,其中最重要的一步是找准等量关系,对照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然后解方程就可以求出问题的结果.找题里的等量关系,一般顺着题意,根据条件之间的联系来找比较方便。如果顺着题意能直接列出算式求出问题的结果,一般用算术方法解答比较合适;如果顺着题意不能直接列出算式解答,但容易找出题里的等量关系,一般列方程解答比较合适。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四第9、10题。

家庭作业:完成练习十四第7题的解方程。

(十一)分数、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教材第77~78页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及“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10题。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及相关概念,认识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分数与除法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说出下列小数的意义。

O.3 0.13 0.258 O.013 学生口答后,说明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分别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干分之几……

2.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整数和小数的知识,今天开始,我们复习分数和百分数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掌握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及一些相关概念,认识这些概念的联系,并提高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二、复习分数的意义和相关概念

1.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提问:根据上面每个分数的意义,你能说说怎样的数是分数吗?(板书:分数的意义)上面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什么叫分数单位?(板书;分数单位)2.说出下列各题的商。

2÷9 4÷13 ÷7 提问:在上面算式里,能用整数表示这些算式的商吗?像上面这样两个数不能整除时,用什么数来表示商?指名学生口答商是多少。提问:除法与分数有什么关系,用字母怎样表示? 3.学生练习。

(1)做“练一练”第l、2题。

学生填在课本上。指名口答,并说说怎样想的。

(2)口答练习十五第1题。

提问:为什么这两个分数不一样?(3)口答练习十五第2题。

指名学生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4)口答练习十五第3题。

指名学生说出每句话的含义。

4.比较每组数里小数与分数表示的意义。

0.3和 0.13和

0.013和

你觉得每组数里小数和分数表示的意义有什么联系?可以看出小数实际上是怎样的分数? 5.复习分数的分类。

(1)提问:我们把分数怎样分类的?(2)做“练一练”第3题。

指名学生口答。(3)提问:你是根据什么判断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的?(接“真分数”和“假分数”板书:分子<分母 分子≥分母)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值有什么区别?(4)提问:假分数可以改写成怎样形式的数?带分数和整数能改写成假分数吗?(5)做“练一练”第4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假分数怎样化成带分数或整数?带分数或整数怎样化成假分数? 6.复习最简分数。

(1)提问:怎样的分数是最简分数?谁来举几个最简分数的例子?(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个分数都是最简分数。

①4米是6米的。

②9千克是12千克的。

③5厘米是1O厘米的。

指名口答后提问:这里的分数表示的是什么意思?(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三、复习百分数的意义和相关概念

1.做“练一练”第5题。

让学生填()里的数,然后口答,老师板书出97.5%提问,97.5%是什么数,它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合格率97.5%具体表示什么意思?(合格的零件数占零件总数的97.5%)从上面的数里,你能知道怎样的数叫做百分数?(板书:百分数的意义)请你说出几个百分数。你认为百分数的意义与分数的意义有什么联系,有什么不同?

2.复习“成数”。(1)提问:“成数”实际上是什么数?在哪里用“成数”来表示?(2)做“练一练”第6题。

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口答。

3.做练习十五第4题。

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指名回答。追问:怎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四、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五第5题。

让学生填在课奉上。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2.做练习十五第6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口答。追问:分数单位是言的最简真分数的和是多少? 3.做练习十五第8题。

先让学生讨论,再填在课本上。指名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

4.做练习十五第l0题。

让学生找规律,在□,里填上恰当的数。学生口答,说说是怎样想的。提问:你知道这样填下去,会越来越接近哪个数?为什么?

五、课堂小结

谁来说说今天复习的这些概念含义?

六、课堂作业 练习十五第7、9题。

(十二)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数的改写

教学内容:教材第78~79页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数的改写方法、“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1—18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加深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认识分数与小数基本性质的联系,能比较熟练地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通分和约分。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互化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互化。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学生练习。

(1)下面各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0.3 O.30 O.300 学生回答后板书:0.3=O.30=O.300。指出;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O,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小数的性质。

(2)提问: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谁来说一说除法的商不变规律是什么? 2.引入课题。

在除法里有商不变的规律,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分数里也有类似的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先要复习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板书: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1.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提问;你能根据除法商不变的规律,说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吗?(出示分数的基本性质)谁来用分数举例说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回答板书分数等式)大家来把第78页上的例子填写完整。填写后集体校对。说明:这个例子也表示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或除以。以外的数,大小不变。

2.学生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填在课本上,然后集体校对。说明: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把一个分数写成和原来分子、分母不同,但大小不变的分数。

(2)做练习十五第12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师板书。

3.认识分数与小数性质的联系。

提问:大家思考一下,这里的O.3=O.30=0.300能不能改写成用分数表示?大家仔细观察,上面等式表示什么,下面等式表示什么,改写后得出的这两个等式说明什么?为什么小数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是一样的?指出:从上一节课我们知道,小数实际上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所以小数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小数末尾添上O,实际上就相当于分子、分母同时乘l0,或100、1000……。这样的数,所以小数大小不变;小数末尾去掉O,实际上就相当于分子、分母同时除以10,或100、1000……这样的数,所以小数大小也不变。

4.复习通分和约分。

(1)提问:分数的基本性质有哪些应用?(2)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通分和约分有什么联系?(都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通分和约分有什么不同?

三、复习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互化

1.说明:我们已经复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它的应用,接下来再复习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改写。(板书:数的改写)2.整理方法.

提问:小数和分数之间怎样互化?(照第79页图解板书)你能举出例子吗?(板书所举的例子)你明白为什么这样改写吗?(说明理由)小数和百分数之间怎样互化?(照图解板书)谁来举出小数和百分数互化的例子?(板书例子)说明:因为两位小数就是百分之几,所以两位小数的部分就是百分之几分子里的整数部分,而百分之几用小数表示,去掉百分号,就要把原来分子部分缩小100倍。分数和百分数怎样互化,(照图解板书)谁来举例说明?(板书例子)为什么分数和百分数要这样改写,3.做“练一练”第3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师板书。

4.学生练习。

(1)做练习十五第13题。指名学生口答。

(2)提问:分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吗?怎样的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指出:根据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联系,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是可以互化的。我们可以通过数的互化解决不同数的大小比较。

(3)思考练习十五第15题。

指名说一说每道题可以怎样比较大小。

四、综合练习

1.让学生把练习十五第16题做在课本上。

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2.做练习十五第17题。

提问:你估计一下,摸出红铅笔的次数大约是多少?为什么?根据你的估计算一算,摸出红铅笔的次数大约占总次数的几分之几?还可以怎样想到大约占总次数的 ?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2.让学生说一说常用数据的结果。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五第14、15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五第18题。

(十三)分数的四则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83页分数的四则运算及混合运算、“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四则运算。

2.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馄合运算,并能灵活地选择合理的方法使计算简便,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的四则运算。(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具体特点灵活地选择合理的方法,使一些计算简便。

二、复习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1.提问:分数四则运算意义与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有哪些相同,有什么不同?指出:分数加减法和除法的意义与整数完全相同。在乘法里,除了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用乘法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法。

2.做练习十六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其中第(2)题要求说明理由.追问:要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三、复习分数四则运算法则 1.复习加、减法计算。

(1)做“练一练”第1题加、减法。

让学生计算 +、-,同时指名板演。集体订正,说说怎样算的。

(2)提问:分数加、减法怎样算?(板书:分数加减法:同分母的,分子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先通分再计算。)你能举例说明吗?为什么同分母分数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要先通分再计算?(只有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分数加、减法的法则与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法的法则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直接相加、减,所以整数、小数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分数是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2.复习分数乘、除法计算。

(1)做“练一练”第1题后四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做一组题。集体订正,说说怎样算的。

(2)提问:分数乘、除法怎样算?(板书:分数乘法;分子、分母分别相乘。分数除法:乘除数的倒数。)3.做“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说出得数。第三、四行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四、复习四则棍合运算

1.做“练一练”第3题。

指名学生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提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的?指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相同。(板书)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前两题和后两题。集体订正。指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要按照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一步一步算出结果。2.做“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看一看,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回答,并在小黑板上用适当的符号表示出来。追问:这样计算简便一些吗?为什么?指出:整数、小数的运算定律在分数里同样适用。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里,应用运算定律和规律,也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3.讨论练习十六第2题。

现在请大家看练习十六第3题。讨论一下,每道题的数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指名学生口答怎样算简便。

4.讨论练习十六第6题。

让学生讨论、填数。指名学生口答,并说明怎样想的,有几种填法。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你能把这些内容简要地概括一下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六第3题右边四题,第4题下面三行,第5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六第2题,第3题前五题,第4题第一行。

(十四)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84页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内容和“练一练”,练习十六第7—11题。教学要求:

1.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正确地分析、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2.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简单的和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之间的联系,以及不同类型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进一步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答算式或方程.

(1)20米是50米的百分之几?(2)50米的 是多少?(3)多少米的 是20米? 学生口答后提问:第(1)题的40%是怎样求的,表示什么意义?第(2)、(3)题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式的,这两个式子都表示什么意义? 2.引入课题。

我们根据分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的数量关系,学习过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这节课就复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我们学过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分为简单的和稍复杂的两种情况。通过复习,要能进一步理解井掌握它们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更加明确它们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提高分析、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二、复习解题思路 1.选择下面三个条件里的一个条件作问题,编出三道不同的应用题。

(1)松树30棵(2)杨树50棵

(3)松树棵数是杨树的

学生回答时,分别出示三道应用题:

(1)松树30棵,杨树50棵,松树棵数是杨树的几分之几?(2)杨树50棵,松树棵数是杨树的,松树多少棵?(3)松树30棵,正好是杨树棵数的,杨树多少棵? 指名学生口答算式或方程,老师板书。提问:第(1)题为什么用“杨树棵树”做除数?第(2)、(3)题为什么都用“杨数棵数”乘言?你认为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板书:关键:确定单位“1”的数量)追问:上面题里与“÷”对应的数量是什么?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要怎样算?第(2)、(3)题都是技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式子的? 2.归纳基本思路。

从上面的题可以看出,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确定单位“1”的数量,并且找出与“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对应的量,然后联系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或者一个数乘分数(或百分数)可以表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列出数量关系式,再列出式子解答。如果要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就用“几分之几”对应的数量除以单位“1”的数量;当“几分之几”是已知条件时,就要根据单位“1”的量乘几分之几等于与“几分之几”对应的数量来列算式或方程解答。

3.组织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提问各把哪个数量看做单位“1”。让学生填写数量关系式,然后口答。结合提问学生第(2)题的数量关系式里为什么是“节约”的数量,强调数量对应关系。提问:从上面可以看出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怎样的?找数量关系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基本关系:对应数量÷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对应数量】

指出:我们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一般根据含有“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这句话确定单位“1”的量和题里的数量关系,这样就可以根据数量关系式来列式解答。

(2)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默读题目,提问学生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提问:求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用除法算,都用单位“1”的量做除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不同? 指出:解答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要先确定好单位“1”的量.再根据问题里数量间的对应关系找准需要的数量,然后列式解答。

(3)做“练一练”第3题第(1)、(2)题。

学生默读题目。提问:这两题哪个数量是单位“1”的数量?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这两题都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列式的?为什么第(1)题用算术方法直接列乘法算式解答,第(2)题用方程解答?指出,这两题都是已知谁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这个条件,解答时也是看这个条件先确定好单位“1”的数量,再根据单位“1”的数量乘几分之几,等于几分之几的对应数量列式解答。当单位“1”的量已知时,就可以按数量关系式直接列算式解答;当单位“1”的量未知时,就要按数量关系式列出方程解答。(板书:

单位“1”已知→算术方法解答

单位“1”未知→列出方程解答)(4)做“练一练”第3题第{3}题。

学生改编应用题,老师依次出示。提问:你能从改变后的条件看出求小麦面积的数量关系各是怎样的吗?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提问:为什么这两题的式子都是两步计算的?解题方法为什么不一样?指出: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要注意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板书:注意:数量的对应关系)当题里的数量与题里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不对应时,就是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解答时,要根据条件和问题的联系确定数量关系式,并按照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确定解题方法,然后对照数量关系列算式或方程解答。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六第7题。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然后提问怎样列式的,老师板书。提问:这两题的数量关系式是不是相同?数量关系式相同,为什么列出的算式不同?指出: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时,要找准相应的数量。

2.做练习十六第8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指名口答算式和方程,老师板书。提问:这两题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所用的解题方法不一样? 3.做练习十六第9题。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为什么问题相同,而解题方法不一样?这两题各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列式子的? 指出: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一般先确定单位“1”的量,(板书:定“1”)再根据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确定解题方法,明确用算术方法还是用方程解答,然后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出式子解答。

四、课堂小结

通过复习,对于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你进一步明确了些什么?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十六第7题的计算;练习十六第10、11题。

(十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87页练习十六第12~16题,练习十六后的思考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能正确地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以及工程问题,提高学生分析推理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复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它们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提高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复习基本方法

1.提问: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可以按怎样的顺序分析思考? 2.分数乘法应用题。(1)校园里有桂树28棵,玉兰树棵数是桂树的,玉兰树有多少棵?(2)校园里有桂树28棵,玉兰树棵数比桂树少,玉兰树有多少棵?

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提问:这两题为什么都用算术方法解答?列出的算式为什么不一样?从这里可以看出,分析数量关系时要注意什么? 3.分数除法应用题。

(1)校园里有玉兰树21棵,正好是桂树棵数的,桂树有多少棵?(2)校园里有玉兰树21棵,正好比桂树棵数多,桂树有多少棵? 指名学生口答方程,老师板书。提问:这两题为什么都用方程解答?为什么列出的方程不一样?你认为,这里的应用题分析数量关系也要注意什么? 4.小结。

从上面两组题可以看出,在分数应用题里,先确定单位“1”的量,如果已知单位“1”的量,用算术方法解答;当单位“1”的量未知时,用方程解答比较方便。分析数量关系时,还要注意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果问题或已知数量与题里的“几分之几”不对应,就是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解答时先要根据题里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找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式,然后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出算式或方程解答。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六第12题。

要求学生根据问题列出两个算式。(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各是怎样想的,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列式的。

2.做练习十六第13题。(1)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或方程。集体订正,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2)提问:第(2)题与第(1)题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为什么都用算术方法解答?为什么两题的算式不一样?指出;当所求的数量与分数对应时,就直接用一步计算求出结果;当所求数量与分数不对应时,就要用单位“1”的数量加上或减去几分之几的对应量,求出结果。

(3)提问:第(3)题与第(2)题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为什么解题方法不一样?解题时都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式子的?指出:从这里的比较可以知道,根据单位“l”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可以确定用算术方法做还是用方程解答。但不管用什么方法,都需要先分析,根据数量的对应关系找出数量关系式,再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式子解答。

3.做练习十六第14题。

让学生说一说这两题的数量关系,强调根据题意,一桶油的重量减去第一次用去的,再减去第二次用去的,就等于剩下的重量。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提问:解题过程中有哪些是相同的?哪里不同?为什么?指出: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还要注意题里分数是表示的什么意义,弄清是表示两个量的关系还是具体数量。

4.做练习十六第16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一步求的什么。提问:这类应用题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四、课堂小结

提问: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过程怎样?解题时还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五、讲解思考题

学生读题。提问:第二次降低的是哪个价格的15%?想一想第一次降价后的价格可以看做原价的百分之几?(1—20%)请同学们课后思考一下怎样算,自己试一试。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