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局领导到国际商务区走访调研
****到国际商务区走访调研
9月6日
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市信访局局长***,副局长***等一行3人,到国际商务区***街道**村,专题听取了该村两新建设问题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并与区、街道及村干部进行座谈交流。
在建成村,***仔细听取了**村书记**及有关区、街道干部关于该村两新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汇报,对该村征地拆迁中遇到的土地征迁数量不详,土地补偿标准及行政区域调整前后政策执行不一,村合并前后未资产量化,难以合理分割,土地征迁补偿款迟迟未到位等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研判,强调面对政策遗留问题和当前两新建设的难点问题,区、街道有关部门要分三步走:一是加强对接,主动与**区**镇对接力求摸透、确认涉及**街道的4个村650户农民征地情况;二是确定处理方案,仔细研究政策中关于土地补偿费用使用的规定;三是搭建平台,促进**区与***区的协调沟通平台,并适时上报市领导,推动问题的尽快解决。
第二篇:国际商务调研
国际商务调研
国际商务是超越了国界产生的围绕企业经营的事务性活动,主要是指企业从事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过程中产生的跨国经营活动。国际贸易包括货物、服务和知识产权交易;国际投资,主要是指国际直接投资,包括独资、合资和合作经营。
影响国际贸易的有四个因素:
1.科学技术不断进步.2.跨国公司的发展.3.世贸组织的成立.4.电子商务的兴起.交易的商品往往需要长途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其他外来风险,故通常都需要办理各种保险,以转嫁可能出现的风险.此外,国际贸易易受政策.经济形势和其客观条件变化的影响,尤其在当前国际局势动荡不定,国际市场竞争和国际摩擦越演越烈以及国际市场汇率经常浮动和货价变化情况下,国际贸易的不稳定性更为明显,国际贸易中的海盗活动和欺咋事件频繁发生,这就进一步加大了从事国际贸易的难度.
第三篇:区领导调研
调研中,韩芳指出要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好2013批次的美好乡村验收工作,一手抓好2014批次的美好乡村建设工作,促进美好乡村建设又好又快开展。一是抓提标提质。当前,要对现已建成的三个美好乡村示范点进行补缺补差,并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标提质,力求做到尽善尽美。硬件上,进一步在美化、绿化、亮化上下功夫,突出小处细处、到边到角;软件上,结合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在健全长效制度、强化民主管理、完善为民服务上下功夫,当前要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成立保洁公司,确保美好乡村建的好,管理的更好。二是抓延伸拓展。对于前期工作中特别是2013批次美好乡村建设中摸索出的有益的成熟经验,认真总结好、推广好、应用好,切实抓好2014批次三个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突出连点成线、串线成面,将美好乡村的“盆景”打造成美好颍泉的“风景”。
第四篇:区教育局教研室领导到我校听课调研
深入调研
促进发展
——记李伟聪老师到睦岗镇中心小学调研简讯
10月14日上午区教研室领导李伟聪老师到肇庆市睦岗镇中心小学进行听课调研。
李伟聪老师责任心很强,一大早,不到七点半,就从城东来到了我校。李老师连听了我校三节数学课,第四节组织全校数学老师进行了集中评课。学校梁细汉校长和大部分数学老师一同参与了听课、评课活动。李老师对上课教师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点评,肯定了学校课堂教学的整体规范有序,学校教师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优质的课堂教学。同时也中肯地提出了课堂教学意见和建议,切实指明了教师在以后教学中的方向,科组教师深感受益匪浅。李老师刚到教研室工作不到两个月,就主动地提出到我校听课。他这种面对面式的调研、指导,对于强化我校教育科研,优化我校课堂教学大有裨益,对我校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最后该校梁细汉校长代表学校对教研室教研员李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希望他能够常来我校指导工作,推动我校数学科的发展。
(刘燕供稿)
第五篇:国际商务专业调研报告
国际商务专业调研报告
国际商务专业调研报告
一、国际商务专业概述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开阔的视野,扎实的国际商务理论、实务和国际商法基础,能较熟练地应用国际法规、外语开展商务活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随着汽车工业逐渐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大批汽车企业纷纷落户山东地区。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进出口业务逐年增加。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但是由于汽车行业的专业性比较强,传统商务人才往往精通外贸知识,但是却欠缺汽车行业背景,大多不懂汽车,不熟悉汽车的构造及各项性能,因此汽车企业亟需一批既熟悉外贸行业知识又了解汽车基础知识的国际商务人才。
二、行业背景与发展趋势
(一)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汽车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基本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汽车工业生产体系。2012年整车出口总量突破100万辆大关,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汽车产品出口已成为我国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重要载体。在我省汽车工业“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以下任务:
1、规模增长一倍。到2015年,全省汽车生产规模达到350万辆,专用车达到50万辆,摩托车达到300万辆,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8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所占比重超过6%。全行业销售收入8000亿元,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交货额100亿美元。
2、调整汽车产业区域布局,将济南、青岛、烟台、潍坊培育成为年产量超过50万辆的千亿级汽车生产基地,将淄博、威海、日照、聊城培育成为年产量超过10万辆的百亿级汽车生产基地,力争达到20万辆。以上八大基地整车生产集中度达到90%以上。
在2012年召开的山东省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工作会议上,龙口市、福山区、莱州市被认定为“山东省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被认定为“山东省汽车出口基地”。这些出口基地的认定,将为该区域内的出口企业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加快对外贸易转型升级步伐,推动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二)外贸产业蓬勃发展
201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29740亿美元。2011年我国进出口额36421亿美元。2012年我国进出口总额38667.6亿美元。中国连续三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这意味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国际贸易行业无疑将有一个更加广阔、光明的发展前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利用世界经济较长时期繁荣、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机遇,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利用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改造提升国内产业,在全面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中,实现了对外贸易的跨越式发展。
从省内的发展状况来看,2012年山东省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全省共完成进出口总额2455.4亿美元,其中出口1287.3亿美元,进口1168.1 亿美元。2012年烟台市实现进出口额478亿美元,其中出口283.6亿美元,进口194.4亿美元,分别占全省的19.5%、22%和16.6%,位居省内第二。
(三)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如火如荼
2011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蓝色经济区是依托海洋资源,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这将成为未来10年山东乃至全国经济的新增长点。
2012年4月,烟台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规划建设烟台东部高新区规划新区的意见》。东部新区作为“十二五”城市建设的最大亮点、蓝区建设“一号工程”,是烟台市发展中的重中之重。根据《意见》东部新区规划面积600平方公里,将坚持一体规划、统筹发展、配套优先等原则建设,集海洋科技引领、新兴产业聚集、滨海旅游商务等多种功能,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打造具有浓郁现代气息的标志性滨海新区。新产业的建设、高新技术的创新与发展,都需要各类人才提供智力支持,尤其是具备专业技能的商务人才,更是急需。
三、行业产业人才需求预测
《中国人才蓝皮书(2011)》指出,2011年外贸人才需求总人数为79.344万人,人才需求量相当大。根据教育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统计,中国每年高校经济类专业毕业生在13万人左右,即使13万人全部从事外贸工作,也仍然有66万的人才供需缺口。
在2011年召开的烟台市人才工作会议上,政府部门发布了烟台人才状况报告。报告预计到2015年,烟台地区人才需求总量达到180万人,缺口43万多人。其中,海洋
经济人才缺口17.2万人,动漫和服务业外包人才缺口分别达1.1万人和2.4万人,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黄金和食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人才缺口分别达2.8万人、6.5万人、1.2万人和2.2万人。烟台的实际供应能力不足十分之一,只能靠大批量培养引进,满足人才需求的压力很大。
随着我国外贸进出口的进一步发展,国际商务人才缺口将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基础实用型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将非常缺乏。未来我国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将会呈现以下特点:
(一)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数量呈增长态势
随着世界经济继续复苏,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更加巩固,各项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中国对外贸易延续了2009年底的恢复性增长态势,对外贸人才的需求逐年攀升。
(二)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层次向多元化发展
近年来,外贸行业经营主体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多种性质、不同规模的外贸企业、外贸公司同时并存,因而对外贸行业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层次、多规格特征。大型国企、外商投资企业由于规模大,内部分工较细,需要的人才层次比较高,专业化程度要求也高,一般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中小民营企业由于规模小,部门简单,需要的人员少,对应用型的人才更为迫切。更愿意接受专科及以下学历的层次的从业人员来从事业务员、跟单员。等工作。
(三)企业的岗位需求比例呈上升趋势
尽管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2007 年以来我国外贸企业经历了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调整、贸易壁垒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影响,然而调查发现外贸行业招聘职位数据占整体职位数据的比例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近期外贸行业主要招聘岗位为国际业务跟单员、外贸业务员和外贸经理,其次是涉外文秘和商务助理等。
(四)企业对外贸人才能力的整体要求提高
涉外企业在对外贸人才的招聘时着重考察以下几方面:一是是熟国际贸易流程各环节的操作技能,如草拟合同、审核信用证、制作单据等;二是能否流利使用英文口语或信函直接与客户沟通,参与商务活动,进行业务洽谈等;三是能否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市场信息搜集处理;四是是否有较强的营销能力,如客户沟通、开拓市场、商务谈判、把握商机等能力;五是是否具备职业道德素养,如诚信品质、合作共事能力、吃苦耐劳精神等。此外,外贸行业对人员素质的整体要求在提高,不仅要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实务操作经验,同时还须持有国家颁发的资格证书,比如:国际商务单证员证书、外贸业务员资格证书、外销员从业资格证书等,这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好吻合。
四、专业调研结果
为了解烟台地区企业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情况,我院在2012年对烟台地区外贸企业岗位需求类型及需求状况进行了问卷调研,本次社会调查的对象主要是汽车行业企业、外贸公司、专业报关企业、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本次调查发放调查表60家,收回调查表56份,其中有效问卷52份。调查对象涉及烟台地区50家涉外企业。结果显示外贸企业岗位需求类型较为集中,对国际商务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较大。
(一)外贸企业岗位需求类型较为集中
外贸企业的岗位需求主要集中在外销员、报关员、外贸跟单员这三个岗位,其次是货代员、会展策划管理师、报检员国际商务单证员、文秘及翻译。进一步数据统计发现,商务文秘及翻译岗位大都出现在大型企业里,中小型企业一般不设置这两个岗位,而山东省的外贸企业主要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由此可见,山东省外贸企业对外贸类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外销员、报关员、外贸跟单员等岗位。
(二)国际商务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较大
在回答“企业主要录用哪一类院校毕业生”这一问题时,选择“硕士或以上研究生”的为4家、选择“大学本科生”的有23家、选择“高职大专生”的有20家、选择“中专”的为5家。企业录用“硕士或以上研究生”占8%,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占38%,本科占44%,中专占10%。这表明高职学生有很大的市场。特别是中小型外贸公司认为,高职毕业生比较实用,没有架子,听从安排,勤快,动手能力强,期望值相对较低,也能安心工作。同等条件下,他们更倾向于录用高职生。在回答“以下哪个学历水平即可以满足贵公司对外贸业务员的学历要求” 这一问题时,42%的企业认为高职生即可。在回答“企业可能会考虑从哪些专业的毕业生中选择”这一问题时,大部分企业选择的是国际商务专业和外语专业。这表明外贸企业招聘业务人才时普遍重视专业背景,这说明外贸业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对从业人员的业务知识、工作技能有较高的要求。通过本次
调查表明,企业对外贸人才的新需求表现在不仅要能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实务操作的能力,同时还必须持有国家颁发的资格证书。
(三)汽车产业迫切需要具有行业特点的复合型商务人才总体而言 由于本次调查主要面向企业是汽车行业企业,相关企业普遍反映很难招到合适的毕业生来从事进出口业务,大部分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到企业2-3年才能独立开展业务。究其原因主要是汽车的生产流程很复杂很庞大,涉及到的汽车零部件数量很多,组成复杂。传统的外贸人才缺乏汽车行业知识汽车行业迫切需求既掌握外贸技能又熟知汽车行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岗位需求缺口巨大。
本次社会调研结果表明行业对技能型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数量较大,外贸人才特别是掌握外贸技能又熟知汽车行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实务型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烟台市外向型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我们高职院校一定要抓住机遇,加速培养能满足汽车行业需求的国际商务人才,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