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植物的生长受噪音的影响吗
《植物的生长受噪音的影响吗?》拍摄脚本
镜头一(操场上踢球引出问题)
一天,在操场上踢足球,这时,有一个同学踢得太猛,让足球滚到了跑道旁校园广播边,刘涛去捡球时,发现跑道广播旁的小竹子长得比较矮,而旁边的却很高。
镜头二(校园刘涛 宋思渺等 观察)
我们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植物的生长受噪音的影响吗?于是,我们又对周边的一些地方进行观察,发现每个草坪音响周围的草长得较矮,而旁边的草长得很高。
于是我们请教了科学许磊老师,她建议我们对校园里的植物进行观察。
镜头三(选取植物 进行观察)
我们选择了校园内不同地方的同一种植物(生长条件相同)进行长达7天的观察,结果表明:处在图书馆旁安静环境条件下的植物,和处在喧闹的操场边的植物生长大体相同,没有什么区别。难道我们的猜想有误?
镜头四(校园内 请教专家 调查采访)
1、我们有请教了专家,专家建议,认真制定计划,选取两组种子进行培育,一组施加噪音,一组处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
2、分别采访学生、老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镜头五(实验室家中进行实验)
我们在家长的帮助下,选取了绿豆40颗,平均分装在两个观察杯中,加水浸泡24小时后,一个放在安静的环境中,一个每天进行5小时的不低于95分贝的噪音干扰;同时,我们还选取了豇豆40颗,也平均分装在两个观察杯中,加水浸泡24小时后,也是一个放在安静的环境中,一个每天进行5小时的不低于95分贝的噪音干扰。(上学时间在实验室进行;晚上在家里进行)
镜头六(实验室实验总结)
经过10天的观察、实验、统计,我们得出结论。噪音对种子发芽有一些小小的影响。受噪音干扰的一组绿豆、豇豆,它们的发芽率、芽长相对于处在安静环境中的一组绿豆、豇豆,有所减弱。
第二篇: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蒸腾速率 =————————扩散阻力
气孔下腔蒸气压-大气蒸气压
= ——————————————————气孔阻力+扩散层阻力(一)内部因素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气孔频度(stomatal frequency)(叶片的气孔数/cm2),气孔频度大且气孔大时,蒸腾较强;反之则阻力大,蒸腾较弱。气孔开度。气孔具特殊结构,如气孔下陷,气孔外有许多表皮毛状体(trichome),更增大了阻力,蒸腾更慢。叶片水分状况,CO2 和离子(特别是钾离子含量),ABA等
叶面积和叶片内部面积大小也影响蒸腾速率。移栽树木及其它苗时剪去部分叶片。(二)外界条件对蒸腾作用的影响蒸腾速率大小决定于叶内外的蒸汽压差大小,所以凡是影响叶内外蒸汽压差的外界条件,都会影响蒸腾作用。
1、光照。光照是影响蒸腾作用的最主要外界条件。光照促使气孔开放。另外光照通过提高气温和叶温,增加叶内外的蒸汽压梯度,减小气孔阻力,加快蒸腾速率。
2、空气湿度。空气相对湿度低,蒸腾大,因叶内外蒸汽压差大。但当空气相对湿度增大时,空气蒸汽压增大,叶内外蒸汽压差就变小,蒸腾下降。但大气相对湿度太低,引起气孔关闭,蒸腾反而又下降。
3、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使水分子从细胞表面蒸发以及水蒸气分子通过气孔的扩散过程都加速,促进了蒸腾作用。温度过高,叶片失水过多,气孔关闭,蒸腾下降,4、风。风对蒸腾的影响比较复杂。微风促进蒸腾作用。因为风能将气孔外边的水蒸气吹走,使扩散层变薄甚至消失,外部扩散阻力减小,蒸腾加快。但强风可能由于机械压力导致保卫细胞失水而使气孔关闭,同时强风也降低叶温,内部阻力增大,因而降低蒸腾。
5、其他影响根系吸水的因素也影响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的昼夜变化是由外界条件所决定的。在天气晴朗、气温不太高、水分供应充分的日子里,随着太阳的升起,气孔渐渐张大;同时温度增高,叶内外蒸汽压差变大,蒸腾渐快,在中午12时到下午1-2时达到高峰,而后随着太阳的西落而蒸腾下降,以至接近停止。但在云量变化造成光照变化无常的天气下,蒸腾变化则无规律。蒸腾作用受外界条件综合影响,其中以光照为主要因素,一般蒸腾速率的周期性变化与光强日变化基本一致。
简述植物的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相关性,主茎与分枝的相关性,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有何相关。
植物的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相关性:
1、相互依赖 — 有机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的交流。“根深叶茂”、“本固枝荣”,根供给地上部生长所需的水分、矿物质、少量有机物、CTK和生物碱等。而地上部供给根生长所需的糖类、维生素、生长素等。
2、相互制约 — 对水分、营养的争夺。根冠协调与否的指标是根冠比(R/T)。影响根冠比的因素:(1)水分(2)矿物质N多,R/T; 缺N,R/T上升P、K充足,R/T上升(3)温度较低温度时,R/T上升(4)光强强光照,加速蒸腾,地上部生长受抑制,R/T 在农业生产上,可用水肥措施、修剪、生长调节剂等来调控作物的根冠比,促进收获器官的生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有何相关:
1、相互依赖: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物质基础;而生殖过
程中产生的激素类物质又作用于营养生长。
2、相互制约:(1).营养器官生长过旺,消耗较多养分,影响生殖器官的生长。(2).生殖器官的生长抑制营养器官的生长
主茎与分枝的相关性——顶端优势植物主茎顶芽生长快,侧芽生长慢甚至不明发的现象称为顶端优势。顶端优势与生长素有关。但生长素不是调节顶端优势的唯一因子,细胞分裂素对生长素有拮抗作用,细胞分裂素有解除侧芽抑制的作用。
植物的抗性生理:抗冷性、抗冻性、抗热性、抗旱性、抗涝性、抗盐性、抗病性
(1)植物耐盐的生理基础植物的耐盐性是指植物通过生理或代谢过程来适应细胞内的高盐环境,主要表现在:
①耐渗透胁迫通过细胞的渗透调节以适应由盐渍而产生的水分逆境。植物耐盐的主要机理是盐分在细胞内的区域化分配,盐分在液泡中积累可降低其对功能细胞器的伤害。有的植物将吸收的盐分离子积累在液泡里。植物也可通过合成可溶性糖、甜菜碱、脯氨酸等渗透物质,来降低细胞渗透势和水势,从而防止细胞脱水。
②营养元素平衡有些植物在盐渍时能增加K+的吸收,有的蓝绿藻能随Na+供应的增加而加大对N的吸收,它们在盐胁迫下能较好地保持营养元素的平衡。③代谢稳定在较高盐浓度中某些植物仍能保持酶活性的稳定,维持正常的代谢。抗盐的植物表现在高盐下往往抑制某些酶的活性,而活化另一些酶,特别是水解酶活性。④与盐结合通过代谢产物与盐类结合,减少离子对原生质的破坏作用,如抗盐植物中广泛存在的清蛋白,它可以提高亲水胶体对盐类凝固作用的抵抗力,避免原生质受电解质影响而凝固。
(2)提高植物抗盐性的途径有:
①选育抗盐性较强的作物品种②播种前以一定浓度盐溶液浸种③用植物激素处理植株
5.五大类激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与赤霉素1)IAA与GA的促进作用生长素与赤霉素彼此有增效作用。用10-4M的GA3和10-5M的IAA顺序处理矮生豌豆茎切段时, 其伸长幅度比单用一种激素处理时要大得多。见图6-33。
2)IAA与GA的拮抗作用在黄瓜性别分化上的IAA促进黄瓜雌花分化,GA3促进其雄花分化。如IAA处理过的黄瓜秧,再用GA3处理则IAA作用可被抵消,反之亦然。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
1)IAA与CTK的促进作用IAA使CTK的作用持续时间能延长,CTK能加强IAA的极性运输。CTK和IAA比例变化可有效控制愈伤组织分化为芽、茎和叶和根。
2)IAA与CTK的拮抗作用CTK促进双子叶植物侧芽发育, 而IAA则是抑制侧芽发育。在控制顶端优势中CTK/IAA高比例有利侧芽发育。而低比例的CTK/IAA有利于顶端优势的保持。但激动素、玉米素和苄基嘌呤等能抑制生长素的促进作用。图6-34所示。生长素与乙烯
1)IAA对乙烯的促进作用生长素和所有人工合成生长素都能提高乙烯的产量。生长素在10-7M以下无反应, 阀值是10-6M。此后乙烯生成速度随生长素浓度增高而增高, 乙烯产量峰值约出现在10-5 –10-4M之间, 然后下降到生长素浓度达10-3M为止。当生长素浓度达10-6 M(阀值), 伸长生长下降, 此时正是组织内开始诱导乙烯生成,并迅速上升, 如此时IAA浓度持
续增高,乙烯大量生成达高峰值(图6-35)。
2)乙烯对IAA的抑制作用
1、抑制IAA合成。乙烯增多提高组织内部IAA氧化酶活性, 进而使IAA促进伸长的作用被抑制。
2、乙烯影响生长素运输的效应。(图6-36)。GA与ABA的拮抗作用
ABA能抑制CA3促进枝、叶伸长的作用;ABA能抑制GA3诱导大麦种子内α-淀粉酶的生成,从而抑制GA促进种子萌发。GA3可打破芽或种子休眠, 而ABA则是促进休眠。
(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①促进生长,②促进插条不定根的形成,如发根素的主要成分就是荼乙酸;③对养分有调运作用,可诱导无籽果实;④其它生理作用如:引起顶端优势、促进菠萝开花、诱导雌花分化等。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①促进茎的伸长生长,②诱导开花;③打破休眠,用2~3mg·L-1的GA处理休眠状态的马铃薯能使其很快发芽;④促进雄花分化,GA处理使雌雄异花同株的植物多开雄花;⑤诱导单性结实等。
(3)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①促进细胞分裂,主要是对细胞质的分裂起作用;②促进芽的分化;③促进细胞扩大;④促进侧芽发育,消除顶端优势;⑤延缓器官衰老,可用来处理水果和鲜花等以保鲜保绿,防止落果;⑥打破种子休眠,可代替光照打破需光种子的休眠。(4)脱落酸的生理作用①促进休眠;②促进气孔关闭;③抑制生长,该抑制效应是可逆的;④促进脱落;⑤增加抗逆性,ABA有应激激素之称。
(5)乙烯的生理作用①改变生长习性,引起植株表现出特有的三重反应和偏上生长;②促进成熟,有催熟激素之称;③促进脱落,它是控制叶片脱落的主要激素;④促进开花和雌花分化;⑤诱导插枝不定根的形成,打破种子和芽的休眠,诱导次生物质的分泌。
6.种子的生理:吸水、休眠。
1)种子吸水:种子只有吸收了足够的水分以后,各种与萌发有关的生理生化作用才能逐渐开始。这是因为水分可使种皮变软,使胚根易突破种皮,氧气透入而增强胚的呼吸,同时也水分可使原生质由凝胶转化为溶胶状态,使酶活性提高,为呼吸、物质转化、运输等一系列代谢活动提供基本条件;促进不溶性的大分子化合物转化为可溶性的低分子化合物,供胚萌发生长之用;使种子内贮藏的植物激素由束缚型转化为游离型,调节胚的生长。
各种不同的农作物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吸水量不同。种子吸水速率与种子内贮藏物质的种类、土壤含水量、土壤溶液浓度以及环境温度的影响。通常,土壤含水量充足,土壤溶液浓度较低,环境温度较高,均能促进种子吸水。
种子吸水过程:第一阶段是急剧吸水的物理过程(鲜重增加),称吸胀作用。由于这个阶段的吸水主要依赖种子的衬质势,因此不论是否休眠,是否具生命力,均能进行吸水。其吸水量决定于种子的成分,而吸水速率与种皮的结构和组成成份有关,种皮致密富含蜡质、脂质的种子吸水慢。凡富含蛋白质的种子,其吸胀能力较大,如豆类种子的吸水率大于禾谷类种子,第二阶段是种子吸水停滞期。虽然种子不再吸水,但内部一些酶开始形成或活化,进行着剧烈的物质转化,为萌发的形态变化作好准备。第二阶段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种子的种类(如菜豆只要4小时,豌豆要1天),也与温度有关。第三阶段使胚根细胞伸长,胚根在形态上突破种皮而伸出,俗称露白,此阶段由于生理生化变化及生长的需要,种子吸水再度上升,鲜重又明显升高,但干重实际是在不断下降。对于休眠种子或死种子却停留在第二阶段的状态 2)种子休眠的概念,引
起种子休眠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解除休眠?
种子休眠:通常情况下是指成熟的植物种子即使在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仍不能萌发称种子休眠(dormancy),这种种子生长的停顿往往起因于内部的生理抑制或种皮的障碍,故又称为生理休眠(physiologycal dormancy)。(1)种子休眠的原因
①胚未成熟胚若在种子发育过程未能成熟,必须通过后熟作用才能发芽。
②种皮(果皮)的限制种皮(果皮)太坚硬或不透气,阻碍胚的生长,使种子呈现休眠状态。
③抑制物的存在果实或种子里存在着氰氢酸、氨、乙烯、水杨酸、香豆素和脱落酸等物质,抑制种子萌发。
(2)解除休眠方法主要有:
① 机械破损 有坚硬种皮的种子,用沙子与种子摩擦,切伤种皮或者去除种皮,可以促进萌发。
②清水漂洗 播种前将种子浸泡在水中,反复漂洗,让种子外壳中的萌发抑制物渗透出来,能够提高发芽率。
③层积处理 在层积处理期间种子中的抑制物质含量下降,而GA和CTK的含量增加,这会促进胚的后熟,从而促进萌发。
④温水处理 某些种子经日晒和用35~40℃的温水处理,可增加透性,提高萌发率。⑤化学处理 如酒精、甘油和浓硫酸等可提高种皮透性,过氧化氢由于能给种子提供氧气,促进呼吸,因而也能提高萌发率。
⑥激素处理 多种植物生长物质特别是GA能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⑦光照处理 需光种子吸胀后照光可解除休眠,诱导发芽。
⑧物理方法 如X-射线、超声波、高低频电流、电磁场等处理种子,也有破除休眠的作用。
7.为什么说光敏色素参与了植物的成花诱导过程?它与植物成花之间有什么关系?
用不同波长的光间断暗期的试验表明,无论是抑制短日植物开花,还是促进长日植物开花,都是以600~660nm波长的红光最有效;且红光促进开花的效应可被远红光逆转。这表明光敏色素参与了成花反应,光的信号是由光敏色素接受的。
光敏色素有两种可以互相转化的形式:吸收红光的Pr型和吸收远红光的Pfr型。Pr是生理钝化型,Pfr是生理活化型。照射白光或红光后,Pr型转化为Pfr型;照射远红光后,Pfr型转化为Pr型。光敏色素对成花的作用与Pr和Pfr的可逆转化有关,成花作用不是决定于Pr和Pfr的绝对量,而是受Pfr/Pr比值的影响。低的Pfr/Pr比值有利短日植物成花,而相对高的Pfr/Pr比值有利长日植物成花,而相对高的Pfr/Pr比值有利长日植物成花
8.光对植物的生长有何影响,如何提高光能利用率? 1)光强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间接作用
(1)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生长的物质基础。(2)光合作用转化的化学能是植物生长的能量来源。(3)加速蒸腾,促进有机物运输。直接作用:(1)、光抑制茎的生长a、光照使自由IAA转变为结合态IAA。
b、光照提高IAA氧化E 活性,加速IAA的分解。(2)、光抑制多种作物根的生长光可能促进根内形成ABA,或增加ABA活性。(3)、光形态建成(光控制植物生长、发育与分化的过程)如黄化现象,红光下,Pfr水平高,不黄化;暗中Pfr转变为Pr,植物黄化。2)光质
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红光、蓝紫光抑制植物生长,紫外光抑制作用更明显。原因:红光增加细胞质 [Ca2+],活化CaM,分泌Ca2+到细胞壁,细胞伸长受到抑制。高山上的树木为什么比平地生长的矮小?a、高山上云雾稀薄,光照较强,强光特别是紫外光抑制植物生长
b、高山上水分较少;土壤较贫瘠;气温较低;且风力较大,这些因素不利于树木纵向生长。3)影响光能利用率的因素,如何提高光能利用率?
影响光能利用率的因素:外界条件:光照、、温度、矿质元素、水分、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内部因素:①不同部位,不同部位叶绿素寒兰不一样,光合作用强度就不一样;②不同生育期,一株作物不同生育期的光合速率不尽相同。
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主要途径有:(1)提高光合效率,如增加CO2浓度、降低光呼吸等。2)增加光合面积通过合理密植或改变株型等措施,可增大光合面积。(3)延长光合时间如提高复种指数、适当延长生育期,补充人工光源等。
9. C3,C4途径有何不同,C4植物叶片在结构上有哪些特点。
结构特点:首先C4植物叶片上都有花环状结构。C4植物叶片维管束鞘薄壁细胞比较大,里面的叶绿体数目少,个体大,叶绿体没有基粒或基粒发育不良。C4植物叶片的叶肉细胞内的叶绿体数目多,个体小,有基粒。其次,C4植物具有两种羧化酶:PEP羧化酶和RuBP羧化酶,前者主要存在于叶肉细胞,用于CO2的固定;后者集中于维管束鞘细胞,使CO2转化为有机物质。PEP羧化酶对CO2的亲和力远远超过RuBP羧化酶,能从空气中强有力地固定CO2。
10.说明呼吸链的组成,及氧化磷酸化的过程。
所谓呼吸链即呼吸电子传递链,是线粒体内膜上由呼吸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总轨道。呼吸链传递体能把代谢物脱下的电子有序地传递给氧,呼吸传递体有两大类:氢传递体与电子传递体。氢传递体包括一些脱氢酶的辅助因子,主要有NAD+、FMN、FAD、UQ等。它们既传递电子,也传递质子;电子传递体包括细胞色素系统和某些黄素蛋白、铁硫蛋白。呼吸链传递体传递电子的顺序是:代谢物→NAD+
→FAD→UQ→细胞色素系统→O2。
氧化磷酸化是指电子从NADH或FADH2经电子传递链传递给分子氧生成水,并偶联ADP和Pi生成ATP的过程。它是需氧生物合成ATP的主要途径。电子沿呼吸链由低电位流向高电位是个逐步释放能量的过程。
第三篇:不同化学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精选)
不同化学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小组成员:高二(4)班 孙海青、郭伟、凌杰、张瑞、活动时间:1.20 ~2.5 活动地点:各成员家中以及化学用品店
活动人员:高二(4)班 孙海青、郭伟、凌杰、张瑞 活动分工:孙海青——基础豆芽培育以及资料查找
郭伟——探究葡萄糖对于豆芽生长的影响
凌杰——探究盐水对于豆芽生长的影响
张瑞——探究洗衣粉对于豆芽生长的影响
一、基础豆芽培育以及资料查找 资料查找:
关于豆芽的生长原理
首先,黄豆在萌发到产生第一片幼叶之前没有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因为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黄豆种子无含叶绿体的细胞,只有叶片或植物幼嫩的绿色的茎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存在叶绿素,故有叶绿体存在的细胞是绿色的)第二,第一片幼叶产生后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同时还有呼吸作用(如果是我们吃的黄豆芽的话,没有这个阶段,黄豆芽白色的,我们吃的部分是伸长的胚轴)以上是大概过程,下面详细说一下,黄豆萌发过程的变化:
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种皮变软,呼吸作用逐渐增强,将贮存在子叶或胚乳里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输送的胚芽,胚轴,胚根(此时,种子中的营养物质是逐步减少的,但是豆芽重量比黄豆重量增加了,增加的部分主要是黄豆吸收水的重量)。胚根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芽形成茎和叶,胚轴形成连接茎和叶的部分(同样是食用豆芽的话,胚芽还没有形成茎和叶)。如果是自然界中,胚芽形成茎和叶后,便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这样有机物的含量又逐渐升高,同时植物体也在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产生植物体需要的能量,用于生命活动。
实验记录:先将豆子放在水中浸泡24小时后捞起放入20至30度的温水中20分钟,捞起稍滤一下水分,放在干净的盆或其它容器内,表面用在水中浸湿的干净毛巾盖上,放在温度约15至25度的地方,毛巾水分不足时再浸水,等一天后将水倒掉,黄豆变大了,把黄豆放进一个碗里,盖上一块湿布。开始的豆子很小很硬,第二天豆子就变大了,皮业泡开了。
X月X日,黄豆长出根来了,选定一颗黄豆,每天在下午5时30分的时候测量根的长度,并记录下来。第一天黄豆的根长出7毫米,第二天长到15毫米,第三天长到30毫米,第四天长到60毫米,第五天我发现黄豆的根两旁长出许许多多细细的根须,又长到110毫米,第六天长到了115毫米,我发现黄豆的生长速度变慢了,第七天才长到120毫米,我看见黄豆经过7天终于长出了两片嫩嫩绿绿的芽。
二、探究洗衣粉对于豆芽生长的影响 黄豆在不同浓度的洗衣粉溶液中的生长情况 洗衣粉含量:0%、0.5%、1%、2.5%、5%。每日观察:
第一天:黄豆迅速吸水胀大,大小约为原来2倍。第二天:无明显变化。
第三天:0%的胚芽变大,2.5%和5%的黄豆上出现些许黑色斑点。
第四天:0%胚芽变大,0.5%和1%颜色变深一些,2.5%和5%的部分黄豆黑色斑点增多。
第五天:2.5%和5%的黄豆上出现大量黑色斑点,其余基本无变化。第六天:0%的黄豆发芽,其余基本无变化。第七天:豆芽长高些许,其余基本无变化。资料整理:
反思:在此次实验中,我出现了许多有待改进的问题。如实施方案完成得有些拖沓;实验前的准备也有些磨蹭;未考虑到豆芽生长的气温问题,导致部分黄豆未发芽;种黄豆非要等到最后才急急种下,导致没有更多的时间观察现象或者重做。当然,在这次活动中,我的分工与合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也能自己动手完成一项实验(虽然这个实验有些简单)。研究性学习,对我来说又是一次磨练。
三、探究盐水对于豆芽生长的影响
寒假一天的下午,我们两人在家中一起做了关于黄豆生长环境的实验。在实验之前,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所有的器材。
我们配置了10%的盐水,5%的盐水,和清水。经过亲身经历,我们才发现配好试液需要耐心和精准的测量。这期间也发生了很多意外,但最终还是成功配置了三种浓度的溶液。当豆子放入浓度为10%的盐水后,立马开始变大,之后出现了皱皮。其他两试管中的豆子也是如此,但是反应不如浓度为10%的盐水明显。第二天,发现三个试管内的豆子表皮都有不同程度的涨大,但是都不明显。下午再观察,便发现豆子已经越涨越大,几乎要要涨破试管的样子。过了一两天天左右,发现豆子长出了根须,根须淡黄中透着点青色。又过了几天,外壳已大部分脱落了,根须也越长越长,豆芽已基本成型,而在盐水中的明显生长较缓慢。
四、探究葡萄糖对于豆芽生长的影响 黄豆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中的生长情况 葡萄糖含量:0%、2.5%、5%、10% 每日观察:
第一天:黄豆迅速吸水胀大,大小约为原来2倍。第二天:无明显变化。
第三天:胚芽变大,部分豆芽开始褪去外部的种皮
第四天:浸泡在10%及5%葡萄糖溶液中的黄豆部分出现黑色斑点。
第五天:大部分黄豆发芽。浸泡在10%及5%葡萄糖溶液中的黄豆黑色斑点增多。其余两种溶液中有小部分黄豆出现黑色斑点。
第六天:黄豆豆芽长度增加。通过平均值的计算,最长的是浸泡在0%葡萄糖溶液中的黄豆,2.5%次之,接着是5%和10%。
第七天:部分黄豆停止生长,表面布满大量不均匀黑色斑点。已发芽的黄豆部分仍未停止生长。
第八天:至此黄豆豆芽的长度已有了一个较明显的差距:由长到短排列为0%、2.5%、5%、10%。由于温度等原因,黄豆的生长情况并不乐观,实验告一段落。
反思
这次实验由于温度等综合原因,并不能算是成功的。但是从结果上来看,也算是从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所需要的结论。虽然这个结论并不够精确,因为黄豆变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过低的温度、葡萄糖溶液浓度过高、水中氧气含量不足、黄豆储存时间过久这一类的。这些原因当中,凭心而论,大部分是主观因素。我在寒假中虽然想到要做实验但是一直未付诸行动,拖到开学之前才急匆匆地开始试验,事先也未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这次实验的失败可以说是不出意料的。尽管这次实验并不成功,但我仍从中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提升了相关方面的知识量。一次的失败并不能将我打倒,在接下来的这半个学期里,我会尽我所能,在期末评估时交上一份令我自己满意也另老师满意的研究报告。
总结与反思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实验态度不够严谨,未按照严格的要求进行观察日记的记录,导致在最后对具体生长期的确定就出现了偏差。这是十分不应该的。作为一名高中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是非常基础的,这是我们所有学习任务的基石。我们相信我们会在后面的研究中做得更好。指导老师意见
黄豆芽是深为我国人民喜爱的一种食品,研究不同化学物质对其生长以及品质的影响不仅有科学探究价值,更有实际意义。本研究性学习课题选题新颖,思路清晰,实验设计较为明确合理,所得结果真实可靠,值得推荐。该课题组各个成员分工合作、群策群力,资料查找、具体实验等各个环节也是亲历亲为,值得赞赏。
本次报告同时也暴露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改进,具体表现在:
1、实验设计方面:测定种子数量越多,越有统计学意义,希望以后的实验可以适当改进;科学实验要求可重复性,适当重复更具科学性;
2、报告书写方面:研究报告本质上是一种科学小论文,要求中心突出、简洁明了,并且需要尽量避免口语化(如尽量少用“我”等主观性词语);实验结果如果用表格来表现效果会更好。
第四篇:植物生长日记
植物生长日记
永泰小学
五(2)班
我认为植物生长离不开水、温度、湿度、空气、阳光。
而我为了证明植物生长离不开这些,我就按照书上的要求,做了一个实验。第一组叫做:实验组;第二组叫做:对照组。我要往实验组里放绿豆、放水,并放在充足的阳光下;而对照组就什么也不用放,只放绿豆。第一天,实验组就在阳光下吸水,但是对照组却一点变化都没有;第二天过去了,对照组仍然一点变化都没有;而实验组却长出小芽,绿豆的绿皮渐渐脱落了;第三天也过去了,对照组还是没变化,而实验组的绿豆嫩芽长(zhang)长(chang)。第四天过去了,对照组的绿豆一直没变化,实验组的绿豆已经长出劲了······
通过这次的实验,我知道了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保存种子必须保持种子的干燥。
第五篇:精品教案——生长的植物
生长的植物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植物的生长规律,通过收集资料了解常见植物的生长规律。
2、了解植物的结构特征,通过对植物的描绘进行生活中处处有美的情感教育。
3、培养观察力、记忆能力以及根据记忆表现画面,表现视觉感受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植物的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了解植物的结构特征,能表现有视觉感受力的画面。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事先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结构特征, 记号笔,水笔等绘画材料。
(教师)各种植物的图片资料,有关植物的文字作品、范画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书写“植物”两字,学生齐念。
教师:生活中离不开植物,植物供我们欣赏,能装饰点缀我们的生活,植物能陶冶我们的情操,植物能„„
2、看到植物两个字,首先就给我们一种积极向上的形象。你们知道的植物有哪些呢?你最喜欢哪种植物呢?能否从美术的角度来谈谈喜欢的理由。(从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光影及其周边环境的协调等方面赏析)
学生:
为什么?
学生:向日葵(热情的,向上的)
梅兰竹菊(四君子)
松树(树中的君子)等等
3、植物是有生命的,(板书:生长的),生长的植物需要什么呢? 学生:
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生长的植物》。该怎么画呢?我们一起来讨论,研究一下。
二、欣赏
1、观察植物的结构
自然界中植物的种类不计其数,大部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由根、茎、叶组成,都需要阳光和水份。在阳光和雨露的滋润下,他们一最美的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
(1)看图,这些花花草草,你能用一个词儿或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吗? 学生:百花盛开
万紫千红、争奇斗艳
范例:荷花,每到夏天西湖边都是挨挨挤挤的荷花。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叶出水很高,象亭亭舞女的裙。”——朱自清散文《菏塘夜色》小结:这些美丽的花花草草争奇斗艳,生机盎然,嫩嫩的叶子,细细的茎,花瓣小小的,一朵朵小花聚在一起,就像一张张小朋友的笑脸,那么可爱,富有活力。
(2)看图,整体观察各种不同形态的树木。同样是树,不同在哪里?(树干的的粗细、高矮、,树桠的疏密,树叶的形状,色彩都不同。)(3)看图,从这些在沙漠中生长的植物身上你看到了什么?(植物顽强,旺盛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过渡:教师总结:通过欣赏,我们知道植物有着美丽的姿态,它既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同时又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精神享受。
2、植物是地球的最美好的礼物。
教师提问:植物除了供我们欣赏外,它还有什么功劳吗?
学生
根据事先了解到的知识进行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首先,植物是人类和部分动物的食物之源;带来荫凉,抗噪音。还能制造氧气,挡沙,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装饰点缀美化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吃、穿、住、行都离不开植物。植物是我们地球最好的礼物。
果实,带来经济效益。
3、植物也是历史的见证。
教师:植物除了是精美的艺术品,它还能使我们联想到什么吗?
看我们西湖公园里的古树,见证着西湖的变迁!
4、欣赏大师笔下的植物。
出示图片资料,学生欣赏《古墙老藤》版画、《被美洲豹袭击的马》油画。
教师提问:①美术大师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树的?
②大师笔下的树在造型上、色彩上、明暗,肌理上分别有什么特点?
③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教师:大师们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表现植物的美丽、植物旺盛的生命力,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学生练习用勾线笔勾勒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四、点评作业。
在欣赏学生作品的同时,请思考下列问题:
(1)这次画的植物,有什么特点?和以往有什么不同?
(2)有哪些可取之处?说说你最欣赏的作品。
(3)课后还可以再观察别的植物,找出每样植物的精彩部分
8.小结。
教师: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植物的知识,欣赏了植物美丽的姿态,艺术大师笔下的植物,并向大师学习画了画植物。下节美术课,请同学们带好水笔,我们要去户外感受大自然中的植物,亲自去感受那鲜活的生命!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各种绘画工具,水笔,钢笔,记号笔等。
(教师)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教师:上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植物的知识,欣赏了大师笔下的植物以及写生了植物的局部,今天这堂课我们要到大自然当中去感受植物的存在!
2.讨论树的结构。
看图片讨论树的大致结构,自然界中树的种类不知其数,但是他们的结构却是万变不离其中,一般由树干、树枝、枝桠组成。
3.到户外观察。
去校园里,围着树木仔细观察。
先摸摸树皮,谈谈感受:
学生:
(1)树皮粗粗的,很毛糙的感觉,有纹理。
(2)树干很粗,要好几个人围抱才行。
(3)谈谈树干,树枝,枝桠的结构关系。
(4)谈谈写生树的步骤,树干可以从下至上的画,树干、树枝、枝桠的关系是从大到小的!
学生边看边思考,可以用自己准备的材料来表现?
教师:可以用线描来表现树枝层层叠叠的感觉,树干可以用线描组织花纹来表现。可以用拓印的方法来表现树皮的肌理,体验肌理的质感。
4.教师示范作业。
(1)教师指导学生的写生方法,姿势以及教会学生如何观察。
(2)教师示范用宣纸拓印的方法。
(3)教师示范线描的方法,自下而上,由大枝干画到小枝干的方法。
教师强调重叠,穿插的画法。
5.学生分散写生,教师指导。
6.作业。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合作,教师巡视辅导。
(1)在写生的过程中,碰到了什么问题?
(2)你们在写生过程中,想到了什么?对树产生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3)你觉得哪个小组画得最棒?画出了树的生机?
7.问题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