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霍尔 《表征》 读书笔记
媒介文化研究:读书笔记
(五)读《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
在结构主义的影响下,斯图尔特·霍尔通过《表征》一书阐述了了其“文化表征理论”。他从马克思主义生产循环观出发,探讨了文化循环的模式,并将“表征”看作文化循环的主要要素和环节加以论述。
(一)《表征》基本概念和要点的梳理
在导言部分,作者重点探讨了文化、语言、意义以及它们之间和与表征系统之间的关系。霍尔认为,文化本身就是一种表意的实践,它的决定性产品就是:意义。语言是在一种文化中表达思想、观念和情感的“媒介”之一;意义得以产生和循环的最具优势的一个“媒介”就是语言。关于表征、意义和语言之间的关系,霍尔说,“表征意味着用语言向他人就这个世界说出某种有意义的话来,或有意义的表述这个世界。”表征的实践就是把各种概念、观念和情感在一个可被转达和阐释的符号形式中具体化。意义为了在某一文化中有效的循环则必须进入这些实践领域。意义的产生是通过语言进行的,同时这是一个双方的、互相影响的过程,表征的功能不是单向的,而更像是“对话”,是互相交流共享的过程。
第一章中霍尔对表征运作的理论和过程做了详尽的阐述。霍尔认为,文化产生意义过程的核心,存在着两个相关的“表征系统”。第一个表征系统中所有的事物能被联系于人们头脑中拥有的一套概念或心理表象,使我们能赋予世界以意义。第二个表征系统依靠的是在我们的概念图与一系列的符号之间建构一系列相似性,这些符号被安排、组织、代表或表征那些概念的各种语言。各种“事物”概念和符号间的关系是语言中意义产生的实质所在。而将这三个要素连接起来的过程就是我们称之为“表征”的东西。可见,意义是在表征系统中被建构的,是一种意指的实践。也可以说,“表征”建构了我们的意义世界。“表征”的具体运作方式有三种:反映论途径、意向性途径和结构主义或构成主义途径。其中,霍尔重点论述了结构主义的两种观点——语言符号学和“话语”。前者主要植根于索绪尔语言学到罗兰·巴尔特的符号学,是从符号的角度阐释文化和表征,被看作一种“诗学”;后者则是从福柯的“话语”理论出发,探讨了知识与权力的关系,认为话语建构了意义以及何效的主体一位置,而被看作是“政治学”。
受索绪尔符号的意指作用和符号的任意性特征的启发,霍尔提出,被表征的系统建构出来的意义是由信码建构和确定的。信码是我们所说和听的可理解性成为可能,并且在我们的概念和语言间建立起课转换性,这一可能转换性把意义由说传者送到听者并使之得以在一种文化内有效地传播。
媒介文化研究:读书笔记
(五)巴尔特强调结构语言在文化符号中的作用,而形成了直接意指层和含蓄意指层的构成分析。直接意指层涉及意义的第一个层级,是单纯的、基础的层级,能指与所指之间是描述性的。含蓄意指层是普遍的、综合的、芜蔓的,在这一层级中,所指同文化、知识、历史密切交流,是根据社会意识形态、普遍信仰、结构概念及社会价值体系等更广泛的领域来解释各种完成了的符号,这是代表了“他性”的信息和意义,巴尔特称之为“元信息”或“神话”。符号学应该透过文化文本的表面意思,达到其底层及各种隐喻层背后的意思。
福柯转向了话语的研究。话语是一组陈述,它为谈论一个特别的话题提供一种语言,是一种以特定方式建构该话题的东西。阐明一个话题和一个调查领域的方法就是知识。与巴尔特不同,对福柯而言,知识不能被简化到纯粹“意义”的或“语言”的领域,因为所有知识都是作为一种有历史境遇的社会实践来运作的:所有的知识都是权利/知识。各种话语并不是简单的反映“现实”,而是他们在一种特殊语境中建构现实以使之符合于各种特定的权利关系。福柯认为是话语自身建构了使它因此而有意义和有效的主体——位置,无处不在的权利是隐藏之意义背后的直接动因。
(二)我的思考——关于符号力量和传媒神话
只要人们具有话语的力量,就一直存在着叙事的力量。媒体使用人人都能理解的简易编码或者信码,把不同阶层的人集结起来,创造了一个文化活动的场所,制造了名典,制造了潮流,制造了新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这可以说是传媒的叙事神话和符号权利。霍尔认为媒介是表意的工具。媒介通过表意过程构建现实,制定“形势定义”,给受众提供一个世界的图景。巴尔特通过具有意大利特色的“潘尼拉”的广告说明广告符号传播一种民族主义。2003年丰田汽车的“霸道”广告在中国引起了轩然大波。广告中的丰田汽车停在两只石狮子之前,一只石狮子拾起右爪做敬礼状,另一只则向下俯首。广告语即为:“霸道,你不得不尊敬”。这则带有强烈民族性广告一出现就引起了国人的强烈不满。我们暂且不追究商家设计这则广告是否考虑到了民族性,但是在中国人的眼中,这则广告确实传播了一种民族倾向,中国受众拥有共同的文化信码,因此会带有强烈的民族情感解读这则广告的背后的“隐喻”。另外,小说或电视被形态化的文学形象或荧屏形象不仅在文本世界言说,而且在现实世界中强化观念、建构现实。从《恰同学少年》、《毛岸英》到《潜伏》、《雪豹》,电视荧屏上风起云涌的红色经典和谍战大片,实质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主义的表征。媒体的文本内容具有一种隐含作用,也就是巴尔特所说的含蓄意指,或者说霍尔的表征。在媒体中,“现实”是被建构出来的,它的隐喻作用也是自我建构出的,它在说服我们“需要”做出变化以其适应或赶上我们生活其中的新时代。
第二篇:实验报告,霍尔效应
实验报告——霍尔效应
勾天杭
PB05210273
4+ 数据处理: 1、保持 Im=0.45A不变,作Vh-Is 曲线注意有效位数得选取 1 3、5 1。5 5.2325 2 6、9725 2。5 8.715 3 10、455 3。5 12。1875 4 13.92 4.5 15、6575
Linear Regression for Data1_F:
处理数据要有误差分析 Y = A + B * X Parameter rorrE eulaVﻩ--————-——-——--—--—---——-—--—-—----——---—---—---——--—--—-——-— A 86300。0 93520、0
ﻩB 42100、0 4474、3
ﻩ—--—--——---—-—-—-—------—-———-—-----——---——-———--—--—-—-—--— R
DSﻩ N
Pﻩ--——--—----—-—---—-——--—---—---——-——----——---—----—--—-—-—-— 1 1000。0<ﻩ8ﻩ10400.0ﻩ-———--—----- ——-— - — --—--- - - ----- ——-— - —— -—————————--—-—--—-—-— 2、保持 Is=4。5mA 不变,作 Vh—Im 曲线有效数字得保留 Im Vh 0。1 3.3775
0。15 5.05 0、2 6。7825 0。25 8。5375 0.3 10.3 0.35 12、145 0。4 13、9075 0。45 15、6525
Linear Regression for Data3_F: Y = A + B * X Parameter eulaVﻩ Error--——-— --—— ---—-—— - - - - -----—--- —----—— --—---—--————---—-—---- A
—0。22551 34640、0ﻩB
35、25298 0。15586 --——-- ———---—— --———---——-- - —-- - —-— - ----—--———— -——-———--——---R
NﻩDSﻩ
Pﻩ------—-—---—--—----—-—---——-—--------—---——--—---———--—----0。99994 1000、0<ﻩ8ﻩ15050、0ﻩ—-——-—---—--——--—--——------——--—------———-----—-———------—-- 3、在零电场下取 Is=0。1mA,测得 Vσ=9、21mV;—9、20mV
4、确定样品得导电类型:
假设样品中得载流子为空穴,则载流子得速度方向与电流一致。可以判定,此时正电荷受力向上,即上边积累正电荷,下边无电荷、如果实验测得U 粉白 >0,说明假设就是正确得。反之,载流子为电子、实验结果为 U 粉白 〈0。∴载流子为电子。
下面计算 R H ,n,σ,μ。
线圈参数=4400GS/A;d=0.20mm;b=3.0mm;L=5。0mm 取步骤一中得数据,Im=0。45A;由线性拟合所得直线得斜率为 3、4744(Ω)。结合;B=Im*线圈参数=1980GS=0、198T;有Ω。
若取 d 得单位为cm;磁场单位 GS;电位差单位V;电流单位A;电量单位 C;代入数值,得R H
=3509。5cm 3 /C。n=1/R H e=1.78*10 15 cm— 3。
=0。09053(S/m);
=3。17715(cm2 /Vs)。
思考题: 1、若磁场不恰好与霍尔元件片底法线一致,对测量结果有何影响,如果用实验方法判断 B 与元件发现就是否一致? 如左图,若磁场方向与法线不一致,载流子不但在上下方向受力,前后也受力(为洛仑兹力得两个分量);而我们把洛仑兹力上下方向得分量当作合得洛仑兹力来算,导致测得得 Vh 比真实值小。从而,RH偏小,n 偏大;σ偏大;μ不受影响。可测量前后两个面得电势差。若不为零,则磁场方向与法线不一致。
2、能否用霍尔元件片测量交变磁场?电荷交替在上下面积累,不会形成固定得电势差,所以不可能测量交变得磁场 我认为可以用霍尔元件侧交变磁场。由于霍尔效应建立所需时间很短(10-12~10-14s),因此霍尔元件使用交流电或者直流电都可、交流电时,得到得霍尔电压也就是交变得、根据本试验中得方法,可求得磁感应强度得有效值;磁场得频率应与磁化电流得频率一致。
第三篇:霍尔乡工作总结
霍尔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总结
为切实改善我乡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安排和部署,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一场环境卫生整治会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止目前,完成了道路整修、上路肩土、上砂石料平整路面等工作;营造出了“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良好社会氛围,使我乡环境卫生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
一、主要做法
(一)建立机构、狠抓落实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环境整治工作的要求,霍尔乡党委政府于8月21召开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动员大会,下发了《霍尔乡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对全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成立了霍尔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专项领导小组,严格落实领导责任。
(二)领导重视,献计献策
在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期间,包括乡领导、县有关单位多次亲临我乡,为我乡环境整治工作出资出策,推进了我乡环境整治工作上标准、上水平。
(三)加大宣传,全面协力
农民是环境卫生整治的主体,要想搞好工作,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牧民的观念,以推动全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度。为此,我乡主要采取每户一张环境整治宣传单,在全乡范围内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宣传力度,增强群众环境卫生意识,全面号召全乡人民积极参加环境整治工作。在乡村两级的共同努力下,全乡人民全面行动、出车、出力,积极配合我乡环境整治工作的实施。小学也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教育工作,带领在校学生协助所在地的环境整治工作。
(四)加强督导,时时跟进
环境整治工作期间,乡主要领导定期对全乡两个村环境整治情况进行全面性、阶段性检查验收。并对各村工作进行排名打分,及时下发通告,对工作进度快、表现好的村给予表扬;对进展速度较慢的村提出整改意见。在此期间,很多中老年干部和村民也都自发的组建环境卫生整治维护队,监督和帮助全乡各地的卫生维护工作。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促使各村环境卫生工作得到了良好的保障。
二、取得的成绩
在全乡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县有关单位的指导下,我乡的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是:
(一)在全乡范围内建立了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建立了农村保洁制度,修建了垃圾填埋场,做到了及时清扫街道,时刻保持街道清洁平整和路边沟排水畅通。建立了垃圾填埋管理机制,保证垃圾能够及时清运到填埋点,防止了垃圾外泄、渗漏污染环境的情况,彻底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局面。
(二)加大村容、村貌建设和管理力度。在全乡各村合理设置垃圾箱40个,新建和维修公共厕所6所,全部在村外定点整齐堆放;乡内外环境整洁。
(三)加大公路沿线净化力度。重点整治和清理了公路干线的环境卫生。加强了路容路貌建设,确保了公路路面及 两侧无各类堆积物,全面清除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障碍物。
(四)引导牧民树立科学、文明的生活习惯。农民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主体,教育农民树立良好的环境卫生观念,养成讲卫生、讲文明的良好习惯,使其能够主动参加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自觉接受乡政府统一安排,积极出工出车,确保农民既积极参与活动,又享受劳动成果。进一步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环境条件。
三、下步打算
虽然全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很多不足,离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们一定会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带领村民投入到环境卫生整治的热潮中,确保我乡在全县环境卫生检查验收之前,达到上级对环境治理的最高标准。并在此次环境整治的热潮中,使农民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观念,主动参加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使村干部能够形成长效的管理意识和机制,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环境条件,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健康卫生水平。
第四篇:材料的表征方法总结
材料的表征方法
2.3.1 X一射线衍射物相分析
粉末X射线衍射法,除了用于对固体样品进行物相分析外,还可用来测定晶体 结构的晶胞参数、点阵型式及简单结构的原子坐标。X射线衍射分析用于物相分析 的原理是:由各衍射峰的角度位置所确定的晶面间距d以及它们的相对强度Ilh是物 质的固有特征。而每种物质都有特定的晶胞尺寸和晶体结构,这些又都与衍射强 度和衍射角有着对应关系,因此,可以根据衍射数据来鉴别晶体结构。此外,依 据XRD衍射图,利用Schercr公式:
(2)K
Lcos式中p为衍射峰的半高宽所对应的弧度值;K为形态常数,可取0.94或0.89;为X 射线波长,当使用铜靶时,又1.54187 A;L为粒度大小或一致衍射晶畴大小;e为 布拉格衍射角。用衍射峰的半高宽FWHM和位置(2a)可以计算纳米粒子的粒径,由X一射线衍射法测定的是粒子的晶粒度。样品的X一射线衍射物相分析采用日本理 学D/max-rA型X射线粉末衍射仪,实验采用CuKa 1靶,石墨单色器,X射线管电压 20 kV,电流40 mA,扫描速度0.01 0(2)/4 s,大角衍射扫描范围5 0-80 0,小角衍 射扫描范围0 0-5 0o 2.3.2热分析表征
热分析技术应用于固体催化剂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利用热分析跟踪氧化物制 备过程中的重量变化、热变化和状态变化。本论文采用的热分析技术是在氧化物 分析中常用的示差扫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和热重法
(Thermogravimetry, TG),简称为DSC-TG法。采用STA-449C型综合热分析仪(德 国耐驰)进行热分析,N2保护器。升温速率为10 0C.min.2.3.3扫描隧道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有原子量级的高分辨率,其平行和垂直于表面方向的分辨率 分别为0.1 nm和0.01nm,即能够分辨出单个原子,因此可直接观察晶体表面的近原 子像;其次是能得到表面的三维图像,可用于测量具有周期性或不具备周期性的 表面结构。通过探针可以操纵和移动单个分子或原子,按照人们的意愿排布分子 和原子,以及实现对表面进行纳米尺度的微加工,同时,在测量样品表面形貌时,可以得到表面的扫描隧道谱,用以研究表面电子结构。测试样品的制备:将所制 的纳米Fe2O3粉末分散在乙醇溶液中,超声分散30 min得红色悬浊液,用滴管吸取 悬浊液滴在微栅膜上,干燥,在离子溅射仪上喷金处理。采用JSM-6700E场发射扫 描电子显微镜旧本理学),JSM-6700E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样品形貌和粒 径,加速电压为5.0 kV o 2.3.4透射电子显微镜
透射电镜可用于观测微粒的尺寸、形态、粒径大小、分布状况、粒径分布范 围等,并用统计平均方法计算粒径,一般的电镜观察的是产物粒子的颗粒度而不 是晶粒度。高分辨电子显微镜(HRTEM)可直接观察微晶结构,尤其是为界面原 子结构分析提供了有效手段,它可以观察到微小颗粒的固体外观,根据晶体形貌 和相应的衍射花样、高分辨像可以研究晶体的生长方向。测试样品的制备同SEM 样品。本研究采用 JEM-3010E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日本理学)分析晶体结构,加速电压为200 kV o
12.3.5 X射线能量弥散谱仪
每一种元素都有它自己的特征X射线,根据特征X射线的波长和强度就能得 出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结果,这是用X射线做成分分析的理论依据。EDS分析的元 素范围Be4-U9a,一般的测量限度是0.01%,最小的分析区域在5~50A,分析时 间几分钟即可。X射线能谱仪是一种微区微量分析仪。用谱仪做微区成分分析的 最小区域不仅与电子束直径有关,还与特征X射线激发范围有关,通常此区域范 围为约1m.X射线谱仪的分析方法包括点分析、线分析和面分析。在TEM和 SEM里,通常结合使用特征X射线谱来分析材料微区的化学成分。2.3.6傅里叶一红外光谱仪
傅里叶一红外光谱仪可检验金属离子与非金属离子成键、金属离子的配位等化 学环境情况及变化。测试样品的制备:将合成的纳米Fe203粉末充分干燥,研细后 与KBr以体积比为1:500混合,于200 MPa下压制成10*0.3 m的透明薄片。在 测定样品谱图之前,先测定空白KBr片的红外吸收光谱。室温下,将制备好的固 体样品置于红外样品池中的适当位置,使其透射率达到最佳,用真空机组将系统 抽至10-4 Pa的高空,然后扫描,扫面范围为4000 cm一 400 cm 1 a FT-IR表征是 在Spectrum One B红外光谱仪(美国Perkin Elmer公司)上进行的。2.3.7拉曼光谱
拉曼光谱是一种研究物质结构的重要方法,特别是对于研究低维纳米材料,它 已经成为首选方法之一。拉曼光谱是分子的非弹性光散射现象所产生,非弹性光 散射现象是指光子与物质分析发生相互碰撞后,在光子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的同时 还发生能量的交换(非弹性碰撞)。拉曼光谱产生的条件是某一简谐振动对应于 分子的感生极化率变化不为零时,拉曼频移与物质分子的转动和振动能级有关,不同物质有不同的振动和转动能级,同时产生不同拉曼频移„拉曼光谱具有灵敏 度高、不破坏样品、方便快速等优点。利用拉曼光谱可以对材料进行分子结构分 析、理化特性分析和定性鉴定等,可揭示材料中的空位、间隙原子、位错、晶界 和相界等方面信息。本研究采用Labram-O 10激光拉曼光谱仪(法国,Jobin Yvon)利用632.8 nm He-Ne激光激发,50倍的目标间距(8 nm),夹缝和针孔的大小分 别为100 }m和1000 },m o 2.3.8 N:吸附脱附等温线分析和孔径分析
N2吸附平衡等温线是以恒温条件下吸附质在吸附剂上的吸附量为纵坐标,以压 力为横坐标的曲线。通常用相对压力P/P。表示压力;P为气体的真实压力;尸。为气 体在测量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吸附平衡等温线分为吸附和脱附两部分。平衡等 温线的形状与材料的孔组织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惯用的是IUPAC的吸附等 温线6种分类,类型I表示在微孔吸附剂上的吸附情况;类型II表示在大孔吸附剂 上的吸附情况,此处吸附质与吸附剂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类型III表示为在大 孔吸附剂上的吸附情况,但此处吸附质分子与吸附剂表面存在较弱的相互作用,吸附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对吸附等温线有较大影响;类型IV是有毛细凝结的单层 吸附情况;类型V是有毛细凝结的多层吸附情况;类型VI是表面均匀非多孔吸附 剂上的多层吸附情况。毛细凝结现象,又称吸附的滞留回环,亦称作吸附的滞后 现象。吸附等温曲线与脱附等温曲线的互不重合构成了滞留回环。这种现象多发 生在介孔结构的吸附剂当中。IUPAC将吸附等温线滞留回环的现象分为4种情况。第一种H1情况,滞留回环比较窄,吸附与脱附曲线几乎是竖直方向且近乎平行。这种情况多出现在通过成团或压缩方式形成的多孔材料中,这种材料有着较窄的 孔径分布;第二种H2情况,滞留回环比较宽大,脱附曲线远比吸附曲线陡。这种 情况多出现在具有较多样的孔型和较宽的孔径分布的多孔材料当中;第三种H3情 况,滞留回环的吸附分支曲线在较高相对压力作用下也不表现极限吸附量,吸附 量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单调递增,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具有狭长裂口型孔状结构的片 状材料当中;第四种H4情况,滞留回环也比较狭窄,吸附脱附曲线也近乎平行,但与H1不同的是两分支曲线几乎是水平的。
图2.1吸附等温曲线分类(IUPAC)
本研究采用的N:吸附一脱附比表面积和孔容分析仪(Beckman Coulter SA3100): N:吸附一脱附等温线在一196 0C下,利用L匕表面积和孔容分析仪(Beckman Coulter SA3100)进行测试。2.3.9 X射线光电子能谱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就是用X射线照射样品表面,使其原子或分子的电 子受激而发射出来,测量这些光电子的能量分布,从而获得所需的信息。随着微
电子技术的发展,XPS也在不断完善,目前,已开发出的小面积X射线光电子能谱,大大提高了XPS的空间分辨能力。通过对样品进行全扫描,在一次测定中即可检测 出全部或大部分元素。因此,XPS已发展成为具有表面元素分析、化学态和能带结 构分析以及微区化学态成像分析等功能强大的表面分析仪器。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 理论依据就是爱因斯坦的光电子发散公式。根据Einstein的能量关系式有:
by=Eb+Ek 式中,入射光子能量by是已知的,借助光电子能谱仪可以测出光电过程中被入射 光子所激发出的光电子能量Ek,从而可求出内层电子的轨道结合能Eb。由于各种 原子都有一定结构,所以知道Eb值后,即能够对样品进行元素分析鉴定。XPS作为 研究材料表面和界面电子及原子结构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原则上可以测定元素周 期表上除氢、氦以外的所有元素。其主要功能及应用有三方面:第一,可提供物 质表面几个原子层的元素定性、定量信息和化学状态信息;第二,可对非均相覆 盖层进行深度分布分析,了解元素随深度分布的情况;第三,可对元素及其化学 态进行成像,给出不同化学态的不同元素在表面的分布图像等。本文采用的是 PHISSOOESCA能谱仪,主要的实验参数为:Mg Ka} 200 W,真空度1.0X10-}Paa 纳米氧化铁的形貌控制合成及性能
纳米氧化铁的制备及磁性能研究包跃宇2009年6月11日大连交通大学 1.1.1纳米材料简介
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一纳米等十十亿分之一米,大约是二四个原子的宽度。纳米 材料又称为超微颗粒材料,由纳米粒子组成,一般是指尺寸在1100纳米之间的粒子,是处在原子簇和宏观物体的过渡区域,从通常的关十微观和宏观的观点看,这样的系统 既非典型的微观系统亦非典型的宏观系统,是一种典型的介观系统。
纳米材料具有二个共同的结构特点【„]:C1)纳米尺度的结构单兀或特征维度尺寸 在纳米数量级(1}100} nm;
C2)存在大量的界面或自由界面或自由表面;C3)各
纳米单兀之间存在着或强或弱的互相作用。纳米材料这些结构特点导致了它具有如下四 个方面的效应并由此派生出传统固体所不具有的许多特殊性。
}1)体积效应f2-}l:由十纳米粒子体积极小,所包含的原子数很少,相应的质量极 小。因此,许多现象就不能用通常有无限个原子的块状物质加以说明了,这种特殊的现 象通常称为体积效应。它表现为:当纳米粒子的尺寸与传导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相当或 更小时周期性及熔点等都会较普通粒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表面效应卜7]:表面效应是指纳米粒子表面原子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粒径的变小 IfIJ急剧增大所引起的性质的变化。表1.1给出了纳米粒子尺寸与表面原子数的关系
表1.1说明随着粒径减小,表面原子数迅速增加,另外,随着粒径的减小,纳米粒子 的表面积,表面能及表面活性能迅速增大。这主要是由十粒径越小,表面的原子数越多,表面原子的晶场环境和结合能与内部原子不同,表面原子周围缺少相邻的原子,有许多 悬空键,具有不饱和性质,易与其它原子相结合Ifu稳定化,故具有很大的化学活性,晶 体微粒化伴有这种表面原子的增多,其表面能增加。
C3)量子尺寸效应[fsl.粒子尺寸下降到接近或小十某一定值时(激子波尔半径),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连续能级变为分立能级的现象称为量子尺寸效应。半导体纳 米微粒的电子态由体相材料的连续能带过渡到分立结构的能级,表现在光学吸收谱上从 没有结构的宽吸收过渡到具有结构的特征吸收。量子尺寸效应带来的能级改变,能隙变 宽,使微粒的发射能量增加,光学吸收发生红移,其表现为光吸收显著增加,超导相向 正常相转变,金属熔点降低,增强微波吸收等。利用等离子共振频移与颗粒尺寸变化的 性质,可以改变颗粒尺寸,控制吸收的位移,制造具有一定频宽的波吸收纳米材料,用 十电磁波屏蔽,隐形飞机等。
C4)宏观量子隧道效应[f}l:微观粒子具有贯穿势垒的能力称为隧道效应。近年来,人们发现一些宏观量,例如微颗粒的磁化强度,量子相干器件中的磁通量以及电荷等亦 具有隧道效应,它们可以穿越宏观系统的势垒Ifu产生变化,故称为宏观量子的隧道 CAcrosopic Quantum Tunneling)。Awschalom等人[io]采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抓„制纳 米尺度磁性粒子的沉淀,用量子相干磁强计((SQU})研究低温条件下微颗粒磁化率对 频率的依赖性,证实了在低温确实存在磁的宏观量子隧道效应。这一效应与量子尺寸效 应一起,确定了微电子器件进一步的微型化的极限,也限定了采用磁带磁招„进行储存的 最短时间。
1.1.2纳米材料的性质
由于纳米粒子具有特殊效应,使纳米材料在光学、催化、化学活性方面具有不同十 普通材料的优良性能【川,具体表现在:
C1)热学性能:纳米颗粒的熔点、开始烧结和晶化温度均比常规粉体的低得多。
由十颗粒小,纳米微粒的表面能高,比表面原子数多,使得这些表面原子近邻配位不全,活性大以及体积远小于大块材料的纳米粒熔化所需的内能小得多,这就使得纳米微粒熔 点急剧下降:纳米微粒尺寸小,表面能高,压制成块材后的界面具有高能量,在烧结中 高的界面能成为原子运动的驱动力,有利于界面中的孔洞收缩,空位团的湮没,因此,在较低的温度下烧结就能达到致密化的目的,即烧结温度降低。
(2)磁学性能:纳米微粒小到一定临界值时,纳米微粒具有超顺磁性。所谓超顺 磁性,简单的讲就是,当外加磁场减小到零时,纳米微粒的矫顽力和剩磁均趋近于零。纳米微粒尺寸高于超顺磁临界尺寸时,通常呈现出高的矫顽力。居里温度Tc为物质磁性 的重要参数,通常与交换积分Je成正比,并与原子构型和间距有关。对于纳米微粒,由 于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fu导致纳米粒子的本征和内享的磁性变化,因此一般具有较低 的居里温度。
C3)光学性能【is-m}.①纳米微粒具有宽频带强吸收性。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当尺 寸减小到纳米级时,各种金属纳米微粒几乎都呈黑色。这是由于纳米微粒对可见光波有 低的反射率和高的吸收率,从而导致粒子变黑。②与大块材料相比,纳米微粒普遍存在 “蓝移”现象,即吸收带移向短波方向。在一些情况下,粒径减小到纳米级时,可以观察 到光吸收带相对粗晶材料呈现“红移”现象,即吸收带移向长波方向。③量子限域效应,即激子带的吸收系数随粒径下降而增加,即出现激子增强吸收并蓝移。④当纳米微粒的 尺寸小到一定值时可以在一定波长的光激发下发光。当纳米微粒分散在分散介质时会发 生丁达尔现象。
(4)催化效应:由于表面效应的影响纳米粒子的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原子数多,催化效率高。另外,纳米粒子作为光催化剂时,其光催化效率与光致激发产生的电子或 空穴到达催化剂表面的电子,空穴到达表面之前,大部分不会重新结合,因此电子空穴 能够到达表面的数量多,则化学反应活性高【„习。所以光催化的粒径越小,其光催化活性 往往越高,当粒径大十200nm时,催化活性大大降低。
CS)化学反应能:纳米粒子的粒径小,表面原子所占比例很大,吸附能力强,因 此表面活性高。无机材料的纳米粒子暴露在大气中会吸附各种离子形成吸附层。也正是 利用纳米粒子的这种气体吸附性,做成气敏元件,可对不同离子进行检测。
除上述五方面物理化学特性外,与宏观物质相比纳米粒子在熔点,蒸气压,相变 温度,烧结,超导及塑性形变等许多方面亦可显示出特殊性能。
纳米氧化铁的制备及磁性能研究
Studies on Preparation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Nanometer Iron Oxides 包跃宇
第五篇:材料表征方法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XRD 1.X射线的定义、性质、连续X射线和特征X射线的产生、特点。
答:X射线
定义:高速运动的粒子与某种物质相撞击后猝然减速,且与该物质中的内层电子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性质:看不见;能使气体电离,使照相底片感光,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还能使物质发出荧光;在磁场和电场中都不发生偏转;当穿过物体时只有部分被散射;能杀伤生物细胞。
连续X射线
产生:经典物理学解释——由于极大数量的电子射到阳极上的时间和条件不相同,因而得到的电磁波将具有连续的各种波长,形成连续X射线谱。
量子力学解释——大量的电子在到达靶面的时间、条件均不同,而且还有多次碰撞,因而产生不同能量不同强度的光子序列,即形成连续谱。
特点:强度随波长连续变化
特征X射线 产生:当管电压达到或高于某一临界值时,阴极发出的电子在电场的加速下,可以将物质原子深层的电子击到能量较高的外部壳层或击出原子外,使原子电离。此时的原子处于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有自发回到激发态的倾向,此时外层电子将填充内层空位,相应伴随着原子能量降低。原子从高能态变为低能态时,多出的能量以X射线的形式释放出来。因物质一定,原子结构一定,两特定能级间的能级差一定,故辐射出波长一定的特征X射线。特点:仅在特定的波长处有特别强的强度峰。
2.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答: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如图所示一束X射线通过物体后,其强度因散射和吸收而被衰减,并且吸收是造成强度衰减的主要原因。
散射分为两部分,即相干散射和不相干散射。当X射线照射到物质的某个晶面时可以产生反射线,当反射线与X射线的频率、位相一致时,在相同反射方向上的各个反射波相互干涉,产生相干散射;当X射线经束缚力不大的电子或自由电子散射后,产生波长比入射X射线波长长的X射线,且波长随着散射方向的不同而改变,这种现象称为不相干散射。其中相干散射是X射线在晶体中产生衍射现象的基础。
物质对X射线的吸收是指X射线通过物质时,光子的能量变成了其它形式的能量,即产生了光电子、俄歇电子和荧光X射线。当X射线入射到物质的内层时,使内层的电子受激发而离开物质的壳层,则该电子就是光电子,与此同时产生内层空位。此时,外层电子将填充到内层空位,相应伴随着原子能量降低,放出的能量就是荧光X射线。当放出的荧光X射线回到外层时,将使外层电子受激发,从而产生俄歇电子而出去。产生光电子和荧光X射线的过程称为光电子效应,产生俄歇电子的过程称为俄歇效应。示意图见下:
散射 X射线(相干、非相干散射);
电子(反冲电子、俄歇电子、光电子、荧光 X射线); 透过射线; 热能。
3.X射线衍射原理。布拉格方程的物理意义
答:X射线衍射原理,即布拉格定律:2dsinθ=nλ 式中d为晶面间距,θ为入射束与反射面的夹角,λ为X射线的波长,n为衍射级数,其含义是:只有照射到相邻两镜面的光程差是X射线波长的n倍时才产生衍射。
4.X射线衍射实验方法。粉末衍射仪的工作方式、工作原理。
答:在各种衍射实验方法中,基本方法有单晶法、多晶法和双晶法。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的基本方法为劳埃法与周转晶体法。多晶X射线衍射方法包括照相法与衍射仪法。粉末衍射仪的工作方式中,常用的有两种,即连续式扫描和步进式扫描。
5.X射线粉末衍射法物相定性分析过程及注意的问题
答:物相分析过程: ①首先用粉末照相法或粉末衍射仪法获取被测试样物相的衍射花样或图谱。②通过对所获衍射图谱或花样的分析和计算,获得各衍射线条的 2θ、d值及相对强度大小 I/I。③使用检索手册,查寻物相 PDF 卡片号。④若是多物相分析,则在上一步完成后,对剩余的衍射线重新根据相对强度排序,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全部衍射线能基本得到解释。应注意的问题:(1)一般在对试样分析前,应尽可能详细地了解样品的来源、化学成分、工艺状况,仔细观察其外形、颜色等性质,为其物相分析的检索工作提供线索。
(2)尽可能地根据试样的各种性能,在许可的条件下将其分离成单一物相后进行衍射分析。(3)由于试样为多物相化合物,为尽可能地避免衍射线的重叠,应提高粉末照相或衍射仪的分辨率。(4)对于数据 d值,由于检索主要利用该数据,因此处理时精度要求高,而且在检索时,只允许小数点后第二位才能出现偏差。
(5)特别要重视低角度区域的衍射实验数据,因为在低角度区域,衍射所对应 d 值较大的晶面,不同晶体差别较大,衍射线相互重叠机会较小。
(6)在进行多物相混合试样检验时,应耐心细致地进行检索,力求全部数据能合理解释。(7)在物相定性分析过程中,尽可能地与其它的相分析结合起来,互相配合,互相印证。
6.简述现代材料研究的X射线实验方法在材料研究中有哪些主要应用。
答:研究晶体材料,X射线衍射方法非常理想非常有效,而对于液体和非晶态物固体,这种方法也能提供许多基本的重要数据。所以X射线衍射法被认为是研究固体最有效的工具。主要应用如下:
★物相分析;
★多晶体点阵常数的精确测定; ★应力的测定;
★晶粒尺寸和点阵畸变的测定; ★单晶取向和多晶织构测定。
7.试推导布拉格方程,并对方程中的主要参数范围确定进行讨论。(必考)
讨论如下:
(1)布拉格方程描述了“选择反射”的规律。产生“选择反射”的方向是各原子面反射线干涉一致加强的方向,即满足布拉格方程的方向;
(2)布拉格方程表达了反射线空间方位(θ)与反射晶面间距(d)及入射方位(θ)和波长(λ)的相互关系;
(3)入射线照射各原子面产生的反射线实质是各原子面产生的反射方向上的相干散射线,而被接收记录的样品反射线实质是各原子面反射方向上散射线干涉一致加强的结果,即衍射线;
(4)布拉格方程由各原子面散射线干涉条件导出,即视原子面为散射基元,原子面散射是该原子面上各原子散射相互干涉(叠加)的结果。
(5)衍射产生的必要条件 “选择反射”即反射定律+布拉格方 程是衍射产生的必要条件。
①布拉格方程由原子面反射方向上散射线的干涉(一致)加强条 件导出,而各原子面非反射方向上散射线是否可能因干涉(部分)加强从而产生衍射线呢? ②“选择反射”作为衍射的必要条件,意味着即使满足“选择反 射”条件的方向上也不一定有反射线。
由于sinθ<1,所以nλ/2d = sinθ<1, 即nλ<2d,对于衍射而言,n的最小值为1,所以在任何可观测的衍射角度下,产生衍射的条件为:λ<2d。这就是说,能够被晶体衍射的电磁 波的波长必须小于参加反射的晶面的最小面间距的2倍。同理,必然有d >λ/2,即:只有那些晶面间距大于入射X射线波长一半的晶面才能发生衍射。
思考题:
1. 如何提高显微镜分辨本领,电子透镜的分辨本领受哪些条件的限制?
答:所谓分辨本领,是指显微镜能分辨的样品上两点间的最小距离。通常,我们以物镜的分辨本领来定义显微镜的分辨本领。确定光学透镜分辨本领d0的公式为d0=0.61λ/(n·sin@)=0.61λ/(N·A)透镜的分辨本领主要取决于照明束波长λ。
电子透镜的分辨本领随加速电压的提高而提高。透镜的实际分辨本领除了与衍射效应有关以外,还与透镜的像差有关。对于光学透镜,已经可以采用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组合等办法来矫正像差,使之对分辨本领的影响远远小于衍射效应的影响,但是电子透镜只有会聚透镜,没有发散透镜,所以至今还没有找到一种能矫正球差的办法。这样,像差对电子透镜分辨本领的限制就不容忽略了。
像差分球差、像散、畸变等,其中,球差是限制电子透镜分辨本领最主要的因素。
2.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是什么?
答:它的成像原理与阿贝衍射像原理一样,经过两个过程:物—>衍射线—>物。
阴极灯丝产生的电子经过阳极加速,然后被栅极和聚光镜会聚成一束亮度高、相干性好的电子束斑,电子束斑通过一定的角度入射到晶体样品表面从而得到衍射线,衍射线经过物镜和中间镜,再经过投影镜的多次成倍的放大(总放大倍率为M总=M物*M中*M投),将图像投影到荧光屏上。通过调整中间镜的透镜电流,当中间镜的物平面与物镜的背焦面重合时,在荧光屏上出现衍射花样;中间镜的物平面与物镜的像平面重合时,则出现显微像。
3.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扫描电镜的成像原理和透射电镜大不相同,它不用什么透镜来进行放大成像,而是象闭路电视系统那样,逐点逐行扫描成像。
4.相对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各有哪些优点?
答: 扫描电镜:
(1)目前大多数商品扫描电镜放大倍数为 20~20000 倍,并且连续可调。介于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之间。这就使扫描电镜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的不足。
(2)扫描电镜以景深大而著名。(3)样品制备简单。
5.为什么透射电镜的样品要求非常薄,而扫描电镜无此要求?
答:在透射电镜中,电子束是透过样品成像的,而电子束的穿透能力不大,这就要求要将试样制成很薄的薄膜样品。而扫描电镜是收集的电子束与样品作用后从表面溢出的各种信息。
6.与X射线衍射相比,(尤其透射电镜中的)电子衍射的特点是什么?
答:晶体对电子波的衍射现象,与 X 射线衍射一样,一般简单地用布喇格定律加以描述。当波长为λ的单色平面电子波以掠射角θ照射到晶面间距为dhkl的平行晶面组(hkl)时(图4.21),若满足布喇格(Bragg)方程2d sinθ=nλ则在与入射方向成 2θ角方向上,相邻平行晶面反射波之间的波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各层晶面的原子的散射在2θ方向上具有相同位相,它们因相互加强而产生该晶面组的衍射束。由于入射束S0、衍射束S与衍射晶面的法线Nhkl在同一平面内,与几何光学上的反射规律相似,所以习惯上常把晶体的衍射说成是满足布喇格条件的晶面对入射束的反射。
特点:
1)透射电镜常用双聚光镜照明系统,束斑直径为 1~2μm,经过双聚光镜的照明束相干性较好。
2)透射电镜有三级以上透镜组成的成像系统,借助它可提高电子衍射相机长度。普通电子衍射装置相机长度一般为 500mm 左右,而透射电镜相机长度可达 1000~5000mm。
3)可以通过物镜和中间镜的密切配合,进行选区电子衍射,使成像区域和电子衍射区域统一起来,达到样品微区形貌分析和原位晶体学性质测定的目的。
7.选区电子衍射和选区成像的工作原理是什么,这两种工作方式有什么应用意义?
简单地说,选区电子衍射借助设置在物镜像平面的选区光栏,可以对产生衍射的样品区域进行选择,并对选区范围的大小加以限制,从而实现形貌观察和电子衍射的微观对应。选区电子衍射的基本原理见图。选区光栏用于挡住光栏孔以外的电子束,只允许光栏孔以内视场所对应的样品微区的成像电子束通过,使得在荧光屏上观察到的电子衍射花样仅来自于选区范围内晶体的贡献。实际上,选区形貌观察和电子衍射花样不能完全对应,也就是说选区衍射存在一定误差,选区域以外样品晶体对衍射花样也有贡献。选区范围不宜太小,否则将带来太
大的误差。对于100kV的透射电镜,最小的选区衍射范围约0.5μm;加速电压为1000kV时,最小的选区范围可达0.1μm。
8.扫描电镜应用的物理信号主要有哪些?
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吸收电子,X射线,俄歇电子等。
9.扫描透射电镜(STEM)有哪些特点?
STEM是既有透射电子显微镜又有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显微镜。象SEM一样,STEM用电子束在样品的表面扫描,但又象TEM,通过电子穿透样品成像。STEM能够获得TEM所不能获得的一些关于样品的特殊信息。STEM技术要求较高,要非常高的真空度,并且电子学系统比TEM和SEM都要复杂。
优点
1.利用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较厚的试样和低衬度的试样。
2.利用扫描透射模式时物镜的强激励,可以实现微区衍射。
3.利用后接能量分析器的方法可以分别收集和处理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电子。
10.电子探针仪与X射线谱仪从工作原理和应用上有哪些区别? 电子探针仪:
电子探针(EPMA)利用高速运动的电子经电磁透镜聚焦成直径为微米量级的电子束探针,从试样表面微米量级的微区内激发出X射线再经过WDS分析,从而进行微区成分分析。
X射线谱仪: 能量色散谱仪(Energy Disersive Spectrometer,简称能谱仪/EDS)是用X光量子的能量不同来进行元素分析的方法,能谱仪的方框图如图8-1。X光量子由锂漂移硅探测器(Si(Li)detector)接受后给出电脉冲信号,由于X光量子的能量不同,产生的脉冲高度(幅度)也不同,经过放大器放大整形后送入多道脉冲高度分析器。在这里,严格区分光量子的能量和数目,每一种元素的X光量子有其特定的能量EEn1En2,例如铜KX光量子能量为8.02keV,铁的KX光量子的能量为6.40keV,X光量子的数目是用作测量样品中铁元素的相对百分比,即不同能量的X光量子在多道分析器的不同道址出现,然后在X—Y记录仪或显像管上把脉冲数—能量曲线显示出来,这是X光量子的能谱曲线。横坐标是X量子的能量(道址数),纵坐标是对应某个能量的X光量子的数目。
区别:
SEM追求高分辨本领,用三个透镜的电子光学系统以得到直径为几个纳米,束流足够强的细聚焦的电子。
EPMA以成分分析为主,试样室上应放置多个WDS,要求有相当的电子束流激发X射线(电子束粗),并装以光镜以寻找观察范围和精确调整试样的高低位置。所以物镜和试样室要特殊考虑。
11.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有哪些工作模式?
一、能谱定性分析;
二、能谱定量分析:
1、定点定性分析,2、线扫描分析,3、面扫描分析。
12.何为扫描隧道显微镜,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扫描隧道显微镜是一种利用量子理论中的隧道效应探测物质表面结构的仪器。它是用一个极细的尖针,针尖头部为单个原子去接近样品表面,当针尖和样品表面靠得很近,即小于1纳米时,针尖头部的原子和样品表面原子的电子云发生重叠。此时若在针尖和样品之间加上一个偏压,电子便会穿过针尖和样品之间的势垒而形成纳安级10A的隧道电流。通过控制针尖与样品表面间距的恒定,并使针尖沿表面进行精确的三维移动,就可将表面形貌和表面电子态等有关表面信息记录下来。
二、扫描隧道显微镜基本原理
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量子力学理论中的隧道效应。
对于经典物理学来说,当一个粒子的动能E低于前方势垒的高度V时,它不可能越过此势垒,即透射系数等于零,粒子将完全被弹回。而按照量子力学的计算,在一般情况下,其透射系数不能等于零,也就是说,粒子可以穿过比它能量更高的势垒,这个现象称为隧道效应。
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是将原子线度的极细探针和被研究物质的表面作为两个电极,当样品与针尖的距离非常接近(约为1到10nm)时,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电子会穿过两个电极之间的势垒流向另一电极。
电流I与两电极的距离S成负指数关系:
I∝V exp(-KS)其中(2/)Kmh
,m为自由电子的质量,Φ为有效平均势垒高度,V为针尖与样
品间的偏置电压。隧道电流强度对针尖和样品之间的距离有着指数依赖关系,当距离减小0.1nm,隧道电流即增加约一个数量级。因此,根据隧道电流的变化,我们可以得到样品表面微小的高低起伏变化的信息,如果同时对x—y方向进行扫描,就可以直接得到三维的样品表面形貌图,这就是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13.简述差热分析的原理,并画出DTA装置示意图。原理:
差热分析是在程序控温下,测量物质和参比物的温度差随时间或温度变化的一种技术。当试样发生任何物 理或化学变化时,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使样品温度高于或低于参比物的温度,从而相应地在差热曲线上得到放热或吸热峰。
差热分析仪主要由加热炉、温差检测器、温度程序控制仪、讯号放大器、量程控制器、记录仪和气氛控制设备等所组成。
14.热分析用的参比物有何性能要求?
整个测温范围无热反应,比热与导热性与试样相近,粒度与试样相近。
15.影响差热分析的仪器、试样、操作因素是什么?
答:仪器因素(炉子的结构和尺寸、坩埚材料和形状、热电偶性能与位置)试样方面的因素(热容量和热导率变化、试样的颗粒度、用量及装填程度、试样的结晶度与纯度、参比物)操作因素(升温速率、炉内压力和气氛)16.为何DTA仅能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DSC是如何实现定量分析的?
答:在 DTA分析中试样与参比物之间时常存在着温度差,两者之间存在着热损失、热交换,且测温灵敏度较低,因此难以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DSC 技术利用功率补偿法使试样与参比物温度始终保持一致,尽量避免两者之间的热交换和热损失差异,或者利用热流法精确控制仪器的测温灵敏度,从而达到准确的定量分析目的。
17.阐述DSC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示差扫描量热法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输入到试样和参比物的功率差与温度之间关系的一种技术。原理:示差扫描量热法对试样产生的热效应能及时得到相应补偿,使得试样与参比物之间无温差,无热交换;而且试样升温速率始终跟随炉温呈线性升温,保证补偿校正系数K值恒定。因此,不仅使测量灵敏度和精密度都大大提高,而且能进行热量的定量分析。
特点:使用的温度范围较宽、分辨能力高和灵敏度高,在测试的温度范围内除了不能测量腐蚀性物质外,示差扫描量热法不仅可以替代差热分析仪,还可以定量的测定各种热力学参数,所以在科学领域中获得广泛应用。
18.简述DTA、DSC分析样品要求和结果分析方法。
对样品的要求:①样品用量:通常用量不宜过多,因为过多会使样品内部传热慢、温度梯度大,导致峰形扩大和分辨率下降。样品用量以少为原则,一般用量最多至毫克。样品用量0.5~10mg。②样品粒度:粒度的影响比较复杂。大颗粒和细颗粒均能使熔融温度和熔融热焓偏低。样品颗粒越大,峰形趋于扁而宽。反之,颗粒越小,热效应温度偏低,峰形变小。颗粒度要求:100目-300目(0.04-.15mm)④样品的几何形状:增大试样与试样盘的接触面积,减少试样的厚度,可获得比较精确的峰温值。⑤样品的结晶度、纯度和离子取代:结晶度好,峰形尖锐;结晶度不好,峰面积小。纯度、离子取代同样会影响DTA曲线。⑥样品的装填:装填要求薄而均匀,试样和参比物的装填情况一致。
结果分析方法:
①根据峰温、形状和峰数目定性表征和鉴别物质。方法:将实测样品DTA曲线与各种化合物的标准(参考)DTA曲线对照。②根据峰面积定量分析,因为峰面积反映了物质的热效应(热焓),可用来定量计算参与反应的物质的量或测定热化学参数。③借助标准物质,可以说明曲线的面积与化学反应、转变、聚合、熔化等热效应的关系。在DTA曲线中,吸热效应用谷来表示,放热效应用峰来表示;在DSC曲线中,吸热效应用凸起正向的峰表示(热焓增加),放热效应用凹下的谷表示(热焓减少)。
19.简述热重分析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热重法是对试样的质量随以恒定速率变化的温度或在等温条件下随时间变化而发生的改变量进行测量的一种动态技术 特点: 热重法的特点是定量性强,能准确地测量物质的质量变化和变化的速率,例如物质在加热过程中出现的升 华、气化、吸附或解吸以及有气体产生或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等均可以通过热重分析仪上物质质量的改变得到反映。所以,热重法可以用来研究物质的热分解、固态反应、吸湿和脱水、升华或挥发等多种物理和化学过程,并可用于研究反应动力学。可以说,只要物质受热时发生重量的变化,就可以用热重法来研究其变化过程。影响因素:1)样品盘的影响,2)挥发物的冷凝的影响,3)升温速率的影响,4)气氛的影响,5)样品用量的影响,6)样品粒度的影响。
20.举例说明热分析技术在玻璃和微晶玻璃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应用:测定玻璃化转变温度
玻璃化转变是一种类似于二级转变的转变,它与具有相变结晶或熔融之类的一级转变不同,是二级热力学函数,有dH/dt的不连续变化,因此在热谱图上出现基线的偏移。从分子运动观点来看,玻璃化转变与非晶聚合物或结晶聚合物的非晶部分中分子链段的微布朗运动有关,在玻璃化温度以下,运动基本冻结,到达Tg后,运动活波热容量变大,基线向吸热一侧移动。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确定是基于在DSC曲线上基线的偏移,出现一个台阶,一般用曲线前沿切线与基线的交点来确定Tg。
影响Tg的因素有化学结构、相对分子量、结晶度、交联固化、样品历史效应(热历史、应力历史、退火历史、形态历史)等。具有僵硬的主链或带有大的侧基的聚合物将具有较高的Tg;链间具有较强吸引力的高分子,不易膨胀,有较高的Tg;在分子链上挂有松散的侧基,使分子结构变得松散,即增加了自由体积,而使Tg降低。
21.简述热分析技术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DCS)1.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测定
无定形高聚物或结晶高聚物无定形部分在升温达到它们的玻璃化转变时,被冻结的分子微布朗运动开始,因而热容变大,用DSC可测定出其热容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2.混合物和共聚物的成分检测
脆性的聚丙烯往往与聚乙烯共混或共聚增加它的柔性。因为在聚丙烯和聚乙烯共混物中它们各自保持本身的熔融特性,因此该共混物中各组分的混合比例可分别根据它们的熔融峰面积计算。
3.结晶度的测定
高分子材料的许多重要物理性能是与其结晶度密切相关的。所以百分结晶度成为高聚物的特征参数之一。由于结晶度与熔融热焓值成正比,因此可利用DSC测定高聚物的百分结晶度,先根据高聚物的DSC熔融峰面积计算熔融热焓ΔHf,再按下式求出百分结晶度。
结晶度(%)HfH*f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