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看完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我默默地感慨,人世间有真情,有真爱。情感无处不在,只要空气中有一丝真情的味道,都会动人泪下,更不要说这伟大的爱。
卓琳的平凡至伟,她在邓小平身后甘当无名英雄,相夫教子。她对她的爱人不离不弃。让爱情变成信念。还有朱邦月,他是一个最平凡不过的中国男人,他在自己单腿残疾后,还要照顾得了“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妻子和俩个儿子,在面对这样的困境,他不仅没有退缩反而还笑对生活。看到卓琳和朱邦月的事迹,我不禁感慨,我们也要学习卓琳的默默无闻,顽强的精神。学习朱邦月的吃苦耐劳,面对苦难也能够微笑的大无畏精神。
母爱是最真的。在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中,阿里帕·阿力马洪收养了十余个孤儿,把每个孩子都当做自己的亲生孩子,无论吃多大的苦也不让还子饿肚子。这种精神多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可能现在还不能向阿里帕.阿力马洪这样做出这么大的奉献,但是我们可以尽我们微薄的力量去向灾区捐款,帮助需要帮助的。陈玉蓉暴走七个月,为了能够减去自己的脂肪肝把自己的肝移植给儿子,最后她成功的赋予了她孩子第二次生命。一个母亲可以奉献多少?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答案。所以我们应该要有感恩的心,要感谢母亲的无私奉献,母爱齐天。
李灵这么一个平凡的年轻女孩能够花费家里所有的积蓄在家乡办学,帮助失学儿童免费重返学堂,她不辞辛苦,去回收儿童书籍,不在乎别人误会的眼神,默默付出。看到这里我觉得我以后也要向李灵学习不怕苦不怕艰难,勇敢坚持的心态。
还有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沈浩,他在小岗村和村民一起努力把小岗村发展起来,为了能让小岗村发展起来,他把人民捧在心里,他连家里都没有时间顾,默默苦干。我觉得现在的我们就要有像他那样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看到勇者无敌的张正祥,他是一位农民,他为了保护母亲——滇池,不怕别人的威胁。不怕别人的报复,不怕别人把他当作疯子,最后成功的阻止了别人对滇池的污染和破坏。我敬佩他的那种不惜牺牲全家的利益,更不惜付出骨髓身残的代价,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学习他那种面对贪婪、愚昧和凶残的困境,有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还有就是 翟墨为了让别国的人改变对中国没有航过海的的看法,于是就独自直挂云帆经过俩年半,历经艰险,不断地挑战自身的艰险,完成了中国首次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在途中总是挂着中国国旗。所以我感受到作为国家的一份子,要时时刻刻记住要为祖国争光。
从“盲文无国界”组织的创始人萨布利亚?坦贝肯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她竟然为西藏盲人的教育和康复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不企盼神迹,全凭心血付出。这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的,作为一切健全的我们,更应该要有这种高尚的人道精神,更要有这种博爱的慈善情怀!
最后看到为救落水儿童而献身的何东旭、陈及时、方招,我们作为大学生就要有他们那种舍己救人的精神,具备新时代最需要的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见义勇为的精神。
每个故事都平凡却伟大,真诚而无私,都让我们震撼、每个人都让我们感动。
第二篇: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至美的笑容,纯洁的心灵
——观《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有感今天,我观看了“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我觉得,今天才真正明白了无私的伟大。
那么,无私究竟有多伟大呢?以我的见解,是黄旭华爷爷用生命唱响的无声高歌;是刘盛兰爷爷一颗宽仁厚德的心;是陈俊贵伯伯心比金坚的精神;是胡佩兰奶奶伟大的医德。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每一位感动中国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而这些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无私的奉献。其中,使我印象深刻的是胡佩兰奶奶和刘盛兰爷爷。刘盛兰爷爷,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用自己的部分生活费和拾荒得来的钱,资助给贫困学生。短短的三十年间,资助学生100余人,资助款数高达10万多元。这些,都是爷爷从生活中一点一点的抠出来的!这些年,爷爷没有吃过一餐肉,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除了必要的生活花费,其余的钱一分不少的捐给贫困学生。哪怕仅仅是5元,10元,20元......我想,这就是爷爷无私的奉献。
胡佩兰奶奶,称的上是中国年纪最大的“上班族”。你可能不会相信,她已经90多岁了。但是,她依然坚持给病人看病,并以崇高的医德,获得了广大患者的认可。有时,有的病人没有钱治疗,她会主动垫付。而且,给病人开药方时,总是在在有效的前提下选最有效的药开。别人说她:“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
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这,怎么不是一种无私的奉献?
“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们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
他们也许默默无闻,却无私的向祖国、向人民献出了自己宝贵的青春,甚至是生命。但是,我们会将他们永远铭记,他们也会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啊,这至美的笑容,这纯洁的心灵!
第三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6颁奖典礼》观后感
触摸故事,所有的时间上演,期待已久的十大人在中国2016年颁奖典礼终于广播,我特别早期坐在电视前面看。这次颁奖仪式使我非常感动,28年从事极其危险的固体动力燃料表面微塑工程徐立平技术员;十一年经历艰苦奋斗,筹集资金支持18,000多名贫困学生梦幻莫震高中校长;因为从疟疾治疗中使用的青蒿素青蒿素的分离和诺贝尔奖在医学中的开创性开创性尤先生教授......每一个动作让我读了很多。
每个故事都很有趣。我最感动的是官方的东方,我们为安徽宣城的人民感到自豪。2015年6月1日,重庆东方航运公司在湖北省长江中游工资水域沉阳设有东方之星客运码头456人。官员志愿加入海军工程大学救援队。面对危险,官员没有撤退,他勇敢地救出了两名幸存者在机舱内。虽然死亡的东方,虽然死亡的威胁,走在危险的边缘,他是不停地交付氧气和生活软管的通信信号,毫不犹豫地成为他的第二次成功搜索和救援 幸存者。他失去了最好的生活保证,水后,他的眼睛闪烁,鼻孔出血,耳痛。我想,他到底有什么勇气?在关键时刻,在生死之间,为了拯救受害者,有机会生出受害者。这是一个真正无畏的英雄。
第四篇:《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仪式的10大人物是:
1、黄旭华
2、刘盛兰
3、陈俊贵
4、段爱平
5、沈昌健沈克泉父子
6、格桑德吉
7、胡佩兰
8、姚厚芝
9、方俊明
10、龚全珍。
其中最使我感动的是刘盛兰爷爷,他节衣缩食省出钱来捐给那些有需要帮助的孩子们,20多年他的捐款钱数到达10几万。我很感动,泪水也控制不住了!主持人白岩松说刘盛兰老人的颁奖辞: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当思考答案。
还有那些航天员们,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感动中国》观后感300字
看了2014《感动中国人物》颁奖仪式后,我几近可以泪流满面了,一个个感动人物,一件件感动的事都出现在我脑海里。
胡佩兰,她已行医70年,退休后仍坚持坐诊27年,每周出诊6天,从未中断。便宜药治大病是她的口头禅,退休后,8年捐建50多个书屋。1月22日5时30分,98岁良知医生胡佩兰往世,留给世界最后一句话是病人看完了,回家吧。
奖仪式令我泪流满面,评选出来的人物都让人敬佩感动。在这个简单的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这么多感人的事迹和值得感动的人。这些感动不是由于脆弱,不是由于悲伤,而是感动激起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有种情怀是流露自内心的爱给予社会家庭幸福真情洒向人间。
观《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有感400字
看过了《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我的心潮澎湃,留下了感动的泪水,他们愿意付出,却任劳任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最喜欢黄旭华爷爷、刘盛兰爷爷、格桑德吉老师与刘佩兰奶奶。
第一名,是一名退休潜艇职员黄旭华,他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三十年来没有回过一次家,他曾说过:我献出了一生,我无怨无悔!他这一生完全是不曾悔过的,值得我们学习。第二位是一生都在捐助他人的刘盛兰爷爷,他曾捐赠了五十元,每个月只有三百元,这笔钱算是很大的费用。为了能捐助更多的孩子,他只能从自己的生活费里扣出钱,20年来共捐助孩子十多万元,他和格桑德吉老师一样伟大。格桑德吉,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文化,放弃了往城里的梦想,来到乡下当老师,女儿8岁了,但她生下来只见过4面,每到冷暑假她就会劝学,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文化,共劝学成功四十多名学生,成功把二百多名学生送出大山。她,一切为了学生!胡佩兰奶奶,让病人少花钱治好病,有家庭条件不好的患者自己会为患者垫付医药费,一直工作了三十年,她曾说过:活一天,有一天,直到死。这么伟大,确切让我们心悦诚服。
这几位感动人物,确切让我们感动,她们是我们的榜样,我们应当认真学习他们这类忘我奉献精神!
《2013感动中国颁奖仪式》观后感500字
《2013感动中国颁奖仪式》中,一个个人物用行动书写着感动,用人生诠释着伟大。其中,刘盛兰老人我印象最深。
第五篇: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
《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舞台还是那个舞台,但是今天在这个舞台上,耀眼的不是那些明星,而 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观看了今年的中央电视台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中,最美乡村教师格桑德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可能只是一个字——“爱”。这对于我、对于我们广大教育者来说无疑是一次灵魂的洗礼。
2003年年轻的格桑德吉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山崖。门巴的女儿执意要回到家乡,坚守在雪山、河流之间。她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她所在的帮辛乡小学是墨脱县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因常年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从来没有过完整的路。为了让孩子们上学,12年来格桑德吉老师天天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去帮邻村的学校代课;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格桑德吉跟男老师一样,趟过冰冷的河水、溜铁索、走悬崖峭壁,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13年来,格桑德吉走遍了帮辛乡每个村落,把40多名学生劝回校园,把200多个孩子送出了大山。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她说,自己要在最需要她的地方发光发热,我为她的那份执着与坚守而深深感动。这些年来,为了教好孩子们,格桑德吉将自己的女儿央珍从两岁时一直寄养在拉萨的爷爷家,当一年之后格桑德吉再到拉萨的时候,女儿已经不认识她了。我为她的狠心和爱心而感到心疼,对于大山里的孩子们来说,他们遇到格桑德吉是幸运的,但对于家人和孩子来说她们却是可怜的,格桑德吉一路走来不仅深受大山里的学生喜欢,就连我们这些观众也打心眼里佩服这位有着美好心灵的藏族姑娘。
我和格桑德吉可以说是同行,但是审视自己的指教之路,我明显的感到了自己的不足,我的灵魂应该向乡村最美教师无限靠拢,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自己最大能量为孩子们的未来勾画美丽的蓝图。这样我的身心虽然摆脱不了疲惫,但是我的露出的笑容却是灿烂的,因为我做了我应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