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青春光
让青春在基层岗位上闪光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我是高家堰供电营业所的一名抄核收员工,叫董海。首先我非常感谢公司给我这次演讲的机会。请允许我用最朴实的语言来讲述,一群在山里默默工作的普通员工。他们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岁月奉献给了农村基层工作。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让青春在基层闪光》。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工作在山里普普通通的员工,他们没有滔滔不绝的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但他们却有着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他们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和拥挤,远离了华灯初上、轻歌曼舞的享乐,整日奔忙在大山深处的田野密林中。他们踏遍了高家堰的山山岭岭、沟沟坎坎,把一缕缕光明带进了千家万户。他们用自已的实际行动,用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在艰苦的环境里唱响了一首首优质服务的动人赞歌,在人烟稀少的乡村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电力员工的光辉形象。几个月前,我刚来到高家堰供电所的时候,曾有过失落与迷茫,在这偏远的山区、单调的生活里离学生时期我曾经的梦想总有一些距离。当时的我困惑、彷徨。但现在回想这几个月的工作与生活,我又感到充实满足。因为我和我的同事们,凭着对公司的忠诚和对事业的执着,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高家堰这片广阔的天地。作为一名从事基层工作的青年员工,成功的喜悦、失败的苦恼、理想的探索、现实的迷惑,酸甜苦辣五味俱全。在工作中我渐渐明白,在各个岗位都有发展才能、增长知识的机会。每次跟着师傅们外出学习怎么处理故障,一起冒雨前往抢修线路,头顶烈日更换老化线路。可也就是这几个月的时间,让我实实在在的了解这里地理环境的恶劣,也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我们电力员工的朴实和工作的艰苦。高家堰地势较高,一些乡村遇到雷雨季节道路就会垮塌,车辆无法通行,即使通行也只是摩托车,更糟糕的情况就只能以步带车了。在这样的环境里带上沉重的工具和所需的材料跟着师傅们一起在大山里架线通电;或者坐在行驶在陡峭颠簸山路上的摩托车;或者是行走在松动的碎石不停往下掉的山崖旁,;或者是收工之后老乡给的一碗米饭„„回忆太多太多。作为一名青年员工,我感谢这些经历,它让我艰苦并快乐着。因为这些经历,这些实实在在的一线工作,让我更快的从理想回到现实,让我避免眼高手低,让我更加懂得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道理。
记得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曾写过这样一句话:“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这种精神就是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是共产主义精神。只有无私无畏的人,才能在奉献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才能始终关心千百万人的冷暖苦乐,才能在人民心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在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中燃烧自己。正是这么一群普普通通的青年员工,他们把自己的理想、信念、青春奉献给公司;正是这么一群普普通通的青年员工以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才换来今天高家堰的一片光明。
谢谢大家!
第二篇:让春光永驻
《让春光永驻》
吕寨职高
王玉美
阳春三月,绿柳吐翠,花香袭人。人们的脸上满含着笑意,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自然想起了他,想起他,我们的心里就充满了温暖。
他个子不高,却是时代的伟人;他身体很轻,却装有一颗伟大的心灵。出生时,他普普通通,离世后,人们再也无法平静:他的心灵日记,人们越读越有劲,他的感人故事,人们越听越动情。半个世纪过去了,他的美丽的容颜,已深深烙在每个人的心田。
本溪路小学不会忘记他,他把汗水和成了砌墙的泥浆;白发的母亲不会忘记他,一张陈旧的火车票握在手中还是那么烫;公社人民不会忘记他,雪中送炭的两百元哪……人心都是肉长的,人们越想他,行为也越像他。
车上的旅客像他。让座,倒水,提行李,打扫卫生……车厢里传递着春天般的温暖。人们传唱着他的故事: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想起了他,人们明白:助人为乐、坚守平凡就是在铸就伟大。
想起他,人们会深深理解焦裕禄为什么眷恋着兰考土地,想起他,人们会渭然长叹孔繁森为什么喜欢阿里的山山水水。一位是县委书记,带病坚持工作,坚守岗位,一辈子忠于人民忠于党;一位是地委书记,阿里人民的儿子和父亲:一份改变阿里落后面貌的宏伟规化和8元6角钱的个人财产,让人唏吁不已。无私奉献的精神之花竟在荒芜的土地上开得那么骄人,那么硕大!
想起他,人们明白了:心中爱的力量竟能如此强大。爱心妈妈能让死神却步,退休老人能让苍山披上锦绣,爱心司机能忍受常人不能忍受之苦,最美教师,清贫坚守,一片丹心写春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这支爱心队伍,成了洪流浩荡,成为国人的脊梁!
有人担心,雷锋出国了。我说别忧心忡忡,妄自菲薄:他是中国人驻外的精神大使,他是中国人扬名于世的道德名片!也有人扬言,雷锋落伍了。我说这是不明事理,妄自尊大:螺丝钉虽小,但能保证机器的高效运转。做人就应该像他一样做一名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想起他,你我的心灵将会变得更加纯洁;想起他,你我的行为将会变得更加高尚!校园里会到处都有他美丽的身影;天空中会时时传来他温暖的声音: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根植心的沙漠,开拓爱的荒原。让我们共同传递爱的温暖和力量,让雷锋的精神之花在校园内绽放,在神州大地上绽放!让这三月的春光永驻!
谢谢大家!
第三篇:让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学案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学案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好课文。
2、我会认识和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认读两条绿线内4个二类生字。
3、通过读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句诗的含义。
4、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基础达标:
1.给带点字注音。
gē yáo luǒ lù jì mò páo xiào mào mì()()()()()yōng bào zhī fán yè mào huāng shān yě lǐng()()()mò()不关心()逆之交 沉()寂()yáo 歌()()役 煤()()远 佳()
2.按要求写近义词 :
煎 熬()待 到()滋 润()裸 露()咆 哮()寂 寞()设问导读: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体裁是。这首诗歌,细致地描绘了 给荒山野岭带来的巨大变化,表现了 以实际 的决心。
2.想象:同学们是怎样来到荒山野岭进行植树活动的? 3.“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行诗句,你是怎么理解的? 巩固练习
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下面的词语可供选用。
枝繁叶茂 青山碧岭 茂密 树丛 搭窝筑巢 阵阵林涛 碧波 荡漾
拓展延伸
1.植树节是每年的。
2.植树的好处很多:美化环境,净化空气;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吸附灰尘;降低噪音等。
3.保护环境的公益用语:
(1)珍爱绿色,珍爱我们共有的家园。(2)多一片绿叶,多一分温馨。(3)植树造林,利在当代,功在千秋。(4)水是生命之源,树是水的卫士。
(5)自己设计一条保护环境的公益用语: 4.积累含有植物的诗句(记一记)
梅花: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王冕《白梅》)
兰花:身在千山顶上头,深岩深缝妙香稠。(郑板桥《山顶妙香》)
竹子:年年长春笋。只是泪痕多!(李商隐《湘竹词》)
菊花: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第四篇:感受春光
感受春光
(1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欣赏有关春天的文学艺术作品的过程中,认识春天的美,感受春天的美,激发对美的发现和追求,热爱自然和生活。
2、通过欣赏以不同形式表现春天的美术作品,了解自然美与艺术美。教学重点: 学生在欣赏与活动中品味自然美与艺术美。教学难点: 体会表现春天的不同艺术表现形式。
活动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春天的资料,包括音乐、文学作品、图片等;
2、教师:制作课件,准备朱自清的《春》朗诵,有关春天的歌曲,表现春天的师生绘画作品,图片等。活动过程:
一、导入阶段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生: 春天。
2、在春天里,自然景观将会发生很大变化。万物复苏,百花齐放„„ 今天我们的美术活动,就是一起来感受春光,了解春天。(板书课题)
3、同学们在课前搜集了关于春天的资料,请你们相互交流、说一说有关春天的文学作品?
(抓住学生提到的朱自清的《春》展开,播放朱自清的《春》朗诵和有关春天的动画图片,学生边有感情地读/背朱自清的《春》边欣赏动画。
4、提问,生讨论:春天里,自然界将会哪些变化?我们的校园会有哪些变化?春天来了,我们可以组织哪些户外活动?春天的美丽带给我们怎样的心情?
5、还可以什么形式表现春天的? 生:绘画、歌唱。。。师带着学生唱 《春天在哪里》、《小燕子》、等开头一两句。
(过渡句: 春天真是太美了,它带给人们身心的愉悦和享受。那么,美术家又是怎样表达他们对春天的感受和理解的呢?)发展阶段
一、1、“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学生接着朗诵)。欣赏范画:王成喜的《春》(放大投在屏幕上)分析、讨论: 1)为何用红梅来表现春天?2)美术作品中的红梅与生活中的红梅有哪些不同?(投影展示摄影《红梅》)
2、投影展示摄影《春柳》和国画《春柳》,学生欣赏、分析自然美和艺术美,讨论: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从艺术作品中具象表现、意象表现和抽象表现的不同特点中体验春天的自然美和艺术美。
教师总结:自然美——客观世界中自然物、自然现象所呈现的美。艺术美——艺术作品中表现的美。艺术美源于自然美,又使自然美得到升华。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诗中描绘了美丽的图画。(放图片欣赏,提示学生边欣赏边构思自己的创作。)
4、将李可染的《春雨江南图》放大在屏幕上,学生思考,说出画中的诗句
5、范画欣赏,师从作品的表现形式、构图、取材、色彩等方面作讲解。
6、课堂练习:小组合作,每组同学按创作构思完成一幅草图。
7、师将各组作业展示在屏幕上,师生共同评析,完善创作。
一、课后拓展: 结合自己的创作构思,搜相关的创作素材。
二、总结:,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是孕育希望的季节,同学们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春天。你们就是最美的春天!让我们一起来唱起《渴望春天》 教学反思:
春天的美丽带给我们怎样的心情?还可以什么形式表现春天的?
第五篇:感受春光
《感受春光,了解春天 》
发表于 2009-06-22 15:02:00 引用 1 楼
—、指导思想新课程的美术显然已不是一门单纯把握技能技巧的学科,而是各类知识的综合课。在教学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倡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双向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爱好,变易学为...
—、指导思想
新课程的美术显然已不是一门单纯把握技能技巧的学科,而是各类知识的综合课。在教学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倡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双向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爱好,变易学为乐学,变难学为活学,为学生提供了互动学习机会,使其都能在不同潜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
二、教材分析
《感受春光了解春天》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是本单元的重头戏,属于新课改方案所设计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共设2课时。同时也是学生认识、感受、理解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重要阶段,继而为第二课《生气蓬勃的春日景象》和第三课《春天的畅想》的学习起搭桥和铺垫作用。教材图文并茂,文字亲切自然,内容贴近现实,融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参与性与一体,很轻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促使学生积极探索、乐于动手。
三、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美术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绘画中一些基本的技能技巧,也具备了一定的美术欣赏与分析作品的能力。同时,新教材增强了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在基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的基础上,为学生开创了一大块自由的空间,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课所展示的漂亮图片,配以柔美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会更加激发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欲望。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欣赏艺术家们笔下的春天,感受艺术家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对春天的赞美。、能力目标:结合自己的观察、发现,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引发对春天的感受,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春天进行描绘。、德育目标:在体验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同时,进一步认识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五、教学重点:自然美与艺术美共同的美感体验。
六、教学难点:作品中如何引发、表现对春天的感受。
七、教法学法分析:
整个授课过程把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前提,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法,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根据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艺术家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对春天的赞美。并让学生带着问题思索、观察、比较、讨论、八、教学实施
(一)引导阶段通过配乐散文创设一种学习氛围,从赞美春天的优美词句中展开画面,继而导出课题。
(二)发展阶段
1、以大量图片和作品《梅石溪凫图》为例,引导学生讨论作者如何通过美术作品来传达春天的各种信息,并总结出作品中所体现出春天的象征意义。
2、选取几组有关春天的风光片和美术作品,请同学谈谈对自然与艺术中所表现出的春天有何种感受。
3、展示一副作品从自然—艺术—艺术处理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掌握几种表现形式,并总结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4、学生围绕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及感受相互交流,收集素材,在小提琴奏鸣曲《春天奏鸣曲》中,对了解和感受后的春天进行构思构图。
(三)收拾整理阶段
在辅导过程中采取多元化的方式,鼓励学生从自己最熟悉,理解最深刻的角度去表现,注重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个别作业提出相关的修改建议。
(四)展示评述
采用自评、互评作业的方式,使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了一种互动热情,借此发挥学生思维发散性的特点。师生共同评述作业中的优缺点,总结出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加以轻轻点拨。
(五)课后拓展
在课堂完成的作业基础上,根据收集资料进一步对作品进行完善,并提示学生尝试性地多换角度和表现形式对春天进行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