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不写实习总结,我只想唠叨~ (5篇)

不写实习总结,我只想唠叨~ (5篇)



第一篇:不写实习总结,我只想唠叨~

2010-08-18

不写实习总结,我只想唠叨~“如果你爱她,带她来深圳吧;如果你恨她,带她来深圳吧,不写实习总结,我只想唠叨~。”

《深圳,你让我泪流满面》,第一次去图书馆看到的书。只因书名太适合刚到时的心情,差点儿就泪流满面地把它借回,事后被证明此书果然只是本烂书。

虽是在计划当中,但仍觉走得太匆忙。真的没玩儿够、没吃够、没热够、没闹够、没写够、没学够、没唱够、没看够那片海。

这里可以坐公交按路程算,最少二块;这里打个的,要十几块起步价;这里吃个快餐也要十几块,有时一餐的钱够我在学校吃一天有多;这里在关内租个好点儿的房子一个月要一千多…

这里去香港坐地铁只要40分钟,这里可以时不时来个何润东、景甜、力宏、林俊杰、笔畅、楚生、郎郎…这里有各种名牌店旗舰店,这里走几步你会发现什么腾讯、比亚迪、华为…竟是大牌公司的总部;这里有海、有蓝天、有极自由的气息、有来自各地为梦想打拼的年轻人,在很多人身上可以体会到著名的“深圳速度”。

明天才离开,已经开始留念。不舍,这个让我爱恨交织的地方。

师傅

脑海中想过很多adj.来形容你,虽然你说过写稿子一般情况少用形容词,多注意细节描写,但我这孩子不乖。

山东人,好师傅。简单的词,用来形容让我佩服的你。如果说此前二次暑假实习都着不上笔墨的话,那么这次在广日,是你,真的教给我太多。你带给的影响力,绝不止这一点点。

虽然你的要求高,我也天天要被骂,但依然每天佯装厚脸皮,依然傻乎乎不知天高地厚照样傻笑。默默地将你说的话记在文档里。或许你已不记得,你对我最初的形容词是“一张白纸”,让我一瞬间发凉的心慢慢学会攒起少得可怜的自信心,继续明天。到昨天,某人形容我,踏实。头儿还评价不低,受宠感。

短短一个多月,过得太快。作为一个习惯快速融入一种新环境的我。这时间足够让我习惯很多。

习惯每天有上网的机会,就先开你的邮箱,看看有没啥稿子要处理;

习惯跟在你后面,屁颠屁颠地采访记录;

习惯了一有啥猛的报料就坐着你的小奥迪灰快地赶去,你不知道有些新闻对我而言是觉得有多刺激;

习惯了同你和轩老师一块儿去采访,在车上在饭桌上海阔天空地聊,听你们说在汶川采访的真实感受,听你说在富士康采访的点滴,听你们在两辆车上用对讲机103,567呼叫,好逗~对很多问题你们教会我要自己学着思考,而不是统统接受;

习惯突然接到你一个电话或短信,让我马上赶到哪儿,不许迟到,也足够让我充实一天;

习惯一天采访完,赶到某个能上网的地儿,飞快地赶稿,虽然常被你说'有速度也要有质量',这样结束的一天会让我坦然;

习惯最多隔一天,就能在报纸上能看到自己的稿子被改成啥样儿,甚至习惯有你的稿子,位置总会在头条。

习惯在公交上刷完卡,趁个机会便灰快地跑到司机旁边,不顾他地眼神是否有杀气,撕下大把车票,然后欢喜地装进小包包;

甚至,习惯每次交上稿子,都被你骂一通,其实你的性格很山东很痛快,让我听得也很畅快,脸皮本来薄点,现在晒黑了骂多了,也厚实了,实习总结《不写实习总结,我只想唠叨~》。

甚至,习惯鲜见到你出现在单位,一旦出现,反而会让我紧张起来。嘿嘿~

好像现在心情来得比较乱,想对你说的有太多,但对师傅,不多说感谢。

图书馆

深圳的图书馆,网上的小道新闻果真是名不虚传,具体介绍可参见百度或某人博客(别忘了我替你拉广告)。在深圳,这是让我无比留恋的地方之一。记不清多少次在里面窝着。好像我只要有个小空,就喜欢往里面钻。看书翻杂志上网写稿子,偌大的读书环境确实是深圳人民的保贵财富。虽然我干得比较多的是躲开空调,在花园里翻书喝茶,上网聊WEBQQ。超爱超爱待在那儿的味道。

想起多少次在舒服的沙发上不小心地打磕睡,然后被管理员狠狠地提醒。嘿嘿~~图书馆不让睡觉,至今还是我不解的秘密。

今天,还书。同它告别,边下楼梯边从包里掏相机,小脑一直不发达的我竟从几个台阶处直接摔得坐了下来,相机也被飞得老远。

亲爱的图书馆,是你也在表达着留恋吗?最后仍是崴着腿,给你拍了张大头贴,被一旁担心我脚的扫地阿姨看得一愣一愣。

数字生活

40天,细数共发表45篇稿子,留在深圳,留在广日。此前,未想过自己的文字能以这种方式变成铅字,谢谢很多人。

搬了4次家,师傅说在深圳不多搬几次家就不算来过。很带劲,住是很带劲,被骗得也很带劲。

本想把我那个黑房东好好地写上一笔,报他个猛料,看他以后想干个甚。

那天晚上12点了,看他还像往常一样,提着一带子本子和一堆骗人的东西,在门口认真地记录着什么。那一刻,突然发现他的抬头纹好深,满脸的也竟是沧桑。其实,他要一直这么辛苦的忽悠人,骗人骗钱。其实,他也不容易,他也只是为了混口饭吃。其实,他家里还有一家老小。师傅,对不起,这条稿子没能按时交给你。我心软了,我偷懒了。

去大梅沙看过1次海,完成某人此生第一次看海的心愿;去盐田海边吃过1次海鲜。虽然没有厦门的海、天拥有那么耀眼的蓝。但那片蔚蓝还是我心驰神往的地方。如果不那么远,如果真的可以,我愿意每天每天都去看海。

逛了3次街,老二,SORRY我米有抓住机会抓住这个资源丰富的淘宝地,米买啥好看的衣服和东东,逛了N次家边超市,喜欢一起推着小车转悠四处的温馨感。

深圳的天蓝了N天。刚来的几天,师傅说你运气好,往常深圳的天好阴霾,就这几天蓝。可这些日子结束,我手机里也留下了N+1张天蓝云飘的背景。真的很漂亮,敢说有时这座城很上境,它的风景,赛过所有平淡。谢谢好天气,你带给我很多好心情,给我在很多烦闷的日子里,多了一个抬头微笑的理由。

YOU

你,可以稿子不被改一个字就变成铅字的行为,让我太受刺激。你赢了~好吧。回去请你吃爪子~

你,要好好实习,不被欺负,好好照顾自己,再见时可以多点肉,而不说我胖了吗?

你,不要不吃饭,也不要一顿撑到自己,请不要总不洗衣服,然后以砸死人的数量一次性洗掉吗?

你,要记得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请按你的计划,充实地生活起来~

你,你,你…,记得给我电话短信就对了~

THE LAST NIGHT

今天跟老爸一口气倒了好多采访的趣事儿,但没想到他和叔叔脸上流露出的反应都是“记者这工作好奔波,好辛苦”,众人的意见更加一致地倒向“你还是先去考个公务员吧,一个女孩子,不要这么奔波。”OMG,我刚刚被这个充满激情的城市触动,很多事都想去试试,很多地方想去看。可是,我又一次想问,我还有自主权吗?

最后的最后,老爸的意思是希望我能在广州工作。最后的最后,还是更希望我考上公务员。最后的最后,我又迷失了自己的想法,究竟是要选择哪条路?

最后一晚,让我爱恨交织的深圳,还有你,晚安。

第二篇:我只想

文 章来源 莲

山 课 件 w w w.5Y k J.c oM 我只想,在你的希望和理想里,为你增添一点鼓励;

我只想,在你沮丧和疲惫时,给你一些力气和勇气;

我只想,化为一方素馨的手帕,为你拭去额角的汗滴。

我只想说:你绝不是失败者——胜负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勇敢的参与。文 章来源 莲

山 课 件 w w w.5Y k J.c oM

第三篇:我只想说说我自己

我只想说说我自己

我害怕照镜子。

是的,我怕。或者说,我是在怕我自己。

我不敢在一个人的时候照镜子,却喜欢在深夜时一个人坐在床上面对着镜子。看,我就是这么矛盾的一个人。

白天的我对照镜子有一种恐惧感,它会让我想起一大群吃尸体的虫在一具腐烂的尸体中穿梭的情景,那些吃尸体的虫从眼洞里钻进去,经过头颅,再从肚子里钻出来,而那具尸体,就是我。

我是在害怕什么?

我时常想这个问题。而关于镜子,则是萦绕在我心中的一个噩梦。我会害怕镜子中突然爬出来什么东西,我会害怕镜子中浮现出来的图像,我会害怕那具尸体,或者说,我在逃避。

我在逃避这种害怕。

小时候我怕那些美丽的蝴蝶,长大了也怕,只不过从完全不敢看到现在的敢用手捉住黑色或白色的蝴蝶然后捏死,但还是不敢碰其它颜色的。后来我还怕头发,所以上了初中后索性把头发剪了,它让我很没有安全感。其实我最喜欢的植物是荆棘,各种荆棘。我喜欢把荆棘上的刺一个一个扯下来,看它光秃秃的枝条晃荡在空气中,然后我就会真心地露出微笑。可是这些我喜欢的和我害怕的,从来就只有我知道。

我大多数的时间都在笑,但是如果你了解我,你会发现其实我真正开心的时候是不笑的。显然,没有一个人了解我。在我的世界里应该是只有我一个人,为什么说应该呢,因为好像从来没有人进来过,我也自得其乐。我不会分享我的秘密,我也不喜欢知道别人的秘密,就算是最好的朋友,也不知道关于我的任何一个秘密。

我是自私的。

在我的心里,我自己是排在第一位的,然后家人排第二。很惊讶?我的心里只有两位,其它的关我什么事呢?这个时代,谁还能以心交心?

我有三次都差点死掉。

第一次是在五岁的时候,学骑单车。毫无预料的,我掉下了一条小河。河不宽,但很深,绿幽幽的水使我感到恐惧,我试图抓住一旁的大树,但那也只是徒劳。我感觉到我小小的身体沉沉下坠,我睁着眼睛,只看到快速合过来的水,呛入我的鼻腔,冰凉冰凉的。后来,我被一个聋哑的老人救起,如果不是

他,你可能就看不到这篇文了。我清楚地记得那天发生的所有事情,我清楚地记得在我掉下水的前一刻岸边有不少人,他们观望着,观望着。

再后来,我就没有那天以前的所有记忆了。那些远去的时光,就好像从来没有来过我的生命里一样。

我的世界是纯白的,或者说是纯黑的,但我知道它绝对不会有其它颜色,别问我为什么,我也不知道。

我从水中看过天空,是那种很清澈的水。当我从水中往上看的时候,天空很低,好像就在我的头顶上,水波一荡一荡的,连天空也是一荡一荡的。我整个人浸入水中,透过一层薄薄的水看着云朵,他们不像棉花糖,也不像棉絮,它更像是一团蠕动着的纯白色的幼虫,它们紧靠在一起。

我也从水中看过天空的倒影,它很黯淡,并不像抬头就能看见的天空那样

蔚蓝或是纯白,而是被染上了一种近乎黑色的深灰,使它变得深沉,变得黯淡。天空用这样的方式表示它的另一种姿态,就好像一个开朗阳光的人突然变得深沉,忧郁,常常会让你不知所措。

看,这就是习惯。

我和大部分人一样,喜欢住在城市。因为我习惯了喧嚣和吵闹,习惯了这里毒辣的阳光,他们透过我的皮肤爬过我的全身,习惯了这里带着一些轻微污染的空气,他们透过我的血液淌过我的心脏,习惯了一些人,以及,一些让人无法理解的事。

我在一个玻璃罐子里。瓶口敞开着,我却感到不安与慌乱,我用手拍打着内壁,发出惊恐的尖叫,然而,经过的人却只是冷冷地看了我一眼,然后面无表情地匆匆走过。外面有一个人似乎是想帮助我,但他只犹豫了一下便走开了。我心中的希望还没燃起便被冲散了。我试图爬上玻璃瓶,然后从瓶口跳下去,但只爬到了一半高便滑了下来,于是我坐在瓶底喘息,却看到一大群人围着我,面无表情地看着我,不时议论几句,似乎我就是一个做戏的小丑。

这群人真无聊。

我并不喜欢悲伤,像大多数人一样,我喜欢欢乐的气氛。至于你问我为什么写了那么多悲伤的文,我只能说我完全是按照别人的语言、思路仿写的。我承认我写不出好的文章,就像这篇文,你完全可以当成笑话来看,我知道当你看到这篇文的时候会笑,会嘲笑我的文,就像我会嘲笑你的幸福或者悲伤或者快乐一样,但我必须要告诉你的是,这篇文记录着我的心情,我的快乐,我的悲伤,以及我为数不多的想法。

和大多数孩子一样,我爱上网。我喜欢玩漂流瓶,看他们把心情写在瓶子里,被我捞起,然后带着轻松的笑容回复他们一两句。到现在,我会准备很多

透明的瓶子,很多彩色的纸,然后为我收到的瓶子的主人写下一两句祝福的话,让它们装在瓶子里,顺着河流漂流,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漂流瓶。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望着漂流瓶的那个方向在心里为他们祝福。而我自己有时候也会写一些话,白底黑字或者黑底白字,然后装在瓶子里投入河中。我不知道它会漂流到哪里,但我知道它会承载着我的心情漂流到远方,或许被人捡起,或许会成为一个永远也无人知道的秘密。

初三:安安安安丶墨

第四篇:不想去证明什么,只想真实地存在

上大学后从来没人批评我什么,18岁以后我妈不管我做的什么事都表示支持和鼓励,从出生到现在我爸从来就没有打过我甚至是大声吼过我一次,可我是怎么在生活呢„„

又是暑假时候,一直没什么打算,接着一个电话便有了兼职和暑假社会实践的事了,方才觉察自己之前暑假尽是现在家里就没做过事,私心想着在社会上实践锻炼一下,定可提高下各方面能力,对自己身心也是极好的。只可惜一切总非所想了,自己招生部分做完后不想继续了,不是个能坚持的人,真的就是这样吧。其他再多的理由都是次要的吧,主要自己内心不想做了,为什么就突然不想做了呢?自己也实在说不清楚,或许也根本就不需要什么理由。能够随着自己的事就尽量变得随意起来,这样实在不好。招生虽然辛苦但是其实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况且我那边都是妹子,习惯了一群大老爷们重口味的生活之后突然来点小清新,精神上难免还是会有种新鲜感更多还是优越感了。小孩们都挺可爱挺好玩的,想象力真的比知识更重要,当然现在我可以这样说,自己与他们相处的时候态度就又不一样了,或者说不能做到和谐相处啊,哎。

回到寝室,以为无聊会看下书啊什么的,毕竟一直觉得自己还是比较喜欢看书只是上课时候没太多时间而已,而且自己也比较享受看书的过程。当然,意料之中的,每天开启的都是醉生梦死模式,我发誓从我记事起没在床上这么躺过,我记不清楚一天有多少小时躺在床上,之前甚至买好干粮一度准备不出寝室与世隔绝,不过后面还好,不是吃那些饼干泡面腻了,只是实在躺不下去了,于是每天早上走一站路去买雪中笼的包子作为一天的食物。怎么说呢,人其实很容易陷入某种不能自拔的状态吧,甚至自我难以察觉,如同毒液一点一滴慢慢在你身体中积累一般,你很容易习惯甚至享受这种状态了。明明就是前半个月的事,现在自己甚至回忆不起来是怎么过来的,真的是种麻木迷醉的状态么。我依稀记得躺在床上想了很多事,可是现在分明却记不得是什么。感觉那时头脑像皎洁的月亮一般清晰把这些事都想得很清楚明白甚至是透彻,可是现在却还是想不起来了。再次很无奈地证明想事不如去做事印象深刻,只是觉得那几天天气还不那么热,知了也还没疯了一样地叫,不过考研的倒是一直在考研,竞赛的一直在竞赛,兼职的也一直在兼职„„

后面我想自己是休息好了,就这么睡了半个与能没休息好么?于是开始拼命地听歌看电影了,我想起以前暑假打算看电影都没怎么看呢,可惜以前想看的那些电影都飘散在风中了。于是看了一些比较小众颠覆掉自己传统道德观价值观的电影,我只能这么说,我不是影评人,说多了就有点装13了。那你以前那些影评算什么呢?恩,就是装呗。我努力不去装,不是因为大家都在装所以我才去装,只是有时你不装大家反而都说你这是在装,于是你在装与不装之间很纠结了。电影的名字就没必要说了,无非都是集色情暴力与凶杀三味一体,间接穿插悬疑推理,但是其实都还好,从中还是时不时能够看到人性的光辉,哪怕更多是为了衬托人性阴暗面的邪恶与自私。很多东西真的是不需要你去评论什么,你明白就明白,一千个读者有一千种装.逼的理解,你真的没必要证明你自己比别人会装。

当然,后面也看了不少公路电影,因为自己是想出去走走,或许不该说出来的,做成了再说,现在说又是空谈了。我无比欣赏与敬佩杰克凯鲁亚克描述的那种“在路上”的生活状态,当然只是欣赏还不至于羡慕嫉妒恨,因为就现状来看,自己是不大可能经历类似小说人物那样的遭遇。但是我真的不可能吗?未来真的是说不准的,甚至是不能计划的,所以你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不过这正是生活的希望和乐趣所在!还好我们能够把握现在,命运也正是在此刻发生一切应有的改变而不是未来的某一天,明天总是崭新得无法重复,只有享受此刻的真实才最可贵。

暑假没回家其实挺对不住父母的,我妈一直挺想我回家的,真的,我能感受到因为我是她儿子。可惜总是事与愿违了,即使在十堰无聊得不行自己也还是没回去,因为回家也实在是无事可做,而且家里爸妈又像皇上一样给侍奉着自己是真心过意不去。很多时候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妈怎么就那么尊重支持我的每个决定,或许真的是她才真正明白和理解我。好吧,有点煽情了,该怎么生活还得继续,只是健康快乐积极就好,这正是他们希望看到的。

你觉得我是想表达什么或者证明什么的话,怕是让你失望了。大家都是这个年龄段的人了,还需要别人教你如何如何吗?没有谁还不明事理,只有愿不愿意去做了。没有遥远的梦想没有唏嘘的青春没有感慨的现实,有的只是真实的此刻,有的只是自己还存在,不管生活得好不好青春还在不在时间过得快不快。不管什么样的生活都还是在继续,不管什么样的自己都还已然存在。你想怎样?

第五篇:我不写教案

我不写教案

■文《语文教学通讯》

有一则外国笑话说,一个被退稿的作者闯进编辑部,怒气冲冲地责问:“你们根本就没把我的文章看完,怎么知道它不好?”老编辑笑道:“一个鸡蛋,如果你吃第一口时已经知道它是臭的,你还有必要把它吃完吗?”在我看来,教案对于教师无异于一个变质的臭鸡蛋,而对待臭鸡蛋,我们唯一的选择便是坚决地、毫不迟疑地把它扔出去。而说“我能不能不写教案?”就相当于问“我能不能不吃臭鸡蛋?”一样好笑。

一、我为什么不写教案

事实上,我的味觉也不是那么灵,就教案的问题来看,如果把它比作臭鸡蛋的话,我很惭愧地说,我非但没有在吃第一口时吃出它的臭来,而且还一度把它当作营养餐大吃特吃过。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我所在的学校有一个活动,便是每学期评选一次“优秀教案”。这个奖项是很令我们神往的,因为据说它体现着一个教师的综合素质:钢笔字、文笔、构思以及自始至终的耐心。我对这个奖项动过无数次念头,但终究无法企及:我看过往年的优秀教案——工整的方块字,从远处看就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再一页一页地翻开,几乎每一篇的板书都不相似;而且满满当当,蝇头小楷挤得密不透风。一个学期下来,一百多篇教案,每篇都那么工整、精心。我除了自叹不如以外,也只有尽量向它靠拢了„„

就在我从教的第五年,发生了这样两件事:

1.有一次上语文课,我让学生读完课文,刚想叫一个学生说主要内容,嘴还未张开,就听一个学生小声说:“接下来该说主要内容了。”声音虽小,但足以让班上的每个学生听清,我有点挂不住,拎起那个学生问他为什么能未卜先知,生答曰:“我们三、四年级的语文课都是这几步。”我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怎么和人家三、四年级的老师上成了一个模式?我回去翻了自己执教以来的所有教案,发现岂只这节课,我上过的所有课——说的话、履行的程序,都是大同小异的。2.就在这一年的九月份,《人民教育》中开始连载了一系列关于教案改革的专题论文:《课改,请先给教案松绑》《我们迫切需要教案改革》《面对教师备课的一声叹息》„„

对第一件事,我进行了以下思考:备课的时候也不是没有备学生、备教材,但为什么把不同的课备成了同一个样子呢?我们常说:“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其实与活生生的人比起来,教案又何尝不是死的呢?我们所说的备学生,备的常常是我们理想中的学生——比如我备课时常常预想:我这样问,学生就会那样回答,然后我再如此那般地讲下去。这从表面上看,是在备学生,实际上呢?实际上是:我这样问,学生到底会怎么回答?只有问了以后才知道!教过书的人都清楚,学生的回答,在许多情况下是与教师的预设截然不同的。不同怎么办?很多时候,我们会排除“异己”,按照自己的预设讲下去。

把学生的不同意见扔在一边,自顾自地讲下去,显然是不对的。所以,马上有人出来呼吁:我们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这句话说得太好了!学生又不是牛,怎么能被牵着鼻子走呢?只是不知说这话的人想过没有:教师为什么要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呢?

我顺藤摸瓜,发现教师也是被牵住了鼻子的。谁在牵着教师的鼻子呢?

绳子很多,但我认为首先是教案!

在“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漫长岁月里,教师自己又何尝不是被教案牵着鼻子走?所不同的是,学生是被别人牵着走,而教师则是被自己牵着走。这是一个极大的讽刺:我们的教师苦心钻研、花费大量时间写的教案,竟成了一根捆住自己手脚的绳子!这让我想起一个词来:作茧自缚。

二、不写教案,怎么上课

不写教案,怎么上课?我认为,只要做好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不写教案,是可以把课上好的:

(一)精心备课

首先必须声明的是:备课与写教案是两回事。我说不要写教案,决不意味着可以毫无准备地走进课堂。在没有教案的日子里,我们不但要备课,而且要精心地、竭尽所能地备课。我个人认为,我们的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备: 1.备教材。所谓备教材,就是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对所教的内容要有一个全面的、透彻的了解。就语文课来说,你想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首先自己要能够有感情地读出来;你想让学生读文之后有所感悟,自己也必须事先有所感悟。这就好比游泳教练,如果自己都游不好,怎么能教出游泳冠军来呢?这样,在上课时,我一范读课文,学生就被吸引过来了,也兴致盎然地读了起来;等学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畅所欲言地谈自己的感悟时,我听到他们居然有和我一样的想法,总是禁不住由衷地表示赞许:“真好,你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而对于他们的不同意见,我更是欣喜异常:“你想得太棒了!这一点连老师都没有想到呢!”因为在课前精心地备了教材,所以我不但可以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而且有时还能和学生互相启发,共同学习呢!

2.备相关知识。“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有一桶水”这句著名的论断,随着“学生不是容器!”的一声断喝,变得几乎无人敢提。我倒认为,虽说从头到尾的“灌输式教学”不可取,但如果我们由此而断定,任何时候都不要灌输,就有矫枉过正之嫌了。因为以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每件事都自己亲自去弄懂。退一步来说,就算我们想让他们自己去弄懂,自己没有一桶水也是不行的。

我无意于指责我们的教师知识是多么的贫乏,因为相对于强大的体制来说,他们太渺小了!他们的需要(精神的、物质的)太容易被忽略,他们的呼声太容易被掩盖,他们成天忙得晕头转向,想让他们博览群书显得强人所难。但我却不能不说,教师的“内存”如此之小,要把课上得生动也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我想:如果我们肚子里的东西不是太多,至少应该临时抱一抱佛脚,在上课之前恶补一下相关的知识吧!(当然,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无效劳动被减去了,我们还须多看几本书才好。)

3.备教法。不写教案,决不等于课就可以乱上一气了。虽有“教无定法”之说,但我们决不能忽视“教学有法”的事实。我认为,教师可以手中没有教案,但决不能心中没有教法。

要做到“心中有教法”,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把教法的积累当做一项常规性的学习来抓;二是课前要想一想这一课怎么上,要做到心中有谱。教法从何而来?我认为有两个途径:一是别人已经总结出来的方法,二是自己在教学中发现的方法。对于前者,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拿过来用。而对后者,我们则应该及时总结、不断完善、最终形成行之有效的教法。就我个人来说,发现别人的好方法,我总是把它记录下来,并认真地思考它的优点在哪,不足是什么,然后试着在自己的教学中去用、去改善,使它能够为我所用。有时自己上了一节比较满意的课,我也会坐下来琢磨一下,这节课为什么上得好,哪些方法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使用?——要把这些想法写下来,光想是不够的,因为有些念头转瞬即逝,不及时抓住,就容易忘。

(二)灵活上课

我们的课堂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他们在不同的时间,面对不同的内容,反应自然也不尽相同,我们上课时就必须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这就是我要说的“灵活上课”的意思。

“我不写教案!”会成为一句惊人之言吗?说这句话的人,会被认为是懒虫吗?就在这篇文章即将完稿的时候,我又“找到”了几个“不写教案”的前辈:国内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一年中几乎有一半时间在外讲学上课,他上课常让学生选上哪一课或猜上哪一课,而他从来不带教案;赵谦详是全国十佳教师,他的“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研究”成果轰动全国,他上课也是没有教案的,可就是这么一位不带教案上课的“懒虫”,前不久竟被人从吉林“挖”到了北京„„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相信,不带教案上课的教师会越来越多。正如“离不开台词的主持人不是一个合格的主持人”一样,总有一天,会有一个这样的标准出现:不写教案能上好课的老师,才是一个成功的老师!这一天不会远了!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3/2124745.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