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读《一千个文化常识》有感

读《一千个文化常识》有感



第一篇:读《一千个文化常识》有感

读《一千个文化常识》有感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这学期,我们五年段有幸参加了福建省关工委组织的“同读一本书”活动。在这次活动中,让我懂得了读书可以获得知识,获得智慧。同时也让我获得了无穷的快乐!激发了我的读书热情。《一千个文化常识》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传统学术、中国文学等丰富多彩的知识。它以问答,描述的形式展示给我们,让我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让我不禁想起曾经闹出的一个笑话。有一次,妈妈让我背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唐朝,是什么呢?于是,我问妈妈:“妈妈,唐朝是哪个国家?在哪呢?”

妈妈扑哧一声笑了出来,“你去查查!”我也不了了之。读完了《一千个文化常识》,我终于透彻的理解了唐、宋等朝代,原来都是一段段中国历史啊!,我甚至还知道了文学史上许多的人物,以及他们的作品,从中丰富了我的知识,扩宽了我的视野。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看这本书,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让我们一起“腹有诗书气自华”吧!

第二篇:“一千个哈姆雷特”——读《哈姆雷特》有感

“一千个哈姆雷特”

——读《哈姆雷特》有感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哈姆雷特》就是一幕极具震撼力的悲剧。作为莎翁悲剧作品中的代表作,他整整被推崇了几个世纪。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它的震撼人心。它在思想内容上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深刻地揭示出封建末期社会的罪恶与本质特征。

这样的一部作品就如闪耀的钻石,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去观赏、把玩,都一样的光彩夺目。

上帝的意志决定一切,包括人物的命运。命运,它是怎样的存在?像影子一样形影不离,既似阳光一样温暖人心,又梦魇一般深邃而可怕。如果说人心是世间最难捉摸的,那么命运便已是无法把握的。当我们一局外人的身份去欣赏,却依然难摸,那又何况剧中人物?

生动的人物构建起了有血有肉的小说。莎翁在人物刻画上可以说说煞费苦心,剧中人物的语言充分表现出了人物鲜明的性格。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性格和环境也有许多交织。例如“时代脱臼了,真糟糕,天生我就要把它扳正过来”的豪言壮语。又比如后来绝望的叹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他的心理活动以及性格从语言中可见一斑。

从他一系列的语言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纯洁、高尚、有道德、有知识、有决心,但却只思想却不行动的忧郁王子。在他的身上,人类的脆弱以及环境的残暴是如此相反却又相称,且使得他的内涵显得致密而厚重。

不过,好像也只能把握些性格特征而已,却无法去概括他——这个文学史上经典的人物。是人文主义的化身,复仇王子,勇敢与善良的化身„„这些都无法囊括住哈姆雷特这个感情丰富、思想复杂的人格个性。不过也许哈姆雷特之所以如此的耐人寻味,就在于他本身性格的复杂性和多重性。

哈姆雷特这个处于理想与现实矛盾中的人文主义思考者,在一夕之间巨大的刺激之下,走上了命运的转弯口。

在命运的安排下,这位深受打击的忧郁王子从已故父王的鬼魂口中得知了真相。而后,集结亲信,开始复仇„„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过许多抉择,如最著名的To be or not to be,this is a question.哈姆雷特便是在对命运的抉择中构造起了自己的悲剧。但无可否认,人物本身的性格会影响到自身的抉择。因此他拒绝带着疑问在庸庸碌碌之中,因此他毅然走上了寻求真相的旅程。

如果历史能重来,如果错误能改写,那么就不会有哈姆雷特式悲剧。这位丹麦王子将平庸而毫无意义。我们每个人也是如此,在我们心中也有一个哈姆雷特,我们的抉择将唯一而不可替代。没有标准可以衡量我们的抉择正确与否,没有什么可以阻止它们影响我们的外来。或许我们不必烦恼“生存还是毁灭”,但是我们也同样需要去抉择。要想在这混沌的充满风险的世界去做好或者是所谓的做对,就要在这个没有尺度可以衡量善恶的世界去勇敢抉择。然后坦然接受命运。

命运,性格,抉择„„这些该是《哈姆雷特》永恒的魅力所在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读者”,拥有无比艺术魅力的《哈姆雷特》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世界的舞台上影响着一代代的人们,折服了千千万万的读者。在“哈姆雷特”那儿,人们看到了许多„„

在我眼中,《哈姆雷特》经典的人物的性格,情节的发展又或是他们的形象都不过是命运的无形之手所造就的悲剧罢了。

第三篇:读常识有感

读《常识》有感

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即将爆发,作为殖民地的美国人民,面对强大的宗主国英国,主要有两种观点,有人急切要求开战独立,有人要求向英王求和。当时的局势混乱而复杂,政治,军事,经济,历史,各种要素穿插在一起,托马斯在这样的背景下决定廓清美国人们心中的疑惑,指出美国未来的正确的道路,主张积极战备,要求独立,摒弃英国的君主制建立崭新的政府。于是乎常识这本书诞生了。书中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如下所述:

一,首先区分了政府和社会的区别。潘恩对政府的起源和目的、以及对英国政体的论述,常识性的普及了现代政治理念,即政府是人类邪恶的产物,它的唯一作用是保证“自由和安全”,是一种必要的恶。他在《常识》中把人民为什么要建立政府,以及如果不对政府加以小心的戒备,就会对人民的基本权利进行践踏,还有人的自然权利与政府的恶的本质进行了说明。潘恩说:社会的起源是我们的欲望,而政府的起源是我们的邪恶。假设把一群人放在与世隔绝的孤岛上,人们为了生存和生活得更好,他们肯定会相互协助,以建造房屋,交换物品,这就构成了社会,所以,社会是因为人们希望生活的更好而结成的,因而说社会的起源是我们的欲望。而由于人数越来越多,一些人的私欲(邪恶)将损害其他人的利益,这就需要一个机构来维持秩序和和平,于是政府产生了,因而说政府起源于我们的邪恶。

二,对英国的政体的评价,潘恩认为尽管英国政体在制度设计上有君主和共和的成分,国王和上议院代表君主的力量,下议院则代表共和的力量,但国王通过干预下议院议员的选举从而垄断议会,所以本质上英国的政体是君主制。对英国的君主制是世袭表示批判,认为世袭没有合理性。

三,潘恩认为北美与英国已没有和解的可能,必须通过战争取得独立。潘恩认为北美的利益诉求是自由的通商,这要求和平的方式处理国际争端,所以没有必要引起战争;专制政体发生战争的可能性更大,而共和政体则通过协商解决争端的可能性更大。况且考虑到英国保护北美是出于利益而不是出于情谊,所以北美的和平并不是英国的最终目的,如果北美的战争有利于英国,那么英国也会将北美卷入战争。四,潘恩认为只要保证各殖民地平等,那就可以消除个殖民地的争端。

五,对北美政府的设想,首先起草大宪章,保证法律的最高地位,保障各州权利平等,保障信仰自由。应该建立代议制政府。

常识的可贵之处是探讨问题从常识出发,浅显易懂,易于理解传播,扎根于美国大众。因此能够在北美的民间和军队中广为传播,被广泛的接受。总之本书目的就是割断当时北美人对英国以及英国式政体的迷信、畏惧,以及幻想和依恋,劝说美国人用自己的力量创造一个崭新的共和国。就像劝慰一个18岁的青年,放弃对家庭和父母的依恋,勇敢地走出去,开创自己的未来。

谭诗赏2013.12.28

第四篇:读《常识》有感1(范文)

读《常识》

——看梁文道先生为人

先生取书名为《常识》, 似有仿效美国立国时期开国元勋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之意。后者因目睹当时社会的不公及英国对美洲的殖民暴行,毅然写下了广为流传的小册子《常识》,这本书不仅鼓舞了当时大陆军的斗志,更唤醒了北美民众独立的信念,至今仍被列为“改变美国的20本书”中第一本。先生将本书定为此名,也似乎意在唤醒民众的“常识”意识,一正当前社会的诸多错误认知。

梁文道先生曾说过:“常识”是我很关心的一个概念。所谓“常识”,先生理解为,即一个国家、社会的游戏规则,它是大家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东西,是大家都知道且认同的观念。先生又说本书所提的观念,本无甚高论,多为常识而已,若觉可怪,是因为此乃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而“常识”的对立面,先生称为“潜规则”,当今社会便是一个潜规则盛行的社会,大多数人都对潜规则心知肚明,虽不认同,但现实却逼迫着许多人不能不参与这个潜规则,这即“反常识”。先生认为,缺乏常识的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野蛮而荒谬的“反常识”社会中却习以为常,这是非常讽刺的。可见先生对当今社会的评析是何等的犀利与风趣,而这也是深深吸引我的一点,作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梁先生这种对社会深刻剖析并认真反思的精神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

正所谓“读其书,观其人”,通读先生《常识》一书,不可否认,先生有很高的文学素养以及对事物独特的见解和深刻的认识,书中措辞非常严谨,讲的也很客观,可见先生是一个严谨认真的人。据说梁文道先生每日只睡五六个小时,有时候3天才睡10小时,一刻不停的忙于做节目、开讲座、办杂志、写专栏,每一件事他都认认真真、一丝不苟,也正因为他做事严谨认真,所以大家看其节目或读其书,总有一种先生在风趣和你聊天、认真与你探讨的感觉,这也正是这最受读者和观众喜欢的。

先生为人也很谦逊,总是那么的平易近人。那怕盛名在外,他每次给人致电时还自我介绍:“你好,我姓梁,我叫梁文道。”有人夸他,他听完总是说“想不到我写的这点东西都会有人看,真感谢你”。先生在一次见面会上给十几岁的小朋友们名片,也都是一一双手递过。在先生身上,你会看到一份当今社会难见的朴实,一缕古代文人的浩然儒雅之气,这也就使得先生总显得那么的温和近人。先生做事也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坚持己见却毫无戾气。在先生节目《开卷8分钟》片尾处,先生总是说完就走,那种潇洒自信和戛然而止绝尘而去的感觉总是为观众津津乐道,仿佛一个好电影的结局。他自己说过,这不是表演,节目都完了还坐在那里假装看书才是表演。可见先生做事的干脆利落。先生陈述观点也总是那么慢条斯理,即使在《一虎一席谈》这种气氛白热化的辩论节目里,依旧只有先生能保持慢条斯理,你有时甚至忍不住想,这个人的情绪底线到底会在哪里。先生就是这样一个有着高深涵养、极高境界的人。

先生总是喜欢一席长袍,因此有人称先生为书生,正所谓“书生意气”,先生总是那么的意气风发,但是先生比书生更高一筹,先生还是个公共时评家,他

是个明白人。知道和明白是两个境界,资深电视人王巍说:“中国公共知识分子和文化名人就五个明白人,王朔、陈丹青、长平、韩寒,还有一个就是梁文道。他们既不偏狭阴险,也不注水膨胀,在这个注定没有伟人和大师的时代,他们都是红太阳。”他不故作晦涩,精英知识分子的专业用语到了他的嘴里,就成了直白通俗的大众化语言,使公众能够听懂明白,而不是像有些知识分子以愚民为目的,这便是一个公共知识分子的良知。

而先生的明白人身份亦遭致了许多人都攻击,如韩寒、陈丹青等一样,先生被人称为“新左派”“不懂国情者”“洋奴”等,不仅许多出版社之类的机构对先生或禁言或批判,而这些或多或少的潜规则正如先生所料想的一样,反映了这个社会的荒谬和缺乏对常识起码的尊重。而先生也曾说过,不管他们是什么立场,更不管他们是什么派别,能和他们共同探讨这个社会的种种问题,是他的荣幸。

先生斯人,其伟如斯!古人所说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应该就是对先生最好的诠释!

第五篇:读《投资的常识》有感

读《投资的常识》有感

大文小意

伯顿。马尔基尔(漫步华尔街作者)和查尔斯。埃利斯(赢得输家的游戏作者)两人合著,对于非专业投资者简单易懂。

推荐序

1.股票价格上涨会抬高自己以后购买的成本,所以,股价上涨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是坏消息,就相当于牛肉和汽车价格的上涨一样,但当然对那些准备卖股票并且洗手不干的人有好处。反之,股价下跌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是好消息,你应该越买越欢喜才对。毕竟,买股票的最终意义在于分享公司长期发展的好处(包括股票价格上涨和每年的分红),因此,进入成本当然越低越好。(价值投资派的典型看法)

2.首先,投资要有长远打算。不要频繁买卖(对于散户来说,必须是平时用不到的钱才去做长期投资)

3.投资不是少数精英的游戏。投资者面对的也是一场攻防战。

4.全书从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切入,比如,你什么时候需要用这笔钱,你可以承受多大的投资风险等等,理解这些问题,找到准确的答案,你就能够合理设定和调整股票、债券和现金的投资比例,做好资产配置。资产配置要均衡,而投资工具要广泛多元化。最重要的是,投资费用要低。

5.投资者应该采取长期一致的投资策略,并且坚持到底。本书提供了受用一生的储蓄和投资基本原理。

第一章:开始存钱

越早存钱越好,省钱小秘诀,存大钱的秘籍

第二章:指数基金

1.指数基金跑赢大部分面向公众的股票和债券基金。

2.因为市场上所有的玩家,平均来说,都要分享市场的回报,赢者的收入和输家的付出是相对应的,投资就是所谓的零和游戏。

第三章:多元化投资

1.保护好自己:每个投资者都必须多元化投资。广泛多元化至关重要。

2.房地产和股票多年来都被证明是非常有用的资产配置多元化选择。

3.跨时间多元化:定期投资能够有效降低构建投资组合过程中的风险。每个月或每个季度定期定额投资,能确保你在某些价格较低的有利时间点入手。在错误的时间一次性投资,问题会非常严重,导致长时间难以翻身。

4.定投并不是消除股市投资风险的灵丹妙药。需要再最艰难的时候保持现金流和坚持定投的信心。(定投只是适合目前头部资金不大但是后续有不断现金流的投资者)

第四章:避免出错

1.我们本人,而不是股市或经济,才是个人长期投资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巴菲特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他避免了历史上的那些重大错误。

2.巴菲特拒绝投资任何一个自己不了解的公司,而他不了解那些复杂多变的科技公司,也搞不懂这些公司持续高速增长的商业模式。避免严重的问题,尤其是不必要的风险所带来的问题,是投资成功的重要秘诀之一。投资者往往因为犯下严重的错误而打败自己,这些错误完全可以避免。(不懂坚决不做,提高标准避免黑天鹅)

3.关于投资,我们需要学的其中最重要的一课是——不要盲目从众,不要被盲目乐观和盲目恐慌的情绪绑架。如果我们确实完成了一次成功的投资决策,我们往往会混淆能力和运气。过度自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缺点。

4.盲目乐观的情绪会传染,恐慌的情绪也会迅速蔓延,因此人们总是在高买低卖,而没能做到理性地高抛低吸。关于投资,我们需要学的其中最重要的一课是——不要盲目从众,不要被盲目乐观或盲目恐慌的情绪绑架。当心“市场先生”.投资这件事就好比养育孩子,必须持续不断地付出知道他们长大成人。(基于长期的逻辑去做投资,不从众)

第五章:简单至上

重温基本原则:

A.规律存钱,尽早开始。

B.准备应急资金。(意外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要为不时之需做好准备。这笔钱首先考虑的是安全性和流动性)

D.务必购买保险。(人身保险,意外伤残保险,医疗保险为了防范重大风险)

E.采用多元化策略减轻焦虑。(降低波动和风险)

F.避免信用卡债务,毋庸置疑。

G.忽视市场先生的短期意见和情绪。(保持理智,着眼于长期投资)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