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面的你我_写人作文
多面的你我_写人作文
多面的你我 我们都是多面派。我们是演员,正在生活这个场景中,承担多重的角色。有时谦恭,有时自负。只有能将自己的多重角色把握好的人,才是生命的主人,而不是匆匆的过客。角色甲:学生 演技需要:虚心 活力 上课了,手中的笔不停,脑子飞速运转,该举手时就举手,专注聆听老师的补充,完善自己的笔记。下课,捧着笔记,去找同学讨论问题。午休,操场上,总像一团火一样的精灵不倦地跳动。这就是我人生中最熟悉的角色——学生。角色乙:班委 演技需要:有主见 会组织 能辩论 开班委会是我这个现任学委每周必修课。组织一帮一师徒结对子,组织早读各科复习,必须有创造力和主见,还要有一定的辩论基础。同学不配合,辩论,搭档犹犹豫,辩论,全靠一张好嘴皮子,还有不软的成绩,积极的思维,还有最最重要的,最难演的——一颗热爱班级的心。角色丙:子女 演技需要:听话 爱父母 有点撒娇 妈我回来啦!赶快写作业。妈妈抓着锅铲过来先写英语吧。为什么呢?不为什么。哦,好吧。听话的乖乖女,还爱撒娇。麻麻,今天吃西红柿炒鸡蛋嘛!妈妈爱我这个宝贝闺女,我也爱这个可爱妈妈。这个角色我演了12年了。绝对是演出来跟呼吸一样真实。不需要什么演技,只要你是个孝子。这里只列举了三个人生的小角色,看,综上所述,我们都是多面派,人生的多面派,自己的多面派。多面的你我。
第二篇:感谢你我的朋友_写人作文
感谢你我的朋友_写人作文
感谢你我的朋友 朋友,这是个美丽动听的词。一个人,一生肯定会拥有许多朋友。对于我来说,朋友至关重要。我十分感谢我的朋友,谢谢他们给予我信任、鼓励、温暖、勇气、真诚…… 也许是因为长大了,成熟了许多,所在现在想起在幼儿园的朋友,还会痴痴地笑。幼儿的朋友,虽然上小学时没在一起,可是,在幼儿园里,他们是以一颗最纯真、最诚挚的心来对待我的。这是我颇受感动之处。幼儿园里虽不懂尘世的是是非非,不懂得说话要顾忌,可是他们会用那稚嫩而温暖人心的话语鼓励我;他们会用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我;他们会用简单的行动来换取我的欢乐……在幼儿园里,没有虚伪,没有顾虑,没有计较;只有真诚,只有无忧无虑,只有宽容。这是我十分怀念的。离别了幼儿园那些天真可爱的朋友,我又获得了善良、风趣、永远的朋友。在小学阶段里,我得到了许多朋友,可能是因为一年级时的童言无忌,所以与同学交流起来很简单,不用三两天就熟悉了。而那些同学之中,我有几个知心的好友,对于她们,我百分百信任,而她们对我,也是毫无猜疑。彼此之间的信赖让我的心永远都是暖暖的!有时候,朋友常常是在无意间获得的,而从同学关系进展到朋友,甚至是知心朋友,经常就在一句顺口的鼓励,一次简单的安慰,一个轻轻地拍肩……这是我回顾过去所总结出的。我拥有的朋友很多,有的是学姐,有的是学弟,然而,最令我感动的还是班上的那些朋友——善解人意的阿兰,与我心灵相通,我们俩相互传一个眼神就知道对方在想什么;幽默善良的妹妹,她被我称为我的心灵导师,因为她会劝慰我,并且让我走出悲伤;大大咧咧的阿仪,她真的很男孩子气,经常与我们班的男生打打闹闹,会为我出头的一个人;搞怪好玩的菜心,她与我从小一起长大,所以我会对她毫不保留地说心事,而她也会与我分享心中的甜蜜或悲伤……还有,一些朋友也是不得不提的,因为他们很像我的大哥哥,对我很好。有仗义风趣的猪猪,信任我的洋葱,总是胡思乱想的蜗牛……我的朋友实在太多了,不过,他们都一样的可爱,一样的善良,一样的真诚!在我难过的时候,他们会捎来一句关怀、问候;在我烦恼的时候,他们会拍拍我的肩,跟我开玩笑,让我放松,不再忧虑;当我迷茫的时候,他们会开导我,让我正视前方的道路,选择好行进的方向;当我开心的时候,他们会为我欢呼,为我鼓掌,会因为我的幸福而欣慰;当我犯错时,他们不会顾及友情,会批评我,纠正出我的错误,并帮助改正我的错误…… 感谢你,我的朋友!谢谢你们,在其他人不相信我的时候相信我,在其他人不支持我的时候支持我,在其他人指责我的时候宽容我,在其他人误解我的时候倾听我的哭诉…… 感谢你,我的朋友!我们之间的友谊,即使在冬季,依然火热。我的朋友,谢谢你们!在我寒冷的时候鼓励我,在我炎热的时候让我凉爽,在我失落的时候让我重新斗志昂扬,在我骄傲的时候叮嘱我不可得意,要胜不骄,败不馁…… 感谢你,我的朋友!我们的友谊单纯而美好,真挚而坚固!你们给予我的温暖,我将永远地保存在内心最深处;你们的可爱,你们的天真,你们的信任,你们的鼓励,你的一切一切,都久久萦绕在我脑海里,时刻也不曾离去。感谢你,我的朋友!愿我们的友谊如那长青叶,永远长存……
第三篇:多面 人教案1
第9课 多面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学习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画派夸张地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人物。学习用多种材料间才、反复拼贴的手法比较人物脸部细节。
2、过程与方法:在欣赏、交流、比较中发现艺术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学习夸张地线条,大胆的色块,多角度的透视组合,反复地、多层次的拼贴等艺术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具有包容不同艺术形式的胸怀,对多元化文化乐于接受
教学重点
学会多角度地去观察和表现一个人物的形象。教学难点
画面构成的主次之分;画面效果“拼而不乱”。课前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程
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老师带大家玩一个游戏,同学们对老师的脸的印象是什么样的呢?(老师做不同的表情和脸的角度让学生来猜),其实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脸,每个人都是多面性的,下面有一个画家却把我们美丽的脸画得乱七八糟的,而且还成为世界公认的大画家。有这么奇怪的事?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画,展示毕加索《多面人》作品,导入课题。
二、课堂发展
1、欣赏与讨论、比较与发现: 欣赏油画《 多拉• 玛尔》。
① 你们平时见过这样的画吗?作者是谁?是哪个国家的人?(毕加索,西班牙)② 毕加索创立了什么画派?(立体主义画派)
③ 画面的女人形象是滑稽、可爱,还是怪异、丑陋?
④ 画面的人物跟我们平时表现的人物有什么不同?(多角度地去观察和表现一个人物形象)
⑤画家运用了哪些点、线、面和色彩、符号来表现人物?
2、欣赏与讨论、感受与理解:
欣赏画家作品,体验独特的视觉效果感受。了解什么是立体主义画派及其多样性,了解立体画派的画面特征(在画面上将一切物体的形状解肢,然后进行主观的拼凑、组合),学习立体主义画派表现时空的技巧(采用形体错位、重叠、互换、以及高度概况的色彩、夸张的线条、多角度视点组合)
分享感受:同学们觉得是 可怕?恶心?新鲜?有意思?你觉得这样的画有什么感受?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我们可能体会不到,但是要尊重别人的感受。毕加索就是一个有独特感受的画家,他用一张张的画告诉所有人他的感受,希望同学们认识到人类文化的多元性,了解美术作品丰富的表现性,培养多角度地欣赏美术作品以及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3、欣赏《 约克郡的母亲》(拼贴画)
①这幅作品跟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② 画面展现了母亲脸部的哪些细节?反复地、多层次地表现了母亲的什么特点?
③ 作品哪些地方给你一种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4、观察与分析、尝试与创作:
构思准备:选择自己想表现的人物形象(好友、亲人、同桌)。① 多角度地观察和分析人物对象的外形、性格(是活泼、文静,还是多重性格)。②确定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人物。③ 学生尝试用拼贴手法重新组合一幅绘间肖像或图片肖像。
感受立体主义画派丰富的表现力。激发学生绘创作的热情。看看我们班有没有像毕加索一样的大师,用大胆的、新奇的方法绘画一张“多面人”
创作注意事项
1、构思:表现什么?表现多少面?
2、构图起稿:简洁夸张线条,构图饱满,造型夸张。
3、上色:大胆的色块色彩对比强烈协调拼而不乱要注重画面的整体效果。多角度的透视组合,反复的、多层次的拼贴等艺术表现手法。课堂评价
引导学生从构图、线条、色块等各方面进行评述,鼓励自信进行学生自评、他评。
板书设计
多面人
立体主义
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多视觉、多角度,构图、线条、色块
第四篇:多面堂吉诃德
多面堂吉诃德——堂吉诃德人物形象分析
102012010081 洪怡莹 汉本三班
摘要:《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米盖尔·德·塞万提斯·萨阿维德拉的小说名作。在小说中,作者塑造了堂吉诃德、桑丘等具有多面性格特质的人物形象。其中,小说主人公堂吉诃德的形象尤为突出。他时而狂妄自负,情绪高昂;时而耽于幻想,脱离现实;时而悲天悯人,深明大义。一直以来,评论界对堂吉诃德这一人物形象都有着不同的解读。本文将从三个角度,对堂吉诃德这一人物的多面想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塞万提斯 堂吉诃德 人物形象分析
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浮士德被并称为西洋文学创作里的典型。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堂吉诃德这一人物性格上的多面性。从直观的角度来看,他是个时常做出出格举动,活在自己的想象世界里的“骑士疯子”。然而从另外一些层面上来看,他似乎又并不纯粹只是个耽于内心幻想的精神病患。总的说来,堂吉诃德这一人物有三个不同的形象——疯子、梦想家、傻子。
(一)可笑的“疯子”
堂吉诃德是个“疯子”,这是很多读者初次阅读《堂吉诃德》一书时对堂吉诃德这个人物所产生的第一印象。堂吉诃德的“疯”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他对阅读骑士小说疯狂的痴迷,其二是他在游侠精神影响下做出的疯狂的举动。
堂吉诃德是个疯狂的书迷,他喜爱阅读骑士小说到了无法自拔的地步。阅读骑士小说既是他“疯狂”的表现,也是导致他“疯狂”的直接原因。小说在开篇就写道:“我们这位绅士,一年到头基本上闲来无事,于是就埋头啃骑士小说。看得爱不释手,津津有味,几乎把打猎呀,甚至管理家产呀都忘得干干净净。不仅如此,他越看越好奇、入迷,竟变卖了好些耕地去买骑士小说看,尽可能多一些这样的书籍。”①这种对阅读骑士小说的狂热,使得堂吉诃德成为了众人眼中的一个不折不扣的“疯子”。“他完全沉迷于骑士小说里,不管白天黑夜,废寝忘食,时刻与他的骑士小说形影不离,因此少睡觉,多读书,脑汁枯竭,他最终丧失了理智。”②的确,过量的阅读骑士小说是堂吉诃德沉溺于书中的世界而脱离现实,最终变成一个“疯子”的原因。作家苏珊·桑塔格曾说堂吉诃德是一名“嗜
读症患者”。“而对于堂吉诃德这样一位精力过剩的主人公,问题不在于书籍不好,而是阅读过量。阅读不仅损坏了他的想象力,还绑架了他。”③
对骑士小说的痴迷改变了堂吉诃德原有的世界观,他开始分不清现实和小说情节,在堂吉诃德的思想中,另一种新的以游侠骑士精神为主导的世界观逐渐形成。“他满肚子装的是书上读到的什么魔法呀,争吵呀,打仗呀,挑战呀,伤残呀,抱怨呀,痛苦呀等等荒谬可笑的事,以至于他深信所读的那些虚构离奇的故事都是千真万确的,天底下最真实的历史。”④在高昂的骑士精神的指引之下,堂吉诃德做出了一系列旁观者难以理解的举动。他大战羊群,向风车“宣战”,将粗俗的村妇作为梦中情人,深夜怒吼着挥刀刺破装满葡萄酒的啤酒囊,请求客栈老板为他受封„„这一系列异于常人的、荒诞又引人发笑的行为,成为了旁人眼中堂吉诃德是个“疯子”的证据。
(二).悲情的“梦想家”
作为一名怀揣着行侠仗义之梦的骑士,堂吉诃德的寻梦之旅走得并不顺利。其中最大的阻碍就是世人的不理解。从整篇小说来看,故事的叙述者本身就对堂吉诃德的游侠之梦有着否定、嘲讽的态度。小说里写道:“„„天下的疯子也没有他那样异想天开。为了扬名,为了公众的利益,他认为有必要去做个游侠骑士,披上盔甲,拿起兵器,骑马漫游世界„„这可怜的绅士早已想象自己做了特拉比松达的皇帝,他急着要把伟大的心愿付诸实行。”讲故事的人对堂吉诃德游侠梦的嘲笑和否定,也代表了故事中世人对堂吉诃德“寻梦”这一举动的态度。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小说中教长劝慰堂吉诃德不要再沉迷于游侠小说,参孙博士假扮成“白月骑士”和“镜子骑士”让堂吉诃德放弃游侠骑士活动。也因为不理解堂吉诃德的游侠梦,旁人将堂吉诃德当成一个疯子。在“堂吉诃德自封骑士的趣事”一节,作者写道,在受封仪式结束时,店主“巴不得他离开客栈”并且“连住店的钱都没要,就高高兴兴地走了。”诚然,堂吉诃德的梦是不切实际的,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但是他对梦想始终有着一种莫名的执着。在惨遭商人的毒打悲惨地结束了第一次游侠活动之后,他不顾家人的阻挠开始了第二次游侠寻梦之路。在这一路上,他大战军队(其实是羊群),夺取曼布里诺头盔(实际上是理发师用来遮雨的锅),释放被绑架的囚犯,和巨人对决(大战啤酒囊),这一系列事件大多以闹剧收场。然而执着于梦想的堂吉诃德依然乐此不疲。对梦想的执着让堂吉诃德在多次遭受的酒店老板的责难,被公爵夫妇愚弄,被不理解他的“侠士义行”的人追赶(比如第一次游侠时因“教训”商人被打)后依然坚持着自己心中的游侠梦。堂吉诃德对梦想的执着和世人对其梦想的不理解,形成了一种悲剧性的反差。按照兰姆(Charles Lamb)的意见,塞万提斯创造堂吉诃德的意图是眼泪,不是笑。拜伦曾经在《唐璜》里提到堂吉诃德,大意是说:他也愿意去铲除强暴——或是阻止罪恶,可是塞万提斯这部真实的故事叫人知道这是徒劳无功的;堂吉诃德一心追求正义,他的美德使他成为了疯子,落得狼狈不堪,这个故事之可笑正显示了世事之可悲可叹,所以《堂吉诃德》是“一切故事里最伤心的故事”⑤。堂吉诃德为了他所信仰的真理,不辞辛苦,甚至不惜牺牲性命。他所以珍重自己的性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这种精神被海涅称之为“堂吉诃德主义”。在后世诸多信奉“堂吉诃德主义”的人们看来,堂吉诃德只因为坚信一个主义,坚守一个梦想就被当成疯子,实在是可悲之极。
(三).坚守道义的“傻子”
堂吉诃德真的是个神经错乱的疯子吗?表面上是的,实际上则不然。事实上,他也有着理性、讲道德的方面。英国诗人蒲柏说堂吉诃德是“最讲道德、最有理性的疯子”。寇尔列支认为,堂吉诃德象征着没有判断、没有辨别力的理性和道德观念。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理性和内心对于游侠骑士的幻想过于强烈,才导致了堂吉诃德将幻想和现实中发生的事情混为一谈,如此才引发了一出出闹剧。说堂吉诃德是个“傻子”也正是基于这一观点。他懂理性,坚守道德,知道要怎样做才能算是一个彬彬有礼的绅士;但是他却缺乏对现实的判断力,将自己的理性和想象强加于现实之上。于是,受教训的牧童变成被骑士虐待的路人,粗野的村妇变成了理应受到优待的贵妇人。也可以说,其实堂吉诃德的感觉并没有错乱,只是当对现实的感觉所证明的结论不符合他的想象和理性时,他就撇开这些感觉不顾。
堂吉诃德的“傻子”形象是其“骑士疯子”面具之下的又一个面目。菲尔丁在《咖啡店里的政治家》里说道,世人多半是疯子,他们和堂吉诃德的不同之处只在疯的种类而已。如果说世人的疯是对无欲的无尽满足,是对给与和回报的不公正对待,那么堂吉诃德呈现给我们的“疯”也可以被解读为是一种执念于理性和道义的“傻”。不同于常人用对世俗教条所掩盖自己内心深处的“疯”的自己,堂吉诃德的“傻”的坚持使他在世人眼中成为了一名疯子。
如上,疯子——梦想家——傻子,构成了堂吉诃德这一人物形象的三个层面。这三个形象层面间同时又有着一定的联系。堂吉诃德因为“傻”所以执着于梦想,因为坚守内心的骑士信念,所以被世人当做疯子。而对这三个层面不同意义的解读与探究,进一步丰富了堂吉诃德的游侠故事所要传达给我们的丰富内涵。
注释:①引自《堂吉诃德》上,第一章第二页,塞万提斯著,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②引自《堂吉诃德》上,第一章第二页,塞万提斯著,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③引自《重点所在》,第57页,苏珊·桑塔格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版
④引自堂吉诃德》上,第一章第二页,塞万提斯著,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⑤引自《欧美文学评论选》第104页面,汪介之,杨莉馨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参考文献:《堂吉诃德》,塞万提斯著,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重点所在》,苏珊·桑塔格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版
《欧美文学评论选》汪介之 杨莉馨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第五篇:写人作文
“书虫”王丽
???她叫王丽,今年10岁,读小学三年级。她有着不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一张爱说爱笑的嘴,个子不大高。别看她胖乎乎的,脑瓜并不笨,灵着呢!朋友们给她起了个雅号“书虫”。说起这个绰号,还有一段来历呢!
? 她特别爱看书,整天捧个书啃个不停。有一次,都九点了,她还在看《科学金钥匙》。爸爸再三劝她睡,她不肯,说:“把这篇文章看完吧!”爸爸无可奈何,只得答应。她贪婪地看了第一篇,又津津有味地看起了第二篇、第三篇„„竟弄得爸爸在她的床边睡着了!???丽真是个爱读书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