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外活动.舞蹈训练计划
课外活动--舞蹈队训练计划
参加课外舞蹈训练可提高学生艺术素质,开发智力,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与他人的合作精神,在舞蹈训练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得到情感的陶冶与深化。同时在训练中能学习舞蹈知识,树立舞蹈形象,感受舞蹈意境,领略舞蹈风格。
一、舞蹈队员的选拔
让每一位有兴趣参与的学生到各班文娱委员处报名,再统一进行面视、考核,确定队员。
二、训练目的:
1、希望通过这一学期的训练,队员对舞蹈有一定程度了解,在动作和舞感方面有一定的提高,培养队员对舞蹈的热情,并创造机会让大家积累舞台经验。
2、为2010年5月参加县、镇两级举办的艺术活动月活动作好最充分的准备。
三、训练时间:
原则上每周星期二、三、四下午第四节课(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基训。
四、训练地点:
舞蹈房
五、训练内容
基本功训练、成品舞学习两大版块;
(1)进行基训,初步了解队员的情况,以便确定日后训练的舞种以及强度难度
(2)确定联络人员,负责通知训练事宜
(3)基本功训练,针对不同队员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训练难度
(4)舞蹈片段学习,类型主要以现代舞和民族舞为主
(5)进行基训,巩固已经学习的舞蹈片段
(6)着手为下半学年的县、镇两级举办的艺术活动月活动作准备,选定适合的舞蹈和基本确定人员
(7)开始训练参赛的舞蹈
六、训练所需
1、场地:一间六十平米的音乐教室,把杆,两面墙壁上装镜子
2、器材:舞鞋、地毯。
第二篇:舞蹈课外活动小组计划(本站推荐)
钟吾中学舞蹈课外活动小组实施方案
--韩涵
活动课是学校艺体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舞蹈队依然将以她独特的魅力为校园活动锦上添花,为校外各类比赛、文艺汇演打下基础,积累素材。同时还能培养学生挺拨幽雅的形体美、追求艺术的意识美以及正确的审美观。通过舞蹈课外活动小组让学生学会有关舞蹈的技能,掌握一些舞台艺术表演的方法,会表演一些富有情趣的舞蹈,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炼情感,增强技艺,提高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力、表现力、想象力和创作力,努力为校园文化增添光彩,并为创建学校特色添砖加瓦。舞蹈课外活动小组是学生非常乐于参与的一个活动小组,活动内容与教育性和艺术性相结合,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培养孩子们正确的形体姿态和良好的气质,增强集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乐感。活动面向部分学生,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坚持自愿参加和普及提高的原则,让学生在唱唱、跳跳、动动中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因此,我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做出如下的计划:
一、指导思想
1、紧紧抓住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高度,着力构建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艺术课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建立起坚实丰厚的生产点。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意识,促进孩子健康而有特色地成长。
二、活动目的: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音乐氛围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质和音乐修养。同时,也为了迎接一年一度的艺术节,在艺术节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特组织了舞蹈课外活动小组。希望通过每周一次的训练,使学生初步了解、掌握舞蹈的基本训练,让学生通过
活动,注意自己的基本形态,学习一些简单的舞蹈步伐,培养对舞蹈的兴趣爱好,同时也对舞蹈表演所必备的软度、开度,以及训练方法进行初步的了解,为今后的舞台表演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培养目标:
1、初步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技术,养成良好的姿态。
2、学习成套的舞蹈基本动作,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协调性和灵敏性。
3、发展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四、活动特色:
1、把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开设形体活动小组。
2、由培养特长向启发创造延伸。着眼培养学生挑战困难,开拓进取的精神。
3、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自信。课堂学习活动中一些基础教育,能力较弱的学生,在艺术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机会,改变了孩子被动的心态,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功欲。
4、让活动成为学生享受生命的时空。我们的艺术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一双双高举的双手,一张张自信的笑脸,有如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充满着蓬勃的生机。
五、主要措施:(拟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分解法、完整法、对比法、预防预纠正错误法、练习法等:
2、教学手段:影象教学、个别指导、、分组教学等
六、活动安排:
1、定时活动。每周六上午的8:30—11:30。
2、活动地点。音乐教室(三)或学术报告厅。
3、活动规划。每次活动前点名,活动后有记载,有成果积累。
4、不断交流和研讨。总结得与失,借鉴成功的经验,不断丰富完善,提升教育与活动的艺术,使特色更鲜明。
七、活动内容:
1、训练中在基本功上下功夫,为出成品舞蹈打基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
年功”,任何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都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一般来说,基本功的训练大致需要三个月时间,作为一名舞蹈学员在身体上所具备的素质主要包括直、绷、软、开。加强基本素质训练,主要包括:
1、肩、腰训练(压肩胛带、腰背肌、下腰、拧腰)
2、髋部训练
3、腿部训练(抱腿、抬腿、竖叉)
4、脚部训练。这些练习也叫垫上练习,均需要在地毯上进行,以保证正在长身体的青少年不受损伤。加强扶把训练。包括:正确的战立姿势、擦地练习、各种蹲、踢腿、弹腿、涮腰、下腰;耗腿、压腿、劈叉,这些练习必须在把杆上进行,以保证学生优美的体形。
2、学习各类民族舞的基本动作。包括藏族舞、蒙族舞、新疆舞、苗族舞、傣族舞等,学习现代舞基本身法技法。在时间允许情况下排成品舞《如火的青春》。
3、积极参与舞蹈的学习、排练、演出等活动。学习舞蹈的基本动作及动作组合,并在音乐声中练习和熟练。了解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根据舞蹈的节奏和情绪选配适合的音乐,或通过肢体动作表现舞蹈音乐的节奏特点和情绪情感。能根据指定或自选的音乐即兴舞蹈。学习优秀的舞蹈或舞剧片段,能够生动地进行表演。能够根据音乐,设计与之相应的舞蹈动作及队形。结合欣赏和排练,了解舞蹈的起源、发展、体裁及相关文化知识。能够鉴赏和评价中外民族舞、古典舞、现代舞、芭蕾舞、社交舞等不同舞种及其音乐的特色及风格。
4、练习舞蹈动作或排练舞蹈,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在训练舞蹈动作、排练舞蹈之前,要做适量的准备活动以舒展身体。音乐的感知和鉴赏能力,直接影响舞蹈的情感表现及节奏的准确性。在学习和排练舞蹈的过程中,应重视学生音乐感的培养。丰富的舞蹈语言是创编舞蹈的前提。通过现场观摩、观看录像或排练优秀舞蹈作品,帮助学生积累舞蹈语言。可通过表演实践和反复切磋,逐步提高学生创编和排演舞蹈的水平。引导学生收集与舞蹈相关的文化资料,并组织交流研讨。
八、活动具体安排:
1、第一月教会学生正确地掌握舞蹈的基本要领,知道基本的手位,脚位。
2、第二个月要求全体队员都能在辅导员的训练下基功达到下叉,对个别软度不好的队员可加深练习,训练有基本手位,脚位,一位的擦地,蹲,丁字位的前擦地,旁擦地,腰部的训练、腿部的训练的撩腿、弹腿、踢腿。
3、第三个月要求队员在能够下叉的基础上再加深一步下腰。对个别好的队员进行个人素质的提高,技巧方向可加深一些。例如:虎跳、前后桥、抢脸,同时要学一些简单的成品舞蹈。
4、第四个月训练内容:简化的芭蕾训练、学习扇子舞基本舞蹈动作、学习傣族舞蹈基本动作。学习成品舞蹈《如火的青春》。
第三篇:2018学年舞蹈课外活动小组计划
2018学年文艺课外活动小组计划
活动课是学校艺体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舞蹈队依然将以她独特的魅力为校园活动锦上添花,为校外各类比赛、文艺汇演打下基础,积累素材。同时还能培养学生挺拨幽雅的形体美、追求艺术的意识美以及正确的审美观。活动面向部分学生,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坚持自愿参加和普及提高的原则,让学生在唱唱、跳跳、动动中去感受音乐, 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 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因此,我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做出如下的计划:
一、指导思想
1、紧紧抓住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高度, 着力构建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艺术课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建立起坚实丰厚的生产点。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意识,促进孩子健康而有特色地成长。
二、活动目的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音乐氛围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质和音乐修养。同时也对舞蹈表演所必备的软度、开度,以及训练方法进行初步的了解,为今后的舞台表演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培养目标
1、初步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技术,养成良好的姿态。
2、学习成套的舞蹈基本动作,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协调性和灵敏性。
3、发展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四、活动特色
1、我把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开设形体活动小组。
2、由培养特长向启发创造延伸。着眼培养学生挑战困难,开拓进取的精神。
3、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自信。课堂学习活动中一些基础教育, 能力较弱的学生, 在艺术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机会, 改变了孩子被动的心态,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功欲。
五、主要措施(拟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分解法、完整法、对比法、预防预纠正错误法、练习法等:
2、教学手段:影象教学、个别指导、分组教学等
六、活动安排
1、定时活动:周四下午。
2、活动地点:操场。
3、活动规划:每次活动前点名,活动后有记载,有成果积累。
七、活动内容
1、训练中在基本功上下功夫,为出成品舞蹈打基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任何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都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
2、学习各类民族舞的基本动作。
3、积极参与舞蹈的学习、排练、演出等活动。学习舞蹈的基本动作及动作组合,并在音乐声中练习和熟练。了解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根据舞蹈的节奏和情绪选配适合的音乐,或通过肢体动作表现舞蹈音乐的节奏特点和情绪情感。能根据指定或自选的音乐即兴舞蹈。
第四篇:体育课外活动训练计划
体育课外活动训练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学校教育中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以发展个人爱好,开展各种身体练习为主,以一小部分带动一大部份人,使多数学生养成自觉、主动的锻炼身体,根据各自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第二课堂教学,以学习、比赛为进行训练,通过这些活动内容,强化学生健身的意识,培养学生对体育认识和理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体质的目的。
二、活动目标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目标是在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结合我校实际,尽可能开展内容较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来使学生达到健身和活跃学生生活的目的,也同时为促进学生体格体能的完善和发展,培养学生对体育的情趣,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社会情感,形成为较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以及形成公平、公开竞争的意识,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自我完善。
三、活动措施
1、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
2、做好宣传工作,使学生明确意义,积极参与;
3、定期组织竞赛活动,增强教师、学生的竞争意识;
4、指导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活动,负责学生安全;
5、做好总结,不断改进。
四、活动时间:每周三下午课外活动
注:雨天可作临时调整。
第五篇:舞蹈兴趣小组训练计划
舞蹈兴趣小组训练计划
社团情况:
舞蹈社团目前有成员35人,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三下午以及课间操时间开展社团活动,主要通过练习舞蹈基础和形体训练,学习舞蹈动作,来增强身体协调能力、训练团员的舞蹈感觉,以及培养团员的形体气质。舞蹈文化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方面,舞蹈社团还通过观摩一些舞蹈的录像资料、舞蹈现场秀,讲解各个舞种的渊源与区别,来增加同学们对舞蹈的理解力和鉴赏力,丰富同学们对舞蹈艺术的了解,培养孩子们的个性,提高她们的艺术修养。
具体活动安排:
二月:三至六年级学生自愿报名,组建舞蹈社团
三月:参观xxx舞蹈团,观摩舞蹈队员基本功训练
四月:编排舞蹈《竹筒声声》,欣赏民族舞的资料
五月:编排舞蹈
待定
六月:总结《在升旗仪式上》
《竹筒声声》
计划五
一、指导思想:
在音乐教学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操为切入点,通过规范的舞蹈基本功训练课,使孩子们外在优雅姿态的训练,同时也通过这种特殊的教学模式传播它们高雅的艺术精髓,培养孩子们内涵修养,使其的精神和形体之美达到统一,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良好气质和高雅风度。
二、社团特点分析:
低年级段舞蹈社团招收的都是一到三年纪的学生,这个年级段的学生主要也是培养兴趣为主要目的。进行舞蹈基本功训练,身体各个部分软开度训练,学习舞蹈节奏、舞步组合,节拍练习及舞蹈小节目,以学生动作协调能力为训练重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气质,提高艺术修养,增加学生对舞蹈的了解。
三、教学重点:
针对这个年龄层次的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专门来编排和教授这门课程,希望可以通过这门课程中简单的站位,舞姿,动律动作及小的舞蹈组合训练,让学生更充分、正确的活动运用自己的身体,让学生在学完这节课程以后,在柔韧性,模仿能力和表现力都有所提高,也更喜欢这门课程。
四、活动目的:
1、循序渐进地进行身体软开度的训练,培养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的快乐天性。
2、通过舞蹈组合培养孩子们跳、唱、说的综合能力。
3、通过舞蹈剧目的排练树立起孩子们的自信心,勇于去感受美、学习美、表现美。
五、具体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使学生身体各部位有一定的灵活与协调能力。
2.跳舞时与音乐协调一致。
3.对事物的动态和舞蹈动作有模仿兴趣,乐于参与自娱性的儿童集体活动。
4.初步理解舞蹈表情,知道舞蹈与音乐的姐妹关系。
5.在舞蹈中与他人合作。
6.欣赏舞蹈,能有体态反应,掌握舞蹈风格。
六、活动主要内容:
(一):基础训练
(1)、压腿
这是舞蹈基础训练中最为基本的训练内容,分别为压前、旁、后腿。压腿的练习有助于打开学生腿部关节的韧带。
(2)、压肩
这是打开肩部韧带的练习。压肩时,双手臂伸直放在把杆上。
(3)、把杆训练组合这些组合,适宜于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随着学生各方面的不断进步,在此难度上换花样,达到舞蹈训练的要求。
(4)、劈腿跳
是为学习中间大跳做好准备的手扶把杆的跳跃组合.在做这一动作跳起来时要注意双脚同时一前一后打开.打开过程中,绷直脚背,伸直膝盖,跳跃越高,腿叉越开越好.着地时,双脚快速收拢,两脚并起来着地.(5)、下腰
年龄偏小的学生腰的柔韧性不错,但是手脚都没有力量,支撑不住身体,常常是用头顶住地面下腰。双脚并拢蹲下来,双手抱住双膝,头埋下来。教师顺着脊柱给学生做按摩,保护她们的脊柱不受到伤害。
(6)、劈腿
有利于拉伸学生腿部韧带。在训练时,注意脚背不能松弛。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训练:
(二):成品舞蹈的排练《麦田童话》
七、主要措施:
1、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分解法、完整法、对比法、预防纠正错误法、练习法等。
2、教学手段:影像教学、个别指导、分组教学等。
八、活动安排
第一周:制定计划
第二周:基础训练(压腿、压肩、把杆训练)
第三周:基础训练(劈腿跳、下腰、劈腿)
第四周:欣赏舞蹈
第五周:舞蹈排练《麦田童话》
第六周:舞蹈排练《麦田童话》
第七周:舞蹈排练《麦田童话》
第八周:舞蹈排练《麦田童话》
第九周:舞蹈排练《麦田童话》
第十周:舞蹈排练《麦田童话》
第十一周:舞蹈排练《麦田童话》
第十二周:舞蹈排练《麦田童话》
第十三周:舞蹈排练《麦田童话》
第十四周:舞蹈排练《麦田童话》
第十五周:舞蹈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