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警察如何在工作中保护自己
警察如何在工作中保护自己
开博至今,我的文章主要关注于公民的“权利”问题,也许会给人带来一种感觉——博主很偏激,他这样的对现实不满也许太过了!更何况我的言论与主流媒体不符,也不符合国家“正确的舆论导向”,因此我应该是一个“破坏社会和谐与稳定”的人,应当把我当成重点人口监视起来。
但是,言论自由是最基本的人权,且是我国宪法明文规定的我国公民所享有的权利之一,因此,任何人任何组织不应该也不可能来限制我的言论自由——因为不存在任何法律上的理由。并且,我相信真理是越辩越明的,正确的思想和理论必须通过争辩才能被证明为正确,如果不允许争辩而只允许听一家之言,则多数情况下这种理论本身不值得推敲,因为该理论“心虚”!
因此,我再次申明:本博客所发表的一切言论仅为学术讨论性质,我希望反对我的人通过理性的批判来反驳我的理论,不要人身攻击,更不要限制我的言论自由。我相信,如果所谓的官方言论或者主流的舆论导向如果是正确的,那么我这样的言论只会遭来大家的唾弃,管理公民言论的有关部门请不要太过紧张,因为我相信中国老百姓的智商!
好了,为了不让人产生博主是一个偏激之人的感觉,今日我打算换一个角度来说说“权力”方面的问题吧!说什么呢?说说我们警察如何在工作中保护自己吧。
这个问题似乎近日谈论的比较多一点,我也来凑个热闹。也许看了我之前博客的朋友会感觉到我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一定是认为警察应当最大限度地容忍公民的不配合吧?理由是公民权利不容侵害!
诚然,公民权利确确实实不容侵害!但是这在法治国家和社会里同样是有限度的,并不是说公民权利是绝对的。之前我已论述了“权力”与“权利”的关系,各种“权力”本身就是公民“权利”让渡过后形成的,既然如此,公民“权利”在“权力”行使时必须要有必要的容忍和服从的义务,只是“权力”的行使必须要合法而已。也就是说我们要在“权力”和“权利”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最近英国取消身份证制度的法案得到通过就是英国在公民权利与国家安全所必需的国家权力之间寻求的一个新的平衡点。这两者之间的力量对比不断变化正是这两者之间接近平衡的表现——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实现了抗衡!现在我们再来探究警察执法过程中如何保护自己——即公民权利与警察权力之间的关系!
如果我们寻求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即公民权利与警察权力之间要平衡,那么就是说警察权力的行使必须要符合公民违法的程度!即公民无违法行为则警察不得行使权力来侵犯公民的权利;公民有轻微违法行为则警察得以行使相应的权力来侵犯公民的权利,直至调查清楚后根据结果做出相应的处理;公民有严重违法行为则警察得以行使更大的权力(甚至采用暴力和武器)来侵犯公民的权利。我们说这样是最符合上述原理的。我想这也是最符合我们的心理预期的。
懂得“权力”与“权利”关系的人一定不会对此有任何异议!我想我们国家对警察行使权力的相关规定也基本上是基于这一理念吧!(希望是这样,因为我们国家对“权力”和“权利”的关系我感觉并不是认识得很彻底。)
但是(很遗憾,我又要但是了),在警察执行公务的过程中,这样的平衡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只能是一种幻想。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首先,警察对当事人的行为判断存在滞后性!警察判断一个当事人是否存在违法行为在没有调查之前本身只能是一个猜测。因此,警察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无法完全客观的根据对方的行为来选择自己行使权力的程度!
其次,警察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将会面临的情况是突发性的。警察可能面对的只是一个交通违法行为的当事人,但是有可能该行为人身负重案,存在袭警逃跑的可能。因此,每一位警察在面对任何一个当事人的时候都存在不确定的危险。
再次,警察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面对突发情况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完全正确的判断和反应不现实也不和情理。
因此,“警察权力的行使必须要符合公民违法程度”的要求是不合理的,也是在现实中完全不可能做到的。如果我们将这一符合法治精神但不现实的要求强加到同样是人的警察身上,那么带来的后果将是很严重的——由于警察做不到这一点,因此要么不敢行使权力从而自身受到伤害,要么过渡行使权力给当事人带来严重伤害。
既然警察权力与公民权利在警察执行公务的过程中不能要求实现平衡,那么我们究竟选择警察权力优先还是选择公民权利优先呢?
快看!这次我可没有强调“公民权利”哦,我这次站到了“权力”的一方!
为什么?因为我是警察呀!哈哈,开玩笑。我可没有那么自私。
这是有理由的。如果我们选择公民权利优先,那么我们警察就不可能很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了。首先,面对一个公民,只要我们没有证据能证明其实施了违法行为,那我们就不可以对其行使权力,包括不得盘问和检查,那样我们将不能及时发现、预防和制止违法行为的发生。这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来讲将是得不偿失的。因为公民权利将因为违法行为的发生而遭受更大的侵害。其次,对于执行公务的警察来讲,由于公民权利优先,就不可以在当事人对其构成威胁之前采取任何措施来保护自己,因此警察随时有可能面临危险。再次,由于公民权利优先,公民在面对警察的时候可以“自己没有任何违法行为”为理由对警察执行公务的行为进行抗辩,不利于警察正常工作的开展。事实上,选择“公民权利优先”使得警察既不能保护好自己也不能正常开展工作,特别是在公民不配合的情况下由于警察一时无法判断其是否实施了违法行为及是否会对自己构成危险从而令警察与公民之间处于一种紧张、冲突与矛盾的状态,这对警察和公民来讲都是危险的。
而选择“警察权力优先”则不存在这样的尴尬。这一选择使得任何一个公民在面对警察的时候都必须无条件地服从警察的指令,哪怕无辜的公民也必须对警察用枪指着你并要求你为一定行为的指令加以服从并容忍。这样一来,警察自身能得到十分有效的保护,同时对公民来讲只要你服从了警察的指令也不会存在危险。于是警察与公民之间处于一种确定的状态,对双方来讲都是安全的。
可见,在面对此类关系到实践中如何操作的问题时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并不应当简单地根据法理或者“权利”与“权力”的关系等抽象理论来做出决策。我们应当设身处地地为具体操作人员考虑一下,不能让他们在具体实施时无所适从。比如,“警察必须根据当事人违法行为的程度来行使自身权力的要求”就是不考虑警察具体实施时的客观、心理、现实等因素的“想当然要求”。
好了,关于警察如何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保护自己,我认为最好的选择应当是“警察权力优先”,公民在面对警察执行公务的时候当对自己的权利加以必要的容忍与克制。
这里,我必须要强调,公民权利面对警察权力的容忍只能局限于警察有可能存在危险的情形中,在警察开展审查讯问、调查访问等完全能够保证警察安全的情形里公民权利仍然是应当受到保护和尊重的。并且,警察权力优先也并不是绝对的,在警察能够确认自己安全的情况下,也并不是一定要采取激烈和极端的自我保护措施的。
总之,我们不能片面强调“权利”,也不能片面强调“权力”。在面对国家各个方面的事务时我们应当结合其性质和特点在“权力”和“权利”之间不断寻求新的平衡,这也是“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健康发展的基础。
第二篇:在工作中肯定自己 文档
保护自我形象的一种方式就是时常要告诉自己:我是谁,我应该得到什么。
下面是一些积极的主张,你可以将这些主张用于自己日常的工作中,并作为基本原则。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每天将这些内容读五遍,保证你会感到自己以及自己的境遇发生了改变。? 不管头衔和职位如何,我像公司中的每一个人那样重要。
? 我有被礼貌对待和受到尊重的权利。
? 我是独一无二的人,我对公司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 我有自己的事业和生活。
? 我选择健康的态度和意见。其他人的态度和意见只能代表他们自己。
? 我只是一个人,每次只能做一件事情。
? 我有权利过和谐的生活,生活中并不全是工作。
? 我有权利说“不”。
? 个人成长和过上幸福生活是我的头等责任。我对自己照顾得越好,就会对公司和其他
人付出越多。
? 我完全有能力应付工作上的事。
? 除了当前的工作,我能够选择更多。
? 我有犯错误的权利。
? 今天我支持自己。
积极的主张也许还没有改变你的生活,但它至少是一个好的开始。正如人们经常说的那样,态度决定行为。如果你打算改变自己的生活,你必须首先改变思维方式。如果你发现自己处在没有尊严的环境中,就必须要学会保护自尊。
朱迪思重新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朱迪思的头脑中有很多消极的想法。消极的想法就像是一盘磁带,总是反反复复循环播放。她知道这些磁带已经随她一起老了;很多已经失去了意义。
她正在做很多不同的事情,使自己能够摆脱旧的想法和信仰。其中的一个步骤是提出适合于自己的积极主张。每天早上,在上班前,她都要大声朗读三遍这些主张。她把主张写在卡片上随身携带。每天中午,她会将卡片拿出来再复读一遍。她还将主张录成磁带,每天晚上临睡前还要再听听。
下面是朱迪思从自己身上发掘出的主张:
犯错误和事情做得不完美是难免的。
我有权享受生活。
成就不是我的全部。
我有能力改变。
我允许自己有充裕的闲暇时光,并且不感到内疚。
我首要的责任是照顾好自己。
我是一个有所作为的人。
第三篇:如何在工作中提升自己
前百度员工干货:如何在工作中提升自己
时间:2014-12-22 20:56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所谓的“好员工”,不是只会傻干的工作狂,他们一定是能力强、情商高、懂得协调各种人力、资源来帮助自己完成工作、懂得相互帮助、忍得住寂寞、受得了苦的人。当然,这类人不是拿着毕业证书就可以领到的技能,它需要一个职场新人在工作中慢慢修炼。在工作中多看、多学、勤总结,让自己在多方面提升,这样的人才无论走到哪里都不缺人来挖。
2014年12月4日,我从百度离职了。
这是第一次,我不是因为和老板闹翻而离职;这是第一次,我带着晋升的喜悦而离职;这是第一次,我带着满满的收获而离职。
我曾经认为,我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好员工,因为我太独、太挑剔、不喜欢听话的好孩子、而且讨厌一切想要改变我的人。但是三年过去,我改变了不少,我必须承认,所谓“进步”的过程,就是被认可的过程,也是被“驯化”的过程。现在,我不敢说自己是个“好员工”,我只是觉得我是个比曾经的自己更好的员工。在离职的时候,我打算把自己这几年的职场心得总结一下,算是给自己的一个礼物。
1你有“同理心”吗?
什么叫“同理心”?说白了,同理心就是“情商”。
具体点说:同理心就是,领导交办一项工作,你要读懂他的目的、看清他的用意。同理心就是,在激励员工时,点准他们的“兴奋点”,不揭“伤疤”。同理心就是,在与他人合作时,了解对方的需求和心理,潜移默化的说服对方,双方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
2听话,出活
什么叫“听话”?有句老话叫“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谁是“东”啊?你的直属领导就是“东”,一般来说,领导都比你水平高。大部分时候,听他的话准没错儿。
有朋友说我领导就是瞎指挥,明摆着不对,我干嘛要听他的?这是另外一个问题,咱们最后一条会谈到,如果你觉得现在的环境无法进步,就可以考虑离职了。
什么叫“出活”?就是领导给你的工作,你得按时完成并且汇报总结。如果这个工作要持续较长时间,那么你需要阶段性的给领导反馈。“出活”还有一层含义,就是“超预期”。
3要想人前显贵,必须背地里受罪
在公司里上班,大家的智商都差不多,谁也不比谁强多少,拼的都是努力和用心的程度。“要想人前显贵,必须背地里受罪”的道理并不难懂,就是真到受苦的时候就含糊了。这本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一个人想怎么生活都对。但是有一些朋友是在追求理想和享受生活中纠结的,和这些朋友,是可以聊的。
马云曾经说过:我们追求的应是人生的大平衡,而不是一时一日的小平衡。新东方也有一句话:怕吃苦吃苦一辈子,不怕苦吃苦半辈子。两句话大意相同,值得深思。
4能忍多大事儿,就能成多大事儿
有一天加班,晚上2点钟到家,收到老板的一封邮件,批评我工作不到位。我收到邮件后就很崩溃,还很委屈。于是当即奋笔疾书,回邮件!解释我是如何工作的,我做的如何有道理,我做的如何有效果……写了2000多字。
写完了,我好像冷静了一些,我就琢磨一个事儿:如果我是老板,我对一个员工工作不满意,于是我给他写了封邮件批评他,我想看到的是他洋洋洒洒的解释和辩解吗?显然不是啊。然后我就突然明白了,于是我把那2000多字都删了,简单回复了一句话,大意是:我会反思工作的问题,然后尽快整改。
两个月后我晋升了。在我的晋升仪式上,我对我老板说起这件事,他对我说,我知道你很委屈,我就是想看看你在面对委屈和压力时,会有怎样的反应,这体现了一个人的成熟程度。
5帮助别人千万别吝啬
马云曾经说,成功就是成就自己帮助别人。这话没错。
如果你在一家公司工作,你发现你的工作不用任何人协助就能自己独立完成,那你多半是个打杂的。相反,你的工作需要越多人协作,就越复杂、越高级。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我处在一个协作关系网中,如果没有别人的帮助,我就无法工作下去。
在一家公司里,大家的工作互相交叉的几率很大,说不定你会用上谁,这些人脉关系需要平时去维护。今天你帮助了人家,说不定明天对方就会成为你的救命稻草,这非常可能。
6目标再目标,量化再量化
没有目标的,都不叫工作;没有量化的,都不叫目标。
在接受一项工作时,先问目标是什么;在布置一项工作时,先交代目标是什么。这个不说清楚,都是扯淡。不想成为蒙着眼睛拉磨的驴?那么除了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目标外,还得知道你的部门、你的公司的目标,最关键的,你需要知道,你的工作在总体目标中处在什么地位、扮演什么角色。如果你发现,你工作的目标和总体目标关系很小、甚至没有关系,那么你就很容易被拿掉。
评论:辞退员工,或给员工绩效打分“不合格”是很令人头疼的,但其实这事儿并不难。关键就在于事先和每个员工一起制定量化的工作目标,并且随时提醒员工,他的工作是否达到了要求。没有达到量化指标,辞退或“不合格”是理所当然的事儿,在数据面前,再矫情的人也无话可说。相反,如果谈感觉、聊希望,这事儿就没法办了。
7知道什么时候离开
好多同事和朋友和我聊过离职的话题,我对朋友们的建议是,如果你因为觉得工作不爽,那就别离职,因为甭管到哪里,都会不爽:老板不喜欢、同事不可爱、工作太劳累、关系太复杂……我以我在多家大公司工作的经历担保:几乎所有我工作过的公司,令人不爽的事儿都是一样的。
什么时候选择离开呢?
1、在这家公司,你已经没有上升的空间、无法学习到更多的东西了;
2、在这家公司,你已学到足够的知识,可以在新领域或新平台上一展身手了。
第四篇:保护自己(范文)
今天,因为学校出现5个甲流病例,为了防止病源扩散,更好地保护你们,学校根据有关精神作出了全校放假居家观察的决定。在学校有序地组织下,你们都已经安全地回到了家。可是我还是要说,你们要学会保重自己。
保重自己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老师。知道吗?虽然你们离开了学校,你们的每一位老师却仍然在牵挂着你们,留守在学校守候到最后一分钟的也仍然是你们的这些老师,因为还有学生因为重症留校等待着各地乡镇的接应。
知道吗?今天这里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重症学生在医生的看护下一直等到中午1点,看护们饱了自己,重症学生却仍然饿着他们的肚子。要知道,这些学生也都是你们的兄弟啊,他们在接受着病魔的煎熬,可还是笑着谈到了你们。最终仍然是你们的这些老师将热饭端到了他们面前。学生啊,你们要学会保重自己。
直到中午2点,最后一批重症学生终于被接走,老师们才逐一离开了学校回到了家里。信息老师从昨天一直到今晚11点还在处理着数据,为的是不漏掉一个密切接触者,为的是不留下任何隐患。明天是教师节,老师还要代表你们去医院看望这些接受治疗的学生。知道吗?就在昨天凌晨从1点出发,4点,校长才从疾控中心赶回到学校,因为要准备6点班主任紧急会议。这样的班主任会议一天之内不下四次,所以才有了N次的部署排查,坚决做到万无一失。学生的生命高于一切。学生啊,你们要学会保重自己。
你们已经安全回到了家,老师会给你们每一个同学去一个电话,看你们是否身体安康,看你们是否存在学习上的疑问。相信人祸战胜不了你们自己,你们要学会保重自己。
学生啊,你们要学会保重自己,只有这样,你们才会在几天之后仍然健康地回到你们熟悉的校园,回到你们熟悉的同学身边。你们不能少,你们一个也不能少。
第五篇:如何在工作中认识和成长自己
如何在工作中认识和成长自己
在我们身边,有为数不少的人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低人一等的。他们身在其中,却无法认识到其价值,知识迫于生活的压力而劳动。我们轻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因而总是无法投入全部身心。他们在工作中敷衍塞责、得过且过,而将大部分心思用在如何摆脱现在的工作环境上了。这样的人在任何地方任何组织里都不会有所成就。
你要真正获得老板的认可,使老板重用你,让你在更大的舞台上去实现你的梦想,你就一定要和老板的步调合拍,向老板的想法*近,想老板之所想,做老板希望你去做的事情。通常,任何一个成功的老板,都一定具备这样的意识:结果意识、质量意识、成本意识、效率意识和品牌意识。
如果你也能具备这五大意识,那么你就跟老板想到一块去了。职场中人最起码的标准,就是要确立起“尊重自己的工作”的观念和心态,那么尊重和珍惜呢?就要培养起助你职场成功的五大意识。
结果意识---你完成目标了吗?
结果才是硬道理。在商品经济社会里,业绩才是第一位的。这就是职场中常说的“结果导向”。
通常,老板最了解什么是结果导向,因为老板每到月底都要给员工发工资。一个企业聘用了一大群来帮助自己工作,到了发薪日,不管企业经营是好是坏,员工的工资都要按时发,这就是结果导向。反过来,员工也应该具有结果导向。作为员工,当你领工资的时候,老板问你:“我凭什么要发工资给你?”这个“什么”就是你应该给老板看的结果导向。或者说,你应该给老板一个令他信服的给你发工资的理由。一般情况下,当你至少完成了公司交给你的目标,当你完成了本职工作时,你就对得起你的薪水了,你就具备了最起码的结果意识了。
质量意识---你做到最好了吗?
一个企业或一个人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或工作质量上的高低,是他们的人品和企业品质的外在表现。很多获得成功的企业家都说过“做好产品之前先做好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质量意识上乘的表现是,把人和事都做到最好。何谓最好?这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只是说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尽到最大的努力。
平时,我们经常听到和说到的词,比如“不就是差一点吗,干么大惊小怪的?”、“差不多”、“无所谓”、“不要紧”、“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错了一个标点符号吗?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迟到5分钟吗?”`````````就是质量意识较差的表现。
据说,中国质量监督部门曾接待一个法国商人。该商人来这里的目的,是要求中国有关部门处理冒牌货的事件。原来,有中国厂商仿冒了他的工厂生产的手提箱。他把自己的产品和中国厂商的仿冒品都带来了。
质监部门的接待人员问法国商人:“这两个手提箱,哪一个是真品,哪一个是仿品?”谁知道,这位法国商人自己看了半天,却分不出来。这时,在场的一位质量专家说:“很简单,只要检查手把和衬里的细微部分,真伪立现。为什么?因为中国厂商不是做不出来好的产品,而只是在观念上一直存着“差一点没关系呢!”“那个地方不会有人注意,不用管它。”这样的侥幸习惯。这就是我们的质量文化和质量意识。
成本意识-----怎样做才能更省钱?
作为企业的员工,老板已经花钱雇佣了我们,一方面我们不能让老板的钱白话,另一方面,我们时时刻刻、随时随地都要为企业精打细算,帮助老板化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成本是老
板每天都在琢磨的问题,在任何事情都具有成本意识的人就具有了老板意识。如果你每天都在为老板多挣钱办最多的事。成本是老板每天都在琢磨的问题,在任何事情上都具有成本意识的人就具有了老板意识。如果你每天都在为老板多挣钱、少花钱,老板会亏待你吗? 世界知名的大公司丰田,其企业员工们节余意识是出了名的。这主要来自于丰田公司的节约习惯。他们那么大的公司,在办公用品的使用上却节省得近乎“抠门”。在公司的办公室里,便笺要反复使用4次:第一次用铅笔写,第二才用水笔写,第三次在反面用铅笔写,第四次在反面用水笔写。在丰田公司的办公大楼里,每个卫生间的马桶水箱里都放着一块砖,此举使6升的水箱变成了5升,使得每次冲水都能节约1升水。公司内每一位员工在做任何一件事情时,都能衡量最这件事情要付出多少代价(金钱),还有没有更节省的办法,这种想法就是“成本意识”。
效率意识------怎样做才能更节约时间?
时间是效率,效率就是金钱。我们的工资就是老板花出去的真金白银,老板雇佣了我们的人,也雇佣了我们的工作时间。假如你的年薪是15000元,那么,你每分钟的价值就是0.15元,每小时的价格就是8.86元,每天的价值就是62元;假如你的年薪是35000元,那么,你每分钟的价值就是0.34元,每小时的价值就是20.7元,每天的价值就是144.6元;假如你的年薪是75000元,那么,你每分钟的价值就是0.74元,每小时的价值就是44.3元,每天的价值就是309.9元。换而之,作为职业人士,最起码的要求就是先要把自己每分钟、每小时、每天、每月的“份钱”挣出来。否则,你就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老板就要亏本。如果大家连自己的“份钱”都挣不够,长此以往,企业肯定要关门。所以,如何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为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提高工作效率,这是每一个老板所关心的,也是每一个员工必须做到的。
品牌意识----你关心企业的形象吗?
很多经营过企业的人都知道,品牌是企业的脸面和生命,也是企业最根本的竞争力。要树立企业和产品品牌,打响和提高品牌形象,光*老板是不行的,最主要的还是要*具有老板意识的员工。
你要养成随时宣传公司品牌的习惯。所谓“公司兴亡,人人有责”;每一个公司员工都是企业产品和企业品牌的播种机和宣传员,这是员工应尽的义务。
你也是公司“形象代言人”。作为企业的一员,哪怕是再普通的一员,我们都要时刻注意自身形象对企业形象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无论在工作时间还是在业余时间,在顾客面前还是走在大街上,在公司内部还是在企业外部,在本地还是在外地,都要注意维护公司形象。这是职业素质的最基本要求。
作为员工,你尽可能不要说原来公司的坏话。在职业生涯中,大多数人可能都不会在一家公司工作到退休。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离开了一家公司,到一家新的公司上班。这时,我们切记:永远不要说原来公司的坏话。你说原来公司的不是,真的是他们的错吗?自己有没有责任?对公司忠诚不仅是在职时的忠诚,这是职业人的基本道德操守。
总之,当你具备了上述的五大意识后,你就和老板的想法接近一致了,这时候,老板和企业不可能不重用你。不信?那就从现在开始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