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
作者:平凡中的磨练今天,我和妈妈一块看了于丹老师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讲座,很感动。尤其是一个苹果树的故事让我感触很深,我感觉苹果树好可怜,无私奉献了自己的一切,最后只剩下了树根„„这棵苹果树就像我们的父母无私奉献给我们一切,成全了孩子的一生,而最后他们又得到了什么呢?想到这些我感觉好惭愧,平时买点好吃的,爸爸妈妈都省着让我吃,自己却舍不得吃一口;家里的酸,妈妈总是一箱箱的给我买,让我每天喝,生怕我不健康,缺营养,可妈妈却从没喝过一袋;有时奶奶做了面条我却想吃方便面,奶奶就再给我煮„„一想到这些,我感觉自己以前做的真是太过分了,以后我要好好的孝敬父母,虽然我现在不能挣钱给他们买东西,但是,我可以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平时少买零食,攒一些零花钱,为父母在节日时买点礼物„„学会感恩,孝敬父母这一方面“田世国”大哥哥为我们做出了榜样,2004年,他瞒着家人,捐肾救母被评为“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还说“父母给了我生命,捐肾救母是做儿子的对母亲的回报,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听到这,我感动的留下了泪水,我下决心以后一定好好孝敬父母。
于丹老师还讲到了“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要学会与人交往,要自立,自信,自强,”要像《士兵突击》中许三
多那样‘不抛弃、不放弃”只要今天比昨天好,这就是希望,只要我们选择了“我信”,我们就要重拾信念,重新出发。想想也是,现在我们班的同学居然还有不会系鞋带的,要妈妈帮着穿鞋,帮着脱鞋;考试成绩差了,就灰心丧气的,没有一点信心„„通过这次学习,我明白了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学习中遇到困难都要勇于去解决困难,不逃避,不放弃,勇敢面对。
于丹老师讲到的还有很多方面的内容,对我们的帮助真的很大,听了这次讲座,我受益匪浅,以后还要多学习,早进步,做一个知道感恩,学会交往,自立、自信、自强,对社会有意义的人。
第二篇:《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模版)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
《感恩教育》观后感一
202班 吴羽淅
今天早上的七点十分,我和妈妈一起收看了于丹教授主讲的《感恩教育》。
节目的开头讲的是一个配有画面的小故事。把那棵大树比喻成父母,大树陪着小孩长大,奉献了自己的果实,树枝,树杆,让小孩实现了愿望,小孩长大了变老了知道每天陪伴着大树。
是啊,我们现在都不愁吃穿,要什么玩具都拿钱买得到,坏了也不会去修,这很浪费,也缺少了自己做玩具的动手能力。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大多数时间都是电脑,电视陪着,这样不好,我们要多出去走走看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我们还要学会与人交往,人要与人斤斤计较,尽力去故帮助别人。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要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次没做好没关系,只要努力了一定能做好,相信自己不会错的。
好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我要做一个有孝心,有爱心,有自信心的人。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二
202班 孙玉菲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专题讲座,感触很深。
于丹老师在讲座中主要是强调我们中小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的同时,还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心他人,让每一个中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然后谈到“仁”。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生的轨迹,孩子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沌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通过于丹老师讲的这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不会做人的话,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
想想自己,有时爸爸妈妈督促我学习,我总嫌啰嗦,有时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总不情愿,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很内疚,爸爸妈妈为了我,不知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我还不知道感恩,总惹他们生气,伤心,太不应该了。在这里,我想对爸妈说:“我错了,我以后要听你们的话,好好孝敬你们,好好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跟同学们一起快乐的学习,树立自己的远大目标,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做一个优秀的合格人才。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
202班 孙玉菲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专题讲座,感触很深。
于丹老师在讲座中主要是强调我们中小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的同时,还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心他人,让每一个中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然后谈到“仁”。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生的轨迹,孩子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沌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通过于丹老师讲的这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不会做人的话,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
想想自己,有时爸爸妈妈督促我学习,我总嫌啰嗦,有时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总不情愿,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很内疚,爸爸妈妈为了我,不知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我还不知道感恩,总惹他们生气,伤心,太不应该了。在这里,我想对爸妈说:“我错了,我以后要听你们的话,好好孝敬你们,好好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跟同学们一起快乐的学习,树立自己的远大目标,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做一个优秀的合格人才。
第三篇: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讲座》观后感
周六早上,我和爸爸一起收看了于丹导师主讲的感恩教育讲座后,我真正懂得了感恩,懂得了父母对我的爱和父母背后的辛苦,让我真正知道了爱应该怎样表达。
我的爸爸妈妈你们多么不容易呢!在我内心深处,深深地体会到你们辛苦了。我是那样爱我的爸爸妈妈,从现在开始我要做个懂事好孩子。爸爸妈妈都是为了我的健康成长,我一定不会辜负他们对我的期望。
我看完感恩教育后让我想起,我对爸爸妈妈做的错事,那些事错的一塌糊涂,我想起来真是后悔,我不该让爸爸妈妈伤心。感恩教育让我明白了好多道理,我不该顶撞爸爸妈妈,他们是为了我好,爸爸妈妈,对不起,原谅我犯下的错事。我以后不会让爸爸妈妈生气了,我知道错了,原谅我好吗?
我知道了感恩,同时我也学到了好多知识。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我是麦鸥的爸爸,我们看讲座时,我的孩子听得很认真,看完后问了我们好多问题,看来,这次讲座对他的触动真的很深。我的孩子别看年纪小,却特别爱看书,爱思考,也有一个宁脾气,我们经常感到不知道如何去教育他。看了于老师的讲座后,我才知道,成才远不如成人重要。要先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感情知道爱的人,然后才去培养他成才,我们以后一定要多给孩子鼓励,多和他分享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让他知道父母对他的爱和期望。
看了孩子的感受,我也非常感动,我的孩子真懂事,孩子,爸爸妈妈一样爱你!
第四篇: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
观看了于丹教授的感恩教育的节目后,内心深处受到了启发。家长不能单单指责孩子在感恩方面做的不好,而是要良好地教育孩子怎么学会感恩,怎么培养孝心,怎么奉献爱心,怎么抵抗挫折,怎么自立自强自信。我想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教育孩子:
1、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做的怎么样,孩子都会看在眼里。在中国传统家庭中,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我们作为父母,要教育孩子,首先要对自己的父母尊敬孝顺,让孩子看到父母对爷爷奶奶的孝心,才能从内心深处使孩子受到触动,从心底里理解“孝心”,体会孝道。有了父母的榜样作用,再加上对孩子的言语教育,才能让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能够理所当然地接受,从而能在生活中,家庭中体现出来。
2、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
有人说“予人玫瑰,手有余香”,适当的时候给别人帮助是一种很好的行为,在孩子与同学、朋友的相处过程中时,作为父母要能够告诉孩子,不要吝啬自己的一些美好的事物,要能够拿出来与别人分享。在别人困难时,要能够及时的伸出援手。尽管社会上有些不好的事件发生,但是在教育孩子上,也不能以偏概全,要让孩子明白社会上还是好人多,在遇到真正有困难的人,还是应该及时的帮助别人。
3、如何让我们的孩子自立、自信、自强
现在的家庭大多都是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对待孩子有些父母是“言听计从”,当然,宠爱孩子是每个父母的本能和责任,但是过度的宠爱就是溺爱,什么事情都是父母亲力亲为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件好事。有些事情可以交给孩子自己去做,才能培养孩子的自立和自强。孩子要树立信心,父母就不能一味的批评,要多给些鼓励和赞赏,告诉孩子可以在心里说“我好累”但是不能说“我不行”,多谢关心和鼓励,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4、如何培养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
现在社会有很多新闻是关于受不了压力而选择自杀的,往往这些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较低,所以从小就要培养孩子承受压力的能力。挫折伴随着人的一生,孩子考试考得不好,不能用言语去侮辱他,爱之深责之切,这是父母恨铁不成钢的表现,但是要注意言辞、语气和方式。要告诉孩子要有信心面对,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不能遇到挫折就唉声叹气,自暴自弃,要让孩子自己面对些困难,不能一遇到事情孩子还没有担心,父母就先急着帮孩子解决了,这样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孩子健康成长是每个父母的心愿,但是我们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孩子身体的健康,也要在乎孩子心里的健康。时刻提醒孩子中的传统美德不能忘记,同时父母也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这样才能使孩子在成人、成才。
第五篇:《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
于丹《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
这个周六,孩子学校留的作业,是安排时间和孩子一起收看于丹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专题讲座。于丹老师的演讲分为3个主题:
1、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
2、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
3、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自信
听完这一堂课,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由其是第三讲,现在的孩子都是在家长的细心呵护下成长的,家长把孩子们保护的滴水不漏,使他们根本没有自立的能力,更不会有自强的精神和自信心了。为了孩子由此我有以下想法:
从孩子上小学开始,除了刚开始几天可以去接送孩子之外,要试着锻炼他们自己去学校、自己放学回家。特别是早上上学,一定要让孩子自己走路或是坐公交车去,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独立步行的能力,也能够改掉孩子赖床的坏毛病。(说出这些,其实我是最放不下的,由于现在的社会,我不亲眼看见孩子进校,就会胡思乱想,听了这节课,为了孩子,我想我也要放下了)
不要让孩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过度依赖性,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除此之外,还要在能力范围之内参与家务事的劳作,学会洗衣、做饭等基本的生活能力。(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怕磕碰了,怕孩子受委屈,洗个袜子怕洗不干净,凡是孩子要作的,家长都会替他们作好,从今以后,也是要孩子自已动手做这些利所能及的事情了。也要教孩子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帮助别人。一个有爱心、自立、自信的孩子更能融入社会。)
假期里,鼓励孩子参加夏令营、远足等活动,锻炼他们的胆量和自我生活能力是最有效的。期间的各种突发状况也能够让孩子开动脑筋,勇于面对。(其实,每个假期都有这个想法,但是家长都忙于工作,只有牺牲孩子了,作为家长也得反思。建议学校,每个假期,提供一次孩子们外出的机会,不必太远,国内、就近的山区也可)
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相比较,也许家长是想使用激将法,可是在孩子看来却是对自己能力的否定和不认可。长期处于这种比较状态的孩子往往都会比较自卑,或者特别逆反。要多说鼓励的话,即使孩子有做错的地方,也不要只会一味地责骂,而是要给予正面积极的引导。(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我就经常犯这样的错误,看来做为家长的我要学的还太多)
偶尔的也让他们适应一下社会,了解要想生存就必须努力变得自强自立的道理,而不是只知道向父母伸手要钱,花钱的理所应当,而不知道节俭,大手大脚的习惯了。
还要适当的增加孩子的阅历,我们的孩子现在还小,但也不能忽视。可以鼓励他们接触不同性格的孩子,不管是性格好不好,都要适当的接触,让他慢慢适应这个多变的社会,让他分清楚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但家长要正确的引导,告诉他“人之初,性本善”的意义,让他知道那些性格、习惯不好的孩子不是天生就这样,都是一些长期以来不好的习惯养成的。
我想说,家长们是时候放手了,让孩子们自己去努力,一次不行,再来第二次,第三次,一直到他们自己确实有把握做好事情的时候,那他们就有自信了。如果再去作的时候,不用咱们说,他也一定会充满自信的!只要我们做父母的有心、用心,我相信,我们的孩子将来都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