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制度-计量技术档案、资料保管制度

制度-计量技术档案、资料保管制度



第一篇:制度-计量技术档案、资料保管制度

计量技术档案、计量技术档案、资料保管制度
本制度规定了计量技术档案、资料保管及使用等方面的行为规范。

一、归档、保管 1、凡新购或在用计量器具的合格证、使用说明书、检验单等均应归公司计量部门入档保 管,并进行登记编号后归档。2、历次送检、送修的计量器具,其检、修后的合格证及检定结果,均应归档。3、历年的计量器具帐册、周期检定计划表、工作计划、总结等必须归档。4、能源、工艺流程、质量监控、经营等计量检测原始记录(抄表单据等),各部门应妥善 保存,月报时应送一份至公司计量部门存档。

二、查阅、借用 各部门需查阅上述资料,可向公司计量部门查阅。外借的必须办理借阅手续,说明用途,规定归还期限,阅后归还,不得遗失。外单位借用须经总经理批准。


第二篇:资料保管制度

资料保管制度

档案工作是场站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是维护场站内真实面貌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加强场站各类档案的有效管理,逐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结合气站经营、管理及各项工作,制定相应的文件资料管理办法。

一、主要职责范围:

1、认真培训《档案法》,执行上级有关档案工作的法规,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2、每月24日负责场站《设备运行记录》、《交接班记录》、《充装记录》的归档工作。管理气站的全部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接受上级档案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3、按照《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要求,将站内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进行装盒归档。

4、制定气站文件材料的保管期限标准,负责申请已超过保管期限档案和资料的销毁工作。

4.1档案销毁要严格执行销毁制度,不得将档案当废纸私自处理。

4.2档案销毁程序:编制鉴定报告和销毁清册,并有两人以上监销,领导批准,方可办理销毁手续。

5、将气站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按规定时间向档案室移交归档,并保证归档文件材料的齐全、完整,以便公司实行集中管理。

5.1整理归档文件时,必须详细核查文件是否办理完毕,归档的文件是否完整、齐全。

5.2归档时必须向档案室提交移交清单一式两份。交接双方履行签字手续,由移交部门保留一份,档案室留一份。

6、建立档案借阅制度。

6.1借阅档案者,必须履行借阅登记手续。

6.2借阅档案者对所借阅档案应妥善保管,保持档案的清洁、完整与安全,不准在案卷上标注符号,不准涂改、损毁、拆散、抽取、销毁档案。

第三篇:材料保管制度

材料保管制度

一、PE管材

1、避免热源、避免烈日暴晒,户外临时堆放应有遮盖物。

2、地面平整,无油污、化学品污染。

3、管材堆放整齐,高度适中,便于搬运。

4、材料使用应坚持“先进先出”的原则,质保期为一年。

5、PE管退库标准:生产日期在一年以内的,且管材DE32长度不得小于1.2m,DE40不得小于2m,DE63以上不得小于0.5m。

二、PE管件

1、产品在运输装卸时,避免剧烈撞击、划伤、抛摔、重压、雨淋和污染。

2、管件应储存在地面平整、通风良好、干燥、清洁并保持良好消防的库房内。

3、成箱叠放时,应保证管件不会受压变形。

4、应远离热源,并防止阳光直接照射。

5、材料使用应坚持“先进先出”的原则,质保期为一年。

6、退库标准:生产日期在一年以内,外塑料包装完整,且不影响再次使用的。

三、PVC管材及管件

1、远离热源,避免长时间烈日暴晒。

2、堆放高度应适中,便于搬运。

3、材料采购原则为“多订少进”,以防长时间老化。

4、退库标准:整根以下不予退库。

四、玛钢管件

1、存放环境要防雨、防潮,通风、干燥。

2、远离化学品、硫酸、防腐液等。

3、材料使用应坚持“先进先出”的原则。

4、退库标准:非公司采购管件,严禁退库。

五、铝塑管材

1、产品在装卸运输时,不得受到剧烈撞击、抛摔和重压。

2、存放室内,远离热源,场地应平整,堆放应整齐,方便搬运。

3、储存期自生产之日起,一般不超过两年。

4、退库标准:长度小于4m不予退库。

六、钢管

1、防水、防潮、远离潮湿。

2、堆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离地面0.1-0.15m。

3、远离化学品、硫酸、防腐液等。

4、退库标准:不得小于1m。

七、燃气表

1、运输途中不应受雨、霜、雾直接影响,按标志向上放置并不受挤压、撞击等损伤。

2、储存环境应干燥、通风好、无腐蚀性气体并满足以下要求: a、温度-5~40℃;

b、相对湿度不高于70%;

c、叠层高度不超过5层;

d、储存时间不超过6个月,超过6个月应重新进行电气性能检查。

6、退库标准:生产日期在一年以内,不影响再次使用,且附有检定证书。

七、阀门

1、保存在清洁干燥的室内,堆放整齐,不允许露天存放,以防止损坏和腐蚀。

2、在搬运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防止压、砸、磕、碰。

3、自发货日期起18个月内,在产品说明书的正常操作条件下,因材料缺陷、制造质量、设计等原因造成的损坏,由厂家更换。

七、流量计

1、运输途中不应受雨、霜、雾直接影响,按标志向上放置并不受挤压、撞击等损伤。

2、储存环境应干燥、通风好、无腐蚀性气体并满足以下要求: a、温度-20~50℃;

b、相对湿度不高于80%;

c、储存时间不超过6个月,超过6个月应重新进行电气性能检查。

6、退库标准:生产日期在一年以内,不影响再次使用,且附有检定证书。

八、表箱

1、在搬运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防止积、压、砸、磕、碰。按标志向上放置并不受挤压、撞击等损伤。

2、储存环境应干燥、通风好、无腐蚀性气体并满足以下要求:不允许露天存放,以防止损坏和腐蚀

a、相对湿度不高于70%;

b、叠层高度不超过10层;

3、退库标准:箱体完好、无腐锈、门锁良好、表箱玻璃无破损,不影响再次使用表箱。

二〇一二年九月二十日

第四篇:图纸资料保管借阅制度

图纸资料保管借阅制度

负责人:刘利

一、技术资料工作制度 1.质量标准及要求

(1)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必须真实地反映工程的实际情况,保证齐全、准确、真实、字迹清晰、签字齐全,必须由各级施工技术负责人审核。

(2)施工技术资料的收集必须随施工进度同步进行,并在规定周期内完成整理和编撰工作,整理周期由指挥部在实施细则中明确;竣工文件、技术总结、科研总结、项目管理总结、分包管理总结、项目评价、责任成本管理总结等资料完成和上报集团公司时间执行集团公司相关规定。

(3)所有资料都必须分类建档按顺序装盒装柜管理,建立总目录、分目录和盒内目录,每月进行一次梳理,数量较大的每半月一次。

(4)所有资料(含图纸)必须建立及时有效的收、发登记,并由收、发人双方进行签字确认。

(5)进入竣工文件的资料,在资料收集时,资料管理人员必须按竣工文件规定的质量要求和份数进行收集、整理、归档。

(6)所有施工技术资料必须采用碳素墨水书写(测量记录手簿采用铅笔记录除外),严禁采用圆珠笔记录和签字;当采用打印机打印时,应采用符合归档规定的打印机打印。(7)文字材料除有特殊要求的外,一律采用不低于80克的A4白纸;表格纸张不低于70克白纸,大小为最大不超过2倍A4纸;图纸原则上按施工设计图的规格,当业主另有规定除外。

(8)各项目部必须妥善保管所有的施工技术资料,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资料丢失、霉潮、虫蛀、鼠啃等;对涂改、伪造、随意抽撤或损毁、丢失等玩忽职守造成资料不合格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 施工技术资料的主要内容

(1)涉及安全、质量、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地方政府文件等。(2)设计图纸、变更设计、设计规范、工程质量验收标准、施工技术规范、检验与试验规程等技术类文件(标准)。

(3)与设计、监理、建设单位、地方政府往来的文、函,各方会商纪要(记录)。

(4)施工日志、地质预测预报、监控量测、质量验收、隐蔽工程签证、检验与试验[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出厂质量证明和试(检)验报告,施工试验报告,功能试验报告等]、测量记录与成果书、施工工序检查记录等。

(5)项目策划书、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工序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各种预案、环境保护方案、特殊施工方案等。

(6)施工进度报表、进度分析、验工计价、各类统计台帐、责任成本分析、责任成本统计等。

(7)集团公司一体化管理文件所涉及的质量记录资料。(8)成果资料:竣工文件(包括地亩、环保水保)、技术总结、科研总结、项目管理总结、分包管理总结、工区评价、责任成本分析及总结、验工计价与决算、竣工验收报告、工程竣工验收证书、工程质量验收证书、工程环保水保验收证书。

3. 成果资料组卷格式、顺序和装订要求按科技档案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篇:计量制度(参考)

计 量 管 理 制 度

计量管理文件目录

编号文件名称

第一部分计量管理方针、目标

第二部分计量组织机构人员职责

第三部分计量器具的分类和管理

第四部分计量器具的采购、入库、流转制度

第五部分计量器具的使用、维护、保养制度

第六部分计量器具周期检定制度

第七部分计量器具的标志管理

第八部分产品计量检测管理制度

第九部分量具失准处理

第十部分内部监督检查制度

第十一部分计量检测记录的管理

第一部分 计量管理方针、目标

一、计量管理方针

1、加强计量基础建设

2、改善经营管理

3、提高经济效益

4、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二、计量管理目标

完善计量保证体系,不断提高计量管理水平,保证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100%,为经营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计量数据。

第二部分 计量组织机构人员职责

一、计量管理方针

1、加强计量基础建设

2、改善经营管理

3、提高经济效益

4、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二、计量管理目标

完善计量保证体系,不断提高计量管理水平,保证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100%,为经营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计量数据。

第二部分 计量组织机构人员职责

一、计量组织机构

质检部计量室是公司主管计量工作的职能部门,在质检部长的领导下,分管全公司计量工作。计量组织机构图:

二、生产经理计量职责

1、在总经理领导下,主管公司计量管理工作。

2、领导公司各部门和全体员工贯彻实施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和各项计量规章制度,保证完成企业计量工作任务。

3、审批计量管理文件,批准计量工作发展和工作计划,对公司重大计量工作问题作出决策。

4、结合实际情况,建立计量保证体系,任命体系人员及配备相应的资源。

三、质管部计量职责

1、在主管经理领导下,负责公司日常计量管理工作。

2、贯彻实施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和各项计量规章制度,对公司内部进行计量监督管理,处理计量纠纷。

3、组建计量管理体系,指导监督各部门计量工作,制定计量管理规章制度,制定计量工作发展和工作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4、组织开展生产经营过程的各项计量检测。

5、组织计量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员工的计量法制观念和计量技术素质。

四、计量管理人员职责

1、宣传、贯彻、执行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制定实施办法和管理制度,并负责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

2、负责计量文件的编写、修改或改版。

3、统一管理公司的计量器具和设施,组织对生产经营用计量器具的配备。

4、建立计量器具台帐,将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登记造册向质监部门申报,制定周期检定计划,负责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工作。

5、监督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的各项计量检测数据。

五、车间、班组计量员职责

1、宣传计量法律、法规和公司计量管理制度,协助质管部对车间或班组计量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2、制定计量工作计划,监督所属部门、班组完成计量工作任务。

3、督促所属部门、班组使用合格计量器具,正确使用计量器具,按要求做好各项检测记录,保证计量数据准确可靠,落实计量器具的日常维护、保养。

4、根据需要提出添置、更新计量器具计划。

5、掌握计量工作完成情况和存在问题,并及时提出改进建议。

第三部分 计量器具的分类和管理

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和主要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常用计量器具低值易耗的特点,将本公司计量器具划分为A、B、C三类实施管理。

一、计量器具的分类

(一)A类计量器具的范围:

1、生产工艺过程中和质量检测中关键参数用的计量器具;

2、精密测试中准确度高或使用频繁而量值可靠性差的计量器具;

3、进出厂物料核算用计量器具;

4、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和环境监测方面,并列入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范围的计量器具。

(二)B类计量器具的范围:

1、生产工艺过程中非关键参数用的计量器具;

2、产品质量的一般参数检测用计量器具;

3、二、三级能源计量用计量器具;

4、企业内部物料管理用计量器具。

(三)C类计量器具的范围:

1、低值易耗的、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

2、一般工具用计量器具;

3、在使用过程中对计量数据无精确要求的计量器具;

4、国家计量行政部门明令允许一次性检定的计量器具。

二、计量器具管理

(一)A类计量器具管理办法

1、A类计量器具中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必须严格按国家计量行政部门的检定管理办法,执行强检。属于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按有关的检定管理办法、规章制度和检定周期定期进行检定;

2、对准确度高、量值易变、使用频繁的计量器具列作抽查重点,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3、A类计量器具的配置数量,应能确保计量器具按期检定,检定与维修期间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

4、A类计量器具原则上由质管部统一控制管理。

(二)B类计量器具管理办法

1、对列入B类管理范围的计量器具,如符合国家检定规程要求的应按规定进行周期检定;

2、对无检定规程但需要效准的计量器具(检测设备)应按规定进行效准;

3、B类计量器具的配备数量,应能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

(三)C类计量器具管理办法

1、一般工具用计量器具,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实行一次性检定和有效期管理使用;

2、对准确度无严格要求,性能不易改变的低值易耗计量器具和工具类计量器具可在使用前安排一次性检定;

3、对C类计量器具要进行监督管理,如不定期的抽查和以比对的方式对其进行校对。

第四部分 计量器具的采购、入库、流转制度

本制度对公司计量器具的采购、验收、贮存、发放、报废实施控制,以防止计量器具的滥用、误用及损坏。

一、计量器具的采购、入库

1、各部门根据预期使用的要求提出计量器具采购计划,经质管部审核报公司批准执行。

2、采购部门负责计量器具的采购,采购人员应按采购计划,购买有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和商品合格证的计量器具,并经计量人员验收后方能入库,并做好入库登记。

二、计量器具的流转

1、凡新使用的计量器具必须登记编号,建立管理帐卡、纳入周期检定管理,建立技术档案。

2、因任务调整而不用的计量器具,经计量人员核实后贴上停用证,予以封存,封存后禁止使用,若要重新使用,则须办理启用手续并经重新检定合格后方能恢复使用。

3、凡不合格的计量器具,经过修理并且修复后检定合格方可使用,维修要有记录。

4、确定不能维修的计量器具,由计量人员提出报废并填写报废单,经质管部审核报公司批准后方可办理报废手续。

5、报废后的计量器具,要统一处理贴上报废标记,严禁使用。

第五部分 计量器具的使用、维护、保养制度

本制度规定了计量器具的使用、维护和保养的要求,以保证本公司所有计量器具得以正确使用、维护和保养。

一、计量器具的使用

1、计量器具使用操作人员应熟悉计量器具的性质、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知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2、专用检测设备操作人员应经过培训合格方能上岗操作。

3、在用的计量器具必须是经过计量检定合格、在检定周期内、检定合格标志清晰、铅封完整。

4、常用的玻璃温度计、密度计等容易损毁的计量器具应设备有品。

二、计量器具的维护、保养

1、计量器具发生故障,要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计量员。

2、因故障停止使用的计量器具应帖上停用标志以防止误用,停用标志使用红色。

3、计量器具应由符合资计质要求的维修单位进行维修,维修后要经过计量检定合格才能使用,维修过程要做好记录。

4、各种计量器具要严格按照技术说明书的要求,在规定的条件下妥善使用和放置。定期检查、清洗,保证计量器具的安全、整洁、配备附件完好、合格证齐全。

5、凡主观因素造成的计量器具损坏或丢失,直接责任人负责赔偿。

第六部分 计量器具周期检定制度

1、为保证全部计量器具的量值溯源的合理准确制定本制度。

2、计量管理人员负责建立全部计量器具台帐,台帐的项目必须明细。

3、计量管理人员负责编制周期检定计划表,负责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工作。

4、凡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由计量管理人员统一登记造册,向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番禺分局申报,并到指定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执行周期检定。

5、列入A类、B类的计量器具,应明确计量检定(校准)周期,按周期到计量检定机构进行计量检定(校准)。

6、计量人员按月检查周期检定实施情况,统计计量器具周期检定受检率和合格率。

第七部分 计量器具的标志管理

1、企业内工作计量器具按国家、地方和部门检定规程检定合格的,采用绿色合格证标记。

2、对没有计量检定规程,但按有关规定进行校准合格的计量器具,采用准用标记。

3、对停用的计量器具,采用红色停用证标记。

4、对封存的计量器具,采用封存标记。

5、对报废的计量器具,采用报废标记。

6、所有标记应注明计量器具编号,有效期或停用日期。

第八部分 产品计量检测管理制度

1、质管部协同各部门组织开展生产经营过程的各项计量检测。

2、根据生产工艺文件和产品标准要求配备符合使用要术的计量器具和开展计量检测。

3、根据生产经营管理、能源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需要配备相应的计量器具和开展计量检测。

4、暂没有条件开展检测的项目应与有条件的检验部门签订合同委托进行检测。

5、明确各类计量检测的部门、人员,明确实施计量检测的依据和要求,对重要的检测数据,必须规定检测方法。

6、各项检测要按要求做好记录。

7、质管部定期对计量检测的实施情况,检测数据的原始记录,以及检测数据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报告公司领导和有关部门。

第九部分量具失准处理

5.8.1一旦发现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时,计量员应协同使用部门立即评定以前检验结果的有效性。

5.8.2由计量员发出“校准失效追溯报告书”对不合格量具及所测产品进行追踪处理。不合格量具停止使用。

5.8.3该计量器具所测的产品列为“可疑材料或产品”,并改用合格的其它同类计量器具测量或验证。若测量结果不合格,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对该计量器具则进行调整、维修、降级或报废处理。

5.8.4当确认不合格时,追溯到产品合格批为止,如该批产品已发往用户,由销售部与顾客进行沟通,在让步的基础上接收或由公司负责交换。

第十部分 内部监督检查制度

1、质检部每年制定计量监督检查计划,对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检查要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必须作好详细记录,并要求被检查部门实施纠正措施。

3、对被检查部门的纠正措施情况进行验证,确保不合格项目纠正完毕并达到预期效果。

4、定期对计量保证体系进行内部审核,监督检查计量体系要素的运行是否达到规定要求,根据审核结果对不符合项实施纠正措施,保证计量体系的正常运行和不断完善提高。

第十一部分 计量检测记录的管理

1、各部门应指派专员负责本部门业务范围内记录的管理,并按规定负责记录的收集、经整理后装订成册,立账登记,便于归档检索。

2、记录人员要按指定份数和格式用墨水笔或圆珠笔书写,字迹清晰。

3、记录所写的字体必须规范,计量单位必须是法定计量单位。

4、记录必须真实、可靠,不能随意涂改,数据的修改应盖上修改人印章或签字。

5、记录必须有记录人签名或盖章,对记录内容真实性负责。

6、记录的存放要有适宜的环境,防止霉变损坏,方便存取。

7、记录保存期限为3年。

8、超过保存期的记录,经审核确认无用经批准后方可进行销毁处理。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