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外教



第一篇:我与外教

我与外教

相遇就如同那樱花一般,值得等候;相遇就如同那流星一般,值得追求;相遇更像那恒星一般永恒,值得用一生保留,回忆。而秋天又是一个最为特别的季节,穿过了夏的繁华,面对冬的临近又不由的彷徨。

就在这秋意绵延的季节,我与她相遇了——Mrs.Sun din , 我们英语口语的外教。

从我看到她第一眼起我就深深的迷恋上了她。

那是刚进入大学军训后的第一个月,我们的开学典礼上,Mrs.Sun din 作为我们的外教代表上台发言,因为之前上学一直未和外教接触过,所以觉得格外的新奇。当时坐在台下,就一直仰视着台前,直到Mrs.Sun din 上台转过身才真正的看清她的容貌。那清水般的清澈明亮的蓝眼睛,给人一种神秘而又深情的感觉,她微卷的短发泛着淡淡的柔金色,身材苗条而匀称,还有那暖暖的迷人的微笑,给人无尽的亲切感。

而在期待,好奇,遐想一并迸发的时刻,我迎来了Mrs.Sun din的第一节英语口语课,与以往咱们中国课堂冗长的自我介绍不同,她用拍照的方式让我们自我介绍,给我们起英文名字,这让我们对口语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她,用照片展示了她温暖的异国家庭,尤其是她那帅气的老公真让人羡慕,最后还在黑板上写上简单的单词,数字让我们自由猜测,而这些都是关于她的自我信息。最重要的是,Mrs.Sun din口语吐字非常清晰,表达非常清楚,遇到不懂她会细心的向我们介绍,这让我害怕听不懂外教说什么的心理立刻消失。她上课的风趣幽默的风格和不同于中用国老师的新奇教学方法令人耳目一新,让我对她接下来的课程无限期待,不知她还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

而更让人惊讶的是,仅仅用了两节课的时间,Mrs.Sun din 就已经记住了我们所有人的名字,当然,还有我们所有人的样子,这让我不得不佩服她超强的记忆力以及辨别能力,因为人们都说外国人看东方面孔不管有多大不同总是感觉一样的。

在慢慢的相处融合过程中,大家对各自彼此的认识也更加深刻。Mrs.Sun din是一个认真负责的美丽女人。在课堂上,为了使大家更加生动形象的了解认识每一个英文单词,句子,她会手舞足蹈的做动作让你快速明白,会将生单词和音乐联合起来,串成一首歌,再加上简单的肢体语言让我们快速记住每一个生词,为了让我们的语音说的更纯正,她会每节课重新纠正我们的音标,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纠正我们的嘴形,会出有趣的英文绕口令练习,这使我们从不感到乏味,每周总是期盼着上她的课。

为什么说Mrs.Sun din 是一个美丽的女人呢?不可否认,她的外表当然很美,其次,她上课那股认真劲儿,为了活跃课堂的可爱表情很美丽,例如,为了表现句中青春少女看见心爱男孩时害羞又悸动的样子,她会当着我们的面立刻变成懵懂的女孩,向我们抛媚眼儿,真是特别逼真,还有就是,她穿着中国式的旗袍,戴着中国图案的耳环,手镯,一点也感觉不到奇怪,异样的感觉,反而觉得更有女人味,更加动人了。

为了锻炼我们的口语能力,她会安排TALK TIME,让我们在课余时间继续说英语,每周给我们放英文电影,还安排一起去约会,吃午饭等。更为了我们能了解西方的很多文化,她会亲自示范。比如在同外国友人打电话时,应该怎样做,她会告诉我们,然后让我们打电话给她亲自尝试。

在一年多的相处中,让人印象深刻的美好的事很多。记得,在圣诞节时,大家一起在班里玩圣诞老人的游戏,Mrs.Sun din 教我们搭建圣诞节的各种饰品,大家齐心协力完成一件圣诞老人拼图,Mrs.Sun din 教我们做美式小点心,如何压面,如何塑点心的图形,如何装点小点心,一个个都那么历历在目;记得,在复活节时,大家一起讲关于复活节的由来,Mrs.Sun din 教我们做复活节必吃的五彩斑斓的鸡蛋,那种先用蜡笔在鸡蛋上画图案然后放入你喜欢的颜色的杯子里,等待它慢慢转变的过程,让人又兴奋有惊喜又刺激;还记得......一年四季,有她的陪伴,校园生活变得丰富;有她的陪伴,学习再也不觉得枯燥;有她的陪伴,自己也变得更加活泼开朗;在英语的路途中,更加奋力直前。

Mrs.Sun din 我生命中值得永远记住的佳人,我永远的良师益友。感谢美妙的相遇让我们彼此认识,让我们彼此熟知,让我们停留在这美好的季节里。

李晋娇女21

中国

宁夏师范学院***

第二篇:我与外教

我与外教

忘了那是何时,忘了那时的季节,只曾记得一张憨豆式的脸颊就那样从容的在一双双泛着童真的眼睛下出现,长长的鹰钩鼻,有些泛黑的皮肤,身上古龙水的味道,还有那双一年四季都可以穿的登山鞋,成了大家永恒的记忆……

对于外教,大多数人之后在乎那个“外”字吧,的确,即使是二十一世纪,在我们这样的四

线城市上,老外还是很新奇的。我对所有外国人的印象大多都是友善,这可能来源于小时候家旁边有个法国人的别墅,当时,住在农村,现在,叫开发区,也许叫郊区洋气些吧。再怎么更换名称,也改变不了曾经的落后,当时,除了公家的,和部分很有钱的人,大部分是不太普及汽车的,有的,也就是桑塔纳之类的,我非常喜欢假装开车的感觉,也许每个男孩小时候的梦想,就是有辆汽车,带着喜欢的人,浪迹天涯吧。由于这个原因,我常常往老外家里跑,他有车,也不是桑塔纳,但我的确忘记了是什么,不过有意思的是,老外似乎因为有院子,所以不喜欢给车上锁,我总是不知天高地厚地拉开车门,钻进去,过把瘾,而老外也从不气恼,之后随和的笑笑……

所以,第一次见这个外教,我便很开心了,他用粉笔在黑板上认真的写了几个英文字母——kris,呵呵,当时我就惊呆了,跟我的英文名字重名啊,无奈,我就不叫kris了……

跟我印象中的老外形象一样,他也真的随和,随和的有些过分,所以当时课上经常乱哄哄,一群人扯着嗓子发出各种各样的怪声,尽管他经常皱起眉头,想要维持课堂纪律,却总也凶不起来,所以只能是越管越乱。但他确实教了许多东西,无论是美洲与西方的礼仪,说话时应用怎样的礼貌语,还有很多从来没听说过的句子和单词,潜移默化,每个人,都受益匪浅……

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节课,kris往我的手里塞了一枚加拿大硬币,说着那标准的老外国语“送给你,很有纪念意义。”当时我就被那种温情的眼光秒杀了,但是被秒杀后,那节课后,再也没与他交谈过,或者说,他再未为我们授课,直到慢慢的,他在每一个人心中慢慢淡化,但说实话,闭上眼,我仍可见到那张憨豆式的脸庞,闻到那股香水的味道,听到那蹩口的中文……

后来啊,就该没有后来了,但妹妹上小学了,去了朝阳学校,有天她来看我,说他们学校也有个好玩的外教,我问叫什么,她说——kris,我说看下你的作业好吗,于是拿着妹妹的英语作业本,阳光照射到熟悉的自己上,一个个“good”“wonderful”都深深镌刻在了我的心上,阳光有些刺眼,眼前仿佛又出现了熟悉的身影,我展开拿着作业本的手,扬起被太多琐碎困扰的头颅,作业本掉到地上,引来妹妹的埋怨声,我的嘴角,浮现了那久违的弧度……

第三篇:我与外教

我与外教

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现在社会上都说学好英语很重要,是个的通行证。

办学校涉及各方面工作,关键的一环,是请老师----必须是外教,而且鼻子越高越好。现在人们选东西都讲究品牌,学英语,就只认欧美国家的老师。这些老师来了以后,在与中国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互相认识、互相提问。这时,洋教师几乎不可避免地被问到一个问题:Why do you come to China? 回答五花八门,主要归纳为两种:仰慕中国的历史文化;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当然,有个别也会说实在话,在自己国家没有找到好工作之类的。接下来又有人问:How do you like China?回答:Very much(也只能这么说了)。再问:Why? 有的说中国发展前景看好,有的说中国人民很友善,还有的说中国菜好吃……总的来说,老外比较实在。没人说来中国是为了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为了架设两国人民的友谊桥梁之类的。但无论如何,他们为什么来中国?为什么喜欢呆在中国?有一个重要原因,他们没有说,也不好意思说。那就是:体验一种优越感。其实,很多别的场合,像英语角、讲座、郊游、晚会等等,都有类似的情形,都能看出外教和中国学员之间的一种微妙关系。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受尊敬、受关注的需要,并能从中得到满足。学英语重在应用,边学边用,收效才好。经常跟外教在一起,为的是有机会练习自己的口语。从这个角度来看,为什么有人想和他们套近乎,为什么想跟他们一起吃饭,为什么对他们车来送往,就不难解释了(当然有别的原因这里就不管了)。只可怜像我一样的爱国青年,既没有糖衣炮弹,又没办法用美人计,只好尽量抓紧课堂时间了。

以上就是我,一个追求上进的爱国青年在学习英语时产生的一点心得体会。姓名:张吉

组织单位:宿迁学院五系

通讯地址: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鲍庄村北庄组79号 邮编:225217 联系电话:*** 邮箱:1328455697@qq.com

第四篇:“我与外教”征文

我与外教

时光荏苒,现已大三了。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总有特别令别人羡慕的时候,比如,当我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又比如,非专业的同学在校园里遇到外教犹豫着是否上前交谈如何开口的时候,我已远远打了招呼。说起与外教的故事,还真是有很多经历想分享呢。

我的大学共有四位英语外教,三位绅士,一位女士。

大一时来自美国的汤姆教我口语。那时刚进入大学,刚刚开始系统的学习英语,因此我对外教课抱有极大兴趣。可是那时候的我真是太胆小了,每次开口说英语都思前想后,小心翼翼,尤其在外教面前更加紧张。直到有一节课,汤姆说让大家秀一小段英文歌。唱歌我还是比较拿手的,我选了歌词最简单的经典老歌You Raise Me Up.。演唱完毕大家对我的歌声很是夸赞,当时汤姆的评论最令我印象深刻:“如果你平时说英语想唱歌一样,那一定棒极了!”从那之后,我渐渐找到自信,也更加喜欢上外教课,因为他的肯定消除了我的紧张和距离感。

大一学年的英语阅读也是一位美国外教任课。她叫阿玛丽娅,是一个特别幽默开朗的女外教,遗憾的是现在她已经离开学校回美国了。犹记得她的课堂上我们总是不用愁满篇满篇的英文句子难以理解,因为按照她讲解的阅读技巧加上她生动活泼的肢体语言,我们便很容易地划分段落、分解句子。听导师说,阿玛丽娅已经担任教师多年了,来中国更是用心地把美国的教学方法与中国学生相结合,因此

教学效果特别好,我们很喜欢与她交流。

一次吃午饭的时间,我在食堂遇到了正想买烤饼的阿玛丽娅。看她一个人与不懂英文的食堂阿姨沟通,我马上凑上前去想要帮忙。和她打过招呼后,我结结巴巴用英语问她喜欢什么口味?吃辣吗?喜欢甜的还是咸的?她笑盈盈地回答说喜欢咸的,黑椒口味的。等她微笑得拿着烤饼离开后,阿姨说:“小姑娘你真热心,不过那个外教经常来我这儿买烤饼,并且她会说或一点汉语啊。”我当时就愣住了,哎,一顿结结巴巴的蹩脚口语多丢人啊!但是一想起她笑盈盈的样子,估计她是故意想让我锻炼一下吧!不管怎样,我还是很开心能帮助到她。

大二之后,我们换了新的口语老师,来自英格兰的乔纳森。他是最亲民的一个外教,也是我最要感谢的外教。他身材微胖,平时走路比较慢,说起话来也是慢条斯理的。课堂上,乔纳森特别认真负责,他会提前把课件、材料准备得井井有条,并合理的为我们安排口语练习的内容,比如穿插角色扮演、游戏、即兴对话、即兴演讲等等。每次小测他都边听我们说英语边做笔记,之后很及时反馈我们的表现,指出每个人的发音、语法以及没有表达地道准确的语言点。

私下里,他和我们的关系也特别好。其他的外教都是上课的时候在学校,讲完课就会离开,但乔纳森是住校的,所以我们经常会一起吃饭。他虽是英国人,但是总说英国的菜没有什么特色,反而偏爱中国菜,尤其是爱吃辣口的湘菜、川菜。同样是因为住校的关系,他经常被邀请到各种晚会、、比赛、活动中担任评委。我想,对于一个不大懂中文的外国人来说,要老老实实坐两个小时肯定很难熬吧!但是,乔纳森却是一个和善的人,我们能看出他不是勉强的,而是真心愿意的支持学生活动。还记得我所在的社团组织的外文歌手比赛也是邀请了乔纳森做评委,活动后我发邮件表达我的谢意,原以为他不会怎么理睬。结果出乎我的预料,他就比赛提出了两个非常好的建议,当时出席比赛的还有日语外教,乔纳森建议把评分表特别做一个日语的方便日语外教理解。并且,选手演唱的外文歌曲来自不同语种不同曲风,也有选手发音不清晰的现象,他建议说打印出曲目歌词一遍评委评定其外语发音。这件事真的让我特别感动,我们没有想到他会那么认真的注意到细节问题。

与外教交流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彼此文化背景的差异。换句话说,同是中国人,交流起来都会有很多问题或冒犯之处,何况不同国籍的人呢。咱们中国人见面,习惯爱问“去哪儿啊?”在校园里遇到乔纳森的时候我也是这么问,后来我的跨文化交际老师提到对于英美国家来说,这种信息询问类的问题是冒犯性的,他们听到会很不舒服。我当即发邮件表示道歉,乔纳森却说没什么,他说在中国要入乡随俗,他正在了解中国的文化和习俗,希望从身边的朋友和他的学生中学习更多。

外教虽然来自与我们文化不同、语言不同的国度,但这些完全不妨碍我们成为好朋友。不论是汤姆、阿玛丽娅还是乔纳森,他们让我看到了他们国家人的友好和热情以及他们对中国的认同。这些可爱可敬的外教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印在我们心里,作为沟通中国与他国文化的桥梁之一,他们传达知识、散发着自身魅力的同时,更为跨文化发

展的前进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英语专业生,我一直期望成为一名教师,也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有机会成为他国学生的外教,传播着知识,向世界传达中国的友好与魅力!

姓名:陈娉婷性别:女年龄:21岁 国别:中国

所在学校: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英语1104班详细地址: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山西路

31号邮编:116600联系电话:***

第五篇:我与外教的故事

我与外教的故事 六8班

陈苏粤

还记得一年级时我选择了新东方,就是因为新东方有良好的外教师资。六年下来,我已经认识了5位外教老师。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但同样辛勤教育我们,给我们以父母般的关怀,师生般的尊重,朋友般的亲切。其中,给予我印象最深的是现任外教——来自美国的迈克尔老师。

乍一看,迈克尔已50多岁了,头发都渐渐白了。但经过进一步了解之后,我们发现他就与一般的美国人一样,既严谨又幽默,像一个老顽童一样,很快与我们打成了一片。

我和迈克尔交情还不错,他了解处于六年级的我需要什么,迈克尔经常同我聊天,我呢,遇到一些趣事也乐于讲给他听。记得有一次,我还手工制作了一个精美的信封,把我的一张珍藏版私人照片和一封感谢信放在了信封里。由于迈克尔是个外国人,很喜欢中国文化,我索性把一对对联工整地邪恶在了一张书签上,与信封一同送给了他。他特别高兴,一边欣赏着礼物一边不停地说“ thankyou,thankyou!”

相处了一段时间后,我们互相交换了彼此的qq号,以便在假期里聊天。考虑到迈克尔对中国文化与汉字极为崇拜与热爱,我常常交给他一些简单词汇,如:“早上好!”、“安静就!”、“下午好!”这些,并把拼音写了下来,让他便于记忆,有时,在外教课上迈克尔还可以讲一些流利的中文短语呢,让我们为之一惊,不禁咋舌,每到那时,他总是洋洋得意,夸张地大笑,令讲台下的我们也为他而感到高兴。

外教虽然来自与我们文化不同、语言不同的国度,但这些并不妨碍我们与外教成为好朋友,每每我看到外教与我们一同happy的时候,我耳边总能想起2008年奥运会唱红大江南北的那首歌:“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

·发表感言·查看留言

我和外教老师的故事

作者:作文网93人读过我要投稿字体 【 大 中 小 】

在C4的英语外教课上我们认识一位外教,我和他的故事就发生了„„„

他黑黑的皮肤,白白的牙齿,一头短短的黑发,他的名字叫nick。.我们每次回答问题后,他都满意地大声说“答对了”或者伸出大拇指说“ok”,这让我们发言更踊跃了。外国老师还带着我们玩了听单词画图画的游戏——就是老师说一个英语单词,同学们画出这个单词表示的东西。比如老师说“egg”,我们就画鸡蛋。“我!”“我会!”“我想画!”,我们都争先恐后地举手,又兴高采烈地上台去画。画完之后外国老师给我们打分。

一次,我想“欺负”一下外教,外教叫我上去画蛇。我花了一条蛇,假装不知道蛇的英语怎样写,便故意把nick外教的名字写上去。全班一看哄堂大笑。外教一看大声用一种似中文的语言说;“我跟蛇很像吗?”有一个调皮的同学答道:“yes”我又接着说:“不是一般的像。是十分的像。”中教笑着对外教解释。外教听完后用英文说了一些话。中教翻译说:“nick老师说他的名字的确很像蛇,希望大家给起一个新名字,起个好听的英文名,就有奖品噢!”大家一听有奖品都争先恐后的起名。但外教好像故意使坏一样,再好听的名字他也摇着头说:“No,no.”虽然大家都没得到奖品,但都玩得很开心。这都是我的功劳。我想。(自恋)。哈!这是我和外教的故事,搞笑吧?你的故事呢?

上外教的课,一开始我被分到一个女外教的班级。正准备上课的时候,他进来说,i need two girls to my class.于是乎,他便开始点点点点,停,选到了我。

先说我的外教,从课上了解的来看,他来自south Africa,不要误解他,他长着一张国人一般的脸,所以很亲切。不是很帅(但在我眼里是),很man,每次他走过都有一股淡淡的香水味。我喜欢。

他好像毕业于剑桥吧,在纽约大学读过书,教我的时候还在复旦读中文,大约28左右吧

上他的课明显很开心,每次都很期待上他的课,上完课也有说不完的关于他的小事想要告诉同学

他会和我们一个一个握手,一个一个的认识,nice to meet you,i am。。不厌其烦

他会带我们做很多的游戏,其他的外教班,同学都是早到去抢最后排的位置,因为不希望外教和他talk,也许真的是人格魅力吧。

他认真,做事又很有原则,总能把我们每个人都照顾的到。

快到了圣诞,他和我们说明,圣诞对于他们来说就好像我们中国人过春节一般。

我们要交换礼物,每个人在一张小纸条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扔到一个纸袋里,然后再抽一张,抽到谁先不告诉他,偷偷为他准备一份礼物。

这有缘分的不是他选择了我,是我抽中了他。

我记得他说晚上睡觉的时候脚总是很冷,我就为他选了一双stock,(长的毛巾袜)

我不记得给他礼物的时候他说了什么,那时候我握着他的手,我们互相说,merry x‘mas。

很温暖的手心,以至于我忽略了当时的情境。

楼主要出去看晚会,回来继续。。

接下来的故事是

一年后,我们偶遇。

4月的29日是Peter的生日,大家计划着为他举办一个小型的聚会。

其实我很喜欢给别人庆生,喜欢看他们点蜡烛、许愿、吹蜡烛的样子,喜欢为他们唱生日歌,甚至是挑选礼物,喜欢和他们一起像个孩子一样为过生日而手舞足蹈。

可能大部分人都觉得生日没什么,甚至在成年之后、工作之后很少去在意这个日子,但是这些远在异乡的朋友们是否会觉得一些孤单呢?所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记得在他们生日的时候送上祝福,哪怕只是简短一句“生日快乐”,也会觉得是件重要的事。

吃完饭的活动是带着外教们去橘子洲头。不过美好的事情出现前总会有些波折,不过也正因为有波折,美好的事情才会更加美好。

一下车就感受到了春风的清凉,虽然头顶骄阳,不过天气丝毫没影响我们的兴致,迎风而进更显一丝豪气。

满眼的景色很想象中有些差异。没有万山红遍,也没有层林尽染。不过远处有起伏的高山,山上遍是郁郁葱葱的树木,随着春分盈动。

没有漫江碧透,也没有百舸争流。不过有轰鸣的游艇,还有运沙的货船。游艇上的人兴奋的挥舞着臂膀,外教也在回应着,打着招呼。说和游艇上的人打招呼,他们会很激动的。看着他们的笑容我也乐在其中。没有鹰击长空,也没有鱼翔浅底。不过脚下有滚滚的湘江水,不是碧透,但浑黄的的色泽、汹涌的波涛更显出其厚重与磅礴之气,仿佛在演绎着厚重的历史。扶着栏杆迎着凉凉的江风,眺望着看不到边际的湘水和那天穹深处在展翅翱翔的白鸥,心里不觉骄傲了起来。这就是沁园春中: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有人说欢乐和快乐是不同的。欢乐是仅仅在刺激和享受的游玩中的感受。而快乐是更侧重游玩之后的感觉,是很持久的真正愉悦的心情。我想我们应该属于后者。

在C4的英语外教课上我们认识一位外教,我和他的故事就发生了„„„

他黑黑的皮肤,白白的牙齿,一头短短的黑发,他的名字叫nick。.我们每次回答问题后,他都满意地大声说“答对了”或者伸出大拇指说“ok”,这让我们发言更踊跃了。外国老师还带着我们玩了听单词画图画的游戏——就是老师说一个英语单词,同学们画出这个单词表示的东西。比如老师说“egg”,我们就画鸡蛋。“我!”“我会!”“我想画!”,我们都争先恐后地举手,又兴高采烈地上台去画。画完之后外国老师给我们打分。

一次,我想“欺负”一下外教,外教叫我上去画蛇。我花了一条蛇,假装不知道蛇的英语怎样写,便故意把nick外教的名字写上去。全班一看哄堂大笑。外教一看大声用一种似中文的语言说;“我跟蛇很像吗?”有一个调皮的同学答道:“yes”我又接着说:“不是一般的像。是十分的像。”中教笑着对外教解释。外教听完后用英文说了一些话。中教翻译说:“nick老师说他的名字的确很像蛇,希望大家给起一个新名字,起个好听的英文名,就有奖品噢!”大家一听有奖品都争先恐后的起名。但外教好像故意使坏一样,再好听的名字他也摇着头说:“No,no.”虽然大家都没得到奖品,但都玩得很开心。这都是我的功劳。我想。(自恋)。家住麦岛的马小姐:我想说的不是我的外教,而想说说我给外国人当老师的故事,也就是我来当“外教”。

上大学时,我学的是中文专业,当时学校有很多外国留学生,都是来学习中国文化的。他们非常愿意找个中国学生做家教,一来可以学说中国话,二来可以把上课没听懂的内容再让中国学生解释一遍。我们中文系的学生分外抢手,很多同学都利用课余时间当起了“外教”。

我也先后教过几个韩国留学生,不过印象最深的还是大四那年教的一个韩国男生。他大我两岁,当时在首尔的一所大学读书,是特意休学到中国来学汉语的。在韩国时,他上过汉语速成班,所以我教他的时候,可以用简单的汉语交流。开始他拿了一本汉语会话书,让我给他讲那上面的内容,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捧出韩汉双解字典查,不理解的词,我都会耐心地换一种方法给他解释,要么就用英文。在我的指导下,他的汉语发音从轻重不分,渐渐有了抑扬顿挫,从主谓颠倒变成了正常语序。

课间休息时,他就给我讲他在韩国当炊事兵的故事,讲他在来青岛之前,去贵州探险的经历。

有一天我们的讲课内容突然转变了,他拿出一套金庸的《倚天屠龙记》来,说他喜欢看这个武侠片,今后我们就讲这本书,我真被他这“好学”精神感动了。密密麻麻的字,我要一句一句给他解释,这工作压力太大了。为了帮助理解,他还买来了DVD碟片,学一页书,看一会儿带中文字幕的电视剧,最让我郁闷的是,电视剧中每出现一句话,他都要摁下暂停,自己念一遍,不理解的就问我,那段时间,是我最痛苦的看电视经历。

三个月后,他要回国了,临走时我请他吃了顿饭,他对我这个“外教”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我们成了朋友,直到现在还有联系。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3/199800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