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言训练之口舌操训练
语言训练之口舌操训练
目的:锻炼口舌运动的力量和灵活性,为正确的口型、舌位打好基础。准备:录音机和节奏分明的音乐磁带或鼓。
步骤:第一节:张大嘴按照音乐节拍或鼓点儿一张一合;
第二节:伸舌头按照音乐节拍或鼓点儿一伸一缩;
第三节:顶舌头按照音乐节拍或鼓点儿用舌头顶两腮,左一次右一次;
第四节:舔牙床按照音乐节拍或鼓点儿用舌尖舔牙齿背后,一上一下;
第五节:卷舌头按照音乐节拍或鼓点儿用舌尖舔上牙膛,由前往后;
第六节:弹舌头按照音乐节拍或鼓点儿舌头由卷变为放平,反复做(如同发“啦”音的方式);
第七节:活动嘴按照音乐节拍或鼓点儿使嘴进行张一咧一撮一抿的变化练习。建议:口舌操应长期练习,并可根据孩子发音存在的问题,加强某几节的练习。I 训练准备:端正坐姿,全身放松,调整呼吸。
II 唇运动分节训练
第一节:张口闭唇训练:闭双唇,张口(尽量张大),再闭双唇,张大口反复进行。
第二节:咧唇训练:将嘴角尽量向两侧展开,放松再展开、放松反复进行。
第三节:圆唇训练:双呈呈字母“O”型(越圆越好)放松,反复进行。
第四节:砸唇训练:闭双唇,口呈半张开状态,迅速闭合,迅速半张开,可以发出震动声反复进行。
第五节:鼓腮吹气训练:口内含气,将两腮鼓起,持续2-3秒,然后将气体吹出,反复进行。
第六节:张口缩唇训练:张大口,使口形呈圆型,并逐渐口形,缩至最小,反复
进行。
第七节:咧唇吹气训练:将口角向侧展开,上齿贴下齿,让气流从齿间流过,反复进行。
第八节:吮咽训练:吸空口内气体,使呈现负压,两夹内陷,紧拢双唇,放松后,反复进行。
第九节:交替叩齿,按摩双颊
舌部运动分节训练
第一节:伸舌训练:将舌尽量前伸,缩回,再前伸,缩回,反复进行。
第二节:上舌位训练:口形保持张开,舌尖用力抵上齿颚,舌体反复训练,反复进行。
第三节:下舌位训练:口形保持张开,舌尖用力抵下齿颚,舌头体前伸,反复进行。
第四节:翘舌训练:口形保持张开,舌尖尽量上翘,持续2-3秒。
第五节:卷舌训练:舌体两侧卷起,通过双唇之间前伸,反复进行。
第六节:舌绕唇训练:舌尖抵上中点,贴唇向左环绕一周,回到上唇中点,再向右绕唇运动一周,反复进行。
第七节:咧唇砸舌训练:口角外展,舌在口腔内上下摆动。
第八节:缩唇砸舌训练:将口形缩成圆形,舌在口腔内上下摆。
第九节:闭叩齿,按摩双颊。
唇舌功能训练操
i.训练准备:端正坐姿,全身放松,调整呼吸。
ii.唇运动分节训练
第一节:张口闭唇训练:闭双唇,张口(尽量张大),再闭双唇,张大口反复进行。
第二节:咧唇训练:将嘴角尽量向两测展开,放松、再展开、放松、反复进行。
第三节:圆唇训练:双唇呈字母“O”型(越圆越好),放松,反复进行。
第四节:砸唇训练:闭双唇,口唇呈半张开状态,迅速闭合,迅速半张开,可以发出震动声,反复进行。
第五节:鼓腮吹气训练:口内含气,将两腮鼓起,持续2——3秒,然后将气体吹出,反复进行。
第六节:张口缩唇训练:张大口,使口形呈圆形,并逐渐将口形缩至最小,反复进行。
第七节:咧唇吹气训练:将口角向侧展开,上齿贴下唇,让气流从唇齿间流过,反复进行。
第八节:吮烟训练:吸空口内气体,使呈负压,两夹内陷,紧拢双唇,放松后,反复进行。
第九节:交叉叩齿,按摩双颊。
iii.舌部运动分节训练
第一节:伸舌训练:将舌尽量前伸,缩回,再前伸,缩回,反复进行。
第二节:上舌位训练:口形保持张开,舌尖用力抵上齿颚,舌体反复训练反复进行。
第三节:下位舌位训练:口形保持张开,舌尖用力抵下齿颚,舌体前伸,反复进行。
第四节:翘舌训练,口形保持张开,舌尖尽量上翘,持续2——3秒。
第五节:卷舌训练:舌体两侧卷起,通过双唇之间前伸,反复进行。
第六节:舌绕唇训练:舌尖抵上唇中点,贴唇向左环绕一周,回到上唇中点,再向右绕唇运动一周,反复进行。
第七节:咧唇砸舌训练:口角外展,舌在口腔内上下摆动。
第八节:缩唇砸舌训练:将口形缩成圆形,舌在口腔内上下摆动。
第九节:闭叩齿,按摩双颊。
1、在给孩子做口周按摩时如能声动结合会更好。
2、要让孩子主动配合,就需要和他融合(家长要放下架子去体会孩子的心理,比如,握着孩子的手让他给妈妈做训练,妈妈配合孩子做出正确的反应,最好训练时妈妈和孩子一起面对镜子)。
3、口舌操的训练需要灵活多样,比如孩子某项目标做的很到位时,妈妈可带孩子到商店结构化去买强化物。如果是棒棒糖,妈妈和孩子一起比赛来舔;如果是跳跳糖,可以和孩子共享跳跳糖在舌面上跳动的感受等。
4、气流量的训练需要大量的感统训练来加强。比如:仰卧起坐、抱头蹲起、模式训练、大滑板、上下楼梯等。
5、最好让孩子先学会一些简单的词语:比如:妈妈、爸爸、阿姨、我、吃、棒等,这样孩子才能体会到和人简单交流的快感,才能逐渐主动模仿学习(因为他需要说话,所以他就必须通过听视动等能力去学习)。
6、舌位变化不灵活与大脑的不协调有关系,因此协调能力的训练也至关重要。比如:拍球、投接球、单脚站立、点连线、穿珠、插棒、拼图等。
语言训练是比较复杂的问题,每个孩子的突破口都不一样,在系统化训练的过程中每个阶段都要找到突破口,就象一团毛线,如果找很多头,线团会越抽越乱,如果能找到正确的线头,打开线团就轻而易举了。
语言障碍中分为口吃、构音困难、失语症等类型的语言障碍。不同类型的语言障碍,它的康复训练方法也不同。下面便是我在对我班一名失语症儿童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后的一些心得体会。失语正是语言障碍发生的第二阶段,属于脑内失语症。脑内失语症又分为感觉性失语症和运动性失语症两大类。而我班的石婷婷便属于感觉性失语症。感觉性失语证是维儿克区和听觉联合区损伤而引起的。其特点表现为听觉正常而听不懂别人的说话和自己说话的意思。常有说话能力,但语言混乱,割裂,说话很多,喋喋不休,又常把词说错。针对这些情况,我的训练方法是:
3、通过变更舌位法的训练,减弱其失语症的程度。通过不断变更其舌头位置的训练,让她能较好的控制舌头,如:舌头的上翘下抵、前顶后卷、左右摆动等。通过训练,现在石婷婷基本上能控制舌头了,发音时大致能在师指导提示下摆正其舌头位置。发出的音比以前要好一些。但她仍然还不够熟练,做不到收放自如,仍需不断的强化训练。采用比较与模仿的方法对其进行语言康复训练。通过触摸
老师的发音部位及自己的发音部位,经过比较,并认真听老师的发音和看老师的口形,最后模仿发出音节。如在纠正她发含有鼻韵母的字词时,让她先摸住老师的发音部位再看老师发音,然后让她做鼻吸鼻呼的动作,较她呼气时双唇紧闭,再指导她振动声带,便发出鼻音,接着让她把双手放于鼻孔下感觉气流从鼻腔流出,巾帼反复训练,她便能较准确的发出了。
口部动作模仿(口周肌肉的锻炼-舌灵活性的锻炼)张嘴,鼓腮,噘嘴.伸缩舌,舔上下嘴唇,舔人中,舔嘴角,沿一嘴角开始经过上下唇及另一嘴角转一周,舌顶腮.气息的运用:学会深吸气,深呼气.吹的能力训练:从简单的吹小的纸屑开始,吹哨.吹大一点的纸屑,吹蜡烛,吹风撤至吹气球,达到手放在其嘴前20--30厘米处能感觉到气流.大运动的训练也可以改善气息的运用.所以应配合进行。
第二篇:语言训练
怎样有效的进行语言训练?
按照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在教学程序安排上,我常常是“预习入手,感知语言材料”,就是让学生先直接接触整篇课文。就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习课文第一步应该“通读课文”“知道文章之大概”。就是让学生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让学生获得对课文的总体印象,以利于下一步学生居高临下对各部分进行品读、领悟。
在这一环节的预习反馈中,我习惯性地出示了课文中的生字词后分别从音、形方面进行指导。从效果看,基本达到了生字词的教学目的。
当时课上完之后也一直没有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妥。随着单元课文的深入学习,随着自己思考的深入,我越发觉得这样的预习检测手段的欠缺。词语的教学脱离语言环境,即使学生积累了这些词语,那么他们在自已说话写文章时会灵活地运用这些词语吗?这正是语文教学中语言学习不到位的现象。
积累和运用是学习语言的心理过程中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级。如能创设语言训练,给以学习语言的机会,将新学的词语,结合文中的句子用一用,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那么对学生内化课文语言,对语言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以语言训练为目的“预习检测”部分可以调整为:
出示词语第一组: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
师:谁会读?读着这些词语,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能把画面读出来吗? 出示词语第二组:锋利斧头一栋栋房子各式各样应有尽有裸露扩大 师:谁会读?“各式各样、应有尽有”是什么意思?用上面的词语说几句话。出示词语第三组:喘气儿黎明包括咆哮
师:用上“可是”,把这些词语连起来说一说。
按照词与词的关系进行组块教学,每一组块的词语除了指导朗读、理解之外,还结合文本进行形式多样的言语实践。词语组块体现了词语的情境性,不会因为词语教学而割裂思维,破坏情境。词块组合有利于词语多角度的理解、多层次的积累。这样词语的积累是有依托、有方向的,这样的积累和运用必然是有效的。词块组合给了学生多角度的运用机会,使词语活起来,放大了词语教学的功能。
词语组块是课堂有效语言训练的方法之一。之后在《悉尼歌剧院》的教学中韩校长也指导我从词块组合这方面检测学生的一个预习情况,事实证明学生的借助文本语言,自身语言得到一定的训练和发展,效果不错。
第三篇:培智课前口舌操
培智课前口舌操训练
目的:锻炼口舌运动的力量和灵活性,为正确的口型、舌位打好基础。
准备:《甩葱歌》音乐 步骤:
第一节:张大嘴按照音乐节拍或鼓点儿一张一合; 第二节:伸舌头按照音乐节拍或鼓点儿一伸一缩; 第三节:顶舌头按照音乐节拍或鼓点儿用舌头顶两腮,左一次右一次;
第四节:舔牙床按照音乐节拍或鼓点儿用舌尖舔牙齿背后,一上一下;
第五节:卷舌头按照音乐节拍或鼓点儿用舌尖舔上牙膛,由前往后;
第六节:弹舌头按照音乐节拍或鼓点儿舌头由卷变为放平,反复做(如同发“啦”音的方式);
第七节:活动嘴按照音乐节拍或鼓点儿使嘴进行张一咧一撮一抿的变化练习。
第四篇: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教学设计
《“说得美”——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职业学校的学生与普通高中学校的学生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职校生毕业后要直接面临社会的选择。他们能否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语言表达是他们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所以我在语文课堂上专门开设了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序列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教学设计是这个训练序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情分析】“说得美”这一训练序列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在表达过程中能用生动、形象、优美、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表情达意。要达到这一目标,学生必须具备清楚、准确、流畅表达的基础。因为在此之前已经进行了“说得清”、“说得准”、“说得巧”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在表达上已经能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晰,流畅准确,条理性强,巧妙得体,所以通过本次训练学生应该能掌握表达的要领,提高他们语言表达的感染力与表现力。【教学目标】
1、在对古典诗词的鉴赏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感染力与表现力。
2、提高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雅的文化品位。【教学重点】
通过对古典诗词的鉴赏提高学生生动、形象地表达的能力。【教学难点】
运用精当、丰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强化表达效果。【教学关键】 加强词汇积累 【教学方法】
1、学生把感受、想象到的“美”用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出来。
2、多媒体直观性强,生动、形象,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运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3、在鉴赏过程中用关键问题引导学生鉴赏、表达。【学习方法】
1、学生运用朗读诗词的方法(把握基调、注意断句、节奏、重音等。)朗读诗词,感受美。
2、在形成语言表达之前需要先用想象的方法把诗词中美的意境在头脑中再现出来。
3、合作教学既有助于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能动性,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在运用想象进行表达能力训练时采用了这种方法。【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课前训练 现在进入夏季了,天气也逐渐热起来了,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表现出这种“热”,但不能说出“热”字,否则罚讲故事或笑话。
[教师指导] 可从周围的环境变化或人的着装变化上入手。
三、导入新课
语言表达能力是当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美国著名教育家、演讲理论家卡耐基曾说过:“一个人的成功,约有百分之十五取决于技术知识,百分之八十五取决于人类工程——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担任领袖的能力,激发他人热忱的能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三种能力哪一种能离得开口才?良好口才的表现特征是敢说、有说、会说。为达到这个标准,我们除了要具备准确表达,条理性表达,恰当、得体表达的能力之外,还应该具备生动、形象表达的能力。下面要进行的口语训练就要教我们怎样把话说得“美”。
四、片断想象、表达训练
多媒体出示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要求学生初读,整体感受画面;然后播放多媒体的音配画朗读,让学生边欣赏边领会其意境美。
[教师指导] 这首诗一共描绘了几幅画面?这几幅画面美在何处?
[学生活动1] 稍作讨论后明确:描绘了空山、明月、清泉、竹喧、莲动这几幅画面。
[学生活动2] 学生自选一幅画面在头脑中进行想象,并把想象到的美用生动、形象、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
示例:空山美在清新、凉爽的空气。
明月美在松树衬托下的皎洁月色。
清泉美在清澈的潺潺水声。
竹喧、莲动美在淳朴的劳动生活。
这幅画面还美在山水相映,明丽洁净。
五、整体想象、表达训练。多媒体出示杜牧的《江南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学生活动3] 朗读然后在头脑中进行想象;最后,用生动、形象、优美的语言把想象到的美表达出来。
[教师指导] 该诗所描绘的画面上有哪些形象?诗人是如何为这些形象着色的?哪些形象是动的?该诗所绘的画面背景是什么?
示例:这是一幅明丽的江南春景。一片葱绿的大地,万紫千红的花树,形形色色的酒旗,金碧辉煌的寺庙,雕梁画栋的楼台,真是色彩缤纷,炫人眼目,美不胜收。但这异彩分呈的美景却笼罩在一片迷蒙的烟雨中。这正是江南春景独特的特色。
六、拓展训练
多媒体出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雨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学生活动4] 四人一组合作学习,想象画面,然后用准确、生动、传神、优美、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美” 要求:
1、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与感染力。
2、表达流畅、条理性强。
3、声音响亮、口齿清晰、速度适中。
4、仪态大方、充满自信。
5、自如使用普通话。
七、总结
怎样把话说的美,关键在于选用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与感染力的语言,这就需要我们平时要注意积累词汇。
八、作业
阅读美文佳作,积累美词佳句。
【教学反思】
因为古典诗词的语言凝练、优美,在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表达中易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力与感染力。从课堂教学来看,大部分学生知道了如何才能使自己的语言表达精当、丰富、富有表现力。但是语言表达能力的最终提升不是通过
一、两次训练就能实现的,这次训练只
是教会学生掌握了生动表达的要点。教师要做的工作还是艰巨的,首先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多阅读美文佳作以积累美词佳句,其次重要的是还要把“说得美”的要求融入以后的训练中,这样才能逐渐提高学生生动、形象表达的能力。
第五篇:夯实语言训练
阅读教学之中夯实语言训练
阅读是语言输入的活动,而语言训练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是语言的输出活动,二者之间重心不同,为何要在阅读中训练语言表达?原因很简单:当代阅读教学发生重大的变革,具体说来,就是其重心由对文本意义进行诠释转向学生阅读文本时的体验与再创。这个“体验”与“再创”的过程包含了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除了有诠释文本的理解能力,还包括了学生融入文本进行联想、欣赏、体验,再跳出文本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分析、比较、批判,最重要还有再创造。这个阅读过程听起来有点悬,似乎一般人不容易做到。其实这是个非常自然的过程,就像我们女士照镜子的过程一样。当女士面对镜中自己的形象时,会不由地转转脸,欣赏欣赏,觉得不满意,又理理头发,补补妆。这就产生了批判和再创造。只不过阅读过程的欣赏、批判和再创造等不是理头发补妆等外显的行为,而是静默的、内隐的一系列激烈思维活动,而阅读教学之中就让学生用语言将这些体验创造性地表达出来,这正是当代阅读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
而在新课标中的阅读教学板块也对语言训练明白无误地提出了训练要求(要能根据阅读的内容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向往、憧憬等;要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面稍作准备作简要的发言)。其次,六年级的语文教材的编排也在潜移默化地渗透语言训练方法(在“我的视角”这一板块,通过丁丁冬冬的对话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可见,阅读教学必须进行语言训练。如何训练?
我们可以借助教材对学生的语言进行五项能力的训练:把话说长,把话说短,把话说准,把心说动,把人说服。把话说长就是训练学生语言清楚具体。我们常常发现学生作文或说话时说来说去总是那么几个空洞的词语句子,怎么办?„„(接张世剑稿)
把话说短就是训练学生语言的概括能力。把话说准就是训练学生准确无误地、一针见血地表达出关键所在,不让人误解,不削弱自己的表达主题。而短必须建立在准的基础上,否则短就毫无意义。具体做法是“准确把握文本内容,高度浓缩思想体验”。其核心是训练学生细节洞察力和整体感知力„„(接朱雨娇稿)
把心说动,就是把话说进人心里,打动人,感染人。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学生的作文空话、套话、正确的废话,给人虚假、逢场作戏的感觉,让人毫无听的兴致。就像看一场口技表演,可能我们会津津
乐道于表演者学鸟叫时逼真的模仿能力,但我们绝不会像听到真的鸟叫时那样从内心感动。为什么?因为真正的鸟叫和口技的鸟叫一个本质的不同在于前者的真实,它是发至内心的。所以,要使说的话打动人心,关键在于发至内心的真实。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怎样能掏出学生内心真实的话呢?我们的策略是:缝合文本与生活的边缘带,触动心灵最深的涟漪。
比如《大自然的秘密》这篇课文的教学,我选用新的教学环节:交流预习冲动—重现感人细节—重塑关键情节—提升感悟体验—链接课外阅读。这里面的每个环节都将文本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像缝衣服似的缝合成为一个整体。如预习时,“预习冲动”是联系文本和生活后才产生的;“重现感人细节”是凭借课文的关键词想像出当时的感人情景;“重塑关键情景”是学生根据自己的一厢情愿改变课文的某些关键情节,从而使课文变成圆满的结局。有了对文本和生活的深刻体会,最后产生出的都是学生心灵深处最有灵气的思想。请看《大自然的秘密》中学生最后收获的思想——
师:经过这次学的教训,作者总结出了——
生齐读: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师: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生66:作者想告诉我们,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人的知识是丰富的,可这些都不是绝对的。自然就像一片海,割不断也划不破,就算用木板分开了,也不会一辈子分开,终究有一天,他会冲破木板,恢复以往的面貌,因为你不可能,也不能改变它。
生67:人类虽然有很多知识,但并不能完全知晓自然界的一切。因此不能自作聪明的用人类的思维,人类的生存方式去替动物安排,否则就会“一切走向反面”,甚至酿成大错。生68:人是万物的主宰,拥有着智慧,有时会凭着自己的思维去破坏大自然的规律,打乱了自然本应有的路线,虽是出于好心,结果却让人后悔莫及。
生69:人类的力量在大自然中是渺小的,我们的力量不可能让地球反过来转,更不可能破坏大自然铁的法则。
师:那么我们和作者一起经历了这场悲剧后,你总结出什么来?
生70:人们有时自以为聪明,但聪明反被聪明误,学了这篇课文,我明白了做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生71:人类不要从自己的道德社会法则出发,武断行动。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尽量不去干预,否则可能会酿成大错。即使出发点是好的,也可能招来自然界的报复,导致自身毁灭。
生72:人类的无知会使生灵惨遭杀害。大自然的生存法则固然是弱肉强食、物竞天选、惨不忍睹,但这些物种却生生不息。这让我想到了生命的循环规律,一旦被人类插手截断,后果更是惨不忍睹。
生73: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情的法则——弱肉强食,为什么一些弱小而无辜的生灵最后的结果却是被强大的生灵当作食物?这就是大自然的法则。或许正是这种生生相克的法则才是大自然保持平衡吧。
生74:人类不是大自然的主宰。大自然的食物链是一个弱肉强食、物竞天择的过程。人类一定不可以帮助食物链里的弱者。不然食物链里的强者就会被饿死,食物链就会因此遭到破坏。所以,我们不要去干涉我们不知道的事情。
链接阅读《帝王蛾的翅膀》,并且写出自己的读后感。
张靖东:人类虽是出于好心想帮助帝王蛾,但实际上却是愚不可及的做法,因为大自然本来就是个有经验的母亲。“善良”这个词有两种表现:一,帮助别人让别人不受到伤害;二,帮助别人却害了别人。有时我们人类真的很难辨别该不该做。我现在可以告诉你最好的答案——在你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永远不要坚持自己的想法,永远不要贸然行动。
杜钫舟:读了这篇文章,我的感想很多。我知道了自然界的规律,那些动物所经历的痛苦、折磨,都对他将来有很大的帮助。就像歌中唱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不经过黑夜,哪会有天明?如果我们把它从困难中解救出来的话,那它以后面对困难就只有傻呆呆地站在那儿,等着你去救济,这就是后果。
陈跃:是啊,就像人类一样,有拚搏才会有成就。帝王蛾要经过自己的拼搏才会拥有一幅完好的翅膀,谁也不能帮助他!想想我自己,在挫折的路上,我一定要自己挺过来,不要别人帮忙。我坚信,自己也能创造出一片天空。
万莘莘:《大自然的秘密》揭示了生命循环的规律。帝王蛾幼虫在作展翅准备之前的破茧,就如胎儿在母亲肚里要出生一样,都要经过难熬的几个钟头。但生下的孩子要比剖腹产的孩子健康的多。而帝王蛾那完美的一生也是在破茧之后才绽放的。
郭华:胜利无处不在,优秀无可取代。只要有坚定的信心、耐心和决心,就一定能成功。我很佩服帝王蛾,因为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终于能在天空自由飞翔。不管未来的命运是残酷还是美好,只要在这一刻,他们是快乐的。那些失败的帝王蛾,也没什么遗憾的了,因为至少它们作了。
把人说服,即是训练语言和思维的逻辑性。思维严密,经得起推敲,别人才能心服口服。在阅读教学中的做法是“进扣上下文言词矛盾处,引发激烈的辩论活动”。
如《黑孩子罗伯特》一文在开课初读时,学生就提出问题:为什么在课文前面丽莎的爸爸说“黑人又蠢又赃”,不让丽莎和罗伯特玩,后面丽莎的爸爸却又说“丽莎常在家说你好”,这是怎么回事?
针对这个问题,我没有立刻解答,而是让学生存疑研读,等到学生对文本有一定的了解和思考后,我又提出这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辩论。请看课堂实录片断——
师: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们(最先提问的孩子)明白丽莎的爸爸说“丽莎常在家说你好”是怎么回事了吗?
生齐:明白了。
师:谈谈。
生62:丽莎的爸爸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
生(部分):不,他说的是实话。
师:请认为丽莎的爸爸在说谎的孩子举手。(大约一半)那么,现在大家来各抒己见,互相讨论讨论。
生63(谎):丽莎的爸爸就是在说谎,他是为了安慰罗伯特,让他不伤心。因为罗伯特为了丽莎失去了梦寐以求的战斗机。
生64(谎):应该是既失去了战斗机,又失去了丽莎,这让罗伯特很伤心。
生65(谎):还为了去除罗伯特心中对白人的恐惧,因为刚才罗伯特满怀惊恐的看着他。生66(实):不对,前面丽莎说了:我爸爸最讨厌黑人,他说你们黑人又蠢又脏。既然丽莎当着罗伯特的面都说罗伯特的坏话,怎么还会回家说他的好话呢?
生67(谎):女生都是死要面子,爱撑。可能丽莎还是觉得罗伯特不错,因为本来罗伯特就是五年级学生中成绩最好的,但由于大家都讨厌黑人,不跟黑人玩,所以,她不得不也对罗伯特不好,但回家还是给爸爸说了罗伯特好。
生68(实):丽莎才不是因为别人讨厌黑人才对罗伯特不好的呢!你看前面说了,“老师一不在跟前丽莎就不停的叫他小黑鬼”、“丽莎常常带头奚落他和别的孩子”,说明丽莎就是带头闹事的人,她比别的白人更讨厌黑人!
生69(实):可能就是这样,丽莎回家告诉爸爸:今天罗伯特又想和我拉手做朋友,可是我拒绝了。当时丽莎的爸爸不觉得,现在想来,觉得丽莎说的是罗伯特的好话。
师:就像你们每天回家都会向爸爸妈妈汇报学校里发生的事一样,是吧。
„„
在难决雌雄时,我选择了打圆场,说:大家都有较充分的理由,辩论也很精彩。总之,我们无从判定丽莎的爸爸是说谎还是没说谎。但我们可以下这样的结论:丽莎的爸爸对罗伯特的看法已经完全改变了。
在这场辩论中,谁对谁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对语言的推敲更细致了,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入了,思维更严密了。所以,把人说服的核心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辨析能力。
“把话说长,把话说短,把话说准,把人说服,把心说动”,这五个策略合起来就是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说,把话说到人心里。不管说的话是长也罢,短也罢,最终把人说服了,说动了,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语言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