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育明考研:北师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招生人数,考试方法,注意事项

育明考研:北师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招生人数,考试方法,注意事项



第一篇:育明考研:北师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招生人数,考试方法,注意事项

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如果教育部政策没有变化,2013年我校将继续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民族骨干计划)、以单考形式在西藏自治区定向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援藏计划)。

民族骨干计划招生人数在硕士生招生专业目录中公布的人数外单列,每年招收人数在40人以内(具体根据教育部下达指标和考生成绩而定)。我校2013年硕士生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所有学术学位研究生(不含专业学位)招生专业均可报考。除复试时须提供《民族骨干计划登记表》外,其他报考条件、考试内容、报名和考试程序等与普通硕士生完全一样。录取时在全体报考该计划的考生中择优录取,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考试成绩、来源地区、是否在职以及工作单位性质、民族、报考专业等。

被录取的民族骨干计划硕士研究生,第一学年须到教育部指定的基础强化培训基地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入校继续硕士学位培养阶段学习。完成学业后必须回到定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单位就业,且服务年限不得少于5年。(详情请浏览教育部民族教育司网站的相关内容)

援藏计划预计招收10人,此计划招生人数在2013年硕士生招生专业目录中公布的人数外单列。2013年招生专业待与西藏教育厅商定(2012年为以下专业,仅供参考。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院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育学部的教育经济与管理、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学和教育学原理)。报考人员由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审定资格后选送,并由其通知报名考试程序。考试方式为单独考试。完成学业后必须回原单位工作。

第二篇:人大少数民族骨干计划2014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加快少数民族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根据教育部《2014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管理办法》,我校2014年继续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

一、报考条件

(一)报考博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须符合以下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政审合格,立志为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保证毕业后按定向协议到定向单位或地区就业。其中,在职考生回原单位;非在职考生(含应届本科毕业生)回定向省(区、市、兵团)就业。

3.本计划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报考。

4.其他报考条件参见《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5.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二)报考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须符合以下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政审合格,立志为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承诺毕业后回定向地区(单位)就业。其中,在职考生回原单位;非在职考生(含应届本科毕业生)回定向省(区、市、兵团)就业。

3.应届本科毕业生中的推荐免试生可申请进入本计划。

4.汉族考生限定为本计划生源范围内的在职人员和生源范围内的民族自治地方的非在职人员。

5.本计划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报考。

6.其他报考条件参见《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7.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二、招生生源范围及招生计划

招生生源范围是西部12省(区、市),海南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4省民族自治地方和边境县(市),湖南湘西自治州、张家界(享受西部政策的一县两区)和湖北恩施自治州;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高中班、民族院校、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培养基地和民族硕士基础培训基地的教师和管理人员。重点招收教育(双语师资)、农牧业、医学、少数民族语言及特色文化艺术、信息技术、经济、能源和公共事业管理等领域从业人员。

根据教育部文件,我校拟招收博士生计划为15人,硕士生计划为45人。根据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实际需求,重点向理工类、应用型专业倾斜,且招生比例不低于招生总数的50%。

录取的非在职考生所占比例不超过50%,汉族考生所占比例不超过10%,博士考生中西部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考生所占比例不低于80%。

三、报考资格

考生报考资格的确认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民族教育处负责,未设民族教育处的由高等教育处等相关处室负责。

考生须于网上报名20天内将经本人确认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民教处(高教处)盖章的《报考2014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以下简称《登记表》)寄给所报考学院研究生招生教务老师处(并在信封上注明“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报考材料”),未按规定时间将《登记表》提交到报考学院的,按自动放弃处理。

《登记表》由考生到生源所辖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民教处(高教处)审批盖章。未经审批确认的考生不具有报考资格。

四、报名及考核程序

报名程序、招生专业、考试科目及考核程序,请参见《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简章》、《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生“报考类别”只能填“定向”,“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生“报考类别”只能填“定向就业”。

五、复试录取

我校“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工作坚持“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原则,实行“自愿报考、统一考试、单独划线、择优录取”等特殊政策。

对于报考博士研究生的考生,我校将在综合考核情况和考生硕士阶段学习成绩、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的基础上,在招生计划内择优录取,宁缺毋滥。

对于报考硕士研究生的考生,我校将在综合初试、复试情况和考生本科阶段学习成绩、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的基础上,按照教育部下达的分省计划数,分省择优录取,宁缺毋滥。

所有被录取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均须在录取前签订定向培养协议书。在职考生与所在单位和定向单位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书,非在职考生(含应届毕业生)与生源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书。毕业后回定向地区或单位就业。

中国人民大学“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拟录取名单将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http://pgs.ruc.edu.cn)上统一公示。

被录取的博士研究生于2014年9月入学;被录取的硕士研究生需在高校基础

培训基地集中接受为期一年的基础强化培训,经考核合格后,于2015年9月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开始攻读硕士学位。入学报到时须携带本人录取通知书、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原件。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含基础培训)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等按国家及我校相关规定缴纳。具体参见《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简章》。

六、未尽事宜均以《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简章》及相关规定为准,请考生务必仔细阅读。

研究生院网站:http://pgs.ruc.edu.cn

研招办电话:010-62515340

中国人民大学查号台:010-62511301

各院系咨询电话详见研究生院网站。

各学院通讯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学院

邮编:100872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2013年10月

第三篇: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报名流程

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报名资格确认的具体办理程序

为了使“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报名资格确认工作高效快捷地办理,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下达“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的文件要求,云南省“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资格确认工作具体办理程序为:

一、资格确认时间为每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节假日除外)(即每年研究生报名的时间)。

二、办理顺序为先到省教育厅民族教育处(教育厅615室)进行资格确认(如考生手续齐全可当场办理完毕),然后领取校验码即可在网上报名,待考取后再到民教处签定定向协议。

三、考生所须准备材料:考生登记表四份(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下载、贴好照片)学历证明,(在校生由所在学校出具在读证明)、户口证明(户口册)、身份证(交三种证明复印件)。在省外就读的云南考生可委托相关人员来办理,需考生登记表五份,凭盖章的考生登记表到报考省所在地的教育厅领取校验码即可在网上报名。

四、详细情况、有关政策及规定请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http://yz.chsi.com.cn)查阅。

省教育厅地址:昆明市学府路2号

民族教育处联系电话:0871-5172256联系人:何兆春

云南省教育厅民族教育处

二〇一一年八月四日

第四篇:2009年少数民族骨干计划院校名单

2009年少数民族骨干计划院校名单

一、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计划为国家定向培养专项招生计划,此计划在招生单位研究生招生总规模之外单列。2010年计划招生5000人,其中,博士生1000人,硕士生4000人,可招收10%的在职汉族考生和民族自治地方的非在职汉族考生,各招生单位要严格执行汉族考生招生比例要求,不得超比例录取。

被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先在高校基础培训基地集中进行一年基础强化培训(基础培训点另行通知)。博士研究生直接入校学习。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含基础培训)住宿费、生活费自理。各招生单位对家庭经济贫困学生按国家有关政策予以资助,确保其完成学业。

二、考生报考资格的确认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民族教育处负责,未设民族教育处的由高等教育处等相关处室负责。

三、招生工作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和采取“自愿报考、统一考试、适当降分、单独统一划线”的原则。招生录取的具体办法,由我部另行通知。学生毕业后,按协议回定向地区和单位就业。

四、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硕士生考生采取与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报名方式。

报考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各招生单位要严格执行教育部统一划定的复试分数线和其他相关政策,对符合国家确定的基本要求的考生实行差额复试。报考博士研究生的考生参加招生单位统一组织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由招生单位自行确定。

五、各招生单位要按照德智体要求全面衡量,严格执行招生计划,努力完成招生任务。

六、考生不能在全国普通研究生招生计划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之间调剂录取。

其他招生、录取和培养等有关工作按《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民委 财政部 人事部关于大力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的意见》(教民〔2004〕5号)和《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民委 财政部 人事部关于印发〈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教民〔2005〕11号)执行。

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各有关招生单位进一步深入做好宣传、咨询等生源组织工作,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反馈给我部民族教育司。

请各研究生招生单位于2009年11月10日前将报考人员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民族、硕士生考生、博士生考生、生源省、应届生、往届生等)报我部民族教育司。

院校名称

北京大学2 中国人民大学9 清华大学1 北京交通大学2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2 北京理工大学30 北京科技大学29 北京化工大学46

所在省市 北京市 北京市 北京市 北京市 北京市 北京市 北京市 北京市

南京大学6 东南大学2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34 南京理工大学46 中国矿业大学71 河海大学71 江南大学91 南京农业大学56

院校名称

所在省市 江苏省 江苏省 江苏省 江苏省 江苏省 江苏省 江苏省 江苏省 北京邮电大学50 中国农业大学23 北京林业大学91 北京中医药大学52 北京师范大学10 北京外国语大学91 北京语言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85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44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南开大学12 天津大学18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大连理工大学19 东北大学33 大连海事大学 吉林大学21 东北师范大学37 哈尔滨工业大学8 哈尔滨工程大学56 东北林业大学 复旦大学5

北京市 北京市 北京市 北京市 北京市 北京市 北京市 北京市 北京市 北京市 北京市 北京市 北京市 北京市 北京市 北京市 天津市 天津市 河北省 辽宁省 辽宁省 辽宁省 吉林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浙江大学3 合肥工业大学96 厦门大学23 山东大学23 中国海洋大学5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武汉大学12 华中科技大学1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52 武汉理工大学56 华中农业大学65 华中师范大学37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76 中南民族大学 湖南大学32 中南大学20 中山大学16 华南理工大学31 四川大学17 重庆大学39 西南交通大学65 电子科技大学41 西南大学71 西南财经大学65 西南民族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2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82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山东省 山东省 山东省 湖北省 湖北省 湖北省 湖北省 湖北省 湖北省 湖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东省 四川省 重庆市 四川省 四川省 重庆市 四川省 四川省 陕西省 陕西省 同济大学28 上海交通大学4 华东理工大学41 东华大学76 华东师范大学22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43 上海师范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西北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

上海市 上海市 上海市 上海市 上海市 上海市 上海市 上海市 河南省 辽宁省 陕西省 甘肃省

陕西师范大学58 兰州大学32 华北电力大学 长安大学96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北京工商大学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陕西省 甘肃省 北京市 陕西省 北京市 北京市 北京市

北京市

第五篇:中山大学少数民族骨干考研复试经验谈

中山大学少数民族骨干考研复试经验谈

狐狸家的小兔子

这个帖子,是我一直想写的考研经验,因为在去年复试时,我也和考研的你们一样,因为信息不足而感到不安、甚至自我怀疑。过了差不多一年,有些细节已经记得不太清楚,请大家见谅!~

首先说一下我报考的院校和专业,我考的是中山大学传设院的新闻学,因为本科学的也是新闻学,而且广州离家比较近,所以虽然知道中大研究生阶段的新闻学专业只成立了三年,但是还是选择报考了中大。

因为本科就读的学校要求较为严格,所以虽然报考了少干,我也把自己当做普通考生一样去复习,最后考了370+,英语政治都是70~(最后居然发现自己无论考多少分面试都能上少干!这是后话了。。)

先说说自己的近况,报考了中大、厦大、清华、北大、人大、中传、国音、华师、暨大、央财、政法、北科、北林、北印、公大、法大、华电、南大、国关等的孩纸们都可以参考一下,因为这就是你们九月要来呆一年的地方!

大家都知道,报名了少干第一年要在基地培训一年,其中一个重要的培训基地就是北邮。先说好的方面,一是北邮在北京,帝都各方面资源还是丰富的,很多同学都在学习之余实习兼职,二是院里美女真是无极多!什么叫美女如云,什么叫异域风情,什么叫男人的天堂(学校旁边还是中戏北影!美女帅哥几乎把这片到处都是黑的和尘土的小郊区装点得如天上人间。)。而且大家都多才多艺,热情大方,班级里的信息和期末复习资料很多人都会主动上传共享,独高分不如众及格,这和中学阶段班级里令人作呕的竟争形成了鲜明对比;三是班里人很多,120+很正常,给翘课的同学提供了掩护.....而且课程基本比较容易,什么古典文学、思想史(But理科同学要学高数喔),考研英语过60分且入学英语摸底考试成绩前5%的同学可以免修8学分英语,或者过了专八的英语专业学生也可以免修英文,甚至专业课过100的中文专业同学还可以免修几节古典文学— —到时候你在宿舍DOTA或者出去兼职的时候,其他同学就可能要在教室里忧伤地等老师点名....四是北邮的鸡蛋灌饼和烤地瓜很好吃!~~~

再说不好的一方面,一是我们的确在帝都的北邮读这一年,但是我们是在北邮位于六环的宏福校区,而不是海淀的老校区,这里要进城要先倒半小时公交再坐地铁!二是班里人太多了,所以有时候你想要认识完所有人是不太容易的,而且大家心里都知道一年后可能要分开,所以感觉没有小班那么好结交深刻友谊吧!三是虽然淫很多,很多,但是也不能阻挡班主任和辅导员经常点名,有时候宿舍还查寝>0<,要是一直翘课是可能要受严重警告甚至开除的!四是宿舍设施真的不好,卫生状况堪忧,没有独卫,一年还要交¥1500.(这种价位在北京高校足够住豪华顶配带马桶独卫宿舍了!)唉!一想到那不堪入目的公共浴室就替南方来的孩子们表示深深的忧伤~~

言归正传,我们说说当务之急的复试。首先,先说一下大家关心的复试名额。第一,要过国家线,一般来说240-260就行,当然啦,还要过公共课,这个也蛮低的。其次,我觉得好一些的学校可能也会在240-260的基础上提一点分,但是也不多吧,努力一把应该大部分人都能上线,上线了就意味着你可以来学校复试了。

复试之前我先跑到北京实习了一个月,一边实习一边练习中英文自我介绍、听六级听力、整理专业大题来看,几乎每天都把自我介绍背一遍,希望不怎么健谈、比较害羞的自己不要面试的时候卡壳— —。到三月底的时候就跑去广州等待复试,一直住在朋友家里蹭饭>0<。

说到三四月份,应该是对很多少干生都很煎熬的时候。因为国家线出来了,但是还得等学校线;学校线出来了,还得等专业线;专业线出来了,结果复试名单上面没有自己名字!

知道为什么专业名单上没有自己名字吗?

因为普通考生和少干考生是分开复试的!(中大是这样)

普通考生4月初就复试了,我们还要无限忧伤地等到四月底,当然啦,分开复试归根到底是政策对我们的保护!

我们应该感谢国家,感谢爸妈,感谢祖先,因为我们在关键的时候高考加分,考研降分,复试还少了那么多狼一样的对手!

现在说一下为什么我无论考多少分都能面试成功(前提是要过线。),以及选学校选专业的重要原则——因为本专业的少干生的录取名额是一个人,但是只有

我一个人参加复试!

我猜想学校是这样分配50个复试名额的,全校那么多个院系、专业,根据各个专业上线人数来分配,至少每个有人上线了的专业有一个录取名额。我们传设院有三个人复试,有两个录取名额,就是其中一个人必须出局,另外两人录取(这个竟争真的不激烈),然后新闻学专业只有我一个人报考,另外两人报考的是同一个专业,So...........所以大家报考学校和专业的时候尽量别报太热门或者太难考的(貌似武大的少干比较难考),运气好搞不好你去面试的时候就一个萝卜一个坑,你还怕些什么呢?我还听说中大法学院的少干几乎都被录取了,学法的人不是很多么。然后就是面试科目了,面试是早上笔试,下午面试,这个只供报考传设院的小孩们参考:

1、笔试:每个专业不一样,新闻学专业的题目比较灵活,个人觉得只要把专业题都弄懂个大概就能写。PS:老师好像下午面试完就当场即兴改卷了,时间应该是一张考卷扫描时间小于5分钟,所以大家一定要买一支晨光0.5mm的黑色水性笔,字迹工整一些,分点写,尽量把答题纸写满>0<(答题纸才4页——)

2、英语笔试:我记得是考完专业题就发英语的题,大概就是小作文和新闻英译汉翻译。英语小作文是谈谈你对新闻客观性的看法,建议背背四级单词和作文就能写了,不会表达的句式就尽量用简单词表达。当时要求翻译的新闻是:朝鲜发射卫星失败,早上刚看了手机报,心想棒子装逼不成反傻逼,呵呵

3、接下来是下午面试,首先是抽签,我不幸滴抽中了第一位。当时应该是两点开始面试,因为有的老师堵车了,就多等了半小时。老师大概是两男三女,都很和善,面试在早上考试的小房间进行(前面桌子坐着一排老师,然后你这只小雏鸡就坐在一个小凳子上,没有可以遮掩发抖大腿的桌纸!所以坐姿要自然一些,尽量别太紧张)

一进来老师就要求自我介绍,额。自我介绍完了还有英文自我介绍,老师可能会针对你的自我介绍做一些提问,比如为虾米来广州、为虾米考中大、对现在刚发生的新闻事件(可以看看近两期南周)有什么看法。男老师提问比较多,也比较现实、尖锐,女老师就做一些补充提问,问问实习经历、心得啦,对本专业的看法啦。总之我自我介绍还是卡壳了,笑得也很僵硬,不过在此之前我把全院

老师的简历都看了一遍,大概认出几位老师,顺便拍了下马屁缓解尴尬气氛>0<我出来后,其他两位同学问我面试有啥内容,我说中英文自我介绍,一位同学大惊“还有英文自我介绍!”,马上拿出手机问度娘— —。我也不知道她是不是自我介绍没准备好,所以最后没被录取....英文面试基本上都是大家担心的东西,但是问的问题都不很难,网上也有好多整理好的资料,我觉得只要做到两点就好:

1、英文自我介绍能把自己的基本信息表达出来,且发音标准,能让老师听懂,2、听懂老师简单的提问,然后用简单的词回答出积极的信息就行。

最后,同学们可能关心啥时候出录取结果,我记得傍晚院系的网站就贴出来了,然后是各种体检,体检有问题的话,还是会影响最终录取结果的,所以大家虽然学习很忙,也要注意吃好穿好,抽空锻炼!(好像大半年没锻炼了,没资格教导大家— —)

因为考研人数越来越多,只能说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多一份努力总多一分把握,希望大家不要因为自己报名了少干就放松自我要求,反倒是因为家乡教育水平较低、少数民族不如汉族出色而更为努力,无论是将来回家乡还是留在外地工作,对自己提高要求总是有益无过。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