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三警大讨论心得

三警大讨论心得



第一篇:三警大讨论心得

“三警”大讨论 活动心得体会

曾经无数次地思考过这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当警察,如何当好警察?可是,通过这次的专题讨论活动,使我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对自己作了一次更加深刻的剖析。

首先,我认为,要想当好警察必须要有一份责任感。“警察”这个职业所面临的方方面面无不都是一个个责任。群众的每一次报警,每一次求助,我们所执行的每一项警务活动„„所有这些,如果我们没有一份责任感,就会怕麻烦,就会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去消极应对,从而有可能错过侦察破案的良好时机,有可能引发群众的不满情绪,有可能在群众面前丧失警察的威信。

其次要想当好警察必须要正确看待警察手中的权力。或许,在许多人眼里,警察手中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打击违法,可以惩治犯罪。但是,作为一名警察,我们手中的权力好比一把双刃剑,行使得好,将会给我们带来巨大驱动力,行使不好,将会让我们固步自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所以,我们必须要正确地看待和行使好手中的这份权力,让打击和服务并重,防止不作为和乱作为。

再者我认为,要想当好警察必须要能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并练就忍受寂寞的能力。警察这个职业,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相对来说让人有着一定的神密感,于是,很多人对从事这个职业的人寄予了厚望,希望警察能为他们消灾减难,能为他们提供他们所需求的帮助。而要去做好这些事情,作为警察的我们,有可能要做的是一次次不厌其烦地为群众解决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处理一些搅得我们晕头转向的口

角纷争,每天我们要花很多精力去在有矛盾的群众双方之间精疲力竭地游说。

另外,作为一名警察,我们时刻要沉受着这样禁令,那样警规的约束,这些禁令和警规,归根到底无非就是要我们警察规范自己的行为,接受大众的监督,保持一个良好形象,以保持在群众中的公信力。于是,在这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显得格格不入。为了维护我们的警察形象,我们要注意警容严整,我们要时刻注意我们的语言行为,我们不能象其他人一样尽情去放纵自己、彰显自己。所以,我们可能会是孤独的,但是,要想做好这份职业,我们却要练就能忍受孤独寂寞的能力。

同时,作为一个人民警察,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知道自己是“人民”警察,人民警察为人民,时刻清醒的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利来自人民,时刻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要为人民服务。交通警察要做到业务精通,一个合格的交通警察,必须是交通管理的行家,良好的业务素质,是做好各项公安交通管理的关键。同时还必须掌握丰富的法律知识,具备综合的思维能力。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勤于思考,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在纷繁复杂的工作中抓住主要矛盾,把握好关键性的问题,做好本职工作。

通过这次开展的专题讨论活动,使我对自己作了一次深刻剖析,让自己有了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

2013-11-28

第二篇:三警大讨论心得体会

贴近群众需求 做好群众工作——“为何从警、如何做警、为谁用警”大讨论活动心得体会

此次大讨论活动的主题是“为何从警、如何做警、为谁用警”,这3个问题紧紧扣住了人民警察的人民属性和职业属性,为基层公安机关强化群众工作、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了新机遇。作为南通市公安局一名负责队伍建设和群众工作的负责人,下面重点汇报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和南通市公安局近年来贴近群众需求、拉进群众距离、改善服务环境的做法。

第一点体会,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是走进群众。为引导民警切实了解民意,我们开展了领导干部“三解三促”、“七千民警进村居”活动,各级领导深入基层所队和农村走访调研,机关民警在村民家中驻点调研,调查社会治安状况,梳理帮扶特困群体。同时,开展警民恳谈活动,力求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第二点体会,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是拉近距离。近年来,我们按照公安部要求,精心组织开展“大走访”开门评警、“与民同行、保民平安”等系列主题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展示公安亲民为民形象。一是推进爱心警队建设。广泛动员民警结对帮困、奉献爱心。以广西东兰贫困山区为重点,建立民警爱心实践基地,广泛开展结对助学活动。二是推进文艺下基层。以公安文联组织为依托,我们组建了文艺轻骑兵小分队,广泛开展慰问演出,在宣传公安工作成效的同时,提高了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三是推进民警志愿服务。主动贴近社会弱势群体,先后建立聋哑学校、儿童福利院等10个志愿服务爱心实践基地;建立了女警志愿者、关爱老人志愿者等6支公安志愿服务队伍,开展“陪空巢老人过年”、“爱心送餐”等服务活动,拉近了警民之间的距离。

第三点体会,做好群众工作的核心是提高履职能力。我们把强化履职能力训练作为推动基层民警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核心。一是构建职业规划引导机制。制定民警职业生涯规划19项配套保障机制,引导民警立足岗位提升能力。二是构建职业实战训练机制。完善初任培训、岗位交流培训、实战轮训、晋升培训和素质提高培训“五位一体”的职业训练工作体系,组建了119人的专兼职教官队伍,常态开展履职能力培训工作。三是构建职业能力评估机制。围绕基本素质、岗位素质、专业能级、领导干部素质和职业发展潜力评估等5个方面,对全市公安民警进行系统评估。帮助民警准确定位、找准缺失,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和水平。

第四点体会,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是提升服务效能。全面推广窗口服务评价系统,及时收集群众对服务工作的意见,全市共安装评价系统478台,群众总体满意率保持在95%以上。同时,建立了各级领导干部分层走访工作制度,上门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梳理改进服务举措,提高了服务效能。

(江苏省南通市公安局 陆玲玲)

第三篇:三警大讨论心得体会

为何从警、如何做警、为谁用警大讨论

心得体会

古人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我们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60多年的治国理政实践证明,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民之所望就是施政所向,人民群众期盼什么就努力实现什么、人民群众拥护什么就始终坚持什么、人民群众反对什么就坚决改进什么,形成了亲民爱民为民的执政风格和政治导向。

为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坚定官兵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增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群众工作推动消防工作的发展,以消防工作发展来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大队组织全体官兵深入开展“为何从警、如何做警、为谁用警”大讨论活动。通过近一个月来的讨论学习,本人谈点体会认识。

一、正确理解人民军队与人民的关系

人民军队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警民关系就如同是种子与土地、鱼与水的关系,只有植根沃土,才能开花结果;只有融入水里,才能充满活力。无论形势怎么发展、条件怎么变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人民军队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维护人民的利益。

二、充分认识开展这次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意义 “为何从警”就是要解决为何当兵的问题,始终强调人民军队的人民属性,切实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增强公仆意识;“如何做警”就是要解决如何正确履职尽责的问题,以民意为导向,认真践行党的宗旨,大力实施民生警务;“为谁用警”就是要解决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一切为了群众,立警为公、执法为民。

深入开展“为何从警、如何做警、为谁用警”大讨论活动,是部局党委紧密结合公安消防机关的性质特点和职责任务,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部署,是深化学习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从思想上解决当前公安消防部队中存在突出问题的重要手段。开展好大讨论活动,对于教育引导广大官兵充分认清公安消防机关的根基所在、职责使命和力量源泉,进一步增进群众感情,站稳群众立场,提升群众工作能力,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努力使广大官兵的思想作风有明显转变、素质能力有明显提升、服务效能有明显提高,进一步树立人民军队为人民新形象,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学习开展“为何从警、如何做警、为谁用警”讨论活动的一些体会认识 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搞清为何从警问题,必须把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首要的基本问题来解决,做到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维护执法为民的表率。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和对消防职业的执着,要做到怀有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厚望,要以快捷、公正、高效的工作效率和执行力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一贯工作原则和方法。人民军队属于人民,来自人民,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切实增强便民为民的服务群众观念,打牢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

要树立民意主导警务理念,做人民群众的服务者。解决好如何做警问题,是新时期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迫切要求。一要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努力使广大官兵的思想作风有明显转变、素质能力有明显提升、服务效能有明显提高,进一步树立人民军队为人民新形象。二要牢固树立民意主导警务的理念,切实解决民需,发动民众,维护民安,做实“民需警务”、“民动警务”和“民安警务”,做到对群众深恶痛绝的事“零容忍”,对群众急需急盼的事“零懈怠”,努力使各项工作更加顺应群众要求、符合群众意愿,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到管理更人性、服务更贴心、办事更便利,努力为人民军队赢得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三要提高官兵的执法素质、文化素质和法律业务知识,要培养广大官兵树立“百姓无小事”的为民观念,加强教育培训,不断转变工作作风。

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当好人民群众的“保护神”。解决好为谁用警问题,是检验公安消防部队和消防官兵是否具有人民属性的关键所在,也是消防官兵是否能当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保护神的重要意义所在。

第四篇:浅谈三警

浅谈如何在“三警”大讨论中提高官兵服务意识

由省公安厅消防总队组织开展“为何从警、如何做警、为谁用警”大讨论活动拉开序幕后,作为一名公安消防队伍的政工干部,更需要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组织官兵认真学习讨论,从思想上解决官兵对新形势下人民军队为人民深刻内涵的认识。现就“为何从警、如何做警、为谁用警”浅析如下。

一、从思想上提高对“为何从警“的认识。人民军队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警民关系就如同是种子与土地、鱼与水的关系,只有植根沃土,才能开花结果;只有融入水里,才能充满活力。穿上军装就要有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乐于奉献,为人民敢于牺性献身的精神。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也许不少官兵对“为何从警”的认识不足,觉得市场经济就是搞钱,当干部也不例外。因此,作为政工干部,就要教育官兵从思想上摆正部队官兵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不断增强公仆意识。人民军队是从群众中来,就要到群众中去,要切实增强为民便民利民的服务观念,要打牢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廉洁自律意识,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抵得住人情,管得住小节,时刻提醒自己把好“思想观、金钱观、人情关”。

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纯洁的心灵,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时刻提醒自己,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只有树立公仆意识,才能真正明白自己的身份,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真正践行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诺言。争做一名让党委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消防铁军。

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就是要围绕人民群众利益来做决策,根据群众需求开展工作,把群众的需要当做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当做第一标准。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甘做埋头苦干的“老黄牛”。

二、从主观上提高对“如何做警”的理解。消防官兵不是穿着威严的军装在人民群众面前摆阔,也不是当官做老爷。消防官兵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群众的保护神。

当前,不少官兵不思进取、不学无术、脱离群众,有的官兵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现了“安逸”思想。有的官兵利用手中的权利办关系案、人情案、贪赃枉法。对此,政工干部要教育广大官兵从主观上提高对“如何做警”的理解,切实解决工作中如何履职尽责的问题。要教育官兵时刻以人民利益为重心,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要全力推进公安消防部队执法规范化建设,要求官兵在执勤、执法、监督中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规范官兵的执法行为,提高公安消防部队执法质量,正确履行岗位职责。这不但是公安消防部队工作的生命线,也是人民群众对我们“如何做警”的根本要求。

体现在工作中,就是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努力转变思想作风,不断提升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进一步塑造消防官兵的良好形象。要认真贯彻落实三项刚性纪律及创满意十项承诺,切实解决民需,努力使各项公安消防工作更加顺应民意、符合民愿,为公安消防工作赢得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三、从行为准则上提高对“为谁用警”的信念。人是要有理想信念的,如果失去理想信念,就会偏离方向,就会走向不归之路。作为消防官兵,就更应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牢牢把握好人生信念。同时,政工干部要负起全责,要向家长、老师那样,引导官兵树立正确的信念,提高对“为谁执法、为谁服务”根本问题的认识。

群众工作是公安消防工作的立警之本、强警之路、动力之源。“为谁用警”就是一切为了群众,这是公安消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要以人们群众满不满意、人民群众答不答应为标准,时刻不忘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消防官兵要听从党的召唤,要真诚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真实了解人民群众的期盼,真情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要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

体现在工作中,就是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自觉接受法律、行政、舆论、群众监督,坚决杜绝执法不公、滥用职权等问题的发生,不断提高执法水平。牢记“为人民服务”,牢固树立“人民消防为人民”的理念,切实做到“民有所思,我有所想;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

总之,政治思想工作是公安消防部队工作的生命线。在开展“为何从警、如何做警、为谁用警”大讨论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好带头作用,要切实履职尽责,让官兵队伍思想认识有一个大提高、学习上有一个大进步、行动上有一个大转变。让政治思想工作在“为何从警、如何做警、为谁用警”大讨论中起到中流抵柱的作用。

第五篇:三问三观讨论心得

三问三观讨论心得 ——直属分局陈玉珍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以来,本人认真研读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及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颇受鼓舞和鞭策,也颇受启发和警醒。

党以民为本,党因民而兴。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党群亲情深似海,回望历史,我们会更深刻地体会这段话的丰富内涵。

孟良崮的枪声似在耳畔断续响起,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胆气久久回荡。“父亲死了,儿子上;丈夫死了,妻子上”,渊子崖村誓与敌人一搏到底的悲壮感天动地。

面对生命垂危的战士,沂蒙妇女明德英决然打碎封建思想枷锁,用乳汁将其救活;为了赢得宝贵的作战时间,李桂芳组织妇女干部跳进冰冷河水中,用瘦弱的肩膀搭起坚实的“火线桥”。王换于用全部“家底”呵护41个革命将士后代,致使三年中四个亲骨肉因营养不良相继夭折。

按下《沂蒙山小调》的播放键,眼前跃动的是八百里沂蒙一幕幕“党为民、民拥党”的大情大义。这铭刻着鱼水深情的革命老区,令人深深感动。正如陈毅元帅所说:“我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党群同心斩棘的朴实教材又岂止“沂蒙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无不贯穿着党与群众的鱼水亲情,它们共同构成了代代传承的“精神集体”。

历史不会忘记,井冈山上走来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党的群众路线下了“定义”,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石;历史不会忘记,长征路上沿途群众救治伤员、刘伯承与彝族首领歃血盟誓结为兄弟的千古佳话;历史不会忘记,宝塔山下、延河水畔“为人民服务”的忠诚宣誓;历史不会忘记,土地改革的策源地西柏坡,群众迸发出“土地回家了”的欣喜。

回首以望,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立场始终不变,群众路线薪火相传。平型关划破寂静的枪声,天安门前庄严的宣告,南海边奏响高昂的“春天旋律”,汶川地震的温情呐喊与挺身,共产党人所迈出的每一个有力脚步,都会烙下一个“人民至上”的深深脚印。在改革攻坚的今天,坚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中国共产党愈发成熟与自信。

然而,也有少数党员干部摆不正群众位臵,逐渐丢弃了群众观。有的将群众“摆得过远”,不愿与群众做亲人,生怕群众抓“小九九”、“揭伤疤”;有的将群众摆得过低,看不起群众,视群众为“土包子”,不屑向群众学习,不情愿为群众办实事。这些都会导致党员丧失群众基础,淡化党群深情,危害不浅。

倘若说,党是溪水,群众便是泉眼,泉涌才能长流;党是大树,群众便是土壤,土沃才能根深。党群同心,其利可断金,其力可移山。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淡了党同人民的血肉情谊,都应当同人民共患难、心连心。这是我们党90多年历程给予每一位党员干部最深刻的启示。

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将会面临更多的诱惑和挑战。树立怎样的群众观、事业观、权力观是最为直接和具体的考验,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始终是最为根本的问题。

党的几代中央领导人都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达过相同的观点,即各级干部都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这里面讲的不忘做人之本、不移公仆之心、不谋一己之私,值得深长思之。

为什么立身要不忘做人之本?在群众心目中,领导不仅是一种管理的权力,更是一种示范和榜样。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领导干部应以高尚的品德影响人,以模范的行动带动人。有德才有威,有威群众才信得过;有德才有为,有为才能凝聚人心和力量。对领导干部来说,如何立身,如何做人,不仅是个人的修养问题,更重要的是一种社会风气的导向和引领。领导干部以德为先,其意义就在于,忘记做人之本不仅贻害自己,更会贻害党的事业。我们要记住,领导干部来自老百姓,但不能等同于普通老百姓,必须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为什么为政要不移公仆之心?邓小平同志说“领导就是服务”,道出了领导干部这个岗位的真谛。“吏者,人役也”,古代官吏尚且懂得为官是清苦之事,早起晚睡,夙夜为公,不敢有须臾懈怠。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应该比封建官吏有更高的精神境界,强调共产党员必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优秀领导干部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杨善洲、龚全珍等,他们经历不同、岗位不同、风格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以公仆之心对待人民,对待工作,始终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自己工作和事业的出发点与归宿。民谚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话虽朴实,道理却很深刻。

为什么用权要不谋一己之私?权力是天下公器,不是哪个人赋予的,也不是自己生来就有的。用权不为公众服务,这样的权力迟早会被剥夺。应该看到,权力具有两重性,为老百姓做事,就会造福一方;为一己之私谋利,就会为害一片。贪腐不是天生的,所谓“温水煮青蛙”,一旦不能正确看待权力,不能正确处理私利,就会闻不到马屁的臭味,看不见诱饵的祸心,听不进良言的规劝。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为谁用权,如何用好权,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对领导干部来说,是个不可逾越的红线。

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经常想一想,参加革命为了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下什么。想清楚这些问题,我们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始终保持警醒,自觉把人生坐标定位于服务人民群众,把个人追求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3/195747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