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7个引起discuz UC通信失败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7个引起discuz UC通信失败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第一篇:7个引起discuz UC通信失败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7个引起discuz UC通信失败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情况

一、注册时提示用户名小于3或者密码不匹配的解决方法

解决方法:

1、检查UC通信是否正常,具体方法就参考上面的说明检查这5处是否一致对应。

2、如果检查完毕后还出现问题,在切换到默认模板检查是否模板注册表单导致。

3、如果还是出现该问题,请检测后台--全局--防灌水设置--注册表单名称设置,把里面的表单默认名称设置成自定义的。

情况

二、头像无法上传,出现了错误提示:access denied for agent changed解决方法:UC通信失败导致,根据UC的分析方法检查这5处是否一致对应。

情况

三、头像无法上传,提示磁盘I/O错误

解决方法:

1、检查目录权限,检查 UC_server 目录下./index.php 是否存在且完整./data/avatar/ 是否可写./data/tmp/ 是否可写

2、设置好目录权限之后,依旧没有解决问题,全新下载的安装包,重新上传覆盖UC所有的文件。

情况

四、更新缓存提示:notelist where closed=“0” AND app1<“1” AND app1>“-5”

解决方法:检查后台的应用ID是否一致

相关阅读:

1、手动添加uc应用及其 提示notelist表缺少appX字段的处理方法

2、手动添加uc应用提示notelist where closed=“0” AND app1<“1”

情况

五、头像突然都显示默认头像了,不现实头像了

解决方法:检查uc_serverdataavatar目录下头像是否存在,检查下后台--站长--UCenter设置的URL是否正确。

情况

六、进入后台UCenter显示404或者其他错误

解决方法:检查下后台--站长--UCenter设置的URL是否正确。

情况

七、退出登录的时候显示一段404错误

解决方法:检查下后台--站长--UCenter设置的URL是否正确。

特殊情况、UC通信失败,但注册会员正常、上传头像正常、UC用户也存在、发帖发短信正常,那么说明你的UC通信正常,可能是服务器环境导致判断出错,一般情况在使用非本地数据库的时候会出现。

这里总结了这些问题及解决方法,大家可以去参考一下!

第二篇:短波通信盲区及解决方法

短波通信盲区及解决方法

卫星、网络通讯快速发展的今天,短波通信不仅没有被淘汰,还在快速发展。

其原因是:短波通信距离远、抗毁能力和自主通信能力强、运行成本低。

短波通信技术发展状况

近年来,短波通信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长足进步,出现了很多新电台、新装备和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

1、短波电台

短波单边带电台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多,性能越来越好,兼容性越来越强。数字化是短波电台的必然发展趋势。

2、短波天线

短波天线主要是向宽带、全向、无“盲区”、高增益方向发展。体积越来越小,效率越来越高。现推出了多款新型基站天线和车载天线。

3、频率选择

在频率选择方面,除已广泛使用的ASAPS测频系统和ALE自适应选频方法外,又推出了短波全频段实时自适应选频系统和频率管理系统。

4、噪声消除

在抗噪声方面推出了多种静噪、消噪方式,尤其是美国SGC公司最近推出的ADSP2单端消噪器,可以串接在任何无线电台的收信音频放大电路中或做成消噪扬声器,消除信道中的背境噪声,使短波电台的收听质量,达到或接近超短波电台的收听水平。

5、组网通信

在组网通信方面,除自适应(ALE)功能中的选呼组网方式外,国外己推出了CCIR493数字选呼系,该系使每一部电台分得一个不重复的ID码(4~6位),通过它可组成万台级的大网,现在澳大利亚生产的短波电台,欧、美生产的部份短波电台,己作为常规功能,固化于整机中。CCIR493数字选呼系统可实现单呼、组呼、群呼,收发短信息,传送GPS定位信号,传送警报信号,实现短波/市话网双向自动拨号等功能。

短波通信盲区及解决方法

一、短波传播方式

无线电广播、无线电通信、电视、雷达等都要靠无线电波的传播来实现。

电波在各种媒介质及媒介质分界面上传播的过程,由于反射、折射、散射及绕射,其传播方向经历各种变化,由于扩散和媒介质的吸收,其场强不断减弱。为使接收点有足够的场强,必须掌握电波传播的途径、特点和规律,才能达到良好的通信效果。

常见的传播方式有:

地波(表面波)传播,直射波(视距)传播,天波传播,散射传播。

超短波适用直射波传播方式进通信。短波的基本传播途径有两种:

A、地波(表面波)传播。

B、天波传播。天波传播是短波通信的主要传输方式。

1、地波传播

沿大地与空气的分界面传播的电波,叫地面波或表面波,简称地波。地波的传播途径如图1-1所示。其传播途径主要取决于地面的电特性。地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部份能量被大地吸收,很快减弱,波长越短,减弱越快,因而传播距离不远。但地波不受气候影响,可靠性高。通常,超长波、长波、中波无线电通信,利用地波传播。

2、天波传播

天波是指由天线向高空辐射的电磁波受到天空电离层反射或折射后返回地面的无线电波。传播途径如图1-2所示。

天波是短波的主要传播途径。短波信号由天线发出后,经电离层反射回地面,又由地面反射回电离层,可以多次反射,因而传播距离很远(可上万公里),而且不受地面障碍物阻挡。但天波传播的最大弱点是信号很不稳定的,处理不好会影响通信效果。随着无线电通信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天波传播弱点对短波通信的影响,正在逐步被克服。

3、通信盲区

上面已介绍了地波和天波两种传播方式。一般来说,地波的传播距离可达20~30公里,而天波从电离层第一次反射落地(第一跳)的最短距离约为80~100公里,可见20至100公里之间这一段,地波和天波都够不到,形成了短波通信的“寂静区”,也称为盲区,盲区内的通信大多是比较困难的。车载台由于天线的限制,均存在通信盲区问题。

二、解决通信盲区的方法

1、常用方法:

一是加大电台功率以延长地波传播距离;二是常用的有效方法就是选用高仰角天线,也称“高射天线”或“喷泉天线”,缩短天波第一跳落地的距离。仰角是指天线辐射波瓣与地面之间的夹角。仰角越高,电波第一跳落地的距离越短,盲区越少,当仰角接近90°时,盲区基本上就不存在了。

在新式天线未出现之前,我们常用低架双极天线来解决近距离通信盲区问题,效果也不错。

2、三线式天线是目前效果较好的短波基站无盲区天线

澳大利亚月光公司生产的FD-230系列三线式宽带短波天线,已在我国推广使用较长时间,据我们反复测试和用户实际使用情况反映,该天线不用接天调,增益高,架设方便,通信效果好。水平架设使用,兼顾远、中、近距离通信(我们的用户最远的通1万3千公里);倒V架设使用,实现中、近距离无盲区通信。该天线目前正在武警系统、陆海空三军及二炮、公安系统、人防系统、林业部门、交通部门等单位大量推广使用。国内已有不少三线宽带天线仿制品,但关键部件的质量和性能与国外产品还有不少差距。

第三篇:PLC简单问题解决方法

PLC问题

1.PLC使用多少V电源?

答:-001为交流220V,-D和-B为直流24V;

2.FX PLC内存容量有多大?

答:FX1S系列为2K步,1N系列为8K步;

3.PLC上电无反应?

答:(1)测量220V电源是否正常,有无接触不良;

(2)测量PLC是否有24V电源输出;

(3)目测电源板是否有异味或者烧毁迹象(此状态请勿再上电);

4.PLC有电源指示灯,但运行灯不亮?

答:(1)先看运行开关是否拨至运行状态;

(2)测量PLC是否有24V电源输出;

(3)上电一瞬间观察PLC的ERROR灯是否有轻微闪烁一下,如无,有可能PLC死机;

5.PLC 错误灯(ERROR)常亮或者闪烁?

答:CPU(硬件)错误时指示灯常亮;

编程错误时错误指示灯闪烁(需检查程序);

6.PLC无法下载梯形图程序? 答:(1)确定是否本司提供的编程电缆(原装老版本SC-09电缆与本司PLC部分有冲突);

(2)检查软件中的COM口选项是否与本机的COM通讯线一致;

(3)问客户是否用USB下载?如是,问客户是否装有驱动,或者换台式机下载(因有些客户的USB转串口各异,一般在台式机上下载都是可用的);

(4)如下载时提示“参数错误”,很可能是PLC硬件问题;

7.PLC无法与文本通信?

答:(1)先确定文本中是否有三菱FX系列 PLC选项,如果没有此三菱FX系列PLC选项,则无法通信;

(2)再看是否用本司标配的通讯线,如果不是,则应看使用手册上面的连接方式,检查是否接线正确(每个公司的文本与PLC通信都有不同的连线方式);

8.数据无法保持?

答:(1)初次使用FX1S、1N系列,或长时间没有接通电源后,需对电容保持用软元件进行清除作业;

(2)由电容实行停电保持的软元件,为了充分进行保持,PLC需要连续通电5分钟以上;

(3)CPU上的电池电量已耗完(需返厂更换); 9.PLC输入坏? 答:(1)一上电输入指示灯常亮,检查是否与COM有短接,如无,则CPU有故障;

(2)如给了输入信号但无反应,可尝试用一根短线与输入端COM口短接,观察PLC是否有动作;

10.PLC输出坏?

答:(1)如给了输入信号,PLC正常动作但灯不亮,应是指示灯坏;

11.使用PLC24V电源输出做负载会死机?

答:1S系列带负载电流应为0.5~0.6A左右,1N系列为2A左右,一旦达到极限电流,PLC会自动保护,无法输出;

第四篇:高速路问题和解决方法

高速路免费带来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一些建议

1、在高速公路上见到了比以往更多的车辆

2、无论什么车辆都开进了高速公路

3、无论是短途还是长途,只要不收费通通驶向高速公路

4、无论是老驾驶员还是刚学会驾驶的,都在这个时间在高速公路上驾驶一番

5、公路的过载会让安全因素变得空前复杂,细节上的任何失误都可能放大为人道灾难。

6、免费放行可能使工作人员产生懈怠情绪,从而削弱管理机制的响应能力。

7、本来已经造成拥堵了,如果遇到雨雾等异常天气,交通事故就会增加。

解决方法:

1.各地气象部门应对长假期间的天气状况作出准确的预报,引导人们在合理的时间出现。

2.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事先通过媒体,向广大车主告知长途出行的注意事项,并就可能出行拥堵的情形作出疏导方案,尤其是高速公路的交管部门,应该加大节假日期间的路况巡查密度,及时发现并排除险情。

3.公路管理机制则制订有关公路排险的非常规方案,一旦出现重大事故,必须做到以最快速度响应并恢复道路通畅。实行最严格的治超治违等措施。

4.变换进出站闸道、增加应急收费机、提前预刷卡

建议:1.设置一个交费的预交系统,给提前交费的司机一定程度的打折优惠。本地车只要出示通行卡就可免费通行。对于私家车可建立一套类似公交卡那样的刷卡系统,车主只需充值刷卡即过。

2可以在高速公路的收费口设置一些监控系统,对过往的车辆进行录像监控后,将通行信息和银行联网,可由银行代交代扣过路费。

第五篇:停车难问题及解决方法

停车难问题及解决方法

摘 要: 随着我国大中城市经济的发展, 我国私人汽车数量快速增长, 私人汽车将大规模的进入家庭。但现有住宅 小区大部分缺少必要的停车库, 小区内的空地面积又少, 小轿车到处乱停乱放, 严重影响小区内的居民出行、交通和生活 质量, 城市住宅小区停车难问题已成为影响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停车问题现状的调 查、研究、分析, 参考国外解决停车难问题的措施, 提出了解决城市住宅小区停车难问题的可行性措施建议: 落实新小区 车位配套标准、多种途径增加居民区停车位供给、提高停车费用以及推广立体车库的使用等。

关键词: 城市住宅区;停车;问题;对策

1.城市住宅小区停车难的现状

随着我国大中城市经济的发展、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以及汽车生产成本和价格的下降和个人购 车消费水平的提高, 我国私人汽车数量快速增长, 私人汽车将大规模的进入家庭, 给城市的停车问题带 来了很大压力,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随着我国大中城市经济的发展、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以及汽车生产成本和价格的下降和个人购 车消费水平的提高, 我国私人汽车数量快速增长, 私人汽车将大规模的进入家庭, 给城市的停车问题带 来了很大压力,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上班 停车难, 特别是在市中心写字楼上班的市民停车更难;

2、进城办事停车难, 尤其是市中心的停车位非常的紧张, 几乎所有停车场都是满的, 偶尔能有一 两个空闲的停车位, 所以进市区办事往往要在目的地周围转上一大圈甚至好几圈才能勉强找到车位, 有 人干脆到附近的居民校区停车;

3、下班回家停车难, 现有住宅小区大部分缺少必要的停车库, 小区内的空地面积又少, 小轿车到 处乱停乱放, 马路边、人行道、甚至草坪上都停车, 造成小区内拥挤堵塞、污染、噪音等, 严重影响小区内 的居民出行、交通和生活质量, 有时小区里有了重病人或不幸失火, 救护车和消防车也开不进去, 所以居 民校区停车难问题已成为影响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停车难导致小区外部的环境复杂 由于有些小区内部可停的车位没有, 于是业主的车只能停在小区外的道路上。这既阻碍交通, 同时 也导致今年的盗车案件中马路失窃成为增长点。即使交警部门加大惩处力度治理乱停车, 但群众不理 解, 抵触思想较重, 因为问题没有解决。

1.2 停车难导致小区内环境变差

老小区中即使有车位, 但预留的不多, 而近几年新建的小区中车位设计数量也有限, 车位和住户比 很多都低于 1: 1。这样的设计导致的后果就是小区内车位不足, 有车的业主在没有车位的情况下, 只能 乱占道路、绿化带。这一现象在很多小区中都普遍存在。乱停乱放不仅影响市容, 汽车启动时带来的噪 音污染、废气油污及警报器的报警影响居民休息等给小区带来环境污染, 居住区缺少停车场, 导致许多 车辆占用路边的绿化带停放, 有的居住区将原来的绿地铺上水泥砖改为停车场, 使居住区绿化面积大量 减少, 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而且小区道路上停放的车辆数量多, 占据了整个小区的主干道、次干道, 影响了小区的消防安全和交通安全。

1.3停车难导致的矛盾激化事情时有发生, 影响稳定。

由于车辆停放难, 导致车主见缝插针, 加上少数车主素质较差, 往往是车停好了, 但却影响其他业主 的日常生活。如见诸报端的有: 江东某小区的业主多次在停车时影响小区内其他业主, 导致有业主愤而 砸碎其车窗玻璃;某小区的车主由于夜里停车不当, 结果导致第二天上班时, 小区其他车辆进出都很困 难。还有的小区的物业管理公司在解决停车难问题上方法不当, 导致业主和物业关系紧张。另外, 汽车 露天停放, 容易出现汽车被损坏和被盗窃的现象。

2.城市住宅小区停车难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有很多, 但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

车辆数量的增加, 尤其是私家车的急剧增长, 是导致当前停车难的最 直接的原因。近年来, 汽车的销售价格越来越低, 花 8~ 10万元就能买一部较好的汽车, 业主购买的私 家汽车数量迅猛增加, 远远超过了小区配备的停车位。据专家预计, 将来几年汽车价位还将下降, 私家 汽车的数量也将大幅度增加, 停车位供需矛盾会更加

2.2停车位规划滞后。

由于过去在规划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汽车停车位和停车场, 没有从发展的 角度充分规划停车位和停车场, 由于缺乏一个完整科学、统筹协调的停车发展规划, 造成停车设施布局 不合理, 规划用地未预留, 停车场(库)建设明显滞后于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2.3停车配建标准低。

原有的 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与近几年机动车迅速增 长的情况不相适应。即使这一较低的停车配建标准, 在实施中往往也不到位, 监督缺乏有效手段。由于 停车配建标准太低, 且标准执行又不到位, 建筑物配建停车泊位缺口很大, 造成住宅小区停车供求矛盾 尖锐。有的小区只设计两百个泊车位, 可是却要有近千辆车停放, 这无疑就激化了矛盾。

2.4停车管理措施不到位。

停车位经营机制不合理。尤其是路面与地下停车场(库)的经营机制缺 乏合理性, 收费价格倒挂, 未能发挥以价格经济杠杆来调节停车供需关系的作用, 客观加剧了住宅小区 停车难 的矛盾, 形成了停车总体供给不足、路面停车日增、地下泊位闲置 的怪圈。路面泊车位的价 格一般只有车库的一半, 并且还不太方便。很多人宁愿选择停放在路面上而不愿放在地下车库去。这 无疑形成了另一种矛盾。

5、停车管理法规不完善。由于缺乏具有完整性、系统性、统一性的行政法规, 无法适应住宅小区停 车管理的需要, 同时, 也由于没有强有力的行政措施, 出现了停车位被占用或被挪做他用、不服从规定乱 停车等现象, 直接影响了停车依法管理的效力和相关政策措施的实施。

3.城市住宅小区停车难问题的解决对策

在解决小区内停车难的问题上, 建议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3.1 落实新标准小区车位配套

以后新小区如果要开建, 停车位配套指标就必须达标。新建小区应当配备比例较高的停车位, 小区 道路宽度应当充分考虑提高停车率和车辆交会的需要, 妥善处理停车用地和绿化用地之间的关系。虽然很多城市已提高了新建小区的停车配建指标, 但这个标准也要与时俱进。现在有些小区居民 家里不只一辆车子, 因此这个指标再过一段时间说不定又落后了。住区停车指标的制定是一个前瞻性 很强的工作。由于住宅建成后一般有 50年 ~ 70年的使用期, 因此必须对未来车辆的发展数量有所预 计, 应当在设计规划中留出适当的发展空间, 防患于未然。因此, 政府规划要有一定的前瞻性, 不要让停 车难问题重复出现。

3.2 多种途径增加居民区停车位供给

针对许多小区车库空置现象, 出台车库管理办法, 禁止车库移作他用, 清理被挪用的停车场(库),要还库予车。此外, 建议有关部门可以在老小区里人流较少的道路和老小区周边偏僻位置划出部分停车位。在 老小区集中的地区, 还可以选择合适的地方建设大型停车场, 使老小区的住户也能有地方停车, 在有条 件的小区通过建设立体车库, 增加停车位。政府要制定政策, 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停车场。政府可以通过招投标的方式, 在民间资本中确定 投资者。政府可以在税收、土地价格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 以支持、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停车场。范剑峰: 只要有利可图, 房产企业也是愿意来开发停车库的, 关键是开发后如何经营好, 产出效益。住宅小区停车泊位不够, 居民可以屋前屋后找一找, 看附近哪一条马路比较宽敞, 然后到交警或城 管部门去建议一下, 开辟一个临时停车场, 或利用小区周边道路拓展夜间临时停车泊位。也可以在部分 非主要路段和时段推出部分停车泊位。例如, 政府规划和公安部门今后在停车难小区的周围, 可以考虑 在晚间时段, 将整个或部分路段划为临时停车地段, 在规定的时间内允许过夜停车。例如可以推行住宅 小区附近有关单位空置场所 有偿租用 试点。可借鉴校园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有益经验, 选择部分校 园、企业、机关单位等先作试点, 将其操场、广场、大院等有偿出租给车主停泊(过夜)。其实在海曙区的 月湖景区、国医街、孝闻街等路面, 就已新开辟了临时停车点。另外, 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公车使用的管理, 这样就可以使得有限的小区停车空间更多的让给私车 使用, 即规定所有住宅小区内一律不准公车夜晚停泊。以某小区为例, 该小区原设的地面停车场、车库和地下车库仅可供约 250辆车停泊, 而目前实际停 车数已达 500辆左右, 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居住环境已大打折扣, 业主意见很大。据初步统计, 500辆 车中三分之一以上是各类公车(其中有不少是机关用车)。如果一下子减少三分之一的车辆, 停车矛盾 肯定会有不少缓解。公车夜晚停泊住宅小区, 从情理上讲既侵害了广大业主的利益, 又浪费了公家的资源(不少机关单 位的停车场、库晚上空空如也)。按有关规定, 公车是不准开回家的, 许多部门和单位也是这样执行的, 但由于种种原因, 公车开回家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这也正是广大老百姓深恶痛疾的一种腐败现象。为此, 建议有关部门能从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出发, 在加快公车改革的同时, 下文重 申有关公车管理规定, 真正让利于民。

3.3 提高停车费用

如果包括停车费用在内的汽车使用成本足够的高, 一部分人就会放弃使用小汽车, 转而利用其它的 交通方式。但是前提就是他有其它交通方式可以利用。如果没有其它交通方式可以利用的话, 小汽车 的使用成本再高, 他也不会放弃使用小汽车。所以, 我们要尽快加速的就是完善公交系统, 提高公交的 服务水平, 比如说公交的覆盖率、可达性, 公交的方便程度、公交的舒适度, 使得公交有强大的吸引力, 从 而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那么截流和开源应该相结合, 我们不仅要堵, 尽量让个体交通工具的利用者感 到不方便, 要付出巨大的成本代价, 同时还要收, 使得他们觉得用公交有好处, 又方便, 又快捷, 又省钱。另外, 通过提高停车费用得到了一定的收入, 这个收入应该全部用到公交设施的改善上, 公共交通 服务水平的改善, 既是我们城市发展的根本方向, 也是这笔钱正确使用的方向。

3.4 加强管理和引导

众多老小区在设计建造之初, 没有考虑到停车位, 使得私家车只能停在公共通道上, 甚至是人行道 上。针对老小区停车位严重不足的问题, 首先要做好市民的引导工作, 市民买车之前应考虑车库车位的 配套。如果住在没有车库车位的老小区内的市民, 有条件的就应当搬迁到新小区后再买车。另外, 充分发挥业主自治作用, 要督促物业管理公司对小区的车辆停放秩序加以规范, 特别是消防 通道要严禁停车, 对在小区内违规停车的要加大处罚力度, 同时采取措施限制外来车辆的进入和停车过 夜。在大力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 以人为本, 加强管理, 明确物业管理部的权利和责任, 共同建设和 谐社区, 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物业公司要加强对小区停车管理, 结合实际, 配合业主大会共同制定小区停车管理制度, 针对小区 车多库少的实际情况, 对小区道路进行合理划线, 实行定时单侧停车、单向行驶的形式, 确保行车路线畅通, 提高小区车位利用率, 切实做好小区车辆通行和停放秩序的管理。针对部分小区因停车场(库)租金售价较高, 业主宁愿停在小区地面道路而使现存停车场(库)空位 情况, 应逐渐取消道路上停车赶鸟入笼。

3.5 推广立体车库的使用

目前有些小区已建的停车区域中, 大多是露天区域, 占地多, 利用效率低。如果能够推广或者强制 推行立体车库的运用, 那就等于在总面积不变的情况下, 又多修了几个停车场。至于资金, 考虑到目前 露天或地下车位基本在 10万元左右, 立体车库完全可以通过出售车位实现资金的筹措, 其养护也可以 通过停车费实现, 具有可行性;3.6 加快建设公共停车场缓解小区停车压力

面对住宅小区停车难现实, 可在现有的城市规划, 略作调整, 在每隔一定距离的区域内, 或是在居区 集中的地方附近, 建造社会停车场, 通过这一城市基础设施来缓解小区内停车难的问题。社会停车场的 规模要能辐射周边一定范围内的住宅区及商业用房, 同时还要考虑城市发展的变化, 最好是立体建筑, 这样不至于占用过多的土地。对公共停车场投资建设、经营管理要按产业化的模式来运作, 一是要突破 传统体制,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多渠道、多形式地参与公共停车场建设, 形成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 停车场的开发建设。二是要使投资者拥有公共停车场的经营权并有政策扶持, 使公共停车场建设有好 的回报。例如可以建立停车场作业基金, 以充实资金来源;制定办法, 鼓励民间投资兴建停车场, 指定银行提 供优惠贷款;兴建停车场可减免地价税及房屋税等诸多优惠条件, 吸引民间投资建设停车场。在住宅小 区周围优惠供应土地, 不妨多建一些大规模的停车场, 这样可以缓解一下停车难的问题。按现行政策免 征或少征停车场营业所得税, 提供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 积极吸引、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公共 停车设施, 实现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 1]仝保军.城市住宅小区停车问题初探 [ J].山西建筑, 2008(4): 51.[ 2]吴兴陆.对当前住宅小区停车难问题的剖析 [ J].综述, 2007(3): 10-11.[ 3]张东辉, 张少峰.居住小区停车问题研究 [ J].中外建筑, 2004(2)8-9.[ 4]严旭兵.住宅小区规划非小事 [N ].中国房地产报, 2003年.[ 5]陈燕萍.居住区停车方式的选择 [ J].建筑学报, 1998(7).[ 6]王国平.谈住宅小区的规划创新设计 [ J].建材技术与应用, 2005(4): 36-37.[ 7]林东杰.关于住宅小区停车问题探讨 [ J].福建建设科技, 2005(4): 32-33.[ 8]莫曼春, 邓明.住宅小区内停车方式的思考 [ J].山西建筑, 2000(5): 12-18.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