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第一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电子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四代:

2.目前计算机的发展有如下四个重要的方向:

3.计算机的特点

4.计算机应用领域根据应用性质,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5.计算机从原理上可分为三大类:

6.按计算机的用途分类

7.按计算机的规模分类

8.逻辑运算主要包括三种基本运算:

9.通常将8bit编为一组,叫做一个字节

10.字符编码

11.在计算机系统中,有两种重要的字符编码方式

12.ASCⅡ码

13.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中的主要作用

14.信息高速公路实际上是一个高速信息网体系,它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5.信息高速公路的意义

16.在WindowsXP中如何正确关闭计算机?

17.计算机采用二进制的原因

18.汉字的机内码

19.信息处理

20.计算机特点

第二章

1.Windows XP是当前PC平台的主要操作系统,他的设计思想主要体现在2.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

3.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新增功能如下

4.主机它由大小字母a~A.A~Z,数字0~9和符号—组成。

5.DNS后缀列表中最多只能添加5个域名 6.计算机硬件的五大功能部分7.现在计算机。都是根据冯·诺依曼的“存储程序”原理实现自动化工作的。8.微型计算机硬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 9.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软件分为两大类 10.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基本结构:11.计算机语言分为 12DOS 13Xenix 14机器语言 15汇编语言 16高级语言

17、比较著名的适用于微机系统数据库管理的系统有

18、将用高级语言所写的程序翻译为机器语言有 第三章

1、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认为Java是长时间以来最卓越的程序设计语言。

2、Tcp/Ip协议

3、Linux4、Windows系统中,信息资源以主页的形式存储在Web服务器中。

5、TCp/IP

第二篇: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练习题答案

第1题:计算机网络面临最大的威胁来自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受到本机合法用户的攻击。

答案:不对

第2题:所有产品的MAC地址在世界上是唯一的。答案:对

第3题:一台计算机只能被分配一个IP地址。答案:不对

第4题:在Windows XP系统中没有内置的Telnet客户端程序,必须安装。答案:不对

第5题:在网络中,更改信息和拒绝用户使用资源的攻击称为被动攻击。答案:不对

第6题: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是服务器版的操作系统。答案:不对

第7题:Windows NT是16位和32位混合的网络操作系统。答案:不对

第8题:Windows NT具有可移植性操作系统接口子系统。答案:对

第9题: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可以支持两个CPU。答案:对

第10题:Windows 2000 Server的活动目录是从一个移动硬盘开始的。答案:不对

第11题:Windows 2000 Datacenter Server系统支持64 GB的物理内存。答案:对

第12题:Windows 2000系列主要有两个产品。答案:不对

第13题:灰尘对计算机的运行影响非常大,所以在平时就要注意采取一些措施防止灰尘进入计算机。答案:对

第14题:在打开机箱之前,可以不拔掉计算机的电源插头,只要保证关机就行。答案:不对

第15题:主机内的散热器不用清理。答案:不对

第16题:World Wide Web也称万维网。答案:对

第17题:计算机系统工作的稳定与否与环境条件好坏没有直接的关系。答案:不对

第18题:计算机机房对温湿度及洁净度没有太高的要求。答案:不对

第19题:灰尘落到电子器件上,会产生尘膜,既影响散热又影响绝缘效果,甚至产生短路。答案:对

第20题:CHINANET是邮电部门经营的中国公用因特网,是中国的因特网骨干网,向国内所有用户提供因特网接人服务。答案:对 第21题:普通模拟用户主要是采用拨号的方法借助公用交换电话网以拨号方式接入网络。答案:对

第22题:在早期的互联网中,网关就是指路由器。答案:对

第23题:网关可以是一个专用设备,也可以是用计算机作为平台,由软件实现网关的功能。答案:对

第24题:网络管理就是通过某种方式对网络状态进行调整,使其达到可靠、高效的运行,并使网络资源得到有效的应用。答案:对 第25题:代理设备不是网络管理系统的必需设备,是一种可选设备。答案:对

第26题:不论管理员在建立网络时多仔细,网络建立以后仍然需要维护。答案:对

第27题:所谓网络性能的优化,就是在现有的网络条件下,寻找一种可行的方案,使网络性能达到最佳状态。答案:对

第28题:对网络进行优化时,要等到网络已经搭建起来了再进行优化。答案:不对

第29题:计算机地线系统不与大地相接,而是与大地严格绝缘,称为(直流悬浮接地)。

第30题:(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指挥中心,用于调度计算机各个部件,并协调它们之间的工作。

第31题:(系统总线)是计算机中各插件板与系统板之间的总线,用于插件板一级的互连。

第32题:(外部总线)是计算机主机和外围设备之间的总线,计算机主机通过该总线和其他设备进行信息与数据交换,它用于设备一级的互连

第33题:Windows 2000 Server可以支持(4)个CPU。

第34题:indows 2000采用了(NTFS5)的文件系统。

第35题:一台联网的计算机,用户使用它访问网上资源,同时本地的资源也可以通过网络由其他的计算机使用,此时这计算机扮演的是(对等机)的角色。

第36题:TCP协议和UDP协议是ISO/OSI参考模型中(传输层)协议。

第37题:IP协议和ICMP协议是TCP/IP协议集中(互联层)协议。

第38题:SNMP协议是TCP/IP协议集中(应用层)协议。

第39题:计算机网络安全等级分为(A、B3、B2、B1、C2、C1、D)。

第40题:数据加密是指通过对网络中(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来保障网络资源的安全性。

第41题:在网络中,通常对数据准备(5种)备份文件,以保证文件的安全。

第42题:网络防火墙是外部网络与内部网络之间服务访问的(控制技术)。

第43题:关机的顺序是:(先主机,后外设)。

第44题:下述软件中属于电子邮件软件的是(outlook express)。

第45题:磁盘的格式分为FAT和(NTFS)两大类。

第46题:(文件)是操作系统管理计算机的最小单位。

第47题:(双绞线)又叫双扭线,是最常用的一种有线传输媒介,电话系统中的用户线就是这种类型。

第48题:Internet是最大最典型的(广域网)。

第49题:数据接收后,要对数据进行(解码)。

第50题:IP地址的长度为(32位)。

第51题:IP地址的长度为32 bit(4个字节),根据第一个字节的前几位的值把IP地址分为(5类)。

第52题:IP地址的第一个字节的最高位是0,则表示其为(A类)。

第53题:如果IP地址的前三位是110,则表示其为(C类)。

第54题:全球共有A类地址(128个)。

第55题:计算机网络按照网络覆盖区域范围可以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

第56题:计算机网络由(网络软件、网络硬件)两大部分组成。

第57题:下列属于网络管理员任务的有(制定网络计划、网络扩展、网络维护、对计算机网络进行优化)。

第58题:在网络性能优化中,面向服务质量等级的参数主要包括(可用性、正确性、响应时间)。

第59题:在网络性能优化中,面向网络效率的参数主要包括(吞吐量、利用率)。

第60题:在网络中,计算机可以扮演(客户机、对等机、服务器)三种角色。

第61题:下列属于对等网特点的是(成本低、灵活、安全性差、不用专门管理人员)。

第62题:下列属于网络工作站功能的有(网上传输、访问internet、共享各种软硬件、使用共享打印机)。

第63题:下列属于网络应用的有(远程教育、网上邮件、电子商务、电子政务)。

第64题:下列属于搜索引擎的有(谷歌、雅虎、百度)。

第65题:下列属于网络聊天工具的有(icq,oicq,msn)。

第66题:故障管理包含(发现故障,修复故障,分离故障并找出原因)三个步骤。

第67题:性能管理测量的项目一般包括(吞吐量、响应时间、利用率、错误率)。

第68题:WWW的整个系统由(web服务器、浏览器、通信协议)三部分组成。

第69题:WWW客户端常用的浏览器有(internet explorer、netscape navigator)。

第70题:传送电子邮件一般使用的协议有(smtp协议、mime协议、pop协议)。

第71题:顶级域名大致可以分为(国家顶级域名、国际顶级域名、通用顶级域名)三类。

第72题:Windows 2000所提供的保证数据保密性和完整性的特性主要表现在(用户登录时的安全性、网络数据的保护、存储数据的保护)。

第73题:UNIX系统的核外部分包含有(系统应用程序、软件开发工具、语言处理程序)。

第74题:Windows 2000 Server事件查看器允许用户监视在(安全性、系统日志里记录、应用程序)的事件。

第75题:Linux操作系统是一个(支持多进程、支持多用户、支持多任务、开放式)的网络操作系统

第76题:Windows NT是面向对象的,对象有(窗口对象、外围对象、进程对象、文件对象)等。

第77题:下列属于文字处理软件特点的有(具备编辑、排版功能,可编辑多种类型文档,新型的文字记录方式)。

第78题:下列属于Microsoft Word特点的有(可自动建立目录和索引、批注功能、宏命令功能、文本自动检查与纠错)。第79题:下列属于应用软件的有(office,photoshop)。

第80题:下列属于DOS操作系统优点的有(系统小巧、外设支持良好、文件管理方便)。

第81题:下列属于DOS操作系统缺点的有(对多媒体支持较差、每次只能执行一个任务、字符操作界面、只支持单用户)。第82题:下列属于Windows操作系统优点的有(多用户、多任务,良好的网络支持,图形化界面)。

第83题:下列属于Windows操作系统缺点的有(对硬件要求高、稳定性较差、安全性较低、体积庞大)。

第84题:下列属于Linux操作系统优点的有(可靠性高、支持多用户、多任务、网络功能丰富、是一款免费且开放的系统)。第85题:下列属于程序设计软件作用的有(程序编译、提供编写帮助、查找编写错误、对代码进行管理)。

第86题:下列属于程序设计软件的有(visual basic、delphi、visual cj++)。

第87题:下列属于Visual C++特点的有(提供大量开放组件、使用C++语法、提供功能强大的mfc类库、可视化的集成开发环境)。第88题:下列属于数据库管理软件的有(access、sql server、visual foxpro)。

第89题:下列属于网状网拓扑结构特点的有(需要的中继线多、线路利用率低、接续迅速、可靠性高)。

第90题:下列属于星形网拓扑结构特点的有(投资和维护费用较低、接续较慢、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中继线的总长度、线路利用率很高)。第91题:在公共电话网中,通常采用(国际长途电话网、本地电话网、国内长途电话网)的分级结构。

第92题:计算机软件系统由(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两大部分构成。

第93题:系统软件的主要作用有(为用户提供良好的界面和各种服务、为用户提供与计算机交互信息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控制和管理各种硬件装置、对运行在计算机上的其他软件及数据资料进行调度管理)。

第94题:下列属于三维图像处理软件的有(maya、lightspace、3dmax)。

第95题:图像处理软件的应用领域有(广告宣传、影视动画、网页制作、照片处理)。

第96题:下列属于Photoshop功能特点的有(颜色调节功能强、易学易用、拥有大量的插件、滤镜、图像选取工具强大)。

第三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总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总结

李 立

(电子商务与经济系)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是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电子与通信系以及电子商务与经济系均开设有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不仅能满足专业教学的要求,而且对进一步提高我院的整体教学水平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同专业对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要求及培养目标不同,因而选择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也应不一样。

1.电子商务与经济系《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特点分析

教学改革只有针对学生的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认真分析学生及课程的基本状态。与其他计算机相关专业相比,我系各专业的教学对象、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等具有以下特点:

(1)学生基本素质相对偏弱。据资料分析,近几年招收的学生大部分入学成绩都在400分左右,大大低于同类公立学校,如电子商务专业2006年入学成绩在400分以下的,文科考生占82.2%,理科考生占63.7%。同一指标下,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分别是78.4%和57.9%;物流管理专业分别是85.1%和60.4%。由于学生的基本素质相对偏弱,所以加大了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难度。

(2)学生来源构成较复杂。电子商务与经济系的学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文科考生、理科考生和职高考生,其中文科考生占有较大的比重,如2006级学生中文科考生、理科考生和职高考生占学生总数的比重,在电子商务专业中,分别占74.4%、11.3%和14.3%;在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中,分别占74.7%、12.3%和13%;物流专业分别是69.2%、21.2%和9.6%。这三部分学生基础教育的重点有所不同,因而他们对课程的理解程度也就有所差别:文科学生数理知识偏弱,导致对本课程的理解有一定难度;而来自于职高的学生,他们在入学前已学习过一些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对该课程的要求往往又高于其他学生。教学对象层次的多样性决定了在本课程教学中必须因材施教,并且在辅导中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

(3)教学目的要求与计算机专业不完全相同。计算机专业开设计算机网络课以加强学生对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注重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后续开发;而电子商务与经济系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计算机专业不完全相同,对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知识要求不高,大多属于了解层面,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的相关知识、计算机网络的现状及发展,只掌握基本的组网建网技术以及IP地址、子网、域名、网络基本构成及应用等一些基础知识即可。

(4)学生所具备计算机知识分析。与计算机专业学生相比,我系大多数学生的计算机相关知识较弱,而且也不成系统。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经济管理类的电子商务、经济信息管理等专业在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时,前期开出的计算机类的课程不多,只开出了《计算机基础》和《数据库管理与应用》课。可见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并不扎实,这就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的开出带来许多困难,任课教师在讲授中还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补充和加强辅导。

2.《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措施

2.1 精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的形式,教学内容的多少和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1)教学内容的选择不能盲目追求体系完整、内容全面,而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能力的需要,恰当地选择教学内容。我系的学生普遍来源于高中文科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抽象及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若注重数据通信技术等抽象理论知识的讲解,没有必要而且势必会加大《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的学习难度、使学生丧失学习网络知识的信心。况且这门课程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的学习要求也有所不同。本人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分别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对信息管理、电子商务以及物流专业可适当加强其对组网建网知识的学习,而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则弱化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增多网络应用方面的知识。这样可使每位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努力,都能达到学习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加大实际操作的比重。目前出版的各种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材,都较偏重于网络理论的阐述,具体操作应用部分叙述较少,为了符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够用、重实际”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选择精品高职教材,教学时间的分配尽量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如目前安排上机学时为16学时,理论学时为32学时,上机学时数应占总学时数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在内容的选取上应向实际操作有所偏移,并且在课堂授课时还应多采用案例进行讲解和补充,课后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

(3)计算机网络发展迅速,相关知识更新较快,任课教师要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体系,并且根据本校的现实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材的选取。但要选择一本真正适合的教材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所以任课教师不妨自行编写课程讲义,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及时补充计算机网络前沿领域出现的新内容。2.2 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讲课的时候不能照本宣科、内容枯燥乏味。本人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做出以下改进:(1)尽可能实施案例教学。实施案例教学,不仅能将一些网络知识综合化,而且能创设出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分析和讨论案例,使学生感到所学的不再是空洞的抽象知识,而是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有用的知识,这样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进行案例分析时,也不宜完全由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听,而较好的方法是在教师作一定的启发讲授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参与进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加强课堂的互动性。(2)对于复杂抽象的知识,可采用比喻法,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比喻加深对某些知识的理解。比如“带宽就像水管的粗细”、“网络设备就像水管的阀门、连接器等”、“数据就像水管中的水”或“带宽就像道路的宽窄”、“数据就像要跑在道路上的车”;讲TCP和UDP 时可用打电话和写信来进行类比;讲FDM和TDM时用多辆车同时在高速公路和单行道上行驶进行比喻;在讲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时,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邮政系统来打比方等等。(3)使用多种教学媒体。本人除了在课堂上用PPT演示文稿进行授课外,还使用Flash课件开发工具精心将一些重点或难点知识制作成CAI课件,然后结合课件进行教学。比如将数据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局域网的拓扑结构、CSMA/CD技术、OSI七层模型结构中数据的传输、令牌环网的工作原理等知识点分别制作成CAI课件以动画方式生动地展现;对于一些学生所不曾见到的仪器设备,则以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通过教学视频把组网技术、Internet接入方式以及无线局域网等知识介绍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使多种教学媒体相互补充,以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可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并且学生也十分乐意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4)采用设疑、解疑的方式进行教学。比如在讲IP地址和域名的时候,首先在黑板上写出一个IP地址:211.95.178.10,然后提问学生对此有哪些认识,其实很多学生只停留在“211.95.178.10表示一个IP地址”的肤浅认识上,于是教师由此设疑:“该IP地址是怎么来的?”,“属于哪类地址?”,“属于哪一个网段?”,“为什么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使用211.95.178.10,而是广泛使用诸如www.feisuxs的方式来上网?”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设疑,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认知上的不足之处,知道自己将要掌握哪些知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于是则能带着问题认真听讲,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疑问被逐渐解答。以设疑的方式进行教学,远远比平铺直叙授课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以上实践,本人发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不仅可以降低知识的学习难度,而且可使学生每次都有新鲜感,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2.3 注重实训教学

职业技术学院的培养方式与普通的大专院校、本科院校有很大区别,主要是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本身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掌握理论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将计算机网络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去。

2.3.1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

我们生活在计算机网络时代,所以可让学生走出校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日常的网络现象,学以致用,防止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我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的教学工作暂时还不能满足让每个学生都到相关单位参与社会实践,只能让学生集中进行为数不多的上机实训教学。本人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多观察多思考现实生活中的网络现象;专门安排一定的学时组织学生参观本学院的网络系统,让他们熟悉计算机网络中的各项组网设备;在每次上机时遇到一些的网络设备,都会向学生做出解释并讲述其结构与功能。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缩短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距离。2.3.2 精选实训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实训上机课时为16个学时,除去一次上机考试,只有7次真正的实训机会,所以在实训内容上就要尽量做到精选,设计出7个具有实际意义、可操作性强的、有代表性的实验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目前结合本校自身情况,安排的几个可选实训题目是:(1)双绞线的制作;(2)网络基础操作,例如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IP参数设置等操作在以后的实验过程中都会涉及到,有必要打下良好基础;(3)小型局域网络的组建、安装与管理;(4)FTP服务器的建立、管理和应用;(5)WEB服务器的建立、管理和应用;(6)DHCP、DNS服务器的建立、管理和应用;(7)邮件服务器的使用;(8)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或网络安全维护实验);(9)使用IE浏览Web。其实在每学期的实际实训过程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以及实验教室安排等具体情况,这些实验内容和实验方式也在不断补充、修改和完善。本人将实训内容事先制成纸制材料或以电子文稿的形式分发给学生,方便学生对实训内容的操作和再思考,提高了实训效率。2.3.3 分小组进行

为方便教师的指导和管理,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本人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整体实训教学方式,事先将每个班的学生分成7—8组,每组4—6人,然后每次的实训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每次上机实训,都是首先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共同探讨和分析分发给他们的实训资料并进行操作,让学生在自学和探讨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训临近结束的半个小时内再由教师仔细讲解,这样一方面起到总结的作用,一方面也可使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有针对性地听讲,如果个别学生依旧有疑问,则可再直接找老师进行单独指导。教学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思考过的知识才会掌握得更加牢固,分小组实验不仅能促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团结合作的精神和相互学习研究的能力。另外,每次实训完毕,都让学生按时撰写实训报告、总结经验,便于老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实训中的困惑并予以解决。2.3.4 模拟软件与实验设备相结合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在使用具体实验设备的同时,适当运用一些小型模拟软件供学生在课后进行学习,比如HA_subnet10(子网掩码计算机器)、RouterSim4.0、Sybex Virtual Lab、思科网络学院Flash Lab、CIM、Boson Netsim5.31等都是不错的软件。学生在课后用模拟软件可加强对知识的理解,甚至有些实验还可以在模拟软件中进行。其中的Boson Netsim网络模拟器,能仿真当前比较流行的网络设备,也可以在单机环境下模拟网络环境,使学生能做诸如局域网组网等实验;HA_subnet10软件则能让学生通过设想和验证操作,逐渐领会子网的划分等相关知识。本人让学生到互联网上下载这些模拟软件,或者直接将软件拷贝给学生,学生最初只是带着凑热闹的心态来操作这些软件,后来慢慢感兴趣,在对软件的不断思考和探索过程中巩固了相关的网络知识。2.4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传统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期末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形成性评价成绩包括平时出勤情况、作业成绩、实验实训成绩等;终结性评价既是实际教学任务的需求,也是考察学生对本门课程知识实际掌握情况的一种渠道,可以采用卷面测试的方式或撰写课程报告的方式进行。本人在传统评价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诊断性评价,即在教授本门课程前,采取问答或是小型测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摸底,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为以后如何实施教学提供参考。由于改进了教学方式和方法,所以在形成性评价中相应地引入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与小组评价以及课堂测试等评价方式,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约束学生按时上交平时作业,本人与学生达成约定,双方规定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完成各自的任务,师生相互监督和制约,给学生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迫使他们按时书写和上交作业,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有效地督促学生学习、进而提高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多种评价方式相互良性制约,共同促使学生能学有所获。

结束语

本人在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训教学、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几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学生的上课出勤率、学习热情以及考试成绩都有很大提高,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任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深入探讨有效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快速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篇:网络技术总结第一章计算机基础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

1、计算机的四特点:有信息处理的特性,有广泛适应的特性,有灵活选择的特性。有正确应用的特性。

2、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大型机阶段(58、59年103、104机)、小型机阶段[代表机型:VAX]、微型机阶段[以INTEL公司的4004和4040为标志。]、客户机/服务器阶段(对等网络与非对等网络的概念)和互联网阶段(Arpanet是1969年美国国防部运营,在1983年正式使用TCP/IP协议;在1991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1993年www.feisuxsmunicator,Hot Java Browser等。新闻阅读器软件:如微软公司的Outlook Express News新闻收集软件:.Internet工具软件:

4.管理效率软件:个人信息管理软件:如微软公司的Outlook;财务软件:如微公司的Money;OCR软件:如Caere公司OmniPagePro;文档管理软件:如Xerox公司的ScanSoftPagisPro和项目管理软件:如微软公司的Project 5.通信协作软件:电子邮件软件:如微软公司的Outlook Express;传真软件:如Symantec公司的Win Fax Pro;Internet通信软件:如微软公司的NetMeeting;群件软件:如微软公司的Exchange;远程控制软件:如Symantec公司的pcAnywhere 6.系统维护软件:病毒防护软件:如Dr.Solomon’s Anti-Virus Toolkit和TouchStonePC-Cillin;系统工具软件:如Symantec Norton Utilities;文件工具软件:如NicoMake WinZip

12、软件开发:软件的生命周期中,通常分为三大阶段,每个阶段又分若干子阶段:

⑴计划阶段:分为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是决定软件项目是否开发的关键)

⑵开发阶段:在开发前期分为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三个子阶段,在开发后期分为编码、测试两个子阶段。前期必须形成的文档有:软件需求说明书,软件设计规格说明书;后期主要形成各种报告。

⑶运行阶段:主要任务是软件维护。为了排除软件系统中仍然可能隐含的错误,扩充软件功能。

13、在编程中,人们最先使用机器语言。因为它使用最贴近计算机硬件的2进制代码,所以为低级语言。符号化的机器语言,用助记符代替2进制代码,成汇编语言。把汇编语言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目标程序的工具,就成为汇编程序。把机器语言程序“破译”为汇编语言程序的工具,称反汇编程序。把高级语言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目标程序的工具,有两种类型:解释程序与编译程序。解释程序就是把源程序输入一句,翻译一句,执行一句,并不成为整个目标程序,速度慢。编译程序是把输入的整个源程序多次扫描进行全部的翻译转换,产生出机器语言的目标程序,然后让计算机执行从而得到计算机结果,速度快。

14、音频流和视频流之间的同步叫做“唇同步”,要求音视频之间的偏移在±80ms内;打电话等音频业务,允许的最大时延0.25s,时延抖动小于10ms,否则通话不畅。

15、MPC(多媒体计算机)的组成:具有CD-ROM、具有A/D和D/A转换功能、具有高清晰的彩色显示器、具有数据压缩与解压缩的硬件支持。

16、压缩方法分类:熵编码(无损压缩,如信息熵编码)、源编码(有损压缩,如预测、变换、矢量量化)、混合编码。

17、国际压缩标准: JPEG(实用与连续色调,多级灰度,彩色或单色静止图象)、MPEG(音视频同步,包括视频、音频、系统三部分)、H.26x(即P×64,可视电话与电视会议);多媒体数据传输一般都需压缩,其语音数据要求最低带宽为8kbps,64kbps完全满足要求。

18、超文本与超媒体的概念:

(1)超文本是非线性非顺序的,而传统文本是线性的顺序的。(2)超文本概念:超文本是收集、存储和浏览离散信息以及建立和表现信息之间关系的技术。

(3)超媒体系统的组成: 1 编辑器。编辑器可以帮助用户建立,修改信息网络中的结点和链。导航工具。一是数据库那样基于条件的查询,一是交互样式沿链走向的查询。超媒体语言。超媒体语言能以一种程序设计方法描述超媒体网络的构造,结点和其他各种属性。

(4)当信息载体不限于文本时,称之为超媒体。超媒体技术是一种典型的数据管理技术,它是由称之为结点(node)和表示结点之间联系的链(link)组成的有向图(网络),用户可以对其进行浏览、查询和修改等操作。

19、流媒体技术:流式媒体可边下载边观看,具有连续性、实时性、时序性,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

20、多媒体技术就是有声有色的信息处理与利用技术。多媒体技术就是对文本,声音,图象和图形进行处理,传输,储存和播发的集成技术。多媒体技术分为偏软件技术和偏硬件技术。

21、多媒体的关键技术: 1 数据压缩和解压缩技术。2 芯片和插卡技术。3 多媒体操作系统技术。4 多媒体数据管理技术。

第五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总结(局域网)

计算机局域网总结

电子101班

赖 康

36号

一、局域网概述

1.1、局域网发展历史;

Ⅰ、当时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工作人员都在致力于研究如何在一个比较小的地理范围之内,辟如说一个实验室、办公室或一栋楼房,把一些小型机等计算机设备通过通信设施连接起来,以便共享资源。

Ⅱ、发展过程: 1、1969 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究了

Newhall 环形局域网。2、1972 年开发了 Pierce 环形网络。3、1974 年英国剑桥大学计算机研究室研究成功了著名的剑桥环局域网(Cambridge-Ring)。4、1976年美国 Xerox 公司 Palo Alto

研究中心利用夏威夷大学 ALOHA 无线电网络系统原理成功开发了以太网(Ethernet)。5、1980 年美国DEC 公司、Intel 公

司和Xerox 公司联合公布了以太规范 DIX 标准(局域网发展的里

程碑)。6、1985 年 IBM 公司又推出了它的 IBM Token Ring 环形局域网产品。

Ⅲ、从产品化到标准:

1、进入80 年代,局域网的研制工作开始由实验室走向产品化和标准化的阶段。2、1980 年 2 月,IEEE 学会下属的 802 局域网标准委员会宣告成立(开始对局域网进行标准化)。

3、从1980年至今,802 委员会已陆续制定了环网、总线网、令牌总线网、光纤网、宽带网、城域网和无线网等多种局域网标准。

1.2、局域网的特点;

Ⅰ、局域网的定义:

局域网是在较小的地理范围内,以共享资源为主要目的,把计算机等终端设备连接起来的一种计算机通信网络。

Ⅱ、局域网是在较小地理范围之内的网络。

Ⅲ、局域网是专用网。

Ⅳ、局域网的数据传输率高,误码率低。Ⅴ、局域网使用共享信道技术。

Ⅵ、局域网价格低廉、组网容易、使用方便。

二、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1.1、局域网拓扑结构的分类;

(1)、逻辑拓扑结构:逻辑拓扑结构用来

描述网络中各节点间的信息流动形式,即由网络中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决定的拓扑结构。

(2)、物理拓扑结构:物理拓扑结构用来

描述网络硬件的布局,即网络中各部件的物理连接形状。

1.2、局域网拓扑结构;

(1)、总线型拓扑;

(2)、环状拓扑;

(3)、星状拓扑;

(4)、树状拓扑;

1.3、局域网拓扑结构的特点;

(1)、总线型拓扑结构的特点:

Ⅰ、优点:

1、结构简单灵活。

2、可靠性高。

3、在低负荷时,网络响应速

度较快。

4、硬件设备量和电缆量少,造价低。

5、易于安装、配置,使用和

维护方便。

6、共享能力强,适合于一点

发送,多点接收的场合。

Ⅱ、缺点:

1、故障诊断困难;

2、网络扩充不方便;

3、信号随距离的增加而衰

减;

4、总线的带宽成为网络的瓶颈;

5、单个网络的距离长度收

到严格的限制,因而负载能力有限。

(2)环状拓扑结构的特点; Ⅰ、优点;

1、简化路径的选择;

2、网络的可靠性高;

3、传输的时间固定;

4、拥有更高的传输速率;

5、环状结构最适合光纤。

Ⅱ、缺点;

1、传输效率低;

2、灵活性差;

3、可靠性差(没有旁路电路或单

环);

4、环路维护复杂;

(3)、星状拓扑结构的特点;

Ⅰ、优点;

1、网络结构简单;

2、易于检查故障;

3、扩展性好;

4、可以连接多种介质;

5、造价和维护费用低;

Ⅱ、缺点;

1、中心点故障,整个网络瘫痪;

2、中央节点的负荷过重;

3、需要过多的传输介质;

4、当负荷过重时,系统响应和性

能下降较快;

(4)、树状拓扑结构的特点;

Ⅰ、优点;

1、易于扩展;

2、故障隔离容易;

3、节约通信线路的维护投资费

用;

Ⅱ、缺点;

1、延时性较大;

2、根节点和各级分支节点都具有较

高的可靠性;

3、比星状拓扑更加复杂;

三、局域网的基本组成;

1.1、局域网的软件系统;

(1)、网络操作系统;(2)、网络管理软件;(3)、网络应用等。

1.2 局域网的硬件系统;

(1)、网络服务器;

(2)、网络工作站;

(3)、网络适配器(网卡);

(4)、网络传输介质;

(5)、网络互联设备;

1.3 局域网传输介质的分类;

(1)、双绞线;

1、无屏蔽(UTP

双绞)

线;

2、有屏蔽双绞线(STP);

(2)、同轴电缆;

1、RG-58A/U;

2、RG-11;

3、RG-59U;

(3)、光纤电缆;

1、FC插头;

2、SC插头;

3、ST插头;

四、局域网的模型与工作原理;

1、IEEE802参考模型;

(1)、物理层;

(2)、数据链路层;

(3)、较高层;

2、局域网的访问控制方式及分类;

(1)、介质存取控制(MAC);

1、集中式控制方式;

2、分布式控制方式;

(2)、工作原理;

1、载波侦听与多路访问(CAMA);

2、冲突检测(CD);

3、CSMA/CD方法;

(3)、访问控制:采用令牌环的控制访问方式。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