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强筋壮骨提素质 三型计生走在先

强筋壮骨提素质 三型计生走在先



第一篇:强筋壮骨提素质 三型计生走在先

强筋壮骨提素质 三型计生走在先

强筋壮骨是基础,提高素质为前提。近期我计生办通过各种形式不断提高计生干部能力素质,把“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计生,争当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计生干部”的活动推向一个高潮。

为了把建“三型计生”争“三型干部”落到实处,该计生办把工作重点放到提高计生干部的能力素质:⑴为村级计生干部登记造册,实时掌握计生干部文化水平。鼓励广大计生干部学知识,提升文凭。⑵多种形式解决计生干部提升学历的学费,为广大计生干部积极求知充电创造良好条件。该计生办因地制宜采取计生办出一点,向办事处争取一点,个人克服一点妥善解决广大干部求知充电面临主要困难。⑶建立健全计划生育政策及发展趋势的长效培训机制。村级计生干部每月集中授课一次,形式以听课、专题辅导、讨论交流为主,并写心得体会一篇;乡级计生干部每周集中授课一次,形式以专题辅导、讨论交流为主,并写心得体会一篇。⑷为了加强学习该计生办为每村免费订购计生杂志一份。

“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计生服务理念逐步深入到每一个沣东计生干部的心里。

第二篇:培本固源 强筋壮骨

培训总结

西城区示范小学

余佩芬

2006——2007学年上学期,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我被派到曲靖市第二小学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培训。从教13年来,在忙碌的小学教育教学中度过,使自己很少有机会零距离的接触到新课程专家和学者,心中有许多沉淀下来的问题需要他们的甄别。现在机会来了,13年前熟悉的校园生活又浮现在眼前,难免有唏嘘和感慨。在授课的专家和学者的人格魅力感染下,我很快度过了一个学期的培训。在与老师和同学的朝夕相处中,我在思想上有了更新、观念上有了改变、知识上有了丰富、能力上得到了提高、修养上得以加强。回顾这段时间以来的收获,我总结为四句话:成长自己、审视自己、调整自己、完善自己。

一、在新课程新教材中成长自己

曲靖市第二小学李青霖老师是新课程中联系语文教学专家和一线教师的信息高速公路。她在题为《新课程新教材》中就教材的广义性和多样性指出“首先要管好孩子、其次要教好孩子、然后进行校本等方面的研究„.”这段论述体现了她从小学教育真实现状的角度,来阐释新课程、新教材下一个教师如何进入角色、尽快成长的思路,我觉得很实在,很具体,超出常人的说教。当然,我们作为骨干教师,首先在管理学生、教育教学方面肯定是过关了的。但是,我们作为骨干,必须正视自己在本学校和本地区的示范性和辐射功能,我们要由过去的优秀运动员转变成为将来称职的裁判员,要指导和带动周围的老师一起成长,这里就涉及一个如何指导和带队的问题。我认为李老师的论述比较好的诠释了这个现实问题,因此,我们作为骨干教师,应该而且能够走出花里胡哨的新课程改革现实,把新课程新教材与本校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为扎实有效的实践新课程的理念而奋斗。

二、在教师专业化中审视和调整自己。

在第二小学我有幸听取了,朱维宗教授题为《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精神》的讲座中,论及教师教育专业化时说“未来的知识性社会中,高素质的教师不仅要有学问,而且要有道德、理想;不仅是高起点,而且要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 1 新;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的不可替代性。”这段阐述使我深受触动。80年代的教师,没有现成的教辅资料,板书和备课都是手工劳动,评价时不但自己出试卷还必须刻钢板推蜡纸,研究学生时经常家访数公里。现在的教师,备课有现成的教案(出版社的)、上课有现成的课件(网络下载)、评价有现成的试卷(各类机构现卖)。从这个角度说,教师的角色也太容易扮演了!朱教授的讲课,针对现实中教师职业的弱点和难点,理性地把握着时代的脉络,刻画出时代和社会对教师的新标准和新要求。在他的阐述里,我明确地意识到:过去贫下中农进学校可以当老师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现在那些现炒现买的机械型、推销员式教师也不会有发展空间了!我作为骨干教师,应该通过修炼自己的文化素养、培育和强化自己的本体知识、丰富和精彩自己的专业知识、在生活和大众中体察和内化实践性知识,使自己逐步成长为具有较高教师专业化素养的、在本校或本地区具有不可替代性的骨干教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在教育评价中完善自己

在第二小学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中,《新课程教学评价标准》的讲座开阔了我的眼界,扩展了我的思路。我对以下几点特别感兴趣:

1、理念和目标的差异理念和目标还有差异?我们自己经常将他们交替使用,并且认为是一个意思的不同表达。可是,李青霖老师认为:理念是理想的信念,它可能是我们一辈子达不到的但是我们又总是去孜孜追求的信念;理念确定行动方向。而目标是确定行动的地点、它起着定规则、规范的作用。看看,说得多透彻!我自己通过学习,重新确定了教育理念和目标。我的教育理念是:“仰无愧于天、俯不诈于人,善待生命”。我的教育目标是:“短期目标:用3年时间在新课程中学校范围内确立示范教师地位。中期目标:用5-8年时间在新课程中,成长为省级语文学科研究型教师地位。中长期目标是:用8—12年时间,内成长为国家级语文学科带头人。”我为自己在李青霖老师的点拨下能够区分出理念和目标的差异感到特别兴奋,同时,也为自己能够重新确立理念和定位目标而高兴。

2、“双适应双发展。” 李青霖老师的评价核心理念就是“双适应双发展”。简而言之,就是教师适应学生的同时,学生必须应该培养适应教师的能力;在新课程中发展学生的同时,教师也必须同步的发展。我觉得李青霖老师的观点很完 备。我自己在教学中着重研究过这个问题,我在备课环节研究中总结出“双心重合备课模式”,就是说,在备课时以知识和能力训练为维度,以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基准,通过设计教学环节,给予学生群有效的刺激,使得学生学习上的表现能够强化、上升、甚至能级跳跃。反思和对比我的模式,在李青霖老师的理念下,我认识到它是单适应单发展的。有些惭愧哟!先进的思想就是镜子,它能够让我们从中看清自己。我得化时间来想这个问题。

3、不能当第四种人。李青霖老师把人分为四等(教师、学生概莫能外)。不勤奋+聪明=第一等人:做事情动脑不盲目动手。勤奋+聪明=第二等人:优秀运动员也。不勤奋+不聪明=第三等人:事情没搞清楚不做也。勤奋+不聪明=第四等人:事情没搞清楚就去做笨蛋呢。并号召我们骨干教师要力争做第一等人,敦敦告诫我们千万不要当第四种人。对比他的观点,在新课程下,我觉得耳目一新。我过去在学校经常提出这样的观点:好耍+成绩显著=一类教师;不好耍+成绩显著=二类教师;好耍+成绩不显著=三类教师;不好耍+成绩不显著=四类教师。我这个观点过去被学校一些同志批评过。现在在李青霖老师这里得到了丰富和完善,使我坚信了自己的自信力。

4、发展能力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能力?这个问题经李青霖老师提出,我立即想到“创新能力”。因为创新是个筐,什么都可装嘛。何况中央领导人的“创新是民族不竭的力量源泉”还在我们耳边回荡!“错!”李青霖老师说。在这里我终于弄清楚了“国际上公认的能力发展的最高境界是评价。”其理论源于布鲁姆的认知能力、灵活运用和评价能力的层级结构。于是我明白了以下的一些道理:“上课不是一种境界,评课才是境界。”“讲课不如说课,说课不如评课。评价要有思想。”“骨干教师一定要当裁判式教师。”“素质是靠自己悟、修而得的,是学不来的;知识是可以学得来的。”

5、“教学方式”提法的矫正。不管我们在大脑中经常提出的教学方式,还是在教案上批注的教学方式都是: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李青霖老师则出其不意的指出我们错了。她认为国际上公认的教学方式只有五种:读、听、看、做、悟。美国教授研究认为,在以上五种方式中学生接受信息的有效度分别是:10%、20%、30%、50%和70%。所以国际公认的教学为教师讲授为主,即只需要70%的同学掌握70%的内容就可以了,而且教学中有夹生饭未必是坏事。

这使我很受启发。我过去太强调学生动手记笔记了。我忽视学生的“悟”能力的培养了!今后我要在教学内容生活化、问题化、教学化、学习化、思想化、实践化中着力培养我的学生的“做、悟”能力,并以此考察和检验李青霖老师观点的信度和效度!还有许多专家学者的深邃思想,限于时间关系,待我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体悟和整理。感谢他们激发了我用心倾听学生生命萌动的强烈渴望。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深深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提供了更大的挑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深入领会其精髓,在反思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新的课程目标是方向,路就在课堂教学中,相信我们会越走越好!

第三篇:“强筋壮骨”富民产业——城固元胡产业纪实

谈起中药材元胡,以前看浙江,现在看城固。41年间,城固不遗余力将这一富民产业做大做强。到今年,全县元胡产量占全国总产量65%,已超过浙江成为全国最大的元胡基地县。谈起元胡的贡献,有人说它,活了“富民增收”的血,化了“强农增效”的淤,一跃成为:

“强筋壮骨”富民产业

—城固县元胡产业发展纪实

本报通讯员 曹江波 曹飞

73元一公斤。这个搁往年被认做“撑破天”的价,却没让城固县董家营镇董家营村元胡种植大户徐刚心动。“市场有需求,成本在增加,这价肯定还要涨!”翻了翻5000多斤早已干透的元胡,徐刚微微一笑。

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徐刚用32年时间种元胡,面积达到30亩。种元胡让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里盖起了小洋楼,现代家具一应俱全。

时下,在城固,4.35万户群众和徐刚一样,靠元胡脱了贫,把小元胡变成了致富奔小康的大产业。

今年,城固县6.8万亩元胡再获丰收,干品产量达1.17万吨,占全国元胡总产量的65%。客商蜂拥而至,价格持续走高,让农民赚鼓了腰包。

实施三农突破,元胡是很好的抓手。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完善服务体系,提高科技含量,建设全国最大的元胡交易市场,带动元胡产业规模发展,不断提升城固中药材产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县委书记刘双耀说。

一亩能顶十亩粮投入和效益对半分

“小豆豆”成了抢手的“香饽饽”

晚秋,寒雾笼罩着董家营镇董家营村。静谧的田野后,整齐的村舍一字排开。

坐在宽敞明亮的楼房前,村支书徐艳玲说,41年前,40斤元胡种被从浙江引进到城固,村里腾出3分水田,带头试种。次年,元胡丰收,卖价是稻谷的4倍多。村里炸了锅,村民瞪大眼睛瞅着这个稀罕物。从那年起,元胡在城固安了家。

城固土壤肥沃,质地疏松,雨量充沛,河渠交错,为元胡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县农业局局长汪纪明说,元胡生长周期短、管理简单、经济效益好,群众种植积极性高。一届接着一届干,年年不断线。为了把元胡产业这个“接力棒”传承下去,使之做大做强,该县倾全县之力,打响了元胡产业发展攻坚战。2000年后,该县更是扶优培强做大优势产业,元胡以董家营镇、上元观镇为中心迅速向全县辐射,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突破。

今年,该县元胡喜获丰收,平均亩产1040斤,最高1300斤,鲜品产量3.536万吨,价格从8.5元一路攀升到12.6元,且继续呈上涨趋势,让五堵、天明、二里等8个主产镇4.35万个元胡种植户鼓起了腰包,城固也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元胡之乡”。

一亩元胡收益可达5000到8000元,相比同一生长期的小麦、油菜效益高达近10倍,董家营镇党委书记黄小康说,效益好,自然就种得多。今秋全镇共播种元胡1.1万亩。

据统计,今秋该县已播元胡8.2万亩,预计到2014年鲜品产量达4.51万吨,产值10.8亿元。

科技引领规模发展延伸链条

小产业做出“大文章”

为让土生金,将这一新兴产业做大做强,该县“干劲十足”,农业局数十次派人与主产镇外出“取经”,带回先进的作务技术。一个农技员带动一大片。短短几年间,大多数农民成了元胡种植的“行家里手”。县上因势利导,以“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销售一体化、管理现代化”为总体思路,在建基地、扩规模上做文章,在壮产业、促增收上下功夫,深入开展“三农工作突破年”活动,依托农业“双证”培训、科技下乡等载体,组织农技员深入田间地头,在选地播种、田间管理、病害防治、品种选育等方面精心指导,着力推广异地换种、配方施肥、营养治病等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

“以前种元胡,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后来,县上带来《元胡栽培技术月历表》。按他们讲的去种,我家的18亩元胡亩产较往年提高了90多斤,有帐算、有帐算!”上元观镇宁家湾村元胡种植大户卢贵庆说。

县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王志宏介绍,仅今年县上就举办农业“双证”培训现场实训70场次,参训干群1100余人,印发《元胡生产技术手册》2000余册,发放《元胡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元胡栽培技术月历表》等资料3.2万份,群众参与性极高。

与此同时,该县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模式带动产业勃兴,相继建成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17家,建立元胡标准化生产基地6000亩,制定出元胡 SOP 标准操作规程。倾力扶持的白云制药公司不断加大新品研发步伐,“强力天麻杜仲胶囊”、“宫瘤宁胶囊”等系列新品在站稳市场的同时,对元胡产业拉动作用明显。其牵头开展的万亩元胡规范化生产技术研究课题处国内领先水平并获全省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更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机械化运用品牌化新路

好产业大有前景

3月14至16日,全国元胡产业发展研讨会在城固召开,11位全国知名专家为元胡产业发展把脉支招。走规模化、高效化、品牌化发展路子,成为专家共识。

按照这一思路,该县农业局迅速与外地企业联系研发元胡收获机械。4月30日,由石家庄吉宇机械公司研发的第一台元胡采挖机“下田作业”。“以前收元胡,全靠弯腰手刨,耗时多、效率低。有了收获机以后每亩光工钱就能省下1000多元哩。”作为元胡收获机的体验者,徐刚深有感触。

机械化的运用能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作效率,促进元胡产业节本增效。下一步,我们将与企业加强沟通,完善机械性能,力争在明年实现元胡收获机械化。汪纪明说。

为了加快品牌化进程,7月24日,由县政府组织,县工商局、农业局与陕西华林商标事务有限公司成功签订“城固元胡”申请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代理协议,正式拉开了“城固元胡”申请国家地理“身份证”的序幕。

9月29日,刘双耀带队赴云南省文山市“取经”,学习药材种植、示范带动、技术应用、产业延伸、品牌创建的经验做法。通过考察发现,公司牵头筹建交易市场是产业突破的有效途径。迅即,该县制定发展规划,将在三合循环经济园区内建设元胡交易市场,打造全国首屈一指的元胡专业交易和托管平台,扩大元胡销售渠道。同时,依托省政府命名的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之一的陕西白云元胡现代农业园区,聚集资源、资金、人才、技术等产业发展要素,着力把园区打造成为产学研、农科教结合的示范基地,带动和引领全县元胡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着力打响“城固元胡”品牌,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壮大现代产业园区,逐步形成种植、加工、科研与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化格局,努力将元胡产业做大、做深、做精、做强,使元胡真正成为促农增收的支柱产业,我们很有信心。县长陈心亮说。

资料:元胡,学名延胡索,为罂粟科紫堇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提取物中含有多种生物碱,主要功效有活血、利气、止痛的作用,是我国常用的大宗药材品种之一。由于其止痛无成瘾性,还可用于癌症晚期,近年来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

第四篇:寿光市羊口中学:四举措为干部教师“强筋壮骨”

寿光市羊口中学:四举措为干部教师“强筋壮骨”

一是推行“厚学致新”读书计划。开展“教师买书刊,学校来买单”活动,学校在集体订阅专业刊物基础上出台优惠政策,规定教师订阅相关业务刊物,学校报销70%的费用,要求教师用心读书学习,提高思想修养和业务技能。举行主题为“阅读·分享·交流”的教师读书系列活动,通过读书演讲比赛、读书心得交流、优秀读书札记展评等,促进教师丰富学识、提升专业能力,着力打造学习型教师团队。

二是举办成长论坛。学校坚持每月举行一次教师成长论坛,教导处及教研组确定在课改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作为论坛主题,提前下发通知,让教师有更多时间结合个人教学实际准备,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如:导学案的有效设计究、小组合作探究、课堂评价机智等。活动中,老师们针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进行研究交流,分享教学经验,相互取长补短,促进了业务水平的提升。

三是开展课例研究。该校申报了潍坊市课例研究实验学校,着力建设两级研究团队体系,一是校级教学能手研究团队,引领学校课例研究工作;二是年级学科教师研究团队,基于常态课堂的研究。精心制定课例研究计划及分工,根据不同的研究主题,设计课堂观察量表,做好数据的统计及记录,在议课中做到用数据来说话,用文字描述。课例研究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精致化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为学校课改提供充足的动力。

四是实施名师工程。选拔和培养一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较强创新能力的教师,形成核心骨干教师群体。学校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学习、进修、教研活动,承担各级公开课、展示课创建平台。定期邀请市教科研中心教研员来校指导,传授经验,帮助骨干教师在专家引领下成长。名师培养工程,不仅肯定了教师,也营造了一种氛围,影响带动着其他教师不断发展。

第五篇:强基础提素质

强基础提素质

确保基层组织建设年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012年为全面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年各项工作,扎实推动镇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我镇以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黔党发(2012)4号文件为契机,落实县委、县政府“服务提升年、效能深化年、发展加快年”要求,着力转变思想,着力攻坚克难,按照狠抓党建促经济发展的思路,确保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取得实效。

一、明确责任,健全机制,在强化党建工作基础上下功夫

全面落实党委书记责任制,采取层层分解,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形成抓党建工作的强大活力。一是抓好责任书的签订。将各项工作任务以量化评分的方式,由镇党委分别与各支部签订党建工作责任书,把党建工作纳入目标管理,明确各级工作职责,为全面落实工作任务打下基础。二是抓好党建工作队伍的落实。形成以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副书记为直接责任人,各支部书记为具体责任人的党建工作队伍,把包村干部、“四帮四促”工作组纳入队伍管理,为抓党建工作奠定基础。三是注重工作机制的建立健全。在抓党建工作中,落实了党建定期研究、分析、调度制度,先后召开4次党委会议专题研究党建工作。制定了示范带动机制,党政主要领导带头分包各种发展矛盾纠纷较多的九百户村和秀河村,班子成员同时安排具体村开展工作,按照每月集中检查民情日记,开展工作互评交流等方式,有力推动工作开展。

二、抓活载体,辐射带动,在提高素质上下功夫

充分利用各种载体,以“点上出经验,面上有突破”的要求,全面围绕党员干部素质的提高,围绕党员示范能力的增强,围绕服务能力的提升,采取多种方式,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一是抓实党建创新课题。年初,为加强全镇党建工作水平,镇党委经过认真调研分析,制定了秀河村加强集体经济发展长效机制的课题,通过广泛发动、积极动员,在深入挖掘村集体资源的基础上,采取土地流转、河道管理等方式,使村集体经济得到加强。二是用活“四帮四促”“创先争优”等载体。针对今年县委“四帮四促”驻村干部安排,镇党委采取以包村干部与驻村干部联动方式,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在加强干群关系上有新的突破,先后帮助群众解决各种问题10余件。同时,深入培养挖掘先进典型,实行追踪服务工作,对有发展潜力示范带动力强的先进典型进行培养,先后培养王化敏、赵明虎、彭玉先、张光敏等先进典型。三是充分做好党员管理和发展工作。加强对流动党员的跟踪和在家党员的服务工作。对流动党员在外工作生活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帮助解决一些力所能及问题,同时加大对各项优惠政策、本地优势等的宣传力度,鼓励积极返乡创业。对本地党员在就业创业上给与适时帮助,帮助党员周水英、周水平等创办30余亩蔬菜种植示范点。通过不断体现党员优越性,对党员发展工作起到积极作用,今年各支部共收到入党申请书20余份。

三、结合实际,抓住特色,在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上下功夫

镇党委紧紧抓住昌明经济开发区建设契机,解决全镇实际,不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一是积极抓实非公经济企业党建工作。针对入驻企业筑联LED发展规模和情况,年初及时在该企业成立团支部,同时启动了党组织组建工作,为党建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是切实在发挥党组织服务产业发展上做出亮点。通过不断开展党支部各种学习培训,不断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党组织在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上得到提高。新安村花卉基地的土地流转,茶产业发展,友谊、谷凌蔬菜基地建设都注入了各级党组织的心血,全镇形成“盼发展、想发展、服务发展”的良好工作氛围。

在下步工作中,我镇将积极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完善,今后工作将紧紧围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开展,按照各项工作要求,切实加强领导,全面实施“四帮四促”、“创先争优”、“三个建设年”等活动,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