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世界计量日与我国计量发展—写在世界计量日
1999年10月11日至15日第21届国际计量大会在法国巴黎国际计量局召开,大会确定每年5月20日为世界计量日,并得到国际法制计量组织的认同。为什么确定5月20日为世界计量日呢?这是因为1875年5月20日是20个国家中的17个全权代表签订了闻名世界的“米制公约”。该“公约”及其附则,促成了各签字国共同出经费办常设的科
学机构,即国际计量局(BIPM),局址确定在法国。这就是米制的摇篮。国际计量局由国际计量大会(CGPM)和科学专家委员会即“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管辖。其目的是保证“米制的国际间的统一和发展”。2002年世界计量日以“计量与科技”为主题,来纪念这一天的到来。“计量与科技”这一主题充分展示了计量与科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互动关系。也是国际计量组织旨在向全世界宣传计量,宣传计量科学技术,宣传普及计量科学技术知识的举措之一。在中国,为纪念“世界计量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举行了计量专家座谈会,会上,专家们纵谈计量在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中重要作用和巨大成果,对入世后的我国计量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对入世后的挑战献计献策,展现出了今后计量科学技术发展的美好前景。计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而计量科学是进行准确测量的基础,计量科学技术的水平,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必须加强计量科学技术的发展。
计量科学技术对建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量”是一切客观事物及其运动的表现形式,它反映着客观事物的内在性质、相互联系和运动规律。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种活动日益社会化,特别是在贸易往来、科技交流等活动中,对同一“量”应有相对一致的测量结果,这就需要靠计量单位的统一和测量的准确可靠,也就是说,要靠计量来保证,否则社会经济秩序就要发生混乱,生产、流通就不能正常进行,科学实验、高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也会遇到困难,对外经济贸易和科技文化交流也无法开展。正如聂荣臻元帅讲的那样,“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没有计量寸步难行。”“科技要发展,计量需先行”,在现代化建设中,计量是必不可缺少的技术基础。
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计量工作是人们正确认识自然现象、掌握自然规律、验证科学预见不可缺少的手段。例如,美籍华人吴建雄博士就是通过精密测量,用实验方法在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的实验室里验证了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和杨振宁二位博士所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理论。在生命现象、引力波、地球科学、材料学、信息学等研究中,都需要精密的计量测试。在工业生产中,不仅一般零部件的加工、安装需要计量测试手段,在信息高速公路、高层建筑、高速电梯的建设中,在光纤的生产、激光器件的制造和大地测量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生产中,对几何量、折射率分布、带宽等参数的计量测试不确定度也在不断地提高要求。在医疗卫生中,计量不准往往会造成人身事故。放射治疗肿瘤,X射线和γ射线的剂量大小与治疗效果有着密切关系,如果射线剂量超过标准,患者好的组织就会被烧伤或损坏,如果射线剂量不足,则达不到治疗效果。分光光度计不准,会造成肝功能的分析结果不可靠等等。计算机产业、黑色和有色冶金行业、新能源、环境科技的开发与生产、国防建设等都需要计量科学技术。计量不但涉及到各经济领域,也与人民的生活和安全息息相关。在航天、航空、航海、导航、采矿、地震、电力、石化、轻纺、运输、气象、通信等方面,计量都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
在现代化的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的提高是企业的根本。没有精确的计量仪器和测量方法,就难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效益的提高。这是因为从原材料、元器件进厂的检测和分析,到整个生产加工的质量监控,直到成品检验,以及物料和能源的消耗情况都需要计量提供准确的数据。质量的管理与效益的提高,必须建立在计量科学技术的基础上。例如:企业通过计量创名牌等形式的工作从整体上提高了企业基础工作和生产水平,使企业计量得到加强,计量管理和计量检测都上了一个台阶,建立了素质很强的计量队伍,从而对提高产品质量、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计量科学技术的水平有了较快的发展。我国在10个计量学科70多个专业中,已经建立了85项144种计量基准作为统一量值的最高依据。已经公布的一级标准物质750种,二级标准物质505种。通过计量国际比对,我国的计量标准中有一大批计量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而保证了我国量值与国际比对的准确一致。
到目前为止,我国进行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达2200多万台(件),计量器具制造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第二篇:世界计量日
“世界计量日”这一天,许多国家都会以各种形式进行庆祝,如邀请政府官员、公司老板、科技与工商业界领袖参加计量讲座,向公众特别是青年学生开放计量实验室,举办计量展览会,报刊、杂志开辟专栏、出版特刊等,普及计量知识,加大计量宣传力度,以引起全社会对计量的关注,使计量在推动科技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世界计量日”的确定,使人类对计量的认识跃上一个新的高度,也使计量对社会的影响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推广智能电能表是我们国家电网公司构建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环节。智能电能表在计量方面与原电能表没有根本不同,只是在计量精度上和计量准确度上更可靠。同时新电能表具备远程通信功能和分时计费功能能够满足不同电价政策变化的需要。为实现智能电网提前提供一种技术储备。
在现代化供电企业中,计量数据的准确可靠与否,将直接影响测量的质量,企业是根据这些测量数据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判断、统计和调整的。如果不加强计量数据管理,放松对计量数据的管理,放松对计量数据的质量监督,计量工作的质量保证作用就难以实现。另外,电力计量管理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用户电费的合理负担,电能计量的准确性、可靠性一直是电力部门和用电用户关注的焦点。只有供电管理公司对所有的用户准确计量电能,整个供电公司完成电费回收才有了前提,对于供电企业来说,回收电费就是企业的最终目标之一,那
么作为唯一回收电费依据的电力计量数据的准确性不得不引起供电公司的重视,加强电力计量管理是减少电能流失的唯一途径。
“5.20”期间,为宣传计量知识,畅通便民服务渠道,我局集中开展了计量技术机构实验室开放活动,邀请了部分企业代表参观了与广大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计量项目,使他们认识到计量在保护群众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整个活动期间,分管领导亲自抓,各部门积极配合,使“5.20世界计量日”宣传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第三篇:世界计量日(范文模版)
世界计量日的由来
1875年的5月20日,17个国家在法国巴黎签署了“米制公约”,这是一项在全球范围内采用国际单位制和保证测量结果一致的政府间协议。
一百多年来,国际米制公约组织对保证国际计量标准统一、促进国际贸易和加速科技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1999年,第21届国际计量大会把每年的5月20日确定为世界计量日。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计量工作,深刻认识到计量工作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保障方面的重要作用,基本建立了能够保证全国计量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较为完善的计量体系,并在每年的5月20日庆祝世界计量日。
第四篇:世界计量日
世界计量日
1875年5月20日,17个国家在法国巴黎签署了“米制公约”,这是一项在全球范围内采用国际单位制和保证测量结果一致的政府间协议。100多年来,国际米制公约组织对保证国际计量标准的统一、促进国际贸易和加速科技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1999年,第二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把每年的5月20日确定为“世界计量日”。
为什么确定5月20日为世界计量日呢?这是因为1875年5月20日是20个国家中的17个全权代表签订了闻名世界的“米制公约”。该“公约”及其附则,促成了各签字国共同出经费办常设的科学机构,即国际计量局(BIPM),局址确定在法国。这就是米制的摇篮。国际计量局由国际计量大会(CGPM)和科学专家委员会即“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管辖。其目的是保证“米制的国际间的统一和发展”。
从2000年5月20日起,世界各国开始了宣传世界计量日一系列活动。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在2001年OIML主席理事会上宣布,鼓励各国的国家计量机构利用5月20日世界计量日开展活动。“世界计量日”的确定,使人类对计量的认识跃上一个新的高度,也使计量对社会的影响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计量室
张艳玲2010-8-11
第五篇:庆祝第六个世界计量日
为什么“世界计量日”非常重要?
每年的5月20日是“世界计量日”。在这一天,许多国家都会以各种形式进行庆祝,如邀请政府官员、公司老板、科技与工商业界领袖参加计量讲座,向公众特别是青年学生开放计量实验室,举办计量展览会,报刊、杂志开辟专栏、出版特刊等,普及计量知识,加大计量宣传力度,以引起全社会对计量的关注,使
计量在推动科技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今年的5月20日是第三个“世界计量日”。“国际计量日”的确定,使人类对计量的认识跃上一个新的高度,也使计量对社会的影响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确定“世界计量日”是在纪念世界《米制公约》签署125周年时由计量学家提议的。1875年5月20日,17个工业国家的高级外交官相聚在巴黎法国外交部的一间会议室。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聚会,它签署了《米制公约》,同意使用十进制的米制计量单位,以简化国家间的贸易、结算及计量,勾划了未来世界计量的方向和框架。与此同时,成立了国际计量局(BIPM),负责保持米、千克单位以及现今国际单位制(SI)最重要的计量单位;还成立若干委员会和工作小组,有的存在至今,成为世界计量学界的最高技术权威。现今,已有48个国家签署了这一公约,包括了所有主要工业国家。我国于上世纪70年代末签署了《米制公约》。计量单位制已由米制发展为现今的国际单位制并被各国普遍接受。
2000年5月20日,在纪念世界《米制公约》签署125周年之际,国际计量大会(CIPM)的官员和出席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URSI)在澳大利亚召开的精密电磁计量学术会议(CPEM)的计量学家在悉尼天文台集会,建议每年的5月20日为“世界计量日”(WorldMetrologyDay),后由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第21届大会批准确认,规定2001年5月20日为第一个“世界计量日”。这就是“世界计量日”的来历。
计量是研究测量的科学,是所有科学赖以发展的支柱。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业、商贸、医疗、国际贸易,到最尖端的科学和高新技术领域,计量时时刻刻都得到实际的应用。可以说,没有计量,寸步难行。这就是为什么,从古至今计量始终受到高度重视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计量学如此迷人,它的发展和提高成为各国科学家孜孜不倦永远追求的魅力所在。从事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研究,很少有其它科学能像计量学那样,可以指挥相关领域科学的发展,评估它的成就及其经济效益。很少有其它领域能像计量学那样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持续不断地追求精度改进,并以更好的手段满足最新的测量需求。
计量学成功的秘诀在于,它是所有科学发展的技术基础,它的重要作用无需人们颂扬。任何工业产品、商业交易、科技成就、科学实验的背后不可能没有计量的支撑。计量有力地支持了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增长。计量学总是利用世界最尖端的科学前沿技术,复现计量单位,建立计量标准,但同时计量又是支持其它科学发展的技术基础。这样,计量往往被人认为很神秘。这样,虽然人人需要计量,处处利用计量,但计量的意义和作用却很少为因计量受益的人们所认识和理解。这是国际组织把每年的5月20日作为世界计量日的原因之一。通过庆祝国际计量日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充分地认识计量,自觉地使用计量,有力地支持计量,使计量更好地为工业、科技、贸易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正确认识计量的经济效益
在经济社会中,追求经济效益是许多工作的出发点和目标。计量的经济效益除检定、检测的显性效益外,主要体现在维护正常的经济、市场秩序,保证公平的交易,打破技术性国际贸易壁垒,提高产品质量,正确评定科研、科技水平上。据统计,在工业化国家,计量对国民生产总值(G)的贡献占4~6%,计量的投入/效益比达到1/(5~37)。应该说,计量的经济效益是很高的,特别是在高科技的航天领域,计量上的任何微小的差错有可能导致整个航天工程的失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1999年,国外一枚探测火星气象的卫星,就因为计量数据单位上的差错,使卫星没有进入预定轨道,进入火星大气层损坏。仅太空飞行器本身的造价就达1亿2千500万美元。可见,计量对保证产品质量、可靠、安全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所以,难怪一些精明的企业家认为,计量是“造钱的机器”,加强计量是企业“降低成本,最容易实现的一种手段。”
由于计量的隐性经济效益并不被人们所普遍认识,广泛宣传计量的地位和作用成为计量学家的一个重要任务。开“世界计量日”活动,正是这样的一个机会。
2001年第一届“世界计量日”的中国主题为“计量保证质量”。
2002年第二届“世界计量日”的中国主题为“计量与科技”。
2003年第三届“世界计量日”的中国主题为“计量与节能”。
2004年第四届“世界计量日”的中国主题为“计量与节能”。
2005年第五届“世界计量日”,主题:“计量与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