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纪念汶川地震五周年演讲稿

纪念汶川地震五周年演讲稿



第一篇:纪念汶川地震五周年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坚强筑起民族的脊梁 》

今天,即2013年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2008年5月12日,注定要使我们用一生去铭记。突如其来的汶川地震,震动了中国,震惊了世界。那一瞬间,巴山蜀水在呻吟,祖**亲在哭泣,大地悲歌,那样令人神往的天府之国,顷刻间天崩地裂,无数的生命转瞬而逝,无数的房屋顷刻瓦砾。汶川成为了川之伤,成为了国之殇!

2013年4月20日,又是一个含血带泪的日子,在汶川地震后,相隔五年时间,在中国四川雅安发生的7.0级地震。山崩地裂的几分钟过去后,我发现,我们的周围,我们所能涉猎到的事关雅安大地震的新闻中,有无以复加的痛在弥漫,有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浓浓的爱意在涌动,有悲壮而凄美的人性的美丽让我深深地感动着。许多的瞬间,许多的片段,在阐释着大爱的真正内涵,在放射着人性中最美丽的光彩。

地震可以震倒了房屋,可以阻塞交通,可以中断电讯,但是挡不住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在这一刻,巨大的灾难也让中华民族握紧拳头,凝聚力量,举国上下,全民动员;这一刻我们悲痛着,牵挂着,同时我们又感动着,振奋着;这一刻,党和国家领导人穿行在灾区,决策在前线。这一刻,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不屈不挠,抗震救灾。救援队军民用生命挽救生命,不分昼夜,无私奉献,打响拯救生命的接力战。用顽强回报顽强,用泪水抚慰泪水,用爱心书写爱心。面对无数生命被掩埋在废墟中,失去亲人的人们对着废墟呼唤。山悲水泣天垂泪,星暗云浓地含愁。汽笛为故去生灵而哀鸣,国旗为百姓而垂

降。这一切的一切,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惊人的凝聚力,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真实地感受到:我们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面对灾难,我们坚强,坚信,坚定,坚韧; 面对灾难,我们不抛弃,不放弃。我们在挫折中奋斗,在逆境中成长,在悲痛中崛起,在废墟上前行。无数的同胞被救出,神州大地上出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画面。经历了悲痛、镇定、坚强、抗争之后,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让中华民族更加团结,更加奋进,更加成熟。精神的力量让我们一次次动容,一次次得到洗礼,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可贵,让我们看到了在和平环境下成长的年轻一代的责任感,让我们看到了民族未来的希望。

五年了,在历经512后的90后的我们,已经开始渐渐成长起来。我们不再是不懂事的一代,我们对社会、民族、国家、生活、生命和价值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在灾难中前行,让我们学会了相处与沟通,学会了团结与友爱,学会了奉献与付出,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独立,学会了坚强。历经过512的洗礼,我们以后的生活必将走得更加从容,我们也必将发奋图强努力成为祖国的栋梁!让我们铭记那些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平凡英雄,铭记那些共和国的忠诚卫士、白衣天使,铭记所有为抗震救灾奉献力量的人们。让我们珍爱生命,承逝者之遗志,用爱筑起摧不垮的家园,用我们的决心和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013年5月12日

第二篇:汶川地震五周年

汶川地震五周年

今天是5月12日——面对数万地震亡灵的祭日,我们不得不触碰那场不忍追忆的国殇。从汶川到芦山,五年重生,大地震后的中国正砥砺前行。

五年前的今天,四川汶川,地动山摇,满目疮痍,八万余人死亡或失踪。路断了,房倒了,家没了,五年前的伤痛还能清晰记忆。但是,救灾安置、对口援建,心理抚慰,五年间,中国人以自己的方式重整破碎的山河,修复内心的创伤。

在震后3年重建过程中,平均每天有1所医疗机构、3所学校、1700多套住房建成。5年间,汶川县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8.2%,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增长5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7%和23.7%„„五年后的汶川灾区以崭新容貌印证着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特大地震前,汶川人更多追求的是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的提升,经历了大地震特别是灾后重建这些年,“生态环境的优化,生活环境的安全,生活景况的安顺,这些,构成了汶川人的新梦想。” 汶川县委书记青理东在面对媒体是如是说。

然而时过五年,距汶川地震五周年仅差二十来天,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7.0级强烈地震,近二百人遇难。汶川的疮痍还在祭奠,新的打击又再次来临,历史以一种悲情的方式,检验着五年后这个国家再次面对灾难的应对能力。

“救人第一”的国家理念,举国动员的灾后营救,齐心协力的守望相助„„五年前,汶川、映秀、北川这些地名曾牵动着全中国人的心,五年后,中国再次紧急动员,救灾车辆、志愿者、医疗专家,第一时间向雅安、芦山、宝兴集结。从国家领导到普通民众,在地动山摇、生命危殆之际,众志成城、坚韧团结的民族精神没有变。

在芦山地震的驰援中,军队、医疗、民政、电力、通讯等等,官方救援力量处变不惊、沉着应对,反应迅速、高效有序。此外,更加专业的民间救援队,更加理性的社会志愿者,更加高效的民间慈善组织,当亿万中国人再次释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时,五年间中国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能力,再度让世界惊讶中国式进步。

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闪淳昌表示,从汶川特大地震到芦山强烈地震的五年间,中国的防灾救灾和应急管理工作正发生着科学的变化: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应急物资的准备进一步加强,救灾的办法和政策和恢复重建的资金投入、拨付制不断完善;危机处理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城乡的防灾能力建设和防灾减灾的基础设施得到加强;防灾减灾科技水平和应急产业不断的提升。

经历这五年,在那场巨大灾难中屹立不倒的中国人,伤痛中迸发的,还有一股涓涓的温暖。

“可乐男孩”、“最美女警”、“敬礼娃娃”,这曾是汶川地震留下的感人故事,而在芦山地震中,同样感人的“最美新娘”、“最孝儿子”、“坚强女童”将这些灾难中凸显的人性坚毅和温情大爱再次延续。

李庭芳是四川德阳什邡红白镇的乡村老师。在2008年的那场灾难中,与汶川仅一山之隔的红白镇顷刻之间被夷为平地。李庭芳9岁的女儿也在这次地震中不幸蒙难。曾经一度接受不了这个事实的李庭芳说,灾难再大再重,始终会过去的,活着的人要向前看。2010年,儿子李林泽带着全家人的希望降生,李庭芳表示,现在一家人已慢慢恢复了地震前简单而平凡的生活。

在红白镇,像李庭芳这样的再生育家庭还有很多。汶川地震中,赵昌明11岁的儿子在学校不幸遇难,通过再生育计划,他与妻子育有两个女儿。

汶川地震导致尚婷双腿截肢、左眼失明。她离开家乡映秀,成为都江堰友爱学校百余名残疾学生中的一员。

尚婷就读的友爱学校,毗邻都江堰灾后重建最大的集中安置住宅区,是全国唯一设施无障碍、残健融合的九年义务教育学校,现有学生1400余人,吸纳了包括尚婷在内的地震灾区肢残学生92名。

“我以后想去广州师范学院读心理学,做一名心理医生,帮助更多的人。”16岁的尚婷说话时脸上绽放着笑容。

此外,“汶川数十位的哥满载物资赶赴芦山”,“512地震断腿女教师成芦山灾区志愿者”,这些从芦山震区传出的新闻又折射出,这个社会曾经输送给一方的温暖,正在换来感恩之心的传递。

从汶川到芦山,在民族伤痕的代价中回首五年,除了生离死别的悲痛和砥砺前行的勇气,如果说灾难还能给这个国家留下些什么的话,那么,痛定思痛的反省似乎更具价值。

芦山地震发生后,关于“芦山地震是否是汶川地震余震”的话题一度引发社会争论,从汶川到芦山,地震监测部门再度遭遇“边救灾边挨骂”的尴尬。“怎样跑在地震前头”,这不仅是科研领域面临的挑战,更是关乎无数生命逃离灾难的大问题。同样的尴尬还发生在慈善领域。五年前,民众曾质疑明星人物的捐款缩水,五年后,被网友连声喊“滚”的却换成了曾经备受信赖的官办慈善机构。如何让爱心在阳光下传递?冷暖交织中的中国慈善界需要思考。

不得不注意,芦山地震的救援中,志愿救灾的车辆造成了“爱心大拥堵”,新媒体在“信息救灾”和“助推谣言”中同时展现出利和弊。多灾多难的历史,让中国人从来不缺战胜灾难的勇气,但是当灾难突袭时,公众满腔热忱的参与意识,还需要科学理性的培养。

多难兴邦。这句话可释为,一个民族能够在灾难中汲取奋发图强的动力,也可理解为,一个国家可以在灾难中获得改进自身的机会。

从汶川到芦山,地震留下的可贵精神,不能只用在救灾之际,用悲惨换来的教训警醒,更不能因为灾情平复而成过眼云烟。只有铭记这些,这个社会对过往灾难的祭奠才更具意义。

第三篇: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横亘古今的512大地震,使5000年的中华文明又一次遭受了血与火的洗礼。灾难过后,英雄的中国人民,斗志更加高昂,信念更加坚定。多难兴邦——这是不屈的中华儿女的坚强信念。

512大地震,不仅仅是四川人民的灾难,她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集体灾难。地震后全国人民与地震灾区人民站在一起,共度时艰。举国上下,源源不断地向灾区人民传递勇气、传播信心、输送力量。背靠一个国家的力量,灾后重建再现中国信心。

地震后的生命大救援气壮山河,灾后重建之路漫长而艰苦卓绝。

512大地震一周年之际,XX镇灾后重建工程第一阶段工作已经顺利完成,这是各方共同努力、艰苦奋斗的丰硕成果。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封顶仪式,是在检阅我们的社会责任心,是在缅怀地震亡灵,是在创建美好的生活。

值此,我们——

向参加XX重建工程的全体工程人员表示诚挚的谢意!

向XX市、XX镇各级领导和全体人民的支持和关心道一声谢谢!

第四篇: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演讲稿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历史时刻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这是一个让所有中国人永远记住的时刻.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摧毁了无数和平和宁静的城镇, 震动了大半个中国, 震撼了所有中国人的心,震惊了整个世界.那一瞬间,巴山蜀水的呻吟,祖**亲的哭泣,大地悲歌,那样令人神往的天府之国,顷刻间天崩地裂,.断壁残垣。

然而在神州大地上,天灾无情人有情,在这里,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胡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指示,温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人民军队第一时间冲上前线,铺天盖地的祈祷祝福,心灵鼓励,默默传递着整个华夏人民的温情力量。

地震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与人民同呼吸,共患难,他们穿行在灾区,决策在前线,英明指挥,鼓舞斗志,领导全党全军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不屈不挠;那些忘我救援的人们,激励着经历灾难的人。他们用生命挽救生命,用顽强回报顽强,用泪水抚慰泪水,用爱心书写爱心;“大灾有大爱”的呐喊激荡着每个人的心胸。同胞有难,每一位中华儿女都是志愿者,有钱出钱,有力出力,13亿中国人顷刻间汇聚起巨大爱的暖流,给受灾的亲人们以莫大的慰籍。

如今时隔一年,在这一年中,灾区人们积极自救 ,社会各界人士也踊跃参与在灾区恢复重建的各个领域。地震废墟上建起新学校,宝成铁路新109隧道灾后重生。灾区人民的脸上洋溢的笑容,无不显现出

人们对美好新家园的期盼和重建家园的坚强信心。

然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汶川地震中的遇难同胞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向我们警示,必须提高防震减灾的意识,掌握正确的避震和自救、互救方法。如地震发生时,可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学校避震应注意: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今天我们进行的安全逃生演练,就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增强学生们的安全逃生意识。

师生们,积极参加防震减灾活动,是我们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提高防震防灾意识是我们对自己生命负责的体现,因此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第五篇:纪念汶川大地震五周年国旗下演讲稿

纪念汶川大地震五周年国旗下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地震无情人间有情》。

大地无情,万民罹难倾血泪;人间有爱,举国同心抗天灾。2008年5月12日,当8.0级大地震袭击汶川时,不仅释放出了地球内部的巨大能量,同样见证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和人类深处那些超越生死的潜能。那位用身体为自己的婴儿架设生命绿洲的母亲,那则留给幸存孩子的短信,孕育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的奇迹;双臂护住四位学生的谭千秋,用生命诠释“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的伟大,大地震也许可以瓦解固若金汤的铜墙铁壁,却绝对无法撼动师魂铸就的长城;战死救灾前线的小战士武文斌,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树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倒下,在灾难的黑色背景下,他26岁的青春,却竖起了一座“最可爱的人”的永恒丰碑„„这一个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明证了人性的至善,没有被废墟深埋地底,没有让恐惧淹没它的光彩,在可怕的天灾面前,它像广袤的黑夜里的一颗明星,指引了无数人前行。

就在2013年4月20日早上8点在四川雅安市庐山县又发生了里氏7.0级地震,截至21日11时30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地震共计造成203人死亡,11492人受伤。之后又发生多次余震,据5月3日凌晨5点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芦山县、宝兴县交界处发生3.2级地震。

同样的在雅安地震中也有许多感人的事例,一辆载有17名官兵的救灾车辆,在赶赴雅安灾区途中翻下山崖,坠入河中,致1人牺牲、3人重伤、4人轻伤。目前,伤员已被送入当地医院救治。战友在牺牲战士的遗体前,默默地捎上了三根烟。华西医院手术室,突然开始晃动,地震了!麻醉医生立即把病人移到一旁!手术室护士都去安抚自己手术间的病人!随后,他们又组织将病人安全的送回病房!由于病人较多,麻醉医生直接把病人背起送回病房。这一系列的数字,震区的黄金48小时,将更加牵动人心,也考验雅安、考验中国。

逝者已逝,长歌当哭。汶川、雅安地震不仅让我们为人性深深感动,同样让我们意识到,具备一定的防震知识的重要性。灾难往往是没有预兆的,因此,我们平时就要提高防震意识,积极参加学校、社会各界举办的抗震减灾科普活动;面对真正地震来袭时,要保持高度冷静,选择合适的避震空间,有秩序地按照地震演习时预定的路线撤退,把灾难的损失降到最低。

“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群芳休歇的五月,五年后的今天,大地震留给我们无尽的哀思,但与此同时,也给了我们关于生命最好的诠释。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坚强!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