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2010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使用总结

2010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使用总结



第一篇:2010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使用总结

民政初中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使用总结

2010-6-11

我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模式三)作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和重要组成部份,对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年度使用过程中,运行基本正常,效果良好。现将一年来的使用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管理:

a)自工程项目安装完成后,我校即成立工程项目领导小组,校长陈有富任组长,由陈本安、蒋说具体负责使用和日常管理。

b)学校为促进教师使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设施,确定每们教师每学期讲一节以上的校级公开课,鼓励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备课、上课,并在期末考核中进行考核。

c)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和使用制度:其中卫星资源接收室有卫星资源接收使用制度、卫星资源接收室管理制度;计算机网络教室有使用制度和管理制度、学生使用规则等;多媒体教室也有详细的使用和管理制度。

d)加强了防火防盗的管理,工程完成后,我校即安排了专人进行夜间和假期的守护,还对四间项目教室安装了防盗报警器,确保设备万无一失;对计算机网络教室和资源下载教室设备密集易着火的地方放置了灭火器。

二、硬件设备情况:

项目共有四间教室,分别是资源接收室、光盘播放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和多媒体教室,资源接收室中有接收计算机1台,与卫星天线相连,别有数字卫星接收机1台、34英寸彩色电视机1台,目前使用基本正常,不足的 1

是资源接收计算机偶尔死机,重启后正常,现已查出是声卡故障原因,屏蔽声卡后使用,没有更换零件;光盘播放室中有34英寸彩色电视机1台,DVD播放机1台,目前使用正常。计算机网络教室中有服务器1台,教师多媒体计算机1台,学生无盘计算机30台,在使用中,服务器出现过两次黑屏、不启动,属内存条接触不良引起,教师机使用正常;多媒体教室有多媒体计算机1台,投影机1套,目前使用正常。卫星的转星工作在9月30号已经完成,目前所有设备除一台UPS电源寄回成都外,均正常使用。

三、使用情况:

a)资源接收:每天早晨8:00前打开资源接收计算机,有资源接收任务时电脑自动接收,无接收任务,该机也用于学校的资料处理,一般开机后将运行到下午放学后,如果无接收任务时才关闭。绝大部分教学资源都已成功下载,上一学期共下载资源100多吉,本期也已下载60多吉的数据。由于该机的D盘只有120吉空间,所以将上期的资源移到多媒体教室的计算机使用,留出足够的空间供本期资源下载。

b)光盘播放室:光盘播放室只有DVD和电视机,学校配有DVD教学光盘,但这些教学资源均可以在电脑上播放,所以我们将学校原有的一台计算机放在该教室,并用网线连通和电视机组成一套准多媒体系统,用于播放下载的或资源库中的影视文件。

c)计算机网络教室:每周每班均有一节课在该教室上课,学生对计算机的使用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思科教学资源库,为学生拓展知识面提供了丰富资源。其中的一系列软件,对于教育教学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其中的网络教室软件对于计算机教学非常方便老师演示及对学生计算机的控制,方便了教学;其中和备课系统对于计算机操作不熟练的老师制作课件也提供了一个简单易用、功能强大的平台。整个硬件和软件系统,都比较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的需要,使用效果良好。

d)多媒体教室对每一学科的教学影响都是非常明显,比如语文的朗读、英语的听力,使学生能听到非常标准的声音;地理、历史的图片能让学生有身临其景之感;物理化学的操作、原理动画能使学生很快掌握操作技能和理解知识。所以该教室中的设备是对教学最有帮助的设备

e)每一间项目教室在上班时间都是为老师们开放的,有空的教师可以随时练习使用、查找资料、制作课件。为方便教师查找资料,每一台计算机都可上互联网。

四、问题与不足:

a)我校使用远程教育项目设备的主要问题是市电压不稳,经常造成使用中的计算机重启或关机,且易损坏设备。

b)卫星接收机下载的资料没有多大的实用价值,一是因为教材版本的原因、二是因为下载的信息量大而不实用,三是学校电脑联上了互联网的,所需资料均可在网上查找。

c)30台学生无盘机是靠服务器启动的,启动该服务后,CPU占用100%,之后使用资源库及启动学生机都非常慢。

d)教师的观念没有真正转变过来,一部分老师使用项目设备只是形式上的应付,没有理解它的真正意义和作用。在应用设备的教研教改上还做得不够。

远程教育工程为我们农村教育教学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虽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还是形式都会因为这工程的使用而发生改变。

第二篇: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室管理使用制度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室管理使用制度

一、应配备现代教育技术专(兼)职人员进行管理。光盘播放教室必须做到防雷、防火、防盗、防潮,对贵重的教学设备,应按使用说明书做好维护和保养工作。

二、管理人员必须保障光盘播放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并根据教学安排,做好所需设备的检测准备工作,协助和指导任课教师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三、学生进入必须听从教师安排入座,要自觉遵守纪律,保持室内安静。下课时,在教师的组织下清洁教室,并将桌、凳放整齐。

四、教师应正确使用电视机、DVD播放机等视听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爱护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管理人员。

五、使用结束后,任课教师应将所有设备电源切断,关闭电源电闸,罩好护套或放入柜内,登记好设备使用状况表,并向管理人员做好移交工作。

六、要严格管理光盘播放教室内各项设备和光盘资源。

第三篇:乡镇中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总结

乡镇中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总结

乡镇中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总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打破时空阻隔,为教师终身学习构建一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建的平台,大规模开展高水平的教师培训,丰富了学生学习资源,使不同地区的教师与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进了学生素质教育不断向前发展。我校抓住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契机,不断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构建远程教育模式及网络,实现了教育事业新的跨越式发展。

一、提高全体认识,强化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

学校成立以一把手为组长的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远程教育工程的建设、组织、指导、统筹和校园网络建设。制定了《桦皮厂镇中学信息化发展规化》,建立了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制度,使用记录,管理日志,实现了校长主抓,专人负责,教师参与,人人重视,制度保障,为远程教育的开展作好了技术和人员保障。就建设校园网站、农村远程教育建设工作多次召开专门会议,传达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远程教育会议及文件精神,采取“统筹规化、分级负责、分层推进、重点实施、人人参与”的办法,推进教育信息化,抢占教育制高点,实现我校信息化教育规范化、跨越式发展。

二、实施“超前发展”策略,加大信息教育建设力度

在我区教育现代发展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下,我校依托良好的建设条件,难得的发展机会,全面贯彻落实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加大信息技术教育建设

步伐,深化教育改革,加大信息技术教育投入,装备高档次计算机教室,开足信息技术课程,强化信息技术教育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上一个新台阶。我校现有教学班20个,在校学生1225人,在职教师78人,通过充分利用学校投一点、教师借一点、上级补一点的方法,投资40余万元,新购电脑100台,使师生电脑总数达178台,平均教师人手一台,学生12人一台的标准。现拥有高标准微机室2间,多媒体教室1间,实现了“校校通”工程。学校建立信息化建设专项基金,每年以不低于2万元的标准购进大量教学软件,为教师教育教学、师资培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便利的条件。作为“市级电化教学示范学校”学校计划将在7月全面完成“多媒体进教室工程,作为农村中学提前完成学校现代化信息建设,为远程教育的开展、网络普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技术及管理人

员队伍建设

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及区教育局信息技术专业培训的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技术队伍建设。“培训先行,专人指导,按需施教,急用先学”的统一培训、分期进行、校本培训等多种方式,使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信息技术水平得到了充分提高。我们以word97网页制作、flash考试为切入点,以区培训考试为平台,以学校校本培训为基础,培养了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远程教育学习中,教师能够通过三种不同模式进行教育教学和业务培训学习。目前,我校40周岁以下的教师都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制作表格,青年教师均能熟练制作和使用课件,制作电子教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课件评比、网页制作、电子教案比赛活动,抓好软件的开发和课题研究工作。我校有18人次的作品入选区优秀教育资源库,《电子板报制作》获区优质课二等奖,信息技术论文获区级以

上奖励5篇,取得了理论成果的突破。

四、完善校园网建设,打造现代远程教育育人环境。

9月,学校完成校园网建设。目前,学校已经拥有校园主页、教师备课系统、校园资源库等校园网资源共享平台。教师可以在网上集体备课、修改教案、交流教学心得,可以实现校内、校间、区内的教学资源共享,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研水平,丰富教师教育理念提供了最便捷、最广泛、最生动的途径,有效的推动了远程教育的深入普及,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丰富性、实用性。

学校通过区卫星信号接受单元,流畅收看和通过软件直播教育电视台节目,使学生可以同名师面对面直接听课,交流心得。微机课上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浏览教育网站,直接从网上获取丰富的学习素材和资料,学生们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与名师会谈,与名校沟通,真正实现了网络为学生服务,学习因网络而生动。过去,同学们只是在课堂上通过

多媒体看到教师演示的课件和学习信息。现在学生们可以自己直接从网上下载远程教育课件资源和资料,有时都成为教师的小帮手,与老师一起做课件,查资料,学习的空间大了,学习的内容丰厚了,学习的资料更详尽了。在每学期中,远程教育学习课时有不少于20课时的要求,而实际操作中远程教育已经融入了教师的培训和学生的学习中,已经变成师生的一种学习行为与方式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有了远程教育工程,城乡差距缩小了,教育资源整合了,学生和老师一同享受着优质的教育资源,现代的学习方式,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五、建立现代远程教育运行机制,落实远程教育工作效益。

学校拿出专项资金用于硬件投入和软件资源开发,投入远程教育建设,同时建立合理的考核方式,让教师认识、接受、重视远程教育学习及资源利用,形成定期投入、跳跃发展、人员保障的长效发展机制。通过卫星资源接受、网上

视频收看、教学实践应用、师生互动反馈、网络交流探讨的方式,及时享用最好、最科学、最实用的教育方式和理论,形成循环促进模式。整合信息资源,将学校的教学光盘、录象、软件与远程教育中丰富的资[那一世范文网-,找范文请到那一世范文网.]源整合,与教师实际教学整合,要求教师从中获取与教学相关的最有价值信息定期总结、同时交流、资源共享。教师不仅个人直接获取教育信息,同时通过多媒体、校园网,使之与学生共享,直接接受,改变了学生们的学习方式,服务了教师的教学。学校以定期总结、阶段反思等多种手段将工作中的经验、问题更好的总结出来,及时查补纠正,更好的落实了远程教育工作的效益。信息化建设、远程教育发展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平台,也为教师终身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教师职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使原来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成为现实。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为大

规模、高水平、高效益地开展远程教育提供了现实可能。抓住这一契机,我校在不断推进信息化的同时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实现教师教育领域内联合,沟通各种教育形式,依托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共建共享优质资源,在建设特色学校,创建乡镇名牌中学的道路上走出了更坚实的步伐。

第四篇:乡镇中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总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打破时空阻隔,为教师终身学习构建一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建的平台,大规模开展高水平的教师培训,丰富了学生学习资源,使不同地区的教师与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进了学生素质教育不断向前发展。我校抓住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契机,不断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以教

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构建远程教育模式及网络,实现了教育事业新的跨越式发展。

一、提高全体认识,强化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

学校成立以一把手为组长的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远程教育工程的建设、组织、指导、统筹和校园网络建设。制定了《桦皮厂镇中学信息化发展规化》,建立了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制度,使用记录,管理日志,实现了校长主抓,专人负责,教师参与,人人重视,制度保障,为远程教育的开展作好了技术和人员保障。就建设校园网站、农村远程教育建设工作多次召开专门会议,传达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远程教育会议及文件精神,采取“统筹规化、分级负责、分层推进、重点实施、人人参与”的办法,推进教育信息化,抢占教育制高点,实现我校信息化教育规范化、跨越式发展。

二、实施“超前发展”策略,加大信息教育建设力度

在我区教育现代发展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下,我校依托良好的建设条件,难得的发展机会,全面贯彻落实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加大信息技术教育建设步伐,深化教育改革,加大信息技术教育投入,装备高档次计算机教室,开足信息技术课程,强化信息技术教育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上一个新台阶。我校现有教学班20个,在校学生1225人,在职教师78人,通过充分利用学校投一点、教师借一点、上级补一点的方法,投资40余万元,新购电脑100台,使师生电脑总数达178台,平均教师人手一台,学生12人一台的标准。现拥有高标准微机室2间,多媒体教室1间,实现了“校校通”工程。学校建立信息化建设专项基金,每年以不低于2万元的标准购进大量教学软件,为教师教育教学、师资培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便利的条件。作为“市级电化教学示范学校”学校计划将在2005年7月全面完成“多媒体进教室"工程,作为农村中学提前完成学校现代化信息建设,为远程教育的开展、网络普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技术及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及区教育局信息技术专业培训的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技术队伍建设。“培训先行,专人指导,按需施教,急用先学”的统一培训、分期进行、校本培训等多种方式,使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信息技术水平得到了充分提高。我们以Word97网页制作、Flash考试为切入点,以区培训考试为平台,以学校校本培训为基础,培养了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远程教育学习中,教师能够通过三种不同模式进行教育教学和业务培训学习。目前,我校40周岁以下的教师都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制作表格,青年教师均能熟练制作和使用课件,制作电子教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课件评比、网页制作、电子教案比赛活动,抓好软件的开发和课题研究工作。我校有18人次的作品入选区优秀教育资源库,《电子板报制作》获区优质课二等奖,信息技术论文获区级以上奖励5篇,取得了理论成果的突破。

四、完善校园网建设,打造现代远程教育育人环境。

2001年9月,学校完成校园网建设。目前,学校已经拥有校园主页、教师备课系统、校园资源库等校园网资源共享平台。教师可以在网上集体备课、修改教案、交流教学心得,可以实现校内、校间、区内的教学资源共享,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研水平,丰富教师教育理念提供了最便捷、最广泛、最生动的途径,有效的推动了远程教育的深入普及,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丰富性、实用性。

学校通过区卫星信号接受单元,流畅收看和通过软件直播教育电视台节目,使学生可以同名师面对面直接听课,交流心得。微机课上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浏览教育网站,直接从网上获取丰富的学习素材和资料,学生们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与名师会谈,与名校沟通,真正实现了网络为学生服务,学习因网络而生动。过去,同学们只是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看到教师演示的课件和学习信息。现在学生们可以自己直接从网上下载远程教育课件资源和资料,有时都成为教师的小帮手,与老师一起做课件,查资料,学习的空间大了,学习的内容丰厚了,学习的资料更详尽了。在每学期中,远程教育学习课时有不少于20课时的要求,而实际操作中远程教育已经融入了教师的培训和学生的学习中,已经变成师生的一种学习行为与方式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有了远程教育工程,城乡差距缩小了,教育资源整合了,学生和老师一同享受着优质的教育资源,现代的学习方式,文

明的发展与进步。

五、建立现代远程教育运行机制,落实远程教育工作效益。

学校拿出专项资金用于硬件投入和软件资源开发,投入远程教育建设,同时建立合理的考核方式,让教师认识、接受、重视远程教育学习及资源利用,形成定期投入、跳跃发展、人员保障的长效发展机制。通过卫星资源接受、网上视频收看、教学实践应用、师生互动反馈、网络交流探讨的方式,及时享用最好、最科学、最实用的教育方式和理论,形成循环促进模式。整合信息资源,将学校的教学光盘、录象、软件与远程教育中丰富的资[好范文-www.feisuxs,找范文请到feisuxs]源整合,与教师实际教学整合,要求教师从中获取与教学相关的最有价值信息定期总结、同时交流、资源共享。教师不仅个人直接获取教育信息,同时通过多媒体、校园网,使之与学生共享,直接接受,改变了学生们的学习方式,服务了教师的教学。学校以定期总结、阶段反思等多种手段将工作中的经验、问题更好的总结出来,及时查补纠正,更好的落实了远程教育工作的效益。

信息化建设、远程教育发展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平台,也为教师终身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教师职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使原来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成为现实。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为大规模、高水平、高效益地开展远程教育提供了现实可能。抓住这一契机,我校在不断推进信息化的同时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实现教师教育领域内联合,沟通各种教育形式,依托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共建共享优质资源,在建设特色学校,创建乡镇名牌中学的道路上走出了更坚实的步伐。

第五篇: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领导小组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领导小组:

组长:周国盛(校长)

副组长:赵国光(副校长)

邱慧敏(副校长)

成员:杨玉军(教务主任)

程国栋(教务副主任)

陈桂雅(教务副主任)

王刚(教研主任)

韩明珠(政教主任)董立颖(德育主任)孙志明(总务主任)

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指导小组:

组长:杨玉军(教务主任)

王刚(教研主任)程国栋(教务副主任)

陈桂雅(教务副主任)

韩明珠(德育主任)

董立颖(德育主任)张雷(电教员)

高建华(电教员)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