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京市中考数学要求
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高淳县第一中学顾香才
一、2013年南京市中考数学要求
2013年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的考查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关注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中考数学试卷在考试形式、考试难度、考试题型等方面将保持稳定。2013年中考数学学科考试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选择题、填空题的分值所占总分的比例不超过40%。在内容分布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部分所占分值的比约为45︰40︰15,课题学习融入这三部分之中,与实际课时数比例基本相当。试卷的全卷难度控制在0.7左右,试卷中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的比例控制在7︰2︰1左右。
二、《2013年南京市中考指导书(数学)》的使用建议
一是要把握好考试要求。要认真研读考试范围、考试内容与要求以及评价示例,结合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对复习的内容做到心中有度。二是要用好中考指导书。今年指导书中的例题留白有利于课前思考,使用的时候要结合教材的要求规范表达,例题后的说明与思考可以加深理解。
三、对初三数学复习教学的几点建议
1.夯实基础,形成网络。第一阶段要结合教材进行复习,吃透教材上的例题、习题,全面、系统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熟练数学基本方法,以不变应万变。在复习中,一方面要把教材中所涉及的概念、法则等重要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归纳,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另一方面要认真钻研教材中典型的例题和习题,努力做到懂一题,知一类,举一反三。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中,不要求快、求深、求难。
2.突出重点,培养能力。在复习中,要突出“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三角形与四边形”、“圆”等主要内容,对这些内容要重点复习,加深理解,同时还要能把各个重点内容中的知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形成综合能力。熟练掌握和有意识地运用转化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配方法等数学思想方法,克服解题时就题论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思维品质。
3.养成良好解题习惯。①认真读题、审题。解题要学会想在前,做在后。先把题读懂了,再分析解题,养成严谨细心的审题习惯;②格式规范。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格式要求,如分式方程的检验、证明说理的步步有据等等。如果平时解题规范性不够,考试时就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丢分;③反思解题过程。在解题结束后要养成常反思的习惯,如回顾一下解题过程有无疏漏,有无明显不合理的结果,题目考查了哪些知识点,包含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是否还有更好的解法,涉及的知识和方法自己是否掌握,如何完善,等等。
第二篇:初三数学中考考点及要求
初三数学中考考点及要求
(1)实数的有关概念
(2)实数的运算和实数大小比较
(3)整式与因式分解
(4)分式
(5)二次根式
(6)整式方程
(7)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
(8)分式方程
(9)方程组
(10)不等式(组)及其应用
(11)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12)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
(13)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4)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5)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6)统计初步
(17)相交线、平行线
(18)三角形
(19)多边形与平行四边形
(20)特殊平行四边形
(21)梯形
(22)轴对称、中心对称和图形折叠问题
(23)比例线段
(24)相似三角形
(25)锐角三角函数
(26)解直角三角形
(27)圆的有关性质
(28)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9)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30)圆和正多边形
重点因式分解,二次函数与抛物线,相似三角形,难点也就是分式,抛物线与函数结合,考点多半的基础知识的都有点,像分式方程是有的,压轴的以抛物线与函数结合的多,相似三角形一定会穿插在题目里,甚至是单独的证明题,注意这几方面问题就不大了。
一般考试会有:1.有理数2.实数3.代数式4.方程与方程组5.不等式与不等式组6.函数7.图形的认识8.相交线与平行线9.三角形10.四边形11.圆12.尺规作图13.视图与投影14.图形与变换15.图形的相似16.三角函数17.图形与坐标18.图形与证明19.统计20.概率(历年来,中考考试命题与实施细则)
第三篇:南京市中考满分作文-满分作文集锦
我问爸:“你觉得„菊花台‟怎么样?”
爸想了想说:“没喝过。”
这就是我爸,不抽烟,不赌博,偶尔喝点小酒就诗兴大发。总之,“无公害,纯绿色”。
要是在古代,我想我爸决不会是“不肯过江东的”项羽——他顶多是一个驾小舟随江波晃荡的渔翁;也决不会是因为不能打仗报国而直跳的陆游——他顶多是一个在院子里种种花的“隐士”。总之,“爸不琢,不成器”。
别人家又是买房又是买车,又是高升又是提调。他却总不急,乐呵呵地“不务正业”。倒是前不久那次五百年一遇的日食将他给忙坏了。提前好几个星期,他又是买防护镜,又是计算角度选择最佳方位。忙上忙下,还预约了一帮邻居来天台一起观看。可惜的是,那天下起了细细的雨,天灰蒙蒙的,壮观的日食他没观到。我见他,把自己那架旧旧的望远镜擦了一遍又一遍,乐呵呵的脸庞少有了光彩。我心里酸酸的。
我爸依旧爱着天空。他知道什么时候在哪块地方会有狮子座流星雨,他把那部热播的青春偶像剧骂得狗血喷头:“什么《一起来看流星雨》,简直是有损流星雨的形象!”然后,继续翻手里的天文手册。
我高三了,生活忙乱而拥挤。爸那悠闲的生活状态时常让我莫名地恼火。那次,爸陪我去北京参加自主招生考试。考场外挤挤压压的全是人,我突然觉得胸口堵得慌,在这人群之中的自己如一草芥,会被淘汰受伤。我习惯性地喝口可乐想掩饰紧张的情绪。爸却递过来一瓶矿泉水:“喝口白水吧,它也有自己的甜。”我定了定,接过水来。“丫头,人要活得自在,这水能融万物啊。”我捏捏那绿色的瓶子,将那火红包装的可乐扔进了垃圾桶。
我渐渐懂得了爸那颗绿色的心,不那么功利,不那么拥挤,留出好大一片,分给绿色的天空。他那份悠然淡泊,也引导着我,使我平静地面对紧张的高三生活。回首望去,悠悠夏阳中,与爸在一起的点点滴滴,竟透着淡淡的绿色……爸呢?厨房里呢。
我觉得我爸洗碗的样子特迷人。
■简评用“女儿”的眼睛来扫描“老爸”,别具一番情趣。作者把这位胸无大志、也不想有大志却活得有滋有味的父亲写活了,让你发笑,让你凝眸,让你反照自己。原来,人一旦豁达了,就能够平静地、大气吞吐地对待荣辱、沉浮、成败、生死等等。这种人,得天地之正气,他们的精神、意念和行为可用“绿色”来隐喻。全文夹叙夹议,以叙为主,十分注重传神的细节描写,故读来如沐春风。结尾处,“我爸洗碗的样子特迷人”,飞来之笔,特有情韵。何永康
7.绿色生活
习惯了绿色丛林生活的人类先祖,当他们的双手舍弃了树枝而抓起了犁与锹时,火之血红和烟之浓黑便占据了子孙后代的双眼。如今,尽管我们褪去了原始的皮毛,我们却要再次唤醒那绿色的记忆,追寻绿色的生活!
绿色生活,并不意味着文明的倒退,并不标志着人类的返祖。也许蒸汽机的轰鸣象征进步,也许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林立的烟囱象征进步,也许第一列火车象征进步,也许第一艘载人飞船象征进步,但这种种“进步”,都以机器轮轴的刺耳磨擦声使我们与人类的本性渐行渐远!人是生命,生命需要绿色;草地,赐予我们疲惫时栖息的柔床;绿树,赐予我们焦躁时定神的荫凉……人类即使穿上最先进的科技铠甲,其心灵依然在渴望畅快的呼吸和绿意的抚慰。当我们的双脚离那湿
润的土地越来越远时,绿色的生活之梦,是我们揖别压抑与烦扰的唯一良方。绿色生活,不必要如鲁宾逊般地浪迹荒岛,也不必如陶渊明似地逃离都市樊笼。诚然,人们喜欢鲁氏、陶氏的“绿色”,毕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类的佳境是大家都向往的。然而,人类文明既然脱离了原始丛林进入了城市,我们就不可能逆转潮流使现有文明倒退。我们需要的,仅是一颗“绿色”的心。我们无法“花间一壶酒”,却也能在“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时静心凝望。我们无法“踏花马蹄香”,却也能如季羡林般地养花弄草,以尺寸之绿装点生活,滋润心灵。晨起开窗,应记得领略那初醒柳叶的娇嫩;车行半路,莫忘向两侧梧桐颔首致意;夜晚闭户,也请留一扇窗让月光把桂影投入家中。于是,无需逃往野外,我们也能拥有一点绿色,一份自由舒畅的心绪……
绿色的生活,已不仅仅是还自然一个原貌,还地球一分安宁,它更是人类心灵的特殊的自我救赎。当周围尽是陌生的身影,当路口车流让你迷茫,当城市高楼遮住了清晨的霞光,绿色生活就成了解除心灵桎梏的“救命稻草”。当人们意识到应有自由、宁静灵魂,那么,他们就会自然地去保护身边来之不易的绿色。污浊的心灵,向往的只是臭水沟!当人们倡导绿色生活时,莫忘记绿色之芽应该从心田萌发。心中有绿芽,世界才有盎然绿意!
我们同于先祖,只有在绿色自然中才能生息。我们又不同于先祖,当下生活逼我们追寻身边的绿,更追寻心田中的绿。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翠水碧,绿意无垠。为滚滚红尘添绿色,是正视生命的本质,必能享智者之乐,得仁者之寿!
■简评面对“绿色生活”的命题,优秀考生的思考,并不停留在对“低碳”、“环保”的无力赞美上,也不作向往陶渊明式隐居生活的无病呻吟,而是紧贴现实,立足未来,由生态到心灵,在绿色生活的内涵上作了深度的开掘。正如文中所述,提倡绿色生活,并不意味着要逃离现实、重返原始,因为“我们不可能逆转潮流使现有文明倒退”;提倡绿色生活,不只是珍视保护身边来之不易的绿色环境,更是要执着追寻体现生命本真的心灵的自我救赎。这位考生深刻、独到的解读,高人一筹,给我们以诸多的启迪。薛明德
8.绿色生活
时隔多年,我依然怀念那个清凉的夏天,怀念那沁入骨子里的绿茶香气。那是奶奶住进城里的第一年,带来了田里一年的收成,也带来了锅碗瓢盆一系列家当。奶奶最喜欢那口绿瓷盆,天渐热的时候,她便会烧上一整壶的开水来泡茶。茶水本是浅浅的黄绿色,但装在墨绿的瓷盆里,总觉得那绿鲜艳而又饱满,似乎要溢出来一样。这时候,奶奶便会招呼我们姐妹二人:“走,咱卖茶去!”那时满大街都是“凤凰”牌自行车,层层密密的树阴也挡不住毒辣的阳光,额头上的汗水则被晒成盐渍。这时奶奶的茶水总是最诱人,那清澄的绿不等人吆喝,就吸引来行路的客人。
“大妈,这凉茶……”
妈妈总是不等人问完就接话:“自己家煮的,两毛钱一碗。”
从来不见有人还价,每每都是举起一碗咕嘟咕嘟咽下,颇有几分水浒英雄的豪气,然后掏出两枚细硬币,道一声谢,消失在人群中。偶尔也有渴极了的人,一连灌下三大碗,奶奶也只收取5角钱,也许她深谙做生意讲求回头客的道理,抑或是她的本性就只是为了方便他人。
瓷盆里的水渐渐浅了,奶奶便使唤我们去楼上把晾凉的另一盆拿下来。同样的绿,同样的清,在这样的午日,散发沁人的茶香,让人分不清这绿是茶叶的绿,是瓷盆的绿,或者是生活本身的颜色。
孩子的耐心总是有限的,当我们叼着冰棍一蹦一跳回来时,奶奶正在招呼一公车的客人。那时的公车是随停的,窗口伸出许多瓶子,奶奶便乐呵呵地把它们一一灌满,象征性地收取一些钱,那浅绿色的瓶子就注入了些许夏日的清凉,也注入了奶奶淳朴的热情。
最后的收入是有限的,去掉那些茶叶钱所剩无几,可我们却乐在其中。很多年后的现在,我只是望着马路上无数辆汽车扬起的灰尘,看着瓶瓶罐罐花花绿绿的饮料,看着奶奶慈祥的照片,怀念那记忆中的绿色。
朋友,若你在旅途中拧开一瓶绿得不真实的茶饮,是否也会希望路边有一位老奶奶,摆着一口绿瓷盆,煮着一盆绿茶……
■简评作者通过怀念奶奶当年用绿瓷盆、茶碗等工具在路边卖茶这一故事,表达了自己对“绿色生活”的诠释:真实的、淳朴的、自然的、环保的生活才是作者心目中的绿色生活。这样的视角是独特的,这样的故事是鲜活的,这样的表现是智慧的。加之文中几处简洁传神的细节描写和不动声色的场面片断的对照比较,使得文笔轻捷灵动,文意独特而耐人寻味。蔡 明
9.绿色生活
日新月异的科技在光速般地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在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另一种声音越来越响——还我们“绿色生活”,让我们“回归本色”!
绿色生活,其实是回归自然、还原生态的本色生活。
纵使人类技术再高明,终不及大自然这一“终极艺术”。在市场高呼“转基因无公害”时,在商家大喊“特色楼盘——人造山水景观”时,在所谓摄影爱好者不再倾慕山水转而人工PS合成图时,人们已不再欣然接受,而是透露出担忧或不满。转基因食品何言自然之甜美,人造山水何言自然之鬼斧神工,人工合成照更何言自然之雄伟壮阔?为了发展科技而破坏生态,利用科技制造替代品,只能是舍本求末。大自然蕴含的无穷法则,令人难究其妙。“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所能做的便是向往绿色生活,还原自然本色,吸取天地之灵气,尽力体味自然的至高之“道”。
绿色生活,需要有平和的心境,从而抛弃杂念,让心灵与肤发一同接受自然的洗礼。
向往自然的生活,本应是纯朴而本真的。虽不能人人都能像五柳先生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享受归隐山川的田园之乐,因为隐居要有经济实力,起码得是个小地主。但古语有言,“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在嘈杂的凡尘俗世中若能丢下旁骛,向往绿色,心境便能愈发空灵,精神便能愈发超脱。鲍尔吉曾说:“进入天空的畅途得经过原野。”质朴而本真的绿色生活于我们则是精神上的洗礼,洗去了污世的污垢,灵魂将愈发轻便,轻得仿佛能随风飞起,淡定得似飞仙邀游于碧落之中。所以,向往绿色的生活,更是一种心的修炼。
栖于尘世,生于污泥之中,只要像莲花般保持自身的纯净,情系绿色,回归本真,便能葆察察之身而勿囿于汶汶之物!
■简评本文的亮点在于作者认识的深刻性和说理的辩证性。开篇一语中的:“绿色生活,其实是回归自然、还原生态的本色生活。”接着,围绕这一论点阐述
了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人们的„担忧‟、„不满‟以及应取的正确态度”。“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恰当引用,更使文章的议论愈加深刻。文章的另一分论点是:“绿色生活,需要有平和的心境”,“向往自然的生活,本应是纯朴而本真的”。作者更多地从精神层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而一句“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可谓神来之笔,充分表达了一种“心远地自偏”的超然。本文结尾精妙,发人深省。张雨仁
10.绿色生活
“草色遥看近却无”,古人一句七韵,竟完美地道出了绿色生活的真谛!“草色”,便是自然之韵。绿色境界,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是主角。陶渊明为世人描绘了他的理想归宿:“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可见,绿色生活,首先少不了自然生机。难道你不想早晨醒来,推开窗,迎接一片鸟语花香?难道你不愿安谧的夜里,伴着阵阵虫鸣进入梦乡?人不是惟一的生灵,朋友,给你的生活增添一些自然的韵律吧!让跳动的音符驱散你心中的寂寞!瞧,万物合奏一曲生命的组歌,你的生活也由此更添高山流水。
“遥看”,便是距离产生美。现在不是有这样那样的自然保护区吗?不错,我们应对自然怀一份崇敬之心,“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一些空间出来,护一抹自然之绿,天地才愿以慈母的姿态包容人类的存在。于是,当你踏上草坪时,当你抚摩老树时,当你参与城市的扩建时,你可记得,自己应当以生命最本初的姿态,站在远处,向生命行礼?站在远处,是仁爱的姿态。
“近却无”,便是习惯成自然。当你寻找“低碳”的足迹时,你或许已默默换上了节能的灯泡。当你随手将垃圾分类时,实际上已节省了他人的忙碌。请记住,“绿色生活”拒绝刻意地作秀,似有若无的绿色“琐碎”,润物无声地融入了绿色境界,这才是真的“绿”。
且慢,这还不是全部。“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诗,还是一种文化,一种机智。泡一杯青茗,品读“大江”和“黄河”,低吟前人思想的絮语,于是,心宽了,智明了。这样的生命,更有活力,绿满天涯,青春永驻。也许,生活中,还有机器轰鸣冲淡了鸟儿的歌声,还有水泥柏油踏平了原野的绿意,还有电锯惨叫放倒了一棵棵希望,还有荧光屏里歇斯底里的“歌嚎”,还有车水马龙喧嚣出令人窒息的烟尘。但是,请记住,为心留一片绿色,你方能在无意间为生活留一片绿色。“草色遥看近却无”,绿色辩证,乐成心智;种植一粒种子,不经意,收获一片绿意。
■简评此文用诗句“草色遥看近却无”解读“绿色生活”,很机智,很辩证,很鲜活。特别是对“遥看”和“近却无”的阐释,颇具创见,发人思索。中学生的脑海里装了不少名家诗句,却不可随意往作文里“堆”,搅得人眼花缭乱。此文的灵活运用,值得中学师生在作文教学和古代诗文教学时认真审视。雷 雨
11.绿色生活
小时候,我寄居在苏州的外婆家。那儿有许多老房子,屋顶灰色瓦片,在安静的画面里舒展。细细瞧去,那黑压压的瓦片缝中偶尔会冒出几个青嫩的“小脑袋”。“真喜欢这些绿色的小草!”我笑着说。
那时的窗是木格子的,上边覆了张厚厚的黄油纸。闲来无事,我就喜欢靠着窗。格子窗很厚重,运气好遇上它打开时,我便能肆无忌惮地从窗外拾点好风景,但要是它紧闭着,小小的我因推不开只得讪讪离去。
犹记那清晨滴水的翠绿芭蕉,屋顶上那些随风摆动、向我点头招手的小草……绿色充斥了
整个窗框,构成了我惬意的绿色生活。
有天午后,小伙伴们来外婆家找我玩。在嬉笑一阵后,我踱步来到了窗房。窗,关着,用力推,无济于事。见我沮丧的样子,小伙伴们互相交换了一个眼色。一个小伙伴走上前,用手指蘸了下口水,对着格子窗的角落猛地一戳。风,从小孔的一端不安分地钻进来。我迫不及待地瞅着小孔。“啊!满眼的绿色!”我欢快地叫着,一转身那古巷橘红色的黄昏正透过格子窗深深浅浅地投影在水泥地上……
时光总是在你不经意间调皮地向后溜了一段,寄居的时光一去不复返。
那晚,夜色把缱绻的江南深深掩埋……
不知怎么的,坐在玻璃窗前的我总情不自禁地抚摸那段寄居时光。有时,我会想,我到底在留恋些什么呢?住在高级公寓了,外婆也搬来了……噢,我的格子窗不见了,那满窗的绿色不见了!
以前那样费劲地想着窗外的风景,而今只需一抬头,透过干净的玻璃窗,那满街的都市繁华尽收眼底。
然而,当初触摸黄油纸的滑腻触感不见了,我伸手摸到玻璃窗的冰冷。当初与小伙伴们玩耍的嬉笑声没有了,我感受到的是门与门之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忽然想起了什么才算是绿色生活,不仅是双眼满含着绿色风景,绿色,更代表一种和谐,人与人之间的亲近。
我想祈祷,祈祷那汽车尾气别打乱我的翠绿芭蕉;祈祷那一扇扇防盗门别阻隔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
玻璃窗透明得漂亮,有时让我误认为不存在。然而一伸手,还是冰冷。
这扇“隔阂”,我真想打碎它,我童年的绿色生活哟,我好想“回家”!
■简评行文活泼,有点儿“调皮”,有点儿“感伤”,还有掩抑不住的青春活力。这得益于写作心态的放松和恣肆,更得益于写作过程中对自己感觉的捕捉和诗意的表达。记叙文需要刻画细节,但更重要的是让一切细节“活”起来,文章才能具有活蹦乱跳的生命力。在这个意义上,作文才是一种解放、一种快乐、一种惊喜。张中原
第四篇:2013南京市中考英语大揭秘
2013南京市中考英语大揭秘
总体难度:
本次中考难度属于中等偏上,基本上保持2012年中考难度,稳中有变;对于平时基础知识掌握很扎实的、注重积累、读题仔细的同学,考取110分以上应该问题不大,但是要想考取115分以上,冲刺119分等,难度很大,尤其是下面我要介绍的考察学生英语能力这块!
试卷亮点:
本次试卷仍然延续去年传统,出现很多社会热点话题和人物的考察(比如:莫言、电影<泰囧>和<少年派>、南京举行的亚青会、2014南京青奥会、南京青奥示范学校、南京进入全国最具吸引力的城市等等);还有独具南京特色的景点(玄武湖、紫金山等),这些给未来参加中考学员一点启发,平时要多关注社会新闻,多了解当地一些特色。
试卷分项点评:
1.单选选择(满分15分)
1)难度系数: 二星级
2)考点分布:
(1)考察介词:at the age of …这个短语正好是 初一下课本出现的短语,本次期末划重点也划到了;
(2)考察特殊疑问代词which;(初二春季课第11讲系统讲过的知识点);
(3)考察非谓语的不定式: 结合被动语态考察该知识点;tell sb to do sth 变成被动语态:sb be told to do sth;(我们寒假初二第5讲学过);
(4)考察形容词:需要结合语境进行辨析;patient 耐心的,学生应该都背过;
(5)考察连词:or表示或者,后面跟不好的结果;(这个知识点在初一寒假第2讲,系统学过)
(6)考察名词:contribution 贡献,make a contribution 做出贡献 这个短语之前写作中,提到过,因此短语平时要注重积累;
(7)考察主谓一致;there be句型 的就近原则,(初一秋季第1讲there be句型学过;初二秋季第13讲系统学习过主谓一致);
(8)考察时态;语境考察现在进行时(初一秋季第9讲系统学习过)
(9)考察感叹句:(初一寒假第4讲系统学习过)
(10)考察反身代词: enjoy oneself(初一暑期系统学习过)
(11)考察固定搭配:stay up 熬夜(初一春季第13讲学过)
(12)考察形容词比较级:要结合语境(初一暑期第8讲学过)
(13)考察被动语态:一般将来时被动语态(初二秋季第9讲学过)
(14)考察情景交际: You did!
(15)考察情景交际:You must be joking.你一定是开玩笑!
启发:2013中考语法单选题都是比较基础的,只要孩子平时扎实系统学习语法和注重语法错题整理,每周抽出时间多复习,就能得满分。
2.完形填空(满分10分)
1)难度系数:4星级;
2)考点解析:
本次完型延续了去年2012完型风格,都是说明文,去年说的是学会self-reflection(自我反省)很重要;今年说的是 如何运用scientific methods(科学方法)来解决生活中一些问题或者可以用来论证自己提出的一些观点。
本次完型仍然还是重点考察学员如何运用上下文(比如:第17题,第23题),词义辨析(比如:第18、19、20、21、22、25)等技巧来解决问题,尤其是词义辨析,更关注学生是否注重平时对单词的积累,比如:第18题,conduct(进行)一词,如果学员没有积累过,肯定很难选出conduct an experiment 表示进行试验;还有本次完型,也注重孩子短语的积累,比如:第1题 search for 寻找;第24题 whether..or not 是否。
启发:希望孩子平时在做完形填空时,对于做错的选项,一定要学会反思,如果是词义辨析或固定短语做错,就要将词整理到笔记本上,多背诵;如果是上下文,要回归原文,上下文依据。
2.阅读理解(满分20分)
亮点:跟2012年中考阅读一样,20道题,5篇文章,话题丰富多变;唯一不一样的就是:前3篇题量不一样,2012年A篇是2道题,今年3道题;2012年C篇是5道题,今年4道题。
分篇解读:
A篇
难度:一星
解读:A篇很有意思,看图辨别方向,解决问题,只要学员对于方位介词掌握扎实,认真读题就行。
B篇
难度:二星
解读:B篇属于传统题型,旅游景点宣传手册,比较不错的是第2小题,涉及到门票计算,需要孩子认真读题,细心点就行。
C篇
难度:三星
解读:C篇摘录于柯南道尔的侦探小说《福尔摩斯》,只要认真读题,回归原文,就能得满分,摘录小说这种英语出题形式,越来越流行,比如:江苏省今年高考,最难那篇阅读理解也是讲马克吐温小说里,关于种族歧视问题等。希望孩子平时暑期能多读些英语小说系列丛书,比如牛津大学出版的《书虫》。
D篇
难度:四星
解读:D篇是非常不错的文章,很具有教育性;全文围绕what is success? 通过课堂Mr Gruber老师,对学生进行设问和启发以及学生各种各样的回答,点出成功的关键:Success is getting everything you need and some of what you want.(成功就是获得你所需要的一切以及你想要的一部分),很有哲理!孩子平时务必要注意这些文章的阅读,暑期可以多些英文版的《心灵鸡汤》。
E篇
难度:四星
解读:E篇是中考阅读最爱出的话题:科普文章。2013年仍然延续前几年出题风格,跟我们分享了关于GPS(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本篇文章亮点在于有很多推断题,这对学员来说,要求较高,要耐心地将选项中的信息,回归原文去找暗示信息,不能主观判断。平时孩子暑期务必多做这种话题阅读理解,比如快捷英语周周系列地《时文阅读》里面有很多这样科普文。
3.基础知识(满分16分)
难度:二星
点评:2013中考基础知识全部是源于课本,没有任何生词或难词,因此希望孩子期中、期末考试前,务必注重课本知识!
4.任务型阅读(满分10分)
难度:三星
点评:
全文围绕人们对于音乐的偏好跟性格之间有一定关系。本次任务型没有2012年的任务型fennec fox 难,但是出题也比较灵活,比如:第64题(反义转化),第68题(词性转化),尤其是第70题,有点像高考任务型风格,需要根据文章信息,进行归纳性转化。但是,这些方法和技巧,我们暑期也会侧重训练孩子,希望孩子要充分利用好《小题狂做》这本书,对于错题,务必回归文章,划出出处或暗示信息,这些做题习惯很重要!
5.首字母填空(满分10分)
难度: 五星
点评:本次2013年首字母填空是最难的部分,而且这一块直接决定学员能否考到115分以上,甚至冲刺119分或满分。
文章理解起来很容易,全文主旨:教育孩子要多做身边的好事,这样可以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美好。
但是每一空所填的词,比2012年难度大多了,出现了:encourage 鼓励,similar 相似的等一些难词;而且还出现一词多义,比如第79空around 后接时间,表示在….左右。这也启发学员平时务必注重单词一词多义的积累。除了出现一些难词,这篇首字母最难的地方,主要在于 如何运用好上下文技巧,写出最符合文章语境的单词;因为很多学生在看到一个首字母时,很主观地写了一个单词,根本没有翻译一下,这个句子是否通顺,是否符合上下文语境,比如:第74题,很多同学会写show their stories, 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说:share one’s stories;再比如:第75题,很多同学会写replied,其实上文根本没有提高过询问什么,所以下文不可能是答复这个单词等等。
所以这次首字母是很多学员得高分的拦路虎,希望孩子们平时要多读英语文章,多积累单词,而且注重单词词性和一词多义,同时上下文这一技巧,平时务必通过大量练习进行巩固!
6.写作(满分10分)
难度:三星
点评:
最大的亮点就在于结合南京当地热点事件:2014青奥会,这也是各地中考英语作文选择话题共同点。但是要想本篇写作获得满分,还是要在以下3个方面做好功课:1)认真审题,不能漏点;2)学会拓展,运用好词好句;3)语法、单词拼写、语言逻辑不能出问题。
第五篇:2018南京市中考作文
祥子在2018 霏霏秋雨细且柔,丝丝寒意烦且躁。从拥挤的地铁口出来,我就沿着人行道一边疾行,一边拨打滴滴快车,不是长时间无人接单,就是有人接了单,也愣是看不见所叫轿车的影踪。手机铃声一阵紧随一阵,同样的一句话:你现在哪里,他们已经到了。他们是教育界大佬,催促我的是一位朋友,某教育类刊物主编。从我调入省城的那天起,这位朋友就多次透露,找个机会聚一聚,让我见识见识仅仅听闻的一些特级、正高级教师。
细雨迎着斜风缓缓飘零,裹挟着行人不急不慢、有些慵懒的脚步。远处的山峦被霓虹灯点缀,五光十色,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在雨雾之中,时隐时现;高树低树、杂草花丛静默不语,犹如一个个朝圣者双手合十高过头顶,虔诚地接受着即将入佛的神圣洗礼。
走到湖南路,狭长的人行道,我仍在四处打探。不知是汗水,还是雨水模糊了我的双眼。突然,短促洪亮的喇叭声响起,似晴天霹雳。我扭头一看,一个头戴鸭舌帽的中年男子,正透过车窗玻璃朝我招手。原来我叫的滴滴快车到了。我紧走几步,拉开车门,钻了进去。中年男子问我到哪里,我告诉他,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好嘞,请系上安全带!”说完,他就递给我一张面纸。我接过面纸,擦干脸上的雨水,朝他投去感激的目光。
他大众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他的头不是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几乎与头一边儿粗。高高隆起的将军肚被安全带勒成两半,像扬州一带出售的蒲包肉,两端圆鼓鼓的,中间被一根丝线牢牢扎住,陷得很深,犹如马里亚纳海沟。这不是祥子嘛?祥子什么时候经营起滴滴快车?我挪一挪身子,细细打量公示牌,的确是祥子。照片上的祥子,脸蛋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老舍说,那是他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我不相信。我坚信那是他同小伙伴一起玩耍而烙下的骑士勋章。
或许觉察到我的诧异,中年男子告诉我,他就是祥子,车自己买的,从年初就开始经营滴滴快车。“那一个月能挣多少?”我脱口而出。“不算滴滴奖励补贴,不算夜间高峰提价,一个月过万吧!”祥子甚是得意,满脸欣喜,“再说乘客对我的评价高,公司派单也比别的司机多,赚得自然也就多了!”
“那我也开始注册,弄点外快花花。”我打趣道。事实上,但凡遇到其他行业的人,如是一说,带来的自然是抱怨,或者不厌其烦地诉苦水,平白无端地阻挠,仿佛生意场上的一个敌人。祥子却像一个过来之人,热心提醒我,干这一行很辛苦,不能怠慢顾客获差评,否则直接影响收入。
不知不觉到了教育报刊总社,细雨似乎有点疲倦,不知躲到哪里。祥子再三照应我带好随身携带的物品,注意身后的车辆。我下了车,顺势关上车门,朝祥子摆摆手,道了声“谢谢”。雨后的梧桐树、深红的枫叶、熟得剔透的不知名的野果儿,顶着晶亮的水珠,在灯光下熠熠生辉,愈发显得热情娇艳,惹人怜爱。远望去,一幅烟雨江南的美景呈现在眼前,像巨幅水墨画卷铺展在天地间,梦境似的虚无缥缈,来来往往的行人,亦恍如画中游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