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大师揭秘158个心灵密码_80.不要轻易否定别人的看法
要理解别人,体贴别人。盲目地否定别人的意见,许多时候只是因为对别人的排斥。如果能够做到理解别人、体贴别人,那么就能少一分盲目。要善于发现别人的见解的独到性,只有这样,才能多角度地看问题,那么你就会发现固定在某一个立场上,固定在自己的立场上,有时显得多么傻。如果截然相反的意见会使你大动肝火,这就表明,你的理智已失去了控制。假如有人坚持认为二加二等于五,或者冰岛在赤道上,你根本不用发怒,只需对他的无知感到哑然失笑。只有那些双方都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的事情,争论才会最激烈。因此,无论何时都要注意,别听到不同的观点就怒不可遏。通过细心观察,你会发觉也许错误在你这一边,你的观点不一定都与事实相符。
在我们的一生,很可能每一步都是对的,但是人生的大方向错了,这样就把最重要的事情耽误了,把最重要的东西遗失了。其实人的真正使命在于找寻坦坦荡荡的、随心所欲的、宁静致远的感觉。用一句幽默的话说是“与生活讲和”。在人际交往中,让步是一种常用的处理问题的方式。让步不是懦弱、失去人格的表现,而是一种修养。让步其实只是暂时的、虚拟的退却,为进一尺有时就必须先做出退一寸的忍让,为避免吃大亏,就不应计较吃点小亏。况且有时听取了别人的意见,反而会使自己受益无穷。
第二篇:请不要轻易否定
不要轻易否定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当我们回顾历史时,往往我们能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从中我们也可以学到许多。所以,不要轻易的否定历史。
尤其是在当下,一个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泛滥的时代,我们更需要注意,不要轻易否定历史。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影响下,一些人非常的“理智”,可以做出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选择。活在当下,管他死后洪水滔天,管他历史将来。
然而,现在就是将来的历史。如果你不尊重历史,那么也就不会有人尊重你的现在!也就是说你没有将来,哪怕背负着“遗臭万年”的名头也义无反顾么?
其实,我觉得,但凡是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军事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尊重历史!他们都尊重历史,展望未来,或多或少都有一点怀旧,冥冥之中都有那么一点信仰;不会意气用事,不会以个人恩怨定相背。从来都不轻易的否定一切。他们的目光总是喜欢穿越时空,不愿仅停留在当下。他们是“道德人”,社会人,更是数学那厮喜欢说的英雄人。他们可以是物质上的穷人,但他们从来都是思想上的巨富,忧国忧民忧人类。对当下,多少带点恨铁不成钢的理想主义色彩。
在哪里能找到他们的身影?在陋室,在研究室,在街头小巷,在博物馆,更多的是在历史中能找到他们的身影!对,只有尊重历史的人,才有资格成为历史,才有资格记载在历史中,在时间的长河下就下一丝属于自己的痕迹!
所以,请不要轻易的否定历史,请尊重历史!
第三篇:不要轻易否定学生
灵宝市尹庄镇岳渡小学 孟彩丽
一节语文课上,我正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当读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时,突然有学生问‘烂漫’是什么意思?于是,我对大家说:“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吗?”可能这个词对他们来说比较生疏,以往唧唧喳喳的孩子们都不做声了,有的搔着后脑勺,有的眼睛凝视着天花板,更有的低垂着头,生怕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终于,一只小手举起来了。“李佳,你来说说‘烂漫’是什么意思。” 李佳一边站起来,一边用眼睛盯着桌上的一本书回答:“‘烂漫’原指色彩艳丽,这里指开遍、茂盛的意思。”“回答得非常正确,请坐。”得到老师的肯定后,李佳的小脸笑成了一朵花,得意洋洋地扫视了一下周围的小伙伴,坐回了座位。我拿起课本,准备继续进行阅读指导,谁知又有一只手举了起来:“石宝峰,你还有什么补充吗?” “李老师,李佳偷看课课通。”他的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即传来一阵阵窃窃私语,刚刚还喜气洋洋的李佳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几颗泪珠在眼眶里打转转。怎么办?是简单地处理一下继续上课呢?还是……显然,如果选择前者,对李佳进行批评,虽然不会影响上课,但是,却会挫伤一个孩子积极上进的自尊心啊!一闪念间,我有了主意:“好了,同学们不要小声议论了,大家就这件事来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你怎样看待这件事?李佳看课课通到底对不对呢?” “我认为他做得不对,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怎么能偷看课课通呢?”一向遵规守纪的曾雨清一本正经地说。听了曾雨清的话,孩子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老师,我认为,李佳做得没错,遇到我们不懂的问题就要查资料,这不是老师教给我们的学习方法吗?”伶牙俐齿的杨思其马上站起来为自己的好朋友伸冤。杨思其的一番辩解也不无道理,孩子们的立场又动摇了,一个个抬起头,眼巴巴地望着我,等着我来裁断。我微笑不语,只是用信任的目光注视着孩子们。终于,一向稳重的闫晨涛站起来了,一字一板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我认为,李佳既对又不对。为什么呢?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要向别人请教或查阅资料,从这方面来看,他是正确的。可是,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后,首先要自己动脑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怎么能不动脑筋,一味查课课通呢?”闫晨涛的回答,赢得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同学们,你们的掌声说明了对闫晨涛观点的认同。老师也赞成他的观点。一件事情,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它,就会得到不同的答案。在以后的生活、学习、工作中,你们还会遇到很多类似这样的事情,都要从多方面去思考。特别是对待别人的过错或自己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尽量从积极的方面去考虑,去寻求解决的办法,这样,你将会获得许多朋友,也会得到无穷的快乐。” 下课了,我的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可我一点也不后悔,反而感到格外兴奋。因为我抓住一个多么好的教育契机!我没有轻易地否定一个学生,不但保护了一个孩子宝贵的自尊心,而且在短短的几十分钟里,让孩子们学会用辨证的眼睛观察周围的世界,并学会怎样宽容别人,这对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是何等重要啊!
第四篇:心理大师揭秘158个心灵密码_158.下岗职工如何进行心理保健
在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实行计划体制到70年代,全社会基本上消灭了显性失业现象。而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渐建立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经历了转轨改制,优化劳动组合改革的企业职工,有的在一夜之间就面临下岗的现实,连维持生计都成了问题,这对那些历来把国有企业看作是“金饭碗”的职工来说,眼前的处境是难以接受的。
然而下岗是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结果,不是个人力量所能控制的事情。因此,下岗职工应尽快从困惑中走出来,重新面对现实,以坦然、健康的心态度过困难期,再扬生活的风帆。积极主动地自我调节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改变消极的认识,重新振奋精神
多数职工下岗不是由于自身工作不努力,而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下岗不等于自身价值的丧失,不必过分沮丧消沉。要认清改革过程中下岗的不可避免性,认清这是竞争时代优胜劣汰的规律:不要把下岗看作大难临头,而要把下岗当作人生的又一次选择,要看到挑战中蕴藏着的新机遇:下岗使我们有了一个再“充电”、再发展、重新塑造自我的机会,很可能我们会就此走上一条以前根本就想不到的成功之路。认识修正了,心态就平和了,新的生活也就开始了。
(二)重新打量自己,下力气提高自身素质
下岗职工应该认真全面地对自己进行分析,充分了解自己的优点短处,发挥自身长处,避开自身短处,去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服务行业),还可以根据自身条件积极参加职业、学历、技能培训,以掌握新的生存本领,当然还要掌握市场需要,学习再就业的技巧,克服盲目性,增加预见性,提高应变能力。
(三)排解不良情绪,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每一个遭遇下岗,失去工作和生活保障的人,都会产生苦闷、烦躁、失落、愤怒等不良情绪。如果任由这些消极情绪长期堆积,我们的健康就会受到极大的损害。所以下岗后我们应接受亲人和朋友的关怀、支持,通过倾诉等方式排解不良情绪,以那些失业不失志、自强不息、辛勤创业的人为榜样,激励自己,尽快从下岗的阴影中走出来。
(四)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寻求再就业
下岗职工能否尽快走出困境取决于能否尽快再就业。现实中,不少下岗职工迟迟不能再就业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受旧的择业观的束缚。因此要转变就业观念,克服等、靠、要思想,树立自强自立意识,积极主动向市场要机会;克服求全、求稳心态,增强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放弃一辈子只能从事一个职业的思想;克服追求安定、盲目攀比、好面子心理,不怕工作苦和累,不认为岗位有贵贱之分,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用劳动去换取报酬。
总之,要明白下岗不仅是政府、社会、企业的事,也是下岗职工自己的事,只有自强不息,满怀信心地下工夫去创造明天美好的生活,才能早日走出困境。
第五篇:不要轻易责怪别人
不要轻易责怪别人
在待人处事中,人们最容易犯得一个错误就是随意指责别人。这也许是由于年轻气盛,也许是由于绝对自信。但不管怎样还是要提醒你,指责是对别人自尊心的一种伤害,是很难让人原谅的错误,如果你不想让身边有太多的敌人,那就请口下留情,别总去指责别人。
人的本性就是这样,无论他做得有多么不对,他宁愿自责而不希望别人指责他。别人是这样,我们也是这样。在你想要指责别人的时候,你记住,指责就像放出的信鸽一样,它总要飞回来的。因此,指责不仅会使你得罪了对方,而且他在一定的时候来指责你。即使是对下属的失职,指责也是徒劳无益的。如果你只是想要发泄自己的不满,那么你得想想,这种不满不仅不会为对方所接受,而且就此树立了一个敌人;如果你是为了纠正对方的错误,那为什么不去诚恳的帮助他分析原因呢?
手段应当为目的服务,只有怀有不良的动机,才会采用不良的手段。许多成功者的秘密就是只在于他们从不指责别人,从不说别人的坏话。不过我相信你肯定不是故意这么做的,为了防止今后再有此类事情发生,我们最好分析一下原因.....这种真心诚意的帮助,远比指责的作用明显而有效。
另外,对于他人明显的错误,你最好不要直接纠正,否则好像故意要显得你高明,因而又伤了别人的自尊心。在生活中一定的牢记,非原则之争,要多个对方以取胜的机会,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树敌,而且也许已使对方的某种报复得到了满足,于己也没有什么损失。何必为此结怨别人?对于原则性的错误,你也得尽量含蓄的进行示意。既然你愿意是为了让对方接受你的意见,何必以伤人的举动来凸显自己。
微笑、眼色、语调、手势都能表达你的意见,唯独不要直接说”你说的不对“”你错了" 等等,因为这等于再告诉并要求对方承认;自己比他高明,能改变他的观点,而这实际上是一种挑衅。商量的口吻、请教的诚意、轻松地幽默、会意的眼神,定会使对方心服的改变自己的错误。要知道,大多数人生来就具有偏见、嫉妒、贪婪和高傲等,人们一般都不愿改变自己的意愿、他们若有错误,往往情愿自己改变。如果别人策略性地加以指出,则其也会欣然接受并为自己的坦率和求实精神而自豪。
假如由于你的过失而伤害了别人,你得及时向人道歉,这样的举动可以化敌为友,彻底消除对方的敌意,说不定你们今后会相处的更好。既然得罪了别人,当时你自己一定得到了某种”发泄“,预期待别人的反击而不知何时会飞来一只暗箭,远不如主动上前致意,一边尽释前嫌,演绎流传千古的“将相和”。
为了避免树敌,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这就是与人争吵时不要非挣上风不可。请相信这一点,争吵中没有胜者。即使你口头胜利,但与此同时,你又树立了一个对你心怀怨恨的敌人。争吵总有一定原因,总为一定的目的,如果你真像是问题得到解决,就绝不要用争吵的方式。争吵出去是人结怨树敌,在公众面前破坏自己温文尔雅的形象外,没有丝毫的作用。如果只是日常生活中观点不同而引起的争论,就更应该避免争个高低。如果你一面公开提出自己的主张,一面又对所有不同的意见进行抨击,那可是太不明智了,智慧使自己孤立。如果你经常如此,那么你的意见再也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你不在场时别人会比你在场时更高兴。你知道的这么多,谁也不能反驳你,人们也就不再反驳你,从此再没有人跟你辩论,而你多动的东西也就不过如此,灾难从与人交往中得到丝毫的补充。因为辩论而伤害别人的自尊心、结怨于人,这实在不是聪明的做法。
“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仇人多堵墙”,生活中你要注意尽量避免树敌,更不要做因指责别人而得罪人的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