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言与行读后感

言与行读后感



第一篇:言与行读后感

言与行读后感

何伟

通过对董事长着作的认真阅读,作为企业的部门领导者我感受

很深,现就对“言与行”方面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言”字大致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要时刻把董事长的目标部署装在心中,从全局出发,从细节入手,做任何工作都要以有利于公司的发展作为基本目标;二是要“集众智”,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广开言路、博采众长,提升实施过程中的科学性;三是要“闻风评”,做事情不能简单地满足于自己满意,而要看公司是不是满意,当作评价工作的最高标尺;四是要“只唯实”,在决策和执行的过程中,面对利益错综复杂、多方各执一词的局面时,要敢于恪守公道正派的原则,敢于倾听自己内心的真实声音,不唯书、不唯上、不盲从,认准了是对的事情,就要坚持下去。总而言之,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广泛听取上下、左右、内外的各种声音,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南辕北辙等情况。

“行”字就是行动、执行。“要在公司精神的指引下,行动行动再行动。做到“言行合一”。一是要存事业心。公司给我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舞台。工作岗位就是战斗堡垒,公司的召唤就是冲锋号角,勇往直前,实现人生价值。二是要讲科学性。要凡事多调查研究,多集思广益。三是要有执行力。作为公司的领导者,必须要善于抓落实,高效优质地完成好自己承担的一些具体事务;通过科学合理的责任分工、高效顺畅的协调机制、赏罚分明的考核制度,带动和促进质量工作。四是要能知不足。我们不能妄自菲薄,但也绝不能坐岛观天、夜郎自大,要敢于承认自己的差距,并改进不足。五是要坚守底线。把秉持公道作为最起码的行为底线,本着公心去做事,一切都应以有利于企业发展为出发点,能够全身心地为企业发展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言行一致不一致历来都是衡量一个人是否诚实守信的标尺,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因为言与行本身就应该是一致的。在平时生活中言而不行,诺而不践的现象也不为鲜见,这种言行不一的行为不过常被他人嗤之以鼻,遭人讥笑罢了。但是,如果言行不一的行为表现在质量管理上,恐怕结果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质量管理讲究一个“实”字,不得有半点虚浮的成分,尤其忌讳言行不一的做法。因为质量工作重在落实、重在实践。言而不行,说而不做,不按要求去管,仅凭个人意愿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只会让工作隐患丛生、蔓延发展,从而引发质量事故。言行不一的工作态度,只会给质量工作带来负面的影响,甚至酿成无法挽回的恶果。大凡言行不一者虽然各有各的由衷,各有各的不同,但也存有共性:首先是口心不一,表里不一,言与行相悖,有失于诚实守信的做人原则,做起事来总是让人放心不下;就是对上对下对自己的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其后果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就应该像董事长说的那样要注意自己的言与行,要做到言行一致,要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宽宏大度,爱人爱己,少说多做,只做不说,自己为自己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

第二篇:行胜于言

行胜于言

成功营销人都相信这样一句话:做比说好,做比不做强!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feisuxs每个成功的营销人士都是经过多年的营销实践、艰辛的磨练才最终走向成功的彼岸,他们现在的成功完全是建立在“实践”、“行动”之上的,而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坐在高楼大厦中的办公室”里,凭空想象出来的;也不是坐在大学教堂里,“认真学习”到的。

要想做一个成功营销人,首要的前提就是“做”,坚定的“做”,持之以恒的“做”。

成功营销人很少夸夸其谈,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时间用在具体的、实际的营销工作中,他们讨厌那些开口闭口空谈理论、不切实际的所谓“专家”“学者”的言论,市场业绩的取得,唯一的因素是“行动”而非“言论”。

这是为什么成功营销人很少阅读那些从不到市场体验和考察的所谓“权威”的著作,因为那些东西太理想化,严重脱离实际,用这些所谓的“理论”去指导实践,只会越弄越糟。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成功营销人喜好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和观点,我们也欣喜的看到,现在国内许多经济类和营销类刊物已经将“务实”定格为刊物的核心宗旨;但同时,我们看到,还有大量的市场营销类刊物、书籍,里面充斥着大量的虚浮的、不切实际的“理论”,这是我们必须警惕的。

成功营销人崇尚创新,他们总会将自己融入到当地国情中,然后尽力找出合适的对策;他们或许言语表达能力不强,但他们知道去实践、去体验,而不是整日让思维在脑海中绞索。

网络直销、终端促销、事件营销、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成功营销人的思维不一定每次都走在别人面前,但他们总是最先实践的人;成功营销人也不一定每次都取得很好的“战绩”,但他们总会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他们往往是最后的胜利者。

“行胜于言”,说来简单,做来难;可敬的是,成功营销人不仅具备这种心态,更能将“行动”坚持下去。这就是他们的优势。

第三篇:入党积极分子的言与行

二、入党积极分子的言与行

今天下午由林惠英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入党积极分子的言与行的各方面要求及其重要性。他的讲解深入浅出、生动而精彩。在她的引导下,我明白了作为一个入党积极分子必须在提高自己思想境界的同时,必须同时提升自己的言行,并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

这次的学习先从入党流程入手,让我们了解了要成为一名正式党员的全部过程,同时也让我们明确了党校学习的努力方向。

林老师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言与行做了三个方面的论述:

一.入党积极分子与入党动机。

入党积极分子作为我们向党组织靠拢的第一步,我们还有很多方面需要不断努力。所以我们必须在明确树立起正确的入党动机,而不是去盲从、追求虚荣或追求功利等。入党的发展原则是“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择优个别录取”。只有我们在以切实行动去提升自己的言与行、增强自身的各方面素质。才能早日成为共产党员中的一员。

二.做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要求

我们学习到了,要做好一名合格的积极分子,首先就是做好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同时,这也是最为基础的要求。做一个人格健全、心智成熟的人,并且善于为人处事、尊重他人、学会理解、诚实守信等。其次,更高的要求就是我们能进一步明确自身努力的方向。言行应注重从言行上的的约束和提升自我,要求学习、工作、生活、思想上有更高的目标。

三.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

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是我们成为一名合格党员的第一步。我们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通过学习了解党的理论知识、加强对党的认识、坚定入党信念;其次,树立好模范和表率;最后就是要求积极向组织汇报思想、参加活动,并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

林老师的讲解全面而深刻,并结合着许多典型的案例为我们做了一次精彩的演讲,让我们受益匪浅。

第四篇:知行合一 言胜于行

知行合一

行胜于言

——新华营销分公司经理 韩喜群

作为一个现代企业,企业文化至关重要。它对于企业的凝心聚力,全员上下团结协作,奋勇拼搏,谱写企业发展宏图,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公司近期在企业文化的发展中形成了“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的企业精神,这对我们大家都是一件值得欢欣鼓舞的大事,对于我们企业的发展也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这八个字,经过酝酿、推荐、征询、提炼,最终能够形成,其中凝聚了公司高管班子和各部门人员的智慧和思考,它的形成也决不是偶然的,是符合我们企业发展目标和宗旨的。

“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的,原意与现在有所不同。“知”是指人的思想,认识和信念。至于“行”,他则解释道:“凡谓之行者,只是著实去做这件事。若著实做学问思辩工夫,则学问思辩亦便是行矣。学是学做这件事,问是问做这件事,思辩是思辩做这件事,则行亦便是学问辩矣。”所以,王阳明的“行”范围很广,包括了学、问、思、辩,但他模糊了“知”与“行”的界限。

现代引申的含义,以我个人的理解,一是要立志、勤学、改过、责善,二是要培养独立治学的精神和能力,三是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四则是身体力行,付诸实践。

结合工作,就要立好志向,坚定信念,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不断向着完善的方向努力,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些都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必须做好长期努力的打算,但也不能 时常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把自己平时所学的知识,无论是专业技能、专业理论,还是对政策的理解、对大局的把握,运用到平常的管理工作中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所谓知识,才能真正起到知识的作用,实现认识与现实之间完美的转换,起到为企业发展推波助力的积极作用。我,把以上叫做:“知行合一 行胜于言”。

“止于至善”,意思比较简洁。出处在《礼记〃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于“精益求精,达到完美的境界”。

所谓“学无止境”,追求完美,也是没有止境的,只要我们时刻怀有这样一颗求善、求精、求美之心,无论是对待工作、还是对待生活,都会有一个好的回报。

古代的理学,本是出于维护封建统治而产生,其目的是为了封建社会的长治久安寻找安身立命的理论基石,却没想到,它的发展最后走向了反面,成为了后人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也为我们中华民族今日个人和集体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我想:这就是“古为今用”吧。“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我们平燃的企业精神。它是一个令人鼓舞的口号,它应当成为我们每个人精神面貌的体现,成为我们每个人身上自然而然的一部分。他是平燃的标签,也是我们平燃人的精神标签。从今以后,平燃就有了企业的灵魂,让我们将把平燃建设成优秀现代燃气企业的目标和平常一点一滴的辛勤工作结合起来,牢记“知行合一 行胜于言”,在追求卓越,“止于至善”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完善工作、完善自身,长此以往,平燃更加明媚的春天就在不远的前方!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第五篇:行胜于言 三组

“行胜于言”分享之小组研究成果

第三组 2013-1-4 今天郭老师做了很有意义的分享,为此三组做出以下决定:

采取抽签的方式,每天抽取不同的两人,其中人默写一段古文,另一人默写一段英语课文。另外,全组人每天必默两首古诗。组长判。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