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史试题练习题试卷教案广东中山纪念中学必修一第三单元训练题
广东中山纪念中学必修一第三单元训练题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
2、下列宪法中,首次规定司法权与行政权、立法权分离的是
A、英国《权利法案》B、德意志帝国宪法
C、美国1787年宪法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3、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A.防止国王独断专行B.扩大议会的权力
C.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D.扩大国王的行政权
4、一般认为,英国在16、17世纪时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其中的政治制度是指
A.斯图亚特王朝前期实行的政治制度B.“光荣革命”前夕实行的政治制度
C.由《权利法案》所确立的政治制度D.议会选举改革之后完善的政治制度
5.议会是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有关议会的正确叙述是
A.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的权威,并形成两党制
B.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向国会负责
C.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制宪议会成为最高行政和立法机关
D.孟德斯鸠主张议会和君主共同享有立法权
6.从社会转型角度看,《权利法案》的颁布表明
A.国王已经有名无实B.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封建势力妥协
C.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人权D.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7.“国王是国家的人格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在19 世纪末的下列国家中,符合这一民主特征的主要国家是
A .美国B .英国C .中国D .法国
8.由于美国军队深陷伊拉克战场,需要紧急调动民兵进行增援,这项权力应该属于
A.总统B.国防部C.国会D.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
9.对于17世纪英国新的政治体制的确立,马克思指出:这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事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由封建社会的人治转向资本主义社会的法治
B.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积极的广泛的影响
C.建立在宪法原则上新型君主制-立宪君主制取代了建立在君权神授基础上的君主制
D.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10.马克思说:“在美国历史上与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马克思的评价是因为林肯政府
A满足了人们要求得到土地的愿望B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C取消了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D巩固了北方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 11.1787年美国宪法在当时世界上最突出的特点是确立了
A.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B.民族独立和人民的基本权利
C.资产阶级的联邦政府D.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12.1787年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麦迪逊说这番话的意图是A美国不需要建立统一的政府B政府权力不能受任何力量的控制
C美国应建立开明的君主制国家D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独裁政权的出现
13、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巩固了独立战争胜利的成果 ②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③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具有一定的民主性④存在种族歧视等局限性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4、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两党选举异常激烈,但没有造成政局不稳,其主要原因是
A、两党的根本利益一致B、进行文官制度的改变。
C、两党相互牵制D、民主制度充分发展
15.美国下列政府机构中,可以宣布总统法令违宪的A.参议院B.众议院C.联邦法院D.内阁
16、拿破仑的下列行为,最能体现当时的时代特征的是
A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B发动军事政变,建立军事独裁
C颁布法典确立资本主义的立法规范D打败欧洲反法联军
17、在欧洲封建统治者眼里,拿破仑始终是扩散“1789年瘟疫”的“暴发户”。对这句
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拿破仑帝国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B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巩固了统治
C拿破仑借助法国人民的革命热情多次打败反法联军
D“拿破仑神话”惠及后代
18.下列关于法兰西共和国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享有行政权B、不能连选连任,有任期限制
C、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D、在参议院赞同下可解散众议院
19.《德意志帝国宪法》 规定的君主立宪制不同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真正掌握国家最高权
力的是
① 皇帝 ② 宰相 ③ 联邦议会 ④ 帝国议会
A.③ ④B.①C.① ③D.① ②
20、德意志统一后继承了普鲁士许多旧制度和旧传统,此后对世界历史影响最大的是 A封建制度B君主专制制度C共和制度D军国主义传统
21.德意志帝国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特色,其主要原因是
A普鲁士的传统和军事胜利的影响B德意志军人地位至高无上
C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由皇帝任命D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的结果
22.下列对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是一部充分体现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意志的资产阶级宪法
B是一部带有浓厚封建专制色彩的封建性质的法律
C是一部将德意志军队普鲁士化的军事立法
D是一部带有浓厚专制主义色彩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23.德意志帝国下列有关德意志帝国宰相的地位与职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选举产生B.主持政府工作
C.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D.是内阁首脑
24.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
A.总理或首相B.议会C.大法官D.总统
25.下列关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和德意志帝国的立法机构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由两院制议会组成B.都能选举产生国家元首
C.其代表都由人民选举产生D.都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26.美国总统制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相比()
①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关系不同②国家元首的地位不同
③政体的阶级实质不同④均体现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7.概括地说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最大特点是
A.体现出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B.规定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C.议会只有参与制定法律和预算的权力 D.首相只对皇帝负责民而不对议会负责 28以下法律文件确立的政治体制属于同类的是()
①《权利法案》② 1787年美国宪法③《德意志帝国宪法》
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①②
29.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
①理论基础是启蒙思想②规定了资产阶级国家体制③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法律
总结④赋予全体公民以充分选举权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①②④
30.下列关于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对比,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属于资本主义政治体制
B.法国的总统是由议会选举产生,而德国皇帝是世袭的C.法国总统和德国皇帝都有权解散议会
D.都顺应历史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31小题 18分,32小题 22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材料二美国制宪者采纳了英国的代议制度,他们称之为“共和”。在“民主共和主义”的影响下,他们既注重权利的平等。又时刻防止专制权力的出现。前者如民众投票权方面,选民的财产资格得到放宽,小州在参议院中获得了平等的代表权。后者则主要表现在分权和制衡方面,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在联邦政府内实现了三权分立。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体现的是英美两国的政治制度,两国分别建立了哪种类型的资本主义政体?(4分)
(2)英、美两国在建立资本主义政体的过程中,议会(或制宪会议)分别制定过什么重要的法
律文件?(4分)
(3)分别比较英、美两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的不同(10分)。
32.以17世纪的英国为开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逐渐建立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各国建
立的资本主义政体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主要有哪几种类型?举例说明。(4分)
(2)即使是政体相同的国家,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请以英国、德国为例说明。(8分)
(3)英、德的政治体制不同的原因是什么?(6)分)
(4)英、美、法、德确立的近代资本主义政体有何相同之处?(4分)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参考答案)
1、ACACC:
6、CBCBB11、ADDAC:
16、CBBDD21、ADABA26、BABBC
31.(1)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共和制。
(2)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
(3)国家元首不同:国王——总统;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不同:世袭——选民选举;
国家元首的实际权力不同:无实权——有实权;
政府首脑不同:首相——总统;
政府首脑的产生方式不同:议会选举中的多数党中产生——选民选举。
32.(1)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如英国、德国 ;一种
是资产阶级共和制,如美国、法国
(2)英德虽然都是君主立宪制政体,但英国内阁掌握实际的行政权,对议会负责,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而德国皇帝拥有国家最高权力,首相只对皇帝负责。
(3)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德国自上而下的统一
保留了封建残余。
(4)都是资产阶级民主政体。都以宪法做保障。
第二篇:广东教育版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试卷
基础自测(90分钟,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感喟(kuì)
分娩(miǎn)
古刹(chà)
断壁残垣(yuán)
B.泥淖(dào)
停泊(bō)
分外(fēn)
相濡以沫(mò)
C.咀嚼(jué)
肖像(xiào)
倾轧(yà)
心宽体胖(pànɡ)
D.戕害(qiānɡ)
卷宗(juàn)
混迹(hùn)
锲而不舍(qì)
答案:A
命题目的:引导学生积累基本的语言知识,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正确识记,即辨识词语中误读的字音。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项。其中B项中的“泥淖”的“淖”应读为“nào”,“停泊”的“泊”应读为“bó”,“分外”的“分”应读为“fèn”;C项中的“心宽体胖”的“胖”应读为“pán”;D项“锲而不舍”中的“锲”应读为“qi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鹢首
清淅
群英荟萃
灰心丧气
B.端祥
发掘
诲人不倦
拾人牙慧
C.玲珑
丰姿
淋漓尽至
适得其反
D.笼罩
震荡
因循守旧
敷衍了事
答案:D
命题目的:引导学生积累基本的语言知识,考查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对现代汉语字形的正确识记,即辨识词语中出现的错别字。其中A项的“清淅”中的“淅”应为“晰”;B项中的“端祥”中的“祥”应为“详”;C项的“淋漓尽至”中的“至”应为“致”。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崇尚美,追求美,就是重视生活情趣,讲究生活质量,体现了一种现代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和消费时尚。
(2)经过世代的筛选,___________________至今的谷肉果菜,水陆珍奇,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易于消化吸收。
(3)每当吟诵起宋代晏殊“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谈风”的诗句,心中不由得就泛起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觉。
A.理念
流传
冷清
B.理想
流传
清冷
第三篇:必修2第三单元训练
友好三中 高一政治导学案 编制人:王洪敏 审核人: 王洪敏
姓名: 班级: 编号: 第 周 号
《政治生活》
第三单元训练(文+理)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识记本单元基础知识点,培养分析、理解、综合判断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先梳理基础知识点,再理解的基础之上做以下习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民主政治意识和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的情感。(B级)【单项选择题】(认真阅读材料,找出关键点,利用排除法)
2012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温家宝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去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等。回答1~3题。1.上述材料表明()A.全国人大是最高权力机关B.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大 C.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D.全国人大和其他国家机关相互监督 2.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等活动说明了全国人大行使()①立法权
②决定权
③监督权
④任免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全国人大代表认真审议,分别对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报告提出了修改意见。这说明()A.人大代表来自人民,受人民监督B.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C.人大代表享有质询权D.人大代表享有特殊的待遇和权利
4.2012年6月,某县人大组织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向原选区选民述职,并由选民对代表开展评议。自2002年以来,这一活动已持续10年。该县人大常委会的这一做法()①体现了人大代表由选民产生,要对选民负责②保障了广大选民对人大代表行使监督权和质询权 ③方便选民监督人大代表,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④有利于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中国古代的政治智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今天仍然有着深刻启示。下列选项寓意与我们党和政府的宗旨不相吻合的是()A.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道德经》)B.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淮南子·泛论训》)C.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D.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6.“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告诫我们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做到()①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②始终保持清正廉洁 ③正确履行管理职能
④依法行使手中权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据此回答7~9题。
7.2011年8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初次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及草案说明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材料表明()A.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最高立法机关B.公民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C.人大审慎行使行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D.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8.全国人大常委会实施上述举措的根本原因是()A.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B.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领导方法 C.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监督权D.政府建立了信息公开制度 9.《刑事诉讼法修正案》首次写入了“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重要宪法原则,强调要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保护公民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利。这表明()①人民民主的主体更具有广泛性②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③我国公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0.2012年1月27日,中共中央召开民主协商会,就增选全国政协领导成员的人选,向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通报情况,听取意见,进行协商。上述材料说明()A.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B.民主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C.人民政协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D.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联合执掌政权 11.关于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A.后两者是国家机关,应该接受前两者的领导
B.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是人民政协的组成部分,各级人大中均有他们的代表 C.人民政协和各级人大为多党合作、参政议政提供了渠道,都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D.各民主党派和人民代表大会接受党的政治领导,人民政协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发挥政治协商作用 12.2012年某县政协与县电视台联合开办《政协委员民意直通车》电视专栏,让有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答复政协委员的咨询。此举有利于()①增强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能力②推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③拓宽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④加强对党政部门工作的监督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3.在我国,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任何________、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A.权力机关
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
D.党的机关
2012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在北京联袂召开,回答14~15题。14.从本质上看,“两会”的共同之处在于()A.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机关B.成员都是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的 C.都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D.都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
15.实践表明,我国________的国体和________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A.人民民主专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民主专政
16.2012年2月3日,“感动中国”2011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杨善洲榜上有名。云南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两袖清风,忘我工作,一心为民。1988年退休后,他扎根大亮山,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亩。去世前,他把当地颁发的20万元特别贡献奖全部捐出,价值3亿元的林场也无偿上缴给国家。杨善洲的事迹表明()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②中国共产党坚持靠人民执政、为人民执政
③广大党员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④所有党员都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7.在2012年的海南省“两会”上,海南楼市日益加剧的高空置率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部分政协委员建议,海南省应率先开征空置税,解决海南商品房空置率过高问题。政协委员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开征空置税的建议,表明()①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执政②各民主党派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方针政策的制定 ③政协建议是民主监督的重要方面④政协建议是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④
18.2012年3月14日,温家宝在会见中外记者时说:“虽然西藏这些年经济社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毋庸讳言,西藏同内地相比较还是落后的。”可见()A.西藏与内地没有平等与团结的物质保证B.要逐步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C.民族间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存在
D.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上,要实现西藏与内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19.西方学者马克斯·韦伯认为,政治的合法性不仅表现为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法律意义上的合法性,更表现为人民群众拥护支持的道义上的合法性。所以,中国共产党要保证长期执政,就必须()①把民主执政作为基本执政方式②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③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④通过直接立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不教之教,无言之诏。”教,不见得都是刻意而为。有一种教,不表现在言上,而表现在行上;不表现在专项活动中,而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角度看,这段话启示党应该()①领导立法,依法约束社会各方行为②以发展党内民主来带动人民民主 ③坚持科学执政,以科学思想教育人民群众④带头守法,保证执法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二、非选择题
21.材料一 作为一个有着崇高追求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承担起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责任。既要自觉地立于文化的潮头,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思潮,促进社会进步;又要用民族优秀文化滋养民族生命力,建设好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还要满足人民精神生活需求,着力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生活质量;还需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断增强中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材料二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起草工作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进行的。中央要求,《决定》起草要充分发扬民主,注意吸收各方面意见,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文件起草组组成8个调研组,分赴12个省市和部队开展调研。文件起草组在充分吸收和采纳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文件框架提纲和《决定》初稿。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多次审议,提出重要修改意见。经反复修改,形成《决定》征求意见稿。这期间,胡锦涛同志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C级)(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的原因。
(D级)(2)结合材料二,说明《决定》的起草过程蕴含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22.2012年3月全国两会联袂进行,这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某班同学对两会也很关注,收看收听有关新闻,及时了解国家大事。
在收看收听两会新闻过程中,很多同学都发现人大代表能够关注民生,“为老百姓说话”。例如,80后农民女毕红珍当选全国人大代表4年以来,提了200多条与农村和农民有关的议案和建议,有的还被重点督办,家乡农民因此受益。“多跑一跑,了解老百姓的想法,把基层的困难呼吁出来”。她出门随身带着一个本子,乡亲们在田间地头的唠嗑、发的牢骚,她怕自己忘记,都会一一记在本子上,这次来京,她带来了五个写满的笔记本。
此班同学在探究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时,遇到一些问题,请你代为回答:(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是什么?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原则是什么?
(3)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后反思: 1答案:A 解析: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B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C错误;全国人大和其他国家机关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D错误;本题只有A项正确。2答案:B 解析:全国人大听取审议“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总的说是属于行使监督权,但对报告中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部分的批准则属于行使决定权,②③正确,入选。①④材料不体现。3答案:B 解析:A、C与材料不符,D说法本身错误,B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4答案:C 解析:人大代表由人民选取产生,要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人大代表向原选区选民述职体现了人大代表由选民产生,要对选民负责,所以①入选;质询权是指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政府等机关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选民没有质询权,所以②不选;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所以③不正确,不选;④观点正确入选。5答案:A 解析:本题为反向式选择题。“治大国,若烹小鲜”字面的意思是“治理大国就像烹调美味的小菜一样”,通行的解释是:治大国就好像煎(煮)小鱼(不要经常翻动)。与党和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很明显不相吻合。
6答案:B 解析:“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的意思是衙吏不畏惧我严厉,却畏惧我清廉;人民不服气我的才能,却服气我的公正;公正,那么人民不敢怠慢,清廉,那么衙吏不敢欺侮.公正产生严明,清廉产生威信.①材料不体现,③说法错误。②④符合材料表达的意思。7答案:D 解析: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是全国人大,A错误;C指的是政府,不是人大,排除;材料表明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B排除;D符合题意。8答案:A 解析:题干的主体是全国人大常委会,B、C、D三项的主体都与材料不对应,全部排除。全国人大常委会实施上述举措的根本原因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A正确。9答案:D 解析:强调要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保护公民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利体现了②④。①材料不体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③说法错误。10答案:A 解析:中共中央召开民主协商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说明中国共产党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A正确。B、D两项说法本身错误,C说法正确但与在材料中不体现。11答案:D 解析:A、B、C三项表述都不正确,只有D项表述正确,准确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这四者之间的关系。12答案:A 解析:①②③④均合题意。13答案:B 解析: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分别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故选B。14答案:C 解析:人民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不是国家机关,排除A、D。政协委员的产生方式是推荐、协商,不是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B也不选,C项正确。1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只有B项正确。16答案:C 解析:本题以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杨善洲的事迹设置情境,考查党的性质、宗旨等知识。①③符合题意;杨善洲的事迹不涉及党的执政方式,②不符合题意;④说法过于绝对,排除。17答案:D 解析:题干指的是“政协委员”,因此①不选;政协委员不一定就是民主党派成员,②不选;政协提建议是参政议政的体现,选④排除③。18答案:C 解析: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因此,需要强化西藏与内地平等、团结的物质保证,但“西藏与内地没有平等与团结的物质保证”的说法显然是错误的,A不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已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B错误。C正确且切题。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D说法有误。19答案:C 解析:材料从侧面强调了执政者必须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故②③符合题意。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故①不选。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拥有立法权,故④说法错误。2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党的相关知识。材料强调的是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对人们的教化作用,②④都强调了“行”的重要性,当选。
21.答案:(1)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要担负起发展先进文化的责任。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要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引领先进文化的建设方向。③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党遵循经济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促进社会进步。④党坚持以人为本。党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满足人民对提高国家文化水平的期望。
(2)①《决定》起草工作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进行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国的执政党。②中共中央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③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体现了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22答案:(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3)具体表现:①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关系上,人大代表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②在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关系上,国家行政、司法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③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第四篇:岳麓版必修一第三单元训练
高一寒假生活指导(36)历史3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完成时间:正月初八家长签字:
【单元重点回顾】
1、列举1840年至1901年资本主义列强发动的重要侵华战争及强迫中国签订的主要不平等条约。
2、太平天国运动有何时代特点?它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辛亥革命有何重大意义?
4、五四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五四运动有何伟大意义?
【基能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A.开始于东南沿海B.目的是抢夺中国市场和原料
C.推进到清朝统治心脏地区D.侵略者以武力挫败了清政府的抵抗
2.“这次战争的结果之一是通商口岸的开辟,由东南沿海到整个沿海,由整个沿海深入内地。”“这次战争”是指
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李大钊说:“太平天国运动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说明太平天国
A.缺乏科学理论指导B.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C.不能充分依靠人民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4.1861年4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一本书的新印本后,在日记中不得不承认: 1
“其中所言,颇有见识„„皆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谙
练„„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此书应为
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C.《海国图志》D.《应诏统筹全局折》
5.太平天国运动体现出的新的时代特征是
①反侵略②进行武装斗争③建立革命政权④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④
6.下列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的议论,其中不正
确的是
A.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都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
B.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小工人日子更难过了
C.这么些赔款,砸锅卖铁也还不够还啊
D.听说小青年们有的去了日本,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
7.“扶清灭洋,替天行道,出力于国家而安于社稷,佑民于农夫而护村坊。”此告示出
于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8.慈禧曾说:“我本来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太甚了,也
不免有些动气。虽是没拦阻他们,始终总没叫他们十分尽意地胡闹。我若由他们尽意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慈禧所称的“他们”是指
A.维新派B.洋务派C.太平军D.义和团
9.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所说的孙中山的思想是
A.民族主义思想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D.国民革命思想
10.“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者平等以有参政权。„„敢有帝制自为
者,天下共击之!”材料出自哪一政党的誓词
A.中国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中国国民党D.中国共产党
11.曾以光绪帝名义发布的《罪己诏》称:“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
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2.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政府,主要是因为它
A.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B.是在美国的支持下建立的C.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
13.“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幅对联
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五四运动C.义和团运动D.武昌起义
14.1919年6月12日《上海学联告同胞书》载:“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
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之被逮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段材料表明,在五四运动中
①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②运动具有空前的群众性③爱国学生起到了先锋作
用 ④革命者的斗争比较坚决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
15.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
这种“姿态”主要指
A.先进阶级政党的领导B.社会主义革命
C.受十月革命的影响D.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特点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荏苒三十年》林伯渠
(1)请按示例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
示例:建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
材料二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做元首,一旦亡了国,象此时清朝
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斯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象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河南程氏遗书》
(2)据以上材料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
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
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3)依据材料三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4)综合以上分析,指出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由第一次世
界大战前的100 万,增至战后的200 万……文化斗争是中国现代社会政治变革的先导。1915 年9 月,《新青年》杂志的出版,标志着彻底反封建文化运动的开始……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积极传播者。1918 年11 月结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的爱国民主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1)依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
材料二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
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其
原始,不过由于之一二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
死为国家爱国之运动。
——1920年1月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
材料三“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起了什么作用呢?起先锋队的作用,……但是光靠
它是不能打败敌人的,因为它还不是主力军。主力军是谁呢?就是工农大众。中国的知识
青年和学生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他们动员组织起来,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
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
——1939年5月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孙中山与毛泽东观点的不同之处。
材料四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的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不仅表现在1919年5月,而是贯穿在整个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在五四运动和由五四运动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作了准备的中国共产党
成立后,才使反帝反封建的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综合新华网信息
(3)据材料四指出五四运动在中国文明演进历程中的历史作用。
第五篇:高一英语必修一第三单元同步练习题
Unit 3 of Module I Celebration Period Three(Grammar)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选择
1.—Isn’t that Ann’s husband over there?
—No, it ______be him.I’m sure he doesn’t wear glasses.A.can’t B.must not
C.won’t D.may not
2.You ______be tired —you have worked for more than 8 hours.A.must B.have to
C.can’t D.may not
3.I often see lights in that empty house.Do you think I ______report it to the police?
A.should B.may
C.will D.can
4.The dictionary ______to my English teacher now.A.is belonging B.is belonged
C.belonged D.belongs
5.Maybe you have been to many countries ,but nowhere else _______such a beautiful palace.A.can you find B.you could find
C.you can find D.could you find
6.Every coin has two sides.Beautiful songs, sometimes, _______be just noise to others.A.must B.would
C.may D.should
7.Something was wrong with the car;it _______not start.A.could B.would
C.might D.should
8.—I’m thinking of losing weight these days.—Oh, you ______be out of your mind.You’re but 45 kilos.A.will B.should
C.may D.must
9.All the employees except the manager _______to work online(在线工作)at home.A.encourages B.encourage
C.is encouraged D.are encouraged
10.— Why is Jenny still standing there ? It’s so cold.—She _______for someone.A.can wait B.might
C.use be waiting D.should have waited
二、综合阅读:
If the world were a village of 1,000 people it would include:
584 Asians
Africans
Eastern and Western Europeans
Latin Americans
former Soviets(前苏联)
North AmericansAustralians and New Zealanders
The people of the village would speak:
165 Mandarin(普通话)
English
Hindu/Urdu
Spanish
Russian
37Arabic
The above list covers the mother tongues of only half the village.One-third of the people in the village are children, and only 60 are over the age of 65.Just under half of the married women in the village have access to modem equipments.This year 28 babies will be born.Ten people will die, 3 of them for lack of food, 1 from can-cer.Two of the deaths will be of babies born within the year.With the 28 births and 10 deaths, the population of the village next year will be 1,018.In this village of 1,000 persons, 200 people receive 75 percent of the income;another 200 re-ceive only 2 percent of the income.About one-third have access to clean, safe drinking water.Of the 670 adults in the village, half can not read nor write.The village has a total yearly budget(预算), public and private, of over $3 million—$ 3 ,000 per person if it is distributed evenly(平均分配).Of the total $3 million:
$ 181,000 goes to weapons and warfare(武器和福利)
$ 159,000 to education
$ 132,000 to health care
These weapons are under the control of just 100 of the people.The other 900 are watching them with deep anxiety(焦急), wondering whether they can learn to get along together.1)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bout Mandarin according to the text?
A.Nearly one-third of Asian people speak Mandarin in the village.B.About 8.25 per cent of the people speak Mandarin in the village.C.About 16.5 per cent of the people speak Mandarin in the village.D.Nearly all the Mandarin-speaking people are from Asia in the village.2)Which of the following problems is NOT mentioned in the text?
A.Poverty.B.Education.C.Environment.D.Marriage.3)The underlined part “have access to”(in Para.4)means_____.A.use B.buy
C.produce D.try
4)The last sentence in the text implies(暗示)that most of the people long for _____.A.a peaceful world B.good education
C.better health care D.a life without anxiety
5)The language that the fewest people of the village speak is.A.Russian B.Arabic
C.North Americans D.New Zealanders
【试题答案】
一、选择
1.结合上下文,这里应是表示推测。只有A项能表示推测。
答案:A
误区警示:本题有一处误区。使用汉语思维,误选B项。注意must不表示否定推测。
深化升华:搞清can’t表示否定推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2.注意句中破折号后的内容对前一句进行解释说明:你工作了八个小时,所以你肯定很累。
答案:A
误区警示:本题有一处误区。误选B项。注意have to 指“不得不做某事”。
3.在空房子里看到灯光是一件奇怪的事,所以问:“你是否认为我应当把这事报告给警察?”
答案:A
误区警示:本题有一处误区。误选C项。注意正确理解句意。
深化升华:做此类题需注意不带空的句子所提供的信息。
4.表示所属关系的belong 没有主动语态和进行时态。另外现在这本字典属于我的老师,所以最后应该选择belongs.答案:D
误区警示:本题有一处误区。误选A项。因为同学们看到有个词“现在”。
深化升华:做此类题的关键是要记住一些特殊用法,5.该题but 连接后一个并列单句是以nowhere else 这一否定词开始,故谓语要倒装,同时上下文时态要一致。
答案:A
误区警示:本题有一处误区。误选C项。注意表示否定意义的词置于分句的句首时也要倒装。
6.may表示“可能,或许”,在语气上适合用于此句中。句意是:“凡事有利有弊,美丽的歌声有时候对别人来说或许就是噪音。“
误区警示:有些同学受汉语思维的误导,误选A项。注意must用在这里语气太强。
7.would 可以用来表示一种动作倾向。
答案:B
误区警示:本题有一处误区。误选A项。注意在这里不能用could来表示能力。句意为:“车子出了毛病,无法发动起来了。”
8.must是表示对现在的猜测。句意是“你肯定是疯了,你只有45千克,你还考虑减肥”。
答案:D
误区警示:本题有一处误区。误选C项。注意C项语气不够强烈。
9.本题首先应该确定主语是所有的雇员(except 是介词,后接的介宾对主语的数不产生影响),其次要确定“雇员”和“鼓励”之间是主动还是被动关系,这样就找出了正确答案。
答案:D
误区警示:有些同学可能会误选C项。以为主语是经理。
深化升华:本题的考点关键在于记住:with, together with, as well as ,besides, except 等介词构成的介宾短语对主语不构成数的影响。
10.这里是对现在情况的猜测。
答案:C
误区警示:本题有一处误区。误选B项。注意might have waited 是表示对过去情况的猜测。
二、综合阅读
1)C 2)C 3)A 4)A 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