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篇: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式计算机于1946年2月15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它的名称叫ENIAC(埃尼阿克),是电子数值积分式计算机(The Electronic Numberical Intergrator and Computer)的缩写。它使用了17468个真空电子管,耗电174千瓦,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每秒钟可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虽然它还比不上今天最普通的一台微型计算机,但在当时它已是运算速度的绝对冠军,并且其运算的精确度和准确度也是史无前例的。以圆周率(π)的计算为例,中国的古代科学家祖冲之利用算筹,耗费15年心血,才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数。一千多年后,英国人香克斯以毕生精力计算圆周率,才计算到小数点后707位。而使用ENIAC进行计算,仅用了40秒就达到了这个记录,还发现香克斯的计算中,第528位是错误的。

ENIAC奠定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基础,在计算机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的问世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ENIAC诞生后,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了重大的改进理论,主要有两点:其一是电子计算机应该以二进制为运算基础,其二是电子计算机应采用“存储程序”方式工作,并且进一步明确指出了整个计算机的结构应由五个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冯·诺依曼的这些理论的提出,解决了计算机的运算自动化的问题和速度配合问题,对后来计算机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直至今天,绝大部分的计算机还是采用冯·诺依曼方式工作。

ENIAC诞生后短短的几十年间,计算机的发展突飞猛进。主要电子器件相继使用了真空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引起计算机的几次更新换代。每一次更新换代都使计算机的体积和耗电量大大减小,功能大大增强,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特别是体积小、价格低、功能强的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得计算机迅速普及,进入了办公室和家庭,在办公室自动化和多媒体应用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目前,计算机的应用已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可将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1.第一代计算机(1946年~1957年)

主要元器件是电子管。

2.第二代计算机(1958年~1964年)

用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

3.第三代计算机(1965年~1970年)

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取代了晶体管。

4.第四代计算机(1971年至今)

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5.第五代计算机

智能计算机

第二篇: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四个阶段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四个阶段

简单地说,计算机网络就是通过电缆、电话线或无线通讯将两台以上的计算机互连起来的集合。按计算机联网的地理位置划分,网络一般有两大类:广域网和局域网。Internet网(因特网,许多人也称其为“互联网”)是最典型的广域网,它们通常连接着范围非常巨大的区域。我国比较著名的中国科技信息网(NCFC)、中国公用计算机网(CHINANET)、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和中国公用经济信息网(CHINAGBN)都属于广域网。局域网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网络,例如:你所在的机关电大计算机网络就是一个局域网,我们通常也把它称之为校园网。局域网通常也提供接口与广域网相连。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计算机-终端 将地理位置分散的多个终端通信线路连到一台中心计算机上,用户可以在自己办公室内的终端键入程序,通过通信线路传送到中心计算机,分时访问和使用资源进行信息处理,处理结果再通过通信线路回送到用户终端显示或打印。这种以单个为中心的联机系统称做面向终端的远程联机系统。在主机之前增加了一台功能简单的计算机,专门用于处理终端的通信信息和控制通信线路,并能对用户的作业进行预处理,这台计算机称为“通信控制处理机”(CCP:Communication Control Processor),也叫前置处理机;在终端设备较集中的地方设置一台集中器(Concentrator),终端通过低速线路先汇集到集中器上,再用高速线路将集中器连到主机上。

2、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 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连成为计算机-计算机网络。连网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使用本地计算机的软件、硬件与数据资源,也可以使用网络中的其它计算机软件、硬件与数据资源,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3、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阶段 ISO 制订了OSI RM成为研究和制订新一代计算机网络标准的基础。各种符合OSI RM与协议标准的远程计算机网络、局部计算机网络与城市地区计算机网络开始广泛应用。

4、网络互连阶段 各种网络进行互连,形成更大规模的互联网络。Internet为典型代表,特点是互连、高速、智能与更为广泛的应用。

第三篇: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四个阶段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四个阶段

1:萌芽与酝酿期(97-2000年):爆炸式发展的夏天 亚马逊网络书店(1995年)的冉冉升起,使电子商务成为了经济活动的热点,大量风险投资涌入电子商务,网络概念股在美国受青睐,电子商务出现爆炸式发展。

2:调整蓄势阶段(2000-2003年)——寒冬 由于扩张速度快,资金投入多,电子商务问题暴露,物流、管理问题突出,网络股出现炮沫经济,国际股市从5000点跌破到2000点,资金撤离,网站开始重新洗牌,优胜劣汰,强者生存,弱者淘汰,电子商务发展经历了寒冬腊月,超过1/3的网站销声匿迹了。

3:复苏与回暖期(03年-05年)—高速发展的春天 经过严峻的市场考验,电子商务网站开始务实经营,SRS的出现、911事件的发生,禽流感病毒的传染、非典流行使得电子商务又卷土重来,电子商务又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这个阶段对电子商务来说最大的变化有三个: 第一个变化:大批的网民逐步接受了网络购物的生活方式,而且这个规模还在高速的扩张。第二个变化:众多的中小型企业从B2B电子商务中获得了订单,获得了销售机会,“网商”的概念深入商家之心。

第三个变化:电子商务基础环境不断成熟,物流、支付、诚信瓶颈得到基本解决,在B2B/B 2C/C2C领域里,都有不少的网络商家迅速的成长,积累了大量的电子商务运营管理经验和资金。

4:电子商务纵深发展期(2006-现在):做大做强的夏天 这个阶段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电子商务已经不仅仅是互联网企业的天下。数不清的传统企业和资金流入电子商务领域,使得电子商务世界变得异彩纷呈。

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99年~02年萌芽阶段。

这个阶段里中国的网民数量相比起今天是在是少得可怜,根据2000年年中公布的统计数据,中国网民仅1000万。而且这个阶段,网民的网络生活方式还仅仅停留于电子邮件和新闻浏览的阶段。网民未成熟,市场未成熟,以8848为代表的B2C电子商务站点能说得上是当时最闪耀的亮点。可惜8848最终逝去,萌芽期的电子商务环境里没能养活几家电子商务平台,只是孕育了一批初级的网民。这个阶段要发展电子商务难度相当大。

2、03年~06年高速增长阶段

当当、卓越、阿里巴巴、慧聪、全球采购、淘宝,这几个响当当的名字成了互联网江湖里的热点。这些生在网络长在网络的企业,在短短的数年内崛起,和网游、SP企业等一起搅翻了整个通信和网络世界。以前程无忧网络招聘为例,在这个以专门发行招聘报纸的企业,03年初的时候还是投报纸广告送网络招聘会员,到今天已经变成了投放网络招聘广告赠送报纸招聘广告,可见变化之巨大(这个例子说明的就是网络应用的发展对传统业务的影响深远)。

这个阶段对电子商务来说最大的变化有三个:

第一个变化:大批的网民逐步接受了网络购物的生活方式,而且这个规模还在高速的扩张。

第二个变化:众多的中小型企业从B2B电子商务中获得了订单,获得了销售机会,“网商”的概念深入商家之心。

第三个变化:电子商务基础环境不断成熟,物流、支付、诚信瓶颈得到基本解决,在B2B/B2C/C2C领域里,都有不少的网络商家迅速的成长,积累了大量的电子商务运营管理经验和资金。

3、07年~10年电子商务纵深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电子商务已经不仅仅是互联网企业的天下。数不清的传统企业和资金流入电子商务领域,使得电子商务世界变得异彩纷呈。

首先:阿里巴巴、网盛上市标志着B2B领域的发展步入了规范化、稳步发展的阶段;淘宝的战略调整,百度的试水意味着C2C市场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不断的优化和细分市场。

PPG、红孩子、京东的火爆,不仅引爆了整个B2C领域,更让众多传统商家按耐不住纷纷跟进。

07年~10年,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将达到新的高度。虽然还不至于会颠覆人们的生活习惯,我们一定会看到更为精彩绝伦的新鲜事,会看到一个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不断融合发展的新时代。

回到上文的问题,拥有一定规模实力的传统企业,以及慢慢成长起来的中小网商未来之路该如何走?

可以预言,由传统企业延伸过来的电子商务公司和互联网中成长起来的中小网商将会是未来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力量。

原因有三:

1、对于B2B电子商务平台,承载其盈利模式的90%以上都是中小型企业。随着B2B领域的竞争格局趋于暂时的稳定,B2B领域的规模扩张将会降温,取而代之的是结构优化和业务深挖。

2、在C2C领域,随着B2C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市场管理的日益规范,纯C2C交易规模的增长速度也会放缓。

3、B2C领域,随着传统企业的资金涌入,会获得高速发展。而且,拥有独立品牌、优势货源、良好口碑、服务完善的各行业B2C商家会为整个电子商务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百花齐放的盛况。

第四篇:四个阶段体现计算机应用一体化过程

水利工程计算机应用工作的起点基本上与其它专业同步,初期发展也是有声有色的,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主旋律,度过了从起步到发展的初级阶段,进入令人困惑的相持时期,最终还是拉开了档次,走向两极分化。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起步阶段、发展阶段、相持阶段和拉开档次等四个阶段。

八十年代中期,PC-1500 袖代写计算机硕士论文珍计算机使得最基层的地勘队有幸成为计算机的拥有者。袖珍机用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的一些小型计算,物理力学试验资料的分析整理,一些小型的简单图件的绘制等等。许多袖珍计算机的使用者们将自己的经验和成果无私奉献出来,在各类专业技术刊物上登出了大量解决实际问题的源程序,自发地形成了自由软件库。单位和个人的应用程序的交流也比较随便和自由,这对提高系统内计算机整体应用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以代写计算机毕业论文这样说,八十年代中期水利水电系统的袖珍计算机热,为系统内的计算机应用培养了人才,锻炼了队伍。

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发展,PC 系列微机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国内计算机处理汉字信息技术也进入了实用阶段,中国人应用计算机有了划时代的突破,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计算机应用也进入了形势大好的发展阶段。系统内一些领导比较重视的单位相继组建了工程地质专业的微机室或电算组,装备了一定数量的台式微机,部分地质师转而从事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工作,从此有了水利工程计算机应用的专业队伍。在此期间,工程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地质专业计算机应用软件有了很大发展,绘制钻孔柱状图、地质剖面图、等值线图、节理统计图等地质图件亦可达到计算机出图的实用水平;数据库的应用方面,有了一些初步实践和应用规划;在工程地质数值计算方面,将当年在袖珍机上应用较为成熟的一些工程地质计算程序搬到了微机上,并继续开发了一些新的计算程序。总之,这些成果反映出工程地质的计算机应用逐渐进入了实用阶段。

Windows 系统走向成熟,各类编程工具、制图平台、数据库平台等等,功能越来越强大。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专业的计算机应用自然也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绘制钻孔柱状图作了一些版本更新,或与数据库的结合方面有些新进展,剖面图方面可以利用数据库和数据文件在AutoCAD 环境下处理复杂地形、断层构造、非钻孔控制的地质剖面等问题,达到了推广应用的水平。在探讨三维地模型于计算机上的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实现亦有些新进展,但离实用水平还有相当距离。就整体应用水平而言,基本上没有更为可以宣扬的重大突破,在此称之为“相持”或“稳定”阶段,当然并不一定很合适。社会不希望动荡,政治强调的是稳定,而科学技术处于稳定状态就等于停滞不前,那可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水利水电系统的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发展很不平衡,经过起步、发展、相持阶段之后,迅速拉开档次就成为必然结果。主要表现在水平高的单位已经建立起了勘测系统的Intranet,可以与分散的地质队实现远程网络通讯,交换工程及管理信息,计算机出图率可达80 以上,地质报告的编写、地质资料的分析整理等等均已达到计算机化。

工程地质专业是工程基本建设的辅助配合性专业,在工民建、地矿、石油、交通、煤炭、电力等行业部门都有工程地质专业,鉴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又是所有这些不同行业的工程地质专业中涉及面最广声望最高问题最复杂任务最艰巨的专业,这是众所周知毋庸置疑的。水利工程计算机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无论是数值计算、数据库应用,还是专家系统、网络系统,都大有用武之地;特别是工程地质制图(主要指三维问题),可以说是所有专业计算机制图技术中最为复杂难度最大的,堪称计算机图形学中的世界性难题,很需要我们的地质计算机人员去探索研究。

分析现状产生的原因,自然有其深层次的内涵,社会发展阶段的局限性、经济体制改革的复杂性、事业单位向企业化过渡进程中的不适应性、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矛盾性、旧的管理制度与新的运作机制的协调性„,似乎越理越复杂,越分析越使人困惑无奈。当我们善于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时候,问题就十分明显化了。为什么一些单位在同样的大环境下能够走在时代的前列,只要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都可以得出一个常识性的结论:人才。

第五篇:综艺娱乐节目发展的四个阶段

2.总结综艺娱乐节目的发展历程,大概分为四个阶段,包括前娱乐阶段(1998年之前)、游戏娱乐阶段(1998年至今)、益智娱乐阶段(1999年至今)、全民总动员阶段(2004年至今)。

第一阶段,传统综艺阶段,春节联欢晚会,综艺大观等。为代表

第二阶段,娱乐阶段,像快乐大本营推出,把我们的娱乐阶段再次提升。

第三阶段,益智游戏阶段,我国曾经有那么一个时期,就是在王小丫,李咏为杰出代表的时期。

第四阶段,综艺娱乐阶段,总结综艺娱乐节目的中国特色,代表作,超女,快男,后来的这种选秀。现在的例如非诚勿扰节目,和一些延伸品。第一阶段

(一)以综艺节目为主的阶段

中国内地电视娱乐节目真正受到关注是从1983年起举办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和1990年开播的《综艺大观》开始的。

1983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在全国引起的轰动,是现在任何一个电视节目都无法与其相比的。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除夕之夜看春节联欢晚会成了中国家庭和吃年夜饭、放鞭炮一样必不可少的事情。[2]

这一阶段的电视娱乐节目内容以传统的专业歌舞和曲艺为主,明星表演、观众观看,节目形式比较固定,虽然有时也出现主持人对向观众问话等环节,但观众基本不能主动参与到节目之中,与观众有较大的距离。内容缺少亲和力、形式缺少变化、与观众缺少互动成为传统综艺节目的硬伤。表演类综艺节目运作模式即“明星+表演”。明星是节目的当然主角,由明星的舞台表演是构成节目的主要内容,而各个很少相干的节目之间的串联则由主持人来完成。与之相对应,传统表演美学和播音美学决定了表演类综艺节目的整体面貌与审美形态,“舞台”和“话筒”成为电视观众可望而不及的“神圣”,传播学意义上与传者具有互动功能的受众,也在这里成为一个纯粹的“看客”或“他者”。2004年10月8日,《综艺大观》成为央视综艺频道正式改版播出后首批被淘汰的栏目之一,拥有14年历史的《综艺大观》被淘汰,改版为《欢乐中国行》,成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上世纪90年代,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带动电视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电视的需求不仅仅满足于《新闻联播》的基本资讯、每年一次的春晚,于是,《正大综艺》应运而生。其全新的互动形式、轻松随意的节目风格、奇妙世界的讲述,一下子打开了一扇心灵世界之窗。[2]

二、以游戏节目为主的阶段

1997年,湖南电视台模仿港台节目制作了《快乐大本营》和《玫瑰之约》。此后,中国内地以“欢乐”、“快乐”和“速配”为主题的节目掀起国内电视娱乐节目的第二次浪潮。这一阶段节目的娱乐性增强,观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增强,现场观众甚至有直接参与节目的机会。各种各样的游戏、轻松活泼的氛围曾令观众耳目一新,但简单的游戏已难以满足观众的需求,其地位很快被以知识竞技为主的益智类节目代替。

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在全国刮起了快乐旋风。李湘与何炅以古灵精怪的造型、机智非凡的对答,霎时虏获了无数人的笑声。此节目也是第一个让明星以常态参与游戏的娱乐节目。从2004年开始,《快乐大本营》逐渐淡化明星套路,越来越强调海选、真人秀、PK等新概念,突出全民娱乐。[2]

1999年1月2日,北京有线电视台《欢乐总动员》亮相,江苏卫视推出《非常周末》、福建东南台推出《开心一百》、安徽卫视《超级大赢家》,各大媒体竞相抢滩这一“娱乐市场”。这些节目不但名称大同小异,而且节目内容、环节的“起承转合”也都基本雷同,“你有我有全都有”的状况使得观众产生了严重的“审美疲劳”,一些节目逐渐退出了荧屏。[2]

与游戏类综艺几乎同时涌上荧屏的还有一种婚恋类综艺节目,代表性的栏目有:《玫瑰之约》(湖南卫视)等。

1999年6月中旬,国家广电总局总编室在北京顺义召开的广播电视文艺研讨会提供的材料显示,全国省级电视台办娱乐节目的有33家,地市级电视台开办娱乐节目的有42家,之后又有32家电视台开办或引进了娱乐节目。1999年1月20日北京有线电视台开播的《欢乐总动员》,被全国近40个城市的电视台引进播出,全国上下掀起一股“快乐”、“欢乐”热。但是这股热潮并没能继续持续下去,随着一批批克隆节目的出现,“快乐”“欢乐”充斥各个荧屏,观众开始对这种无处不在的“纯娱乐”节目感到腻烦,收视率在大幅下滑。

三、以益智节目为主的阶段

中央电视台1998年推出的《幸运52》与2000年推出的《开心辞典》是中国内地益智类节目的代表。

益智类节目,不仅保留了游戏闯关等环节,出现了一些知识性与娱乐性兼备的题目,还增加了博彩、参与者与现场及场外观众的互动等环节,节目更具亲和力。益智类节目受到自身的限制,节目除了在演播室的装饰和题库上下功夫外,很难获得较大的突破。在探索新的娱乐节目时,国内电视业界找到真人秀这一新的突破口。

观众看节目时既不是审美也不是审丑,坐在王小丫和李咏对面的竞答者是观众熟悉的、如他们一样普通的身边的人,这个时候观众已经和他们有了一种平视的态度,节目已经走向了平民化。央视王小丫主持的《开心辞典》和李咏主持的《幸运52》开播之初就受到了很大的关注。丰厚的奖品刺激了观众的参与热情,而地方电视台更是将益智节目发挥到了极致。2002年元旦诞生于上海的《财富大考场》,以创造了最高奖可达22万元的奖金纪录而风靡全国40多个城市。湖南的《财富英雄》更是以“千金一题”为广告:答对5道题5000元,10道题5万元,15道题50万元,平均每道题33333.33元。

在“2000年中国电视节目榜”《幸运52》一举获得“电视节目”、“最佳游戏节目” 最佳游戏节目主持人"三项大奖。在首届大学生电视节上,《幸运52》被评为“最具生命力” 的节目之一。如今,《开心辞典》已经没有当年的辉煌,《幸运52》也停播改版为《咏乐汇》。[2]

以智力竞猜加高额奖品,从表面看来似乎只是与一些娱乐节目的侧重点调了个位儿,加大竞猜得奖成分的比重,缩小了娱乐成分的比重,可它恰好迎合了观众喜欢刺激性活动的心理,同时竞猜节目、益智类节目由于创意、制作的技术门槛不高,引起了地方频道竞相模仿,大有天女散花之势,全国上下又掀起了一轮“竞猜时代”的高潮。如贵州卫视的《世纪攻略》、上海卫视《财富大考场》、广东电视台《赢遍天下》、重庆卫视的《魅力21》、江苏卫视的《夺标800》,等等。

四、以真人秀为主的阶段

以广东电视台的《生存大挑战》、北京维汉文化传播公司的《走入香格里拉》等野外生存挑战类为代表的节目成为国内真人秀的先行者。

2004年《超级女声》、《莱卡我型我秀》和《梦想中国》三箭齐发使选秀类节目初露锋芒,激烈竞争引起一浪接一浪的发展高潮。2005年是国内真人秀快速发展的一年。其中,以“海选”、“全民娱乐”、“民间造星”为主要特征的“表演选秀类真人秀”成为最大赢家,《超级女声》、《梦想中国》和《莱卡我型我秀》都取得了不俗的收视成绩。同时,一批职场真人秀节目如东方卫视的《创智赢家》也发展起来,开始引发人们的关注,成为国内真人秀节目的又一大热点。此外还有《非常6+1》《星光大道》《快乐男声》《快乐女声》《加油!好男儿》《绝对唱响》《化蝶》《第一次心动》等。通过自身的探索和借鉴境外的相关节目,真人秀节目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内地娱乐节目的主流。

央视《非常6+1》,节目用六天时间把平民英雄的成长过程,非常细化地呈现出来。它把屏幕内外的界限完全颠覆了,强调的是大众的参与,电视屏幕之外的人多是真人秀参与者的亲戚、朋友,甚至拥护者、认同者和反对者,他们通过投票参与整个的进程。

在传统娱乐节目在内地持续走低的状况下,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真人秀节目却火得一蹋胡涂。2004年该节目的报名人数为5万,2005年迅速飚升到了12万,光成都赛区就达到了4万人,去年各分赛区比赛时平均收视率位列同时段全国第二,仅次于央视一套,收视率达到8%—10%,今年更是不断刷新纪录。“新娱乐”也成为湖南卫视在2004年隆重推出的口号,所谓“新娱乐”就是改变以往明星娱乐大众的方式,变成大众娱乐大众。

实际上1985年,上海电视台推出了一档以家庭为单位的歌唱大赛,被认为是中国内地最早的选秀节目。这场比赛之所以取得空前的成功,是因为它让普通的百姓家庭第一次走上荧屏。第一届比赛的决赛选择在除夕夜举行,当时上海万人空巷,收视率达到94%。卡西欧大奖赛还培养了一批平

[3]民明星,比如“读书郎”小曹蕾、周冰倩、巫慧敏等。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