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如何克服粗心马虎的问题

如何克服粗心马虎的问题



第一篇:如何克服粗心马虎的问题

如何克服粗心马虎的问题分析

现象:很多成绩中等偏上或者优秀的学生都会存在粗心马虎的问题,导致失分,学生也知道自己存在这样的问题,每一次都下狠心说要改正。可是每一次都没有办法纠正,马虎成了学生痛心疾首的问题。我们今天从学生大脑中寻找知识结构存在哪一种缺陷,马虎问题一般是学生大脑中的陈述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或者程序性知识(解题的步骤和流程)和策略性知识(解题技巧,思维方式)中存在缺陷和薄弱。

马虎类型:

I 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对所给的已知条件或问题要求等陈述性内容视而不见,或理解错误,可导致马虎现象。

一、题目:一条入射光线射向物体表面,经反射后他的传播方向与原来的传播方向夹角是40º,则反射角=______。

分析:学生一般对于反射规律掌握得很熟悉,并且能运用这一定律来解决问题学生能掌握的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造成解题错误的原因是吹效能感知识缺陷。本质上是用以往的认知策略来解答题目,这种形成的思维经验定势影响下,导致提取策略知识出现错误。

解决:这一类学生对课本知识公式、定义和概念,解题步骤和方法掌握得很好,做了大量的练习,掌握解题技巧。所以他们在解与该类型题相似的问题时会受到定势的影响,对于这类学生应增加一条认知策略:对于那些在考试中遇到曾做过的类型题时,一定要看清楚题中所给的已知条件跟以往做过的类型题所给的条件有何不同(所求的量的问法与曾经做过类型题所给的条件有何不同),然后再小心计算。

II 解题过程中只重视整体而忽略局部的程序性知识,从而导致解题错误。例题:质量、体积相等的空心铜球、铁球、铝球,哪一个空心体积最大()

A 铁球 B铜球 C铝球 D一样大

分析: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平时做练习时养成一种习惯,对于简单的题目,看一眼就知道解题思路的题,只记下解题思路就放在一边,而没有完成整个解题过程,导致考试中一遇到这类简单的题就会出现错误。分析原因:在解题时候,只重视自己是否能够对问题情境做出整体的解题思路的知识提取反应,而不再重视解题过程中必备的一些局部的程序性知识操作细节,最容易导致考试失分。

解决:无论解决哪一道题目,如果有解题思路就一定要把这个解题思路扎实地进行到底。在此过程中,会受到一次完整的运行解题程序只是的学习和练习过程,从而获得解一道题必备的全部程序性知识系统,而不只是获得解一道题的主要程序性知识部分而缺少某些关键的细节或不容易想到的局部细节。这样就从程序性知识的获得到练习环节上有效防止了所谓的马虎现象产生的根源。

III 在解题计算过程中,由于同时进行两部以上的同级运算二造成解题结果出现错误。

例题:

人的大脑的短时记忆有限,如果大脑中同时输入两组程序性知识,大脑加工会受到限制,从而容易导致错误。

解决:在解答复杂或者运算步骤多的类型题目时,每一步只完成一个任务,这样就能避免错误。

第二篇:如何克服马虎问题

如何克服马虎

寻找学生马虎的根源

马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帮助自己克服马虎的坏习惯,首先要找到马虎的原因。一般说来,产生马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态度问题

有些学生马虎是态度不认真,对学习缺乏责任心,因而理解知识时囫囵吞枣,做作业时马马虎虎凑合着做完得了。

2.性格问题

有些学生是急性子,干什么都心急,急急忙忙难免出错。

3.熟练程度上的问题

有些马虎是因为对所做的功课不熟练,因而顾此失彼,出现错误。研究表明一,对习题特别生不易马虎,因为还不会呢,特别小心仔细。对习题非常熟练也不易马虎,熟到不假思索就能写对,也不马虎,很少有把自己的名字写错的,就是因为太熟了,马虎不了。只有半生不熟才容易出现马虎的现象,看着这题一点都不难,可实际上自己又不是掌握的特别好,思想上麻痹,出了错。

4.习惯问题

马虎已成习惯,干什么事都毛手毛脚,马马虎虎。

5.考试焦虑问题

有些学生因对考试的心理负担过重,过分紧张,平时做题没问题,一考试就错,这是考试焦虑造成的。针对不同情况,要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如,对态度不认真的学生,应主要解决态度问题,使之认识到马虎的危害,改变不认真的态度:对心性格急躁的要训练性格,改变急躁的性格:对那些知识不熟练的学生,应多加练习主,做其熟练的掌握知识:对考试焦虑的学生应减轻其心理负担,不要让他把分数看的过重,心理负担轻了就不会那么紧张了:对习惯不好的学生,应校正其不良习惯,培养严肅认真习惯。

防止和克服学生马虎的方法

1.提高学生对马虎危害性的认识

有些学生对马虎的危害没有清醒的认识,认为马虎没关系,虽然错了,可不是我不会。有的和老师对学生马虎也不重视,认为只要学生聪明就行,马虎点没关系。这是要不得的,我们应该让学生认识到马虎的危害。提高学生的认识,可以采取以下的做法:

(1)给学生讲有关马虎的故事。

传说在宋朝,京城开封有一个画家,此人画画很不认真,粗心得很。有一天,他画老虎,刚画完一个虎头,就听一个人说:“请给我画一匹马,于是他就在虎头下面画了个马身子,那人说:“你画的是马还是虎?”这位画家说:“管他呢,马马虎虎吧。”“马虎”这个词就这么出现了。那位请他画马的人生气地说:“这么凑合哪行,我不要了。”于是生气地转身走了。可是画家却不在意,还把这张画挂在自己家的墙强上了。他的大儿子问:“您画的 1

是什么?”他漫不经心地回答:“是老虎。”二儿子问他:“您画的是什么?”他却随口说:“是马。”儿子们没见过真老虎,真马,于是信以为真,并牢牢地记在脑子里。有一天,大儿子到城外打猎,遇到一匹好马,误以为是老虎,上去一箭就把它箭死了,画家只好给马的主人赔偿损失。他的二儿子在野外遇碰到了老虎,可却以为是马,迎过去要骑它,结果被老虎咬死了。画家痛心极了,痛恨自己办事不认真,太马虎生气地把那幅虎头马身子的画给煤了。为了让后人吸取教训,他沉痛地写了一首打油诗:“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大儿仿图射死了马,二儿仿图喂了虎。草堂焚毁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这个故事虽传说,但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2)讲科学及生产中马虎所造成的危害。

有个学生从小养成马虎的坏习惯,长大了当建筑师,在计算工地用料时,把砖的数量后面多写了一个“0”,结果工地的砖多运去九倍,盖完楼又用汽车往回运,仅这一项就损失国爱财产上万元。如果宇航专家马虎,那么一个数据写错就会造成上亿元的损失。如果工厂生产投料比例搞错,将会造成产品质量的大问题。如果农业上施农药,浓度搞错就会使人吃了中毒。如果医生马虎,给病人开错了药,就是人命关天的大问题等等。

2.教学生学会自检

有些家长学生作业错了,得不到高分,于是天天给学生检查作业,这样做的结果是养成学生依赖思想,以为马虎了也没关系,反正有爱长还给我检查呢。第二天,老师发现学生的题错了,问他:“你怎么这么马虎?”答日:“不是我马虎,是我妈马虎,她没给我检查出来。”家长帮助学生检查作业的结果,往往助长了学生不负责任,马虎的坏习惯。家长要让学生自己检查,提高自检能力。如果家长不放心,也要让学生自己先检查完后再给他检查,发现了错误,不要直接告诉他第几题错了,而要说:“你这作业里有错题,再去检查,”让他自己找第几题错了,错在哪儿,时间长了,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自检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养成仔细认真的好习惯。

家长不给学生检查作业,但应该教给学生检查作业的方法。如:

(1)正向检查法。

这种方法是从审题开始,一步一步地检查,看原题是否看准了,有无错误理解:题目中已知条件是否都用上了,运用的概念,公式是否正确:计算是否准确,格式是否标准等等。

(2)反向检查法。

这种方法是从答案往回,用相反的计算验算。如,加法用减法验算,乘法用除法验算,方程用代入法验算等等。

(3)重做法

把题迅速重做一遍,看看两次结果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就对比一下,分析错误在哪一步,是什么原因,然后更正过来。

检查时要根据不同的题目采取不同的方法,学生经常自我检查,就会熟练地掌握住检查的方法,到考试时也能应用自如。如果平时学生不是自己检查,到考场上出现了错误也检查不出来,那时家长还有包办代理吗?教学生学会自检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所必需的,切不可忽视。

3.搞一个错题集

学生马虎,经常出错,但对错误又不认真分析,很难吸取教训。很多学生改错题时,并不是找找错在哪里,是什么原因错的,只是把错题从头到尾再做一遍,蒙对了完事,这样改错题实效不大。为了引起学生对错题的重视,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搞一个错题集,具体做法如下:

(1)把所有的作业,练习,考试中的错题原封不动地抄在《错题集》上,留下“错误档案”。

(2)让学生认真检查错在什么地方,并用红笔在错误下面画上横线。

(3)找出错误原因并写出来,写得要具体,是概念不清还是用错公式,是没弄懂题还是计算马虎。马虎错的也不要只写“马虎”两个字,要写清怎么马虎的,是把“+”号抄成“-”了,还是把“3”抄成“5”了,越具体越好。

(4)改正错误,写出正确答案。

《错题集》是把学生的错题集中起来,到一定阶段可以让学生做个统计,因马虎而错的题占错题的比例是多少,这时再教育才有利于学生对马虎危害的认识。《错题集》可以使学生及时改正错题,并找出原因,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同时,《错题集》实际上是一个:错误档案”便于分析学生的问题,及时弥补。《错题集》实际上是一本好的复习资料,平时经常翻翻,提醒学生不要重犯《错题集》上的错误,《错题集》是个警钟,到期末要让学生重点复习错题集上的题,补上这个薄弱环节,使《错题集》成为一本自制的《参考书》。

学生最烦的就是改错,尤其是改错要经过《错题集》上要求的的四个步骤,因而宁愿做三道错题,也不愿意做三道题,也不愿意改一道错题。这很好,我们就要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告诉他怕麻烦就要仔细认真,争取不马虎,不粗心,不错题,一次做对。

4.培养学生不要依赖橡皮

有些学生学习时不认真,写错了就用橡皮擦,擦了一次又一次,把纸都擦破了,这种学习方法不好。我们应该锻练学生不用橡皮,每次作业都仔细认真,争取一遍做对,这是防止马虎的重要措施,不用橡皮有很多好处。首先,它可以锻练学生三思而后行的习惯,每次做题前先动脑再动笔,想好再写,争取一写就对。养成了这个好习惯,将来长大了,对工作也能认真负责,先想好再干,争取一次成功,不出废品。其次,不用橡皮,学生写错了就可以把错误留在作业本上,这是学生思维的档案,错误没被涂掉,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于老师检查出学生的毛病,帮助他改正。对学生来说也养成正视错误,不掩盖问题的好品质。错误留下来以便复习时重点复习,有针对性地复习。不用橡皮可以促进学生做作业仔细认真,但这并不等于不允许做错题民,做错了还可以重做,只是把错了的留下,不擦掉,在下面重新做出正确答案。这种做法可能现在还得不到教师的认可,那就先在家里试验,凡是老师留的作业都采取这种办法,一小步养成好习惯,再过渡到学校作业,总之要让学生不依赖橡皮。

5.告诉你“草稿纸不要太草”

做数学题,写作文或答题往往需要用草纸。学生对草稿纸往往不太认真,急急忙忙,写的乱七八粳,老师对草稿纸也不检查,可不少学生错题往往就出在这个草稿纸上,由于草稿写得乱,往往计算出了问题,或草稿过乱,学生往往作业抄时抄错了,因此,管理好草稿纸也是很重要的,草稿当然不能写得十分整齐,但也不能太草,要按顺序写,能认得出,万一抄错了还能找到草稿,这样就必重新算起,而从草稿上就能发现问题,及时更正。草稿写得乱,表面是省了时间,可实际上往往费了时间,如果草稿不乱,可以减少很多错误,有了错误也便于检查,这不等于赢得了时间吗?

草稿是学生思维过程的记录,自己检查自己作业,如发现错了,不妨检查一下草稿就能看出怎么错了。现在学校已经开始重视草稿,升学考试巻子的边上专留有“草稿纸”,我们当老师的要教育学生重视草稿,不要把草稿写得乱七八粳,誰也认不得。

6.教学生“认真审题,注意埋伏”

不少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其实并不是不会,而是粗心。教师和老师都为这样的学生感到可惜。于是让学生大量做题,以为做题多了学生就能熟练,就会克服精心的毛病。可是做题做的越多,错题就越多,马虎的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更加严重了,要解决精心的问题,主要不在做题,而在审题。审题要审三遍:

(1)把题读懂,看看这题问的是什么,给了什么条件。

(2)要阒在教师的角度看题,想一想教师为什么要出这道题,这道题考的是什么,心里有数了,遇到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就仔细了,这是克服粗心的好办法。

(3)要看看这题里有什么埋伏。教师出题往往出学生容易错的,容易混淆的,也就是说题了打了个埋伏,埋伏对于粗心的学生来说是大敌。如果学生每次做题都仔细认真审题民,看看可能有什么埋伏,就不会上当了,认真审题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使学生先静下心来,克服急躁情绪。如果粗心的学生拿到题,不看也不想,三下五除二就算完,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总之,让学生认真审题,是克服粗心的好方法。

7.教学生学会“解剖习题“

有些学生做题时求快,并未很好的分析题,就急急忙忙解答,忙中出错,有的还未真正理解题意,就按自己想像的去答,结果所答非所问。

拿到题目先不要急着答,先认真分析,把题“解剖”一下,看看题目给了什么条件,问的是什么,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关系,哪些是间接的已知条件等等。然后,再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解决。有些题只要认真分析就会发现,必须挖掘出潜在的条件,这个潜在的条件是向结论过渡的关键。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分析法和综合法,把已知条件和问题一步步联系起来。中间这个关键的一步如果分析清楚了,问题往往就会迎刃而解

第三篇:克服学生粗心马虎的几点建议

克服学生粗心马虎的几点建议

小学生中马虎的现象实属正常,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同时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必须引起家长和我们做教师的高度注意。

一、孩子产生马虎的原因

孩子马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帮助孩子克服马虎的坏习惯,首先要找到孩子马虎的原因。一般来说,孩子马虎有以下几个原因: 1.态度问题

有些孩子马虎是态度不认真,对学习缺乏责任心,敷衍了事,因而理解知识时囫囵吞枣,作业时敷衍塞责,马马虎虎凑合着做完得了。2.性格问题

有些孩子是急脾气,干什么事都心急,急急忙忙难免出错。3.熟练程度上的问题

有些孩子马虎是因为对所做的功课不熟练,因而顾此失彼,出现错误。长期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对习题特别生的不易马虎,因为还不会呢,特别小心仔细。对习题非常熟练也不易马虎,熟到不假思索就能写对,也不马虎,很少有把自己名字写错的,就是因为太熟了,马虎不了。只有半生不熟既一知半解才容易出现马虎的现象,看着这题一点都不难,可实际上自己又不是掌握得特别好,思想上麻痹,出了错。4.习惯问题

马虎已成习惯,干什么事都毛手毛脚,马马虎虎,这可能与学前教育或学生所处环境有关,如:做事不能专一,吃饭、看电视同时进行,会造成学生三心二意。有些孩子因家长对学生考试的心理负担过重,考试前过多嘱咐或应允学生什么条件,平时做题没问题,一到试卷上就错,这是考试分心造成的。针对不同情况,要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如,对态度不认真的孩子,应主要解决态度问题,使之认识到马虎的危害,改变不认真的态度;对性格急躁的要训练性格,改变急躁的性格;对那些知识不熟练的孩子,应多加练习,使其熟练地掌握知识;对考试焦虑的孩子应减轻其心理负担,不要让他把分数看得太重,心理负担轻了就不那么紧张了;对习惯不好的孩子,应校正其不良习惯,培养严肃认真的习惯。

二、防止和克服孩子马虎的方法

1.提高孩子对马虎危害性的认识

有些孩子对马虎的危害没有清醒的认识,认为马虎没关系,虽然错了,可不是我不会。有的家长对孩子马虎也不重视,认为只要孩子聪明就行,马虎点没关系。这是要不得的,我们应该让孩子认识到马虎的危害。提高孩子的认识,可以采取以下的做法:(1)给孩子讲有关马虎的故事

传说在宋代,京城开封有一个画家,此人画画很不认真,粗心得很。有一天,他画老虎刚画完一个虎头,就听一个说,请给我画一匹马,于是他就在虎头下面画了个马身子。那人说:“你画的是马还是老虎?”这位画家说:“管他呢,马马虎虎吧。”“马虎”这个词就这么出现了。那位请他画马的人生气地说:“这么凑合哪行,我不要了。”于是生气地转身走了。可画家却不在意,还把这张画挂在自己家的墙上。他的大儿子问:“您画的是什么?”他漫不经心地回答:“是老虎。”二儿子问他:“您画的是什么?”他却随口说:“是马。”儿子们没见过真老虎、真马,于是信以为真,并牢牢地记在脑子里。有一天,大儿子到城外打猎,遇见一匹好马,误以为是老虎,上去一箭就把它射死了,画家只好给马的主人赔偿损失。他的二儿子在野外碰上了老虎,可却以为是匹马,迎过去要骑它,结果被老虎咬死了。画家痛心极了,痛恨自己办事不认真,太马虎,生气的把那幅虎头马身的画给烧了。为了让后人吸取教训,他沉痛地写了一首打油诗:“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大儿仿图射死了马,二儿子仿图喂了虎。草堂焚烧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这个故事虽是传说,但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家长在提高孩子对马虎危害的认识时,不妨把这个故事讲给孩子听听,它比对孩子训斥更有教育意义。

家长还可以找一些类似的故事,或自编一个真实故事教育孩子。孩子最喜欢听故事了,形象生动的故事可以使孩子在故事中不知不觉地就接受了教育。(2)讲科学及生活中马虎所造成的危害。

有个孩子从小养成马虎的坏习惯,长大了当建筑师,在计算工地用料时,把砖的数量后面多写了一个“0”,结果工地的砖多运去9倍,盖完楼又用汽车往回运,仅这一项就损失国家财产上万元。如果医生马虎,给病人开错了药,就是人命关天的大问题等等。(3)讲述在学习中马虎所造成的危害

结合孩子切身体会讲,本来全都会,可就是得不了满分。2.家长教孩子找错因,学会自检。

有些家长每天学生做好作业后,总先给孩子检查作业,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家长检查应有策略。否则会养成孩子的依赖思想,以为马虎了也没关系,反正有家长还给我检查呢。第二天老师发现孩子的题错了,问他:“你怎么这么马虎?”答曰:“不是我马虎,是我妈马虎,她没有给我检查出来!”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应讲究方法:家长要让孩子自己检查,提高自检能力,家长让孩子自己先检查完后再给他检查,发现了错误,不要直接告诉他第几题错了,而要说:“你这作业题里有错题,再去检查。”让他自己去找第几题错了,错在哪儿,时间长了,不但提高了孩子自检能力,还能帮助孩子养成仔细认真的习惯。3.培养孩子“不要依靠橡皮”

有些孩子学习时不认真,写错了就用橡皮擦,改正纸贴,或用修正液涂改,有的甚至把纸都弄破了。这种学习方法不好。我们应该锻炼孩子不用橡皮等修正用品。每次作业都要仔细认真,争取一遍做对,这是防止马虎的重要措施。不用橡皮等很多有很多好处。首先,它可以锻炼孩子“三思而后行”的好习惯;其次,不用橡皮等修正用品,孩子写错了就可以把错误留在作业本上,这是孩子思维上的档案,错误没有被涂掉,便于家长检查出孩子的毛病,帮助他改正。

总之,只要老师和家长默契配合,有毅力、有耐心,持之以恒地灵活运用科学实用的教育方法,一定能改掉孩子马虎的毛病。

第四篇:如何克服粗心

怎样克服粗心,怎样改掉粗心?

观点一 把做功课的时间化成功课量

女儿是粗心大王,作业做错、漏做、计算符号看错,甚至剩下半题忘了做,弄得我也跟着神经紧张。可气的是怎么提醒她细心都没用。据我观察,她粗心的原因和大多数孩子一样,没把心思放在功课上。比如她妈妈规定她做1小时作业,她会不停地瞄时钟。要是动画片快开始了,就更心不在焉。你要是嘱咐她“再做20分钟去玩”,她竟泡时间,20分钟写了一行字,还错了两个。有一次,我无意中把督促她学习的条件改为“再做5道题才能玩”,结果她5道题做得有质有量,只用了23分钟。我找到了纠正女儿作业粗心的诀窍:化时为量,即把“再做25分钟”,改为“再做6题”。这样,孩子的劲儿就来了,从“必须忍耐25分钟”的消极状态,转变为“快把练习做完”的积极状态。这种积极状态能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不知不觉中克服了粗心的毛病。(10岁女孩父亲 许 霖)

观点二 对孩子的粗心问题,教给方法比端正态度重要

儿子很粗心,作业错误不断,糟糕的是考试也不例外。期终考前我检查他所有作业,结果令我吃惊:至少有20%的题目因粗心而错。这个问题非解决不可。我发现儿子做题直线向前,义无反顾,根本没想到还需要检查。他把检查工作全部留给家长和老师了,你查出错误,他愿意改,可他自己从不主动发现错误。于是,我向他提出要求:1.放慢作业速度;2.自己必须检查;3.检查方法是做一道检查一道,确信没错再做下一道。很快,儿子粗心现象明显减少。我觉得我对孩子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教育,因为我认为,教育就是解决问题,问题就是孩子做作业粗心,而教给方法比端正态度更重要,因为

我总想方设法帮女儿缓解疲劳。许多父母担心孩子好不容易定下心学习,休息了心不容易收回来。于是,送些点心,让孩子缓解一下就算休息了。殊不知,保持与做功课一样的状态休息,心理的紧张是无法消除的。因此,即便休息5分钟,也要离开书桌,最好忘掉功课。这样,心理紧张才能得以缓和。采用此法,不仅解决了女儿粗心问题,她的视力也有好转。(13岁女孩母亲 沈 菁)

观点五 不要太在乎孩子的粗心问题,改了就好

低年级孩子,知识结构尚未形成,思维定势也不明显,作业出错的偶然性和随意性很大。父母看到很容易的题目都做错了,就简单归结为粗心、不用功,甚至小题大做批评一通。我不太在乎儿子粗心,做错了让他再做一次就行了。

我特别反对父母过多批评指责孩子作业粗心,特别是低年级儿童,因为他们需要依赖父母的“眼睛”看自己。家长渲染错误的严重性,主观上想引起孩子注意,克服粗心大意,而客观上不仅不能解决粗心问题,还严重地强化了孩子内疚、惊慌、恐惧,进而形成自我否定的消极心态。

我认为,作业做错了,就事论事、有错改错,是孩子最直接的心理反应和最强烈的学习动机。心理科学研究和教育实践都表明,及时纠正错误效果最好。粗心是低年级孩子的通病,父母不必太计较,只要教给孩子自我反思和改正错误的方法,就是根本。因为,孩子改正错误的过程也是探索成功的过程,随着他们身心发展,粗心问题是能克服的。(7岁男孩母亲 金晓华)观点六 从杜绝粗心的根源着手解决问题

数学考了59分,女儿大哭一场,分析原因,一半分数因粗心而丢。粗心让成绩大打折扣,确实可惜。我问女儿:“你为自己的粗心痛惜时,有没有

一旦没要求了以后,学生们很高兴,因为可以不用写那么多字了。但是这个过程还是要的,只不过不必要用书面的形式,在正式的地方体现出来。

象上下行题目抄错,只要做完题目,回过头瞄一下,就是能发现的。(这又涉及个人的习惯问题:

每个数字、符号不要求写得漂亮,但一定要清楚,有比较大的差别,不容易搞错;

卷子要整齐干净,草稿也尽量做到,这样方便回过头检查;„„)(2)计算方法。

简便运算,就是让大家用的。比如:25×4,等等。

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都是让大家尽量用的。还有,可以用除9法来验算,等等。这些方法都会是你计算的保障。

我想,许多竞赛成绩好,但平时成绩一般的学生,一定是没注意这些基础,光注意思想了。

2、每个数学概念很重要。

以前,我们的老师每次上课,总要学生把上堂课讲的定理复述一遍。首先是要“背”出来,其次要理解。

许多人对“背”不理解。

因为数学严谨又简洁,所以定理中可以夸张的说,每个字都有它的意思在,都省不掉,改不了。只有“背”出来了,才谈的上理解,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定理准确地说出来。

数学概念清楚了,才能有比较好的数学感觉。

审题也是可以锻炼出来的,平时习惯把题目多读两遍,考试自然不会出什么差子。

还有就是平常心。这种心理能力也是可以锻炼的,考试前后要给自己心理暗示,告诉自己自己可以,自己一定行,卷子难,大家难,卷子易,别大意。

还有,年轻人,什么事都不要怕,要有闯劲,即使有什么挫折也要勇敢面对,一两次考试是不能说明一个人的真实水平的。

最后,祝你考上你理想中的大学 怎样克服粗心?

粗心是学生的常见病之一。在一般情况下是无关大局的。但若是在关键问题上马虎了,就会因小失大,前功尽弃。比如升学考试,差零点一分,也许就会改变你的一生。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马虎这种毛病常犯不断呢?我想,有如下几点原因。

一、学习的动机不对头。中学生好胜,遇事遇问题没有认真动脑思考,没有把问题彻底弄清楚就抢着回答,结果就会出错。

二、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不注意听老师讲课,眼睛瞅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学习以外的事,注意力分散,老师讲的知识当然就记不住了。

三、缺乏训练。有些学生,作业字迹潦草,歪歪扭扭,错别字连篇,划拉划拉就一个字,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一个不严谨、不踏实的学习习惯。这个习惯一养成,就会处处丢三落四,而且你还察觉不到自己的差错。为什么呢?就是因为马虎的坏习惯减弱了你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怎样才能克服马虎的毛病呢?

另外,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审查, 人有惯性思维,容易在同一个地方出错,换种方式就避免了这种情况,因此容易发现错误

1、审题,千万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

2、理解题意,懂得题目说什么,不要偏题

3、不要自己命题,万万不可题目只看一半就答题

4、在计算方面不要心急

做题时,沉着冷静,不要慌,仔细阅读条件,可以用笔圈划。从平时的练习开始,认真对待。

一定要耐心的把题目读完,一字不拉,将自己认为会容易忽略的地方划出来,并时刻提醒自己要仔细审题,当然也不要太紧张了.作完后一定要认真检查,很有可能发现错误.千万牢记检查的时候要换一种思路去做。

改粗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种学习态度和习惯。

1、检查,验算

2、强制自己检查,验算

3、写作业,考试,都要检查,验算

我觉得这个粗心不是一个小问题,它往往被人们忽略。每次考试后有人都会想,如果这个题不粗心,那个也不粗心,自己的成绩就能提高不少名次的。但是你有没有想为什么自己会粗心。这个要慢慢的培养,是个长期艰巨的任务,自己无论在做什么题,自己都要谨慎。在做一道题目时,自己要多

还有就是平常心。这种心理能力也是可以锻炼的,考试前后要给自己心理暗示,告诉自己自己可以,自己一定行,卷子难,大家难,卷子易,别大意。

我跟你有着一样的缺点--粗心大意。

我相信,只要你改正了这个缺点,所以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如何改正这个缺点呢?

1.留意身边很细小的事情,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2.多留意身边人的情感,培养自己的细腻情怀;(是为了练习你的细心)3.在做题目之前,要仔细地审题; 4.做题目时,要做到“一步一回头”;

5.你能考到那么高分,说明你是很聪明的。要相信自己,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6.多留意身边人的优点,多向别人学习学习,也能提高你的观察能力; 7.不要盲目去做一些题目,因为你不是不会做,而是因为粗心大意。盲目做题目会把你聪明的脑袋做晕的,当然一些必要的练习一定要做啦~不做你那聪明的脑袋会生锈,但切忌,不要自己去找题目做了;

8.要弄清楚你自己错的原因,如果是因为不会做,纯粹因为不会解题思路,就要加强练习了;

9.但如果出错的原因纯粹是粗心大意,那就不要勉强去做其他的同类型的题目了,越做越错;

10.我相信你自己的学习数学的方法没有错,只是粗心大意,不要去怀疑自己的学习方法;

第五篇:和“粗心马虎”说再见

和“粗心马虎”说再见

开门见山,我想通过一位学生的例子来讲述一下如何和“粗心马虎”说再见。

思远是我今年1月份接到的一位学生,她活泼开朗、聪明好学,但却不知道为什么每次数学考试成绩一直处于60分左右;孩子父母都特别重视教育,对孩子期望值也很高;对于思远出现的问题父母都非常着急,但却束手无策;在朋友的介绍和引导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了学大。

第一次上课,我和思远聊天,发现小女孩其实挺聪明、也挺乖的,在基础知识掌握方面也比较扎实,本身也很渴望学好数学;但自己也不知道哪儿出了问题。

在思远做题的过程中,我仔细观察她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方法,发现小女孩解题速度还是蛮快的。5分钟内完成了我布置的10道数学题。然后未经检查便第一时间将试卷交给我,自信的眼神期待着我对她的鼓励和赞扬,在批改过试卷后,我自己也吃了一惊:竟然只有30%的正确率。

我耐心的问她:“觉得这些题目难吗?”,“不难,一点也不难。”她干脆的回答,却低头看到试卷上都是红色的叉号。

她马上拿起卷子说:老师,我知道我哪里错了。一番修改,又将7个红色的叉号降低到2个。

我说:这些题目既然你会做那为什么不正确呢?只见她毫不在意的说,这个是没看清楚;这个是计算错了,这个是……我才明白她数学成绩一直没有提高的原因。

我板起脸来严肃地对她说,你觉得粗心马虎是正常的吗?如果你将来是银行行长,多一个0和少一个0一样吗?听到我的问话,她吃了一惊,似乎第一次意识到粗心会犯这么大的错误。

针对这一点,我耐心地给她讲解了许多关于粗心马虎造成不良后果的事件,一方面让她了解到自身粗心马虎的危害性;另一方面要她自己下定决心克服这个不好的习惯;同时我和她一起讨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以后做作业思想集中,学会认真审题,作业做完好自己先检查,然后再让爸爸妈妈或老师检查;

二、对于课堂上做错的题目整理错题本,留下“错误档案”,保证以后不再出现类似错误;

三、出现错误时,自己先分析出错误原因在哪里,不要太依赖老师;

通过这一番谈话,思远积极的态度和诚恳的话语让我对她充满了自信;但压力也是有的,毕竟粗心、马虎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可以解决的,关键在于坚持。

另外,在教学课程中,我努力让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充满课堂,上课过程中我偶尔穿插生活中的例子来提醒她解题细心认真。比如:今天家中妈妈烧饭时太着急,错把白糖当成盐放菜里了,结果我们一家只能吃“甜菜”了;她听过之后哈哈大笑,但马上态度认真严肃地和我说:老师,马虎真的不能要,以后我要和她说“再见”!

通过一个月的学习,思远在解题方面明显认真了很多,每天“错题集档案”也在逐渐减少,思远的成绩也由过去的60多分提高到85分,对数学思远也充满了更多的自信和骄傲,每次总是兴高采烈地跑过来对我说:“老师,今天学校数学成绩我又前进了5个名次!”

但是问题又出现了,思远对近段成绩的“跳跃”有些飘飘然,有一次上课,我检查她的“错题集档案”,发现当天的错题部分未入档,且数学符号一个个像是在睡懒觉,这已经是近期的第三次了,我有点生气,直接把错题集扔到她面前。她低着头默不作声,也知道自己错了,当时气氛有点尴尬;我又花了一个小时时间跟她耐心讲解持之以恒的道理,并表示如果觉得老师有做得不对、不够的地方可以直接和老师沟通,应该学会主动学习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在后来的学习中,思远良好的表现不仅仅体现在成绩的飞跃上,而且在生活中点滴的改变也让父母翘起了大拇指,觉得女儿像变了个人。我相信认真的态度可以改变生活、改变学习、甚至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也期望思远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和“粗心、马虎”永远说再见!

最后,我也希望自己能够更好地帮助我的学生彻底的和“粗心马虎”说再见。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中,做细心认真的人。

马虎的故事

人们都喜欢用“马虎”来形容某人办事草率或粗心大意,殊不知在这个俗语的背后,原来有一个血泪斑斑的故事。宋代时京城有一个画家,作画往往随心所欲,令人搞不清他画的究竟是什么。一次,他刚画好一个虎头,碰上有人来请他画马,他就随手在虎头后画上马的身子。来人问他画的是马还是虎,他答:“马马虎虎!”来人不要,他便将画挂在厅堂。大儿子见了问他画里是什么,他说是虎,次儿子问他却说是马。不久,大儿子外出打猎时,把人家的马当老虎射死了,画家不得不给马主赔钱。他的小儿子外出碰上老虎,却以为是马想去骑,结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画家悲痛万分,把画烧了,还写了一首诗自责:“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长子依图射死马,次子依图喂了虎。草堂焚毁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诗虽然算不上好诗,但这教训实在太深刻了,从此,“马虎”这个词就流传开了。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3/143907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