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警察心理压力文献综述
张振声有关警察心理压力及调控研究综述
马军1200924080
4摘要本文通过考察警察压力和压力源,分析了中国当前警察心理压力源的研究现状,指出中国当前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以及对策等方面的缺陷,提出了警察心理压力研究结合心理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案。
关键词警察心理压力压力源
一、警察心理压力的概念和压力源
压力一词源于英文“stress”,原意表示“来源于外界的阻力”,我国早期心理学研究中将其翻译成“应激”,几年来更多的翻译为压力。为研究方便,本文也采用“压力”这一翻译。正压力可以使个体产生一种愉快的满意的体验,具有挑战性,可以促进个体的成长和职业的发展。负性压力类似于我们所说的烦恼,使个体产生一种不愉快、消极痛苦的体验,具有阻碍性。Selye的研究表明人若完全脱离压力就等于死亡,过高或过低的压力对个体都不利,其中负性压力需要避免。Selye坚信,健康人是需要压力的。因此,完全回避压力是不可能的,没有必要的。并且每个人都有自己比较稳定的压力阀限或者说压力极限,当压力在非压力阀限内,人就会感到不舒服,差额越大痛苦就越大。
张振声(2002)在考察警察心理压力的定义时,考虑了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客观环境的特点。如有没有亲属亡故,有没有遇到危险等。其次是压力承受者的特点。包括年龄、性别、心理素质、个人经历等。最后就是压力后的反应。警察由于压力,会表现在生理、心理、行为三个方面。警察是一项高风险和高压力的工作,在和平年代,警察尤其是与罪犯接触的警察心理压力的平均值比其他职业要高,考察压力源就很有必要。
一般来说,压力源(stressor)指任何能使人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刺激。任何与机体原有的生理及心理状态相异的因素都能构成压力源。能引起警察产生心理压力的压力源的种类很多,许多研究者想将其归纳、整理,然后根据其类型进行具体研究。R·罗德德克(R·Ruddock)将警察心理压力源分为工作、生活和自身三个方面。另一个影响较大的是特里(Terry)的外部、内部、与工作相关和个体的压力源四分法。外部的压力源包括挫折、对警察的非友好看法、不良新闻报道、非优管理和决策。内部的压力源包括对训练、装备、升职、工作组织、文秘工作的数量以及工资的不满。与工作相关的压力源包括恐惧、危险、对意外事件的担忧、工作负担重等。个体压力源包括对个人能力、前途、待遇和安全的关心。中国学者张振声(2002)在引进外国的研究成果时,将警察心理压力源基本分为四个方面,即工作压力源、生活压力源、个体压力源和社会压力源。也有学者从产生或存在的时间特性来划分,但是按时间分类这种方式不便于压力源的研究。因此,国内的研究一般都采用按内容进行分类的方式。
二、国内警察心理压力的研究现状
警察心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国外比较正式地对警察心理进行研究是在召开几次国际性学术会议之后,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国外的警察心理学研究才日趋
成熟,其中的代表著作有《警察心理学》等,该书1988年由华盛顿出版公司出版,作者是美国联邦调查局詹姆士·T·里斯(James T·Reese)和詹姆士·M·合恩(James M·Horn)。我国称得上现代化的研究是在20世纪90年代,在实践方面是我国深圳市公安局在2000年成立了全国公安系统第一家警察心理服务热线。
我国关于警察心理压力源的研究几乎离不开张振声(2002)提出的研究框架,即警察心理压力源来源于工作、生活、个体、社会这四个方面。但张振声是留学回国的学者,他的研究范式基本是来自归纳和总结国外的研究成果,因此有学者提出要进行研究本土化,适合中国国情(王淑合,2010)。
刘援朝(2003)在任教授期间,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了警察工作中的同事间的人际交往,研究对象是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3个学年中多个班的在职民警大专班学员,分析了警察人际交往状况,研究发现警察高自我价值感对人际交往有着负效应,且警察的工作性质易产生高自我价值感的压力。其研究结论是有效的警察同事人际关系应该是竞争与合作密切相关的人际关系。
宋志刚(2005)研究了角色冲突对监狱警察的心理困扰,提出警察多角色扮演对警察心理的影响,并指出角色扮演方法的作用。徐俊文(2005)通过经验观察的方式,归纳总结了警察临战心理的几个问题,如人格因素、客观因素等,并提出了积极培养临战心理的几个办法。
中国开始的警察心理压力研究基本是对张振声的警察心理压力的四个维度的单个内容进行具体化研究,或者说是一种检验性研究,在研究成熟后,基本趋向对其整体进行研究,形成自己研究的体系,并且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问题。
王淑合(2005)在《论一线民警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中通过统计方法和文献法的方式对警察工作压力源和生活压力源的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且提出了中国特有的引起警察心理压力的几个问题。如文中提到的工作方面的危险性、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工资低、筹款压力、恶意投诉、升职压力、管理体制等,其中有中国特点的原因有非警务任务,如调动警察强行拆迁、征税、催款、协助计划生育工作等,从两方面加深警员心理负担,直接的一方面是加重不该有的负担,间接的是加深警民冲突而形成负担。
中国期刊杂志发表的论文基本跳不出对张振声(2002)提出的研究框架:工作压力源的54个主要研究问题,生活压力源的20个主要研究问题,个体压力源的14个主要类型,社会方面的8个主要类型。其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调查本地区的警察心理健康状况,如深圳、四川、宁夏、浙江等地开展的对本地区民警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具有代表性的是获2003年四川省科技进步奖的《四川民警心理健康素质研究》报告结论表明, 四川6万多名民警中有3000余人存在各种心理障碍,占到总数的5.07%,明显高于全国普通人规模。
这些研究具有很大的缺陷,共同的特点是,首先是重复研究太多。除去各地区对警员的心理压力实证调查外,其研究范围太窄,基本集中在生活中常见的几个方面,如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工资低、筹款压力、恶意投诉、社会不理解、警民矛盾等方面,没有什么新意和创新,并且都是泛泛而谈,没有做深入研究。
其次是研究方法单一,研究工具缺乏。这些研究基本靠收集统计数据,或者问卷调查,或者直接根据新闻报道直接进行归纳总结,这种归纳法没有建立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也没有进行推演,并不具有科学性。比较科学的实证研究是蒋奖等人(2005)应用过SPSS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第四是理论研究没有与实践结合,虽然现在实证研究表明中国警察的心理压
力过大、心理健康状况堪忧,但是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第五是缺乏研究经费,研究不深入更不全面。
第六是其研究局限在心理学范围,或只是用心理学方法调查,没有用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或研究方法进行考察。
第七是提出的解决方案不能解决出现的问题,或者方法过于简单。如王淑合(2005)提出了很多压力源,如工资低,部门资金困难,非警务活动压力,管理体制不科学,媒体宣传压力,不正之风等,但其解决方案没有对原因之原因进行解决,而只是强调对警员心理的调试,这并不能减轻警员心理压力,反而加重警员心理负担,使其对心理咨询产生反感。
三、结论
根据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目前我国应加快公安民警心理服务机构的建立,建立三级网络系统,以市一级公安机关为基层单位,省厅为二级单位,同时建立全国性的协调机构。引进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方面的人才。同时在招收新的人民警察时增加心理考试的内容;加强对在岗警察的心理训练;全面建立公安民警心理服务机构,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心理问题,环节压力。
参考文献:
[1]张振声.警察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9.[2]王淑合.论一线民警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3]刘援朝.警察同事人际交往心理分析.[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年第2期.[4]宋志刚.角色冲突对监狱警察的心理困扰及调试.[J].社会心理科学.2005年第1期.[5]徐俊文.警察临战心理学研究的几个问题.[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6]蒋奖,张姝玥,许燕,邓哲.警察工作倦怠的调查.[J].中国健朗心理学杂志,2005年第1期.[7]胡万年.警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其应对之策.[J].公安研究,2009年第3 期.[8]皮华英.基层民警心理压力及其调适.[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6期.[9]杨持光.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工作主干工程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10]云祥.警察工作倦怠研究综述.[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08,1.[11]王平.警察心理压力研究综述.[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12]徐晓锋,章恩友,刘燕玲.监狱警察常见心理问题与帮助策略.[J].安徽警
官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13]李欧.警察职业心理危机及其干预机制研究.[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09
年第1期.
第二篇:警察心理压力文献综述
警察心理压力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通过考察警察压力和压力源,分析了中国当前警察心理压力源的研究现状,指出中国当前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以及对策等方面的缺陷,提出了警察心理压力研究结合心理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案。
关键词警察心理压力压力源研究综述
一、警察心理压力的概念和压力源
压力一词源于英文“stress”,原意表示“来源于外界的阻力”,我国早期心理学研究中将其翻译成“应激”,几年来更多的翻译为压力。为研究方便,本文也采用“压力”这一翻译。奥斯勒(Osler,1910)首次把压力定义为工作过度疲劳,其结果是导致生理或心理上的疾病。汉斯·塞利(HansSelye,1930)认为压力是人们的身体接受外来的紧张刺激后,为自卫产生的生理上的强烈反应,这种反应是由脑垂体和肾上腺分泌的激素控制的。Selye(1974)又将压力分为具有正、负两种相对性质。正压力可以使个体产生一种愉快的满意的体验,具有挑战性,可以促进个体的成长和职业的发展。负性压力类似于我们所说的烦恼,使个体产生一种不愉快、消极痛苦的体验,具有阻碍性。Selye的研究表明人若完全脱离压力就等于死亡,过高或过低的压力对个体都不利,其中负性压力需要避免。Selye坚信,健康人是需要压力的。因此,完全回避压力是不可能的,没有必要的。并且每个人都有自己比较稳定的压力阀限或者说压力极限,当压力在非压力阀限内,人就会感到不舒服,差额越大痛苦就越大。
张振声(2002)在考察警察心理压力的定义时,考虑了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客观环境的特点。如有没有亲属亡故,有没有遇到危险等。其次是压力承受者的特点。包括年龄、性别、心理素质、个人经历等。最后就是压力后的反应。警察由于压力,会表现在生理、心理、行为三个方面。警察是一项高风险和高压力的工作,在和平年代,警察尤其是与罪犯接触的警察心理压力的平均值比其他职业要高,考察压力源就很有必要。
一般来说,压力源(stressor)指任何能使人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刺激。任何与机体原有的生理及心理状态相异的因素都能构成压力源。能引起警察产生心理压力的压力源的种类很多,许多研究者想将其归纳、整理,然后根据其类型进行具体研究。R·罗德德克(R·Ruddock)将警察心理压力源分为工作、生活和自身三个方面。另一个影响较大的是特里(Terry)的外部、内部、与工作相关和个体的压力源四分法。外部的压力源包括挫折、对警察的非友好看法、不良新闻报道、非优管理和决策。内部的压力源包括对训练、装备、升职、工作组织、文秘工作的数量以及工资的不满。与工作相关的压力源包括恐惧、危险、对意外事件的担忧、工作负担重等。个体压力源包括对个人能力、前途、待遇和安全的关心。中国学者张振声(2002)在引进外国的研究成果时,将警察心理压力源基本分为四个方面,即工作压力源、生活压力源、个体压力源和社会压力源。也有学者从产生或存在的时间特性来划分,但是按时间分类这种方式不便于压力
源的研究。因此,国内的研究一般都采用按内容进行分类的方式。
二、国内警察心理压力的研究现状
警察心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国外比较正式地对警察心理进行研究是在召开几次国际性学术会议之后,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国外的警察心理学研究才日趋成熟,其中的代表著作有《警察心理学》等,该书1988年由华盛顿出版公司出版,作者是美国联邦调查局詹姆士·T·里斯(James T·Reese)和詹姆士·M·合恩(James M·Horn)。我国称得上现代化的研究是在20世纪90年代,在实践方面是我国深圳市公安局在2000年成立了全国公安系统第一家警察心理服务热线。
我国关于警察心理压力源的研究几乎离不开张振声(2002)提出的研究框架,即警察心理压力源来源于工作、生活、个体、社会这四个方面。但张振声是留学回国的学者,他的研究范式基本是来自归纳和总结国外的研究成果,因此有学者提出要进行研究本土化,适合中国国情(王淑合,2010)。
刘援朝(2003)在任教授期间,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了警察工作中的同事间的人际交往,研究对象是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3个学年中多个班的在职民警大专班学员,分析了警察人际交往状况,研究发现警察高自我价值感对人际交往有着负效应,且警察的工作性质易产生高自我价值感的压力。其研究结论是有效的警察同事人际关系应该是竞争与合作密切相关的人际关系。
宋志刚(2005)研究了角色冲突对监狱警察的心理困扰,提出警察多角色扮演对警察心理的影响,并指出角色扮演方法的作用。徐俊文(2005)通过经验观察的方式,归纳总结了警察临战心理的几个问题,如人格因素、客观因素等,并提出了积极培养临战心理的几个办法。
中国开始的警察心理压力研究基本是对张振声的警察心理压力的四个维度的单个内容进行具体化研究,或者说是一种检验性研究,在研究成熟后,基本趋向对其整体进行研究,形成自己研究的体系,并且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问题。
王淑合(2005)在《论一线民警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中通过统计方法和文献法的方式对警察工作压力源和生活压力源的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且提出了中国特有的引起警察心理压力的几个问题。如文中提到的工作方面的危险性、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工资低、筹款压力、恶意投诉、升职压力、管理体制等,其中有中国特点的原因有非警务任务,如调动警察强行拆迁、征税、催款、协助计划生育工作等,从两方面加深警员心理负担,直接的一方面是加重不该有的负担,间接的是加深警民冲突而形成负担。
中国期刊杂志发表的论文基本跳不出对张振声(2002)提出的研究框架:工作压力源的54个主要研究问题,生活压力源的20个主要研究问题,个体压力源的14个主要类型,社会方面的8个主要类型。其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调查本地区的警察心理健康状况,如深圳、四川、宁夏、浙江等地开展的对本地区民警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具有代表性的是获2003年四川省科技进步奖的《四川民警心理健康素质研究》报告结论表明, 四川6万多名民警中有3000余人存在各种心理障碍,占到总数的5.07%,明显高于全国普通人规模。
这些研究具有很大的缺陷,共同的特点是,首先是重复研究太多。除去各地区对警员的心理压力实证调查外,其研究范围太窄,基本集中在生活中常见的几个方面,如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工资低、筹款压力、恶意投诉、社会不理解、警民矛盾等方面,没有什么新意和创新,并且都是泛泛而谈,没有做深入研究。
其次是研究方法单一,研究工具缺乏。这些研究基本靠收集统计数据,或者问卷调查,或者直接根据新闻报道直接进行归纳总结,这种归纳法没有建立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也没有进行推演,并不具有科学性。比较科学的实证研究是蒋奖等人(2005)应用过SPSS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再次就是缺乏系统研究,所有研究只是相对独立的研究,没有形成相互联系的系统。一个研究论文里包含了几个方面的内容,如工作压力源中又有个体原因和家庭因素(胡万年,2009),泛泛而谈,只能有一个大概的研究框架和例子的堆砌。
第四是理论研究没有与实践结合,虽然现在实证研究表明中国警察的心理压力过大、心理健康状况堪忧,但是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第五是缺乏研究经费,研究不深入更不全面。由于警察心理压力没有得到政府的足够重视,经费投入不足,导致研究肤浅,只能研究到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而这些经验研究基本靠全国各地机关战线的工作人员的经验总结,主要是从事人事、宣传、组织、党务、政治和教育培训方面的机关民警和部分工作在一线的普通民警的生活总结(皮华英,2006),其缺陷是他们缺乏系统专业的心理学知识,没有深入调查,深入了解其原因。
第六是其研究局限在心理学范围,或只是用心理学方法调查,没有用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或研究方法进行考察。警察这个职业与政治学中的国家机构,管理学方面的人力资源管理都有莫大的关系,因此可以用政治学,管理学方面的方法进行考察。有必要对产生警察心理压力的原因之原因进行探究,从更深层次原因来探讨和解决警察心理压力问题。
第七是提出的解决方案不能解决出现的问题,或者方法过于简单。如王淑合(2005)提出了很多压力源,如工资低,部门资金困难,非警务活动压力,管理体制不科学,媒体宣传压力,不正之风等,但其解决方案没有对原因之原因进行解决,而只是强调对警员心理的调试,这并不能减轻警员心理压力,反而加重警员心理负担,使其对心理咨询产生反感。尤其是解决非警务活动如拆迁、征税、催款、协助计划生育工作,经费,管理体制等等问题,不是用心理学就能解决的,这牵扯到了政治体制改革和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
三、总结和展望
警察这种特殊的职业比其他职业具有更多的压力源,警察的身体、心理健康又与社会息息相关,做好警察心理压力方面的研究是一件既利于警察本身, 也有利于社会公众的大事。警察心理压力的产生有很多,对其进行原因探究以及提出解决方案时,不能只考虑心理学的方法,更要考虑用政治学和管理学的方法。中国现在处于政治体制转型时期,中国政治中原本的官文化和管理体制对警察的工作产生巨大的压力。不仅具有来自官僚和工作的压力,还有来自改革中的对警察个人能力素质的新要求。
关于警察心理压力的研究,其一需要考察中国的政治现状,对压力产生的原因之原因进行探究,其研究方法和解决手段需要对心理学,政治学和管理学进行综合。其二实现研究本土化,尤其要找出影响警察心理的最大影响因素。对国外的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要进行辨证吸收。其三加强研究科学性。现今的研究一般是工作人员的经验总结,雷同之处显而易见。进行定量研究,需要专业人士和工作人员进行合作,更好地从专业角度对警察的心理压力进行缓解和干预。加大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其四加大对警察心理压力问题的关注。政府,媒体,民众都需
要投入精力,正确认识警察心理压力问题,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张振声.警察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9.[2]王淑合.论一线民警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3]刘援朝.警察同事人际交往心理分析.[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年第2期.[4]宋志刚.角色冲突对监狱警察的心理困扰及调试.[J].社会心理科学.2005年第1期.[5]徐俊文.警察临战心理学研究的几个问题.[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6]蒋奖,张姝玥,许燕,邓哲.警察工作倦怠的调查.[J].中国健朗心理学杂志,2005年第1期.[7]胡万年.警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其应对之策.[J].公安研究,2009年第3 期.[8]皮华英.基层民警心理压力及其调适.[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6期.[9]杨持光.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工作主干工程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10]云祥.警察工作倦怠研究综述.[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08,1.[11]王平.警察心理压力研究综述.[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12]徐晓锋,章恩友,刘燕玲.监狱警察常见心理问题与帮助策略.[J].安徽警
官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13]李欧.警察职业心理危机及其干预机制研究.[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09
年第1期.
第三篇:警察心理压力的自我调节
警察心理压力的自我调节(2006-09-02)
经常听基层的公安民警讲这样的话:压力太大,疲惫不堪,无法缓解。压力是每个现代中国人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不仅仅警察面临着压力,其他各行各业的人也同样面临着压力问题,只是他们所面临的压力的性质与数量不同而已。缓解压力是我们共同的目标,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先了解压力产生的原因,然后根据产生的根源,确认缓解的方式与方法。
一、对压力要一分为二进行分析
压力产生的原因]
民警压力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因素:
(一)社会因素的压力来源
[ 转自铁血社区htp:/bbsexuene/]
1.社会发展2.科技发展3.生活改变
(二)、自然环境压力的来源
1.自然灾害
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不幸要遇到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主要包括:飓风与龙卷风、洪水与暴风雨、火山爆发、地震等。自然灾害会引起身体伤害、心理创伤以及家庭离散,同时还会出现心理和生理上的综合症状,主要表现为:易疲乏、恐慌、焦虑、孤独、退缩、罪恶感、挫折、意志消沉、情感冷淡、自杀等。警察在自然灾害中经受双重的压力,一方面是自然灾害对警察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则是警察在自然灾害中要走在前面,扮演救灾者的角色。
2.噪音
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常常渴望从交通的喧闹、工地的噪音、飞机的噪音中解脱出来,去郊外或大自然中放松一下。噪音是人们不愿听到、同时又无法预测与控制的一种音量在80分贝以上的声音。它会使我们的刺激超载,因而产生压力,导致一系列的消极后果:如表现失常、注意力涣散、反应迟钝、暴躁等,严重的会导致听力受损。噪音对户外工作的警察,如交通警察,影响比较大。
[ 转自铁血社区htp:/bbsexuene/]
3.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会对健康和生存环境产生极大危害,有些空气污染是可以觉察得到的,如: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有些空气污染是不易觉察得到的,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氢气等。人体长期暴露在有污染的空气当中,会导致头痛、疲劳、失眠、烦躁、胃肠功能紊乱、记忆力下降、视觉和听觉削弱等症状,严重的会引起癌症。空气污染主要对生活在大都市的警察影响较大。
4.过度拥挤
人人都需要一定的空间。过分拥挤会让人血压升高、汗腺和肾上腺的分泌增加,有不适或不舒服感。在拥挤的环境中,会增加人和人之间摩擦的机会,更易引发一些消极情绪,如:烦躁、压抑、焦虑等,甚至有可能导致攻击性行为。拥挤是一种城市病,它对于许多职业都有影响,尤其是对警察的影响比较大,因为警察的工作对象主要是人。
三、个体压力的来源
1.人格
[ 转自铁血社区htp:/bbsexuene/]
人格是隐藏在面具背后的一个人的真实本质,它同健康和应对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联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面对不同性质的事件,具有不同心理特征的人可能会作出不同的反应。
A型人格。这类人格特征主要表现为:工作麻利,做事喜欢速战速决,急躁,没有耐心,紧张,不安于现状,有很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攻击性,精力旺盛,有“工作狂”倾向,例如:在闲暇或度假休息时间也离不开工作上的事,想“一口气吃成个大胖子”,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大工作量。由于A型人格长时间地处于和时间赛跑或剧烈运动的状况,因此很容易引发怄气、愤怒或敌对等不良情绪。因此,极易导致冠状动脉和高血压的发病率。
B型人格或抑郁型人格。抑郁并不完全等同于心情压抑,心情压抑是指一个人的情绪,是一种很弥散的痛苦感觉。但抑郁是一种弥漫性的心理状态,它可以影响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行为。抑郁型人格主要表现为:无助和无望相交织,失眠或嗜睡,厌食或暴饮暴食,疲乏,反应迟钝,思维混乱,注意力下降,严重的会导致自杀行为等。抑郁型人格容易引发冠心病、哮喘、头痛和溃疡等疾病。
C型人格或癌症敏感型人格。癌症被誉为当今最可怕的死亡杀手。大约每四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被诊断为癌症,每三个家庭中就有两个家庭就要承担癌症带来的痛苦和生死离别。长期遭受压力,如果不及时宣泄,就会导致癌症的高发病率。这种人格主要表现为:愤怒,敌视,恐惧,高抑郁,高焦虑,情绪压抑等。
人格焦虑和情境焦虑。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遇到一点小事就会造成情绪上的极大波动,表现出紧张和焦虑;也有些人即使遭遇重大挫折或打击,仍能泰然处置、镇定自如。这种现象和人格焦虑和情境焦虑有关。人格焦虑是指个体经常处于焦虑状态,长期以往,这种焦虑就固定在人格当中,很难改变,以致于一有风吹草动,就会产生较高的情绪反应。情境焦虑是特定情境下产生的焦虑反应,例如:面试、招聘、竞赛等会提高人的焦虑水平,表现为心跳加速、紧张、出汗、尿频、面红耳赤、语无伦次等现象。高焦虑水平容易导致心肌梗塞等疾病。
2.患病
[ 转自铁血社区htp:/bbsexuene/]
患病是引起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患慢性病或不治之症对警察的影响最大。患慢性病的警察对病情的担忧,感到自己身体不如以前,正向着不健康的一面发展,久治不愈使人感到很烦恼,不知要等多长时间才能治好,担心自己的病情会不会恶化;由于患病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诸多的不便,做事感到力不从心,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这些心理活动会导致了警察心理压力的产生。
3.人际关系紧张
经常跟别人争吵、冷战,背后打小报告,人和人之间不能和睦相处等,是人际关系紧张的表现。一般来说,警察人际关系紧张主要表现为与上司关系紧张。上司对自己工作不认可、不理解,不给晋升机会,上司在自己心目中的不良形象等,都会使下级引起一系列的综
合反应,如:担忧、愤怒、不理解、委屈、报复、弥补和消沉等,这些反应的结果导致了警察心理压力的产生。
生活压力
主要表现为经济困难、住房紧张、离婚、子女教育等方面。从总体上来看,公安民警的收入还不够高,个别地方存在拖欠工资现象,由此带来的是住房上的问题。离婚的比率居高不下,给一些民警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由于经常加班加点工作,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问题。
工作压力
[ 转自铁血社区htp:/bbsexuene/]
工作压力是导致民警心理压力的最主要的因素。工作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的原因
纪律过严,纪律对民警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严格的纪律可以引起压力反应;工作负担重,表现为时间过长、任务过多,超越了民警的心理承受能力;高度的责任性容易使人处于焦虑状态;角色冲突也是由管理造成的。
2.人际关系的原因
民警与上级或同级以及群众产生冲突,导致关系紧张。
3.其他因素的原因
[ 转自铁血社区htp:/bbsexuene/]
同事的伤亡、同事受到控告、新闻媒体的批评等会使民警产生压力反应。
五、调整压力的方式与方法
(一)运用呼吸法调节心理压力
1.深呼吸有益于缓解压力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是不自觉地进行呼吸,戏进氧气,呼出废气。有时,为了某种需要,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呼吸,并且通过呼吸影响心跳。深呼吸对保持健康和缓解压力十分有效。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简单的学习获得深呼吸的基本方法。深呼吸可以促进人体与外界的氧气交换,使身体内部有足够的氧气,还能使人心跳减缓,血压降低。同时,它还可以转移人们的注意力,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与水平。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能够通过深呼吸来保持镇静时,就可以控制自己的意识,原来的焦虑也被打破了。
(二)体育锻炼的作用
[ 转自铁血社区htp:/bbsexuene/]
医学研究发现,身体棒的人与身体弱的相比,在承受压力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身体越强壮,压力承受能力越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锻炼身体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增加肺活,提高骨骼、肌肉、韧带的活动强度,改善心血管功能,预防心脏病的发生,减少胆固醇、甘油三酯脂酶,减轻体重,消耗卡路里,增强生理机能,提高抵抗能力,改善睡眠,促进新沉代谢,延缓衰老,精力充沛;另一方面,增加心理承受能力,锻炼意志,富有勇敢精神,增加自我控制能力,宣泄压抑的情绪,增加自信心,获得愉悦与满足,降低压力水平,提高心理活动效率与水平。
针对公安民警的特殊状态,建议将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结合起来。
(三)饮食与压力调整
研究发现,在压力状态下,人体的新陈代谢较高,血液中的糖分、脂肪酸、乳酸等增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代谢增加。由于大量的能量消耗,使有机体的平衡被打破,免疫系统受到破坏,很容易患上疾病。为了弥补身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需要从食物中大量补充营养物质才能维持身体的各个方面的平衡。
但是,如果形成了不良的饮食习惯对于压力的调整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反而会起到消极的作用。过量食用糖,会消耗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保证身体各个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物质,缺少这两样东西,可能会导致过敏或紧张。过多食用巧克力、咖啡、可乐等会增加心理压力。因为这些物质对神经系统有刺激的作用,会降低压力的反映水平,甚至表现出紧张、焦虑等反应。
适量饮酒,少喝咖啡因饮料,不要反复吃某些食物,忌饮食无规律,不要暴饮暴食,少吃油腻食物多吃使人平静的食物,即含有较多“色氨酸” 的食物,多吃含有“胰蛋白酶”的食物,可以为人体提供较多的能量,多吃含有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A、C、E,以及钙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如大豆、瘦肉、谷类、鱼类等。
[ 转自铁血社区htp:/bbsexuene/]
多吃水果和蔬菜,人在承受压力时最需要的是补钙,而水果和蔬菜中钙的含量较多。多吃新鲜食品,少吃罐头类食品。如果紧张影响消化时,最好只吃水果和蔬菜。多吃谷类食物,因为压力会消耗较多的营养。
保证一日三餐。吃好早餐,不要放弃早餐。
(四)调整好情绪活动
1.环境调节法环境对情绪有重要的调节和制约作用。情绪压抑时,到外边走一走,能起调节作用。消除忧虑最好的办法是去看看滑稽电影。心情有不快时,到娱乐场做做游戏,会消愁解闷的。
2.自我鼓励法用某些哲理或某些至理名言安慰自己,鼓励自己要克服痛苦和逆境。自娱自笑,自得其乐,会使你的情绪好转。
3.语言调节法语言是影响情绪的强有力工具。例如,通过有表情的朗诵,可以消除悲伤。当你悲伤时,大声朗诵马克•吐温小说中的一段滑稽的语言,可以消除你的悲伤。林则徐在墙上挂着“制怒”的条幅;有人在床头上写着“忍”、“冷静”之类的警句,等等,用无声的语言,自我命令,自我提醒,自我暗示,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 转自铁血社区htp:/bbsexuene/]
4.注决心书转移法把自己的注意力从消极方面转到积极有意义的方面来。例如,当你遇到苦恼的事,可将其抛到脑后或多看光明的一面,则会消除苦恼。由于心理突引起不快,有时可以向外转移,以此来缓和、减轻内心的压力。由于失恋而引起痛苦,可以把情爱转移到另一对象身上。
5.能量发泄法对不良情绪可以通过适当的途径排遣和发泄。如果消极情绪不能适当地疏泄,容易影响心身健康。该哭时应大器一场;心烦时找朋友倾述;不满时适当地发发牢骚;愤怒时可以适当地出出气;情绪低落时可以参加游艺活动;心理矛盾不可解时,可到心理咨询门诊求助于心理医生的帮助。
第四篇:警察心理健康文献整理
SCL-90症状自评量表,LES生活事件量表,SSRS社会支持状况评估
负性生活事件是导致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负性创伤性事件后不仅仅是害怕,可能还会体验到一系列的其他强烈情感,比如羞耻、愤怒或悲伤。另外对事情的错误解释还会导致创伤事件经历者的二级情感即来自于対创伤性事件的解释。因此要想保持心理健康就必须降低负性生活事件对人的影响。——摘自《心理科学》09年32期,《313名警察心理健康状况及改善探索》
《北京警察的压力源及相关因素探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07年第21卷9期
目的:考察北京警察面对的压力源状况,探索各种压力源、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等因素对警 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以SCL-90问卷、北京警察压力源问卷(自编)、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北京市2312名警察进行调查。结果:警察面临的压力来自四个方面:工作生活(3·54±0·91)、领导管理(2·87±0·88)、人际关系(3·01±0·98)、个人能力(3·04±0·86)。男性的压力源问卷评分大于女性,不同年龄段警察的压力源问卷总评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0),以36-45岁年龄段警察的评分最高(总分3·0±0·8);回归分析发现除个人能力维度外,其他压力源得分越高, SCL-90得分越高(P<0·001);社会支持越多, SCL-90得分越低(β=-0·18,P<0·001);应对方式越积极, SCL-90得分越低(β=-0·31,P<0·001)。此外,压力源和社会支持的乘积项也能显著预测SCL-90得分(P<0·001)。
讨论——本研究发现北京警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警察压力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工作生活、领导管理、人际关系和个人能力,其中来自工作生活方面的压力最大,来自领导管理方面的压力小;年龄、压力源、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是预测SCL-90得分的重要变量,并相互间有调节作用和中介作用。北京警察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与其他地区警察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的研究结果一致[1, 3, 17]。北京警察的压力源中工作生活结合在一个维度,而不像其他社会群体是两个独立维度,可能是由于警察与其他社会群体不同,其他群体的工作和生活时间相对独立,而警察经常加班加点,工作时间长而且不规律,投入到生活的时间相对少,且与家庭成员的作息时间也不同步[2],所以其工作和生活压力往往互相交织在一起,成为重要的压力来源。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04年12卷第5期《不同警种民替心理健康的差异比较》——目的探讨不同警种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方法对17个警种的9038名警察进行症状自评1表(SCL一90)问卷调查。结果各警种间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教感、抑郁、焦虑、敌对、恐饰、偏执、精神病及总均分、阳性项目数的差异均有显著性。在两两比较中,从事警卫工作者在大多数因子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其它势种,而从事特警工作者显著低于其它警种.结论不同替种警察的心理健康存在一定差异,提示工作性质与警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关系,应根据不同警种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讨论虽然警察是高应激的职业,但替察工作的内容复杂,警种繁多,普种之间的工作性质差别很大,这对警察的心理健康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因子中,包括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8个因子及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均以从事警卫工作的民替得分最高,其次是通讯民警。而特警在大多数因子分和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得分最低.据了解,警卫工作是保护党政领导的生命安全,每当有任务时,责任重大,且执行任务的方案经常变化不定,这就要求执行任务者有较高的应变能力;没任务时,过于清闲,无所事事,缺乏成就感。通讯所从事的工作是技术性较强的警种,脑力劳动的强度远远大于体力劳动。上述这些因素可能对从事警卫和通讯工作的民警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警
卫和通讯警察是值得心理健康重点关注的警种。据悉,深圳市特警的人员组成主要来自部队、公安、政法大学等单位,在从事特警工作前曾有过良好的素质训练;又由于他们的工作性质是应付恐怖、突发事件,平时训练较为严格,训练内容主要为擒拿格斗、射击等,因而这类警察大多身怀绝技,有优越感。而且,他们平时较少接触违法、犯罪案件,工作任务不重,心理负担轻,这些可能是这类警察心理健康水平较其它警种的警察好的影响因素.一般认为,应激结局(即对心身健康的影响)取决于应激本身的特点、应激者的个人状况和社会支持状况个人状况又包括个体的个性素质、行为(应对)方式等内容。本系列研究中的应对方式研究表明,积极应对方式与SCL—— 90 各因子分及总分均呈明显负相关,而消极应对方式与各因子分及总分呈明显的正相关[s1。对各警种的应对方式比较发现,警卫所表现的应对方式为积极应对方式不足,消极应对方式有余;而特警的积极应对方式得分较高[s]。人格特征研究也表明,特警的开放性、外向性和严谨性个性纬度的得分均较高,反映了该警种具有较好的个性特征;但警卫没有发现个性纬度上的突出特征。由此可见,对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是多因素的,针对警察工作性质的不同来制定减轻普察的心理负担的具体措施、加强警察的素质训练、提高民警的积极应对能力,都是有效地提高民警心理健康水平不可忽视的问题。
06年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8月第18卷第4期,《心理控制源与警察心理健康相关研究》
内容摘要:探讨警察的心理控制源与其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某市112名干警进行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成人内——外控制量表(ANSIE)的调查。结果:干警的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除人际敏感外,均高于国内常模,并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心理控制源与心理健康各因子之间呈正相关,也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结论:心理控制源与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相关关系,心理控制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警察的心理健康。
“心理控制源”来自于美国心理学家Rotter1954年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它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影响和控制自己生活的力量的归因,也就是每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的责任认知或定向。内控者相信凡事操之于己,认为事情的结局与个人努力和能力相一致,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外控者认为凡事均由外部因素(如运气、背景、社会或他人)决定,自己不能控制事情的结局。[1]根据心理控制源理论可以推测:面对问题时,认为个人的努力对事态的结果起主要作用的内控者更有可能采取主动的态度和行为,而认为自己的努力不会带来什么变化的外控者则可能表现出消极的态度和行为。目前对警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多着眼于外部因素。如认为警察职业的高压力、高应激特点,使得警察心理健康状况有别于社会其他职业群体。”[2-3]。而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警察的心理控制源与心理健康状况的测评与分析,探讨心理控制源对警察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从而对影响警察心理健康的内外部因素有更全面的认识。
讨论:开放式调查问卷显示,干警最不满意或担心的因素主要有:工作任务重、工作内容繁杂或枯燥、工作时间长(经常加班,节假日还要值班或轮班)、待遇低、难以照顾家庭以及执法环境不良等。其他人的研究结果与此相似。另外,本研究中由于抽样对象主要是刑警和基层所队警察,其心理健康状况与正常人群相比差异尤其显著,甚至低于普通警察群体。”[7—8],特别是基层所队警察。这可能意味着除了上述原因外,刑警与基层所队干警还要更多地受到与职业相关的应激的影响。戴静等人的研究表明:与职业相关的应激是影响警察心理健康的重要变量。干警心理健康状况在刑警与非刑警比较中,显示出刑警的职业特点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即敌对性强于其他警察。可能由于刑警在执法过程中,由于执法者与执法对象与其他警察相比更多地属于敌我关系,打击与被打击的关系,这种非常态的人际关系对刑警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心理控制源对干警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心理控制源对心理健康有明显的影响,而外控型干警与内控型干警相比,前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后者也说明了这一点。不同年龄、警龄、警种和工作岗位相比,心理控制源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心理控制源主要受主体自身因素制约,并不依赖于工作环境等外部因素。大量研究也表明,外控者倾向于消极应对,内控者倾向于积极应对。外在控制性强的人更难于应付紧张的生活环境;而一个内在控制性强的人能够较积极地追求有价值的目标,较多地投身社会活动、求知欲强、有灵活性、更有主见,幸福感也较常见[9-10]。由于样本在心理控制源方面与正常成人相比更多地表现出外控型的特点,所以样本在心理健康状况方面,由于受到心理控制源的影响,与正常群体比较更趋近于不健康状态。说明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欠佳,不仅有其职业因素的影响,也与警察自身心理素质不佳、存在着认知和归因的偏差有关。可见,在维护警察的心理健康过程中,还需要从调整警察自身的心态和观念入手,进一步帮助干警转变认知,积极归因,促使其心理控制源实现由外控型向内控型的转变。
第五篇:关于警察心理压力的防制措施
心理压抑已经成为21世纪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过度、持续的压力会导致人患有严重的生理、心理方面的疾病。而警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一般情况下容易导致人产生心理压力的外界因素和个体因素,(中国好范文)同样会作用于警察身上。外界因素主要有工作压力、社会压力和生活压力;个体因素则主要是指个人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原因所致的种种
压力。与此同时,警察又是承担高应激、高对抗、高危险工作的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仅有着常人常有的情绪困扰,还经常承受着常人所没有的职业压力。因而掌握一些解压的自我调节方法,对增进健康是很有益的。下面是自我调节的一些具体方法:
一、正确认识压力,学会与压力共处,并通过适当渠道疏导、渲泄压力
要学会应对压力,首先要认识到适度的压力是生命所必须的。人在其一生中,是无法摆脱压力的。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无法控制压力的大小和去留,但绝对可以做的是控制对压力的反应程度。如果有时感到心理压力过大,首要的便是通过适当渠道把心中的郁闷渲泄出来。当警察为一件事所困扰时,不要闷在心中,可将苦恼讲给信任的人听,甚至可以让自己痛快地大哭一场,这可以使痛苦、紧张的情绪得以发泄,而不致闷出病来,千万不要为了“尊严”和“体面”而过分自我压抑。
二、头脑冷静,注意力集中,学会弹性思维,在有压力的情况下清晰的思考
心理学家通过跟踪研究表明,一个富有弹性思维的人,往往能冷静地应付各种变化,化逆境为顺境,变压力为动力。所以,警察要学会运用弹性思维,抱着“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潇洒气概,为自己创造一个积极、有序、宽松、和谐的生存环境。很多警察在做一件事时,大脑里都会在想着另一件事,这些令人分散注意力,产生压力的想法会使警察不能集中注意力,从而产生错位的观念,作出错误的决定,无法干好工作。这就需要警察能及时地清除大脑中产生压力的想法,制止分散注意力的交谈,并重新得到对自身大脑的控制。无论何时,警察只要把注意力集中于手头上的事,就能放松自己,思维就会专心下来、清晰起来。
三、培养耐挫力,学会休息、放松自己
警察遇到挫折时,要学会升华,将消极转化为积极;一旦发现树立的目标难以达到,先鼓起勇气努力实现,如果实现不了,就应及时重新调整目标。警察的内心世界就好比一座制造紧张的工厂,大脑里时刻充满着消极的思想,这使得警察的思考能力受到限制,有时纠缠在臆想的情景中,诸如恐慌、忧虑、自卑或恐惧等消极情感也随之释放,于是紧张的身体随之而来。此时,很简单,给自己的身体一个机会让它休息,让它从紧张中恢复过来,这是对付压力所产生的后果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休息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有时警察可以安排好工作节奏,随时随地打个盹,也许只需要10分钟便可使自己的身体得到短暂的休息,精神为之振奋;当觉得自己身体的肌肉绷得很紧时,就应花点时间去舒展一下肌肉,做一些缓慢的伸展运动,这对于消除压力和紧张将十分有益。
四、加强体育锻炼,合理饮食营养,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充足的精力
我们要知道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而且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好状态。”近年来,who在世界保健宪章中,在对健康的概念作出具体阐述的同时,补充了衡量健康的10条标准,其中规律的体育活动加合理的营养是达到这些标准的最重要的保证。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日趋紧张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对警察造成的压力一旦超出其个人所能承受的极限,便随时可能使他们处于一种亚健康状况(即体力和体能明显下降但不是疾病)。因此,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定期进行体育锻炼,便显得尤为重要。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放松身心,缓解紧张情绪,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警察战胜心理压力的基础,可以提高完成任务的能力。同时,警察还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合理膳食,比如,食物要多样,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吃清淡少盐的膳食,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等。
五、加强情绪锻炼,平衡和享受生活,学会转移压力
现代心理医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最佳功能状态,则其内脏及内分泌活动在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下处于平衡状态,使整个机体协调,充满活力,身体自然健康。因此,警察的情绪锻炼有时甚至比体格锻炼更为重要。警察要懂得平衡和享受自己的生活并尝试换个角度去想问题,抽空去想一想或回味一下那些令自己快乐的事情。作为警察,要学会转移压力,当遇到挫折时,不妨寻找那些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活动。以转移心中的紧张和郁闷,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快乐,心理压力也会随之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