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爱的教育》有感
七年六班陈丽欣
今天,我阅读了《爱的教育》的《宽宏大量的品德》,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深受教育,教育到我们应该有那种“美丽而又神圣的心灵”,那才是我们真正的“美”。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个叫科罗西是一个残疾人,在学校很多人讥讽他的,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了就拿了一瓶墨水朝讥讽他的那个人扔去,反而扔到了老师的身上。老师寻问是谁搞的,卡罗纳瞥了他一眼,站起来了,老师知道不是他做的,就马上问,然后科罗西站起来了向老师叙述原因,老师教育了讥讽他的同学,又夸了一下卡罗纳说:“你的心灵真美”!我们的身边是否能多一些这种心灵美的人呢?例如平时有人做错事还要抵赖,其实,只要做错事知道能改就行了。还有无论别人身体上欠缺些什么,我们都不应该去讥讽侮辱别人,我们在友谊方面要尊重对方,你知道这样别人是很伤心的,同时也玷污自己的人格。我们所认为的美是无处不在的,但相貌与外表美是不符合实际的,是不对的,真正的美是心灵美、思想美、道德美,如果这三样东西你不健全,那你何谈“美”?那只是虚伪的美,不真实的美。我们人的道德行为规范中是否也能做到百分之百的美。生活的美与许多都息息相关。让我们一起拥有这样的美,努力加油,少违反纪律,少欺负别人,上课尊重对方,尊重老师辛勤劳动。这种美丽神圣的心灵能够真正在我们生活中出现吗?点评:观点正确,获益良多,对的,“真正的美是心灵美、思想美,道德美”。第二篇:读《爱的教育》有感.
读《爱的教育》有感
早就听闻《爱的教育》里蕴涵着许多哲理,今日我品读一番之
后果然如人们所说其中的确蕴涵着许多哲理。
这本书讲述了小学生安利柯整整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最不染世俗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这里有让安利柯深以为傲的好友卡隆的侠义之举,有品学兼优的班长代洛西的助人为乐;也有华梯尼的虚荣狭隘,诺琵斯的傲慢无礼;还有朴实可爱的“小石匠”,坚强不息的克洛西……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读完这本书,回想一下我过去所做的一切使我羞愧不已,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向安利柯那样用爱来回报他人,对待他人。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要有爱,只要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爱,那么世界上想必一定就不再拥有邪恶。所以我在这里呼吁大家:让我们像安利柯一样用爱来对待他人、回报他人吧!
第三篇:读《爱的教育》有感
读《爱的教育》有感
读了《爱的教育》后,我深深地被里面讲述的人物故事震惊了,让我感受到了爱的真正意义。
这本书通过一个个小人物,一段段小故事.,表达出了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感情。那些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同学之爱让人感动不已。最让我喜欢又敬佩的就是卡隆。
卡隆总是很喜欢帮助别人。只要别人请他帮忙,他就一定会尽力帮助他们。每当有大孩子欺负小孩子的时候,卡隆也会去保护他们。小孩子只要大喊一声“卡隆”,大孩子就不敢欺负小孩子了。就是因为卡隆有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大家都非常喜欢他。以后我也要学习他这种精神,尽力去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有一次,几个小孩子在欺负弱小又驼背的克洛西,骂他是“残疾人”,还学他的样子来嘲笑他。后来,克洛西再也忍不住了,用墨水瓶扔向那几个坏孩子,却扔到了从外面进来的老师。老师问是谁干的。卡隆为了保护克洛西,和老师说是他做的。但是后来克洛西勇敢地说出了实情。老师批评了那几个人。这让我懂得了,我们不能歧视身体有缺陷的人,应该尽力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爱。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要勇于承认错误并及时改正,这样我们才能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除了卡隆,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勤劳的克莱迪,活泼的“小石匠”,贫穷但懂事的波莱科西......他们身上都有很多的闪光点,教会了我们要用一颗有爱的心去面对周围的人与物。
其实,当我们细细体会,会发现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被爱包围着的,有爷爷奶奶的疼爱,爸爸妈妈的喜爱,老师们的关爱,同学们的友爱......爱,这是多么美妙的东西啊!爱是宽容,爱是理解,爱是互帮互助......我相信,只要每个人心里都充满了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第四篇:读《爱的教育》有感
“师爱”潜生心,“润生”细无声
------读《爱的教育》有感
子珍小学 甘雪灵
有这样一本神奇的书,它可以驱散所有的不快,只用一个“爱”字,便可融化你有些冰冷的心灵,赶走你心头笼罩的阴云。她是谁?她就是意大利作家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的著作——《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采用日记体的形式,以四年级学生恩利柯的视角,通过他一个学年里的一篇篇日记,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追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的境况不一,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每个人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处,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对自己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以及对亲友的真挚之情。浓浓的“爱“穿插起了一个个故事,从书页中无形地透了出来。
《爱的教育》这本书并没有华丽的语言,也没有太紧张刺激的情节,但那些平凡而又真实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各种伟大的爱。书中处处流淌着温馨和浓郁的真情。当我读完《爱的教育》这本书时,心里好像燃起了一团温暖的火焰,书中那些勇敢、善良、正义、知错就改的形象不断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善良正义的卡隆,总是得第一的德罗西,勤劳刻苦的可莱谛,孝顺父母的波列科西,酷爱读书的斯代,还有每月故事里的那些少年们,爱国的伦巴第少年、鼓手孝顺懂事的小抄写员朱利奥,为了救祖母而献出自己生命的费鲁乔……这些故事让眼泪几次涌上我的眼眶,我的内心也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作为一名滋润万千花朵的园丁,心中怎么能没有爱呢?
夏丐尊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有温度的,教育也应该是有温度的。而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更应该是有温度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有温度的学生,是有个性、有想法、有生命、有活力的人,是活生生的未来,而不只是接受知识的机器,不是考试做题的机器。著名作家方华倡导我们要做有温度的教育。是的,有温度的教育,应该是爱的教育,有温度的教师,应该是有爱的教师。离开了爱,一切教育就无从谈起。
有温度的教师,应该是有爱的教师!对待学生,应该像培育一棵大树一样,去浇灌,去施肥,给予孩子适合生长的土壤,让他们慢慢长大,慢慢变化,让他们的个性发展,让他们的兴趣养成,让他们有自己喜欢做的事,让每一棵小树苗都能得到阳光,得到应该有的呵护; 有温度的教师,应该是“春风化雨’的教师,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不会冷眼看差生,处理学生的问题不是单纯的责怪和埋怨,而是用爱感化学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有温度的教师,会激情满怀地投入工作,在课堂上,能够放下师道尊严,变换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能够张扬个性,扬长避短,自信阳光。
爱,就像阳光一样,温暖了我们孤独的心,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作为一名教师,爱心是教育的灵魂,没有了爱,教育就荡然无存。爱心给我动力,爱心给孩子呵护,爱心给每一个参与教育的人以花朵的芬芳。爱心,让我们每一个人远离黑暗,不再孤独。拥有爱心的人是富足的。每当提起爱,我就想起我教过的和我正在教的这些小不点们,曾有的经历让我刻骨铭心.那堂普通却又难忘的英语课顿时又在心底拉开了序幕。
依然记得那堂另我难忘而又感动的英语课。课前我叫孩子们带来一些道具,为了更好地让他们掌握新的单词及句型,我采取词句合一的操练模式。我设计了二人合作猜猜看的游戏。孩子们热情高涨,畅所欲言。就在这时,我注意到教室的角落,李旭同学正低下头,两只手在抽屉里摆弄着什么。“这孩子真是的,总是开小差。怪不得英语不理想,现又在……”我心里嘀咕着。他这一举一动实在与其他同学的高涨热情存在极大的反差,眼看我自认为上得不错的游戏活动课就要被这一不协调举动破坏了,我心里顿时上火:立刻下去把抽屉里面的东西拽出来,狠狠地批评他一顿,看他还玩不玩?我正想动手,可是将要伸出的手却不由得缩了回来:难道那么美好的局面非要被破坏不可?狠狠批评他,既中断了孩子们兴趣盎然的活动,又浪费了其他同学表现的大好时机,这不是因噎废食吗?于是,我忍了忍,把那股怒火吞了回去。
我从容不迫地走到他身边,面带笑容轻声地问:“李旭,你在干什么呢?今天表现有点不乖哦!” 他对我的突然到来感到惊诧,马上愣住了,紧张兮兮地望着我,等着我的处置。我往他抽屉里一看,原来他在画画,他竟然在画我们上英语课的情形!画得虽然不是很逼真,但也可一眼认出来。于是我引导他用今天所学的句型回答。我把这幅画拿在手上,故意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有些神秘地介绍给孩子们:“ 李旭有一件神奇的宝贝,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让我们一起来问问李旭吧!”全班同学都好奇地问他,出乎我意料,平时金口难开的李旭竟然脱口而出飚出了流利的英文。哇!只教一遍就会说了。“非常棒!”我连连称赞道。接下来,我让全班同学共同观察并描述画的内容。孩子们都很喜欢这幅与现实相连的图画,纷纷举手发言。虽然这些并不是本节课的内容,却不愧是本课很好的延伸。我瞟了一眼李旭,他刚才躁动不安的神情已经无影无踪,脸上露出了一副轻松愉快的表情,还有一丝丝成功的喜悦。自那以后,小旭喜欢上了英语课,课堂上也时常可以看到他踊跃举起的小手。
如今细想,倘若当时任由心中的怒火爆发,伸手撕了他的画,在全班孩子的面前批评了他,或许会让这孩子对英语这门课彻底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又或许会让孩子的内心受到伤害,在同学面前失了面子。我且不说自己这一小小的举动对他倾注了多大的爱,只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做“春风化雨’的教师,用自己微不足道的爱感化学生,细细滋润祖国的花朵。
师爱像春雨滋润着学生干涸的心田,师爱像路灯照亮学生前进的方向,师爱像一把大扫帚,能扫去学生心灵上的尘土。师爱是平凡无声的!师爱是永远的阳光!虽然我们不能像对抗新冠病毒的“最美逆行者”那样伟大,但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把阳光带给孩子,把爱心带给孩子,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同仁们,让我们一起做有温度的教育,做有温度的教师吧!
第五篇:读爱的教育有感
读爱的教育有感 15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爱的教育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爱的教育有感 1我看完《爱的教育》以后,心里就充满了爱。
《爱的教育》采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
最令我感动的一篇文章是《为父着想》。这篇文章讲了许利亚——这个贫穷但成绩优异的学生,他爸爸因为没钱,所以晚上帮人抄纸条,每抄500张才有三块钱。许利亚想帮父亲抄,但父亲不给,许利亚就趁父亲睡着帮他抄。因为睡眠不足,所以成绩下降了。虽然父亲怪他,但许利亚还是依旧帮父亲抄,直到一个晚上,父亲惊醒了,看到真相后,许利亚还哭着请求父亲原谅他。许利亚这样为父亲着想,帮父亲抄纸条还默默无闻。被父亲骂仍然帮父亲工作,让他早上数纸条时为自己多了几百张纸条而高兴。父亲发现后,还请求父亲原谅他,那么为父亲着想的人,能不令人感动吗?
这使我想到自己。爸爸辛辛苦苦的把我养大,生活在蜜罐里的我却没有为爸爸做些什么,还花爸爸的钱,爸爸叫我做作业时,才不耐烦的应一声,和许利亚相比,我差远了。
《爱的教育》这本书真好,它能让人感受到世间的爱。
这使我想到自己。爸爸辛辛苦苦的把我养大,生活在蜜罐里的我却没有为爸爸做些什么,还花爸爸的钱,爸爸叫我做作业时,才不耐烦的应一声,和许利亚相比,我差远了。
读爱的教育有感 2《爱的教育》这本书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里面每个故事都写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妈妈给我买来时,我只是在封面中看见两个小男孩和两位家长站在白色地板上微笑,似乎这个故事饱含了爱,那时我只花了几天就看完了,因为书中的每一个情节都很引人注目。
这本书中的主人公是盖隆、克莱迪、安利柯、科洛西、弗兰迪等许多人物。这么多故事,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高尚的人”这篇短文了。故事主要写科洛西家经济比较贫穷,家里不太有钱吃东西,他常常饿着肚子来学校。他衣服破烂不堪,鞋子也一大一小穿得不合适,在学校中有人还欺负他,比如:弗兰迪仿照他妈妈买菜时的样子,有些同学用尺子打他,有些同学往他身上丢垃圾,甚至有些同学还嘲笑他是残废人,科洛西只好恳求他们不要在欺负他了,可同学们还是不罢休,继续欺负他。科洛西终于忍不住了,拿起墨水瓶向弗兰迪扔去,可一不小科洛西砸到了老师的头上。老师怒气冲冲地进了教室问这是谁干的,科洛西不敢站起来,他们班一位成绩优异的男孩——盖隆帮科洛西承担了错误,可老师否定这件事不是他干的,于是再次问到这是谁干的,科洛西啜泣着站起来,欺负他的几个人也站了起来,老师批评了那几位同学,并表扬说盖隆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我们不应该欺负比自己弱小的同学。然而我们班就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一位男同学无缘无故的打一位经济条件贫穷的女孩,还骂不文明的话在她面前得意地说。因此,她基本上每天都要为这件事情哭一场,老师也给这位男同学扣了适当的分数。
《爱的教育》这本书每个故事都有爱。同时“高尚的人”这个简短的故事也让我懂得了一个深深的道理,希望我们班不要再出现欺负弱小的这种事情了。
读爱的教育有感 3爱,在大家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但是,我们常常会忽略周围的爱。
当我将这一本《爱的教育》读完后,自己深有感触,《爱的教育》这本书中记述了许多关于各种各样的爱的故事,比如:马克尔万里寻母,菲鲁其奥的血,重病的小泥瓦匠……一个个拥有爱的小主人公与一件件附有着爱的动人故事,使我流连忘返。
“爱”这个字是我们都挂在嘴边的,可是,有时候,我们也会常忽略周围的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朋友与朋友之间互相安慰……这些常常都会被无知的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当然,如果你去静静的享受,就会发现: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啊!
最令我难忘的,是《扫烟囱的小孩》,讲的是一个男孩子去别人家扫烟囱,得到的三十个铜币,全从口袋里的破洞里漏了,许多学生把自己的零花钱给了他,三个,五个,六个……他的手上捧满了铜币,有个小女孩没有钱,为了表示自己的心意,她把手中的花送给了男孩。男孩望着这一把钱和这束鲜花,欣慰地笑了……
这篇文章里的那群学生们有着一颗乐于助人的心,而那位没有钱的小女孩的身上,更是洒脱出一种儿童的纯洁之心,她要通过传递鲜花,来换取被别人的笑容,这是一种多么好的品质呀!我们要向她好好学习。
自从看完了《爱的教育》,我就学会了静下心来,用心灵去感悟,去发现,竟发现了许多事物的爱的故事,而我也学会了体会别人,关心别人,爱别人。
有一次考试之前,我检查自己的文具是否带全时,突然发现自己的直尺不见了,我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心想:大事不好了,直尺没带啊!这次考试可就是考用直尺画图形呀!这时,坐在一旁的好朋友印润沁发现我神情不对,连忙凑过来问清情况,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直尺扳成了两半,给了我一半,又对我笑了笑,表示让我们一起加油,我点了点头,开始考试了。从此,我们的友谊又变得牢固起来。
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周围的一切,一定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爱我,帮助我,我多么幸福啊!
读爱的教育有感 4《爱的教育》是一部伟大的爱的经典著作。作者把师生之爱、亲情之爱、同学之爱,还有对祖国的爱都写的感人至深。它所包含的教益、慰藉和激荡的情怀,无不使读它的人,流下了动情的眼泪!
在这么多爱的包围中,最使我感动的则是老师对于学生的爱,同学之间的爱。
老师也许是我们人生中除亲人外相处时间最长的人。老师的爱是一种无私的爱,他们对学生的爱从不求回报。在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不理智和被误解的事,他们绝不因此而改变对学生的关爱和教诲。他们也绝不会把对学生的爱与自己个人利益联系起来。因此,我们要怀着敬意对待老师,应该给老师更多的爱,去感恩他们。
同学、朋友之间的友情最纯洁,它绝不掺和任何杂念。恩里科所交的朋友都是那么善良,那么友好!我喜欢他们身上散发出的爱的气息,他们对朋友的尊重,让我感动不已。
阳光之爱可以融化冰雪,春风之爱可以催生草木,雨露之爱可以滋润禾苗……爱,是人类最圣洁,最美好的情感。
读爱的教育有感 5爱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爱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了我们的身心;爱是沙漠里的一片绿洲,带给了我们希望!
在这个美好的暑假里,我阅读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里面的每一个故事都己印入我的脑海,感受极深。
其中,我最喜欢每月故事之《爸爸的爱护人》。它主要讲述了一个乡下少年西西洛去医院照料刚回国住院的父亲的故事。此时的“父亲”生了面部丹毒,病情十分严重,在护士的带领下,西西洛来到“父亲”的病床前用心照料,不敢有一丝松懈。病人也时不时睁开双眼看着他,似乎不认识他,但注视西西洛的时间长了,有时还露出笑容,西西洛开心极了。五天后,“父亲”的病加重了,同时西西洛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这个病人并不是自己的父亲,真正的父亲正准备康复出院。可是,此时的病人“父亲”已离不开西西洛。望着病重的“父亲”,西西洛决定留下来继续悉心照料,直到他离开人世。
看到这里时,我的眼里闪烁着泪花,这个故事太感人了!当西西洛知道病人不是自己父亲时,仍然选择留下,这是多么无私的爱啊!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爱的故事。如慈善家刘玉英,她是安徽毫州人,自已生了两个儿子,却有四五十人叫她妈妈。20xx年,刘玉英在河南永城开办了一所孤儿院。五年里,她把这些孤儿当作自已的孩子,花费上百万负责这些孩子的吃喝拉撒,供他们上学,送他们参军、找工作。儿子见母亲年岁已高,劝她好好休息,可是她没有放弃,依然坚持做着这些。她的这种“大爱”是多么让人敬佩!
再说说更近的,我们邻里之间也有很多爱的故事。一楼的陈奶奶经常帮助他人,下雨了,帮没在家里的邻居收被子、收衣服;天黑了,帮忘记晒了东西的邻居,把物品收进屋里;邻居们有困难,她都会帮助、关心。记得有一次,奶奶带我去书城买书,正看得起劲时,天黑了下来,一场大雨就要来了。奶奶着急地说:“快回家,被子晒在楼下”,边说边拉着我上了汽车。当我们赶到家时,雨已下得很大,可绳子上晾的被子却不见了。奶奶肯定地说:“一定是她帮忙收了。”我们到陈奶奶家一问,果然是她做的,被子叠得整整齐齐地放在一旁。陈奶奶的这些“小爱”同样也让邻居们很感动!
爱在人间无处不在。它像空气、像阳光,每天在我们身边,永远不能缺少。让我们在爱的教育下,懂得感恩、懂得关爱他人,让爱占据我们的心灵,让爱撒满人间。这就是《爱的教育》让我明白的道理。
我最喜欢看的一本书就是《爱的教育》,这本书通俗易懂,而且故事很感人。《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以日记的形式写的,一篇日记讲述一个感人的故事:父母对子女的爱;亲朋好友之间的爱;陌路人之间的小小的关爱······《爱的教育》之所以吸引我的地方是,它在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娓娓道出这近乎完美而又为人们再熟悉不过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等等。书中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但一字一句中所蕴含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爱就像空气一样,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又最容易被忽视。但我们的生活中不能没有它,它已经如同血液一样深深融入了我们的生命。书中有一篇日记:“陪护爸爸”很感人,一个少年听说父亲住进了医院就急忙赶紧跑到医院,想要照顾父亲痊愈,然而由于医院的疏忽,少年被领到一个陌生人的病床前,他一直悉心照顾这个素不相识的“父亲”,直到“父亲”幸福地离开人世。当少年知道他照顾的病人并不是父亲是,是完全可以离开的,但是少年却出乎意料的决定留下来。他的举动让所有的人震惊和感动,难道这不正是爱的体现吗?
在现实生活中,爱到处可在。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捐款捐物,共度难关,不也是爱的表现吗?
看了这本《爱的教育》这本书,让我更懂得了爱的可贵,爱的给予。我会更加爱我的父母,爱我的老师和同学,当别人需要需要帮助时,我会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会更加美好!!
读爱的教育有感 6世上有千万本书,唯有一本,能打动我的心灵,它就是——《爱的教育》。
它的作者是来自意大利的亚米契斯,亚米契斯耗时10年完成了这个著作,书名又叫做《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的日记》。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讲的是一个叫做安利柯的小男孩的经历,还有他身边人与朋友之间的故事。13岁的马尔可经历了艰难险阻和酸甜苦辣,克服了重重困难找到了他的母亲。还有乐于助人的的卡隆,见到一个小同学丢了钱并把自己的钱给了小同学;11岁的爱国少年,为了祖国的尊严而拒绝别人的施舍;爱学习,爱劳动,充分利用空余时间的可莱蒂;为了救助低年级小同学而被车子压碎脚骨的洛贝谛;还有珍视友谊,富有爱心的少年安利柯。
全书并未加入华丽的辞藻,而是运用了朴素无华的语言,却让我们明白了互相帮助,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的道理。
夏丐尊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宛如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和教育,两者是相通的。爱和教育,两者缺一不可。
这本书告诉我们:书中的人物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多付出一点,少一点自私;多一点自信,少一点自卑;多一点宽容,少一点埋怨。热爱祖国,敬重父母,爱父母。不能因为自己鸡毛蒜皮的小事与父母发生冲突。
《爱的教育》让我懂得做一个懂事,尊敬父母,爱学习,爱国家,同样热爱生活的孩子!
读爱的教育有感 7有一段话说得好"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对少年儿童深挚爱心的结晶。本书作者以一个三年级小学生的口吻,用日记体的形式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充满爱心和热情的世界。
《爱的教育》主要讲了有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在他身边有数不胜数的感人故事,有品学兼优,助人为乐的班长代洛西,坚强不息的克洛西,有正义感的卡隆,心疼父母的裘里亚……
我们就来讲讲心疼父母的裘里亚吧!有一个名叫裘里亚的四年级学生,他家境困难。父亲除了正常的公事之外,还兼职当抄写员。他一连几夜都帮父亲抄写,时间一久,他就感到睡眠不足,而且头昏脑涨,四肢无力。晚上做功课时也常打瞌睡。几个月过去了,他上课打瞌睡,字迹潦草,注意力不集中,作文越写越短。父亲对他越来越失望,在最后一夜,他不小心打翻了一本书,惊醒了父亲,父亲不再误会他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很多时候我们也许会遭到父母的误解,这时我们应该要和父母好好沟通。我们是父母的希望,要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不要让父母失望,做一个好孩子。
这本书每一个故事,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在这本书的最后一页,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爱能拯救一切”。《爱的教育》让我明白,再坏的人也会被爱感动。爱是黑暗中的一束阳光,爱是雨天里的一朵白云,爱是草丛中的一朵小花,爱是冬天里的火把。
读爱的教育有感 8捧起《爱的教育》,它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一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
整本书,作者亚米契斯借着他的笔端为我们勾画了“爱”的经典主题。他以一个小学生的名义,通过日记的形式,讲述了他在学校、校外的所见所闻,并且写成一个个很小的故事。这使所有的读者都能感受到一种纯真的友情,博爱的亲情以及无私的师生之情。这些都是人间最美的真情。虽然,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会发现爱是无处不在。在《爱的教育》中,有一段极为特别的板块,就是主人公小安利柯父母的留言。他们给予他的循循诱导,是那种谦和与礼貌,把一个父亲胸膛中热烈的情爱稳稳地表达了出来。任何一个父亲其实都是急切地盼望着自己的儿子长大的,可是安利柯的父亲却不急着表露出来,他深知只有用“爱”去感化他的儿子,小安利柯才能掌握“爱”的能力。未读之前,我曾为“爱”是何物而感纳闷。家庭中的爱是亲情与亲情间的相濡以沫,校园中的爱是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助、合作。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为它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不说操劳奔波:只要孩子一有咳嗽,药片就摆放在眼前;临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当我们陷入困境,没人支持,父母依然陪在身边……这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深深的爱。现在,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在平常的教学中,我将目光专注于学生是否会回报父母的爱这一方面。还记得本册书第六单元讲述的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故事。学生们都能切身体会作者的母亲强烈的爱,可是在回报父母方面只有只言片语,无法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当时我感到孩子们是渴望对父母表示点什么,然而怎么做,怎么说呢?我灵机一动,布置一道作文题《给妈妈洗脚》。孩子们知道后,似乎找到了些感觉。第二天,我把作文本收起来后一看,每一篇文章都写的好,真情实感渲染纸间,很多学生的文章根本不需要我动笔修改,就连娇生惯养的张思成也写出了自己最得意的作品。这群天真活泼的孩子多么可爱啊!他们不会表达自己的爱,那是因为缺乏机会。往往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一句贴心的话,一次帮忙作家务的行动,一次照顾家人的表现,都会让学生们亲身感受爱,主动去回报爱的。
如果说爱是一次旅游,也许有人会有异议。就像生活是辛苦的,但如果它看成是旅游,一路上就会很轻松,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如果爱是奔腾的热血,那么,我认为这就是对于国家崇高的爱。当读到安利柯描绘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为国淋弹死守家园的动人场面,我不禁想到我们祖国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华儿女的血。同样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光明,同样可以抛弃一切地厮拼。我并不需为祖国抛头颅了,但祖国需要我们的还有很多。作一名合格的教师,接受时代的挑战,认真执教,努力教好每一个学生,培养合格的人才。爱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人是有感情有理性的动物。我们的感情需要有正确的引导,那就是依靠开发人本能中潜藏着的“爱”的本能。爱是需要土壤去培养。《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
读爱的教育有感 9爱的教育之所以吸引我的是这特别的书名,是那加在“教育”之前的定语——“爱”。
是啊,用饱含着爱的教育来给予孩子,那么孩子们得到的这种教育必将转化为对爱的理解,自然而然地,他们也一定会明白如何去付出爱。这是多么美好的一种循环啊!也可以这么说,这本书的书名也可以改为:一个意大利市立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一学年只纪事。就是说,此书是以一个三年级小学生的语气、日记的形式来写的,其中也有他父亲的修改以及佳人的附言,还有孩子入中学后重读此册的感受深入其中。这是这本书的另一个特别指出。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每一天都会有一个小标题,让人感觉又似乎像一个个小故事,平凡、幼稚、不乏有趣,而且耐人寻味,可以引发一大串故事之外的感觉。整本书围绕这小男孩安利柯而展开。安利柯就好像是一个邻家小弟弟一样生活在我们周围,很亲、很近,他也会对去学校产生恐惧,他所喜欢老师离他而去他会伤心落泪,两天的休假之后他会觉得似乎好久没见好朋友卡隆,他会和姐姐吵架,会……总之,当我们在哪个年龄时,与安利柯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与其说主人公是三年级生安利柯,不如讲是在他周围的用全身心的爱倾注于他以及他一样的孩子们身上的师长们。他们的言行中洋溢着爱的氛围。所以,孩子们也变得可爱、纯洁起来。安利柯的母亲是个富于同情心的妇女。她会带着孩子们送布给报上记载的穷妇人。而且她十分体贴他人,善解人意。当安利柯发现这户穷人正是同学克洛西的家事,她又不时的强调:“不要作声!”以免伤害到男孩的自尊。当克洛西看到他们,她又暗示儿子去与同学打招呼,使克洛西十分感动。她还很会借机教育孩子。在告诉安利柯“万圣节”的意义时,她不会告诉他,他要用感恩的心去纪念许多英雄。
安利柯的父亲似乎是从来都不对孩子“火”的`,他总是会用很温和的语气来“训人”。
读爱的教育有感 10一本以一个小学生记日记形式讲述了发生在四年级的一个个动人而富有教育性的书,它就是《爱的教育》。
故事里的人物各有各的性格。有善良高尚的卡隆,他身材高大,威风凛凛,在同学眼中他是一个十分有威信,乐于助人,保护弱小的人;有聪明懂事的德罗西,他家里很有钱,学习成绩也十分棒,但从不骄傲自满,;有勤奋好学的斯代地,虽然不善言辞,却有着非凡的毅力;有懂事的波列科西,他的爸爸是个“酒鬼”,喝完酒就打他,但他十分孝顺,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换来了爸爸的懊悔……。书中洋溢着父母子女间的亲情,老师学生间的深情,小伙伴之间有友谊,小小少年的爱国之心……。读着读着我想起了我的爷爷。在我5岁时他永远的睡在了家乡的土坡上。但是我和他的快乐时光我永远忘不了。每天下午放学,他总变着花样带好吃的给我,在他临终时嘴中还说着“孩子好好学习,报答祖国”。但从此我再也吃不到那些爷爷亲手做的好吃的食物了。
每每想起,我不经一粒粒“珍珠”不由的掉了下来,咸咸的。也许我喜欢读《爱的教育》,正是因为那平凡的爱感动了我,正是那平凡的爱让我感觉有股清泉滋润着我的心田,净化着我的心灵。我将永远把那平凡的爱一点点珍藏起来,化做学习的动力,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读爱的教育有感 1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句话出自《孟子》,意思是: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来尊敬他。
寒假中,我再一次的翻开《爱的教育》这本书,里面的一位位人物的事迹,诠释了孟子的这一句话。
《爱的教育》是以一名普通的4年级学生安利珂的日记记叙的,故事中有正直善良的卡隆、品学兼优的德罗西、坚强勤奋的斯代地、可爱懂事的波列科西……这些人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小故事。
大家都还记得以前学过的课文《小抄写员》,就是选自《爱的教育》,那个默默忍受父亲长达四个月的误解和责怪,偷偷帮父亲抄写信封挣钱养家的小男孩叙利奥,后来赢得了更多人的喜爱。而书中的另一个人物——卡隆,因为他正直善良,乐于助人,尊重他人,更加赢得了班上同学和老师的喜爱,每个同学都喜欢和他在一起。还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如:洛佩谛为了救一名小学生而被车轧伤,还有每月故事中讲的见义勇为的少年平诺特等等。
他们都是平凡的出身,但是因为他们爱别人,尊敬别人,反而被别人爱戴。
爱人者人人爱之,我们不能等着他人来爱我们,而要主动去关爱别人,只有这样,别人才会反过来爱你。有个事例大家应该很熟悉,深圳的歌手丛飞,他自小努力向上。收入并不丰厚,但进行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他资助了183名贫困儿童,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是178个孩子的爸爸。20xx年5月12日,丛飞被确诊患有胃癌,次日发现癌细胞扩散,去世前,他立下遗嘱捐献眼角膜,履行他最后的爱心之举,为活着的人留下光明。
丛飞,用他的爱心之举赢得了社会人士的尊重,他把社会人士捐给他的钱给了他的孩子们以供学费。20xx年,丛飞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老孟的话又一次得到了诠释。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只有关爱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关爱。同学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世界没有了爱,将会变成什么样?
我希望我们都能够学会爱他人,敬他人,让世界充满爱,让生活充满爱。
读爱的教育有感 12读完《爱的教育》后,我的第一感触,那就是——爱。
《爱的教育》里面的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没有跌岩起伏的情节,也没有引人入胜的悬念,但是,其中流露出了真挚的师生之情、父子之爱、朋友之谊,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善良与纯洁,赞扬了爱祖国,爱社会的精神。
当我读完时这本书,作者也用爱的钥匙打开了我的心扉让我有一种感叹:爱比珍珠更宝贵,比糖果更甜蜜,比水晶更晶莹,比群星更璀璨。爱是一种感觉,是一种令人快乐,人人都想要而又用金钱买不到的感觉。爱能够将心中的恨化为勇气,它使你微笑着面对生活,使你倔强地反抗命运。它是还魂的仙草,给罪人新生;他是慈爱的母亲,唤浪子回头。它既是一种获得,又是一种牺牲。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命运不会让你白白付出,它会用人间最珍贵的爱来回报你。
爱,在人间是常见的,生活中处处需要爱。没有爱会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吗?没有爱会有一个和谐的社会吗?所以说,爱是重要的。当然,不仅我们自己要拥有爱,还要将这净化人心的爱永远的传递下去。
读爱的教育有感 13爱是美德的种子,爱能够创造一切,爱是理想的别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爱的教育》这本书,处处充满了爱,有母子之间的爱,有同学之间的爱,有老师和同学之间的爱
《爱的教育》这本书讲述了一位四年级名叫安利何的小男孩的日记。详细地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挍、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我从这本中看到了他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真感人肺腑呀!
其实,我一看见这本书的名字,就,感到特别奇怪,爱也可以教育的吗?于是,我带着疑问,轻轻翻开第一页……
不知不觉,这本书被我看完了,里面每一个字,就连一个小小的标点也把我征服了。那里面每一个故事都令我感动,感动的同时,我也会羡慕他们一家人,世界上的家庭能有几个能像这一家人一样的和谐?
我从这本书中体会到,老师也是不容易的。她辛辛苦苦工作了一辈子,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早日成才,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虽然有时候老师很凶,但都是为了我们。其实每一个老师都爱自己的学生的。哪一个老师不爱自己的学生的?不是有句话叫"严师出高徒”吗?在学习上对你要求 严格,但在生活上,她绝对会帮你。
母亲也是一样的。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一呼唤。
这本书里面有许多小伙伴,虽然有的贫穷,有的富有,有的残疾,有的学习很好,有的学习落后,但安利何从不计较,与他们玩得很开心,关从快乐中得到教育。
有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常常会埋怨天,就像所有人都在跟我作对一样,甚至有人会抱怨世上没有人爱自己,有时可能会自杀。其实,如果我们都能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你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居然自这么多人疼我、爱我,我多么幸福呀!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许多与交往的道理,让我和同学之间,家人之间,朋友之间能更在的交流。让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友谊越来越深,越来越真切。里面的一些事情让我懂得了做事情要一丝不苟,哪怕有一丁点毛病也要把它改正,不能视而不见。做事不能太急于求成,要三思而后行。做人要助人为乐,不要斤斤计较。总之还有很多很多,这本书真的教会了我很多。
如果人人都有一个爱心,世界将会变成和谐、美好的大家庭。
读爱的教育有感 14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叫《爱的教育》,书中的肺腑之言让我感受至深!
《爱的教育》是亚米契斯最著名的作品,被誉为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本书以小说的形式讲述了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所有生活!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每一种爱都惊天动地。书中有很多人物:勇敢的卡罗纳、狡猾的弗兰蒂、可怜的科罗西……我最喜欢的是卡罗纳,他会帮助弱小,还因为二年级里有一个小孩掉了钱,不能买笔记本,卡罗纳慷慨解囊把钱给了那小孩!书中让我感动的是一个名叫《撒丁岛的少年鼓手》。它讲述了小鼓手在库斯托战役打响的笫一天,奋勇上战场得到了上尉先生的认可,然后上尉将条子交给部队!过了一会儿,少年话被敌人看见,原来只是摔了一跤,上尉松了一口气,最后把纸条送过去了!
虽说这本书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是一些平淡的语句。开始读时让我思绪万千,读后让我心潮起伏,书中那些语句栩栩如生,让我赞叹不已!俗话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读了这本书让我明白:爱是透明的,虽说它或许很渺小,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爱其实一直在我们身边存在着!
读爱的教育有感 15今年暑假我和女儿共同读了一本意大利作家“艾得蒙多·德·亚米斯”的小说《爱的教育》。这本书是由一个个小事故构成,这些小故事里包含的方面很多,有热爱学习的、热爱劳动的、热爱祖国的、乐于助人的、尊敬师长的、体贴父母的等等。这本书处处洋溢着爱,还隐藏着一深奥的话题:爱究竟是什么?
爱就像空气一样,一直存在在我们的身边,却很容易被人忽略。在生活中爱就像生命一样不可缺少,如果将人生比做水池,那爱就是水池里的水。水养育了鱼,爱养育了人。鱼生存不能没有水,人也不能没有爱。
如果没有爱,长江大河变成了一潭死水;如果没有爱,世界万物将无法生存。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所以我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够爱来教育,让孩子们从小沐浴在爱的海洋中。我想孩子长大后一定会成为一个有大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