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初一数学第二学期计算能力测试总结

初一数学第二学期计算能力测试总结



第一篇:初一数学第二学期计算能力测试总结

数学计算能力测试总结

本次计算能力测试在试题的选择上既注重了基础知识的基本运算也注重了知识的灵活运用,将重点放在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考察上。

教师对试卷进行了统一批阅,并做了认真地分析,及时查找原因,找出相对措施。

一、存在问题:

1、书写不认真;

2、计算过程不完善;

3、计算习惯差;

4、解题步骤不完整;

5、在知识的灵活应用上欠缺等。

二、相应措施:

1、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生在做计算题时,要做到一审、二想、三算。

(1)一审:审题。审题要细心,计算时先观察题目的特征,看清每个数和每个运算符号,分析数据特点与运算之间关系。

(2)二想:想解题方法。想解题方法包括运算顺序和解题策略。学生不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而且要能合理、灵活地进行巧算才能省时、省力,提高计算的速度和质量。因此,平时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简算意识,要求学生在面对具体计算任务时观察数的特征,算式特点,合理运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自觉地进行简便计算,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形成良好的数感。

(3)三算:计算和验算。计算时要按照预想的步骤和策略仔细操练,此外还要养成自觉验算习惯。验算不仅可以看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是否正确,还能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养成仔细、认真、的良好习惯。检验时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精心设计计算练习

(1)针对性练习。针对本单元或是本课时所要掌握的计算进行练习,并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计算错误的根源。必要时,就学生的错误进行针对性练习。

(2)对比性练习。当学生已经较好掌握了本阶段计算学习后,要把与本阶段相关的特别容易混淆的计算进行融合,让学生在混合计算中提高能力。

(3)应用性练习。数学学习的核心是解决问题,计算最终是解决问题的手段。通过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和技能。

3、充分利用错误资源

学生的错误本身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教学资源。在平时批改作业中,将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分类记载下来,从中发现共性错误并找出典型错例,特别是找出口算不准、算理不清、法则模糊、方法不对的典型错例,组织学生剖析根源,找出病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

三、表彰学生名单:

一等奖:

七年级:赵润恬

八年级:张展鹏

九年级:陈星

二等奖:

七年级:王西宇、王子叶

八年级:王佳欣、安雨涵

九年级:张欣怡、张阳

三等奖:

七年级:郝晗、安琪儿、陈白信八年级:张欣庆、赵婷艳、石磊九年级:李静、谢丽、周圆圆

榆楚中学数学教研组2013年12月

第二篇:四年级数学计算能力测试

四年级2013~2014第二学期数学计算能力测试

班级:姓名:得分:

二、递等式计算。

205-98+46244-6×28

一、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790÷25=660

627÷33=6

2127×49=576

414+586=75

÷17=

-23=

÷18=

×24=

54×(71-33)48

三、怎样简便就怎样算。25×2839

354+10215

125×25×8×4199+52×4

+144+61

×18×2

+1999+19999+3

第三篇:2013-2014学第二学期一年级计算能力测试

2013—2014学第二学期

一年级计算能力测试

班别:姓名:评分:

一、口算。13-8= 23+5= 42+3= 8+5= 53-4= 5+30= 14-7= 38-5= 6+60= 43-8= 15-7= 7+5= 15-9= 47-5= 20+4= 40+2=

0.5分,共40分)7+9= 43+30= 20-10= 7+8= 43-6= 15-3= 6+5= 27-0= 12-8= 11-5= 17-8= 20+6= 10+5= 15-9= 8+6= 34-6= 10-7= 6+7= 9+3= 58-6= 25-3= 60-20= 6+5= 12-4= 51-4= 6+40= 70+2= 6+10= 5+40= 18-9= 15-7=

6+7=

15-7= 16+4= 13-9= 8+40= 60+5= 60-30= 26-9= 40+20= 16-7= 5+4= 9+5= 8+7= 7+9= 63-7= 34-4= 20+50=

18-2= 27-3= 18+20= 5+8= 70+20= 6+6= 14-8= 24+3= 9-6= 38-2= 100-30= 14-3= 18-4= 10+3= 12-9= 6+9=

(每小题

二、两步计算。(每小题2分,共30分)

30+40-20=78-30+5=80-30-20=

50+28-8=40+36+3=14-8+30=

60+10-20=65-20+7=76-40-8=

84-(25+5)=47+(36-6)=63-(24-20)= 26+(32+8)=49-(15+5)=85-(43-3)=

三、人民币的计算。(每空1分,共20分)

5元+3角=()角3元6角-3元=()角

13元6角-7元=()元()角4元8角-5角=()元()角 8角+6元4角=()元()角5角+9角=()元()角 6元7角+4角=()元()角8元-7角=()元()角 14元2角+8角=()元16元-6角=()元()角 2元3角-3角=()元7元2角-5角=()元()角

四、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8+()=1548-()=826+()=30()-8=20()+20=4345-()=10 36=30+()50=50+()27=20+()40+()=43()-30=359+()=50 35-()=58+()=40()-4=20

100-()=30100=()+()48=()+()

第四篇:三年级数学计算能力测试(最终版)

三年级2013~2014第二学期数学计算能力测试

班级:姓名:得分:

二、用竖式计算。

78÷4=703×9=34×3=

一、口算。

50×2=

23×3=

80-3=

84÷4=

110×7= 40×100=3×220= 7×7+4=400×9=

80×5=

25+32=

55÷5=

48÷2=

58-2

= 8×90= 2×430= 3×9+5= 200×4= 200×8=

66÷3=

13+70=

8×200=

37+2

= 400×6=

2×34= 41×2=850-650=

500×6=

300×7=

0×8+6=

60×3=

110×9=

3×80=

5×600=

300×5=20

三、比较大小

25○35

910○1010

×4=605510○810595○9×3=47○3

114○8

第五篇:七.八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竞赛 测试总结

七.八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竞赛 测试总结

武穴市实验三中

郭艳超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一直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问题。很多学生总以为计算题比分析应用题容易得多,对一些法则、定律等知识学得比较扎实,计算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而在计算时或过于自信,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结果错误百出。

为此我 校特进行七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竞赛,本次计算能力测试在试题的选择上既注重了基础知识的基本运算也注重了知识的灵活运用,将重点放在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考察上。教师对试卷进行了统一批阅,并做了认真地分析,及时查找原因,找出相对措施。

存在问题:

1、书写不认真;

2、计算过程不完善;

3、计算习惯差;

4、解题步骤不完整;

5、在知识的灵活应用上欠缺等。现总结以下几点:

一,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

1、在让学生自我分析错题原因时,比较常犯的错误有“题目看错抄错”,“书写潦草,写得模棱两可”,“计算时不打草稿,一位数加、减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等。分析原因,似乎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粗心”的原因又是什么?不外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学生的心理素质尚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

2、同时,一些同学计算正确率不是很高,也反映了这些同学的计算能力还有待提高(比如乘法口诀不熟、进位加法不熟等);可能缺少一种良好的计算习惯如验算的习惯等,许多学生在计算时,忽视了“估算”的作用。这一点可能与我们平时教多练少的关系。

二、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措施。教师方面:

1、及时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做到因材施教:补缺补差及答疑辅导,并分清情况,矫正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正确率,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计算习惯,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2、做好示范,言传身教。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课堂上,板演符合规范,做到既言传又身教。讲评、作业和试卷批改等都要做好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一定要首先做到。

3、经常鼓励,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要使严格要求能够坚持下去,还必须经常激励学生,使他们对教师的严格要求给予认同,并对执行计算规范保持持久的兴趣,这样才能逐渐形成习惯。学生方面:

1、按照计算的一般顺序进行。弄清题意,观察题目特点,确定运算顺序。

2、要养成认真演算的好习惯。学生在做计算题时,要做到一审、二想、三算。(1)一审:审题。审题要细心,计算时先观察题目的特征,看清每个数和每个运算符号,分析数据特点与运算之间关系。

(2)二想:想解题方法。想解题方法包括运算顺序和解题策略。学生不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而且要能合理、灵活地进行巧算才能省时、省力,提高计算的速度和质量。因此,平时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简算意识,要求学生在面对具体计算任务时观察数的特征,算式特点,合理运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自觉地进行简便计算,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形成良好的数感。(3)三算:计算和验算。计算时要按照预想的步骤和策略仔细操练,此外还要养成自觉验算习惯。验算不仅可以看出计算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还能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养成仔细、认真、的良好习惯。检验时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3、不能盲目追求高速度。宁慢勿错,宁少勿滥。

4.充分利用错误资源:学生的错误本身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教学资源。在平时批改作业中,将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分类记载下来,从中发现共性错误并找出典型错例,特别是找出口算不准、算理不清、法则模糊、方法不对的典型错例,组织学生剖析根源,找出病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

三、具体方法:

1、严格计算过程,规范演算草稿

计算规范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证。要求学生做到计算格式规范,书写工整正确,作业和试卷整洁。草稿是正确进行数学计算的必要手段,许多计算错误都是因草稿潦草、杂乱所致。在教学中,草稿同样要求学生书写整洁、有序,能口算的尽量口算。测验时,要求学生按平时要求打草稿,可将卷子对折,草稿与题对应。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有条有理地自我复查,不必再费时重写草稿,直接对照检查,省时省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诚实、认真的作业习惯,克服乱写乱丢草稿的坏习惯,有利于教师寻找并分析错误原因,帮助学生订正及调控以后的教学。

2、严格要求,抓实抓细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必须严格要求,抓实抓细,持之以恒。严格要求,严在抓实抓细上,严在持之以恒上,作业中计算不规范的错误,一定要纠正,书写不工整,老师一定要及时指出;测验时出现的计算不规范错误,在课堂上要详细讲评,教给方法;对重复发生错误的学生开“小灶”。对计算规范执行情况,进行自查和互查,时时处处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培养学生正确打草稿的习惯,开始时,要像批改作业一样详细批改草稿,对草稿中的错误同样要求学生认真订正,当学生逐渐养成习惯后,变详改为简改,变简改为抽查,把重点集中到习惯不良的学生身上。

综上所述,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形成,一是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二是要教会学生一些使计算正确有效 的方法。三是要积极地教育与鼓励在学生心理上树立定能计算正确的信心,行为上也力争计算正确,这种学习心态的形成,必能促使学生计算正确率的提高。

武穴市实验三中数学教研组

2015/12/10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3/140192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