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读《像风一样奔跑》有感

读《像风一样奔跑》有感



第一篇:读《像风一样奔跑》有感

读《像风一样奔跑》有感

这本书是写了乡村孩子的故事,朴素、单纯、善良是那些倔强的乡村孩子特有的性格。

我小时候也在农村待过一段时间,在那里能干自己想干的事,没有人来给你讲规矩,可以上树拿鸡蛋,可以下河摸鱼,好玩极了。还能自己种菜、植树,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菊朵的故事充满了伤感、快乐、美好、温暖和无奈。她们只能靠自己来吃饱饭,过好生浩,人人的生活经历都充满了感伤,但他们都很团结友爱,哪家人遇到了困难,邻居朋友绝对会来探访,就像一个大家庭要样,永远互帮互助,心手相牵,快乐生活!

菊朵和外婆对话时,会让人感到一种温暖、依偎的感觉,一股甜甜珠暖意,泌人心中,含有一占点淡淡的忧伤。

乡里的那些“供销社”,“公社”,“工分”,“斗争”这样的文字,在岁月中渐行渐远,现在的社会再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文字了!

“记工分”的日子,我们再也不会回去了,以前的人靠劳动、力量生活,现在的人靠学位和智慧已经脱离了以前那种记工分的生活,科技越来越发达,不过还是很怀念以前的生活!

那是一朵1979年夏天的云,在湘西南山地的蓝天上,吸取着山间的灵气和阳光的温暖,飘进了我我们的心里,香

香的、柔柔的、暖暖的,像咬了一口香草冰淇淋一样!

东风小学

五(3)班

彭捷妮

第二篇:《像风一样奔跑》读书笔记

“菊朵朝山顶望去,湛蓝天空里,飘着一朵薄薄的云。那是一朵1974年夏天的云,在湘西兰山的蓝天上,在菊朵的眼睛里,又白又亮。”这是《像风一样奔跑》中的结尾,可读过此书后,那朵又白又亮的云,吸取着山间的灵气和阳光的温暖,飘进了我的心。

《像风一样奔跑》这本书讲述了菊朵在贫穷的乡土生活,她尽心尽力地照顾生病的外婆,与伙伴们经历红枫坪的事。我此前从未了解过旧社会的生活,读了此书后,我深深地体会到了70年代的困苦生活。

菊朵家因为有一块两寸的腊肉就被医生称作“富人”了;孩子们都没有玩具,上完学后就得去放牛、喂猪、砍柴、从地里挖吃的,好不容易才能看上一场黑白电影;菊朵10多岁了还没有吃过城里的绿豆棒冰,仅在城里饭店里吃了碗面条就让小伙伴芹香吃惊的赞叹了;村里人也不敢乱说话,在背地里信神,否则就得遭到批斗·······再看看我们,我们从来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小宝贝”,从没做过一点家务,天天理所当然地吃着大鱼大肉、等着别人伺候,更不会照顾别人,过着富足的生活,没受过一点苦。我们难道不该为父母做点什么吗?我们难道不该主动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吗?我们难道不该关心家人吗?我们难道不该感谢家人吗?

看了这本书后我被震撼了,原来的生活竟然那么艰难。曾很多次听爷爷奶奶说,他们的童年多么不幸福,能吃上白面馒头都成了一种奢侈。我开始还不信他们的话,认为他们夸大事实,后来才知道旧社会的生活确实是很苦的。文中的孩子们也很坚强,即使遇到了不幸,日子也还是要照常过下去,他们没有沉浸在悲痛之中。因为他们明白,要坚强地活着!

那朵云的故事虽然结束了,却永远飘在了我的心里!

第三篇:像风一样奔跑的男孩

像风一样奔跑的男孩

当父亲叹着气,颤抖着手将四处求借来的4533元钱递过来的那一刻,他清楚地明白,交完学杂费,这一学期属于他自由支配的费用不多了。他也清楚,老迈的父亲已经尽了全力,再也无法给予他更多。

“爹,你放心吧,儿子还有一双手,一双腿呢!”强抑着心酸,他笑着安慰完父亲,转身走向那条弯弯曲曲的山路。转身的刹那,有眼泪流出。

穿着那双旧胶鞋,走完60公里的山路,再花上68元钱坐车,终点就是他梦寐以求的大学。到了学校,扣除车费,交上学费,他的手里仅剩下可怜的365元钱。

应该如何分配才能熬过这一学期?看着身边那些拿着智能手机、穿着时尚的同学来来往往,笑着冲他打招呼,他也跟着笑,无人知道他内心的煎熬。饭,每天只吃两顿,每顿控制在2块钱以内,这是他给自己拟定的开销标准。但即便这样,也无法维持到学期末。

他是个聪明的男孩,入校没多久,他便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校园里,特别是大三大四的学生,“蜗居”一族越来越多。所谓“蜗居”,就是一些家境比较好的同学整日缩在宿舍里,看书或者玩电脑,甚至连饭菜都不愿下楼去打。而他是在大山里长大的,崎岖不平的山路给了他一双“快脚”,上五楼六楼也就是一眨眼的事。想来想去,他一狠心,跑到手机店花150元买了一部旧手机。第二天,学校的各个宣传栏里便贴出了一张张手写的小广告:“你需要代理服务吗?如果你不想亲自买饭,打开水等,请拨打电话或发短信告诉我,我会在最短的时间内为你服务。校内代理每次1元,校外1公里内代理每次2元。”

小广告一出,他的手机成了繁忙的“热线”。一位大四的师哥第一个打来电话:“我这人懒,早晨不愿起床买饭。这事就拜托你了!”“行!每天早上七点我准时送到你的寝室。”他兴奋地记下第一单生意。又有一位同学发来短信:“你能帮我买双拖鞋送到504吗?41码,要防臭的。” 当天下午,一位同学打来电话,让他去校外的一家外卖快餐店,买一份15元标准的快餐。他挂断电话,一阵风似的去了。来回不到10分钟。这也太快了!那位同学当即掏出20元,递给他,说不用找了。他坚持找回3元。他想,做生意嘛,无论大小都要讲信用。后来就冲着效率和信用,同学们只要有采购的事,总会想到他。生意如此火爆,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一下课,他打开手机,里面便堆满了要求代理服务的信息。一天下午,下着倾盆大雨,他收到一位女生发来的短信。女生说,她需要一把雨伞,越快越好。看到信息,他一头冲进雨里。等被浇成“落汤鸡”的他把雨伞送到女生手上时,女生感动不已,竟然给了他一个温暖的拥抱。

那是他第一次接受女孩子的拥抱。女生说谢谢,他也喃喃地说谢谢。

转眼间,第一学期就在他不停的奔跑中结束了。寒假回家,老父亲还在为他的学费发愁,他却掏出1000元钱塞到父亲手里:“爹,虽然你没有给我一个富裕的家,可你给了我一双善于奔跑的双腿。凭着这双腿,我一定能„跑‟完大学,跑出个名堂来!”

年后,他不再单兵作战,而是和几个家境不好的朋友一起,为全校甚至外校的顾客做代理。代理范围不断扩大。一年跑下来,他不仅购置了电脑,在网络上拥有了庞大的顾客群,还被一家大商场选中,做起了校园总代理。

奔跑,奔跑,不停地奔跑。他说,大学四年,他不仅要出色地完成学业,还要赚取将来创业的“第一桶金”。

他叫何家南,一个从大兴安岭腹地跑出的学子。即使摆脱了贫困,他依然是那个朴实、勤快,像风一样奔跑的大男孩!④6

第四篇:读《像猪一样飞翔》有感

读《像猪一样飞翔》有感

读了《像猪一样飞翔》这篇文章,那种强烈的感受至今铭刻在我心头。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叫祝祝的小男孩却被大家叫做猪猪,因为他总是考试不及格,总是用黑得发亮的衣袖去擦鼻涕,还憨声憨气地说:我叫祝祝。祝祝的爸爸妈妈在化纤厂的爆炸中失去了生命,他只能和爷爷相依为命,爷爷靠清扫垃圾和捡破烂为生,因为租不起房,爷孙俩只能住在化纤厂废弃的锅炉旁的简易窝棚里。

文中有一个情景使我改变了对祝祝最初的看法。

一天,祝祝去河里游泳,救了一只快要淹死的小猪,他把小猪带回了家,和爷爷把它养得肥肥壮壮的,并调教得很有灵性,而且能姿势优美并轻松地跨过一米的高度。读了这个情节,祝祝不再是又脏又傻,而是一个纯朴、善良而并不傻的的孩子。

在一堂美术课上,祝祝根据他的小猪画了一幅惟妙惟肖的飞翔着的小猪图画。老师却给祝祝打了五十分,而爷爷给伤心的祝祝打了一百分。祝祝高兴地将画贴到爸爸妈妈的遗像旁边。读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心被深深地刺痛了。我觉得那位老师根本没有在意过祝祝,更没有从心底里了解祝祝,没有用心体会一个“傻”孩子的心

小猪很快长成了大猪,和祝祝的感情愈渐加深,并成了他的保护神。有一次,一个男孩欺负祝祝,大猪愤怒地冲了过去,把那个孩子撞倒在地。

然而,好景不长,化纤厂的后勤主任命令爷爷把猪送给食堂。祝祝上学的时候看见一些人带着工具来杀猪,他拼命哭喊、阻止,可大猪还是开膛破肚。祝祝在日记里写到:今天来了很多人要杀我的大猪,大猪哭了,我也哭了,我对大猪喊:大猪快飞!于是大猪就飞走了,他离开危险,飞到它想去的地方了。我也想长两只翅膀,我也想像猪一样飞翔。祝祝的日记深深地触痛了我,“像猪一样飞翔”,这是一个“傻”孩子祝祝的心声!

大猪死后,孩子们又开始欺负祝祝,他们约祝祝去爬烟囱,嘲笑祝祝是胆小鬼。祝祝生气了,他以极快的速度爬上最顶端,张开双臂,向着天空大喊:我不是猪,我不叫猪猪,我叫祝祝------

祝祝离开了这个世界,在人们的歧视中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是啊,生活中有多少这样的孩子需要得到我们的理解、尊重和关爱,他们也想拥有自己的世界,可有多少人能意识到呢?

第五篇:读《像冠军一样教学》有感

读《像冠军一样教学》有感

新福小学

余婷

道格·莱莫夫的《像冠军一样教学》这本书,是帮助老师们找对教育方法的一本好书。这是被誉为美国的“教学圣经”的一本书。道格·莱莫夫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把美国优秀教师日常发生的具有创造性突发性的宝贵经验,整理归纳成这本实用的教学宝典,这是一本有字真经。这是我还未拜读这本书时所了解的关于这本书的介绍。

初拾这本书时,不免对这本书的书名有些失望。想着竟把教书育人喻作比赛一般,书香味全无。但查查作者,道格·莱莫夫,发现这位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除了是美国畅销书作家,著名培训师,还是一位权威的教育家,著有《教无不胜》,《练习的力量》,《做到更好的42法则》等教育类畅销书。打开拜读,在前言中,道格·莱莫夫把教学称之为是艺术与方法,其实美国教育学体系的发展,已经经历了艺术-科学-艺术循环往复的交替上升,作者把教学称之为艺术也不足为奇。本书阐述的62个技巧分布在12个章节四个部分当中。第一部分,评估学生的理解水平;第二部分,严谨的教学态度与应用;第三部分,提高课堂参与度和思考度;第四部分,课堂文化的五大原则。因为有62个教学技巧贯穿,这四个部分既成体系又独立存在。整个谈论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用简洁的语言,引人入胜的例子,给读者梳理了一个又一个实用有效的技巧方法。比如:统一练习格式: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学习状况;犯错文化:让学生敢于犯错,勇于在错误中总结经验;为步骤命名:规范每一个步骤。帮助学生掌握复杂技能。这些都是我在教学中遇到过的问题,且自身尝试了许多方法,反而事倍功半。看了这些方法,不免为作者的大智所折服。确实,有时简单干练的规范远比旁征博引的解释来得更有效些。

而让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也是读书之前我的疑问——为什么把教书比作火药味十足的比赛,且要争一个冠军呢?读完全本,我从书中提取到三个关键词“明确 正确 精确”。首先,备课时明确教学目标,每堂课结束时对自己的目标进行明确评估,得以保证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因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了解到学生掌握了多少而不是自己教授了多少以及如何改进下一堂课。在上学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也明显感觉到从学生获得知识容量的角度上备课比从教师教授内容的容量备课更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吸收。且在上课前,就自己的本堂课的效果,当天学生学习的内容做一个对话,能让自己在课堂上更胸有成竹。其次,“正确”是指100%正确。在课堂上回应学生答案时,教师应该一直坚持“完全正确”的答案或者一直坚持严格的标准。英语教学以及很多文科类教学,时而耳闻此类学科考试很多没有标准答案。然而从出题人的角度来说,出题就会有考点,答案怎会不固定。这一反思,让我意思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面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群体时,会无意间放弃了自己原来所设定的“高标准”。如此,有些学生就没有机会意识到自己的答案与高质量答案之间的差距。长此以往,学生自以为正确,做了准备,也达到了要求,但事实并非如此。最后,“精确”,这更是对教师的高标准的行为要求。比如增强教师指令的趣味性和触知性,增强课堂掌控力,增强控制课堂谈话的能力。这些都是细微处见真知的。

你还会发现,这本书中罗列出来的技巧我们既陌生又熟悉,熟悉的是技巧中所阐述的问题,在我们的课堂上每天都在发生。熟悉的还有美国冠军教师对待问题的处理办法,虽然美国课堂文化、课程内容、作业形式等与我们课堂大不相同。陌生的却是作者对教育教学名词术语的用法和对某些教学事件的表述方式,跟我们国内的使用习惯不同,可能因为中美教育发展阶段不同,在这方面还需要读者多花点心思。

总而言之,像冠军一样教学,是教师对自身教学有高要求,从细微处着手,追求“明确 正确 精确”。遵从这一教学理念的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会朝着这六个字发展。教师的工匠精神是用勤勉和谦逊打磨出来的。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3/140081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