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型设备三级维修保养制度3-3-1
医疗设备三级维修保养制度
医疗设备定义及分类:
本制度中大型医疗设备是指:单机价值超过人民币十万元以上用于医疗急救、诊断、治疗和医学科研设备。根据维修工程人员分工而将上述设备分为: X线诊断机械设备类 监护及手术室设备类 呼吸、麻醉设备类 超声诊断及检验设备类 消毒及常规设备类 设备保养管理方法:
实行三级保养制度:
一级保养:使用科室指定专人对所使用的设备,每天进行表面清洁、配件整理和基本参数校正。
二级保养:主管工程师配合设备科室专管人员对设备,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设备保养、检验,发现隐患及时上报主管工程师。
三级保养:主管工程师对所分管的设备,定期进行维护和参数校正,并与厂方工程师保持联系,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和技术参数修正。设备维修管理办法:
设备维修实行专人分工负责制。
1、认真做好设备开箱验收登记、保修期内维修登记、保修期到期前状况总结、设备维修情况登记(自修或外修)、关键零配件来源记录、设备清洁及消毒方法。
2、维修负责工程师对所管设备,应尽可能采取下修方式(除故障特别复杂外)。
3、维修中由于故障特别复杂或零配件购置困难,应及时通知设备使
用科室,并向主管工程师或领导汇报,以便及时采取应急措施。维修中遇到难以判断或一时无法解决问题,维修工程师应及时向主管工程师汇报。仪器维修组应及时召开问题讨论会,群策群力解决问题。
4、对返修率高的医疗设备,维修技术人员要分析原因,及时和厂商取得联系,寻找解决办法。
5、严格把好报废设备鉴定关。
6、与设备使用人员进行操作和保养工作交流,听取设备使用人员对所用设备的反映,了解和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
7、与厂方维修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联系和交流,尽最大可能了解所管设备常见故障和特殊故障的判断及维修方法。
8、及时了解所管设备代理商或维修工程师的变更情况,并及时与新的代理商或工程师取得联系,以保证零配件的正常供应和维修联系。三级维修及保差工作的落实及监督
1、维修组长负责针对各类不同设备,制定保养工作要点及程序。
2、设备操作人员承担设备日常保养工作(即设备的一级保养),并做好日常保养记录。病区护士长、科主任对本科室的日常保养工作进行监督,设备维修人员对一级保养有检查和指导责任。
3、仪器维修人员不定期地对全院大型医疗设备进行巡视,充分听取使用设备科室的意见及建议。重点找出维修及保养工作中的漏洞并加以弥补。(即设备的二级保养)设备维修人员下修及保养工作总束后,应做好保养记录。、4医院常规设备,除做好上述工作,还可邀请厂方专业人员定期进
行巡检,并做好记录。大型设备签定维护保养专业合同(即设备的三级保养)。
溧水区精神病防治院
设备科
第二篇: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锅炉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1、专职或兼职锅炉管理人员负责锅炉设备维修保养,并制定大、小修计划及当月的维护保养计划。
2、设备日常维护保养由司炉工或维修工负责。
3、设备一般每三个月小修一次,每年大修一次,每年进行一次外部检验,每两年进行一次内部检验。
小修项目包括:三大安全附件、阀门、仪表及自动控制装置检修,检查辅机各部位紧固和运转情况,更换损坏的皮带,消除漏油(气)、汽、水现象。
锅炉的大修,除小修项目外,还包括清除炉内积灰和锅内水渣,积垢,检修锅炉燃烧设备、受压部件、各辅机附件、修复破损的拱砖、炉墙和保温层。
4、安全阀每周应手动放气一次,每月自动排气一次,每年校验一次。每班冲洗压力表存水弯管一次,压力表每半年至少送计量部门检定一次。水位表每班冲洗一次。水位报警及各联锁保护装置每班应试验一次。
5、锅炉停用后,应采用干式法或湿式法保养锅炉。
6、做好备品和备件的采购、设备检修记录、事故记录和设备台帐等工作。
第三篇:大型机械维修保养制度
大型施工机械维修保养制度
施工机械维修保养制度
为使机械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减少机械磨损,延长使用寿命,提高机械完好率,必须对机械进行例行保养、定期保养和维修,现根据项目部实际情况规定如下:
1、项目部根据公司材料设备部制定的施工机械设备大、中修计 划,适时安排设备的大、中修。
2、项目部负责做好设备的例行保养(班保养)和定期保养工作,项目部机械管理员负责督促机操工做好设备的清洁、检查、紧固、润滑、防腐等例保工作,并对机械的例行保养和一级保养做好记录,记录在机械运转、保养、维修记录中。定期保养中的二、三、四级保养,由机械管理员组织实施,并详细地记录在主要机械保养记录中。
3、机械的一般临时性故障维修但不影响施工生产进度或时间较 短的可记录在机械的运转、保养、维修记录本中。如果设备维修影响施工生产进度或时间较长的,必须在机械的运转、保养、维修记录本和主要机械维修记录表中同时记录
例行保养(班保养)是指班前班后的保养,内容不多时间较短,主要是:清洁零部件、补充燃油与润滑油、补充冷却水、检查并紧固零
第四篇:设备检维修保养制度
设备检维修保养
为保管好、用好、养好公司船舶设备,将全船设备实施分工管理,落实专人负责,定期检修保养,使船舶设备保持好良好的技术状态,保证船舶安全生产和正常运行,制定本制度;
一、设备维修保养分工负责制
(一)船长职责
1、负责领导督促轮、驾驶员开展全船设备维修保养工作,对该船船舶设备的技术维修负责。
2、负责监督执行设备技术定额及有关维修保养规定,以身作则、带头执行。
3、督促驾驶员如实填写船舶日志
4、掌握配件、耗料等备用状况,及时上报领料。
(二)驾驶员和轮机员职责
1、带领本班人员开展所分管设备和区域的维修保养工作,对所分管的工作负责直接责任。
2、即使如实填写船舶日志。
3、负责统计本班的配件、耗料的使用和备用情况。
4、根据船舶情况组织实施保养、收集整理和保管设备技术资料,进行分析,及时消除隐患,保证船舶处于良好状态。
二、船舶设备维修保养
(一)日常维修保养
日常维修保养指生产、航行中,对船舶设备进行每日必须维修保养。
1、所有养护必须按照船舶设备保养过则进行,尤其做好润滑、冷却、调整等工作。每天在交接班前要将设备和船舱室打扫干净。
2、穿行中出现较大故障,要汇报轮机及船长,同时即使才去相应措施,防止事态扩张。
3、维修保养要如实记录。
4、船舶航行时间内,日常维修保养由当轮驾驶员负责。
(三)预防性检修
预防性检修是指利用非生产时间如停泊、停工等,由船员负责对各类设备进行拆检、修理、保养等工作。
1、预防性检修要根据船舶设备的检修周期表、保养进行,或根据日常保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检修。
2、在检修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尽量利用非生产时间进行检修。在预防性检修过程中,驾驶员要对易损、易磨进行测量记录。对需要更换零部配件根据情况和规范要求确定,杜绝盲目更新。
3、船舶在生产间隙,必须合理安排预防性检修,使船舶真正投入正常运行,杜绝隐患发生。
第五篇:酒店设施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酒店设施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设备的维护保养是为了保持设备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所必须进行的工作,设备的维护保养是设备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有效的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工作,减少设备故障,节约维修费用,降低成本,保证酒店优质服务,从而为宾馆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一、特种、专业设施设备因专业技术较强须签订维修保养合同,保证
设备、设施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转,才能满足宾馆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的需求,保证正常营业。
1.特种设备如客梯、食梯、货梯等,依照合同项目规定,由厂家派专业维修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并审验。
2.宾馆中央空调机组的维保,维保单位负责中央空调的保养及日常维修工作,每年两次对机组进行停机检查和预防性保养,确保机组可靠、安全和高效的运行。
3.避雷装置的安全检测,由避雷检测中心根据国家有关防雷规范、标准每年对宾馆的防雷装置进行检测,检测后出具《北京市建筑物防雷安全检测证》和《防雷装置检测报告》,如有不符合要求的,检测中心提出整改意见,工程部负责整改。
4.酒店旋转门的维护,按合同规定,维保厂家每3个月派专业人员对转门进行检查,包括驱动系统检修、安全系统检修、型材结构紧固、各部位除尘。
5.酒店广告标识及轮廓灯的保养,厂家按合同每年定期维护5次,法 1
定节假日之前进行安全检查,重大活动前听从酒店安排做出重点检查。
以上各项工作由工程部负责督办、检查、落实。
二、建立日常巡视检修,确定检查项目、标准和要求。
1.配电室巡视:
① 值班人员必须认真按巡视周期、路线、项目对设备逐台、逐件认真进行巡视,特别是重点部位,如变压器、继电保护、二次仪表线、带电显示器及通风降温系统。雷雨、高温、高湿季节要予以特别关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做好记录、汇报工作。对设备异常状态要做到及时发现、认真分析、正确处理,做好记录并向上级汇报。② 每晚做好巡视宾馆标志灯、轮廓灯、围栏灯,并将故障灯情况做好记录。
③ 做好季节清扫工作,定期检查安全用具、防护用具、防火器材,对必备的紧急照明、钥匙、通讯等保证完好,线路畅通。每天接班后对配电柜、配电开关及变压器进行巡视,每小时对电流、电压、负荷情况进行一次抄表,每月对电量进行核算(日平均率、日利用率、全天用量)。
④ 值班人员进行巡视后,应将巡视时间、范围、异常情况记录在值班记录中。
2.空调日常巡视:
① 按规定时间巡回检查机组运行状况;巡视水箱间变频泵、紫外线消
毒器、消防稳压泵水压,冷却表等填好记录表。
② 按规定时间测量公共服务区域的温度和外界的环境温度,并准确地记录在表格中。
③ 巡查设备时发现异常,应立即电话上报,不得拖延和搁置,并尽力排除故障。
3.设备日常巡视检修:
① 按巡视检修项目及要求周期完成巡检工作。
② 巡查过程中发现的故障修复后应要求设备所属部门补填报修单,并按日常报修的程序处理耗用材料等。
③ 发现异常随时检修,不能修复的报告主管并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正常的营业不受影响。
④ 认真填写好巡查记录。
三、完善日常报修工作,做到及时解决问题。
1.依据维修单、电话维修通知及主管按维修计划下达的工作指令单,按照规定执行维修保养任务。
2.如对维修任务有疑虑,必须即刻报告主管,不得推诿。
3.维修完毕,维修单须经使用部门签字,维修人员签字后,送交主管。
4.维修单因缺料不能实施,应立即报告主管,不得压延搁置维修。
5.进入楼层客房维修,必须有服务员在场,并遵守有关安全条例。
6.由于维修某处设施而要影响有关部门对客服务时,必须报告主管,同意后方可施工。
7.在公共区域维修,遇见客人应主动避让,行为举止应文雅礼貌。
8.凭维修单办理领料手续,多余的器材应上交主管,不得私藏。
9.凡是维修拆下来的损坏件,不得遗留在维修区,都应收集并上交主管。
10.11.维修工作完毕,必须将周围场地清理干净。凡借用的公用工具,无特殊情况,必须当日归还。
四、细化管理,登记备案,提供依据。
1.对各部门属于固定资产设备如厨房各机器设备等的更换或维修,首先根据机器损坏情况而定是否需要更换或维修后填写维修直购单,由采购部人员负责市场询价,经总经理审批后,进行购买。如更换设备,要立即变更、更新设备资料档案,进行重建。如设备维修,要将具体用料和维修情况进行登记,填写维修记录。维修记录是设备档案的重要组成部门,也是搞好设施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填写、变更设备设施档案,以便更好的了解设施设备使用情况,为制定设施设备的大修计划提供充足的依据。
2.对于日常一般的小设备如灯具、水咀等的维修,部门应以各部门每月的维修用料数量统计为依据,算出常用材料的最低库房数,之后在库房内备料,建立库存账目,每次采购后立即办理材料入库登记,平时随着维修用料的出库随时做好销帐工作,每月做各部门维修材料消耗统计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