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活动记录要求
活动记录要求
一、课改培训
1、活动记录(含时间、地点、参与人、图片)
2、学习材料(上级文件、课改模式等)
3、会议记录或学习心得(参与人)
二、课改示范课
1、活动记录(含时间、地点、参与人、图片)
2、教案(做课教师)
3、听课记录(若干)
4、评价表
5、学习心得(参与人)
三、课改公开课(所有50岁以下教师)
1、活动记录(含时间、地点、参与人、图片)
2、教案(做课教师)
3、听课记录(若干)
4、评价表
四、课改评比课
1、活动记录(含时间、地点、参与人、图片)
2、教案(做课教师)
3、听课记录(若干)
4、打分表(若干)
5、汇总表(成绩表)
五、课改小结
1、教师阶段性小结
2、教研组阶段性小结
3、学校阶段性小结
第二篇:班组安全活动记录内容和要求
班组安全活动记录内容和要求
一、内容和基本格式:
1、传达例会精神、(总结公司例会、工区例会精神),归纳重点,条理清晰、精神明确。
2、上周工作总结:
对班组上周安全工作进行总结,要体现在工作中采取了哪些有效安全防范措施,暴露出哪些安全隐患和不足,下步将采取什么措施改进和预防。
3、班组下周的重点工作:
(主要记录班组下周几项重点工作)结合重点工作内容要采取什么样的安全措施,杜绝事故的发生。
4、班组活动内容:
(主要记载班组活动学习内容,对工伤案例的讨论学习,举一反三,如何吸取经验教训,使类似事故不重复发生。)
5、对安全活动记录的检查要求:
工段对此项活动记录每周检查一次,要有段长签阅,工区半月检查一次,要有安全员的签阅,工区月检查要有工区主任签阅。(各级签阅要有批语,从2010年12月1日起纳入考核)
班前会活动记录的内容和要求
一、内容和基本格式:
1、对班组的前一天工作结果和防范措施的执行情况总结。(班组前一天的工作已经完成或没有完成。对危险因素辨识的安全防范措施贯彻和执行情况总结)。总结前一天班组具体承担了哪些工作任务及任务完成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2、班组当日的工作安排:
(记录班组当日的几项主要工作)
3、危险因素辨识:
(要结合班组当日工作内容,进行危险因素辨识,要把两
项分开写,如(1)危险因素:2)安全防范措施:
4、班前会活动记录的检查要求:
工段要对此项活动记录每周检查一次,要有段长签阅,工区半月检查一次,要有工区安全员签阅,工区月检查要有工区主任签阅。(各级签阅要有批语,从2010年12月1日起纳入考核)
第三篇:学校教科研活动记录内容要求
学校教科研活动档案记录内容
要 求
1.封面(填好主题与日期)2目录 3.签到表 4.通知
5.活动具体安排(表)6.活动原始记录(表)7.活动总结 8.活动照片
第四篇:输血记录要求
输血记录要求
病历书写原则: 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
1、输血记录是整个输血诊疗活动的客观记录,它完整、连续地记录了血液从入库到临床输 注的各个环节、各过程,与诊疗病史一样具可追溯性。输血记录的基本要求(十个字)真实、准确、及时,可追溯性。
2、在处理有关医疗纠纷、事故、法律诉 讼时,可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法律效用。
3、同时,也为输血医学的科学研究、教学以及 相关疾病调查提高回顾性的档案资料。
4、临床输血记录,除了“四单”(输血治疗同意书、临床输血申请单、输血交叉记录单、输血 不良反应回报单)以外,还包括病程记录、医嘱、护理记录、手术记录、麻醉记录单、辅助 检查申请(报告)单以及病历首页的输血相关信息等等。
(一)、输血(血液制品)知情同意书
1、逐项填写,不得空项、漏项,字迹清楚;输血目的、预选输血成分填写必须符合输血 技术规范。
2、紧急输血要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先配血输血,并在输血前应抽取血液备查各项输血前传 染病检测后,补填检测结果; 输血前传染病检测报告单应将送检时间、检验时间精确到分钟。
3、无近亲属签字、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必须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
4、输血(血液制品)知情同意书
医患双方签字应精确到分钟; 谈话时间与签名时间要有时间差; 患者授权代理人签字 时要注明与患者关系。
5、无近亲属签字、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必须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
(二)临床输血申请单)
1、输血由主治医师以上任职职称的医师提出申请,逐项、规范地填写 《临床输血申请单》,不缺项漏项,字迹工整。
2、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 800 毫升(不含)以下的由上级医师核准签发;800-1600 毫升由上级医师审核以后,报科主任核准签发;1600 毫升(含)以上的经科主任核准后,报医务科批准。
3、申请医师、上级医师、科主任必须本人亲笔签字,不得替他人签名。
4、未按规范履行审批签字手续的输血申请,输血科不得配血发血。
(三)配血、输血记录单
1、交叉配血报告单交叉配血中定血型和配血一定要一人操作,另一人核对,即使一人上班,也 要反复核对并签名。
2、交叉配血报告单应逐项填写,配血、发血、取血时间精确到分钟。
(四)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其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
(五)输血护理与记录
1、输血前进行基线观察:体温、血压、脉搏等一般状态
2、输血过程中:从输血开始前 15 分钟起密切观察。比如输血小板后,应观察患者出血 是否减轻,有无新的出血倾向等
3、输血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作好护理记录
(六)输血前评估
输血前评估的主要依据和内容如下:
患者主诉,病史回顾,临床表现,适应征,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预期临床转归,患者知情选择(患方签署临床输血治疗同意书时的态度),社会健康与医疗保险,经济
(七)输注后评价:输注后评价2次
1、输注后评价—输血当天有输血记录,输血病程记录要反映输血适应症,输注的血液制品种类、剂量和血型,输血过程观 察情况,有无输血反应以及输血反应处置措施。输血过程中至少观察二次。
2、输血治疗后第二天评价,应根据输血治疗目的,对患者进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等相应的 实验室检测,并观察患者病情有无好转、临床表现是否改善等,做出输血治疗疗效评价,并 记录在病程记录中。输注后评价标准通常是:
(1)临床转归:精神状态、一般情况、原有症状或体征的变化。甚至包括患方对本次输血 过程和输血后疗效的认同情况。
(2)实验室检查: HGB 或 HCT、计数、PLT 血小板回收率(RPR)PLT 计数增高指数、(CCI)、凝血功能等。
血液输注无效及其处理 血液输注无效处理——判断标准(3)红细胞输注后贫血症状未得到改善,HGB 或 HCT 继续降低或升高未达到预期
(八)手术记录、麻醉记录单
1、术中输血的要在手术记录和麻醉记录中记录出血数量,输注的血液制品种类、剂量 和血型,有无输血反应以及输血反应处置情况。
2、输血量与发血量一致。
3、术中紧急配血输血的应及时补开医嘱。
(九)输血医嘱:
1、输血医嘱应明确输注的血液制品种类、剂量和血型。
2、医嘱执行时间和执行人签名清晰。
3、备血医嘱和输血医嘱明确清晰,未执行的备血、输血医嘱应红字取消。
4、医嘱血液制品种类、剂量应与配血发血单、护理记录单、输血病程记录、麻醉记录 单等一致。应完整、正确、规范填写病历首页中 ABO 血型、(十)输血病案首页
应完整、正确、规范填写病历首页中 ABO 血型、
第五篇:台账记录若干要求
台账记录的若干要求
1、中心组学习记录:理论上每月一次,全年不少于12次。
2、局机关理论学习:理论上每月二次,全年不少于24次。
3、党小组会每月一次,全年12次。
4、党支部委员会每月一次(若工作需要可随时召开,到会委员必须超过支委会人数的半数,所作决定才有效)。
5、党支部党员大会一般每季度一次,由支部负责同志主持。
6、党课一般每季度一次,以支部或总支为单位上课。
7、台账需反应党群组织网络图。
8、需填写党组织基本情况及党务干部登记表。
9、需附机关工作人员花名册及工作计划、学习计划等。
10、分别填写中心组学习、局机关理论学习考勤表。
11、每个基层党支部每月有完整记录的活动不少于1次,群团组织全年各开展2次以上活动。
12、台账需完整全面反映党员基本信息,即贴附党员名册。
13、台账需记录党建工作会、支部书记培训会、支部讲评会(一季度一次),注:群众评议、民主评议可以不同名称、相同内容分别反映。
14、机关党委委员会全年四次(每季度一次),类似于支部委员会。
15、台账需反映机关一、二支部党费收缴情况。
16、台账需附党员获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