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位论文写法(推荐)
正确指导学生撰写论文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
学生完成所学专业并完满毕业的重要标志。为了进一步帮助大家写好论
文,现将一些应规范的问题说明附后:
一、什么是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高等院校毕业生用以申请授予相应学位而提出作为考核
和评审的文章。学位论文分为学士、硕士、博士三个等级。
1、学士论文:
学士论文是合格的本科毕业生撰写的论文。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
能够准确地掌握大学阶段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
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论文题
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或一个难
点,选择题目还应避免过小、过旧和过长。
2、硕士论文:
硕士论文是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所撰写的论文。它应能反映出作者
广泛而深入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具有独立进行科研的能力,对所研究的题目有新的独立见解,论文具有一定的深度和较好的科学价值,对本
专业学术水平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3、博士论文:
博士论文是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所撰写的论文。它要求作者在博导的指导下,能够自己选择潜在的研究方向,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掌握相
当渊博的本学科有关领域的理论知识,具有相当熟练的科学研究能力,对本学科能够提供创造性的见解,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学位论文的总体原则要求是什么?
1、立论客观,具有独创性:
文章的基本观点必须来自具体材料的分析和研究中,所提出的问题
在本专业学科领域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并通过独立研究,提出了自己一定的认知和看法。
2、论据翔实,富有确证性:
论文能够做到旁征博引,多方佐证,所用论据自己持何看法,有主
证和旁证。论文中所用的材料应做到言必有据,准确可靠,精确无误。
3、论证严密,富有逻辑性:
作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
律,全篇论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判断与推理言之有序,天衣无
缝。
4、体式明确,标注规范:
论文必须以论点的形成构成全文的结构格局,以多方论证的内容组
成文章丰满的整体,以较深的理论分析辉映全篇。此外,论文的整体结
构和标注要求规范得体。
5、语言准确、表达简明:
论文最基本的要求是读者能看懂。因此,要求文章想的清,说的明,想的深,说的透,做到深入浅出,言简意赅。
三、毕业论文的标准格式是什么?
1、论文题目:(下附署名)
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
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
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
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
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
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
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
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
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
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
版物信息。
四、获取最佳论文选题的途径?
1、选择你有浓厚兴趣,而且在某方面较有专长的课题。
2、在不了解和了解不详的领域中寻找课题。
3、要善于独辟蹊径,选择富有新意的课题。
4、选择能够找得到足够参考资料的课题。
5、征询导师和专家的意见。
6、善于利用图书馆; 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为读者选题提供了便利
条件。
第二篇:学位论文写法
学位论文写法
一、论文选题
学士论文是合格的本科毕业生撰写的论文。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大学阶段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
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或一个难点,选择题目还应避免过小、过旧和过长。获取最佳论文选题的途径:
1、选择你有浓厚兴趣,而且在某方面较有专长的课题。
2、在不了解和了解不详的领域中寻找课题。
3、要善于独辟蹊径,选择富有新意的课题。
4、选择能够找得到足够参考资料的课题。
5、征询导师和专家的意见。
6、善于利用图书馆;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为读者选题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学位论文的总体原则
1、立论客观,具有独创性
文章的基本观点必须来自具体材料的分析和研究中,所提出的问题在本专业学科领域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并通过独立研究,提出了自己一定的认知和看法。
2、论据翔实,富有确证性
论文能够做到旁征博引,多方佐证,所用论据自己持何看法,有主证和旁证。论文中所用的材料应做到言必有据,准确可靠,精确无误。
3、论证严密,富有逻辑性
作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全篇论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判断与推理言之有序,天衣无缝。
4、体式明确,标注规范
论文必须以论点的形成构成全文的结构格局,以多方论证的内容组成文章丰满的整体,以较深的理论分析辉映全篇。此外,论文的整体结构和标注要求规范得体。
5、语言准确、表达简明
论文最基本的要求是读者能看懂。因此,要求文章想的清,说的明,想的深,说的透,做到深入浅出,言简意赅。
三、论文题目的写法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必须用心斟酌选定。题名应恰当简明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要便于编制题录,索引和选定关键词;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词,字符,代号;尽量不出现数学式和化学式,也不能将原形词和缩略词同时列出。
中、英文题名含义应一致.英文题名第一个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用小写(专有名词和缩略词除外)。
对论文题目的要求如下:
1、准确得体
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常见毛病是:过于笼统,题不扣文。关键问题在于题目要紧扣论文内容,或论文内容与论文题目要互相匹配、紧扣,即题要扣文,文也要扣题。这是撰写论文的基本准则。
2、简短精炼
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不过,不能由于一味追求字数少而影响题目对内容的恰当反映,在遇到两者确有矛盾时,宁可多用几个字也要力求表达明确。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内容等信息,使标题成为既充实准确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
3、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
外延和内涵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而所谓内涵,则是指对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命题时,若不考虑逻辑上有关外延和内涵的恰当运用,则有可能出现谬误,至少是不当。
4、醒目
论文题目虽然居于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醒目位置,但仍然存在题目是否醒目的问题,因为题目所用字句及其所表现的内容是否醒目,其产生的效果是相距甚远的。
如果研究结论或者主要发现能够用一句话表明,那么用它作为论文题名有时可达到醒目、生动的目的。
下面举例说明确定论文题名需要注意的事项:(1)避免采用“„的研究”、“„的分析研究”、“„的探讨”、“„调查”、“„观察”等套话空话,以及“„浅谈”、“试论„”、“„初探”、“„ 漫谈”、“„之我见”、“„刍议”等自谦词。英文稿件中最好不用“Study on„”, “Evaluation of„”, “Observations on„”, “Exploration and discussion on„”等套话空话。例如:
修改前:Investigation on analysis methods for molecular structures of heavy oils 修改后:Analysis methods for molecular structures of heavy oils(2)空泛不具体、可检索性差,未能反映出“特定的内容”。例如: 修改前:Effect of reaction temperature”、“Effect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product yields 修改后:Effect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product yields for heavy oil catalytic cracking(3)文题不符,以大代小,以小代大,以全代偏,以偏代全。例如: 修改前:酸性离子液体的应用研究(文中只讨论了在烷基化的应用)修改后:酸性离子液体在烷基化方面的应用(4)概念模糊与逻辑错误。例如: 修改前:简便柴油质量测试仪的研制(质量有物质的质量(Mass)与产品品质(Quality)等不同含义,文章内容是指测量柴油的酸值,而不是柴油的多少。)
修改后:简便柴油酸值测试仪的研制
(5)结构不对。习惯上,题名不用动宾结构,而用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为中心的偏正结构。例如:
修改前:改进重油固定床微反实验装置 修改后:重油固定床微反实验装置的改进(6)省略不当。例如: 修改前:荧光光度法测定工业废水中的微量汞(荧光光度法作主语道理上讲不通,隐藏主语为“作者”)
修改后:用荧光光度法测定工业废水中的微量汞
四、目录的写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尽量使用Word索引和目录功能自动生成。
五、摘要的写法
1、摘要的作用
摘要也就是内容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是论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论文摘要是一篇具有独立性的短文,有其特别的地方。它是建立在对论文进行总结的基础之上,用简单、明确、易懂、精辟的语言对全文内容加以概括,留主干去枝叶,提取论文的主要信息。作者的观点、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成果、独到的见解,这些都应该在摘要中体现出来。好的摘要便于索引与查找,易于收录到大型资料库中并为他人提供信息。因此摘要在资料交流方面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摘要的内容
摘要是一份文献内容的准确压缩,不加解释或评论。摘要的作用主要是为读者阅读、信息人员和计算机检索提供方便。
中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部分。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不必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不应引用文中层次标题,图题,表题和文献的序号.(1)目的
指出研究的范围、目的、重要性、任务和前提条件,不是主题的简单重复。写清楚自己要论述的话题或观点,写清楚论题的来源及对论题的认识与思考。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让读者迅速了解作者的思想核心。(2)方法
简述课题的工作流程,研究了哪些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都做了哪些工作,包括对象、原理、条件、程序、手段等,你对此话题或观点所做的实质性的操作实践和研究探索。(3)结果
陈述研究之后重要的新发现、新成果及价值,包括通过调研、实验、观察取得的数据和结果,并剖析其不理想的局限部分。材料真实,条理清晰,层层递进,最终指向论题。(4)结论
通过对这个课题的研究所得出的重要结论,包括从中取得证实的正确观点,写清楚你得出的数据和结论是否具有有理论价值、运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论文摘要虽然要反映以上内容,但文字必须十分简练,内容亦需充分概括,篇幅大小一般限制其字数不超过论文字数的5%。例如,对于6000字的一篇论文,其摘要一般不超出300字。
摘要不应有引言中出现的内容,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不用引文,除非该论文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发表的论文。
3、摘要的撰写步骤
摘要作为一种特殊的陈述性短文,书写的步骤也与普通类型的文章有所不同。摘要的写作时间通常在论文的完成之后,但也可以采用提早写的方式,然后再边写论文边修改摘要。
首先,从摘要的四要素出发,通读论文全文,仔细将文中的重要内容一一列出,特别是每段的主题句和论文结尾的归纳总结,保留梗概与精华部分,提取用于编写摘要的关键信息。然后,看这些信息能否完全、准确的回答摘要的四要素所涉及的问题,并要求语句精炼。若不足以回答这些问题,则重新阅读论文,摘录相应的内容进行补充。最后,将这些零散信息,组成符合语法规则和逻辑规则的完整句子,再进一步组成通畅的短文,通读此短文,反复修改,达到摘要的要求。
4、关于英文摘要
摘要多为一段式,在内容上大致包括引言(Introduction),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结果(Results)和讨论(Discussion)等主要方面,即IMRAD(Introduction,Methods,Results and Discussion)结构的写作模式。
尽量使用简单句,避免句型单调,表达要求准确完整;正确使用冠词;使用标准英语书写,避免使用口语,应使用易于理解的常用词,不用生僻词汇;作者所做工作用过去时,结论用现在时;多使用主动语态。
例句(1)引言部分
1)回顾研究背景,常用词汇有:review,summarize,present,outline,describe 等。We review evidence for this view of addiction and discuss its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the psychology and neurobiology of addiction.This paper outlines some of the basic methods and strategies and discusses some related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ssues.2)阐明写作或研究目的,常用词汇有:purpose,attempt,aim 等;另外还可以用动词不定式充当目的状语来表达。
We attempt to recover a function of unknown smoothness from noisy sampled data.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Bcl-2’s effect,we examined whether Bcl-2 interacted with other proteins.3)介绍论文的重点内容或研究范围,常用的词汇有:study,present,include,focus,emphasize,emphasis,attention等。
Here we study the dependence of apoptosis on p53 expression in cells from the thymus cortex..This article includes a brief review of the physics underlying HERWIG,followed by a description of the program itself.(2)方法部分
1)介绍研究或试验过程,常用词汇有:test,study,investigate,examine,experiment,discuss,consider,analyze,analysis 等。
We use N-body simulations to investigate the structure of dark halos in the standard cold dark matter cosmogony.We present an analysis of atmospheric neutrino data from a 33.0 kton yr(535-day)exposure of the Super-Kamiokande detector.2)说明研究或试验方法,常用词汇有:measure,estimate,calculate等。
We have developed a global model to estimate emissions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from natural sources(NVOC).This study presents estimates of lifetime and 12-month prevalence of 14 DSM-III-R psychiatric disorders from the 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y.3)介绍应用、用途,常用词汇有:use,apply,application等。
Our program uses a maximum likelihood approach and is based on version 3.3 of Felsenstein’s dnaml program.As an application,we implement a compact image coding algorithm that selects important edges and compresses the image data by factors over 30.(3)结果部分
1)展示研究结果,常用词汇有:show,result,present等。
We show this cell death to be dependent upon expression of c-myc protein and to occur by apoptosis.Our results suggest a widespread role for the nitric oxide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 system in the nervous system.2)介绍结论,常用词汇有:summary,introduce,conclude等。
We introduce a procedure,SureShrink,that suppresses noise by thresholding the empirical wavelet coefficients.By means of informal mathematical arguments,simulations and a series of worked examples,we conclude that PQL is of practical value for approximate inference on parameters and realizations of random effects in the hierarchical model.(4)讨论部分
1)陈述论文的论点和作者的观点,常用词汇有:suggest,report,present,explain,expect,describe等。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abnormalities in male sex development induced by p,pˊ-DDE and related environmental chemicals may be mediated at the level of the androgen receptor.In this study,we describe a psychobiological model of the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ty that accounts for dimensions of both temperament and character.2)阐明论证。常用词汇有:support,provide,indicate,identify,find,demonstrate,confirm,clarify等。
We showed that it is possible to identify constituents which represent only 1% of the total population.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p53 is required for radiation-induced cell death in the thymus but is not necessary for all forms of apoptosis.3)推荐和建议,常用词汇有:suggest,suggestion,recommend,recommendation,propose,necessity,necessary,expect 等。
The authors suggest that the most promising route to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adolescent alcohol and other drug problems is through a risk-focused approach.We propose two algorithms to estimate the significance level for a test of HWP.六、关键词或主题词的写法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 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七、论文正文的写法
1、引言
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属于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论文写作的范围,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预期的结果及其在相关领域里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在写引言之前,需要考虑几个问题:自己的研究是否重要?为什么重要?哪些读者将会关注这项研究?如何说服读者自己的研究是及时的、有兴趣的、有意义的?
引言的文字不可冗长,内容选择不必过于分散、琐碎,措词要精炼,要吸引读者读下去。引言的篇幅大小,并无硬性的统一规定,需视整篇论文篇幅的大小及论文内容的需要来确定,长的可达700~800字或1000字左右,短的可不到100字。
2、论文正文
正文是一篇论文的本论,属于论文的主体,它占据论文的最大篇幅。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结果,都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要求这一部分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主题明确。为了满足这一系列要求,同时也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人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自然段。每一逻辑段落可冠以适当标题(分标题或小标题)。段落和划分,应视论文性质与内容而定。
文中各章节层次应遵照CY/T 35—2001《科技文献的章节编号方法》,采用阿拉伯数字分三级编号;一律左顶格排版,后空一个字再接排标题.一级层次形如“1,2,3,„”,二级层次如“1.1,1.2,„”,三级层次如“1.1.1,1.1.2,„”排序.引言编号为“0”;较短时,可省去编号和“引言”二字.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在“结论”中需要简明扼要地介绍论文的新发现、新观点、新理论等,总结性地阐述本研究结果可能的应用前景、研究的局限性以及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1)结论要注意分寸,不要夸大其词,牵强附会;不要自我评价。如“本研究结果属国内首创”或“国际领先”等。
(2)结论不是对论文工作量的总结。因此不要写“本文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得到了50组实验数据”等。
(3)不要给出没有实际意义的结论。比如,不要写“利用小型固定流化床装置进行了大庆减压瓦斯油的催化裂化实验,深入了解和掌握了该原料的催化裂化反应性能”;而是需要直接写出具体的催化裂化反应性能,包括产品分布及其随操作条件的变化规律等。
(4)结论中不应涉及新的事实。
(5)结论不要简单地重复摘要、引言、讨论等章节中的句子。(6)没有进一步的研究建议时不要勉强拼凑。
八、致谢
致谢位于参考文献之前,用于对那些不够署名条件、但对研究成果确有贡献的人或机构进行感谢。致谢的对象通常包括:协助研究的实验人员;提出过指导性意见的人员;为研究提供方便(仪器、测试等)的机构或人员;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提出建议、给予审阅和提供其它帮助的人员;资金资助项目或类别(但不宜列出得到经费的数量)。
致谢的对象应是对论文工作有直接和实质性帮助、贡献的人或机构,因此,致谢中应尽量指出相应对象的具体帮助与贡献。致谢某人可能暗含着某人赞同论文的观点或结论,如果被感谢的人并不同意论文的全部观点或结论,那么论文公开后被感谢的人和作者都会很尴尬。为表示应有的礼貌和尊重,投稿前应请所有的致谢对象阅读论文的定稿(尤其是“致谢”部分),以获得允许或默认。
编写致谢时不要直书其名,应加上“XXX教授”、“XXX博士”、“XXX工程师”、“XXX老师”等敬称。科技论文属于学术范畴,因此在致谢中一般不出现行政职衔,比如不写“XXX校长”、“XXX书记”、“XXX处长”、“XXX主任”等。
致谢中应尽量指出致谢对象的具体帮助与贡献,不要泛泛而谈。比如可以写“感谢XXX老师在实验样品分析方面给予的热情指导和帮助”、“XXX同学协助进行了实验装置的改造,对此表示感谢”、“XXX教授对论文的研究方案和撰写提纲给予了指导和建议,在此表示真挚的谢意”。与之相反,空洞乏味的、不具体的感谢最好不要写,比如“XXX老师对论文的完成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表示由衷的感谢”、“衷心感谢XXX同学在论文研究过程中的无私帮助”。
但是从致谢对象的“规定”来看,最好不要将家人作为致谢对象。
九、参考文献的写法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1、参考文献的选择
(1)参考文献的数量
参考文献的数量根据论文类型、科学研究状况、学科发展概况而定,并非越多越好。一般而言,新兴学科论文,文献数量有限;成熟基础科学、专业性强的综述和评论,文献数量较多。一篇论文需列多少篇参考文献,不同期刊、不同学科要求不同。
(2)参考文献的语种
语种分布是反映作者对当前学科研究现状掌握程度的重要指标。如果参考文献全部为中文,或外文文献很少,那么编辑和审稿人会认为该论文作者可能只对国内该学科的研究现状有所了解,或者论文的读者主要在中国(因此适宜中文发表)。参考一定量的外文文献是写出优秀科技论文的前提之一。
(3)参考文献的出版时间
科技论文所附参考文献一般以从事科研时期内的文献为主,多为3-6年内,超过8年的文献很少。情报综述类2-3年或更近,若情报综述类论文的参考文献多在3-4年或以前,则论文发表的意义不大。某些学科的经典理论大多不受时间的限制。
(4)参考文献的影响 在国际、国内有一批期刊只刊登具有高学术水平和较好创新性的论文,论文的参考文献最好多引用这类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如果一篇论文所附的这类期刊的文献信息很少,那么意味着该作者较少参阅那些高水平的、真正有价值的文献,因此导致所写论文的层次不会太高。有的编辑和审稿人甚至对引用“水平不高、影响不大”期刊上的文献本身的可靠性表示怀疑。
(5)参考文献的作者
各学科领域都有一批公认的著名专家、教授,他们多是本学科的权威。他们及其科研集体常占领该学科的前沿,他们之间竞争激烈,成果也较丰厚。如参考文献多出自他们之手,至少说明作者对该学科前沿有所掌握。
参考文献的写作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所选用文献应是与论文主题密切相关的、最主要的文献。
(2)文献必须是亲自阅读过,若为间接引用(即转引某篇论文的引文),需要提及该中间论文。避免引用像文摘、综述之类的二、三手文献。
(3)优先引用最新发表的同等重要的论文。参考文献引用越新,就越能反映该领域研究的最新动向和成果,一般杂志文献要优于书籍。
(4)属于公众熟知的教科书、工具书之类一般不必引用。最好不引用专利、一般会议论文、普通书籍(如大学教材等)以及网络文献。
(5)避免过多地,特别是非必要地引用作者自己的文献。(6)避免阅读的是中文文献,引用的是外文文献。
(7)确保文献各著录项(作者姓名、论文题目、期刊名称、专著名等)正确无误。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内部资料、会议汇编等非正式出版物由于交流范围有限,不宜引用。
(8)参考文献的篇目一般也不宜太多太杂,要适当精选,一般论文可选10篇以内,综述可精选25篇以内。
(9)参考文献的撰写格式要规范,有关项目尽可能完整,版次若属第一版可省略。(10)文后参考文献排列顺序一般先写中文后写英文,文中标注编号的则一般按编号顺序排列。
2、在撰写参考文献时经常会出现一些误区(1)文献引用不符合要求
所列文献范围过宽,凡所参阅过的均列出其中,如教材、内部刊物、获奖过但并未公开发表的成果报告等;所列文献过多,如有人认为文献越多越好,将参阅过的文章书籍后的参考文献也悉数收录,有些文献作者并没有亲自阅读,只是认为跟自己的文章搭点边,也凑数其后;所列文献过少,有人怕自己文章引述别人东西太多,被人认为抄袭,故意将一些重要参考文献略去;对文献的理解片面,以为只有引用文献原文才需要列出;大而不当,将整期刊物甚至连续几期杂志或整张报纸作为参考文献。(2)文献著录不符合规范
漏写项目,如有的文献只有著者和篇名,有的书籍漏掉出版社,有的期刊漏掉年份期号等;项目过杂,如有的丛书文献总主编、分册主编甚至副主编以及丛书名称,分册名称、主副标题等写了一大堆;次序杂乱,如有的文献条目先写篇名,有的先写著者,有的先写期刊名等不统一,不按规定;数字、标点符号不规范,如一会儿是中文数字,一会儿是阿拉伯数字,一会儿是用黑点,一会儿用书名号;不按标注排列,参考文献在文内有标注的一般要按顺序排列,不能杂乱无序。
3、参考文献的作用
(1)反映研究者的研究基础。
科研工作具有继承性,大多研究成果是对前人研究的一种深化和拓展。(2)尊重前人和他人的知识成果。
参考文献是前人研究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引用参考文献是论文作者的权利,而著录参考文献则是其法律义务,引用了前人的资料又不列出参考文献,会被认为是抄袭或剽窃行为。(3)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
说明本文所引用的论点、资料和数据均有出处可查,以便读者核查。(4)向读者推荐一批经过精选的文献。
参考文献能为读者深入探讨某些问题提供有关文献的线索,帮助其查阅原始文献,进一步研读作者引用的内容,以求证自己的观点和解决自己的需求。(5)节约论文篇幅。
在科研论文中,作者引用或借鉴别人的方法和观点来佐证自己将要展开的论点等,如果把所涉及的内容全都写下来,有时候容易造成论文内容繁琐、重点不明。正确列出了所引的参考文献,论文中所需表述的内容凡已有文献所载者不必详述,只需标注参考文献号码即可解决。
4、常见文献的类型及标识
根据国家标准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专著 – M、论文集 – C、报纸文章 – N、期刊文章 – J、学位论文 – D、报告 – R、标准 – S、专利 – P 对于数据库、计算机程序及电子公告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以双字母作为标识: 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
5、常见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教育科研论文中参考文献的著录,现行的著录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1988年实施的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范》,二是1999年试行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但一般论文或著述中还有一种简明的格式,即省略了“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起止页码”等项目中的若干项,而且常常使用书名号,例见各条例2。
常见文后中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具体示例如下:(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1] 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2] 王连生主编:《怎样写毕业论文》,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2)期刊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 起止页码.[5]陈东晓.浅议建构主义对东亚安全前景的再认识[J].国际观察.2000,(4).[6]王平:《闲暇教育学:理论建构与实践走向》,《教育评论》,2000年第2期。(3)报纸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11]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12]施逢介,《用激励法管理山区学校教师》,《教育信息报》,2005-9-3(3)。(4)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的期/引用日期(任选).
[21]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http://www.feisuxs,2003-08-29。
第三篇:学位论文写法
学位论文是高等院校毕业生用以申请授予相应学位而提出作为考核和评审的文章。学位论文分为学士、硕士、博士三个等级。
1、学士论文:
学士论文是合格的本科毕业生撰写的论文。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大学阶段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或一个难点,选择题目还应避免过小、过旧和过长。
2、硕士论文:
硕士论文是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所撰写的论文。它应能反映出作者广泛而深入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具有独立进行科研的能力,对所研究的题目有新的独立见解,论文具有一定的深度和较好的科学价值,对本专业学术水平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3、博士论文:
博士论文是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所撰写的论文。它要求作者在博导的指导下,能够自己选择潜在的研究方向,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掌握相当渊博的本学科有关领域的理论知识,具有相当熟练的科学研究能力,对本学科能够提供创造性的见解,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学位论文的总体原则要求是什么?
1、立论客观,具有独创性:
文章的基本观点必须来自具体材料的分析和研究中,所提出的问题在本专业学科领域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并通过独立研究,提出了自己一定的认知和看法。
2、论据翔实,富有确证性:
论文能够做到旁征博引,多方佐证,所用论据自己持何看法,有主证和旁证。论文中所用的材料应做到言必有据,准确可靠,精确无误。
3、论证严密,富有逻辑性:
作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全篇论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判断与推理言之有序,天衣无缝。
4、体式明确,标注规范:
论文必须以论点的形成构成全文的结构格局,以多方论证的内容组成文章丰满的整体,以较深的理论分析辉映全篇。此外,论文的整体结构和标注要求规范得体。
5、语言准确、表达简明:
论文最基本的要求是读者能看懂。因此,要求文章想的清,说的明,想的深,说的透,做到深入浅出,言简意赅。
三、毕业论文的标准格式是什么?
1、论文题目:(下附署名)
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四、获取最佳论文选题的途径?
1、选择你有浓厚兴趣,而且在某方面较有专长的课题。
2、在不了解和了解不详的领域中寻找课题。
3、要善于独辟蹊径,选择富有新意的课题。
4、选择能够找得到足够参考资料的课题。
5、征询导师和专家的意见。
6、善于利用图书馆;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为读者选题提供了便利条件。
第四篇:学位论文摘要写法总结
学位论文摘要写法总结
摘要是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撰写论文摘要时要讲究客观事实,无主观臆断,无感情色彩)的简短陈述,是对标题所表达信息的进一步的补充。也就是说,摘要是以提供文章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章重要内容的短文。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在内容的表述上要力争做到:
1.观点明确
摘要应将文章的主要观点表达得明明白白,而不是含糊不清致使读者看了后不知道文章要论证的是什么。
2.重点突出
摘要应将研究的对象、内容、过程及结论阐述得非常清楚,如应用研究就应该在摘要里面把研究过程重点写清楚,做到重点突出。
3.开门见山
撰写摘要时应开门见山,直抒己见,惜墨如金,在有限的字数内最大限度地陈述自己的学术观点,使人一目了然。
4.语言简练
摘要必须用极其精炼的语言将全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表达简明,语义确切,要突出有创建性的论点,指出文章论述的层次,阐明得出的结论,从而给读者一个清晰的完整的印象。
撰写摘要时应注意的问题:
撰写摘要应避免简单地重复题名和正文中已有的信息,内容不能空洞、笼统,不能罗列论文中的小标题,不得使用第一人称,不使用“本文”、“作者”之类的词语,要注意语言精练、高度概括,但也要避免过于简单,不对论文内容加以评论,不使用疑问句、感叹句或文学描写性语言。
当然,撰写一篇论文的摘要时除了要包括摘要的基本要素以及注意摘要的语言特点之外,我认为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做到在写之前对整个论文的脉络一定要很清楚,思路要清晰、明确,其次就是摘要在写好之后一定要对里面的每一句话反复进行推敲,看表达等方面是否有问题,这极其考验一个人的语言文字功底。
总之,衡量一份摘要的价值有两个重要指标:写作水平和学术水平。
第五篇:学位论文(本站推荐)
金融频道申请认证!财富值双倍检索优先专属展现同行交流9.产业集群及其相关问题研究10.**省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与提升11.对**省融入**经济圈的思考12.区域经济规划的理论与实践13.**省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及定位研究14.**省专业化产业区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研究15.**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融资方式研究16.**省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17.**省传统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方式研究18.**省经济融入长三角的对策研究19.**省产业孵化器的现状研究
20.**省工业园区和传统专业化产业区的比较研究21.**省城乡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三.产业经济学:1.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制度环境构建2.加入WTO后我国电信业的现状和发展战略3.基础设施领域的民营化问题4.我国城市公用事业的融资问题5.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管制问题6.城市化进程中的二元结构难题及对策研究
7.城市化与二、三产业发展的关系问题8.从电力严重短缺看基础性产业的市场化改革9.从电力短缺看基础性产业超前建设的必要性10.基础产业(相对于其他产业)超前建设程度的研究11.国家垄断行业改革的难点与路径12.“中国制造”的产业基础发展研究13.产业集群与区域国际竞争力研究14.产业集聚与中国地区差距
15.专业市场的交易效率及其创新转型17.中小企业集群组织结构研究18.城市公用事业发展及其相关问题研究19.论我国医药价格形成机制20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放松管制政策21.我国电信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22.医疗服务市场化与医疗体制改革23.产业发展与小城镇协调发展问题研究24.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管理机制研究
25.城市水资源高效利用问题(包括水价、管理体制等)26.农业的产业化、市场化研究27.**省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问题28.矿业安全问题研究29.目前我国煤、电价格冲突问题研究四.流通经济学:1.现代流通方式研究
金融频道申请认证!财富值双倍检索优先专属展现同行交流16.生态经济研究
17.我国建立期货基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18.西方主流宏观经济理论与马克思宏观经济理论的比较研究19.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20.经济“软实力”的内涵与打造21.城乡贫困问题研究22.教育与经济发展问题研究23.企业成长与企业战略24.“**省模式”研究的回顾25.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研究26. 中国农业产业化研究27. 住房贷款风险防范研究28. 中国农业规模化经营29. 中国投资管制体制改革研究30. 民工与劳动力流动31. 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32. 民工慌问题33. 中国医疗社会保险体制改革(编辑:糜文静)34. 劳动者权益保护35. 中国养老社会保险体制改革36. 社会诚信与经济发展37.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38. 国有企业改革39.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政府的经济职能40.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4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42. 中国居民储蓄持续增长的原因、影响与调整43. 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44. 中国当前居民消费不
足的成因与对策45. 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与管制46.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比较研究47. 中国现阶段经济中的垄断与反垄断研究48.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中国的对策49. 反垄断法与行政垄断50.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各个行业的影响
51. 地方保护主义52. 中国未来的劳动力成本变化趋势53. 行业垄断问题
54. 中国的收入分配状况55. 跨国公司56. 拉美经济发展教训对中国的警示
57. 彩电行业的价格战研究58. 中国居民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研究59.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化60. 中国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研究61. 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的比较研究62. 中国城市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研究63. 1990年以来国际上企业并购浪潮64. 中国农村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研究65. 论国际政治对国际经济的影响66. 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67. 法治、伦理与市场经济的运行68. 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研究69. 东亚经济奇迹的经验与教训70. 新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发展71. 东亚的文化传统与经济发展72. 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
73. 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经济74. 论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75. 评新经济自由主义76. 中国的失业问题77. 评新制度经济学78. 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79. 评增长极理论80. 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
81.平衡增长战略与不平衡增长战略的比较研究82. 论金融自由化与金融风险的关系83. 西方经济学中的政府干预理论演变84. 论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的条件与进程85. 负的外部性内在化的一般途径86. 人民币汇率定价机制与目前汇率水平
87. 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88. 金融业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研究89. 绿色
GDP90.中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问题91.对近期物价指数上涨的研究
92.国有商业银行不良债权处置研究93.人民币汇率、对外出口和国际经济关系有关问题94.中国创业投资发展95.高等教育产业化问题
96.中国资本市场功能有效性检验97.新经济有关问题98.论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99.中部崛起经济发展战略论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的条件与进程分享到: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复制 预览普通尺寸(450*500pix)较大尺寸(630*500pix)
今日推荐
37份文档春节回家,快乐出行春节回家必备的十款儿童应用春节期间精品短信春节乘机出行抢票攻略 3781份文档冬季
题目:农村经济发展研究(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绪论1.1研究背景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国家安全的战略产业,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对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意义非常重大。然而目前农业依然是国名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农民收入仍然偏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759元,实际增长10.4%。城镇居民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是农村居民的3.27倍。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8%。在2003年初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的讲话,明确了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04年1月,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见》。2005年1月30日,中央公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若干政策的意见》。2006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讨论稿)》。总结2006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深入分析当前形势,着重研究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全面部署了2007年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共中央连续两年发出一号文件、召开工作会议,足见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视。但目前在农村经济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论文发展中,资金短缺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农村得不到有效的资金支持,这极大地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村金融水平偏低固然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不高有关,但相关的制度安排、农村金融结构不合理以及缺乏必要的政策引导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加快农村发展是基础。解决“三农”问题,建立健全支持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的农村金融体系尤为重要。如何深化改革,建立真正符合农业和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1.2 研究思路以及方法
1.2.1研究思路在文章的开始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和举证。农村金融现行体系理论上可行的、表面上是完备的,按照这一制度设计,农村经济主体的融资需求应该会得到满足。可是从现实来看农村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呈现出受抑制状态。究竟原因出在哪里,本文分别从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合作金融以及非正规金融等方面对农村金融体系的缺陷进行了分析研究,随后采用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结构理论以及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理论来说明金融改革在理论上的必要和必然性。文章的最后,根据农村金融结构存在的缺陷,运用相关知识得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1.2.2 研究方法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规范研究方法,在文章的分析过程中使用规范的究方法,同时结合数据和理论层面的演绎,对现行的农村金融体系缺点进行了深入剖析。在进行分析后,本文将完善农村金融结构的设计和构想也纳入规范分析之中。同时本文也采取了系统分析的方法,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从整体与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按照事物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形式中加以考察。文中将农村正式金融整体分为各个部分而加以认识,将农村正式金融分为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三部分,这样就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着重于弄清农村金融各部分在农村金融体系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们以何种方式与其他方面发生制约和转化,并把客观存在的农村非正规金融以及在国
2外获得成功的小额信贷也纳入研究范围,最后得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2 农村金融结构现状及问题
2.1 我国农村金融结构现状我们把农村金融体系划分为正式金融和非正式金融。(如图1)正式金融主要指法定的金融机构,它主要包括商业性金融(农业银行、邮政储蓄等)、政策性金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合作性金融(农村信用合作社);非正式金融主要是指非法定的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间接融资及个人之间或个人与企业主之间等直接融资,主要包括个人借贷、合会、钱庄等[11从我国农村金融制度设计来看,农村金融体系制度设计较为完备:以合作性金融为主体,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为两翼,还有非正式金融的客观存在为补充,全面覆盖农村各类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但从现实来看,农村金融体系仍然存在缺陷。目前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仍然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农户和乡镇企业融资非常困难,农村经济主体金融需求呈抑制状态。据中国金融年鉴(2006)调查的冀、晋、内蒙105个县域数据得知:截止至2005年初,县域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967.21亿元,较上年增加428.38亿元,增长了16.87%,比贷款的增长速度快6.96个百分点。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知道农村图1 中国农村金融结构图[11]金融机构在农村组织的存款再投入到农村的比例是逐年减少,农村本来稀缺的资金大量流失[9]。
2.2 我国农村金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节将从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农村非正规金融以及在国外获得成功的小额信贷分别加以研究,着重于弄清农村金融各部分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占据何种地位、起何种作用,又以何种方式与其他方面发生制约和转化。
2.2.1 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弊病我国唯一的国有农业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于1994年4月19日,直属国务院领导。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代理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拨付,为农业和农
村经济发展服务。银行成立以来,在支持粮棉油购销,支持国家扶贫攻坚和农业开发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1998年以来,农业发展银行贯彻国务院关于粮食、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收购资金管理的指示精神,坚持以收购资金封闭管理为中心,紧紧抓住贷款投放、库存监管和收贷收息等关键环节,初步建立了一套符合收购资金封闭管理要求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切实加强了粮棉油收购资金的供应与管理工作,保证了政策性收购资金的及时足额供应,有力地支持了粮棉油收购工作。其成立11年来为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广大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农业发展银行发展面临如下问题制约:
一、资金来源不稳定,负债权益比率过高。在1994年成立之初注册资本200亿元,但到1998年初实收资本125.85亿元,只占全部注册资本的62.93%。[1]农业发展银行资金应主要来源于财政无偿拨款和有偿贷款。但由于财政历年累积收支不平衡的压力巨大,拨补资金常常不能按时到位,农业发展银行实际上不得不主要通过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贷款来筹集资金,使筹资成本上升,与农业发展银行的优惠贷款形成了巨大的利差缺口。
二、农业发展银行资金运用效益不高。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主要是为支持粮棉油等农产品流通各环节的营运需要,以流动资金贷款为主发放收购、调销和储备贷款。在目前中国的政策性金融分工制度下,农业发展银行主要把贷款发放给国有粮棉购销企业,支持政府按保护价收购粮棉等主要农副产品政策的实施,提供按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的资金需求。由于粮食企业从农业发展银行获得贷款后,没有还贷的激励和压力,很容易产生较高比例的不良贷款,进而影响到中央银行再贷款资金的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