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牟汶河城区段 城市河道综合治理工程 后评价研究论文(合集)

牟汶河城区段 城市河道综合治理工程 后评价研究论文(合集)



第一篇:牟汶河城区段 城市河道综合治理工程 后评价研究论文

牟汶河城区段论文:牟汶河莱芜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影响后评价研究

【中文摘要】牟汶河属于黄河水系,又称大汶河北支,是大汶河干流的源头和上游河段,是流经山东莱芜的最大河流,经东平湖流入黄河。作为莱芜市防洪除涝的重点监控河流,当地政府近年来实施了一系列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具有极大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牟汶河综合治理工程1999年开始2008年结束,累计完成投资3.76亿元,完成了①河道治理工程②污染治理工程③生态绿化工程④开发利用工程。河道防洪标准由不足1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河道综合治理完成之后,不仅增水护砂,改善工农业用水条件,而且形成50多km的景观廊道,对改善水环境,美化城市,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作用。本项研究以莱芜市牟汶河河道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为例,主要探讨了河道综合治理后的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效益问题。本项研究在于:结合实地调查资料运用数学方法建立模型,分析河道治理工程完成后对社会经济与生态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并进行绩效评价,为项目决策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提高河道治理工程管理工作的水平。本项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污水治理及水环境质量改善绩效评价。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情况调查;污水处理工程治理成效研究;采用灰色聚类关联分析法评价河道水质情...【英文摘要】Muwen River belongs to the Yellow River ,also known as the North Branch Dawen River。Mu Wen Riveris the source

of Dawen River and upstream reaches and the largest river flowing through Laiwu City.Muwen imports Yellow River by the Dongping Lake.It is the important river of Laiwu City.In recent years, the local government implemented a series of comprehensive river training works, and received great benefits.Muwen River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project in 1999, and completed in 2008.The project invested...【关键词】牟汶河城区段 城市河道综合治理工程 后评价研究 【英文关键词】Muwen River Basin Urban river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project Post-evaluation research

【目录】牟汶河莱芜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影响后评价研究文摘要8-9背景10-1

1ABSTRACT9绪论10-16

1.1 选题1.2.1 国外河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

411-1

3道治理与项目后评价研究13-14容14-1516-2316-17

1.2.2 国内对河道治理后评价的1.3 研究内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41.4 研究方法15-16水利工程后评价概述

2.1 水利工程后评价的主要特点和原则2.2 水利工程后评价的评价内容17-18

2.3 水

利工程后评价的方法与步骤18-21评价方法18-2020-21

2.3.1 水利工程后评价的2.3.2 水利工程后评价的评价步骤

2.52.4 水利工程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21-2

2水利工程后评价的发展趋势22-232.5.1 后评价指标评价体

系建立222.5.2 后评价研究方法的探索222.5.3 评

价范围与评价内容随项目不同应各有侧重22培训是做好后评价工作的基础2222

2.5.4 加强人员

2.5.5 后评价机制逐渐完善城市河道水利工

2.5.6 注重全过程的评价22-23

23-28

程整治项目后评价23

3.1 城市河道整治工程特点

3.1.2 与多行业3.1.4 蓄水和

3.1.6

3.1.1 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相融汇23水环境结合23

3.1.3 景观与防洪相结合23

3.1.5 绿化与滩地开发相结合23

以人为本,注重生态理念,与生态措施相结合23道整治工程后评价特点23-2424-28析25-26

3.3 效益分析

3.2 城市河

3.3.1 经济效益分析24-253.3.3 资源环境效益分析

3.3.2 社会效益分26-28研究流域

4.1.1 4.2 牟

及工程概况28-39地理位置28

4.1 研究流域自然概况28-29

4.1.2 流域水资源基本情况28-29

汶河综合治理工程概况29-39存在的主要问题29-3030-39

4.2.1 工程治理前牟汶河流域

4.2.2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概况牟汶河综合整治工程污水治理及水环境质量改善绩

5.1 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状况39-405.1.2 东污水处理厂3939

5.1.1

效评价39-54西污水处理厂39洼矿区污水处理站39-40

5.1.3 张家

5.1.4 泰钢集团污水处理厂

5.3 污

5.2 污水排放及水环境基本情况40-41

水排放治理成效41-425.3.1 污水集中处理率显著提高

415.3.2 工矿企业污废水均能达标排放41-42

42-52

5.4 牟

汶河水环境质量状况42

5.4.1 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分布

42-48

5.4.3 水质变化

5.4.2 牟汶河干流水质评价

5.5 结论52-54

趋势分析48-52成效52

5.5.1 污水排放治理

5.5.3

5.5.2 河道、水库水质治理成效52-53

可供水量增加53-54务功能绩效评价54-6854构建5454-59牟汶河综合整治工程生态与水环境服6.1 莱芜市水生态环境系统建设布局

6.1.2 小景观格局的6.1.1 大生态系统的构建54

6.2 城市水生态环境系统建设状况6.2.1 城市绿地系统建设54-56

6.2.2 滨水景

观风貌区建设56-5959-6059

6.3 水生态环境系统保护建设

6.3.1 形成了较为科学完善的建设保护体系6.3.2 水系保护59-60

6.4 生态与水环境服务功能

6.4.2 评价模型6.4.4 评价结果

影响评价60-6660-6365-66统66

6.4.1 指标体系60

6.4.3 隶属度的确定63-656.5 结论66-68

6.5.1 形成了自然河流生态系

6.5.3 提高了

6.5.2 改善了动物的生存环境66

城市气候质量666.5.4 提升了城市环境品质66-68

68-81

牟汶河综合整治工程经济社会影响评价前周边经济社会建设情况6868-7269-70

7.1 河道整治

7.2 经济效益影响评价

7.2.2 工程费用7.3 国民经济评价

7.2.1 基本参数68-697.2.3 工程效益70-72

72-7573-7474-7575-76

7.3.1 经济内部收益率737.3.3 经济效益费用比747.4 敏感性分析75

7.3.2 经济净现值7.3.4 计算结果

7.5 经济影响评价结论

7.6.1 对经济发展目流8.2 流

7.6 社会影响评价76-81

标的影响76-78域管理建议81-84域管理建议81-8481-82

7.6.2 对社会环境的影响78-818.1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818.2.1 加强涉河项目工程的管理

8.2.2 加强河道污染防治工作82

参考文献84-90

8.2.3 加强宣

攻读

传教育82-84致谢90-91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91

第二篇:临沂市小涑河城区段河道综合治理及几点体会

临沂市涑河城区段河道综合治理及几点体会

Integrated govern and some experience of little Su River in Linyi City section

张 锋 吴海峰

ZhangFengWu Hai Feng

(山东省临沂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山东,临沂276000)

(Linyi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Linyi, 27600, China)

作者简介:张锋(1975-),男,汉族,山东临沂人,工程师,学士,从事水工结构设计,zfly2003@163.comTEL:((0539)***

摘要:城市河道治理通过与城市建设、绿化、供排水的结合,拓宽了城市河道的开发空间,增加了河道治理的投资渠道,提高了河道的综合功能和品位,创造适应现代城市生活的城市滨水空间形象,是当今城市河道治理的一大潮流趋势。本文结合临沂市小涑河城区段河道治理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城市河道治理的思路和方向,对类似河道的整治有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城市河道治理治理思路 景观河道

1.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居住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城市中的河道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内容,要求其城市更环保、更生态、市民生活更趋舒适,水利建设就应该主动去适应这种变化,从传统工程水利转向资源水利、生态水利、景观水利,对城市河道要用新理念进行规划整治。

近年来,临沂市在小涑河城区段的治理中,以梯级拦河闸坝、滨河大道、生态型护岸和沿河生态景观绿化工程建设为切入点,“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人水和谐”为治理理念,以建设“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宜居、繁荣”的生态景观型河道为目标,形成了一套河道建设新思路。小涑河经过一系列河道生态景观工程建设,彻底改善了小涑河河道的泄洪条件,提高城市防洪能力,从根本上改善了沿岸群众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真正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城市田园风光带”,充分展示临沂“商兴水胜、荟萃人文”的城市新形象,大大提升了城市环境的质量和品位。

2.整治前的河道环境状况

小涑河是临沂城区6条河流之中唯一东西流向、横穿城区的河流,河面宽约70~100m,全长60.4公里,流域面积297.27平方公里,属季节性河道,流经临沂城居住区、商业区、古城区,最后汇入沂河。在小涑河城区段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前,因长期以来投入不足,城市河道工程问题日益凸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城市河道防洪标准底

两岸河堤不连接,堤防缺口较多,形不成防洪屏障 ,城区段河道建设物较多, 阻水严重,总体防洪标准不足50年一遇。

2、河道淤积严重,引排不畅

由于多年整治乏力,水土流土、淤积严重,河道平均淤厚1-2m,加上部分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直接倒入河道,加剧了河道淤积,引排不畅。

3、河道污染严重

城区河段两岸垃圾成堆,污水横流,经营居住环境较差,成为市容环境“脏、乱、差”的死角,不仅百姓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也影响了临沂的总体形象。

4、侵占和擅自填堵河道现象时有发生

城区河段两岸用地布局混乱,工业、市场、居住、仓储混杂,大量低档商业建筑占据滨河两岸,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与河争地的现象时有发生,乱占河道、违章搭建等情况屡见不鲜。

3.规划目标和总体布局

3.1 规划目标

在满足排涝要求、保证行洪安全的前提下,恢复和提高河道的综合功能,实现城市河道的单一功能向多种功能发展和延伸,使生态建设、开发利用、污水排放等有机结合,把小涑河纳入城市防洪和城市基础设施两大系统中去建设,提高防洪标准,营造绿色长廊,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造福于民。

3.2总体布局

小涑河治理开发建设范围东起滨河路,西到西外环,北到育才路,南到洗砚池街、水田路,总长度12.6公里,总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根据涑河不同区段的功能特点和自然文化资源状况,整个开发建设工程分为东、中、西三个区段,东段为古城商业区,中段为现代商业区,西段为生态休闲区。涑河综合治理工程内容包括河道清淤工程、护岸工程、截污及管网工程、河两岸道路工程、景观绿化工程、亮化工程、拦河建筑及桥梁等工程。最终治理成流向自然、行洪顺畅、暗涵排污、林路相间,可供休闲观赏的绿色走廊。

4.治理成果

4.1分洪入祊、引祊入涑工程,减轻了临沂城的防洪压力,为河道提供活水源

为了让小涑河四季水源不断,在涑河上游义堂镇小葛庄处新建分洪入祊、引祊入涑工程,引祊入涑工程运行以后,能在汛期将涑河上游超标的洪水分入祊河,从根本上解除了涑河洪水对临沂城的威胁,减轻了临沂城的防洪压力。在非汛期将祊河充足的水量源源不断的流入了涑河,补充涑河水量,提高水位,改善城区水质,从而保证涑河常年碧波荡漾。这样小涑河的水源有了保障,一河清水、两岸碧波的小涑河又重现在人们面前,彻底告别了夏天污水横流、冬天河枯断流的历史。

4.2建坝蓄水、增加水体容量和湿地面积,为建设生态河道打好基础

在满足河道防洪的能力下,在城区河道上建设了3座分别呈现“蒙山、瀑布、珍珠”为主题风格独特的景观拦水坝,使洪水延缓下泄,增加河水入渗,补充地下水资源。同时也可抬高水位,拓宽水面,增加蓄水量,以满足生态、休闲及居住要求。

4.3 路堤结合,建设滨河大道,改善沿河交通条件

为了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在彻底拆迁阻水建筑和清理行洪障碍的基础上,工程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设计,沿河两岸布置城市交通道路,堤顶路面按城市次干道标准设计,南岸道路宽18m,主路面宽12m,两侧各设3m的人行道;北岸道路设计为步行街,道路宽15m,行车道9m,两侧各3m的人行道。涑河大道与城市的南北主干道全部为立交,形成了便捷的交通网络。改善了城市路网的服务功能,增进了城市东西方向及涑河北部城区的交流。

滨河大道既是城市干道,又是观赏河道风貌的快速游览通道,因而既具有城市干道的共性要求,本身又具有很高的景观要求。考虑到行车速度和行人的视觉效果,两侧种植和景观单元采用大尺度、大块面布局。人行道铺装采用高标准花岗岩板,设置停车港湾等设施,提供行人逗留空间,充分满

足行人随时随地休憩、驻足观景的需求。

4.4 铺设截污管网,改善河道水质

沿河居民的生活污水目前没有正常排放途径,部分河段已变成了污水沟臭水池。为此,整治河道首先要解决污水排放问题,这次沿河两岸分别埋设管径1m的截污管网,分别经临西九路陷泥河排污干管、通达路青龙河排污干管、涑河口沿滨河大道排污干管排至污水处理厂,治理后的涑河彻底实现雨洪与污水分别排放。污水管道的铺设,极大地改善了小涑河水质,对依水造景,生态护岸,建设沿河风景观光带起了重要作用。

4.5建设与景观相结合桥梁,实行一桥一特色

跨河桥梁建设年代久远,在现代交通工具日渐递增情况下,不仅不能缓解市区交通压力,还严重影响了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小涑河治理与桥梁改建同步进行,这次桥梁建设除保留滨河路桥外,涑河上新建、改建机动车通行桥梁17座,景观步行桥2座。每座桥梁都有各自的特点,完工后的桥梁将实现一桥一景,一桥一特色,与涑河“活力景观轴”的定位相融合。建成的桥梁充分体现临沂历史文化特色,与整个涑河的治理开发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景观,满足通行、通航和城市行洪的需要。

4.6生态护岸,打造亲水型河道

根据现代治河理念,河道护砌以生态护砌为主,恢复河道的自然属性,不同河段分别采用宾格网块石、预制砼网格、土工隔栅固岸插杞柳及设置景观石等多种生态护岸,充分体现护岸的多样性和生态性,为更多的水生物提供了栖息、生存、繁殖的空间。

生态型河道应是亲水型河道,必须考虑市民的亲水要求,营造人水和谐的河流环境。对局部河岸进行亲水处理,沿河两岸修建了格式多样、高低错落、水陆交融的石阶、栈桥、靠船码头,亭榭等亲水平台,拉近了市民与水的距离,使城市河流成为人们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好去处。

4.7两岸绿化、美化,打造绿色活动长廊

在堤顶外侧栽植一行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松柏与杨柳等,两岸滩地全部作为绿化带,栽植观赏矮化植物及草坪护滩,在沿河两岸居民较集中且滩地较开阔地带建休闲广场,设置娱乐设施、健身器材等活动广所,为避免出现大面积的硬化面,大量引入了草坪、花卉等,建成后给人们提供了不同的休闲空间,给人以清新的感觉和自然的享受。

5.几点体会

小涑河成功整治给我们今后在整治类似的城市河道提供了一条可以尝试的道路,现将河道整治的几点体会奉献给大家,以资同类工程借鉴。

5.1科学规划是基础

城市河道与一般河道相比,有其特殊性,又是整个河道的一部分。因此,城市河道的整治规划从整体上必须符合整个河流的规划,与上、下游河段进行良好的衔接,又要从城市河段的特殊性特点出发,在规划时考虑以下几方面:

(1)要具有长远规划。城市河道贯穿城区黄金地段,地价昂贵,拆迁安置费用高、矛盾多。因此,河道整治应一次规划到位,分期逐年实施,防止建了拆、拆了建的劳民伤财现象,特别是河道边界线,更是广大居民敏感的问题,必须算准确、征到位,避免征了又征和征而无用现象。

(2)河道防洪标准要高。城区人口密集、资产集中,洪灾损失大,撤避有一定难度,因此,必须适当提高防洪标准,保障沿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要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城区河道普遍被当成生活、生产污水的排放通道,使原来的河流变成了臭水沟、污水池,异味熏天,且污染地下水,因此,实行雨污分流,修筑专门的排污渠涵是

治理的必须措施,最好配套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无害排放。

(4)要具有亲水空间。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集中地,城市居民对生活居住环境的要求正在逐步提高,人们在工作之余,闲暇之际迫切想亲近水,河流做为水的载体,会吸引人们到河边漫步、戏水,这就要求我们在规划时,一是要建设一些亲水环境,小桥溪水、荷塘鱼池,二是要尽量扩大植被面积,尽力绿化、美化、香化。

5.2城市河道整治开发方向

在城市发展中,河道作为最关键的资源和水流的载体,是影响城市风格和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在城市生态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方面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河道治理开发中必须充分考虑综合开发,需做好以下几个结合:

(1)河道整治与城市建设结合。城市街道、公路纵横交错,其中不乏跨越河流的,这些跨河桥梁或临河建筑物要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在建筑风格上与河流有和谐之处,成为河道景观的一部分。

(2)河道整治与城市绿化相结合。建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成为当今城市的一个发展方向,因此,河道堤防两侧建设绿化长廊及周边的绿化美化也是新时期河道整治的一个方向,既能起到护堤护岸之良效,又能为河边休闲散步之游人提供舒适宜人的氛围。

(3)河道整治与城市供排水相结合。城市河道生活、生产污水乱排现象严重,极大破坏了人们的生活环境。而河流更是深受其害,河流先干后污,臭味冲天。最好的办法是增加河流径流,把河流做为向城市输送水量的通道,同时建设闸坝等调蓄工程,增加城市水面面积,改善局域小气候。

城市河道治理通过与城市建设、绿化、供排水的相结合,拓宽了城市河道的开发空间,增加了河道治理的投资渠道,提高了河道的综合功能和品位,创造适应现代城市生活的城市滨水空间形象,是当今城市河道治理的一大潮流趋势。

第三篇:桃河阳泉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竣工庆典仪式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是个好日子。阳泉人民实实在在享受到靠自己艰辛劳动,举全市之力,聚全民之心,建设自己美好家园,治理我们母亲河的现代文明成果,大家喜气洋洋,欢欣鼓舞,这是民之所乐;山西省委、省人民政府、省人大、省政协以及各有关部门有这么多尊敬的领导和嘉宾莅临山城,共同为我们阳泉人民的社会文明成果祝福祝贺,这是乐民之所乐。普天之下,民之乐,乐民之所乐,是我们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在这同喜同乐的美好时刻,我谨代表在山西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的阳泉地方党委和政府,以全市人民的崇高名义,向你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此时此刻,我最想说的是:

第一,阳泉桃河治理工程成就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盛世,得力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全党根本指导方针之时,是阳泉市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全市共产党员高举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大旗,带领全市人民,为建设富裕阳泉、文明阳泉、诚信阳泉、生态阳泉的目标,忠实地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光辉实践。请同志们记住,这样的实践才仅仅是开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复兴大业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的主心骨,是我们最大的政治优势,是指导我们实践无穷的根本指针。

第二,阳泉市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后亲手建立的新兴工业城市,党中央和山西省委、省政府为阳泉的成长、建设始终倾注了巨大的关心、支持、帮助和厚爱,在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治理母亲河的伟大实践中,省委、省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始终和我们一起,运筹帷幄,全力支持,昂力相助,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社会主义大家庭给我们的温暖和力量。阳泉这几年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百姓受惠,是省委、省政府以兴晋为目标,以富民为己任的大局和大背景下的与时俱进,是新山西、新面貌这幅长卷里的一页。请同志们记住:大局兴,局部旺。阳泉市作为山西的东大门,京津之屏障,我们有责任,也应该有这个自觉,把各方面的事情办好,把这一方天地建好,给大局添彩增色。我还想特别提到,桃河治理工程是千秋大业,历届党委、政府,一任一任领导同志为之做了大量有益有效的基础工作,我们这一任同仁,接过他们的事业,成就了他们的愿望,阳泉人民以及我们这些后来人,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的苦心和奉献。

第三,桃河治理工程,从开工至今,实际治理时间仅仅7个月的光阴,在20华里长的河段上,动用土石方300多万方,硬是从一个污水横流,乱石滚滚的干河床上,建起72万平方米的绿化、美化、亮化、景点配套的大公园,而且工程投资没有突破2亿元,对我们这样一个130万人口的城市来讲,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般的创新。这是阳泉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创造的一个杰作。六个建设标段,党政军民企,组成万人建设大军,全市人民无偿捐款700多万元,义务劳动折款500多万元,党政干部自愿借资3000多万元,施工单位让利600多万元。民情、民意、民心、民力,感天动地,谱写了一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动人乐章。请同志们记住: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天职。人民,只有人民才是今天建设小康社会的主体,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力军。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复兴大业的保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有出息的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最高目标。同志们,生来有幸,能为这样好的百姓尽心竭力,是值得的,是无尚 光荣的。

第四,要干活,要干点好活。20华里的桃河治理,仅仅是阳泉现代化建设和文明建设的一脉和一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大业,任重道远,更大的任务,更艰巨的工程还在后头。如果这点成就也值得我们作为骄傲的资本而背于身上,不能稳步前进,那我们就太渺小、太可怜了。桃河治理工程,我们无愧地实现了对人民的承诺,办成了小康建设的样板工程,办成了为人民千秋福祉高度负责的民心工程,办成了阳光作业,清清白(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feisuxs查看)白的廉政工程。但是对于我们肩负的历史性的两大工程,一项是今天建设小康社会的复兴工程,一项是我们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而言,我们面临的考验和挑战更为艰巨而神圣。请同志们记住,“两个务必”不能有一丝一毫谈忘。要常怀“进京赶考”那样一种忧患和紧迫,艰苦奋斗,一身正气,好好干活,干点好活,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力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清清白白当公仆,真抓实干建小康。

以上几点,是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我和同志们的共同感受和良好祝愿。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和嘉宾、朋友们,再次感谢我们的建设大军,祝大家幸福,安康,如意,快乐。

谢谢了!

第四篇: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设计方法研究论文

一、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注意事项

1、综合地区生态特征

首先是综合生物链情况,保证采用的景观植物在该地区处于食物链中间环节中,不至于由于天敌较多或较少导致,景观建设投入成本过高或引发生物入侵现象。其次是结合当地气候特征,选择跟当地气候特征相性最佳的景观类植物,避免由于气候不适导致植物生存环境恶劣的状况,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后期的维护费用投入。最后综合河道的水文特征,确认河道景观的主要功能,是防风固堤为主,还是观赏功能为主。防风固堤为主在景观选择上就需要倾向于湿地类植物,在涵养水源、削减洪流速度的同时发挥观赏作用。

2、综合地区人文特征

综合地区人文特征主要是城市精神文明和市民精神风貌。景观选择上应当具备一定的代表性,能够代表城市历史文化特征,使河道景观建设不仅仅是城市生态建设,更是城市文明建设。比如:是否能够反映城市的发展方向,能否良好展示城市的文化底蕴(关于该河道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且符合城市生态文明设计的河道景观能够极大程度的展示一个城市的精神风貌。其次是市民的精神风貌,主要是考虑到市民对于河道附近地区的利用方式上的差异,但是无论是以锻炼身体为主还是观赏游玩为主,河道景观都应当为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活动空间上应当充足,能够供市民娱乐休闲使用,环境上应当适宜,要求景观植物具有净化空气、沉降灰尘的功能等。

3、综合景观组合美学

河道附近的景观建设不能单纯地将植物、动物或一些土建工程类项目进行罗列、摆放,河道景观建设过程是展现城市精神风貌的过程。因此其在建设过程中应当注意到景观和建筑物、自然风物之间的美学特征。首先,植物景观和自然风貌和谐,不能培植一些仅看起来美观,但是却不符合自然环境、气候、水文特征、地质特征的植物景观;其次,景观和建筑物的和谐,景观和建筑物都是构成城市天际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应该相互和谐,将植物和建筑物放在同一个取景器下,能够让人感受到自然和人文的和谐融合;最后景观和景观之间和谐,河道附近景观建设不是单一项目,而是一个整体工程,不能存在某一部分是中国特色,另一部分是西方风格,河道景观工程建设如同穿衣打扮一样,要每一部分相互映衬。

二、河道景观规划管理方案

1、河岸线的处理

城市河道进行景观建设滞后,可以发展成为居民娱乐活动的新场所。河道附近居民一般都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因此在景观建设的过程中河岸线的亲水性处理就是关键所在。河岸线平面、断面形状和驳岸形式的亲水性选择,是营造良好河道景观形象的重中之重。可以充分利用河道自然形态特点,在平直流畅的部分、河岸线转弯的部分、河流的部分修建一些亲水平台,既能够为群众提供观景平台又能够营造河岸线上景观亲水性特征的景色和气氛。

2、河道断面的处理

通过对断面部分的不同处理方式,可以创造出不同的空间。河道断面部分一般可采取分层式、台阶式或坡地立体式建设方法,通过河道断面部分景观建设将河岸和河滩部分的景观连为一体,使其构成完整的河道景观。在河道景观建设中绿化的作用毋庸置疑,其中立体式的绿化建设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首先河岸上能够为群众提供大量的娱乐休闲场所,而且河岸上的绿化能够为群众遮阴避阳,可以考虑采用藤本植物或是灌木类绿化,既不会占用大量空间且能够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驳岸的绿化可以采用灌木类、或高大茂密的垂直类植物,在装饰河岸线的同时能够净化河岸附近空气、美化环境。河滩附近培植一些水生植物或是浮游类植物,一方面可以净化水质,另一方面可以对河道进行美化装饰,也是河道景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河道景观的后期维护

1、植物的养护

首先河道景观的植物绿化不能影响到正常的蓄洪功能,对河滩地附近绿化要求树冠高度不能超过20m,不能高堤岸0.3m左右。其次,为了迎接河道的汛期水量,需要在汛期对绿化进行修剪工作。另外,河道附近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温差变化明显,要注意好景观绿化植物的病虫害的防止工作,定期进行除虫作业等。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虫媒疾病的传播。

2、其他设施维护

绿化和其他建筑类景观都是河道景观建设中的一体化工程,对于绿化工程可以依靠专业人士定期进行养护工作,但是其他建筑类景观和设施的维护则需要号召附近居民一起进行,使群众一起参与其中,才能实现长久有效的维护工作。

3、保持河道生态生物多样性

保护接近原始的河流状态时景观河道建设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后期维护工作也需要对其有所侧重。首先,定期检查河道立体工程材料的状态,及时更换出现问题材料,保证不会有过量的水下渗,避免河道下层的地质条件被流水侵蚀。其次,对河道附近生物种类、数量进行定期统计,一旦发现有生物数量变化幅度不合理,及时请有关专家进行原因调查,同时制定出治理方案。

参考文献:

[1]杨晨.关于南京老城区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设计的交互模式探索.《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5期

[2]陈杰,黄凌.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与河道生态景观.《水电与新能源》.2012年3期

[3]刘静.城市河道生态景观对防洪影响的数值研究.水利工程.中国海洋大学.2014(学位)

第五篇:海绵城市建设与河道综合治理模式研究论文

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城镇化率从2004年的41.76%上升到2014年的54.77%,与之相伴的是城市发展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日益凸显。海绵城市建设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举措,它以水为主线,以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为载体,构建城市良性水循环系统,增强城市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

目前,城市水安全中普遍存在城市河湖、湿地萎缩,河湖水生态空间被严重挤占,水生态恶化,水灾害加剧等问题。加强城市河湖综合治理,实施水生态修复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海绵城市建设“渗、滞、蓄、净、用、排”各项措施发挥系统治理效益的重要基础。本文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及其河流治理目标,以上海崇明陈家镇河道设计为案例,阐述城市河流水系的具体设计思路、方法及技术方案,为城市河道治理建设,构建城市良性水循环系统提供借鉴和参考。

1海绵城市理念

海绵城市是以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为基础,以防洪排涝体系为支撑,充分发挥绿地、土壤、河湖水系等对雨水径流的自然积存、渗透、净化和缓释作用,实现城市雨水径流源头减排、分散蓄滞、缓释慢排和合理利用,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减缓或降低自然灾害和对环境变化的影响,保护和改善水生态环境。

城市水系是城市内降雨径流自然排放的重要通道、受纳体及调蓄空间,河湖综合治理是海绵城市建设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根据水利部《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水利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的工作总目标,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指标,河湖水系综合治理的目标围绕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和水生态四个方面展开。水安全方面,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合理安排洪涝水出路,提高城市防洪排涝标准;水环境方面,加强城市河湖综合整治和水系连通,控制河流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水生态方面,保护和修复河湖水生态系统,提升河流自净能力;水资源方面,加强雨水、再生水等水源利用,提高城市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保障海绵城市建设的水环境承载能力。

2城市河流综合治理是关键

河流治理规划设计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出发,抓住城市河流面临的关键问题,因地制宜提出解决方案,实现多目标控制、多专业协调,发挥河流综合效益。河流治理设计首先要在科学规划、系统布局的基础上开展,关键点在于多目标体系制定,河流总体布局,生态治理与修复,水景观建设等方面,其中河流水生态治理与修复技术是重点工作之一,针对特定的河道,需具体分析其存在问题及受损程度,再根据水质水文条件、河流地貌特征,在满足防洪、排涝及引水等河道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选择生态治理、物种恢复等具体治理措施。

3案例分析

以崇明陈家镇四号河、琵鹭河项目为具体案例,分析海绵城市建设中河道综合治理内容和模式。

3.1项目概况

陈家镇位于上海市崇明岛的东部,与崇明东滩国际湿地自然保护区相邻,是崇明生态岛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四号河和琵鹭河是镇域内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陈家镇—东滩地区规划配置十大生态功能区,四号河将穿过镇域内的2大生态功能区(裕安现代社区、国际论坛商务区)和3块公共绿地(森林公园、生态体验园、体育公园),河道总长5.23km,其中约2.8 km需实地开河。琵鹭河位于实验生态社区,河道全长约2km,其中玉叶湖及东侧长约1.lkm的河道需实地开挖。陈家镇水系规划。

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现状河道规模小且不贯通,岸坡坍塌、河床淤积,河道的蓄泄能力不足,影响陈家镇地区的防汛安全;河道内水体浑浊,且含盐度较高,对水环境及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与陈家镇地区建设低碳生态示范区的要求不相适应。针对上述问题,将通过水域保护、水系沟通、水生态修复、增设湖泊湿地等措施,提高防洪排涝能力,达到改善镇区生态环境的治理目标。

3.2河道综合治理目标

该工程综合治理目标主要为保障区域防汛安全,改善河流水质,既满足河流的自身功能又满足景观、生态功能及多功能开发的要求。

3.3总体布局

项目位于崇明陈家镇生态建设的核心区域,生态景观要求较高,河道布局需在河流生态学理论基础上,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满足河道防洪除涝标准的前提下,将河道设计成自然生态型的河道。

3.3.1设计原则

(1)保护和恢复河流形态的多样性,平面上尽量保持河流蜿蜒形态,沟通现有水系,依托现状地形因地制宜的布置湿地、人工岛,断面尽量采用复式断面;

(2)通过河道整治为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创造条件,重点在水域和水陆交错带的生态建设;

(3)充分考虑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和自我净化功能;

(4)陆域岸坡营造一种人与自然亲近的环境,保留河道天然的美学价值。

3.3.2河道平面布置

河道的平面布局,通过对河道周边环境的分析,根据镇域的土地利用规划和水文、地形等特点条件,因地制宜地合理布局。琵鹭河以面积3.34万m2的玉叶湖为中心,沟通周边的骨干河道,局部区域适当布置生态湿地;四号河结合周边的生态功能区,形成“一廊、二带、三区”的平面布局,一廊即生态水廊,二带为两岸生态护岸带,三区则在陆域布置生态氧吧区、河流湿地区和彩叶林带区。

3.3.3典型断面设计

河道断面首先满足行洪要求,局部区域通过地形改造适当布置湿地、岛屿、浅滩、林荫、鱼礁等为生物提供不同的生境,为生物多样化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垂直空间领域,充分保证水生动植物和陆域动植物生物链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同时还要考虑岸坡的透水性和植被率,达到水、岸、陆三位一体的效果。

3.4生态修复方案

3.4.1河道生境改造

河道生境改造主要是营造适宜水生生物生长的环境。通过对现有河道的疏拓及实地段河道的开挖,湖底形态设计和微地形改造,满足种植不同水生植物的适宜水深。岸坡作为水陆交接面,适当布置生态湿地、岛屿、浅滩等,有针对性地设置适合生物(微生物、鱼类、底栖生物等)生长的护岸结构,如生态石笼、生态鱼槽砖、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斜坡式鹅卵石大缓坡等,形成适宜不同水生动、植物生存的连续而又富于变化的生境基底。

3.4.2生物多样性构建

河道的生态建设。在改善及优化的河道生境及护岸改造的基础上,构建较为完整的水生植物系统和滨湖的湿生、陆生乔灌草系统,以及滨岸带及河道主槽的生物配置及恢复,形成一个完整有序、自然过渡的河道生态系统。

在水体中种植对污染物吸收能力强、耐受性好的植物,应用植物的生物吸收及根区修复机理(植物一微生物的联合作用)去除污染物或将污染物予以固定,从而实现修复水体的目的。根据水位变化由岸边向河内梯次布置挺水、沉水植物,采用块状或带状混交方式配置,使水岸线曲折变化有序,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根据上海地区的气候及水质特点,植物品种选择夏绿型、冬绿性和常绿型搭配,挺水植物如芦苇、香蒲、黄葛蒲,浮叶植物如睡莲、萍逢草,沉水植物如轮叶黑藻、苦草、范草、金鱼藻等本地种,营造四季常绿的天然水环境效果。

该项目设计的河道为开放式河道,水生动物放养以螺、河蚌等迁移较慢的底栖动物为主,可摄食藻类,促使河水中悬浮物质絮凝,并利用食物链关系进行有效的回收和利用资源,取得水质净化和资源化、生态效果等综合效益。

3.4.3生态湿地

生态湿地重点布设于琵鹭河东段南侧岸边,其他河段零星分布,湿地控制水深为20—40cm ,属于表流人工湿地。污水从湿地基质表面流过时,通过植物根茎的拦截作用以及根茎上生成的生物膜的降解作用去除水中污染物。在较宽的河道中错落有致的安排一系列生态岛(岛I、岛II),不仅增加水生植物种植面积,还起到将河水分流、改变水流方向和减缓水流速度的作用,使含有污染物的水体更多的与水生植物接触,更好的起到固定、过滤、吸收的作用。

3.5景观绿化

景观设计以“人文——生态——节能”为主旨,与镇域规划的功能区分布相结合。实验生态社区、裕安现代社区和商务活动区,人文活动较为密集,河边间隔设计亲水步道和木栈道,增加人与水的互动,营造出健康向上的城市氛围。生态体验园和森林公园段,两侧陆域带以乔木为主,整个森林公园将形成一个巨大的城市绿肺,不同树形、季相、色彩的品种错落布置,以形成高低不平的林冠线、颜色丰富的彩叶林。

3.6河道水动力及水质分析

为确保河道行洪安全,分析护岸防冲流速,对采取生态修复后的工程效果进行分析,采用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MIKE11的HD(水动力)和AD(水质)模块,以四号河为例进行计算分析。

河道流速分析了引排水不同工况,计算结果显示河道内的最大流速约为0.65m/s,结合工程区的地质条件分析,确定河道的防护范围,并选择满足抗冲流速的、透水性好、植生能力强的护砌材料对河道边坡进行保护。

河道水质改善分析,模拟水资源调度时的排污引清过程,以及生态修复工程措施后水体的自净恢复效果。计算结果表明:在有面源污染、无生态修复的情况下,河道水体的氨氮7天后超标,总磷9天后超标,恶化为W类水;有生态修复的情况下,氨氮在15天后超标,总磷在13天后超标,且浓度变大的速率明显低于无生态修复的情况。由此可见,生态修复减缓了面源污染对水体的恶化速度,对四号河的水环境改善有较好的作用。

3.7综合分析

河道生态治理需建立在对河道生态现状全面调研、监测和深人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水利工程学、环境工程学、生态工程学和景观园林工程学等原理和方法,充分体现河道及周边区域发展的特点开展设计。陈家镇地区属于平原河流,河道特性是水浅面宽,水流平缓,水位随季节变化较小,因此河道生态治理采取有针对性地措施,首先要增加水面、沟通水系,促进水体流动,增加调蓄容量;其次,生态修复以自然为主,充分利用现状河道的地形和形态,辅以地形塑造和断面设计,适当布置湿地、岛屿,满足不同水生物生长所需的生境条件;最终目的是构建具有自我修复及稳定的生态系统,物种选择及配置以本土种为主,形成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