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二学生作文材料(十)
高二学生作文材料
(十)一、在材料和观点之间搭建“分析”的桥梁(论据分析)
许多同学写作文有一个习惯,给我一个观点我立刻一个例子、两个例子、三个例子,并没有接下来分析说理,缺少对材料的利用和分析,没有就例说理。这样就显得思想浅薄,使文章的论证缺乏说服力。那么,如何运用事例来论述观点,把论证推向深入?笔者概括一下,一共有七种方法。它们是:逆向假设法、同类归纳法、正反对比法、由果溯因法、意义分析法、披文示意法、叙议交融法。
这次片断写作重点训练前面四种。
(一)逆向假设法
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
关系讲出来。标志性词语通常为“如果„„那么”“假如(倘若)„„怎能”等。
(1)实例借鉴
观点:学会“照镜子”方能正确认识
自己、提高自己
事例及其分析:李世民懂得镜子的作
用,能把魏征批评他的话写在屏风上,当作“镜子”,随时对照。又能看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难道不是一个很会“照镜子”的人吗?李世民正是做到了“以人为镜”“以古为镜”,学会在人们的各种批评、意见中认识自己,而成为一代名君。(假言说理)假如当初唐太宗非但不听取魏征的高二学生作文材料
(十)第1页(共4页)
逆耳忠言,而且因丑处被照,短处被揭,恼羞成怒而将“镜子”弃之,砸之,又哪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
(2)方法点拨
进行假设性的分析,如果你举的例子是
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例子,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
(二)同类归纳法
举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类的例子,然后进行分析论述时,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但这个相同点必须紧扣论点;或者举出一个例子,然后在分析过程中联系其他类似事例,进行归纳总结,紧扣论点。
(1)实例借鉴
观点:只有付出,才有收获
事例及其分析: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三九严冬,笔耕不辍;三伏酷暑,意兴犹酣。多少白日,三餐忘食;多少夜晚,独对孤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三都赋》轰动全城,一时洛阳纸贵。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为了揭示电和磁的奥秘整整奋斗了十年,十年中,他不懈地努力,却不断地失败;不断地失败,却又不懈地努力。十年之后,他成为揭示电磁奥秘的第一人。
左思和法拉第,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不同的研究领域,而他们成功的道路却是相同的——付出,无悔地付出。付出心血和汗水,付出精力和智慧。
(2)方法点拨
所举之例应为同类例子,并且在分析论述时要紧扣论点找出相同点。
(三)正反对比法
一种情况是举一个正面的例子、一个反面的例子,然后,对这两个例子还要进一步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证明论点。另一种情况是举一个例子,但这个例子里面含有正反两种因素,这个例子举完了,再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加以对照性分析以证明论点。(重在分析,不
是例子)
(1)实例借鉴
观点: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事例及其分析: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施展其才能。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才有了马陵道之胜。
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只为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孙膑在这样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2)方法点拨
注意由事例推及观点,在举例后辅以论理,一正一反,比较阐述。
(四)由果溯因法
把例子看作“果”,用分析文字探求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即从因果关系上把论据和论点联结起来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说理,可以用“因为”开拓思路,当然这只是外在的,更重要的是例子与分析应当存在因果关系,而不是人为地强加上去的。同时还要注意到所分析的原因跟论点相一致,否则就无法把材料和观点联系起来。对论据进行的分析,紧扣论点,探寻原因。
(1)实例借鉴
观点:自信,但不能盲目
事例及其分析: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
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
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盲目自信,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在决策、办事时不能盲目自信,要择善而从,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2)方法点拨
形成一个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们在由果溯因的时候就朝论点的方向考虑,因为我们的目的是为了使论据证明论点。
标志性句式:“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
二、议论文层进式结构
模式一:模式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论证思路(见《高二学生作文材料
(八)》)
模式二:“由点到面”纵向扩展(应急之法)
事物是由小到大,由个体组成群体的。我们写议论文,论述问题也一样,要有意识将视野放大,由一人一物一现象联想到逐层加大的群体。例如作文题“眼光”,有考生写议论文,论证“眼光要长远,莫鼠目寸光”,就是按照“个人眼光———集体眼光———民族眼光———世界眼光”的思路设定分论点展开纵向分析的,谈及“个人眼光的长远”举了“睁眼看世界的先驱者———林则徐、魏源”的例子,论述“社会发展眼光要长远”时列举了清朝闭关锁国的反例来论证。模式三:“由表及里”纵向深化
事物都有其表象、本质,我们要透过现象探究本质。许多作文题目及其涉及的论点都是表象性的,对此可向精神品质、客观规律等层面深入思考。如美可分外在美和内在美,后者就是深化的方向。分论点可设为:(1)美可以是一种天生丽质;列举各种自然界山川美景,突出视觉美。(2)美更是一种自信风度;这一层可以举人为例,论述各种生命风貌。(3)美更应该是奉献精神,将观点深化到某种精神品质。
示例1: 严于解剖自己
(1)要不断进步,必须无情地“解剖我自己”。(中心观点)
(2)论述如何才能“解剖”好自己。
①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前提。不了解“病”在哪里,就无从下刀。)
②光有自知之明还不够,还要勇于自我批评。(这是解剖好自己的途径。不开刀,就无从去“病”。)
③自我批评的勇气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关键。不掌握开刀的规律,刀就开不好,也就难以真正去“病”。)
示例2:珍惜时间
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中心论点)
① 珍惜时间是珍惜生命的表现。
② 珍惜时间是学有所成的保证。
③ 珍惜时间应落实到行动中去。
三、实战演练
1、用逆向假设法论证“不同环境成就不同人生”观点(写一段话)。
2、用同类归纳法论证“节俭是美德”观点(写一段话)。
3、用正反对比法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观点(写一段话)。
4、用由果溯因法论证“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观点。
5、对“做人应该学会宽容”这一中心论点设置层进式的分论点。
6、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
要求:从材料中提炼出你认为的最好立意,并用一句话表述出来(40字以内)。
第二篇:高二学生作文
共两篇
底气
高二(3)班杨美娟
家乡的老人常说:“做事要有底气。”可是,底气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做一个有底气的人呢?这似乎不难回答。
底气指基本的信心和力量,因此要做一个有底气的人必须充满自信。
有位哲人曾说:“信心是一切成功的源头。”由此我们可知,充满自信相信自己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只有对自己充满信心,才可能像猎豹一般以迅雷的速度,像自然展现只属于自己的速度。你见过一个遇事就说我不行的人,像乔布斯一样在苹果的触屏上随意滑行么? 你见过一个面对挫折就说我不敢的人,像诺贝尔那样为人类制造出液体固体的炸药么?你见过整天怀疑自己我可以吗的人,像李白那样“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么?答案很显然,只有充满自信的人才能拿到第一把通往成功的金钥匙。
当然,底气只是基本的信心和力量,更重要的是付诸行动。
用自信加上行动,用火一温,时刻一到,即可成功。脍炙人口的佳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便是这个道理。我们都知道,整天夸夸其谈的人成功几率类似于大白天碰上UFO的几率,漫漫历史长河之中,没有被淹没的英雄,都是敢想敢做之人,魏征劝谏李世民,世人称之。其实我们都知道,唐太宗的臣子中有些想法的,有些不满多的就像夏日星辰,不过敢说出来的,只有魏征了,敢想敢做,才是硬道理,为此唐太宗在魏征死后说:“朕亡一镜也。不然,难道宫中一个太监死后,李世民说朕亡一镜也吗?”
不过,我们切不可让底气泛滥。
底气一旦泛滥,那便是自傲,有一作家说:“自信和谦虚一样,都要有个限度。”我们都知道自信就像春日和煦的风。而自傲就像夏日干燥的风,吹的脸颊闷烫,心里难受。《三国演义》里记载了不少这样的例子,无论是曹操那三声令人尴尬的大笑,还是大意失守马谡,他们都是因为泛滥了底气,才导致自己的失败。
我们都知道,只有用充满底气的心配上实际正确的行动,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防止底气泛滥,那么成功就会近在咫尺。
底气
高二(5)班顾凯飞
漫漫人生中,我们总认为自己的生命是坎坷不断的,而别人的生命充满花儿般的芬芳。然而没有人可以拒绝痛苦,没有那个生命不烙刻苦痛的伤痕,但总有一种底气能够让我们攻克难关。直闯胜地。因而做一个有底气的人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怎样做有底气的人呢?
做一个有底气的人。拥有一颗执着的心是十分必要的。蜀道难,蜀道难,台湾娘子上凉山,张平宜跨越海峡,跨越偏见,她抱起麻风村孤单的孩子,把无助的眼神柔化成对世界的希望,改变了麻风村人的生活。正是因为她是一个有底气的人,拥有一颗执着的心,她将她的力量奉献给了世界,因而成了2011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
做一个有底气的人,要学会励志,要有一颗对生活的信心,有一颗勇敢的心。有底气的人应无所畏惧。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着别人的悲哀,刘伟依然固执的为梦想起飞。由于失去双臂,他转向北京残疾人游泳队,后因过度疲劳免疫力下降,不得不退出。然而他并未退缩,毅然学习弹钢琴,硬是用脚琢磨出了一种“脚弹法”。在他的琴键上永远雕刻着:做一个有底气的人,应无所谓无所惧,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
在我看来,做一个有底气的人不仅要有一颗坚强,执着勇敢的心,要学会大爱社会人民。众所周知,杨善洲老人是人民的公仆,我更认为他是一位有底气的智士。工作近四十年,一心一意为人民。退任后,又一头扎进大凉山的生态保护。因资金短缺,他不惜将自家盆景搬上山,甚至到街上捡果核。绿了荒山,白了头发。她志在造福百姓。清廉,做人的底气,她生来就有,永不磨灭。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有底气,我无畏!
做一个有底气的人,要拥有执着勇敢的心,对生活要充满阳光、充满自信;做一个有底气的人,对社会更要有一颗大爱的心。
漫漫人生路,带着底气起航,在生活的道路上洒满阳光。
第三篇:高二学生作文材料(十三) (精选)
高二学生作文材料
(十三)一、在材料和观点之间搭建“分析”的桥梁(论据分析)
许多同学写作文有一个习惯,给我一个观点我立刻一个例子、两个例子、三个例子,并没有接下来分析说理,缺少对材料的利用和分析,没有就例说理。这样就显得思想浅薄,使文章的论证缺乏说服力。那么,如何运用事例来论述观点,把论证推向深入?笔者概括一下,一共有七种方法。它们是:逆向假设法、同类归纳法、正反对比法、由果溯因法、意义分析法、披文示意法、叙议交融法。
这次片断写作重点训练后面三种。
1.披文示意法。
即披露一段文字解释它的含义,在解释
含义过程当中,使得这一段话更有说服力,更能证明观点。当然解释意思本身也是在证明观点。
(1)实例借鉴:
示例1:
常见有这种人,遇事总是自惭形秽。我认为,做人还是不要妄自菲薄。俄国作家契诃夫曾经说过:“有大狗,有小狗,但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解释)天下人也是如此这般。“有大狗,有小狗”就如人世间存在有能力、有风度、有才华的人们,也存在各方面略有些不足的人。天下事纷繁复杂,天下人更是多种多样,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是的,小狗的存在自有其价值,自有
其自然选择的位置,何必因为“小”就在“大”者面前惶惑不安呢?大狗是小狗长成的,如果小狗们自轻自贱,纵使长成大狗,也会在自卑的压迫下碌碌无为。何况,小狗的娇媚,表演技能的高超,也是大狗们望尘莫及的。”
示例2: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青翠的竹子在向你昭示着它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贯穿生命的不屈与坚韧。
“不爱沙滩擢贝子,扬帆击楫戏中流”,是浪顶峰尖的弄潮儿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蓬勃于血脉中的勇敢和无惧。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骄傲的行者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托起生命、托起希望的坚定的信心。
(2)方法点拨:
同学们写作文喜欢引用名言名句。但往往只是简单地引一下就完了,有时这样的效果不好,可作适当分析。在解释含义过程当中,使得这一段话更有说服力,更能证明观点。
2.意义分析法:
也叫例后分析评价法。就是叙述事实论据后用精炼的语言揭示、评价事物或事件的效果、价值、影响,从而证明论点的一种方法。其作用在于由小见大,高度评价,深入本质,揭示危害等。意义分析法标志性词语通常为“从??中,发现??,感受到??”。
(1)实例借鉴:
示例3:观点:要正视历史
德国总理勃兰特,20世纪80年代访问波兰时,虔诚地跪在被纳粹分子杀害的人的墓碑前。这一跪,不仅显示了德国人民对自己所犯下的罪行和忏悔,也跪出了勃兰特高尚的人格魅力。
示例4:观点:顽强的意志是成功的基石
贝多芬28岁那年得了耳病,到57岁逝世,中间20多年的岁月,都是在与可怕的聋疾苦战。但是贝多芬没有向命运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意志与病魔作斗争,终于在逝世前几年写成了一生中最著名最富有战斗力的作品《第九交响曲》。
试问,是什么使贝多芬走向了成功?是顽强的意志。我敢肯定说,正是贝多芬有了顽强的意志,他才有了不屈的奋斗精神,他才有了可能去征服世界音乐高峰,从而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
(2)方法点拨:
要紧扣论点,选择恰当的角度来分析评价,语言要精炼,要言不繁,点到为止。
3.叙议交融法:
叙述交融法即叙中有议,议在叙中的一种分析方法。
(1)实例借鉴:
示例5:
人才到处都有,问题在于是否有人去发现他们。追溯历史,要是萧何不与韩信几天几夜地谈话,他哪里知道韩信是天下无双的奇才呢?要是左光斗不在大雪之夜微服出访巧遇苦读
的史可法,他怎会发现史可法是可造之才呢?要是没有伯乐深入马群调查研究,人们又怎么能鉴别出日行千里的良马呢?
(2)方法点拨:
在论证过程中,将论据的叙述融于排比兼反问的说理之中,一箭双雕。做到语言简洁有力,信息含量丰富,逻辑性强。
总之,只靠堆砌材料来诠释话题,揭示论点,决非上策,绝不能成就深刻之作。同学如在作文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把道理议深议透,就能使文章更具有真情实感,更显深刻,更富理性之美。
二、关注热点,学写时政评论
时评,就是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一现象、事件发表看法,阐述观点。这种作文往往有很强的时效性、思想性,它能真实地反映现实,引导考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关注和思考现实生活,扣紧时代脉搏而抒发真情实感。
(一)时评的基本结构:引——议——联——结。要仔细体会这种结构的本质特点。示例:
请就下面的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老师带领学生到建筑工地参加劳动,看到脚手架上悬挂着一副标语:“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老师问学生:“这八个字有什么含义?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作文结构提纲与评点:
“述”,看到建筑工地上悬挂的标语“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述材料),深思之余,油然而生赞叹之情。(亮观点)
“议”,这不是一句单调的口号,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有着启发人们心智的强大力量。(分析材料),它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把人们当前的工作与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挂起钩来,赋予平凡的工作以深远的意义。(稍作拓宽,为下文联系实际张本)
“联”,其实,何止建筑要质量,学校的教学,育人育本,更要讲究质量。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四化建设的未来力量。然而由于他们阅历较浅,辨别是非能力差,所以学校在抓教学质量的同时,不可忽视加强思想的教育,育人育本,质量第一。(联系老师、学生、学校实际来谈)??
无数的事实证明,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注意以小见大,由此及彼地推衍),一向都把抓好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第一位。
“结”,培育人才乃是国家之根本,而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的人才,更是千年大计万年大计。只有育人育本,讲求质量,社会主义大厦才能永远高高屹立。(小结全篇,干脆而不离题;照应材料,简洁而不重复)
范文示例: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建筑工地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么一则令人信心百倍的宣传标语:“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引述材料)
这的确是一句睿智的口号!(亮出观点)
毫无疑问,建筑,理所当然的是我们生存生活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之一;建筑居室,也理所当然的是关系到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大硬件之一;它们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更是关乎百姓幸福生活的百年大计!因此,建筑工地上,绝不能允许偷工减料,粗制滥造,“豆腐渣”工程横行!而必须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展开一:分析此料——建筑)
由此,我们联想到,作为立国根本的教育事业又何尝不是应“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呢?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条标语有两层含义。其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应以“塑造人类灵魂”为己任,以“育人育本”的“思想教育”为重点,努力探索,积极实践,做到“质量第一”,努力培养出“思想先进,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适合当前现代化建设需要并能与国际接轨的甘于奉献乐于助人且“以天下为己任”的优秀人才。而教育部门的领导者,更应首先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主要的工作任务来抓,决不应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地只管分数靠前而不问素质质量如何。其二,作为学生,也应该以这条标语
为座右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从而做到“质量第一”。如果我们的教师和学生都不以“育人育本”的思想质量为高,不以“育人育本”的思想质量和教学质量为重,而只求分数上去了,其他则不管!那么,纵有再多的大学生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也是枉然!这样不仅会使祖国兴旺发达的现代化建设成为泡影,而且和谐社会建设也必将成为一句空话!中国人民又将永陷贫穷落后的万丈深渊之中!赶欧超美也永远只能是“白日梦”!(展开二:由建筑联想到教育—先教师后学生)
由此我们进一步联想到,无论干什么事业都需要强调“质量第一”。今天已是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时代,是高科技迅猛发展使地球成为小村落的时代。小而言之,一个企业,只有讲究质量,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站稳脚跟;大而言之,我国各方面的规划和建设只有奉行“质量第一”的原则,才能真正占领市场,击败称雄于全球的强烈竞争对手从而赢得真正的胜利。三鹿集团因质量疏忽而宣告破产的沉痛教训,再一次告诉我们: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更是国家的生命!哪个国家拥有高质量的人才,拥有高效率的管理,拥有高水平的领导,那么,哪个国家就一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展开三:事业—先企业后国家)
总之,没有“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精神,建筑队无法生存,教育无法发展,国家无法昌盛。(总结全文)
(二)先破后立
除了“联”,驳论与归谬也是时评中运用比较多的技巧。这种时评作文,往往在材料中有针锋相对的观点,这时采用的结构就稍有变化:先破后立。
所谓“先破”,即批驳对方错误码,可以驳观点、驳论扰、驳论证。尤其以驳对方论据的虚假、论证的可笑用得最多。
所谓“后立”,指批驳对方错误之后,再水到渠成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确立自己的观点。示例:
中学校园里时下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鲁迅的文章生涩难懂,不好学,几乎成了中学校园里师生的“共识”。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明显减少,《药》、《为了忘却的纪念》等作品不见了,保留下来的只有《拿来主义》、《祝福》和《记念刘和珍君》3篇,更是引起疑惑:鲁迅的作品真的过时了?一时间,陪伴几代人成长的鲁迅作品,竟然在校园里面临尴尬的境地,是去是留,争议不断。
范文示例:
鲁迅不能远去,更不能删去
中学生随便杜撰的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害得鲁迅先生不轻。有些人就借这句话,想删去鲁迅先生的作品,减少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分量(述材料),我看是一种轻率不理智的表现。(亮观点)
大家可以推敲一下中学生的这句顺口溜,怕文言文,我们就要把文言文给删掉?怕写作文,我们就不写作文啦?显然不能。学生所怕的,反而是最有用,最应该加强的。传统国学不要啦?文言文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难道因为学生一句不太负责任的顺口溜就轻而易举的删去?写作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难道因为学生惧怕,我们就不训练写作,就不再运用写作?就取消平日的作文训练?显然十分可笑荒唐!学生毕竟年幼无知,其意见也不定就正确,完全跟着学生感觉走,这是很明显是愚蠢不明智的。(驳对方论据与论证,推出一个荒唐的结果。从而可见,鲁迅经典是不可删的。)
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文章?看看学生读的课外书籍,你就会明白个大概。学生喜欢智慧背囊式的精悍的小美文,学生喜欢有浅显道理的所谓哲理故事,学生喜欢让人心动的情感故事,喜欢《读者》、《青年文摘》等刊物选载的新潮时尚文章。如果你细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学生喜欢的这些快餐式的美其名曰的美文,实际价值不是很大,最多给人一时的心动,不会长久的影响你。这些文章看似美,实际经不起咀嚼,也不会被历史沉淀下来。可是,由于高考、中考大量选用这类文章作为试题,大大影响了学生,给学生严重的误导。现在的高考、中考试卷中,很难找到一篇有经典价值的文章了,大多是流行的时尚美文。这些文章,阅读难度不大,语言华丽精彩,学生乐意读。高考中考,严重误导了学生的阅读口味,所以,学生在阅读学习鲁迅先生那些有一定历史感现实感的文章时,就要费一点事,就觉得有难度。学生阅读,不想费事,不想费脑子,想的是轻松。很显然,这是有害的。快餐式文化作品,冲击了鲁迅,冲击了那些有一定难度的经典文章。(要论删鲁迅之原因,从反面找原因——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文章,这样有思维。)
鲁迅先生的文章,已经被历史证明有着很高价值的经典作品,他的作品不仅属于那个特殊的时代,也属于今天和未来,所以根本不存在过时的问题。有人说,鲁迅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可是,有谁不是时代的产物?谁能超越时代?脱离时代?(正面肯定鲁迅作品的价值)
因为鲁迅关心社会,关心广大的民众,所以文章带有时代的色彩,留下了时代的烙印。鲁迅的作品是反映现实的,揭露现实的。可是,现在的很多中学生不关心现实,不喜欢看现实主义的作品。学生所喜欢的那些新潮的美文,往往不痛不痒,无病呻吟,和现实有很大的距离。实际上,这是很危险的。
而对鲁迅作品的畏惧和后怕,完全是学生以讹传讹的误导,是对鲁迅作品的误读。这句不负责任的顺口溜,伤害了鲁迅,也坑害了广大青少年。让学生远离鲁迅,不仅是一个天大的错误,而且是实实在在的无知。不是鲁迅作品失去了价值,失去了应有的历史地位,失去了市场,而是我们有些人的误导和错误教育,影响了鲁迅的存在。
我们已经十分无知,我们不能再错。让鲁迅留下来,不容商量!(重申观点)
(三)先摆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本质,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的格式。
示例: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800字的作文
《半月谈〃内部版》2007年第2期刊登评论说,在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市场经济年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却日益萎缩,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三大节”已经被物质化、简单化为“粽子节”“月饼节”“饺子节”,其他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更是踪迹杳然。追寻问题之源,我们不难发现,能够力挽狂澜的主体——政府并没有负起应有的责任。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萎缩,并非一个孤立的问题,在它背后是整个传统文化阵地的萎缩:一些传统艺术品种渐趋没落、后继无人,传统文化活动的队伍建设、场所提供、经费保障都缺乏必要的重视和供给,传统文化的传承已经失去了必要的载体。而当传统节日来临,需要我们表现其文化内涵的时候,我们才发现自己早已失去了这种能力。
要求:选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标题:给传统文化一个家
第一段:由别的话题过渡到社会现象,并摆明态度。
1.这是一个好的时代。我们现在正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每一个都对中国的崛起充满了信心。这也是一个坏的时代。在享受物质财富飞速增长带来的欢愉的同时,我们却忽略了我们的民族文化。难道非要等到丧失了我们精神的家园才能再重视吗?
第二段:概括性地联系材料,过渡到举例摆现象证明普遍性。
1.传统节日丧失了内涵,被简化为“粽子节”“月饼节”“饺子节”,是对传统的歪曲甚至背叛。这算什么,好歹还有个形式,我们发现很多连形式都没有了。
2.传统节日丧失了内涵,被简化为“粽子节”“月饼节”“饺子节”,是对传统的歪曲甚至背叛。我发现,国人是不惮于抛弃各种文化遗产的。
3.传统节日丧失了内涵,被简化为“粽子节”“月饼节”“饺子节”,并非耸人听闻。
第三段:摆现象证明普遍性(若议论较多可以分段)(同类例子不要再举)
1.君不见,诸多的在中国召开的国际性的学术性的会议,从会议指南,到会议发言,甚至是会议提问,你听不到一句汉语。难道汉语表达起来不如英语流畅使用,我不相信!要不汉语早就消失了。难道所有参赛者没有一个人会汉语,可是我们分明看到很多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君不见,我们申报成功的世界文化遗产,却因为过度的商业开发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警告取消资格。我们难道需要在外国人警告之下才能意识到保护的重要性吗?
2.四川某地一酒店制作出了重达六百斤的大月饼,还要申报吉利斯世界纪录,可是,这就代表我们有文化了吗。相反,这是文化贫瘠的表现。还有诸多类似的例子,比如制作大
汤圆来过元宵节,制作多大的粽子来过端午节。难道我们就是这样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的吗?节日被异化只是传统文化被侵蚀的一个方面。
第四段:过渡到危害分析或者原因
1.我们沉浸在自己的热闹中,殊不知,我们丰厚博大的传统文化正在角落里哭泣。
2.对传统文化长期忽视,我们会遭到应有的惩罚的!
3.直面现实,冷静思考,我们不难发现个中原因。
第五段:分析危害或者原因(也需要举例)
1.你看吧,神州大地,哪里还有斗拱飞檐,红墙绿瓦,将建筑与山水进行完美结合的传统建筑,我们只看到挖掘机铲臂挥舞,尘土飞扬之中这些都拆掉了,建起了四海统一的玻璃装潢,瓷砖贴墙的高楼大厦。你看吧,英语教育已经从娃娃抓起,到了大学,英语轻松过级,却写不出一篇通顺的论文。.著名作家冯骥才说:文化消失了,民族就会灭亡。当我们抛弃传统节日,过着外国的节日,吃着外国的快餐,放弃中华美食,喝着外国的可乐,遗忘了我们的茶道的时候,我们还能说我们是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吗?长期只知道片面发展经济,我们怎么对得起我们的先祖,我们向后辈传授什么文化。
2.就列举的现象谈危害
我们能够流利使用英语,我们对外国友人表示了足够的尊重,长此以往,我们将越来越不能够使用好我们的民族语言,现代汉语尚且如此,若干年之后文言文还有几人去研究,那样我们浩如烟海的用文言文写的民族文化如何传承给后人?老祖宗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给我们留下了世界文化遗产,可是我们如果不能保护好,这些都无法再生的资源将会毁在我们这一人手中——我们还有多少传统可供损坏?
4.谈原因(就自己所列举现象分析)
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让一部分国人依旧不能抬起自信的头颅,面对外国,还是觉得低人一等,甚至于到觉得以讲外语为荣,以讲母语为耻。所以,母语被冷落,实际上是崇洋媚外的不自信心理在作祟。让民族文化一步步走入困境的另一原因就是片面的极端的追求商业利益。建国以来,在建设新中国的路上,我们确实经历了太多的坎坷,忍受了物质匮乏的苦痛,但是文化如果割舍历史就是不完整的。
民族文化不能在当代得到很好的传扬,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民族文化中的有些内容与时代不相容。当我们想踏青郊游的时候,却发现河流已被污染,恶臭阵阵,仅剩下的不可多得的绿地,都被高墙圈起,收起了门票。当我们要对月怀远的时候,只能在阳台上,很难有在槐树之下,院落之中品茶的条件了。
传统节日对于青年人缺乏吸引力,纪念主体似乎太沉重,节日本来应该是轻松的,却要沉浸在沉重之中,难免不太适应工作生活压力都需要缓解的现代年轻人。
第六段过渡到解决问题
1.土地沙化,我们可以植上绿树,文化沙化,我们如何挽救?
2.解决问题,保护传统迫在眉睫。
3.我们是继往开来的一代,我们的国家曾经走过弯路,我们应该承担起保护传统文化的重任。
4.拿什么来拯救你,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我们需要马上行动,给传统文化一个家。
第七段谈解决问题
1.我们应该自信起来,我们完全有理由自信起来。我们的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之
一。她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积淀。几千年以前我们就有朗朗上口韵味无穷的《诗经》,我们的每一个汉字都具有丰富的内涵。,我们有各式各样的艺术,皮影,剪纸,泥人„„我们应该保护好这些。追求商业本来无可厚非,就想百家讲坛,在提高电视台收视率,捧红了大学
学者的同时,其实也很好的宣传了经典民族文化。所以在追求商业价值的同时,我们因应该同时把保护民族文化发展纳入考虑的范围。
2.传统节日也应该与时俱进。没有了足够的场地与空间,没有地方划龙舟,可以举办纪念屈原的flash制作大赛,在网络上过节也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商家也要善于从传统节日当中挖掘商机。政府不能只是规定完传统节日之后就万事大吉了。要加大宣传力度,制作电影歌曲,让群众都能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第八段:结尾扣题
真的希望在端午节的时候,我们能再一次聆听屈原的心声,感受精神的力量,传承美好古老的又在发展的习俗!真的希望中秋时分,家人团聚,天下共赏一轮圆月,体味浓浓的亲情!真的希望过年的时候,锣鼓敲起来,人们动起来真正感受除旧迎新的喜悦??我还希望着。
三、实战演练:
1.用披文示意法论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观点(写一段话)。
2.用意义分析法论证“放弃,意味着新的开始”观点(写一段话)。
3.用叙议交融法论证“欲成大事者先从小事做起”观点(写一段话)。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现在是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越来越少了;知道“关之琳”的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越来越多了,知道“马克〃吐温”的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越来越少了;知道“景岗山”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井冈山”的越来越少了;知道“爱情”的越来越多了,知道“艾青”的越来越少了;知道“就要发”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九一八”的越来少了。
对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列出时政评论式提纲(可学《给传统文化一个家》)。
第四篇:高二传统文化学生作文
高二传统文化学生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传统文化学生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民族服饰”一词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往往说起民族服饰大家都会想起维吾尔族少女绮丽的衣裙,想起苗族华丽的银饰,想起藏族独特的藏袍……可是汉服呢?这个占民族百分之九十的民族服饰又有多少人知道并了解。
记得去年在钓鱼的岛事件闹得很热的时候,有这么一篇报道深深地刺痛了作为汉族子孙一员的我的心:一名少女穿着汉服出街,众人误认为是和服,当街遭扒并烧毁汉服。我不禁深深地问一句:“难道你们真的忘记汉服了吗?难道你们真的认为旗袍和西装才是我们汉族的'民族服饰么?难道你们眼中的汉服就是日本的和服么?”这一刻,我忽然羡慕起日本了。
羡慕日本由汉服进化并改良的和服闪亮登台在世界各地;羡慕日本从平安奈良到江户镰仓,即使经过明治维新,在今天仍可在大街小巷看到和服的踪迹;羡慕日本每年都有活动在宣扬并传承着和服文明……我不愿为此痛心,不愿汉族祖先的智慧无人赞叹,不愿我华夏衣冠依靠日本去宣传,不愿我民族文明消逝于世界……在中国,我汉家儿郎,为什么他们穿上最美丽的服饰,你们却说他们行为异常、做秀、叛国?为什么我们倍感珍惜的汉服,你们作为汉族子孙的一员竟说它属于日本?
在当今社会,有特色的民族服饰往往是用来分辨不同民族的标志之一。可是为什么,我不止一次看到民族大联欢时,各民族的代表穿着属于自己民族的民族服饰谈笑风声其中。而汉族代表却突兀地穿着西装站在其中,和任何欧洲国家一样,和美国,英国一样……汉服呢?你们的汉服呢?作为汉族子孙的你难道真把汉服给忘了?汉服男儿的潇洒盻兮,汉服女儿的巧笑盻兮,难道只能在历寻找了么?难道都只能在和服的身影后寻找了么?
汉族是全世界被剥夺衣饰文明的民族。历经鸦、片战争到十年的—,消逝的文明不尽其数,失去民族服饰尚情有可原。如果把侵略者强加于我们身上耻辱的标志,刻意遗忘并坦然接受,实在可耻。中华民刻具有包容性,但并不代表能把祖先的智慧拱手相让,丧失自我风格。复兴中华,从汉服起,想起汉服那遥远的一声声呼唤!
记住吧!深深地记住吧!有一条河叫长江,有一对图腾叫龙凤,有一种服饰叫汉服,有一个民族叫华夏!
第五篇:高二十班级管理制度
高二(10)班班班级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班风和学风建设,培养同学们的班级荣誉感,提高班级凝聚力,根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我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促进全班学生思想、行为、纪律等方面全面发展,并作为班级期中期末思想鉴定依据,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填写依据。
一、细则
1、每位同学量化考核分包括:学习、出勤、纪律、仪表、卫生、课间操、集会等。由班委会分工(值日班长)考核,同学监督,班主任抽查,对同学一 一打分,每周一公布、一总结。
2、班级管理机构
班长:是班级代表,对外代表班级,维护班级声誉;对内起管理表率作用;关心同学学习生活。量化管理统分工作,定期公布量化管理分。
值日班长:负责班级纪律、学习、安全工作、考勤,当天的量化积分工作。学习委员:负责班级学习工作,督促各课代表完成任务。作业、资料的抽查、量化。
团支书、宣传委员:负责班级宣传工作,督促板报小组出好黑板报和手抄报。体育委员:负责班级体育工作,协助班主任组织队员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体育课、课间操、大型体育活动
劳卫委员:负责劳动和卫生工作,搞好日常的卫生扫除以及大型劳动的分工和检查工作
课代表:各科课代表负责完成各科教师布置的任务,协助老师、学习委员检查作业的完成情况,并作好记录。
组长:是小组的代表,小组事物、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执行班主任和班委布置传达的任务。
(一)加分
1、凡被级部、学校表扬者分别加1-3分。
2、积极参加学校活动每次加1分;在学校各项比赛中获一、二、三等奖为班级加分者分别加3、2、1分;校级以上奖励在校级基础上加2分。
3、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视具体情况及价值加1-3分。
4、积极组织参与班级活动者加2分。
5、向老师提供线索,查出违纪事件者(如乱扔垃圾、看小说、带手机等违纪行为),每次加2分。
6、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班级前5名加5分,第6-10名加4分,第11-20名加2分,年级前100名再加5分。单科成绩班级1-5名加5-1分。每进步100名奖1分。
7、参与出黑板报者每次每人加2分,作业完成优秀者加0.5分
8、对班级提出合理管理建议被采纳者加2分。
9、一周之内,全勤的加1分,一周不失分的加1分,连续两周全勤加2分,两周不失分的加2分。班委成员按1.5倍加分。
(二)扣分
1、考勤(值日班长考核)
(1)迟到、早退、无故外出每次扣1分;旷课、旷操每次扣2分;集合时违纪者扣2分。
(2)课间不按时进教室,上课(包括自习)讲话(包括自习课讨论问题)、谈笑嬉闹、随便换位,无故离开教室,值日同学警告无效者,扣2分.(3)私自翻墙外出者扣3分。
2、纪律(值日班长考核)
(1)课堂上不认真听讲、睡觉、说话等,被老师点名者第一次扣1分,第二次扣2分,以此类推。
(2)在教室禁止吃饭、零食。
(3)在教室从事娱乐活动(如下棋、玩扑克等);在教室厮打者,每次扣3分(4)不服从班干管理者扣2分。
(5)不服从老师管理顶撞老师扣5分,并按规严肃定处理。(6)私自打开并使用多媒体者每次扣2分
(7)对量化有疑问可向班长核实,但不得私自翻阅或改动班级日志。
(8)班委成员违纪按1.5倍扣分;值日生徇私舞弊,私改数据,不秉公办事者,每次23分,不认真履行职责,使工作耽搁,受损者,每次扣3分。
3、卫生(小组长、生活委员监督值日班长考核)(1)轮到值日时不打扫者每次扣2分。(2)值日迟到,不按时完成打扫者每次扣1分。
(3)打扫不合格等(桌椅摆的不整齐、劳动工具摆的不整齐,地面不干净、不擦黑板、不到垃圾、不擦铁皮柜、不擦窗台,不擦门窗,)负责人每次扣1分,(4)桌椅下有纸屑、饮料瓶、果皮等杂物者,每次扣1分。
4、作业、资料(组长、学习委员监督值日班长考核)(1)作业、资料不交者每科每次扣0.5分。(2)考试作弊被发现者扣5分。
5、生活(班长及值日班长)
(1)吸烟、酗酒者每次扣5分,并给与纪律处分。
(2)破坏财物(教室门窗、粉笔、黑板、黑板擦、桌椅、劳动工具、个人财物、多媒体等)扣5分,并赔偿相应损失。
(3)宿舍扣分,按照宿舍扣除分数,扣除相应个人量化积分。
二、考核方法
1、每周总结得分,得分低的后五名学生。。。。。。
2、扣分达到5分者,停课回家反省一周。
3、每周计算出各小组得分。得分最低的小组。。。。
4、特殊情况加减分,由班委会讨论决定,上报班主任通过。
5、班委成员按分工各司其职,确保公平公正,并在每周日把本周积分统计表交班长汇总统计。
6、该细则由班委会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从张贴之日起实施。
7、本细则解释权归班主任。
8、本细则即日起开始执行。
高二十班班班委会、团支部
2014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