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李培根校长的经典语录

李培根校长的经典语录



第一篇:李培根校长的经典语录

大学校长、毕业典礼、16分钟演讲、30次掌声,这几个词串起来就是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话题。什么样的大学校长讲话能让7700名学子齐齐共鸣?能让多数看了演讲文字的人感动不已?能让毕业多年的学生再次生发对母校的感念?更让我们在回味后,进一步感叹并再次陷入对高校教育的沉思?请看这条新闻的导语:在华中科技大学2010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校长李培根院士在2000余字的演讲稿中,把4年来的国家大事、学校大事、身边人物、网络热词等融合在一起。李培根16分钟的演讲,被掌声打断30次。全场7700余名学子起立高喊:“根叔!根叔!

“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

我记得你们的自行车和热水瓶常常被偷,记得你们为抢占座位而付出的艰辛;记得你们在寒冷的冬天手脚冰凉,记得你们在炎热的夏季彻夜难眠;记得食堂常常让你们生气。我当然更记得自己说过的话:“我们绝不赚学生一分钱。”也记得你们对此言并不满意。但愿华中科大尤其要有关于校园丑陋的记忆。只要我们共同记忆那些丑陋,总有一天,我们能将丑陋转化成美丽。

我知道,你们还有一些特别的记忆。你们一定记住了“俯卧撑”、“躲猫猫”、“喝开水”,从热闹和愚蠢中,你们记忆了正义;你们记住了“打酱油”和“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从麻木和好笑中,你们记忆了责任和良知;你们一定记住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未来有一天,或许当年的记忆会让你们问自己,曾经是姐的娱乐,还是哥的寂寞?

也许你会选择“胶囊公寓”,或者不得不蜗居,成为蚁族之一员。没关系,成功更容易光顾磨难和艰辛,正如只有经过泥泞的道路才会留下脚印。

你们一定还记得,学校的排名下降使你们生气,未来或许你会觉得“不为排名所累”更体现华中大的自信与定力。

我记得你们刚刚对我的呼喊:“根叔,你为我们做成了什么?”——是啊,我也得时时拷问自己的良心,到底为你们做了什么?还能为华中科大学子做什么?

亲爱的同学们,如果问你们关于一个字的记忆,那一定是“被”。我知道,你们不喜欢“被就业”、“被坚强”,那就挺直你们的脊梁,挺起你们的胸膛,自己去就业,坚强而勇敢地

到社会中去闯荡。亲爱的同学们,尽管你们不喜欢“被”,“根叔”还是想强加给你们一个“被”:你们的未来“被”华中科大记忆!

第二篇:李培根校长离任演讲

华中科技大 李培根校长离任演讲

2013.3.31

尊敬的王立英副部长,尹汉宁部长,喻云林局长,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你们好!今天是华中科技大学(微博)喜庆的一天,我们迎来了新校长丁烈云教授。首先,我向丁烈云教授表示衷心的祝贺。相信在党委、在他和路钢同志的领导下,华中科技大学将迎来新的辉煌。此时 此刻,我要衷心感谢中组部、教育部、湖北省委多年来对我的信任和支持;衷心感谢广大干部和师生员工这些年给予我的一切,不管是信任、支持、宽容,还是批 评;特别感谢路钢同志的智慧、魄力、贡献以及与我合作时表现出的忍耐。自然,还要感谢我的家人对我的关心和理解,感谢亲朋和同事对我的支持、鼓励以及类似 于 “上台终有下台时” 那样始终萦绕在我的耳际的箴言。这九年中有太多的事是我一生中不能忘怀的。此刻我最想表达的只是那些因为我的能力不足给学校留下的遗憾,也给我自己留下的 诸多遗憾和歉意。

这些年,学校的发展有一些颇为遗憾的地方。我没能把“船舶海洋”四个字写大;文科若学科的发展没有显著变化;医科还欠缺高 峰;转化医学中心大楼还未动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还未落到实处;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没有明显缩短;我希望“让学生自由发展”,但总体上多数学生可能还 是未脱离那种类似教育生产线的培养模式;......对这些我不能不表示遗憾和歉意。

我希望学生们能很好地面对过去与未来。既要知道革命先 贤辉煌而悲壮的历程,也要了解我们自己历史上的错误、丑陋、耻辱等等。如果大学生对国家过去的错误和痛楚多一些了解,他们就能知道对人的蔑视多么恐怖,个 人迷信多么可怕;就容易理解民粹式民主的荒唐;就能知道道德在无约束的权力面前多么不堪一击!从而真正地思索人的意义、民主的意义、把权力关进笼子的意 义!未来国家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为了未来,学子们需要何种思想前瞻?需要怎样的思想储备?而不能仅仅满足于现实中的、或者当下流行的价值观。在对 过去与未来的责任这一点上,我做得太少,于此只能感到遗憾。这几年,生活在这个校园里的孩子们没少抱怨:自习要抢座位;图书馆关门时间太早;食堂饭菜的质 量怎么变差了,到底是不是没赚学生们一分钱?体育设施和场地不足,偌大的校园居然没有一个游泳池;有些运动还得交钱;自行车常常被偷;夏日彻夜难眠;如此 等等。我们的工作没能做好,或迟迟才做,我要表示遗憾与歉意。

我不仅感到遗憾且颇为痛心的一件事就是所谓“学位门”事件。记得有一次我出面与学生对话时,我还反问,为何好多学校如此,其它学校的学生不闹,而我们的学生意见这么大? 因为我以为其它大学的独立学院与我们独立学院的情况一样。后来有一位干部告诉我,有的学校的确不一样。当时我心里五味杂陈,真是闹了一个很大的笑话,而且我的官僚使学 校失去了纠正的最佳时机,伤害了部分学生及校友的感情。

谁 都赞成大学生应该有健全的人格,但是我们的大学在这方面所承担的责任是不够的。有的同学逃避现实社会,让自己龟缩在虚拟的现实中;少数同学欠缺起

码的公 德;有的人把 入党当成实现自己预期和目的的工具;也有人不自觉地成为别人或者某种权力的工具;凡 此种种,当看到某些学生心灵田园荒芜的时候,心灵被役使的时候,自然会感到我们的人 格教育是有缺陷的。长期以来我们党提倡“实事求是”,但在我们的课堂中,在对学生的潜 移默化中,究竟给他们灌输了多少不实事求是的东西?我也曾希望我们的人格教育、公民教育不要被意识形态所淹没和遮蔽,也曾想过能不能稍微改变一下。然而,作为校长的我却胆怯了。如今只能徒有遗憾了!

上任之初,曾对几位资深学者和老领导说到,我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在任期内能使学校的风气变得 更好一些。希望在我们的校园里充满学气,有简单的文化,遗憾的是我没能做到这一点。在这个校园里还是多了一些官气,少了一些学气。回想起来,当初的我竟那 么 幼稚!后来的我竟变得有几分成熟!我还感到遗憾的是,我们的学风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 方。有的人做学问,行忽悠之能事,或则应景,或则奉命,有奶便是娘;有的人风骨全 无,媚态几许;极少数人甚至违规违法。在他们那里既没有学者的斯文,更无士人的高贵 与尊严。所有这些趋利而忘义的现象虽发生在少数或个别人身上,却并不鲜见于我们的校 园。我看到了,却无良策,惭愧啊!

我甚为遗憾的是,教 师们支撑了学校的发展,给足了学校的体面,而学校却没能给他们足 够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部分教师还缺乏像样的办公和实验条件;有一些青年教师收入 低、压力大,有很多新进教师眼巴巴地盯着“周转房”;另外有些中老年教师为他们的工作 量算计时,其体面和尊严几许?作为校长,我没能在发展与维护他们体面中找到最佳平衡 点,实在对不起!

还有我们的离退休人员,收入低,生活 拮据。尤其是有些空巢老人,贫困、身体不好、无 人照顾。他们可是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们,理应有尊严地安度 晚年。部分离退休人员希望在校园里建专门的“老年公寓”供需要特别照顾的老人们度过余 生,但我没有同意,至今依然不赞成。然而,我又拿不出办法让他们摆脱困境。对此,我 只能仰天长叹,空有遗憾!很多教育家和社会的有识之士 都认为,大学该有独立精神和自由表达,我很赞成!然而,遗憾的是,在这一点上我没有做出有实际意义的努力。当自由、“实事求是”的欲望和良知 被某些僵化的意识所遮蔽时,作为校长的我还是不闻不问;即便对于希望有一点涂鸦自由的学生们,我也没有公开发出任何声音。只是一个学生愤怒的声音始终在我 耳边回:“也 许校长大人日理万机,哪能管我们这等屁事!”在此,我要就我的沉默向他们表示歉意。这些年,我们为学校的发展和师生的民生而感到资金的困扰,但朦胧中我似乎又感觉到白花花的银子在暗流中对着我窃笑。我奈何不得,徒有遗憾。我感到遗憾,大 学的治理结构 存在缺陷。当有些人不得不去琢磨、窥视甚至制造微妙时,多少精力、努力都耗散在那些 无谓的微妙之中。其实,要改变此一现状无关乎意识形态,只关乎实事求是。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纵然过去的几年留下诸多遗憾,但未来国家及其教育的深化改 革使我们充满希望,新的领导班子也会带来新的活力与气象。我完全相信,新班子会很快 地消除因为我的能力问题给学校带来的遗憾。就让你们的遗憾随培根而离去,让你们的希望随新校长而到来!当然,我更希望,党和政府能够逐步消除并非仅存在于 华中科技大学 中的那些遗憾!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再次真诚地向你们告别!告别大家,我得稍许停歇,让灵魂跟 上;我得继续求索,让灵魂安顿何处?我当然会继续关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最保守的 那块领地——教育,即将告别什么?中国的教育将抵达何方? 未来我将与大家一起,为崛起的华中大,为独立、自由、责任的华中大而祝福!二0一四年三月三十一日

谢谢大家!

第三篇:李培根卸任华中科大校长

李培根卸任华中科大校长

李培根 男,1948年生,1981年在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于1983年赴美留学,1987年获博士学位后回母校工作。曾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院长、副校长,2003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5年3月起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丁烈云 男,1955年生,1973年8月参加工作,同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毕业。曾任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正厅级),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2011年1月起任东北大学校长。

据教育部官方消息,昨日,中共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宣布中共中央的任免决定,丁烈云接替李培根,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因年龄原因,李培根不再担任该校校长职务。

新京报讯(记者许路阳 实习生何永霞)任职华中科大校长9年后,李培根于昨日卸任,原东北大学校长丁烈云接任华中科大校长。

因毕业典礼致辞受热议,李培根被学生们称为“根叔”,而其昨日发表的离任演说中,共留有19处“遗憾”。

“两会”前夕曾暗示退休

“去年已经告别了。”今年“两会”前夕,面对今年是否仍将进行毕业典礼演讲的提问,李培根向新京报记者暗示,其今年即将退休。

因为2010年毕业典礼演讲颇受学生欢迎,华中科大校长李培根走红网络,也被学生们称为“根叔”。

“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她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当时的讲稿中,不乏俯卧撑、躲猫猫、蚁族这样的网络潮语。

昨日,李培根身边的工作人员证实,类似开学、毕业典礼的演讲稿,都是李培根本人所作。

细心学生发现,前一年讲稿中的最后一句话,往往就是下一年的主题。

从2010年的《记忆》,再到《未来》、《远方》,直到去年的《告别》,任校长9年后,李培根正式卸任。

离任演说“主讲”遗憾

任免决定在昨日的全校教师干部大会上宣布。一名到会人士回忆,330个左右的座位,共来了约340人,其中20名左右学生,在李培根近13分钟的离任演说中,一些师生不无动容,有些甚至眼中含泪。

据参会人士提供的会议音频显示,李培根的离任演说,难掩遗憾。

“这些年,学校的发展有一些颇为遗憾的地方。”李培根除了提到一些学科发展未能尽如人意外,还表示,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没有明显缩短,多数学生也未能脱离类似“教育生产线”的培养模式。

李培根曾在小范围内部讲话中表示,自己心中的大学校训应包括独立、自由和责任,但他昨日遗憾地表示,自己在自由、良知被某些僵化意识所遮蔽时,仍不闻不问,“即便对于希望有一点涂鸦自由的学生们,我也没有公开发出任何声音。在此,我要就我的沉默向他们表示歉意。”

在其发表的离任演说全文中,共有19处“遗憾”。

原副校长“回归”

与李培根一样,丁烈云也与华中科技大学颇有渊源。

2000年,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等4所高校合并成新华中科技大学前,他已是原武汉城建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合并后,丁烈云出任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正厅级),后调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这意味着,华中科大党委书记、校长将变成“华师组合”,该校现任党委书记路钢也曾担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

自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以来,华中科大校长便由“两院”院士担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建设工程和房地产管理、工程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的丁烈云,则尚未当选“两院”院士。

任免大会参与者表示,丁烈云致辞约5分半钟,“对李校长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理念表示认可。”

■ 人物

学生眼中的“根叔”:“我们的世界他都懂”

2010年,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校长李培根院士在2000余字的演讲稿中,把4年来的国事、校事、校园人物、网络热词等融合在一起。短短16分钟的演讲,被掌声打断30次,全场7700余名学子起立高喊“根叔!”有学生说“我们的世界,他都懂”。就此,“根叔”成为网络热词,其演讲全文,也红遍网络。

BBS发帖邀学生面谈

昨日,华中科大校内BBS上,网友“pgli”的一份帖子,被置顶推荐。

李培根此前就说,这个账号是他开的,昨日,他的帖子就是自己的离任演说全文。

此前,在校内BBS上,他会促成有关部门解决毕业生不满校车司机辱骂的事情,也会发现学生们对某一问题的抱怨太多,直接询问“我很想与你们见面,今天晚上行吗?”

连他的“根叔”称号,在一名原校领导的印象中,也是在BBS上传播开来的。

“从民间出来的话题,他总能捕捉到,自我启动危机公关,向学生解释。”该校一名毕业生透露,促成李培根和学生见面会制度化的导火索是2007年的“学位门”。因不满学校给二级学院文华学院的学生颁发本部的学位文凭,部分学生在校内BBS和天涯论坛上发帖抨击学校。

李培根曾向新京报记者回忆,当时有学校高层认为不应站出正面回应,但他仍走到了学生面前。

毕业讲稿“点名”毕业生

他说,自己希望拉近一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

学生可以和他一起打篮球,见面打个招呼,甚至有望被他在毕业典礼演讲时专门“点名”,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也曾和他座谈。

2011年毕业典礼,毕业生陈超、刘乐就分别因为展露出来的主持和导演才华,在毕业典礼上,被“根叔”亲自表扬。

不仅是在校生,校友也是李培根看重的。在校内BBS上,李培根多次发帖,为李娜加油鼓劲,“她的脚受伤了,依然在拼搏。即使只能得到亚军,也是胜利。”

对于学生不满学校排名跌出某排行榜前十的质疑,李培根在今年2月的一次讲座中,也向学生“道歉”:如果同学们要寻找原因的话,那就“怨李培根吧”。

声 音

我希望学生们能很好地面对过去与未来。既要知道革命先贤辉煌而悲壮的历程,也要了解我们自己历史上的错误、丑陋、耻辱等等。如果大学生对国家过去的错误和痛楚多一些了解,他们就能知道对人的蔑视多么恐怖,个人迷信多么可怕;就容易理解民粹式民主的荒唐;就能知道道德在无约束的权力面前多么不堪一击!从而真正地思索人的意义、民主的意义、把权力关进笼子的意义!

——李培根离任演说节选

第四篇:校长李培根院士的就职演说(范文模版)

在华中科技大学,有我人生一段最重要的受教育时期,有我人生最重要的成长经历。这里有培养和指导我的老师们,有提携和影响我的领导们,有帮助和激励我的同事们,也有支持和关心我的学生们。衷心感谢华中科技大学,感谢这里的老师、领导、同事和学生。

华中科技大学是一所在国内有着重要影响的大学,是一所极富活力的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快速成长与发展的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活力之重要体现,首先在于她一直有一批极富活力的领导与干部。感谢我的前任樊明武院士,在他的任内,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办学思想和理念,为学校今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感谢以朱九思、裘法祖为代表的一批老领导,他们杰出的工作在学校的发展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他们的人格魅力、激情活力、领导艺术,都令我深深地敬仰与钦佩。

我们的国家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这是一个“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现期”。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与其他众多的大学一样,华中科技大学也在急速发展,同样也处在一个“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现期”。国家的发展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我们学校的发展同样要坚持科学

发展观。

“我有一个梦”,广大的师生员工都有一个梦,那就是真正的一流大学的梦。实现这个梦想,既不能浮躁、骄狂,也不能自卑、失望。而需要一种精神,一种风尚。我以为,这个精神就是“人本、和谐、至善、日新”,这个风尚就是“传承、创新、忧患、开放”。

新世纪的华中科技大学要攀登新的高峰,需要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我们始终要把培养人作为最根本的任务,一切要为学生服务,要以宽广的人文情怀和丰富的科学滋养去陶冶我们的学生;要发扬华中科技大学尊重和依靠广大教师的优良传统,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教师的才智。人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我们发展中的最大危机是人才的危机。要加大力度培养和引进学术人才,要坚持和发扬我们过去在人才工作方面的优良传统;同时,干部也是学校人才的重要部分。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选拔有激情与活力的干部,同时要有措施使干部保持激情与活力。同志们,人本思想并不排除改革。恰恰相反,要使每一个人充分发挥其潜力,使每一个人有更好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地深化改革。我们还要把今天那些被视为具有崇高人格和先进思想的行为逐步在学校普适为一种制度化的、有组织体系保证和推行的行为。总

而言之,华中科技大学需要营造一种浓烈的人本氛围。

学校需要发展,发展中需要体现“和谐”。在重点发展的同时,如何保持学校各学科的协调发展?如何建立多学科交叉的氛围,如何肥沃多学科交叉的土壤?如何打破学科壁垒?如何使各院系、各学科之间有更好的融合?在坚持改革的同时,如何保持和营造和谐的氛围?如何优化学校的资源?如何处理发展中的各种矛盾?这些都是发展中的和谐之课题,这一切都要仰赖我们新一届领导集体和广大教职工的智慧。

华中科技大学要攀登新的高峰,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体现“至善”的意识。“至善”是希望达到最好、最合适、最合理。“至善”还要求我们在各项工作中追求卓越,持续改善。今天的华中科技大学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在现有规模下如何提高办学质量?我们是教育工作者,应该使受教育者在这里受到尽可能好的教育。从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毕业生在社会中的表现是体现学校声誉最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学校今天已经具备较大的研发规模,但是我们原创性的研究还是太少,我们的研发同样需要提高质量。“至善”还要求我们在各项工作中追求卓越,持续改善。

学校要快速发展,需要体现“日新”的观念。“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先人尚且如此,何况华中科技大学的斗士们。我们要不断地开创新的局面,要有新思路,新举措。

为了达到我们的目标,为了华中科技大学的持续发展,新的领导集体需要有“传承、创新、忧患、开放”的作风。华中科技大学求实的精神需要传承;她奋进的风气需要传承;她的办学思想和理念需要传承;她的激情与活力需要传承;她的人文氛围需要传承。我们需要科技创新,要使华中科技大学在中国的科技发展史上留下痕迹;我们需要体制与管理创新,它会让我们与时俱进。我们要永远有忧患意识,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尽管已经走过辉煌的历程,但是未来的发展中永远潜藏着危机。认清危机,方能使我们不断地进取,不断地改善,不断地追求卓越。而开放更是我们今后持续发展所必需的氛围与素养。开放使我们不至于孤芳自赏;开放将使我们走向国际;开放会使我们打破学科壁垒;开放更会使我们整个学校有更好的融合。

我觉得,华中科技大学应该像她的喻园中的桂花一样,不羡娇艳,不慕华贵。纵使园中已硕果累累,她只是默默地绽放。然而那浮动的暗香,却长久地沁人肺腑。同志们,我们要使华 展,需要体现“日新”的观念。“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先人尚且如此,何况华中科技大学的斗士们。我们要不断地开创新的局面,要有新思路,新举措。

为了达到我们的目标,为了华中科技大学的持续发展,新的领导集体需要有“传承、创新、忧患、开放”的作风。华中科技大学求实的精神需要传承;她奋进的风气需要传承;她的办学思想和理念需要传承;她的激情与活力需要传承;她的人文氛围需要传承。我们需要科技创新,要使华中科技大学在中国的科技发展史上留下痕迹;我们需要体制与管理创新,它会让我们与时俱进。我们要永远有忧患意识,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尽管已经走过辉煌的历程,但是未来的发展中永远潜藏着危机。认清危机,方能使我们不断地进取,不断地改善,不断地追求卓越。而开放更是我们今后持续发展所必需的氛围与素养。开放使我们不至于孤芳自赏;开放将使我们走向国际;开放会使我们打破学科壁垒;开放更会使我们整个学校有更好的融合。

我觉得,华中科技大学应该像她的喻园中的桂花一样,不羡娇艳,不慕华贵。纵使园中已硕果累累,她只是默默地绽放。然而那浮动的暗香,却长久地沁人肺腑。同志们,我们要使华中科技大学长久地让老百姓品味,让学子陶醉。

我能够受命为校长,深感荣幸。责任之大,任务之艰巨,只会激发我迎接挑战的欲望。培根不才,何以奉献?赤诚,干净,我的身心,我的灵魂!我相信,有党委的领导,有广大教职工和干部的智慧,有政府的支持,我们的目标一定能达到!让我们以“人本、和谐、至善、日新”为支点,以“传承、创新、忧患、开放”为杠杆,以全体干部与教职工的激情与活力去撬起华中科技大学!去迎接华中科技大学新世纪的辉煌!

[ 结 束 ]

第五篇:李培根演讲稿(全文).

亲爱的 2010 届毕业生同学们: 你们好!首先,为你们完成学业并即将踏上新的征途送上最美好的祝愿.同学们,在华中科技大学的这几年里,你们一定有很多珍贵的记忆!你们真幸运,国家的盛世如此集中相伴在你们大学的记忆中.08 奥运留下的记忆,不 仅是金牌数的第一,不仅是开幕式的华丽,更是中华文化的魅力和民族向心力的显示;六十 年大庆留下的记忆,不仅是领袖的挥手,不仅是自主研制的先进武器,不仅是女兵的微笑, 不仅是队伍的威武整齐,更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和旗帜的威力;世博会留下的记忆,不仅是世 博之夜水火相容的神奇,不仅是中国馆的宏伟,不仅是异国场馆的浪漫,更是中华的崛起, 世界的惊异;你们一定记得某国总统的傲慢与无礼,你们也让他记忆了你们的不屑与蔑视;同学们,伴随着你们大学记忆的一定还有什锦八宝饭;还有一个 G2 的新词,它将永远成为 世界新的记忆.近几年,国家频发的灾难一定给你们留下深刻的记忆.汶川的颤抖,没能抖落中国人 民的坚强与刚毅;玉树的摇动,没能撼动汉藏人民的齐心与合力.留给你们记忆的不仅是大 悲的哭泣,更是大爱的洗礼;西南的干旱或许使你们一样感受渴与饥,留给你们记忆的,不 仅是大地的喘息,更是自然需要和谐,发展需要科学的道理.在华中大的这几年,你们会留下一生中特殊的记忆.你一定记得刚进大学的那几分稚 气,父母亲人送你报到时的情景历历;你或许记得“考前突击而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考 场时的悲壮” ,你也会记得取得好成绩时的欣喜;你或许记得这所并无悠久历史的学校不 断追求卓越的故事;你或许记得裘法祖院士所代表的同济传奇以及大师离去时同济校园中弥 漫的悲痛与凝重气息;你或许记得人文素质讲堂的拥挤,也记得在社团中的奔放与随意;你 一定记得骑车登上“绝望坡”的喘息与快意;你也许记得青年园中令你陶醉的发香和桂香, 眼睛湖畔令你流连忘返的圣洁或妖娆;你或许 “记得向喜欢的女孩表白被拒时内心的煎熬” , 也一定记得那初吻时的如醉如痴.可是, 你是否还记得强磁场和光电国家实验室的建立?是 否记得创新研究院和启明学院的耸起?是否记得为你们领航的党旗?是否记得人文讲坛上 精神矍铄的先生叔子?是否记得倾听你们诉说的在线的 “张妈妈” ?是否记得告诉你们捡起 路上树枝的刘玉老师?是否记得应立新老师为你们修改过的简历, 但愿它能成为你们进入职 场的最初记忆.同学们,华中大校园里,太多的人和事需要你们记忆.请相信我,日后你们或许会改变今天的某些记忆.瑜园的梧桐,年年飞絮成“雨”, 今天或许让你觉得如淫雨霏霏, 使你心情烦躁, 郁闷.日后, 你会觉得如果没有梧桐之 “雨” , 瑜园将缺少滋润,若没有梧桐的遮盖,华中大似乎缺少前辈的庇荫,更少了历史的沉积.你 们一定还记得,学校的排名下降使你们生气,未来或许你会觉得“不为排名所累”更体现华 中大的自信与定力.我知道,你们还有一些特别的记忆.你们一定记住了“俯卧撑”,“躲猫猫”,“喝 开水” 从热闹和愚蠢中, , 你们记忆了正义;你们记住了 “打酱油” “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和 , 从麻木和好笑中,你们记忆了责任和良知;你们一定记住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未来有一 天,或许当年的记忆会让你们问自己,曾经是姐的娱乐,还是哥的寂寞?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在华中科技大学的几年给我留下了永恒的记忆.我记得你们为烈 士寻亲千里,记得你们在公德长征路上的经历;我记得你们在各种社团的骄人成绩;我记得 你们时而感到“无语”时而表现的焦虑,记得你们为中国的“常青藤”学校中无华中大一席 而灰心丧气;我记得某些同学为“学位门”,为光谷同济医院的选址而愤激;我记得你们刚 刚对我的呼喊:“根叔,你为我们做成了什么?”——是啊,我也得时时拷问自己的良心, 到底为你们做了什么?还能为华中大学子做什么? 我记得,你们都是小青年.我记得“吉丫头”,那么平凡,却格外美丽;我记得你们 中间的胡政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 创造了本科生参与研究的奇迹;我记得 “校歌男”,记得“选修课王子”,同样是可爱的孩子.我记得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频临退 学的学生与我聊天时目光中透出的茫然与无助, 他们还是华中大的孩子, 他们更成为我心中 抹不去的记忆.我记得你们的自行车和热水瓶常常被偷,记得你们为抢占座位而付出的艰辛;记得你 们在寒冷的冬天手脚冰凉,记得你们在炎热的夏季彻夜难眠;记得食堂常常让你们生气,我 当然更记得自己说过的话:“我们绝不赚学生一分钱”,也记得你们对此言并不满意;但愿 华中大尤其要有关于校园丑陋的记忆.只要我们共同记忆那些丑陋,总有一天,我们能将丑 陋转化成美丽.同学们,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即将背上你们的行李,甚至远离.请记住,最好不要再 让你们的父母为你们送行.“面对岁月的侵蚀,你们的烦恼可能会越来越多,考虑的问题也 可能会越来越现实,角色的转换可能会让你们感觉到有些措手不及.”也许你会选择“胶囊 公寓”,或者不得不蜗居,成为蚁族之一员.没关系,成功更容易光顾磨难和艰辛,正如只 有经过泥泞的道路才会留下脚印.请记住,未来你们大概不再有批评上级的随意,同事之间 大概也不会有如同学之间简单的关系;请记住,别太多地抱怨,成功永远不属于整天抱怨的 人,抱怨也无济于事;请记住,别沉迷于世界的虚拟,还得回到社会的现实;请记住,“敢 于竞争,善于转化”,这是华中大的精神风貌,也许是你们未来成功的真谛;请记住,华中 大,你的母校.“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多么朴实 精辟!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们难以有那么多的记忆.如果问你们关于一个字的记忆,那一 定是“被”.我知道,你们不喜欢“被就业”,“被坚强”,那就挺直你们的脊梁,挺起你 们的胸膛,自己去就业,坚强而勇敢地到社会中去闯荡.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们难以有那么多的记忆,也许你们很快就会忘记根叔的唠叨与 琐细.尽管你们不喜欢“被”,根叔还是想强加给你们一个“被”:你们的未来 “被”华 中大记忆!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3/122985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