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论语十则》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论语十则》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第一篇:《论语十则》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中考资源网

第10课《论语》十则

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建议安排2课时)

[学法导引]

《<论语>十则》整篇都是人生格言,或谈求知态度,或谈学习方法,或谈修身做人,都给人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其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等都是妇孺皆知的修身养性的名句。

学习本文首先要会读会写“愠,罔,殆,哉,悦”等生字,能理解并运用“温故知新,三省吾身、死而后已、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等成语;其次要了解并记住文言文中常出现的实词、虚词的含义及用法;还要能区别、熟记文中谈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的不同语句,并联系实际以指导自己的言行。

[典题例析]

例题: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怒惧)不亦说乎(通“悦”,愉快)

B、吾日三省吾身(反省)是知也(这)

C、诲女知之乎(通“汝”,你)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D、为人谋而不忠乎(办事)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相信)

解析:此题考常用实词、虚词的含义的理解分析,属小综合题。

参考答案:D

[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填空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论语()吾日三省吾身()诲女知之乎!()诲女知之乎!()不亦说乎()殆()人不知而不yun()

2、在括号中解释加点字,在横线上解释整个词语。

(1)温故知新()_______________

(2)见贤思齐()_______________

(3)任重道远()_______________

(4)三人行,必有我师()_______________

(5)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

(6)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

(7)已所不欲,勿施于人()_______________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比较下列各句“而”的不同用法,按A、(顺接)B、(转接)分别归类,将字母填入括号内。

A、学而时习之()B、人不知而不愠()

C、思而不学则殆()D、择其善者而从之()

5、下列对《〈论语〉十则》中句子(谈学习方法与谈学习态度)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学而不思则

罔,思而不学则殆。(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A、(1)(2)(3)/(4)B、(2)(3)/(1)(4)

C、(2)(3)/(1)(4)D、(1)(3)/(2)(4)

6、选出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A、别人不知道就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B、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C、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D、别人不了解,我就不怨恨,不是君子吗?

(2)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A、选择其中善良的跟随他,其中部善良的让他改正。

B、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C、看到他们的优点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让他们改正。

D、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改正。

训练二

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岂不善者而改之。”

1、以上这几句语录选自《》,这本书是记录_______________ 的书。这本书是

____________家的经典著作,与《》、《》、《》

合称“四书”。

2、从这句语录看,孔子认为学习的快乐在于_______________“学习”与“思考”二者的关

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从这几句语录看,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老师?这种观点是否与第5条语录的观

点相矛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几条语录看,孔子认为,一个人可以所有人那里学到东西,因为如果别人比自己优

秀,那么 _______________;如果别人有缺点,那么___________ ____

5、以上五条语录中,现在仍有生命力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下面的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衰,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

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 “何

为不去也?”曰:“无苟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苟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

[注释] 式同“轼”,车前的横木。这里理解为“凭着轼”(表敬意)。壹似:很像。

舅:公爹。古时候女子称丈夫的父亲。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7、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孔子过泰山侧()(2)夫子式而听之()

(3)然()(4)昔者吾舅死于虎()

(5)何为不去也((6)小子识之()

8、“小子识之”的“识”应读为_________

9、“式而听之”中的“而”表示(A、顺接B、转接)

10、文中的“夫子”指的是____________

11、妇人当时在墓前哭的是___________

12、妇人的丈夫儿子因何而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3、“而曰”前省略了主语,如果补出来,应该是_______________。

14、文中哪句话可做本文的主题?请翻译这句话。

三、请仿照例句,根据提示,写出成语。

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最荒凉的地方----荒无人烟

最悬殊的区别----最反常的气候----

最昂贵的稿费----最难做的饭----

最短的季节----最绝望的前途----

最高的巨人----最长的脚----

最难走的路----最大的地方----

【探索时空】

[热点话题]

课堂上,老师问同学:你的理想是什么?同学们畅所欲言。

生A:我的理想是当科学家,探索太空造福人类。

生B:我的理想是像老师一样,长大也当老师。

生C:我的理想是彩票中大奖,买一座带游泳池的大大的房子,一辆豪华轿车。

生D:我的理想是现在认真读书,先考上好的高中,再考上好的大学,最终的理想等考上大学以后再来确定。

„„

对于他们的说法,你有什么意见?你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理想?青少年应该树立怎样的理想?请结合第二单元的学习谈谈你的看法。

[研究与思考]

1、《人生寓言》中,王子的经历告诉我们,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理想》这首诗也反复强调:“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而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有一首流行甚广的歌词唱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些都说明了,实现理想要经过许多艰难的曲折。请联系你身边的生活或查书、上网,找出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证明“实现理想要经过许多艰难曲折”的观点。

2、品读下面的语句,用一两句话写出你读后的感受。

(1)理想是世界的主宰(霍桑)

答:

(2)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的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爱因斯坦)

答:

(3)有人活着没有任何目标,他们在世间行走就像河中的一根小草,他们不是行走,而是随波逐流(塞涅卡)

答:

(4)没有一定的目标智慧就会丧失;哪儿都是目标,哪儿就没有目标(蒙田)

答:《〈论语〉十则》训练一

1—

2、(略)

3、A

4、ABBA5、D6、(1)B(2)D、《〈论语〉十则》训练二

一、1、论语孔子及弟子的言行儒孟子大学中庸

2、不断学习、复习相辅相承辩证统一的。

3、温故知新经常学习的人不会矛盾只要虚心学到处都有老师。

4、学习他优点自己也有的就反省自己。

5、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

6、略

二、7、(1)经过(2)它,指哭声(3)是的(4)在(5)离开(6)记住

8、zhi9、(A)

10、孔子

11、丈夫的父亲

12、老虎很凶猛

13、妇人

14、苛政猛于虎也。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猛啊。

三、(略)

第二篇:第5课《童趣》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第5课《童趣》导学、例析、训练立体

教学案

(建议安排2课时)

[学习导引]

《童趣》通过回忆童稚时代的几个趣事,表现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告诉我们人生是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怎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它的态度,我们要善于感悟,从中获得物外之趣。

这是我们第一次学习文言文。同学们在学习本文时首先应扫清本课在读音上的障碍,给生字注音标调,将课文流利地朗读几遍,在熟读的基础要能说出的大意,其次要学会借助注释、词典,联系上下文,用加字或换字的办法解释常见文言文实词的含义,如“张目对日”,张--张开,目--眼睛,对--向着……看,日--太阳。第三,要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要能辨析通假字,解释其意义;要注意积累“之、其、而、于”等虚词的用法;要学会用讲述大意的方法解释本文同学们在学习本文时首先应扫清本课在读音上的障碍,给生字注音标调,将课文流利地朗读几遍,在熟读的基础要能说出的大意,其次要学会借助注释、词典,联系上下文,用加字或换字的办法解释常见文言文实词的含义,如“张目对日”,张--张开,目--眼睛,对--向着……看,日--太阳。第三,要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要能辨析通假字,解释其意义;要注意积累“之、其、而、于”等虚词的用法;要学会用讲述大意的方法解释本文中的“明察秋毫”、“庞然大物”、“怡然自得”等成语。

[典题例析]

例题:文言词的解释,有的可用加字的办法,如“必细(仔细)察(观察)其文理”;有的要用换字的办法,如“昂(抬)首(头)观之”。试选用其中一种方法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

明()察()秋毫

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则或()千或百

昂()首观()之

果()如鹤唳()云端

参考答案:清楚

观察

一定

细心

所以

乐趣

私下

飞舞

有的 抬起

观看

果然

鸣叫

[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填空。

课文《童趣》选自《

》,作者是

代文学家

。课文详细叙述了两件自以为有“物外之趣”的事情:一是“戏蚊于帐中”看到“

”的景象;二是“观虫斗草间”遇到“

”的经过。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童稚()

(2)鹤唳()

(3)土砾()

(4)丘壑()

(5)癞蛤蟆()

(6)藐小()

三、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词:

余忆童稚时

项为之强()()

果如鹤唳云端()()(4)以丛草为林()()

(5)方出神()

(6)兴正浓()

(7)驱之别院()

(8)则或千或百()

四、古诗文中有很多表意精练的语句,被当作成语保存到现代汉语中来。试从文中摘录这样的语句,并解释其大意。

、()---------------------------

2、()---------------------------

3、()---------------------------

4、()---------------------------

五、翻译下列句子。

5、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6、故时有物外之趣。

7、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8、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9、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训练二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

以丛草为林()

心之所向()

二虫尽为所吞()

昂首观之()

项为之强()

物外之趣()

常蹲其身()

怡然称快()

必细察其纹理()

果然鹤也()

二、将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补写在相应的括号中。

5、()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6、一日,见二()虫斗()草间。

7、常蹲其身,使()与台齐。

三、请用课文原句填空。

8、作者童稚时,时有物外之趣,关键原因是:

9、第三段中的“林”“兽”“丘”“壑”俱全一妙境完全源于作者敏锐的童心,它们分别指的是:

0、四段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

所拔的“山”指的是:

,所倒之“树”指的是:

四、简答。

1、作者的“物外之趣”,全凭新奇合理的想象,除了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四种趣物之外,你还能想到那些相似的且富有童趣的情形?写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2、作者从小就有如此闲情,以致后来成为文学家,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五、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及,达到)。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人名),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使人开怀大笑)。”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折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

(选自晋朝葛洪《西京杂记》)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邑()人大姓文不识

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时人畏服之如是()

邑人曰:“穷〔

〕矣!”

4、解释文中画“——

”线的句子。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先生留听,更理前论:

5、请概括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匡衡勤读的两件小事。

《童趣》训练一

一、填空

《闲情记趣》

沈复

鹤唳云端

庞然大物

二、(略)

三、(1)我(2)脖子

同“僵”僵硬(3)果然

鸣叫(4)把

当作(5)刚刚(6)兴致(7)驱赶(8)有的四、1、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见鸟类新长出的羽毛。

2、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十分满足的样子。

3、庞然大物:非常庞大的东西。

4、拔山倒树:使山动摇,使树倒下,形容气势极大。5—9(略)

《童趣》训练二

、当作

因此

2、主谓之间、可不译

它,指蚊子

的3、自己的 它的4、的样子

5、我6、只

7、之

8、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9、丛草、虫蚊、土砾凸者、凹者

0、癞虾蟆

土砾凸者

丛草

11、略

12、略

3、同乡

他、指文不识

如此、像这样

穷尽

4、(1)我希望能把主人的书全部通读一遍

(2)先生停下来听我说,请您再谈谈前面的观点

5、(1)勤学无烛,穿壁引光读书(2)与人佣作不求偿,愿读遍主人书。

第三篇:第6课《理想》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第6课《理想》导学、例析、训练立体

教学案

(建议安排2课时)

[学法导引]

《理想》是一首哲理诗,通过一连串形象生动的比喻,告诉我们理想是成功的保证,理想是前进的方向,不懈地追求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学习这首诗首先要调动自己的人生体验,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去领悟诗中精练含蓄的语言和富有哲理的语句,其次要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最后要找出诗中关于理想的十二个比喻,并分析其作用,进而了解全诗的主旨。此外,还要学会用比喻的修辞写一段话。

[典题例析]

例题:品读下面诗句,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领会下列诗句的深刻含义。

……

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而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的欢笑,笑里的酸辛。

……

解析:读着这几句诗,我们很容易联想到杂交水道之父袁隆平的故事。如今,被誉为“当代神农氏”的科学家,身价以亿计算的袁隆平在鲜花、掌声和欢笑之中快乐地享受人生。可是,有多少人知道在他在实现理想之前,熬过怎样一段漫长与黑暗,艰难与曲折的日子:他在偏远的农村饿着肚子翻山越岭来回40多公里换回稻种;他搞杂交水稻被讥讽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他搞实验的坛坛钵钵被造反派砸烂;他为找回被扫荡一空的秧苗发疯似地跳下深井……从53年到74年,整整21年时间在黑暗中摸索,在屈辱中试验,忍受着误解与讥笑,饱尝了孤独与寂寞。袁隆平的经历是这几节诗最好的注脚。

参考答案: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付出的要比得到的多得多。

[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选择题。、指出下列加点字中注音有误的一项。

()

A、蜕变(tuì)

饥寒(jī)

缀连(zhuì)

倔强(jiàng)

B、洗濯(zhuó)

玷污(zhān)

扒窃(qiè)

诅咒(zòuŭ)

c、海天相吻(wěn)碌碌一生(lù)坚贞(zhēn)

庸人(yōng)

D、鬓发(bìn)

寂寥(liáo)

榆扬(yú)

当心(dāng)

2、指出下列诗句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

()

A、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B、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

c、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

D、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3、请联系上下文,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连结)

B、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清洗、冲洗)

c、理想更多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静、空旷)

D、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

(染上杂质)

4、下列诗句,不构成比喻关系的一句是。

()

A、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B、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航。

c、理想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D、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二、阅读分析。

阅读本诗的第8、11两节,回答后面问题。

第8节: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第11节

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

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5、这两节诗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6、这两节诗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它有什么表达效果?

7、“大写的人”是指怎样的人?结合你身边的生活,列举出你所知道的“大写的人”的名字,并简说其事迹。

8、“夸耀当年的功勋”,为什么说是“可厌”的?

9、“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为什么说是“可笑”的?

训练二

一、请摘出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两句,并简述喜欢的理由。

二、比较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理想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

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

理想抽芽,揄扬会有浓阴。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在山的那边

……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分别摘出两首诗中能表明主旨的诗句。

《理想》

《在山的那边》

2、说说这两首诗的共同之处。

3、为什么说“人类有了理想,才使世界不断向前发展”?请结合你所知道的人和事,举出一二个具体事例来证明这个论断正确。

4、仿照《理想》中“理想是……”的比喻句式,写几句话。

三、将下面语句工工整整地抄在摘录本上,并背诵下来,把它介绍给你的父母。

4、理想是人生的太阳,理想是世界的主宰。

5、微风难寻,落日难追,但心中的目标只要执着地去追寻就一定能得到。

6、一个有远大理想而不付诸行动的人,犹如一片没有播种的土地,一条不经流水的江河,一株永不结果的大树,一只失去舵手的航船。

六.《理想》训练一、B2、c3、c4、c5、树立远大理想意义重大。

6、对比,突出强调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

7、指崇高伟大,具有高尚人格的人。周恩来,从小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终于成了一个对中国革命有巨大贡献的伟大政治家。

8、吃老本,躺在功劳簿上争夺名利,当然令人讨厌。

9、凡是只会怨天尤人,诅咒眼前的环境,当然可笑。

10、略

《理想》训练二

一、略

二、1、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揄扬会有浓阴。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2、内容上,都抒发了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不息的思想感情。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莱特兄弟想在空中飞翔,不断实验,发明了飞机;瓦特想让火车跑得快一点,不懈努力明了蒸汽机。

4、略

第四篇:第7课《短文两篇》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建议安排2课时)[学法导引] 《行道树》采用拟人的手法,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了奉献者无私奉献的襟怀,赞美了奉献者崇高的精神。行道树其实就是无私奉献者精神的象征:它“立在飞尘里”“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在寂静黑暗孤独立苦熬”“制造清新”——这些特质,正是无私奉献者精神的体现。学习这篇课文,首先要从整体入手,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来理解行道树的形象特点及其象征意义,进而理解全文的主旨,其次要反复诵读全文,用心品味“堕落”“忧愁又快乐”等词的含义,学习行道树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一次真好》通过列举种种生命中的“第一次”,启示我们要多感受、多体验、多经历,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作者先写第一次看见果实丰硕的柚子树,再写第一次看见母鸡孵出的雏鸡,中间插入两段的议论抒情,结尾点明全文的主旨,全文结构完整思路清晰。

学习这篇课文时首先要理清作者的思路,理解全文的中心。其次要反复诵读全文,并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细心品味结尾主旨句所蕴含的哲理。[典题例析] 例题:

1、《行道树》文中说“我们居然站在这里,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加点词的本义是什么?它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2、《第一次真好》开头写看见柚子树上一颗颗硕大的黄绿色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头,作者为什么说“景色不见得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解析:第1题考阅读的理解,第2题考句意的品析。

参考答案:

1、堕落的本意是思想行为往坏里变,文中含有远离伙伴贪图城市繁华生活之意。

2、这黄绿相间的颜色正是秋天特有的色彩,这沉甸甸的果实正展示了秋天特有的丰收景象,所以说“景色不见得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冉冉()丰硕()姊妹()沉甸甸()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3、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4、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

5、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

6、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7、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

8、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三、填空简答。

9、《行道树》中行道树的形象就是————————————————-的形象,作者借行道树的自述,书写了——————————————————————————————————————的襟怀,赞美了———————————————————————————。

10、《第一次真好》详写了第一次看见结果的柚子树和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的感受,告诉我们——————————————————————————————————————。

11、《行道树》末句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忧愁什么?快乐什么?

12、为什么说行道树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13、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训练二

一、写出下列各词的同义词。

1、固执()贪婪()污浊()

2、珍重()稀疏()装饰()

3、不见天日()不可磨天()

二、指出下列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作用。

4、这景色不见得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5、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

6、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

三、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1)小时候,我才从秦岭来到渭北平原,最喜欢骑自行车在路上无拘无束奔驰。庄稼收割了,没有多少行人,空旷的原野上稀落着一些树丛和矮矮的屋。差不多一抬头,就看见远远的地方,天和地已不再平行。天和地相接了,在相接处是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有树丛在那伏着。

(2)“啊,天到尽头了!”

(3)我拼命向那树丛骑去,好长时间,赶到树下,但天地依然平行:在远远的地方,又有一矮屋,天地相接了,又出现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

(4)一个老人迎面走来,胡子飘在胸前,如同仙翁。

(5)“老爷子,你是从天边过来的吗?”

(6)“天边?”

(7)“就是那道很亮的灰白线的地方。去那儿远吗?”

(8)“孩子,那是永远走不到的地平线呢。”

(9)“地平线是什么?”

(10)“是个谜吧。”

(11)我不太懂了,以为他骗我,就又对准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线上的矮屋奔去。但我失败了:那里天地平行,又在远远的地方出现了一道地平线。

(12)我咀嚼着老人的话,想这地平线,真是个谜了。正因为是谜,我才要去解开它,跑了这么一程。它为了永远吸引着我和与我有同样兴趣的人去解,才永远是个谜吗?

(13)从那以后,我一天天长大起来,踏上社会,生命之舟驶进了生活的大海。但我却记住了这个地平线,没有在生活中沉沦下去,虽然时有艰苦、寂寞。命运和理想是天和地的平行,但又总有相接的时候。那个高度融合统一的很亮的灰白的线,总是在前面吸引着你。永远去追求地平线,去解这个谜,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奋斗和无穷无尽的精力。

7、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2分)答:

8、文中说地平线是个“谜”,原因是什么?说地平线“很亮”有什么含义?(4分)答:

9、加点词语“我一天天长大起来”有双重意思,具体指:

。(4分)

10、画线句“命运和理想是天和地的平行,但又总有相接的时候”意思是:,如果用《在山的那一边》中的诗句来回答,答案是:

(4分)

11、文中写“矮矮的屋”和“树丛在那伏着”的目的是什么?(2分)答:

12、你认为“地平线”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读完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想?(4分)答:

《短文两篇》训练一

1、rǎn shuò zǐ diàn

2、婪 缀 孵 雏 浊

3、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

4、坚持不懈,体现行道树无私奉献的精神。

5、留恋。

6、不知满足,尽情。

7、整个形体都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

8、丰满硕大。

9、无私奉献者 奉献者无私奉献 奉献者崇高的精神。

10、看见母鸡孵小鸡 要多感受多体验多经历,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

11、忧愁的是城市空气的污浊,损害着人们的健康,快乐的是自己能为城市制造新鲜空气,制造清新,献出浓荫。

12、行道树眼看着人们在充满烟尘的环境中生活而人们却似乎毫无知觉,对此,行道树又无法从根本上去改变他们,所以只能借自身的奉献为城市做悲凉的点缀。

13、奇妙,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

《短文两篇》训练二

1—

3、略

4、比喻,把景象具体化了。

5、拟人,把行道树写活了。

6、反复,强调第一次意义重大。

7、地平线

8、看它时很接近,追逐到它却不容易 它醒目而又有吸引力。

9、年龄变大 思想成熟(阅历丰富)

10、实现理想不容易,但完全是可能的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人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一个全新的世界。

11、反衬理想的伟大 反衬地平线的亮

12、人生的目标、理想(意思对即给分)。

第五篇:第18课《绿色蝈蝈》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建议安排2课时)[学法导引] 《绿色蝈蝈》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著名昆虫学家、作家法布尔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作者先写“我”在观察昆虫,用蝉的休息引出本文的主人翁——蝈蝈;再描写户外听到的蝈蝈的叫声;最后写“我”对金属笼中的蝈蝈的观察,着重介绍蝈蝈的食性。可采用限时阅读的方法,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课前可以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法布尔的故事,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培养献身科学的决心。本文是一篇观察随笔,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语言优美,多处采用的拟人为主的修辞手法来抒发感情,可以反复朗读、品味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和传神的语言。课外阅读《昆虫记》,能够做到细心观察身边小生灵的活动,并细致地描写出它活动的全过程,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典型例析] 例题:课后查阅《辞海》或《生物学》课本,查找有关蝈蝈的条目,然后与本文比较,用简洁的话概括一下本文的笔法特点。

解析:本题意在通过对比,让大家感受法布尔生动活泼的方法。同时,查找资料对比的过程也是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参考答案:

⑴本文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而是灵活生动,不拘一格,既有对昆虫的形象描写,又有个人感情的流露。

⑵生动传神的语言,作者对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因此在语言的表达上尽量生动感人,如,“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它毫不犹豫地都接受”“嗉囊装满后,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这些语言都很传神。[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静谧()大颚()吮取()钳子()低劣()篡夺()喑哑()窸窣()gōu()火 shǒu()猎 贪lān()哀háo()

二、请在下面各句中的一个错别字下面划线,并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

1、让我们远离渲嚣去倾听,去沉思吧。()

2、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斤斤有味,笼子里到处都是蝉肉被吃光后剩下的头骨和胸骨。()

3、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的。()

4、在梧桐树浓密的枝叶里,突然发出哀呜似的短促而尖锐的叫声。()

三、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

1、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

2、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

3、在我的笼子里,我从来没有见过像螳螂那样捕杀姐妹、吞吃丈夫的残暴行经。()

4、这并不是因为食物缺乏,而是因为贪婪才吃死去的同伴。

()

四、将下列句子正确的排列顺序填在方格里。

1、它们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休息,天气炎热时尤其如此。

2、我投入一片梨,一只蝈蝈立即占住它。

3、这样一个接着一个,所有的蝈蝈都能品到一口美味。

4、自私心是到处存在的。

5、谁要是咬这块美味的食物,出于忌妒,它便踢腿把对方赶走。

6、嗉囊装满后,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

7、吃饱了,它便让给另一只蝈蝈,这时它变得宽容了。

正确的语序是:

五、简析下列句子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1、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

2、蝈蝈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3、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4、对于金龟子一类的昆虫,蝈蝈毫不犹豫地都接受,吃得只剩下翅膀、头和爪。

训练二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如下问题。

(一)清晨,我在门前散步,突然旁边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什么东西,同时还有刺耳的吱吱声,我()了过去,那是一只蝈蝈正在()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我明白了,这场战斗发生在树上,发生在一大早蝉还在休息的时候。不幸的蝉被活活咬伤,猛地一跳,进攻者和被进攻者一道从树上掉了下来。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因为蝉没有武器,只能哀鸣踢蹬。

1、给句中的空格选择合适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1)我()了过去,那是一只蝈蝈正在()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选(),理由:

(2)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蝉,而蝉则惊惶失措地飞起()。选(),理由:

2、“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作者把谁比作鹰,把谁比作云雀,它们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

3、在这一段文字里作者赋予了蝈蝈以人的什么品质?请你也选择一种动物,看看可以赋予它什么品质?

4、抄写2—3句既能表现蝈蝈的品质,又是你最喜欢的句子。用“我喜欢„„是因为„„”的句式表达。

(二)蛛蜘

⑴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天空突然下了一阵不算小的雨,夹带着风,一下子就把我窗前的那些盆花,淋得面目全非。泥水从花盆里向外溢,使铺着花砖的走廊,溅上了许多,也使原来十分清洁的小园子,立刻呈现出一幅肮脏不堪的样子。

⑵我提了一桶水,正想冲洗一下走廊。突然,在靠墙的地方,我发现了一只蜘蛛,它挺着鼓鼓的肚皮,正十分吃力地、从污染着泥水的地面上朝着干燥的地方爬。看到蜘蛛,我本能地有一种厌恶的感觉,便抬起脚来,想把它踩死。

⑶我之所以讨厌蜘蛛,是因为无论在什么地方,它都会张起网来捕捉小虫。在窗棂上,在屋檐下,甚至于屋里的吊灯上面,大蜘蛛张着大的网,小蜘蛛张着小的网,蛛网上挂着小虫的残骸。无论是怎样整洁的房子,一有了蛛网,就会令人生厌,令人觉得这个屋子里的主人不勤于打扫。可是那些蛛网,常常在头一天清除,第二天又出现了;它们是那样勤于和人缠斗,好像永远都除不掉,打不散似的。因此,每当我拿了扫帚,或是竹竿,清理隐藏在角落里的蛛网时,总是生气地想把它们赶尽杀绝。

⑷我抬起脚来,心想,这一回,这只落难的蜘蛛是死定了;而它似乎也知道自己正面临生死关头。它略一迟疑,便拼命地挣扎着,艰难地向墙角里爬。

⑸不知是一种什么意念,我抬起的脚竟没有踩下去。我看到它那样惊恐,那样吃力的爬着,顿然萌生了恻隐之心。我很快地挪开了脚,怔怔地注视着它,对于自己想弄死它的念头,反而感到不安起来。

⑹我从小就喜欢小动物,平时,连一只小蚂蚁都不愿意随便加以伤害,何况是一只正在困难中挣扎的蜘蛛呢?

⑺它奋斗的意志,是那样坚忍,单凭这一点,我便不该有伤害它的心理。无论如何,蜘蛛也是大自然中的一分子。虽然它不受人们的重视,可是它也应该有生存下去的权利。不是吗?它到处结网,原是和我们人类一样,只是为了经营生活,我怎能够对它心存厌恶呢?于是我找来一根竹竿,把它从地面挑起来,送到干燥的地方。我这个举动,起先一定使它大为惊恐,它一定以为自己是死定了,可是等我把它放到干净的地方,它又似乎有点迷惑起来的样子。我好像觉得它回过头来,奇怪地望着我,似乎是怀着感激的心情,然后便安稳地爬走了。我静静地看着它爬走的背影,那神态,使我心中忽然感到无比的舒泰。

⑻夏天的雷雨是短暂的。雨过天晴后,空气特别清新,闷热也消散了。尤其到了傍晚,更是分外清纯美丽。那时候晚霞映照着我的屋子,走廊上洒满淡淡的金黄。我怀着满心的喜悦,站在走廊上欣赏着这难得的傍晚景致。

⑼突然,我抬起头来,看到屋檐下又新结了一个蜘蛛网。蛛网在夕阳的光辉映照下,是那样明显:那织着多角形的网,由疏而密;有着鼓鼓的肚皮的蜘蛛,坐在中央,它偶尔动弹一下,蛛网便在夕阳中微微晃动,显示出那是一个多么安适而优美的处所。

⑽我凝神注视着蛛网,心中想着,不知道这只蜘蛛是不是就是我本来想要把它弄死的那一只?如果是,那它真是够幸运了。它原该死在我的脚下,却由于我一时的怜悯,使它得以逃生。也就因为这个缘故,我现在对于蜘蛛,反而会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它。其实,蜘蛛织的网,点缀在屋檐下,只要你肯用另一种眼光,从某种角度去欣赏,它将会是一幅最原始而且优美的图画呢。

⑾不知道为什么,我以前只看到蜘蛛会令我讨厌的一面,从没有发现它也有可爱的一面呢?它那不屈不挠的精神,那巧妙地织成的网,在满天晚霞的衬托下,是多么动人啊!大自然里隐藏着纯洁和恩惠,我竟然都把它给忽略了。直到这一刻,我才深深地领悟到:原来,太阳、风雨、草叶、昆虫„„全都是造物者为了愉悦我们而安排和使其存在的,问题只是看我们持什么样的心情和角度去欣赏,如何去发现和爱惜它罢了。

⑴最初我对蜘蛛的态度怎样?为什么会有这种态度呢?

⑵后来我对蜘蛛萌生恻隐之心,并把它送到干燥的地方,是由于我看到它 还由于它。

6、它略一迟疑便拼命地挣扎着,艰难地向墙角里爬”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反映了蜘蛛当时什么样的心理?

7、第⑺段写作者看到蜘蛛“奋斗的意志,是那样的坚忍”,便产生了“不该有伤害它的心理”,并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作者认为

8、第⑺段写我静静地看着它爬走的背影,爬走的神态时,心中忽然感到无比的舒泰,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情?

9、作者对蜘蛛结网的看法前后不同,第⑺段中表现作者对蜘蛛结网看法发生改变的一句是

10、第⑽段中“只要你用另一种眼光”一句中的“另一种眼光”的眼光是指

11、用另一种眼光去看,会发现蜘蛛有可爱的一面,作者认为蜘蛛的可爱表现在:它有

的精神,它织成的网。

12、第⑾段中的“直到这一刻,我才深深地领悟到”一句中,“这一刻”指的是

时刻,“我”深深领悟到的内容是

《绿色蝈蝈》训练一 《绿色蝈蝈》训练二

一、1.⑴b,“我”是一个对自然界充满好奇心的人,所以“我”应该急切地“跑”过去,而不是慢慢地“走”过去;蝈蝈嘴小,蝉大,应该是蝈蝈在一口一口地咬蝉,把蝉咬死,而吃和咬都没有这个意思。⑵d,“追捕”比“追赶”和“追击”更明确地表明蝈蝈攻击蝉的目的;“逃窜”比其他词语更突出蝉的速度很快,而且感情色彩更明显。2.作者把蝈蝈比作鹰,把蝉比作云雀。相似的是捕猎的关系,不同的是鹰比云雀大而强壮,而蝈蝈比蝉小得多,看起来也没有蝉强壮。3.作者赋予了蝈蝈勇敢的品质,比如蚂蚁是一种非常善于团结协作的小动物,还有蜜蜂非常勤劳,狗很忠实等等。4.略

二、5.⑴有一种厌恶的感觉。无论在什么地方,它都会张起网来捕捉小虫。无论是怎样整洁的房子,一有了蛛网,就会令人生厌,令人觉得这个屋子里的主人不勤于打扫。⑵那样惊恐,那样吃力地爬着 奋斗的意志,是那样坚忍。6.拟人 对生存的渴望。7.蜘蛛是大自然中的一分子,应该有生存的权利,它的结网是为了经营生活。8.对于在困难中挣扎的蜘蛛,“我”不但没有伤害它,还把它送到干燥的地方,“我”觉得蜘蛛对“我”怀着感激之情。9.它到处结网。原来和人类一样,只是为了经营生活。10.欣赏的眼光 11.不折不挠 在满天晚霞的衬托下,是多么动人啊。(或:一幅最原始而且优美的图画。)12.发现它也有可爱的一面 原来,太阳、风雨、草叶、昆虫„„全都是造物着为了愉悦我们而安排和使其存在的,问题只是看我们持什么样的心情和角度去欣赏,如何去发现和爱惜它罢了。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