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邮政信息技术局设备管理工作汇报

邮政信息技术局设备管理工作汇报



第一篇:邮政信息技术局设备管理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邮政信息技术局自2002年成立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相关处室的大力帮助下,先后完成三网搬迁、邮储统一版本工程、邮政代理保险暨代理开放式基金系统、邮政储蓄和电子汇兑两网互通、外币储蓄等多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基本实现了三网资源整合,**邮政综合网流程再造及信息类业务的迅速发展。通过几年的艰苦

建设,**邮政综合网现已覆盖全市所有邮政服务网点、专业处理中心和各级邮政管理部门。截止到2005年11月电子汇兑共有504个网点机构(汇兑系统机构信息表中记录**网点机构数),其中联网网点数为386个。储蓄联网网点462个,ATM机186台。作为全国邮政综合网的一级节点,还负责着汇接**大区其他15个省市的接入任务,实现了与全国中心、**金卡中心的联网。

目前,**邮政综合网上线的应用系统有邮政储蓄系统、电子汇兑系统等20个已上线和即将上线的应用系统。综合服务平台业务系统已开通代发工资、奖金;代发养老金等18项代办类业务。

截止到2005年11月底,我局固定资产设备6745台/套,设备类别281种,型号345种,品牌234种。在实际工作中我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确保通信生产安全、提高技术支撑水平为目标,全面落实国家邮政局信息技术局、管局下达的各项任务,不断探索设备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结合日常工作实际情况,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并狠抓落实,在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保证了**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为邮政生产和经营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现将我局成立以来设备管理方面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

2002年我局完成三网搬迁工程后,逐步步入正常生产轨道,实现了设备集中、数据集中、人员集中办公,完成了资源整合,流程再造。为了加强运行维护工作,我局组织制定了《**邮政信息技术局网络运行维护管理制度汇编(试行)》,该汇编共有九章18节。

2003年3月制定下发了《**邮政信息技术局设备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共有三章十五条,明确了我局设备三级管理体系,对设备的台帐管理、设备的调拨、报废、借用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该制度的出台确保了我局设备管理有法可依,规范了相关管理规定,理顺了操作流程,完善了我局相关管理工作。

随着外单位在我局主机房托管设备数量的增加,2005年4月下发了《**邮政信息技术局中心机房托管主机暨新系统上线管理办法》。

2005年5月下发了《**邮政信息技术局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和《**邮政信息技术局科技项目管理办法》,明确了工程实施和科技项目研制阶段的设备管理工作内容及流程,从制度上确保设备在在建阶段管好、用好,为验收后能投入生产使用奠定了基础。

二、依靠先进技术手段完善设备管理工作

2002年由管局立项,我局开发研制了《**邮政信息局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该系统是5用户网络版管理系统,具有台帐管理、数据维护、报表统计等多个模块,能打印一维条码作为设备的唯一标识,便于资产清查。

2005年3月根据管局科技处统一安排,我局开始使用由南区计算中心开发的《**邮政生产设备动态管理系统》。该套系统设备管理台帐信息内容丰富,记录了设备的全部信息,弥补了设备购置与使用环节脱节等管理空白点,为后期的设备管理工作积累了详细的基础信息。

针对我局储蓄营业网点多,设备维修量大,在实际使用动态管理系统过程中,对于设备维修信息回填工作量加大等特点,我局及时与项目组沟通,修改相应程序,完善了相关功能,现该套系统已完全能满足我局设备管理工作的需要。通过使用该系统不仅规范了我局设备管理流程,而且得到了使用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的认可,能够准确掌握设备目前运行状态,使今后设备管理工作变得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真正实现了设备一生的动态管理。

三、狠抓制度落实,因地制宜,切实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后,我局狠抓落实,从小事做起,注重平时设备基础数据积累工作,注重使用和维护工作,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每季度对库房进行盘点等,截止到11月底,储蓄网点巡检和处理各种网点故障2396次,巡检ATM机180台次。通过这几年的设备管理工作,我局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难点,主要表现在:

1、我局设备种类多,数量大,遍布全市、郊区533个业务使用单位,点多面广。

2、储蓄网点营业设备,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易搬运等特点,增加了设备管理难度。

3、虽然储蓄网点设备资产归属为信息局,而使用单位却为各储蓄网点业务人员,因此对我局而言很难控制设备安装后不变动,易造成设备台帐数据信息不准确。

4、信息局中心机房储蓄系统、电子汇兑系统、保险系统等各应用系统主机单台价值高,安全性能要求高,不能出现

第二篇:邮政信息技术局设备管理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邮政信息技术局自2002年成立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相关处室的大力帮助下,先后完成三网搬迁、邮储统一版本工程、邮政代理保险暨代理开放式基金系统、邮政储蓄和电子汇兑两网互通、外币储蓄等多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基本实现了三网资源整合,**邮政综合网流程再造及信息类业务的迅速发展。

通过几年的艰苦建设,**邮政综合网现已覆盖全市所有邮政服务网点、专业处理中心和各级邮政管理部门。截止到2005年11月电子汇兑共有504个网点机构(汇兑系统机构信息表中记录**网点机构数),其中联网网点数为386个。储蓄联网网点462个,ATM机186台。作为全国邮政综合网的一级节点,还负责着汇接**大区其他15个省市的接入任务,实现了与全国中心、**金卡中心的联网。

目前,**邮政综合网上线的应用系统有邮政储蓄系统、电子汇兑系统等20个已上线和即将上线的应用系统。综合服务平台业务系统已开通代发工资、奖金;代发养老金等18项代办类业务。

截止到2005年11月底,我局固定资产设备6745台/套,设备类别281种,型号345种,品牌234种。在实际工作中我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确保通信生产安全、提高技术支撑水平为目标,全面落实国家邮政局信息技术局、管局下达的各项任务,不断探索设备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结合日常工作实际情况,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并狠抓落实,在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保证了**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为邮政生产和经营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现将我局成立以来设备管理方面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

2002年我局完成三网搬迁工程后,逐步步入正常生产轨道,实现了设备集中、数据集中、人员集中办公,完成了资源整合,流程再造。为了加强运行维护工作,我局组织制定了《**邮政信息技术局网络运行维护管理制度汇编(试行)》,该汇编共有九章18节。

2003年3月制定下发了《**邮政信息技术局设备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共有三章十五条,明确了我局设备三级管理体系,对设备的台帐管理、设备的调拨、报废、借用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该制度的出台确保了我局设备管理有法可依,规范了相关管理规定,理顺了操作流程,完善了我局相关管理工作。

随着外单位在我局主机房托管设备数量的增加,2005年4月下发了《**邮政信息技术局中心机房托管主机暨新系统上线管理办法》。

2005年5月下发了《**邮政信息技术局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和《**邮政信息技术局科技项目管理办法》,明确了工程实施和科技项目研制阶段的设备管理工作内容及流程,从制度上确保设备在在建阶段管好、用好,为验收后能投入生产使用奠定了基础。

二、依靠先进技术手段完善设备管理工作

2002年由管局立项,我局开发研制了《**邮政信息局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该系统是5用户网络版管理系统,具有台帐管理、数据维护、报表统计等多个模块,能打印一维条码作为设备的唯一标识,便于资产清查。

2005年3月根据管局科技处统一安排,我局开始使用由南区计算中心开发的《**邮政生产设备动态管理系统》。该套系统设备管理台帐信息内容丰富,记录了设备的全部信息,弥补了设备购置与使用环节脱节等管理空白点,为后期的设备管理工作积累了详细的基础信息。

针对我局储蓄营业网点多,设备维修量大,在实际使用动态管理系统过程中,对于设备维修信息回填工作量加大等特点,我局及时与项目组沟通,修改相应程序,完善了相关功能,现该套系统已完全能满足我局设备管理工作的需要。通过使用该系统不仅规范了我局设备管理流程,而且得到了使用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的认可,能够准确掌握设备目前运行状态,使今后设备管理工作变得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真正实现了设备一生的动态管理。

三、狠抓制度落实,因地制宜,切实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后,我局狠抓落实,从小事做起,注重平时设备基础数据积累工作,注重使用和维护工作,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每季度对库房进行盘点等,截止到11月底,储蓄网点巡检和处理各种网点故障2396次,巡检ATM机180台次。通过这几年的设备管理工作,我局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难点,主要表现在:

1、我局设备种类多,数量大,遍布全市、郊区533个业务使用单位,点多面广。

2、储蓄网点营业设备,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易搬运等特点,增加了设备管理难度。

3、虽然储蓄网点设备资产归属为信息局,而使用单位却为各储蓄网点业务人员,因此对我局而言很难控制设备安装后不变动,易造成设备台帐数据信息不准确。

4、信息局中心机房储蓄系统、电子汇兑系统、保险系统等各应用系统主机单台价值高,安全性能要求高,不能出现一丝问题,否则将直接影响生产,对邮政业务的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随着我局承担工作任务的加重,对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上述这些难点,三年来积极探索我局设备管理方法,不断向设备管理要效益,具体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一)严格按设备管理流程对设备进行从入局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

从设备入局伊始便由网络运行部进行入库登记,由库房管理员与经办人一同进行验货,并将入库单与发票一同送财务部门,财务部门见到发票(发票上须有局设备管理员签字)和设备入库登记表方能为设备购置部门报账。设备领用时,做出库登记,必须由该部门设备管理员前来领取设备和设备条码标签。通过规范该流程,能确保设备一入局便进入设备管理流程,避免前期购置与设备使用相脱节的管理盲点,在整个设备使用生命周期里,由设备管理员对设备维修、调拨等信息进行维护,充分发挥设备管理员的作用,确保设备终生管理到位。

(二)对关键环节设备的维护采用定期巡检与维修相结合方式进行

因我局负责维护的储蓄主机、电子汇兑主机等设备是邮政大型生产系统的核心,一旦出现问题造成的后果将十分严重,因此我局除在工程建设上考虑双机互备方式,避免单点故障外,还与设备供货商签定维护协议,定期对这些设备进行健康检查,由维护厂商出具书面报告,并由我局工程师签字认可。若一旦出现硬件故障,除在局内准备一定数量的备件外,维护厂商须及时响应并在2小时内到达现场进行及时维修,以保证业务生产不中断。

对于我局主机房配套设备,如空调、UpS等专业性极强的设备,我局也是采用此种方式。与专业维修公司签订维修协议,不仅能保证设备处于良好使用状态,缓解专业工程师紧缺状况,也能避免因贮存相当数量的备品备件而占用资金,占用库房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定期维护,减少了设备故障的发生率,不仅提前将故障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且有效地保障了设备效能的充分发挥,为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对于储蓄网点营业设备采用以自修为主,外修为辅的方式,保证了网点设备使用完好,为储蓄业务发展做好支撑

储蓄网点有终端、计算机、存折打印机、报表打印机等设备,有些设备使用率极高,设备维修量很大。信息局成立之后,储蓄网点设备维修沿用储汇局以前维修方式,设备出现故障后送外修,送外修一般需有上门开机费和更换零配件等费用,有时外修周期长,不能保证网点正常使用。针对这种情况,我局2003年初终端维护部成立了维修组,主要负责网点营业设备的维修,在实际工作中技术人员不断提高维修技术水平,不断探索维修工作方法。

经统计,我局2004年维修打印机783台,打印头365个,终端251台;2005年1¬至10月维修打印机1349台,pRⅡ打印头239个,终端79台。以pRII存折打印机和OKI报表打印机为例,2004年这两种设备自修共节省99万余元,2005年1月至10月共节省89万余元。实践证明,通过自修不仅锻炼了技术队伍,缩短了维修时限,提高了服务质量,也为企业节省了大量资金。

(四)自主研制,走大修改造节约之路,为广大邮政储户提供便捷服务

2005年7月经管局批准,由我局终端部自主研制开发了《ATM出钞加热模块》,该技术改造项目主要解决ATM自动柜员机在冬季由于环境温度低而使出钞故障增加的问题。据调查目前各ATM自动柜员机生产厂商均没有较好的解决办法,而且既便是对该模块进行改造其收费都较高。在经过大量艰苦、细致的调研工作后,我局决定走自主研发的道路,对ATM加温模块进行改造,仅此一项就为局里节省了大量的资金,而且加装此模块后ATM自动柜员机的开机率得到显著改善,实现了较好的收益。

(五)加强设备管理理论知识培训,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设备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一起每年对全局设备管理员进行一次培训。就有关固定资产,设备管理等知识进行讲解,使设备管理员明确工作流程和要求,为更好地做好设备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六)加强设备检查考核力度,提高设备使用效能

针对综合网主机系统、网络系统、机房配套设备等日常运行工作纪录、设备状况、故障库积累等情况,由网络运行部每月对生产部门进行二次检查。目前,已组织了28次检查,并在我局自办刊物“京邮信息技术通讯”上登载。对于不合格者限期整改,并纳入绩效考核。除此之外,我局还每年接受国家局信息局组织的安全检查。今年9月22日至23日,作为华北区组长单位,我局组织召开了“华北区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安全运行座谈会”,参加此次会议的有五省市邮政信息局的领导和代表。

会议期间,除了进行交流座谈外,与会代表分成四组分别对我局主机房进行了检查。通过检查,各省市邮政信息技术局一致认为:**邮政信息技术局机房环境较优,管理严格规范,人员组成合理,素质较高,文档完整,维护手段先进。

总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局干部职工的努力下,我局确保了综合网安全稳定运行,有力地支撑了各类业务的飞速发展。

在这三年的设备管理工作中,我局不断总结、不断摸索,逐步寻求一条适合我局发展模式的设备管理之路。虽然我局建局时间不长,设备管理还处于发展时期,但我们相信在管局的正确领导下,在我局全体职工的努力下,我局将积极向现代设备管理方向迈进,向设备管理要

效益,确保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一定能为邮政业务的迅猛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第三篇:公司设备管理工作汇报

天顺站设备管理工作年底总结

我从2009年7月15日就职于新奥天顺站以来,可以说在公司设备管理“艰难”的走过了近半年的时间,说“艰难”确实我没有想到搅拌机组会存在这么多的问题待解决,这半年来确实天天也在解决机组存在的问题中度过。

还好在这半年期间站内各级领导都给了我工作中非常大的支持与指导,尤其是余总和温经理,设备上点点滴滴的进步与你们是分不开的,非常感谢你们!

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各部门的配合和设备部门全体维修人员的共同努力落实,公司的设备管理工作在本末才有了一些进步,搅拌机组及砼运输车辆运行稳定性有所提高,未发生较大的设备及人生安全事故。现将本设备管理工作情况向公司总结如下:

一、本本站设备部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

1、根据设备现实情况对关键部位配件做了更新,如:更换了输送机皮带、主机减速机等。为降低冬施生产成本,新建了两台一吨的燃煤锅炉。

2、从人员配备、职责分工及作业效果及机组存在的问题等环节进行系统的清查与改进。

3、逐步建立了设备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逐步按规定落实。重新整理了站内所有设备的台帐并一一核对。

4、逐步建立了各主要设备定期维护保养巡检制度,并按制度组

织实施,确立了主要运转设备的定修周期。

5、每周开维修班例会,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与维修人员共同商讨问题设备的维修方案。

6、做了搅拌机组及车辆的月、季、年维修保养计划,并按实际生产情况一一落实。

7、做了各主要设备备品备件的选型与采购及计划。

二、设备部工作存在的不足与计划改进

虽然设备的管理上是有了一点小的成绩,但我自认为设备管理工作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1、设备维修计划与落实情况误差较大;2010年设备维修计划要切实的与生产计划挂钩,做到“保设备,保生产”两不误。

2、人员管理力度不够;下设备部将按公司有关规章制度严格要求相关人员,做到绝对服从管理。

3、对设备维修人员(包括我)的故障预防意识有待加强;做为下改进重点,争取把维修工作方式由“救火型”改为“预防型”,由“被动型”改为“主动型”。

三、2012设备部计划工作:

1、继续加大力度落实09年未完成设备管理工作。包括协助车队长管理车辆方面的工作。

2、建立、修订完善设备管理制度逐步与实施,制定车辆司机奖惩制度以提高司机维护保养车的积极性。

3、加强设备维修、司机及操作人员的岗位技能指导力度,促进

设备维修、司机及操作人员整体水平及专业知识的提高。

4、加强设备维修、司机及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防止恶性事故的发生。

5、加大设备隐患排查和整改力度,继续强化设备润滑管理。

6、强化设备配件质量监制和验收工作,加强设备配件管理,严格设备配件材料计划的全面性和合理性及督促采购的及时性.7、根据公司设备现状,设备部计划将维修班、电工班、汽修班合并为机电维修班,这样可以增加维修总体力量,与到维修任务时可以发挥各自的特长,因考虑到总体还是机修与汽修维修量大,所以我建议减去一名电工,增加一名会电气焊及强弱电的人员任维修班班长。

以上就是我从2009年7月15日在公司入职至今,所做的工作及2010年工作的改进与计划,望公司领导给予批评与指正。以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为保障公司下更多的生产任务我会更努力!

总结人:

年月日

第四篇:2014特种设备管理工作汇报

2014特种设备管理总结

2014年,在市、县各级质量技术监督局特设部门和特种设备检验部门的指导、关心、支持下,经公司各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按《2014特种设备工作计划》,特种设备管理各项工作正常进行,实现了特种设备安全使用零事故。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锅炉

今年R134a车间新装有机热载体锅炉2台,今年5月份进行了安装监督检验,根据节能环保要求和生产需要,于5月份淘汰。现有2台25t/h锅炉为日常生产供汽;另有2台导热油炉为R134a生产系统供热。7月份1#25t/h锅炉进行了外部检验,同时,其安全阀进行了在线校验;10月份2台导热油炉进行外部检验;12月份2#25t/h锅炉进行内部检验。各台炉的安全附件均按要求进行定期校验。目前,公司的锅炉在安全、环保、节能的状态下运行。

二、压力容器

1、固定式压力容器 我公司在用固定式压力容器共300多台,严格按照特种设备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日常管理。先后进行了142b回收工段技改、141b车间生产系统改造和R134a生产线系统的扩建工作,淘汰了141b反应釜6台、142b反应釜1台;新增R134a反应釜2台等主要设备。新增设备严格按特种设备管理要求进行设计、选型、审批、试验、注册检验和验收。目前,在用压力容器运行良好,技术档案、操作规程、运行、维修、检验、检测记录完整。7月份,金华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检验人员来公司对275台到检验期限的压力容器进行了定期检测,全部合格。报废两台。

2、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站 根据特种设备管理要求,公司将罐式集装箱充装从气瓶*槽车充装站分离,建立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站。建站评审的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评审工作正在进行。4月份,组织AHF罐箱管理交流会,与森田化工罐箱管理人员讨论AHF罐箱在充装、运输等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我公司现有各种移动罐式集装箱(下称:集装箱)204台(其中:AHF集装箱64台、141b集装箱1台、R22集装箱17台、R32集装箱12台、R125集装箱17台、R143a集装箱3台,R134a集装箱90台)。在用集装箱检验率为100%,检验合格率为100%。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检验人员来公司对在用集装箱进行了定期检验,5月份检验了43台(其中检验39台,全面检验4台); 11月份检验86台(其中检验26台,全面检验60台);另外,今年将新增各种集装箱75台,已于使用前注册检验。集装箱安全附件检验和外贸用集装箱同BV船级社检验按照相关法规,在海关进行校验。

三、压力管道

四、起重设备

我公司有起重机械12台,今年三月份对新萤石粉仓库,AHF保全室起重机械进行了安装监督检验,另外几台行车没有到期9月份,对公司在用起重设备进行专项检查,对所有行车的轨道进行测量、调整,电气设施进行全面检查;10月份,对3台腐蚀严重的室外行车进行了防腐;结合公司月度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确保起重设备不带病运行。起重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严格按规程操作。目前,各行车运行正常。

四、电梯

五、厂(场)内机动车辆

六、安全阀

本分5批次送检安全阀134余只,在用安全阀送检率达100%。

七、仪表

仪表是化工生产重要控制仪器设备,定期检验是确保生产控制精确的保证。根据我公司与如东县质量技术监督检测中心的定期检验协议,如东县质量技术监督检测中心于1月份对我公司所有数显温控仪表进行了校验;5月份对所有在用压力表进行了第一次校验;11月份进行了第二次校验。公司在用各种强检仪表检测率达100%。另外,对于特殊用途的仪表,由仪表管理人员定期送检。

总之,今年的特种设备管理工作,根据本特种设备工作计划顺利进行,各项管理制度得以落实,人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均有较大提高。

2015年1月5日

第五篇:设备管理大检查工作汇报

文章标题:设备管理大检查工作汇报

分公司领导:

2006年10月11日上午,以公司生产协调部为笼头的设备检查小组对我分公司开展了现场设备管理检查或管理台帐、机械设备、施工机具运转、巡查记录,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设备维修保养规程等基础资料检查,检查结果如下:

一.现场检查分公司所属机械设备、施工机具

5台:活动焊机3台,机动翻斗车1台,运输机动车辆1台,查出问题10项。

1.新大华焊机三台

(1)无接地。

(2)运转记录本与机号不符。

(3)缺机油。

2.矿车一台

(1)车身太脏。

(2)机器漏油。

(3)电瓶液过高。

3.解放双排(津A22715)

(1)左后轮刹车分泵漏油(无刹车)。

(2)车体锈蚀严重。

(3)驾驶室地板下有水。

二.检查分公司所属设备管理台帐,机械设备、施工机具运转、巡查记录,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设备维修保养规程等基础资料。查出不合格项4项。

1.无年初设备年购计划。

2.无操作手持证上岗管理台帐。

3.分公司组织结构图,设备管理员名称不符。

4.技术档案,一、二级保养记录不完整。

三.检查组提出的问题:

1.查出的不合格项全部尽快整改。

2.统计上报分公司所属机械设备定人定机(一人一机)明细表,真实反映分公司所属机械设备定人定机缺员状况。

路桥公司建安分公司设备管理员

符天贵

2006年10月12日

《设备管理大检查工作汇报》来源于teniu.cc,欢迎阅读设备管理大检查工作汇报。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