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2013年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一、规格及字体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一般使用标准简化汉字,排版采取紧凑格式,不允许留有大量空白。正文采用小4号宋体,纸张为A4标准格式,双面复印。
二、论文顺序
论文顺序依次为:封面、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主要符号表、正文(含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从正文到最后,每一页的最上方有页眉。
页眉用5号宋体,两端对齐排列。页眉以各章节名称(起始章节起)以“硕士学位论文”字样标示,页眉外侧为章节名,页眉内侧为“硕士学位论文”。页码从正文开始按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页码位于页面底端(页脚),对齐方式为“外侧”。
三、论文规范
1.封面
论文封面采用全校统一格式,硕士学位论文论文封面为蓝色,论文封面必须填写分类号,分类号可在图书馆查阅获得。
论文题目应是既能概括整个论文的中心内容,又能引人注目。论文题目不能超过35个汉字。学科专业的填写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专业目录中的专业为准,一般为二级学科,按一级学科培养的则填一级学科。
2.中文摘要
论文摘要由题头、摘要正文、关键词、论文类型等部分组成。题头在首页的左上方,包括论文题目、学科专业、学位申请人及指导教师姓名。
摘要正文约1000字左右,一般包括:从事这项研究工作的目的和重要性;完成了哪些工作(作者独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相应结果的概括性叙述);获得的主要结论(这是本摘要的中心内容);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应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http://100academic.com
http://unielite.pro http://
论文关键词的选取要简明扼要,切忌罗列过多。
论文类型包括:
a.理论研究;
b.应用基础;
c.应用研究;
d.研究报告;
e.软件开发;
f.设计报告;
g.案例分析;
h.调研报告;
i.其它。
3.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的内容和格式必须一致。中文“摘要”的英文译名统一为“Abstract”。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处不要求学位申请者及指导教师签字。
4.目录
目录是论文的提纲,可以帮助读者查阅所希望了解的内容。目录中应有页号,页号从正文开始直至全文结束。目录中应罗列两级标题,样式如下:
第一章 ×××ׄ„„„„„„„„„„„„„„„„„1
1.1 ×××ׄ„„„„„„„„„„„„„„„„
25.主要符号表(主要针对理科)
如果论文中使用了大量的物理量符号、标志、缩略词、专门计量单位、自定义名词和术语等,应将全文中常用的这些符号及意义列出。如果上述符号和缩略词使用数量不多,可以不设专门的主要符号表,而在论文中出现时加以说明。
论文中主要符号应全部采用法定单位,特别要严格执行GB3100~3102:93有关“量和单位”的规定。单位名称的书写,可以采用国际通用符号,也可以用中文名称,但全文应统一,不要两种混用。
6.正文
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文科一般可包括:前言、论证部分(包括理论推理和实证分析)、讨论与结论。
硕士学位论文不少于三万字。语句要精练通顺,条理清楚,文字、图表清晰整齐。
前言部分主要论述论文的立项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研究思路、技术路线等。结论部分着重总结出论文的创新点或新见解及研究展望。
论文中的插图要精选,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图要清楚,但坐标比例不要过分放大,同一图上不同曲线的点要分别用不同形状标出;图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同正文表述所用一致;图序与图名应居中置于图的下方。
论文中的表格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表序及表题应置于表的上方。
论文中的公式编号应用括号起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
图、表中的字体以5号字为准。如排列过密,用5号字有困难时,可小于5号字,但不得小于7号字。图、表、公式等与正文之间要有6磅的行间距。
文中的图、表、附注、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或连续)编号。如:图2-5,表3-2,公式(5-1)等。若图或表中有附注,采用英文小写字母顺序编号,附注写在图或表的下方。
7.致谢
致谢中主要感谢导师和对论文工作有直接贡献和帮助的人士和单位。致谢言语应谦虚诚恳,实事求是。
8.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格式应符合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2005,列出的参考文献务必实事求是,论文中引用的文献必须列出,未引用的文献不得出现。参考文献序号按所引文献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引用文献应在论文中的引用处加注文献序号,并加注方括弧。
第二篇: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会要求
新疆大学研究生论文答辩会
工作要求及工作程序
一、研究生论文答辩会工作要求
1、论文答辩委员会对论文必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严格把关,维护学位的声誉,不得降格以求。
2、答辩要发扬民主,在学术观点上可各抒己见。
3、论文答辩会一般以公开方式举行,校内外有关人员可列席旁听。
4、论文答辩应逐人进行。
二、论文答辩会工作程序
1、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会开始。
2、指导教师或会议秘书介绍情况
⑴ 对答辩人情况的介绍
应介绍答辩人执行培养计划、进行课程学习、从事科学研究以及完成学位课程考试和外语情况和学位论文的情况。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还应宣读论文自评结果(包括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同等学力人员的论文答辩,还应介绍申请人申请学位的有关材料(如申请硕士学位前的学历及国家外语、综合考试情况)和审核工作情况。
⑵ 宣读校内外专家论文评阅书。
3、论文答辩人简要介绍论文主要内容
答辩人应着重阐述论文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以及其他需要补充说明的问题。答辩人对论文的介绍一般是二十分钟,博士生可适当延长。
4、委员提问和答辩人回答问题
答辩委员会委员应注意多提问题,避免对论文进行过多的评论。
答辩人应科学地、准确地回答答辩委员会委员提出的有关问题。答辩人可携带与论文有关的书刊资料,经答辩委员会主席同意,可翻阅查证。
5、答辩评分及投票表决
答辩委员会主席根据答辩进行的情况,并征得其他成员同意后,宣告答辩告一段落,申请者和旁听人员退席。
答辩委员会委员应根据评分要素,以及答辩人对论文的自我评价,对答辩人的论文本身及答辩情况作出科学评分,并依照评分结果将论文定为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答辩委员会应对答辩人答辩情况充分交换意见,经全体答辩委员会成员2/3(含2/3)以上投票,作出是否通过答辩和建议授予学位的决定。
6、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决议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应对本次所有答辩作出决议,并形成书面决议经分委员主席签字后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第三篇: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要求
西南科技大学关于学术型、高校教师研究生
学位论文工作中期检查的基本要求
一、检查内容:
1、开题报告
2、实验记录(理工科);调研、调查记录、案例收集等(文科)
3、论文研究工作进展情况:
1)论文题目与开题报告的题目是否吻合,不吻合的原因;
2)论文的创新点;
3)论文内容与进度:如实际进度与开题报告中的计划进度延后,说明延后原因,和达到计划进度拟采取的措施;
4)目前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发表的文章(包含已有录用通知的),参与撰写的专著(正式出版),参与的课题,科技获奖,获国家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等;
5)查阅的参考文献。
二、检查方式:
各学院成立专家组检查、打出等级<分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等),并完成《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结果汇总表》和《总结报告》。
—1—
第四篇:山西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要求
山西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要求
一、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一)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或由一组论文组成的一篇)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应是学位申请者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不得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学位论文的学术观点必须明确,且逻辑严谨,文字通畅。
(二)学位论文的字数
1、硕士学位论文: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至少3万字
二、学位论文撰写要求
学位论文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封面(中英文)
2、论文目录(中英文)
3、中英文摘要、关键词
4、正文
5、参考文献
6、发表文章目录
7、致谢。具体要求如下:
1、封面(中英文):采用研究生学院规定的统一封面
2、论文题目不超过20个汉字
3、中文摘要:硕士学位论文1000字,包括目的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结论等
4、中英文关键词:3-5个,用分号“;”隔开
5、英文摘要:硕士学位论文1500字
6、正文:学位论文的核心部分(1)引言(综述)
该部分重点阐述研究工作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包括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尚未解决的问题);本论文解决的科学问题、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2)具体工作
该部分是学位论文的核心,也是作者的具体研究工作。要求实事求是,客观准确,合乎逻辑,层次分明,语言规范。
7、注释:学位论文中凡属原文引用他人的观点、结论、数据等,须加注释。注释应作为脚注在当页下分散著录,圆圈标注,例如①②…….8、结论:概括性语言,要求精练。着重总结研究工作中创造性的成果(新的见解、发现和发展),以及在相关领域中的学术地位、作用和意义。
9、参考文献:按学位论文中所引用的文献的顺序,列于文后,格式应规范,一律用右上标的格式,书写格式为:(1)文献为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起止页码(参《山西大学学报》)。
(2)文献为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单位,年份,起止页码(参《山西大学学报》)。
(3)文献为其他类型成果(获奖、专利、鉴定等)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项目名称.获奖名称、等级或鉴定单位,时间。
10、发表文章目录
研究生在读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书写格式同
二、9、(1)
11、致谢:对在学位论文完成过程中给予的各类资助、指导及协助完成论文工作、提供各种便利条件的单位或个人表示的谢意。
12、承诺:研究生学院提供统一格式,经研究生签字后,附在学位论文之后一并装订。
13、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1)个人简况:姓名、性别、籍贯、个人简历、学习或工作去向。(2)联系方式:联系电话、电子信箱等。
三、学位论文排版要求
(一)论文封面
专业学位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研究生,论文封面的题头写“山西大学200×届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二)中文摘要
1、“中文摘要”四字(小三号黑体),每字间空两格(注:“一格”的标准为一个汉字,一下同)。
2、“中文摘要”下空一行,打印摘要内容(小四号宋体)。
3、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小四号宋体),其后为关键词(小四号宋体),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三)英文摘要“ABSTRACT(小三号Times New Roman加粗)”下空一行打印英文摘要内容(四号Times New Roman),摘要内容后下空两行打印“Key words(四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其后关键词小写,(四号Times New Roman),每个关键词的首字母大写,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四)正文
普通专业:论文正文和参考文献为宋体小四号字;一级标题为三号黑体,段前段后各空0.5行;二级标题为四号黑体,段前段后各空0.3行;三级标题为小四号黑体。
(五)页面设臵
1、一律用A4纸双面打印。
2、页面设臵:页边距上下各2.75cm,左右各2.8cm,页眉1.9cm,页脚2.2cm,行间距固定值22磅。
3、从正文开始标页码,单页码标在正面,双页码标在反面,页码居中。
(六)页眉
奇数页,本章节标题;偶数页,学位论文题目
四、学位论文其它要求
1、研究生学位论文一律由自己录入排版,打印成文后,经导师签字同意,报研究生学院审核后,到印刷厂印刷装订(统一封面)
2、论文印刷费用自理。
3、每位研究生交研究生学院3本学位论文,交本学院1本。
4、封面、目录、摘要样本见附录
附录1
山 西 大 学
××××届在职人员攻读××××专业学位论文
(小三号黑体)
诚实信用原则
在非强制行政行为中的使用
(小一号宋体)
(黑体四号)作者姓名(Name)(四号Times New Roman)××××(四号宋体)
指导教师(Supervisor)××××
学科专业(Major)××××
研究方向(Field of Research)××××
培养单位(Department)××××
学习年限(Research Duration)200×年×月-200×年×月
附录2
目录
(三号黑体,中间空两个字符)
引言(小四号黑体)…………………………………….1 第一章××××(小四号黑体)……………………….1 1.1××××(小四号宋体)…………………………..3 1.1.1××××(小四号宋体)………………………..3 1.1.2××××(小四号宋体)………………………..5 1.2××××(小四号宋体)…………………………..9
附录3
中 文 摘 要(小三号黑体)
我国现阶段经济的增长和运行…………………………………………...………………………………………………………………………………………… ……………………………………(小四号宋体)
关键词(小四号宋体):消费需求(小四号宋体);供给约束;……….附录4
Title(小三号Times New Roman)
(小三号Times New Roman)Graduate Name(Major)
Directed by..(小三号Times New Roman)ABSTRACT(小三号加粗Times New Roman)
The present of our country increseas…………………………….………………………………………………………………………………
…………………………..(四号Times New Roman)。
Key words(四号Times New Roman):Consume the need(四号Times New Roman);Supply the stipulation…………………
第五篇: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
背景与研究现状:
连梁是剪力墙结构中的重要构件,它是墙肢之间传力的纽带。它在地震作用下的承载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的优劣对整个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要求连梁同时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延性和变形能力,因此同时提高连梁的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是改善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的关键和难点。为了解决传统连梁所存在的设计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就针对这一问题做出大量研究,为了改进钢筋混凝土连梁延性,到目前为止,提出了带通缝连梁、带连接键连梁、斜对角交叉配筋混凝土连梁、菱形配筋钢筋混凝土连梁、劲性筋钢筋混凝土连梁和组合连梁控制结构体系等形式。
检索的最新资料:
[1]张宏站,张瑞瑾,黄承逵.钢纤维高强混凝土连梁抗剪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7.11;15-2
2[2]戴航.混凝土高层建筑抗震自控系列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01.3;10-20
[3]刘清山.抗震剪力墙小跨高比连梁的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4[4] 杨萌,黄承逵,刘毅.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抗剪性能试验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5,45(6):842-846.意义和预期目标:
意义:将钢纤维用于连梁中以构成钢筋钢纤维了混凝土连梁和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组合抗震剪力墙结构是解决剪力墙结构难题的优良途径。通过研究不强度钢纤维混凝土连梁的抗剪性能,明确钢纤维混凝土连梁与联肢剪力墙之间的刚度、延性和承载力等局部性能与整体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而确保钢纤维混凝土连梁达到延性联肢剪力墙对连梁的刚度、延性和承载力的要求。
预期目标:
1.分析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中连梁的受力特点,确定考虑剪力墙端部约束的适合连梁受力特点的钢筋钢纤维混凝土连梁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模型和加载方法。
2.研究钢纤维对钢筋混凝土连梁承载能力、抗裂能力和抗震性能的影响,提出钢纤维对不同强度等级凝土连梁的延性、耗能、刚度衰减等效果的影响。
3.整理试验数据,得出试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并对位移延性、承载力退化、刚度退化和耗能进行综合分析,得到钢纤维对不同强度等级凝土连梁的影响。
实验设计和研究安排:
实验设计:本实验变化参数为连梁的混凝土强度,强度等级分别为fcu=30 Mpa、40Mpa、50 Mpa、60 Mpa、70 Mpa、80Mpa,跨高比l/h为2.0;钢纤维体积率为ρf=1.0%,钢纤维的长径比为lf/df=60.共六个试件,其中控制连梁高度为400mm不变。通过反复加载进行试验,对测得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相应结论。
研究安排:预计2011年2月前准备并完成开题,2011年3月~2011年4月进行构件浇注,2011年5月~2011年7月研究实验,2011年8月~2011年12月论文撰写和补充实验,2012年1月~2012年4月论文修订、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