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我忠实的朋友 读《我底记忆》有感

我忠实的朋友 读《我底记忆》有感



第一篇:我忠实的朋友 读《我底记忆》有感

我忠实的朋友

——读《我底记忆》有感

戴望舒的《我底记忆》是其艺术诗歌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不同于前期的《雨巷》一类诗歌,《我底记忆》抛弃了华丽的意象表现手法,而采用了一种亲切、朴素的语言叙述方式。

在《雨巷》中,诗人描绘的是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全诗的语言正如江南的雨巷一般淋淋漓漓,飘动着绵雨的惆怅。而《我底记忆》则是侧重于内心感悟的叙写,用各种日常事物去表达内心一种抽象的情感,将这些无形的记忆表现在象征的意象之中。诗中“燃着的烟卷”,“绘着百合花的笔杆”,“破旧的粉盒”等一系列普通意象的组合,既十分形象的表现出记忆纷繁丰富的特点,同时也烘托出了诗人记忆的广阔与微妙的结合。

在诗中,作者将自己的记忆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成为了他“忠实的好友”。而第二段诗文中,那些意象的排列组合也是恰到好处的拉近了记忆与自己的关系。这些意象有远有近,有从前的有现在的;这些时空的错落组合,更是给记忆增添了亲切、生活的气息。“在一切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东西上,它在到处生存着,像我在这世界一样。”这句话其实正是对以上所有意象的概括,诗人的记忆正是诗人存在这个世界的凭证,是诗人那颗不断咀嚼过去美好而酸楚生活的灵魂。

而第三段诗文,则是描写了当记忆到来时的感受。“它胆小,它怕着人们底喧嚣”,它是我寂寞的朋友,“在寂寥时,便对我来做密切的拜访。”我认为在这一段的记忆中,有很大程度上是诗人对爱情的记忆。“爱娇的少女底声音”是一处十分明显的对爱情记忆的象征。除此之外,“它底声音是没有气力的,而且还夹着眼泪,夹着太息”也隐隐的透现记忆中青涩少年时那有笑有泪的爱恋。同时,将记忆认定为“寂寞”时的拜访,是对记忆涌现时总是在安静独处的环境中。

就全诗来看,诗人的记忆并不是美好的,在这些记忆到来时,诗人的情感是沉重的、苦闷的,是“夹着眼泪,夹着太息”的。记忆“锁锁的永远不肯休止,除非我凄凄的哭了,或是沉沉的睡了”。虽然诗人回忆的时光是悲伤的,但是诗人“永远不讨厌它”,这不仅是因为“回忆忠实于诗人”更因“诗人忠实于回忆”——无论是怎样的回忆,这都是属于诗人的。诗人这一生的价值都蕴藏在这回忆中,因此,我们阅读全诗丝毫没有品读出诗人对回忆的排斥。诗人在一袭袭感伤的记忆涌现时,仍然愿意去回味这一抹酸涩的味道。

《我的记忆》不同于《雨巷》的另一特点是其诗句长短不齐的错落。全诗语句看似随

行编排,没有韵律感,但实际上,诗人的这一种排列恰恰使诗意流露在了诗象上:在参差不齐间,我们似乎可看到诗人内在情绪的起伏张弛。同时,这种不受约束的飘忽不定也映衬了“我底记忆”的朦胧与复杂。因此,虽然从外在文字看,这首诗似乎没有音律节奏,但事实上,它的音乐美是蕴藏在内在思想与叙写逻辑上的。

就个人而言,我喜欢《我底记忆》胜于《雨巷》,这也许有生活经历、背景环境的影响,对于我那《我底记忆》中那种朴质但又寓意隽永的语言是十分美丽的,在品读中我常常能感受到作者通过“记忆”所散发出来的寂寞苦闷但又充满向往的复杂情感,令我不免佩服与触动。

第二篇:读《我的生死记忆》有感

读《我的生死记忆》有感

读完这本书,我有太多的感慨,禁不住提起笔来仅用一些苍白的文字来形容我内心的感受。

一个人,生于泥土,落于尘埃,在大千世界中生死看似固然的,然而,在灯红酒绿中,人们对生死却是茫然的,不能坦然迎接,于是便有了悲嚎、眼泪、休克、绝望等诸多词语的出现,这一切看似用来修饰生死离别,却也是源于生死。

我本认为自己是个多么坚强的女性,不管在怎样的情况下,都能坦然面对挑战,输赢在我成长的24年中也落下了光辉的篇章。然而,读了《我的生死记忆》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我是这般脆弱,和柳叶刀的笔相比,我连骨子里都脆弱了,我和大千世界中的芸芸众生一样,不敢正视生命中那温柔的一角。有人说,柳叶刀是手术刀,可我认为她的笔就是那把寒光逼人的手术刀的锋刃,刚划过皮肤的时候,皮肤的划痕是白色,几秒钟后才会有血从无数的毛细血管里渗出来。于是,在那血淋淋的一刻,过去就这样一点点的被解剖出来了,生命的火把在雨中无情的熄灭了,生命的终结也得到了诠释。于是乎,我想到了我们活着的人,在看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解剖时,内心是否曾激起千层浪?内心是否有一丝怜悯之情悄然掠过?亦或是那么一滴轻轻地、湿润地东西划过你的双颊?看到病人因抢救无效而盖上白布的一刹那,你是否看到了将来属于自己的宿命?可曾扪心自问,等死神的双手毫无征兆的扑向你的时候,你可否淡定对待?其实,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有爱、有恨、有痛、有悲,流过汗、溅过血、打过架、撞过车、抢过劫……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幸经历过,你不必鄙视这一切或说对丑陋的东西视而不见,轻描淡写,这都是成长的过程,都是一个人的生活经验,人生的经历,只是有人悲伤,有人幸福,人无贵贱高低之分,这话听起来似乎很虚伪,怎么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呢!不然,当官的和百姓相比,为什么前者办起事情来就利索的多呢?但是,我这里所说的是人的本质,人生下来赤裸裸的,走时也赤裸裸的,连半点东西都带不走,这有何高低贵贱之分呢?生命的来临就预示着死亡的不可避免,死亡未必不是一次新生,大自然中一切都是不断循环更替的,人类也不例外,用一句话说:那就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读了《我的生死记忆》这本书,觉得柳叶刀真厉害,她笔下的生灵都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人物,唯有一个叫苇的姑娘似乎不同寻常点,可是,在她的笔下,哪怕是一只蚊子,都会无限的鲜活起来,显得特别有生命力,在她的笔下,爱恨情仇,生老病死,一切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强悍,似乎让人觉得自己真的不如她笔下的所有人。我很佩服柳叶刀,不仅是因为的她的文章写的好,更是因为她这个人,尖牙利齿、咄咄逼人、才华横溢、刚正义气,这是读过这本书后,她在我心目中的印象。她在书中写了很多处自己是干卫生员工作的,每天给各种类型的病人端屎倒尿,我佩服她,换成是我,做不到!我们这一代的人,尊老爱幼的观念不知何时已奢侈的把丢在了一边,今天哪怕是自己的亲人卧病在床,让你去端屎倒尿,也许三两天没话说,时间

一久,肯定满腹牢骚,然而,我们和柳叶刀相比,不觉惭愧和无地自容吗?也许,你会说,这是她的职责,她的工作,她拿工资呢,那么难道伺候、关心我们的家人就不是我们的责任了吗?难道你已经忘记了是谁从你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开始就一把屎一把尿的把你拉扯大了?人活在世上为的是什么?生活!也许为了送走死的,迎来新的,留下美好的,带走不快的。

我最敬重的是柳叶刀对死的淡定。那么多的死亡,堆积起来,已将文字的太平间铺满。她笔下的小人物,将残酷与温情,苦难和快乐,理想和荒谬,忠诚和愚蠢……紧紧的纠缠在一起,压着人的神经,撕扯人的脏腑,那些如老照片一样渐淡渐远的轮廓,那些对人生百态的素描和渲染,那些陌生而又潜藏人性奥秘的故事,都被刀尖一点招魂而来,柳叶刀用简练传神的叙述和劈头盖脸而来的动感画面使之复活,让我们认识到死是生命的最终归宿,是生的唤起之铃。

然而,柳叶刀的文章是不是就一点弊端都没有呢?我想不是的,她的整本书里的人物,或老或少,都有生死体验,活下来的人很少,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她的生活态度,她是不是一个悲观的人呢?虽然她自己坦言是一个极乐观的人,可是她的文字让我怀疑她的人生观,她所描写的一片死亡,会不会把读者领进一片灰暗的世界?让我们原本澄净的天空蒙上一层灰色?她原本是想借助死亡,让所有的人都能珍惜生命,看到光明、希望,坦然面对人生的生生死死,可是,她笔下所表现的这样多的死亡会不会适得其反,让人更惧怕死亡呢?

这个世界上,有人孤枕难眠,有人有情人终成眷属,有人官场得意,有人失意、不得志,有人小材大用,有人大材小用,很多人正为自己的不幸痛苦着,可是有人早就不在了,比起他们,我们还知道痛苦。活着,本身就是一件好事情,干活、聚会、吵架、高兴、哭、笑、甚至爱、恨和领导顶嘴,那是因为我们有生命,书中说人生最愉快的时间就是两个十年:一个是生出来的十年,还没有忧愁压力,第二个是六十到七十岁,退休了,还有力气为自由折腾,你们看,活着不管是痛苦还是快乐,多好啊!至少还可以看到明天的太阳是怎样升起的,人的生命是多么伟大,我们没有权利自私的剥夺掉它,请在座的每个人都能好好的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

石门镇新群小学 周伟俊

第三篇:读《我的山野朋友》有感[范文]

读《我的山野朋友》有感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我的山野朋友》系列之七彩猴面,这本书的作者是刘先平。他是我国现代大自然文学的开拓者。我一看这本书就入了迷,爱不释手,一口气就将他读完了。因为这本书写得与众不同,十分优美。

这本书写的是作者为了观察金丝猴,在山野里跋涉了三十多年,终于找到了金丝猴。金丝猴那五彩斑斓的面孔和灵动飞扬的神采让作者忍不住的想给猴王照相,但是每次照相都被猴王袭击,作者为什磨专门袭击他,经过反复努力。最后,他终于明白了,原来,摄像机口就像枪口,近几年由于人们捕杀许多野生动物,使它们的生活环境遭到破坏。作者这一次探险,虽然遇到种种困惑,但是金丝猴的生活奥秘给他带来喜悦。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作者跟动物们结下了深深的友谊。我希望大家以后别再捕杀动物。人类有生存的权力,野生动物也应该有自由生存的权力啊!让它们能逍遥自在的山林原野上,生生不息道永远。

玉函小学五年级:苏义

第四篇:我读经典有感

我读经典有感

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相信的故事,也是一个蕴含着深刻道理、个人以启发的故事。它证明了,只要不抛弃、不放弃,世间没有做不成的事,一切皆有可能,人是可以超越极限的……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英国人不顾全家的反对坚决去航海,但在一次海难中流落荒岛,历尽艰险,坚持不懈,顽强的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终于获救的事。他在岛上有自己的王国、仆人,大批的食物等,这全是他辛勤耕耘的结果。在吗、在对孤独和寂寞的时候,有的人抱怨沮丧,灰心低头,甚至选择极端的自杀,但他却挺过了二十六年。他,就是鲁滨孙!

鲁滨孙是当之无愧的勇者,他在荒岛上一个人生活了那么多年,有过失落、悲伤、快乐、欣喜,但他全都挺过来了。这既显示出了他的乐观向上的精神和惊人的生存能力,更显示出了他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品质。鲁滨孙在稳定了心情之后,立即和大自然做起了抗争,他靠自己勤劳能干的双手和一些简陋的工具,克服无数困难,挖凿山洞,建造房屋,驯养动物,种植谷物,烧制器具,烘烤面包等,并且从不气馁,这是非常难得的。

大家还记得鲁滨孙得了疟疾的那一段日子吗?他一个人在家里,没有人照顾,这该死的疟疾却又把他折磨的死去活来,是多么痛苦啊。像我有一次发烧,烧到了39.3°,自己感觉天旋地转,非常难受,连睡都睡不着,后来还是妈妈带我去看了医生,又挂了两天的盐水,自己才好受多了。但鲁滨孙就大不相同了,他没有人照顾,甚至连最基本的药品和可以睡得踏实的床都没有,一脸病了十几天才好,还没人谈心来发泄苦闷,可见鲁滨孙是多么的可怜!但是,大家想过没有,鲁滨孙在病的日子里放弃过吗?不,他没有。他一直希望这病快点好,没有一点自暴自弃,这也是他勇者风范的一次体现。

鲁滨孙的勇者风范在他光辉的一生中不止体现对抗病魔的坚韧不拔上,更体现在他的博爱之上。那是在他上岛后的第二十六年,一群野人带着三个可怜的野人上了岛,先杀了其中的两个。最后一个逃了出来,被鲁滨孙救下并培育它,使他成了一个真正的人,这就显示出了他不抛弃的品质。我和他比就不行了,有时十分小气,就连同学向我借个东西都不肯给他,看来我确实应该多学学鲁滨孙的作风。

“不抛弃,不放弃。”希望大家记住这句话,它可以使我们不惧怕困难,超越自我!

第五篇: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有感

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有感5篇

【导语】《我的野生动物朋友》是一位从小就与大自然动物们一起生活、成长的小女孩蒂皮写的一些野外生活的故事。令大家共同与大自然互诉心声,共同保护我们的星球,为大家创下保护动物“朋友们”的意识。以下是东星资源网分享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篇一】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有感

今天,我发现了一本书,书名是《我的动物野生朋友》。一看到书名,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只听说过家禽跟人教朋友,可是野生动物怎么能和人交朋友?跟人交朋友还是野生的吗?我带着一个个问题读了起来。

这本书主要讲了作者在非洲出生后跟那里的野生动物有了感情,交了朋友,跟它们玩耍,给她带来奇趣、欢乐、惊险、幻想,以致皮肉之苦。

我打开书,发现有很多很多作者和野生动物的图片,爬在野象鼻子上,坐在鸵鸟背上,豹子骑在背上,两手抓着鳄鱼,搂着狒狒,抱着狮子……我一边看一边思索:作者的这些图片真的好奇异呀!充满野性的动物跟她这么好,更奇特的是蒂皮会跟动物说话,她可以用头、用眼睛跟它们说话,用心灵与它们沟通。而且它们也懂得作者的意思,它们在回答作者,它们做出一些动作,或者是用眼睛看,好像它们要说的话都从眼睛里说出来。好神奇的蒂皮啊,她有那么多的野生动物朋友。

我看着看着就变得气愤:既然人类可以跟动物交朋友,为什么还要残忍的把它们猎杀?难道这些大自然的孩子们就这样互相残杀?人类和动物本来就是一家嘛!可是如今多少动物已经濒临灭绝,人类却无所事事,继续那样害人害己的行为!我知道作者的目的了,她是想自己的经历和照片打动人们,从而让人们不再猎杀动物,读到这,我真想大声说出:“蒂皮,我永远支持你!偷猎者,停下你们卑鄙无耻的行为吧!”

让我们每个人行动起来,团结起来,共同保护我们的星球——这个将由我们继承的星球!让我们告诉所有的大人们:尽一切努力爱护我们周围的环境,一起保护我们的家园吧!

【篇二】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有感

我在寒假中,经老师推荐,我荣幸地读了《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这本书。

书中描写了小女孩蒂皮与野生动物交朋友的故事,我一下子就被这一连串逼真动人的事情、美不胜收的图片所吸引,从而爱上这本书,爱上这本书的主人公和那些与她混在一起的可爱的野生动物。大人们常说,我们小孩子是天真的小动物,说我们的心与自然和动物是相通的。同样,在纯净的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界,许多动物很自然地能与人相处,亲密无间。而破坏了的自然界就被我们人类的迷信和工业化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种种对动物生存的挤压与威胁造成人与动物隔膜、敌对,只有重新认识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可能才出现书中女孩蒂皮这样用孩提之心与野生动物为友的人。小蒂皮把大象视为哥哥,和狒狒相伴,与鸵鸟共舞,连危险的豹子她也去和它接近。她会跟动物说话,用眼睛跟动物交流。她体会到动物世界复杂得很,绝不要害怕,但永远要小心。她认为害怕没有出息,动物从来不凶恶,但有点好斗,只要理解它、尊重它、爱护它,不招到它的误解,就能从动物那里得到善意的回报。她不能容忍别人屠杀野生动物的行为,凭她纯真的直觉,断定动物来自好人这一边。

我十分喜欢蒂皮,因为我也喜欢风吹着头发,喜欢动物,喜欢冒险,我真羡慕蒂皮可以和那么多的动物亲密接触,我只有仓鼠小银,长大了我要做一个生物学家,交很多很多动物朋友。

【篇三】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有感

坐在书桌前,打开一本名叫《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的书,跟随着主人公蒂皮走进了非洲的野生动物。于是这个美丽的寒假变得生动、活泼。

刚开始看,我就感觉到了,一位来自非洲的、喜欢风吹着头发的、总想把作业写的十全十美的身上带着“野性”的小女孩儿向我走来,她就是蒂皮。

蒂皮刚出生就和狒狒住在一起生活,或许是因为她从小就和动物生长在一起,所以她会与动物说话,只不过她是用眼神和心灵来说,用心来感受动物。

蒂皮有许多的动物朋友,比如她的大象哥哥——阿布。阿布已经是一头三十多岁的成年象了,它和蒂皮经常在一起欢乐的玩耍,每当蒂皮坐在它的头上,双腿搭在它的大耳朵上的时候,蒂皮就会觉得很温暖……

蒂皮本来属于文明社会,穿着粉色的公主裙,坐在钢琴旁优雅的弹着令人陶醉的乐曲。但是由于她的父母都是从事给野生动物摄影的,所以蒂皮一出生,她的父母就将她交给了大自然。

看完这本书后,我不禁羡慕起蒂皮的野外生活,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不象我们就算是在假期,还是生活得很枯燥。不是闷在家里写作业,就是无聊地看电视,无奈地弹钢琴……不能像蒂皮那样接近大自然,亲近那些可爱的动物朋友。假如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们都能像蒂皮那样从小生活在野外里,有着自由自在的童年,那我们人类的童年是多么美好啊!

一本书让我亲近了大自然的动物朋友,一本书让我认识了一位漂亮的小姑娘,我喜欢这本书。让我们跟随着蒂皮的脚步去亲近动物朋友们吧!

【篇四】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有感

我读了《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这本书,我被文中蒂皮爱护小动物所感动了,蒂皮和小动物很亲切地玩耍和交谈,还有她和一些凶猛的动物交朋友的那种自信和勇敢再被我感动了。

我读着读着,我的眼前又浮现出了蒂皮和大象阿布的友谊,在蒂皮母亲的一个朋友家里,他有一座大象园,喂它们食物,照料它们,像家里人一样关爱它们,作为回报,大象们也乐于帮他们的忙,让游客坐在它们的背上走来走去,或者给人拍电影。让我觉得大象和人之间的感情很深。

为什么蒂皮能和动物们和平共处呢?蒂皮能和动物做朋友呢?为什么蒂皮不怕动物呢?我读完了整本书找到了答案。因为现在的人不会和动物们做朋友,它们杀害动物,不保护动物,不会和动物们做朋友,所以只有有爱动物的人,保护动物的人,才能和动物做朋友。

这时我不禁想到了我和我的朋友,虽然我们经常会闹矛盾,但是我们还是好朋友。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吵架了,我们就谁也不理谁了,有一天,我正写着作业,他也在写作业,写着写着我的钢笔没水了,正巧我的朋友的稿纸也用完了,就在我们大眼瞪小眼的时候,我们想出了一个主意,于是我给了他一张稿纸,他给我了一支钢笔,就这样我们冲着对方笑了笑,我们和好了,这一件事情让我感觉到了友谊的珍贵。

这本《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书,让我体会到了生活中有许多珍贵的事,和珍贵的人,以后我要珍惜友谊,珍惜朋友。

【篇五】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有感

自从读完了《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这本书,我就更加爱护小动物了。因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你对他们友善,他们自然会对你和睦相处;你伤害他们,他们就不会对你友好,有时还会发起攻击。

我个人很喜欢养动物,可却不喜欢卖的那种。我喜欢那种没人要,没人养(没病)的“小可怜”,因为我知道,就拿狗来说,市场上卖的都是从小几天就硬拿出来卖的小狗,本身有母亲,是可以终身陪伴母亲的,可人们却狠心将母子、母女生生拉开,这难道不是铁石心肠吗?这难道不恶劣吗?这难道不可恨吗?站在小狗的立场上感受一下,你刚出生几天,感受着母亲无私的爱,感受着母亲温暖的母乳,却有人要把你拉开卖掉换钱,而且,一去不复返……这是不是十分悲伤呢?这使不使你母亲伤痛呢?而我要养的那种“小可怜”,是因为他们本身失去父母,天天受饿,你难道不会心软吗?正因为心软,就找到了同情,有以关爱,所以才会收养它与你一起长大。

蒂皮也是如此,她也十分关心小动物,与他们共同和睦相处,我愿在此与蒂皮一起向大家呼吁:保护好这个星球吧!这个星球不只属于我们,我们不是这个星球的主宰,尽一切努力爱护我们周围的动物吧。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3/1160035.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