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一点体会(精选)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一点体会
今天,又一次认真学习了赵玉如老师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操作》专题讲座,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赵老师提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包括两部分:一是对活动本身的评价,二是对活动中的个体的发展的评价。活动本身的评价包括活动综述、行动计划的实施、支持性的资料、活动成果、额外奖励;而个体评价又包括对学生的知识、态度、能力的评价。
尽管赵老师并未就此展开深入的论述,但是,却引发了我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思考。在以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很多老师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片面理解为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在评价的时候,草草设计一张量表,填上ABC就算完事。然而,这样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是否有意义?是否达到了评价的目的?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在赵老师的讲座中,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如赵老师所说,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既关注对活动的整体评价,关注学生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关注活动的资料、成果,又注重对学生个人知识、能力和态度的评价,才能真正达到评价的目的,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二篇:综合实践课程评价
盐窝镇十南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标准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过程评价
本课程目标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而非知识和技能。所以评价时,不应该过于看重于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及作品的优劣,而应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困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一般不采用等级评分的方法,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2、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
本课程的评价可采用多种方式,如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等。其中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由于是让学生自我评价,其压力较小,学生可以充分地畅谈自己参与活动的体验、经验和教训,自由地交换意见。同时,这种集体和个人的自我评价也可以使学生享受到健康的民主风气的熏陶和教育。
3、评价的开放性
本课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评价也应该具有开放性,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应尽可能采用集体讨论和交流的形式,将个人和小组的经验及成果展示出来,并鼓励相互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评论。这样的评论不仅可以使学生吸收他人的有益经验,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并发表个人见解的优良品质。
从评价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出发,结合活动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提出如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十南小学
第三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问题
1.对学生发展的评价过分地强调过程评价,忽略活动结果评价和学生对问题解决基本能力的评价。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过程和体验,各地在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发展评价中,过分地偏重过程体验,而对学生发展的实际程度关注不够。如通过活动实施学生究竟在“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方面获得了哪些发展,缺乏具体的评价指标。从而导致教师和学生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对方法的落实和具体实施关注不够,表现在大量的初中生不知道如何设计一份简要的调查问卷、如 何进行访谈等方面。
2.指导教师不明确学生发展评价的具体指标,评价过程比较随意。调查表明,绝大部分指导教师不明确评价的具体指标;在评价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发展评价的直接依据不足;“评价主体多元”的理念缺乏实施的充足条件支撑。
3.如何评价指导教师、如何评价学校、谁来评价学校和教师等问题,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中的盲点。从我进行的考察和调查结果来看,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普遍认为,学校校长的课程理念和办学理念极大地制约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如果没有对学校的评价、对校长的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会有许多不利因素。
4.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如何进入中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如何实施?这也困扰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突出问题。
学生发展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难点,也是关键点。从理论上说,关注过程,兼顾结果,强调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形式多样、评价项目多元,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质规定性的内在要求,但从实践上看,如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发展评价的具体指标体系或评价要点、评价制度、评价机构不落实,那就难以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支撑。调查表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政策问题和技术问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必须解决的两大基本问题。我建议:
1.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具体化。如同美国应用学习标准一样,在评价过程中,将课程的总体目标具体化为若干个基本指标,每级指标根据不同学段(可分为小学3-4年级、5-6年级、初中7-9年级三段),再具体化分出二级指标。美国应用学习标准设计的课程目标就包括“五个目标领域”、“九种基本能力”和“学段目标分解”等部分构成。日本综合学习时间的具体目标是由各县在课程推进过程中根据课程总纲(即日本中小学学习指导纲要)具体设计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具体活动的过程中,再根据学生活动的具体主题,设计可观察、可测量的活具体活动目标。这些目标是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发展性评价的基本标准。目标的具体化与评价的实施,必须要有目标细化和明确化的再设计的过程。
2.研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近两年来,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长沙开福区、广西柳州区、成都武侯区等实验区初步研制了学生发展评价的基本指标体系。这些评价指标体系
克服了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盲目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研制,我觉得需要牢牢把握体验性目标、过程性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实施过程各个阶段的维度设计基本指标:自主地提出问题,明确活动主题;制定方案的合理性程度;参与活动过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合作与交流。从过程与方法的维度设计基本指标:问题解决基本方法(如探究、调查与考察、实验、设计与制作、服务与社会实践等)的体验与运用程度;基本技能(搜集处理信息、自主获取知识、规划与组织能力、交流与合作)的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良好个性品质和思想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等。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发展性评价要对学生活动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促进学生的深度体验和发展。
3.积极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式和途径,建立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发展评价的机制(特别是评价方式、评价制度、评价形式和评价机构)。以教育部的《颁布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4年初中毕业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为指导思想,初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发展以何种形式进入中考,是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发展状况进入综合素质评价的结论。建议各地以教研室为基础,组织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负责人,构成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小组。评价小组以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形成性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结论为基础,通过对初中生和学校提供的学生活动过程的档案、活动报告等资料的分析,对学生发展进行综合素质的等级评价,初中生的升学依据包括学科考试的总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级。
4.将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等方面的状况进入学校整体办学质量的评价指标。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部门因通过对学校的办学质量的综合评价,促进中小学树立全新的办学理念,明确学校发展的思路,切实落实国家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指导思想。
第四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评价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评价方案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健康发展。我校根据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特点和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学生评价方案
一、评价理念
我们提倡的评价理念是: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二、评价方法
1、注重过程
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时,要将关注的视角指向小学生获得结果的过程,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表现。在具体操作中,教师通过观察,采用即时评语的方式记录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方面的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小学生的依据之一。
2、尊重多元
我们提倡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鼓励并尊重学生极富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如演讲、绘画、写作、表演、制作等,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学生、家长、校外指导教师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切实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我们尊重学生的特有的生活经验和认识成果,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进步,采用多把尺子评价学生,使尽可能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3、注重反思
评价不是为了分等级,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要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就离不开学生的反思。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通过调动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因素,激励学生自觉记录活动过程(特别是重要的细节),投入对问题讨论,在成果的分享及思考中,主动审视自己学习的利弊得失,逐步完善自己的行为,拓宽自己的视野,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目的。
三、评价的注意点
1、注重收集和分析学生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和数据。
要求学生注意收集和积累研究过程动态的、真实的和完整的记录,这些记录包括研究方案、调查材料、小型设计、实验观察数据、读书笔记、学习总结、心得体会等等。这些记录是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评价不可缺少的重要素材,也是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的重要依据。
2、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提出改进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与学生的学习密切结合,与教师的指导密切结合;必须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与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3、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过程中需处理好几对关系(1)、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是重视过程的课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体验、收获是课程所追求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仅要重视实践研究报告和成果的展示,而且要特别重视选题阶段和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全过程每个阶段均在评价的范围之内;不仅重视课题研究的直接结果,而且要重视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多种收获与体验、多种能力与品质。
(2)、个人与小组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之一是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意识,课程学习主要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因此,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应首先以小组成绩为基础,然后兼顾个人表现,通过自评和互评获得个人成绩。
(3)、评价周期与时空的关系
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提供更多的机会,保持适当的弹性,让他们充分体验研究的过程,了解研究的方法。(4)、多元主体评价的必要性与实效性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开放的、广域的课程,它所涉及的主体是多元的:有教师、学生家长,也有其他社会主体。多元主体评价对于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首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习反思,有助于培养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其次,学生对他人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与交流的过程,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最后,多元主体评价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第五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方案
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有效手段,它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用考试和量化的手段把学生分等划类,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学生评价本身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与他人协商共建、互助关怀,充满民主和平等的发展过程。
(一)评价的主要原则
1、突出发展。评价的目的在于推动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不在于给学生下结论、分等级。只要学生经历了活动过程,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践的体验和经验,就应该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
2、注重过程。本课程评价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力的提高、情感的体验、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而不仅仅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3、体现多元。本课程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标准多元、评价内容与方式多元,要避免教师评价唯
一、结果唯一的现象。
4、关注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注意给信心不足的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特别是情感精神方面的需求。让每一位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5、强调自评。重视学生自我评估、自我调整、自我改进,使学生及时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得失,以便更好地规划自己未来的行动。
(二)评价的主要内容
1、活动过程中行为能力及其发展状况。主要包括:活动主题或活动项目的选择和确定的状况。要评价学生活动主题或活动项目的意义、学生在主题或项目选择和确定中的作用。它包括:
(1)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逐步形成质疑、探究的能力。
(2)活动方案的制定状况。要评价学生制定活动方案的能力。(3)活动过程的具体行为方式。要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如行为的合理性、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具体的操作方式。(4)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要评价学生是否不拘泥书本,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要评价学生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
(5)活动的总结情况。要评价学生在总结、汇报、交流阶段的综合表达能力。
2、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感发展。主要涉及行为所反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况。
(1)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状况。
(2)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如是否认真参加活动,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能否与他人合作,采纳他人意见等。
(3)学生各种良好思想意识的发展状况,如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服务意识、安全意识、效率意识等等。
(三)评价的主要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学生评价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作品鉴赏与分析、学生自我反思、小组答辩、教师观察评价、成长记录袋评价、评价表分析等。
1、成长记录评价
(1)学生在记录中记下自己的作品,学生放的作品大多是活动计划、调查问卷、收集的资料、日记等。
(2)指导教师对学生作品提出一定的要求。如感受最深的一次采访,“我的新发现”等,引导学生开始审视自己的作品。
(4)教师设计一些小栏目。如收获园、新发现等,逐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独立性。
2、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指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自己在参与主题研究过程中的态度和成效做主观性评价。这种评价方法为学生加强实践活动体验,记录活动原始感受。
3、问卷调查评价
在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前,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做好原始记录,待活动进行一段时间后,再做一次问卷调查,将两次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就可以揭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一些阶段性变化。
4、成果展示评价
在实践活动的不同阶段,将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科技小论文、调查报告、设计方案等具体成果公布于众,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安排展出,让学生感受成功、体验喜悦、协作共勉。